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欧盟贸易

中国欧盟贸易

中国欧盟贸易
中国欧盟贸易

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现状与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政策的发展,中国成为了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分析原因不难发现,随着双方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指导,政经结合,开展对欧经济外交,巩固、扩大和深化与欧盟各个层面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欧盟在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中的地位,落实了加快转变外贸增长的方式。

关键字:中国欧盟贸易增长战略合作

一、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220.9亿美元,增长26.5%。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489.4亿美元,增长30.4%;自中国进口3731.5亿美元,增长25.0%;欧盟逆差2242.1亿美元,增长21.6%,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0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5%,分别为601.5亿美元、317.8亿美元和130.0亿美元,增长21.6%、72.9%和7.9%。另外,矿产品、食品饮料和皮革制品的出口额增长较为突出,分别增长78.5%、44.5%和49.1%。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0年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9.5%,分别为

1783.3亿美元、463.6亿美元和346.2亿美元,增长47.8%、12.4%和9.3%,这些产品在欧盟进口市场中分别占有39.1%、41.7%和69.9%的份额。另外,欧盟自中国进口的运输设备的进口额增长最快,增幅达到68.2%。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中欧(盟)双边贸易额为4797.13亿美元,增长31.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112.35亿美元,增长31.8%;自欧盟进口1684.77亿美元,增长31.9%;中国顺差1427.58亿美元,增长31.6%。

二、贸易增长原因分析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同时又构成了我国出口贸易三个主要的区域市场之一欧洲市场的主体。世纪之交,美国经济的减缓,日本经济的下滑,使得与欧盟贸易成为关系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中国对欧盟贸易的发展。中国与作为一个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欧共体及欧盟的贸易关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双边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20年中,我国对欧盟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3倍,出口增长了15倍,进口增长了12倍,净出口从逆差2亿多美元到顺差近50亿美元。可以说,这段时间对欧盟贸易的发展使欧盟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三大市场之一。

第二,中国对欧盟贸易的阶段性发展。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在过去的21年中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 从总量上看,我国与欧盟的贸易发展形成三个阶段,1985年以前进出口总额在百亿美元以下徘

徊,1986~1992年在百亿美元阶段逐步走高,向上发展,1993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短短九年间,在高水平上实现了翻番。此外,如果与欧盟在这一期间扩张的进程结合起来,1986年和1995年的数字分别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分别达到39%和28%,可以主要看做是欧盟吸纳了新的成员所产生的影响。从进出口的对比关系上看,以1997年为界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之前我国对欧盟的贸易表现为逆差,其间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4年以前,双边贸易基本持平,逆差不大;1984年以后,贸易的增长伴随着逆差的扩大,1989年达到峰值,入超接近43亿美元;其后的七年中有五年维持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自1997年开始,我国对欧盟贸易长期的入超现象得以改变,这一现象在1996年已经显现征兆,该年逆差接近为零,并在1997年迅速转变为数十亿美元的顺差。

第三,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地位。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欧盟与美国和日本并列为三大市场。 在出口方面,我国的三大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1999年分别占我国出口额的比重为21.5%、16.6%和15.5%,三者共计53%,如果考虑到经香港转口这三大市场的份额,则比重还会上升。欧盟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为我国出口第三大市场。在进口方面,我国的主要货源地依次为日本、欧盟和美国,1999年分别占我国进口额的比重为20.4%、15.4%和11.8%,三者合计47%,加上香港的转口,也可以达到50%以上。欧盟位居日本和美国之间,为我国进口商品的第二大来源地。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技111 姓名:缪梓强 学号:2011301030128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2.中欧直接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现状

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评估——经济外交视角的考察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与欧盟双边关系,还是中国与欧盟各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从经济外交视角来看,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战略提升、贸易突破、瓶颈制约、难题待解”。 一、战略提升:中国与欧盟及其主要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其他国家建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和不针对第三方为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为构筑面向21世纪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与欧盟伙伴关系战略的提升源于2003年相继发表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份文件:一份是2003年9月欧盟发表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之共同利益和挑战》的战略文件,阐述了欧盟对华政策和行动的指导方针及发展框架;另一份是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对欧关系文件——《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旨在昭示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规划今后5年的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进入2004年,中国与欧盟双边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得到了确立,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5月随着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欧洲政治与经济的地缘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更加凸现了建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005年欧中庆祝建交30年,进一步展现了二者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家层面上,中国与欧盟最重要的国家也逐一建立了相应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各个新老成员国的经贸关系在新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由于欧盟的不断扩大,新老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欧盟的对外经济决策的实施,从而也对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数。 二、贸易突破:欧盟成为中国首位贸易伙伴带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特别指出“中国致力于发展中欧富有活力和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并期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以欧盟东扩为契机,这一良好愿望得以提前实现。在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欧双方进出口贸易达1772.8亿美元,增幅为33.6%,欧盟超过美国日本和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

浅论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关系

浅谈中国和欧盟贸易关系 摘要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日益紧密,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然而中欧贸易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未来,中国除应关注欧盟对华经贸合作的共同政策和指导原则外,更应注重拓展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我们也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欧盟;贸易关系;现状;

Introduction to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trade relations Abstract China and the Eu i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up, the world's stage two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Since China and the Eu established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change of the pattern, increasingly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s trade, the European Union the strategic position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cooper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owever, there exists a trade imbalance, trad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levant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focus on the Eu's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China common policy and guiding principles, mor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xpand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Eu member states. We also ne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China-Eu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two sid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results. Key words: China; Eu;Trade relations;Current situation;

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 - 全球价值链

2010-2016年中欧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 中国全球价值链课题组 2017年5月

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 自2004年5月1日,欧盟扩大至25国以来,欧盟已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2013年7月1日起,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盟,成为欧盟的第28个成员国,因此本报告中核算的2010-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增加值,2010-2013年仅包含当年的欧盟27个成员国数据,而2014-2016年则包含了克罗地亚在内的欧盟28个全部成员国,但克罗地亚自身经济体小、且与中国的贸易量较小(2016年中国与克罗地亚进口、出口分别占对欧盟总进出口的0.07%和3.0%),因此报告中直接进行了年度间的比较。 2010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值为1684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总进口的12.06%;至2016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值达到2081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总进口的比重提高至13.17%,中国从欧盟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基本稳定,2010年来未出现较大变动。2010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3112亿美元,至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略有上升,为3390亿美元,中国向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在2010年以来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由2010年的19.7%降至2016年的16.2%。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口和出口波动趋势大致相同。虽然中国向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略有下降,2016年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本章中欧贸易数据均指货物进出口,不包含服务贸易。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 2010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也是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479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自欧盟进口168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9%;中国顺差1427.6美元。 中国近年来对欧投资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2010年,中国对欧投资流量5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1%。二是行业分布广。涉及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十几个行业大类。三是覆盖国家多。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涉及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四是社会融合度高。中国对欧投资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扩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共同点。 中欧关系目前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在中欧关系的各个领域中,经贸合作始终是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年度欧盟商会提出的最重要问题包括在市场准入方面遭到限制、政府决策透明度、政府审批效率以及知识产权问题。对此德古赫特表明他认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四个问题: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对国有企业的补贴。陈德铭说,双方重点讨论了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问题。双方商定尽快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欢迎双方企业到对方扩大投资。 中国希望欧盟决策者着眼中欧关系发展大局,继续坚持开放、透明、友好的投资政策和体制,不断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欧投资兴业。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欧洲企业家与中国同行们精诚合作,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融入欧洲市场,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二、欧盟投资环境 欧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对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中欧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欧盟的合作日趋频繁,企业已经把对欧盟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发展战略,开拓欧盟市

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中欧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通信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着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在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华为、中兴、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秀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到欧盟国家投资创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中国在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十分有限,远远低于欧盟国家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5亿美元,累计投资存量为14亿美元。双方合作尚存在巨大潜力和空间。 二、中欧经贸关系的突出特点 1.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

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发展前景及方向

中国与欧洲贸易发展方向: 一、正确认知欧洲政治关系从理论到实践: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欧洲的2020战略虽然是为了不同体制制定的战略计划,但是却充满同样的和平与发展诉求。他们一发布,就调动了众多蕴藏在中欧多重不对称夹缝中的火力和动力。围绕中欧合作的前景,中欧之间进行着无数的的对话,研讨、交流、谈判和交易,展现了中欧借助对方又是,创造合作共赢并实现各自的战略构想潜力。 二、充分重视双边贸易关系: 1中欧双方对对方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优势互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谈判 3求同存异 三、建立有效的双边对话机制 1用磋商的方法解决经贸问题 2多层次全方位进行互相对话 3.提高谈判能力,善于驾驭国际规划 四、未来经贸关系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法律基础: 2.合作机制;今后欧盟将作为一个整体与第三国缔结投资协定。因此上千种欧盟投资协定影视下一阶段我国对欧洲工作的重点。 3军手解禁: 2010年9月,欧盟出台了5关于建立两用产品及技术出口控制体系的第(EC)1334/2000号理事会规则修订提案,对禁止出口茶农品清

单、出口授权体系、信息交换条例、成员国磋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建议对受控产品清单进行定时更新。可以说,这个问题不解决,蒋志杰影响到双边高新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五、中欧贸易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1.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2.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3.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 问题:1.中欧贸易的不平衡性不容忽视。从2002年起,中方对欧盟的逆差规模开始呈加速上升的态势。据中国海关统计,到2005年中方对欧盟贸易顺差为701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32,26%,顺差同比增长89%。2006—2007年,中欧贸易顺差更是急剧上升,分别约为805亿美元和1014亿美元。对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中国轻纺等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欧盟因对华军售禁令限制对华两用产品与技术出口等。 2. 欧盟对华反倾销力度不断增强。欧盟是最早发起对中国反倾销的地区,就当前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发展态势而言,自1979年开始对华反倾销调查以来,到2007年4月,欧盟共对华发起139个贸易救济案件调查,其立案频率和涉案金额均大大超过往年水平。 3. 有关“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分歧仍然存在。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深层原因无外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就经济利益而言,欧盟认为,中欧之间巨额的贸易失衡主要是由于中国

中国欧盟国别贸易报告

2010年欧盟货物贸易 及中欧双边贸易概况 一、2010年欧盟货物贸易概况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欧盟(27国下同)货物贸易进出口37639.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7.2%。其中,出口17862.7亿美元,增长16.6%;进口19776.6亿美元,增长17.7%;逆差1913.8亿美元,增长29.0%。 分国别(地区)看,2010年欧盟对美国、中国、瑞士、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欧盟出口总额的17.6%、8.3%、7.7%、6.4%和4.5%,为3135.3亿美元、1489.4亿美元、1382.0亿美元、1137.8亿美元和803.2亿美元,增长11.6%、30.4%、14.0%、25.8%和31.9%;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瑞士和挪威的进口额分别占欧盟进口总额的18.9%、11.2%、9.5%、5.6%和4.4%,为3731.5亿美元、2204.7亿美元、1880.5亿美元、1105.3亿美元和872.8亿美元,增长25.0%、2.6%、27.6%、7.9%和12.5%。欧盟前五大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俄罗斯、挪威、日本和利比亚,逆差分别为2242.1亿美元、742.8亿美元、325.2亿美元、286.2亿美元和276.0亿美元,其中,对中国、俄罗斯、挪威和利比亚的逆差分别增长21.6%、30.4%、25.3%和35.9%,而对日本的逆差减少4.4%;顺差主要来自美国、阿联酋和瑞士等,分别为930.6亿美元、288.4亿美元和276.7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和瑞士顺差增长40.6%和47.2%,而对阿联酋的顺差则减少1.9%。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是欧盟的主要出口商品,2010年出口额分别占欧盟出口总额的28.2%、15.7%和14.4%,为5029.9亿美元、2809.7亿美元和2574.4亿美元,分别增长12.1%、12.1%和30.3%。另外,贵金属及制品的出口额增长最为突出,增幅为48.8%。矿产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是欧盟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2010年进口额分别为5304.4亿美元、4563.4亿美元和1662.0亿美元,增长26.8%、23.1%和8.4%,另外,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和贵金属及制品的进口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7.4%、28.0%和32.6%。 二、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概况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220.9亿美元,增长26.5%。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489.4亿美元,增长30.4%;自中国进口3731.5亿美元,增长25.0%;欧盟逆差2242.1亿美元,增长21.6%,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0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5%,分别为601.5亿美元、317.8亿美元和130.0亿美元,增长21.6%、72.9%和7.9%。另外,矿产品、食品饮料和皮革制品的出口额增长较为突出,分别增长78.5%、44.5%和49.1%。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0年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9.5%,分别为1783.3亿美元、463.6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战略研究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战略研究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同时又构成了我国出口贸易三个主要的区域市场之一欧洲市场的主体。世纪之交,美国经济的减缓,日本经济的下滑,使得与欧盟贸易成为关系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课题研究试图从战略高度对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做一探讨,以把握其长期发展的脉络。 一、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政策 (一)中国与欧盟贸易的总量分析。 第一,中国对欧盟贸易的发展。中国与作为一个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欧共体及欧盟的贸易关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双边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见表1。 21年中,我国对欧盟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3倍,出口增长了15倍,进口增长了12倍,净出口从逆差2亿多美元到顺差近50亿美元。可以说,这段时间对欧盟贸易的发展使欧盟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三大市场之一。 第二,中国对欧盟贸易的阶段性发展。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在过去的21年中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 从总量上看,我国与欧盟的贸易发展形成三个阶段,1985年以前进出口总额在百亿美元以下徘徊,1986~1992年在百亿美元阶段逐步走高,向上发展,1993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短短九年间,在高水平上实现了翻番。此外,如果与欧盟在这一期间扩张的进程结合起来,1986年和1995年的数字分别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分别达到39%和28%,可以主要看做是欧盟吸纳了新的成员所产生的影响。

从进出口的对比关系上看,以1997年为界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之前我国对欧盟的贸易表现为逆差,其间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4年以前,双边贸易基本持平,逆差不大;1984年以后,贸易的增长伴随着逆差的扩大,1989年达到峰值,入超接近43亿美元;其后的七年中有五年维持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自1997年开始,我国对欧盟贸易长期的入超现象得以改变,这一现象在1996年已经显现征兆,该年逆差接近为零,并在1997年迅速转变为数十亿美元的顺差。 第三,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地位。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欧盟与美国和日本并列为三大市场。 在出口方面,我国的三大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1999年分别占我国出口额的比重为21.5%、16.6%和15.5%,三者共计53%,如果考虑到经香港转口这三大市场的份额,则比重还会上升。欧盟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为我国出口第三大市场。 在进口方面,我国的主要货源地依次为日本、欧盟和美国,1999年分别占我国进口额的比重为20.4%、15.4%和11.8%,三者合计47%,加上香港的转口,也可以达到50%以上。欧盟位居日本和美国之间,为我国进口商品的第二大来源地。 从进出口两方面来看,我国与这三大市场的进出口额超过了我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1999年我国对这三个市场的依存度分别为,日本37%,排名第一;美国33%,排名第二;欧盟31%,排名第三。这一位次与1997年的日本、美国和欧盟的排序相比,欧盟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仍排在第三。但是,从依存度的动态发展来看,对日本的依存度基本未变,对美国的依存度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对欧盟的依存度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美国自2001年国内经济开始减缓,日本经济长期不振的国际大环境,欧盟经济的相对平稳发展,使得我国对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具有了更大的依赖性,欧盟市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稳定与增长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论文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论文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 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 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 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异较大的产业结构以及稳定与高回报的投资场所,都是欧盟国家所缺少和追求的区位优势,是处于去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良好去处。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欧盟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按实际投入计算,欧盟是对华第二大投资者,另外,还是中国最大的技术供应者。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 从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率考察,近10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中国对世界的同一指标。与此相反的是,同期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增长率普遍低于中国与世界的这一指标;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产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盟出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这表明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性;从中欧双方在彼此市场所占份额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而欧盟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额约占欧盟出口总额的7%左右,这同样说明了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程度高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程度。 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

论中国与欧盟经济的发展

论中国与欧盟经济的发展/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经济论文国际贸易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论中国与欧盟经济的发展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一、中欧经贸发展的特点 1.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异较大的产业结构以及稳定与高回报的投资场所,都是欧盟国家所缺少和追求的区位优势,是处于“去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良好去处。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欧盟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按实际投入计算,欧盟是对华第二大投资者,另外,还是中国最大的技术供应者。 2.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从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率考察,近10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中国对世界的同一指标。与此相反的是,同期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增长率普遍低于中国与世界的这一指标;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产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盟出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这表明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性;从中欧双方在彼此市场所占份额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而欧盟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额约占欧盟出口总额的7%左右,这同样说明了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程度高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程度。二、中欧经

浅谈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f17036484.html, 浅谈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郝娜 来源:《商情》2015年第16期 【摘要】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快速发展,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如今欧盟已逐步摆脱由2008年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经济衰退,中欧双边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以达 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一、当前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中欧经贸合作是双边合作中最可圈可点的。在双方的积极推动下,中欧贸易快速、均衡发展。欧盟连续10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4年,作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4673亿欧元,占欧盟贸易总额的14%。 二、中国与欧盟的经贸特点 (一)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世界上两个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依赖性。欧盟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庞大的存量市场、与欧盟差异较大的产业结构和高回报的投资场所,都是欧盟国家所缺少和追求的区位优势,是处于“去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所需求的。 (二)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 中国出口产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盟出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这表明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性;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率考察,自入世以来,中国始终保持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在2002年只有96.7亿美元,随后的2008-2009年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欧盟的出口额从2007年2451.9亿美元降至2009年1431.9亿美元,2010年以来,随着欧盟经济的缓慢回升,我国对欧盟贸易顺差止跌回升,我国对欧盟出口较2009年增长21.8%。2013年,我国对欧盟贸易已基本摆脱欧盟内需下降的影响,实现贸易顺差957.1亿美元,同比增长21.6%。总体上看,我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的增长幅度虽在后危机时期有所收窄,但从长期来看或将持续存在,而这种持续性的不平衡状态不会过多改变。

中国欧盟贸易

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现状与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政策的发展,中国成为了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分析原因不难发现,随着双方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指导,政经结合,开展对欧经济外交,巩固、扩大和深化与欧盟各个层面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欧盟在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中的地位,落实了加快转变外贸增长的方式。 关键字:中国欧盟贸易增长战略合作 一、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220.9亿美元,增长26.5%。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489.4亿美元,增长30.4%;自中国进口3731.5亿美元,增长25.0%;欧盟逆差2242.1亿美元,增长21.6%,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0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5%,分别为601.5亿美元、317.8亿美元和130.0亿美元,增长21.6%、72.9%和7.9%。另外,矿产品、食品饮料和皮革制品的出口额增长较为突出,分别增长78.5%、44.5%和49.1%。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0年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9.5%,分别为

1783.3亿美元、463.6亿美元和346.2亿美元,增长47.8%、12.4%和9.3%,这些产品在欧盟进口市场中分别占有39.1%、41.7%和69.9%的份额。另外,欧盟自中国进口的运输设备的进口额增长最快,增幅达到68.2%。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中欧(盟)双边贸易额为4797.13亿美元,增长31.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112.35亿美元,增长31.8%;自欧盟进口1684.77亿美元,增长31.9%;中国顺差1427.58亿美元,增长31.6%。 二、贸易增长原因分析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同时又构成了我国出口贸易三个主要的区域市场之一欧洲市场的主体。世纪之交,美国经济的减缓,日本经济的下滑,使得与欧盟贸易成为关系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中国对欧盟贸易的发展。中国与作为一个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欧共体及欧盟的贸易关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双边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20年中,我国对欧盟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3倍,出口增长了15倍,进口增长了12倍,净出口从逆差2亿多美元到顺差近50亿美元。可以说,这段时间对欧盟贸易的发展使欧盟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三大市场之一。 第二,中国对欧盟贸易的阶段性发展。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在过去的21年中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 从总量上看,我国与欧盟的贸易发展形成三个阶段,1985年以前进出口总额在百亿美元以下徘

最新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论文

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论文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 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异较大的产业结构以及稳定与高回报的投资场所,都是欧盟国家所缺少和追求的区位优势,是处于去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良好去处。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欧盟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按实际投入计算,欧盟是对华第二大投资者,另外,还是中国最大的技术供应者。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 从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率考察,近10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中国对世界的同一指标。与此相反的是,同期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增长率普遍低于中国与世界的这一指标;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产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盟出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程度。这表明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性;从中欧双方在彼此市场所占份额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而欧盟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额约占欧盟出口总额的7%左右,这同样说明了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程度高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程度。 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战略研究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战略研究 反倾销调查咨询题。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自1978年以来,差不多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422起反倾销调查,而其中欧盟占90起,排名第一。此外,欧共体也是对我国出口产品第一家提出反倾销调查的经济体。在欧盟的反倾销法中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明显的鄙视,认定国有企业享受政府的补贴,不同意有关企业提供的成本数据,而采取所谓的按照市场经济第三国同类产品成本的方法来判定与推算我国产品的倾销事实与幅度。 单方面的数量限制咨询题。1994年颁布了对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进行配额治理的方法,以欧盟统一的配额治理取代了国不限制,提升了数量限制的力度。对我国出口欧盟的鞋、陶瓷器皿等七大类最优竞争力和进展潜力的商品设置了进口数量限制。 非关税壁垒咨询题。在我国向欧盟出口的部分农产品中,通过农药残留等技术标准限制我国部分农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如1996年停止了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品。 普惠制咨询题。1980年欧共体给予我国出口产品以普惠制待遇,促进了我国对欧共体的产品出口。然而欧盟于1995年开始分三个时期实施为期十年的新普惠制度,旨在限制竞争力强的国家和地区享受这一待遇,只提供给最穷的进展中国家。我国被列入第二类国家即属于竞争力较强的国家,被划在不再给予普惠制待遇的范畴内,我国的部分产品差不多在第一个时期(1 995—1998年)中毕业,如我国出口产品在第二时期(1999—2001年)中的规模连续扩大,有可能导致国家毕业。

市场准入咨询题。市场准入是欧盟手中持有的一个重要的谈判筹码,以正在逐步扩大的欧盟市场的开放为条件,来换取对方国家开放市场。欧盟的贸易壁垒法规是采取市场准入措施的差不多法规,据此欧盟能够单方面地临时停止其所承诺履行的义务,单方面采取提升进口关税、实施数量限制的措施,作为向对方开放市场的要价。 上述咨询题相信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性框架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我国与欧盟贸易的进展,除了地缘及历史上的缘故之外,还在专门大程度上受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阻碍: 1.企业开拓市场的成本。区域性经济集团的进展水平是阻碍市场开发成本进而构成阻碍我国对欧盟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欧盟在没有实施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之前,其各个成员的国内市场相对来讲是比较狭小的,加上各国市场准入的规则不尽相同,关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讲,市场开发成本较高,而所能获得的市场进展潜力又十分有限。因此,欧盟市场的吸引力长期以来远不如美国和日本那样诱人。当欧盟的进展进入一个高级时期,实现了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市场准人要求,对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讲,不仅扩大了市场容量,更重要的是简化了市场进入的规则,降低了市场开发成本,提升了市场的吸引力。我国对欧盟出口自1997年以来的高度增长,反映出出口欧盟市场的成本随其一体化程度的提升而下降在企业态度上的转变。 2.区域经济集团的排他性程度。任何一种区域经济集团,总会在成员与非成员之间勾画出种种区不,构成一种排他性的制度框架。欧盟的封闭性特点较之单独的日本市场以及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的美国来讲更为明显,从而阻碍了我国对欧盟贸易的进展。此外,欧盟组织的双层结构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对贸易的制约性。当欧盟成员国进口商品时,从爱

中国欧盟经贸的关系发展研究

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 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对外经济关系始终都是推动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和力量,同时它也是—国/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对外部世界施加影响力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和工具,这一点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表现的更为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欧盟是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现今已经拥有27个成员国,欧洲发展呈现出以欧盟为核心的同心环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欧经贸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对外经济关系之一。早在201X多年以前,古丝绸之路就已经贯穿欧亚大陆,成为连接中欧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纽带。但是随着罗马帝国、汉帝国、蒙古帝国的相继崩溃,欧亚大陆间的陆上贸易遭到破坏,中欧贸易往来近乎断绝。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欧洲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的100多年间,中国大陆战争不断,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十分缓慢,且主要表现为西方列强对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剥削和掠夺。冷战期间,分属于不同阵营的中国和欧共体间经贸关系的发展尽管受到了制约,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90年代初,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中欧经贸关系在90年代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战略利益的推动之下,中欧经贸关系实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目前,欧盟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跃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以实际使用外资累计金额计,欧盟是中国第五大投资来源地;欧盟还是中国累计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中欧关系的基石,研究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 一是运用历史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梳理,总结归纳各个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并对各个时期影响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二是在分析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时,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战略研究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战略研究 反倾销调查问题。依照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自1978年以来,差不多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422起反倾销调查,而其中欧盟占90起,排名第一。此外,欧共体也是对我国出口产品第一家提出反倾销调查的经济体。在欧盟的反倾销法中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明显的鄙视,认定国有企业享受政府的补贴,不同意相关企业提供的成本数据,而采取所谓的按照市场经济第三国同类产品成本的方法来判定与推算我国产品的倾销事实与幅度。 单方面的数量限制问题。1994年颁布了对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进行配额治理的方法,以欧盟统一的配额治理取代了国别限制,提高了数量限制的力度。对我国出口欧盟的鞋、陶瓷器皿等七大类最优竞争力和进展潜力的商品设置了进口数量限制。 非关税壁垒问题。在我国向欧盟出口的部分农产品中,通过农药残留等技术标准限制我国部分农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如1996年停止了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品。 普惠制问题。1980年欧共体给予我国出口产品以普惠制待遇,促进了我国对欧共体的产品出口。然而欧盟于1995年开始分三个时期实施为期十年的新普惠制度,旨在限制竞争力强的国家和地区享受这一待遇,只提供给最穷的进展中国家。我国被列入第二类国家即属于竞争力较强的国家,被划在不再给予普惠制待遇的范畴内,我国的部分产品差不多在第一个时期(1995—1998年)中毕业,如我国出口产品在第二时期(1999—2001年)中的规模连续扩大,有可能导致国家毕业。 市场准入问题。市场准入是欧盟手中持有的一个重要的谈判筹码,以正在逐步扩大的欧盟市场的开放为条件,来换取对方国家开放市场。欧盟的贸易壁垒法规是采取市场准入措施的差不多法规,据此欧盟能够单方面地临时停止其所承诺履行的义务,单方面采取提高进口关税、实施数量限制的措施,作为向对方开放市场的要价。 上述问题相信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性框架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我国与欧盟贸易的进展,除了地缘及历史上的缘故之外,还在专门大程度上受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阻碍: 1.企业开拓市场的成本。区域性经济集团的进展水平是阻碍市场开发成本进而构成阻碍我国对欧盟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欧盟在没有实施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之前,其各个成员的国内市场相对来说是比较狭小的,加上各国市场准入的规则不尽相同,关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市场开发成本较高,而所能获得的市场进展潜力又十分有限。因此,欧盟市场的吸引力长期以来远不如美国和日本那样诱人。当欧盟的进展进入一个高级时期,实现了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市场准人要求,对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不仅扩大了市场容量,更重要的是简化了市场进入的规则,降低了市场开发成本,提高了市场的吸引力。我国对欧盟出口自1997年以来的高度增长,反映出出口欧盟市场的成本随其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在企业态度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