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蒙俄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价值取向比较研究

中蒙俄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价值取向比较研究

中蒙俄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价值取向比较研究
中蒙俄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价值取向比较研究

继2014年9月11日中俄蒙三国元首商定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罗斯的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倡议对接合作,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之后,今年7月9日,中俄蒙元首在乌法举行第二次会晤,批准了《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这一路线图将会有力地推动三方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发展。“中蒙俄经济走廊”既是三国国内经济发展战略衍生出的产物,更是三国国际战略价值诉求高度契合的战略产物。虽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过程会是漫长的,中间会存在着许多障碍,也会出现许多新的挑战,但是只要三国加强战略互信,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真诚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排除所面临的各种障碍,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新的挑战,“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前景必将是光辉灿烂的。

一、中国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战略价值取向

(一)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安全

中蒙俄是欧亚大陆上三个面积最大的近邻,中国与蒙古国共享4700多公里边界,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4300多公里,有着特殊的地理地缘和复杂的政治、历史关系。中蒙俄三国的合作交流需要稳定的、安全的周边环境,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中国政府改善和加强与蒙俄两大邻国的政治关系,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减轻美国、日本在亚太地区对中国施加的压力,让中国在外交方面有更大的回旋空间,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国防、民族环境。

(二)兼顾地区的平衡发展

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作者:江帆, JIANG Fan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 刊名: 现代法学 英文刊名:MODERN LAW SCIENCE 年,卷(期):2005,27(5) 被引用次数:15次 参考文献(17条) 1.哈耶克;邓正来法律、立法与自由 2000 2.罗尔斯;何怀宏正义论 1998 3.博登海默;邓正来法理学--法哲学和法律方法 1999 4.彼得·斯坦;等;王献平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 2004 5.博登海默;邓正来法理学--法哲学和法律方法 1999 6.何怀宏公平的正义 2002 7.吴传颐社会法与社会法学 2003 8.戴维·格伯尔;冯利克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 2004 9.黄茂钦经济法现代性研究 2004 10.吕忠梅论经济法的边缘 1995(04) 11.刘金国;舒国莹法理学教科书 1999 12.鲁篱经济法基本原则新论[期刊论文]-现代法学 2000(05) 13.李昌麒经济法学 2002 14.卢代富我国国家干预立法及其完善 2005 15.李昌麒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 2003 16.哈耶克;邓正来法律、立法与自由 2000 17.何怀宏公平的正义 2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肖顺武.XIAO Shun-wu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期刊论文]-社会科学家2007(2) 2.朱沛智.胡兰玲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期刊论文]-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2) 3.李平经济法的价值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期刊论文]-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4) 4.王杜秋浅析经济法基本原则[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9(8) 5.鲁篱经济法基本原则新论[期刊论文]-现代法学2000,22(5) 6.邓晓薇.刘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期刊论文]-知识经济2009(12) 引证文献(15条) 1.何文强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价值及其实现进路[期刊论文]-社科纵横 2013(9) 2.马洁蓉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再思考[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 2007(10) 3.何文强论农村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期刊论文]-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0(4) 4.陈楠浅析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期刊论文]-金卡工程 2009(10) 5.程亚丽和谐社会环境下浅析经济法体系建构与价值实现[期刊论文]-华章 2010(2)

8.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

第八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 教学目的与要求 基础知识 使大学生了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掌握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内涵,中国社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掌握调整和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容。深刻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及对策措施。 思想教育 通过对发展战略及其特点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党提出的发展战略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能力培养 深刻领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道路 教学难点 创新型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 本章结构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第三节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四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8课时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将突出六大重点:一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是解决“三农”问题;四是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六是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 科学地分析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是党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的依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刘少奇在八大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地指出,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在大陆已不存在了;原来的地主、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处在消灭的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在由剥削者向劳动者转变;广大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集体劳动者;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知识界也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我国已开始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应当“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说:过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即已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又提出:要把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四个现代化”的提出 1954年9月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对四个现代化的最早表述。 1957年以后,这种理解有了突破。同年3月,毛泽东指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用“现代科学文化”代替了“现

孟中印缅通道

缅甸密支那—班哨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简本)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项目建设的意义 (2) 三、交通量预测结果 (4) 四、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5) 五、路线走向 (6) 六、工程规模 (7)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 八、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10) 九、实施方案 (10) 十、工程环境、社会影响评价 (10) 十一、问题与建议 (11)

一、项目背景 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建设的对抗法西斯的抗战之路,二战后史迪威公路的大部分路段处于废弃状态。史迪威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的最便捷通道,是连接中国和南亚两个大市场最便捷、最具经济吸引力的陆路大通道。中印边界绵延数千公里,却没有一条畅通无阻的陆上通道,大大束缚了两国的人员和经贸往来,也限制了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总理李克强2013年5月20日在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开展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大项目合作,共同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中印两个大市场紧密连接。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经中印两国领导人倡议上升至国家层面,能够通过四国辐射延伸带动南亚、东南亚、东亚等亚洲经济最重要三块区域的联动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中国与缅甸、孟加拉和印度等国的经济交通联系,响应中印两国加快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倡议,为加快沿线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发展创造条件,加快建设孟中印缅国际公路大通道势在必行。 孟中印缅国际公路大通道有南线、中线、北线三个方案,北线方案基本为抗战时期著名的史迪威公路走向,从连接孟中印缅四国情况看,北线方案建设条件最好、能尽快在史迪威公路基础上通过改造打通孟中印缅公路大通道。

经济法价值取向_质疑经济法效益的价值取向

经济法价值取向_质疑经济法效益的价值取向 内容摘要:经济法价值取向的主流观点是效益价值取向,但对此观点却缺乏严谨的论证,本文从分析经济法价值取向和效益的概念出发,进而对效益的价值取向加以剖析,以论证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并非效益,最后提出经济法真正的价值取向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即经济的自由或民主。① 关键词:经济法,效益价值取向,经济自由(民主) 在当下经济法学界,经济法价值取向的主流观点是效益。但该观点存在很多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拟对效益价值取向提出质疑,并提出经济法真正的价值取向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即经济的自由或民主。 一、对经济法价值取向和效益的理解 如果我们论证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效益,那么首先就要明确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效益价值取向中的效益的含义是指什么,这是论证该命题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本文对经济法效益的价值取向批判的逻辑起点。 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指经济法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在实现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三层含义:(1)经济法的宗旨和目标;(2)经济法的自身价值;即经济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本身的特殊价值。(3)经济法的评价准则,即在不同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依据什么标准取舍。[1] 那么效益怎样理解?效益本为经济学之概念,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其中投入包括交易成本、资源耗费、权利配置费用等全部消耗,产出通常是指有效产品。经济学上的效益概念被借用到法学中来,其含义在法学界也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强调其经济效益成分,也有学者强调其社会效益成分。其中主流的观点倾向于认为:作为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的效益是

社会的整体效益。[2]那么要了解社会整体效益,就得理解其中的社会指的是什么。社会的概念极其复杂,自孔德开创社会学以来对社会的认识一直就有两大传统:唯实论和唯名论。实证社会学派认为社会是一个抽象于具体个人而存在的客观实体,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一经产生就成为与个人不同的更高的独立层次。而人文主义社会学派认为社会只是一种假象,它不过是由于具体的人的相互联系而组成,因此更应该注重个人的研究。而当今对社会的认识正趋于上述两种传统的融合。我国社会学创始人费孝通在总结其一生的学术研究时就指出社会的确是一个实体,但个人是这个实体活的载体,是可以发生主观作用的实体,社会和个人是相互配合的永远不能分离的实体。[3]笔者认为这是对社会最好的注释。 二、对经济法以效益为价值取向的检讨 何为效益价值取向?效益论者普遍认为就是以效益为经济法追求的目标,经济法本身的价值也是为了效益服务,在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以社会效益优先。依据本文对经济法价值取向的分析的思路,也即是效益体现了经济法价值取向的三层含义。但是事实上效益不仅未能体现这三层含义,而且还为市场的自由竞争秩序埋下了隐患。 (一)效益价值取向不能体现经济法的目标 经济法的目标是指经济法应满足社会人的某类特定需要的目标。依此定义,经济法的目标具有如下性质。 第一,经济法的目标具有具体性。它是具体的而非高度抽象的社会需要。 第二,可实现性,即现实性。经济法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通过完善立法、执法,司法救济以及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是可以实现立法者预期的价值目标的。[4] 从经济法的目标的涵义可以看出:经济法的目标是满足一种很具体的社会人的某类特定需要,是人们创立经济法的初衷和所需要实现的最直接的目的。那么经济法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这就需要从经济法产生的背景谈起。

经济走廊发展概念规划

百度文库衡阳县城至衡阳市融城战略发展概念规划 思考和研究衡阳县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 一、规划理念 城市以空间视优劣,空间是城市的载体。空间规划更多地具有了空间政策的内涵,成为一种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手段。环境是城市的根本,生态化的人居环境已日益成为吸引现代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和人才流的理想场所。 二、值得关注的项目背景 衡阳县发展的宏观背景: 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 (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 (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的转变,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中部经济正在崛起,中部城市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机遇。 3、长株潭经济圈的形成 长株潭一体化暨“一点一线”(长株潭为一点,107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沿线的岳阳、长株潭、衡阳、郴州为一线)地区加速发展,“一点一线”是湖南发展的主轴线,通过全面提升,长株潭将有希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之后,在中部率先崛起的另一个重要经济圈。该区域将努力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生态型的网状城市群。 4、衡阳市域经济内圈的规划 依据《衡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衡阳县城位于衡阳市经济内圈——“卫星城镇环”内,内圈社会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区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5、衡阳县委、县政府“融城”发展战略的制定。 三、规划区的范围 本次规划主要针对衡阳县的现状发展,从战略上实现与衡阳市的融城,考虑道路交通体系与现状地形地貌,规划区的范围为:北至衡邵高速公路,南以蒸水河为界,东以衡阳市行政区为界,西与县城英秋大道相接。 四、对规划区现状的认知 1、现状用地概况 规划区内沿S315线现状基本为民用企业,沿途除工业用地外为农田,其它有村落零星分布。

浅析贵州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的优势地位

浅析贵州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的优势地位 发表时间:2016-06-15T15:17:32.760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9月作者:韦亚 [导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南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经济开放开发重点逐步转移到了以“远东”和“西南”为代表的延边地区上来,贵州是中国走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在发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优势地位。 韦亚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南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经济开放开发重点逐步转移到了以“远东”和“西南”为代表的延边地区上来,贵州是中国走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在发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优势地位。 关键词:经济走廊;地理区位;生态环境;能源优势 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源于中国云南学术界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孟中印缅四国合作构想,并得到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三国学术界的积极响应。为促进四国经贸合作,四国学者于1999年在昆明举行了第一次经济合作大会,共同签署《昆明倡议》,旨在四国持续发展、比较优势、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在四国共同努力下,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共识不断增多,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由民间合作层面逐渐上升到政府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2013年5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双方就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进展表示赞赏,并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12月18日至19日在昆明成功召开,四国政府高官和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会议就经济走廊发展前景、优先合作领域和机制建设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商贸流通、人文交流等具体领域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各方签署了会议纪要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研究计划,正式建立了四国政府推进孟中印缅合作的机制。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贸易是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的结果,同时也是孟中印缅四国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行新时期“南南合作”的客观要求。这一经济走廊贸易圈的启动,为处于西南交通枢纽的贵州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以此同时,随着经济合作日益深化,贵州在孟中印缅经济圈的优势地位也不断凸显。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资源高地”拥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富饶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拥有广阔的经济贸易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过境经济效益、输出和输入经济效益。贵州应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贸易圈为契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抢抓机遇,推动贵州经济的长足发展。 一、贵州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的区位优势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中心腹地,在西南地区处于南北和东西的十字线上,北上重庆、四川,南下广西、广东以出海,东连湖南通向中部各省,西出云南连通缅甸、印度。湘黔、川黔、贵昆、黔桂四条铁路干线贯穿省内大部分地区,构成一个以贵阳为中心的“铁十字架”交通网络,此外贵州又是西南地区通往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枢纽。特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贵州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过境经济效益、输出经济效益和输入经济效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深居中国西南内陆,远离东部沿海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贵州来说,无疑是一个加快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推动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尤其是孟中印缅经济圈的启动,贵州由原先经济发展的边缘变为开放的前沿地带,成为自由贸易区在物流、商务、投资等方面的中心。随着国家南向经济发展战略的积极推进和西南战略协作区经济的进一步融合,贵州在孟中印缅经济圈中的区位优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凸显。 二、原生态旅游环境优势 贵州自然风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具有许多优越的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大自然的恩赐,使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秀丽山川、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贵州处处都是奇山异石、小桥流水,形成一个天然美丽的“大公园”;同时优越的气候资源,孕育了贵州绚丽的自然风光,创造了宜人的旅游环境,不仅是著名的旅游及避暑胜地,同时又是山地疗养、湖滨疗养、温泉疗养、森林疗养胜地。贵州闻名遐迩的风景区不甚枚举,有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联合国定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梵净山;美丽的地下宫殿织金洞;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峰” 的“双乳峰”;举世罕见的天然大花园——黔西百里杜鹃等,这些天然景点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毋庸置疑,这些珍贵的原生态环境为贵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条件。 现代旅游业经济收益增长之快、就业面之广、产业关联度之高、生命力之强,使其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当今世界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之一。我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区域形象传播、招商引资、产业机构调整、解决社会就业突破口和龙头,将旅游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先导产业、支柱产业、乃至主导产业来抓。旅游业作为贵州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促进贵州地区经济良性循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 近年来,贵州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发展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积极申报旅游项目、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和招商引资力度等措施,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要素,使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服务功能差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变,旅游景区道路、旅游接待等基础设施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旅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旅游收入36.14亿元。2015年1月至6月接待游客239万人次,旅游收入16.43亿元,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贵州经济的繁荣,充分体现了贵州特有的资源优势地位。 贵州正处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贸易圈的有利环境中,如何利用优秀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增加外汇、带动经济则是贵州急需解决的问题。贵州应依托不可多得的生态优势,充分保护和利用贵州的生态环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产业,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和服务产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把贵州建设成为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的经济强省。 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贵州,目前集观光、度假和深度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和谐旅游目的地正在悄然形成。随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济圈的启动,将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贵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贵州应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调整好各方面的工作,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东风,抢抓机遇,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将贵州的特色旅游品牌推向世界,促进贵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三、自然能源优势 贵州一直是西南地区一个资源富集的省区。至目前为止,贵州全省已发现123种各类矿产,储量排在全国前十名的就有41种。贵州以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以石油为主的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 ■俄罗斯资源产业产值约占俄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收入预算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左右 ■资源出口大约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68%,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资源化工产品,占矿产品的74%,以矿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是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俄资源领域的投资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国际资源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整体状况有直接影响■中俄作为世界资源大国,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资源经济服务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以2008年四季度为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挫70%至50美元以下,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锐减,其财政余额亦出现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彭博共计预计俄罗斯2009年GDP增速从2007~2008的6~8%缩减至-0.7%,2010年有可能出现适度恢复 中俄两国合作领域 监管合作 ■在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审慎监管,建立中俄监管沟通的长效机制 ■长期保持中俄监管层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交流 ■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中俄监管层合作加强跨境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 机构合作 ■机构间定期协商沟通,加强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 ■中俄两国机构在完善其内部建设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 ■建立完善两国信用评估体系,本着诚实互信的原则,中俄机构间可相互授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中俄两国机构可联手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认知度 研究项目合作 ■中俄两国定期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为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俄罗斯经济特点,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 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2007年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GDP增长率大约在7.2-7.4%。 外贸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7年俄罗斯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总额再攀新高,其次是进口增速,有逼近出口增速之势。进口增速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俄罗斯政府降低了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促进了进口增长;二是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此同时,卢布升值,使外国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加速增长。 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里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产业部门,如石油、天然气的控制和监督。政府

经济法的价值分析(一)

经济法的价值分析(一) 摘要]经济法的价值可分为目标价值和功能价值。经济法的目标价值是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法的功能价值是实质公正、经济秩序、事实自由。 关键词]经济法;目标价值;功能价值 经济法的价值不仅是经济法的本质的外在反映,而且是经济法的目标和原则据以确立的基础。因此,经济法的价值问题可以说是经济法的核心问题。 关于经济法价值的定位,当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福利价值;二是经济民主价值。1]还有的学者把经济法的价值定位于:经济法的存在价值——商品经济的普遍法;经济法的法权价值——权利的规制;经济法的资源价值——发展公平;经济法的社会价值——经济安全。2]这些定位因缺乏一个居于统帅地位的价值或因几个价值之间缺乏内在的关联而显得有些零散。有的学者把经济法的价值划分为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认为目的性价值居于主导地位,反映经济法所追求的社会目的与理想;工具性价值是经济法为实现其目的性价值(法的理想)应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共性价值。3]这种划分的思想无疑具有合理性,但这种称谓值得商榷。在一种重目的而轻手段的文化中,工具价值很容易被误为手段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笔者认为,在确立经济法的价值时,有必要遵循这样三个基本原则:(1)体现经济法的特质;(2)简洁、明了,便于对经济法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3)适当分层,避免价值重叠,并使各个价值之间保持有机的联系。据此,判定经济法的价值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经济法的目标价值,或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即经济法存在的目的和使命;二是经济法的功能价值。 一、经济法的目标价值: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法律价值是法的精神内核,体现在法律之中并因法的存在而具有意义。法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历史无疑也是法律价值产生、发展与消亡的历史。因此,我们要探寻经济法的价值,必须从经济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着手。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法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的背景下,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动因是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所形成的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其时,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但市场机制又存在盲目性,经常造成市场失灵和混乱。在经济法产生以前,经济领域的法律关系由传统民商法来调整。亚当·斯密等人认为个体效益与社会整体效益是一致的,只要每个个体实现了自己效益的最大化,那么社会也就能实现它的利益最大化。在这种理念上建构起来的民商法,当社会出现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尖锐矛盾时,虽然也作了一些修正,如对契约自由的限制,从过错责任发展出无过错责任等,但其调整方式的自治性和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其无力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以及效率与公平、个体营利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等问题。于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经济法就应运而生了。它的产生本身就昭示着在经济法调整的领域里,传统法律价值发生了变化,新的价值开始形成。那就是追求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可以说,经济法自产生之日起就以社会整体效益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以补充民商法的不足。 由此可见,经济法的目标价值就是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法直接追求社会整体效益应为经济法价值观的独到之处,其他法律部门或者不追求宏观社会效益,或者是在追求实质正义之终极目标的法的体系中,通过形式主义的调整间接地实现社会效益。社会整体效益是唯一的代表经济法根本特点与基本精神的价值目标,也是经济法功能价值以及经济法宗旨、原则赖以存在的前提。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法的“效益”是一种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相对于经济效益而言,其内涵更为深刻和广泛。经济法所追求的社会效益,不只是一般而言的经济成果最大化,同时更是宏观经济成果、长远经济利益以及社会福利、人文和自然环境、人的自由和自身价值等诸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了解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掌握“两大战略”的实质。 教学重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 授课时数:4学时 导入新课: 1927年大革命失败,全国一片白色恐怖,毛泽东分析了国内形势,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还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谈话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表明了对反动派的极大蔑视。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核心。打仗的时候,我们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和平建设年代,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要从整体战略上布局,从局部战术上设计。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措施,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特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战略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是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目标,也是一个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二)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用十年的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努力,原定于到2000 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

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

中国地缘大战略之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中国地缘大战略之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提要】中缅油气管道和中缅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直出印度洋的陆上通道,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与中巴通道一样,是中国缓解马六甲海峡困局的重要战略布局。加上西北重要油气管道,东北俄罗斯油气管道,中国能源安全困局,可以得到极大缓解,同时,也开通了中国 西北和西南直出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倡议是2013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期间提出,得到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三国的积极响应。该倡议对深化四国间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东亚与南亚两大区域互联互通有重要意义。项目概况及相关协议: 2013年12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召开,各方签署了会议纪要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研究计划,正式建立了四国政府推进孟中印缅合作的机制。2014年12月,在孟加拉国考斯巴萨举行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二次会议。联合工作组展开了广泛讨论并展望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前景,优先次序和发展方向。 第12次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于2015年2月10日至11 日在缅甸仰光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孟中印缅地区的

合作”,会议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声明表示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应继续作为一个多轨平台发挥作用;承认保护环境可持续性需要共同框架;强调促进贸易和交通便利化改革的需要;同意考虑开发和利用水道;鼓励成员国商务和工业部门主官开展更多交流;决定考虑孟中印缅旅游圈的概念;同意考虑建立一个Joint Media Coverage Program(新闻媒体联合报道计划)以提升本地区的全球知名度;同意于2016年在中国云南省召开第13次论坛讨论地区合作。但作为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推进实施中面临的诸多风险与挑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进度落后于预期。中印边界,东部争议地区主要项目建设情况:(1)中缅油气管道项目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由天然气管道和原油管道两个组成,天然气管道起点为缅甸皎漂,原油油管起于缅甸西海湾马德岛,从中国西南边陲瑞丽入境,接入保山后,借由澜沧江跨越工程连接大理,继而经由楚雄进入昆明。2010年6月,中石油与缅甸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明确中国将在缅甸境内建设并经营天然气与原油两条管道,经营期30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全长2520公里,缅甸段793公里,国内段1727公里;原油管道全长771公里。天然气管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1.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主要表现是:①调整对象的国家协调性②经济法结构体系的综合性③经济型④调整方法多样性⑤经济法具有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的特点。 2.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什么?答:①宏观经济调控关系②企业组织管理关系③市场管理关系④社会市场保障关系。 3.简述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答:一,经济法的地位:①从经济法产生来看,可以说是经济法师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②从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来看,经济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③从经济法和相邻的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看,经济法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有区别于相邻法律部门的界限。二,经济法的作用:①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②巩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促进科技进步③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与协作关系,保护其合法权益④保障和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与发展对外开放。 4.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答:①资源优化配置原则②国家干预原则 ③经济民主原则④经济公平原则⑤经济效益原则。 5.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其特征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律、法规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进行调整之后所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特征:①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反映国家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直关系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复杂性、广泛性和隶属性③经济法律关系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 6.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它主要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经济法主体包括以下几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农户、个体经营户和公民。他们分别享有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经济行为、物、货币和有价证券、科学技术成果等。奖惩制度是保护经济法律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7.什么是法人?其有哪些特点?答: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特征:①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是按法律程序组成的,设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②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是一种独立的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③法人能以自己独立的财产承担责任,法人有独立支配自己财产的能力,那么它就可以以自身独立拥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④法人拥有人身权。 8.确立经济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是指在经济法主体之间形成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力保障实现的经济权责关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颁布、施行相应的经济法规。二是要有相应的经济法律事实。 9.公司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答: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的特征体现在企业性、法人性、法定性三方面。公司的种类:一,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两合公司。二,公司对外信用基础不同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与人合兼资合公司。三,

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f18276604.html, 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研究 作者:周学明刘晓宇 来源:《物流科技》2017年第06期 摘要: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议,使三国合作进入新阶段,合作潜力巨大,前景更加广阔。本文论述了中蒙俄经济走廊现状,分析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策建议。 关键词: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Chairman xi“in the constru ction of the China-Mongolia-Russian economic corridor”suggestions, make the trilateral cooperation into a new stage, the huge potential of cooperation, more broad prospect. 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covered i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z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Mongolia-Russian economic Challenges Facing the corridor, put forward in the China-Mongolia-Russian economic corridor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ropulsion; the China-Mongolia-Russian economy corridor; research 2014年9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元首会晤时提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2016年6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塔什干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中俄蒙元首第三次会晤,三国元首见证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等合作文件的签署。 1 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现状 2016年9月1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标志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一个多边合作规划纲要正式启动实施。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分为两条线路:一是从华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罗斯;二是东北地区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赤塔。两条走廊互动互补形成一个新的开放开发经济带,统称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关键,是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研究三方跨境输电网建设,开展旅游、智库、媒体、环保、减灾救灾等领域务实合作。 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旨在通过在增加三方贸易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过境运输便利化、发展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三方合作。经济走廊以建设和拓展互利共

应用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中国区域 战略与布局调整 一、前言 区域发展战略的贯彻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的成就 1、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 世纪之交,为缩小东西差距,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了东西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拉开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序幕。在统筹解决其他“问题”区域的 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完善的区域战略不能够仅仅追求缩小东西经济差距,而是要各区域协调发展,共同驱动,由此,形成了四大区域板块共同驱动的总体发展战略。在贯彻落实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中,又进一步认识到要增强各区域发展活力,而必须结合各自特点进行细化、实化、差异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区域和增长极。随着对新时期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定位,我们又拓展和完善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内涵———实施陆海统筹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至此,我们形成了覆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陆地到海洋,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到、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区域间的协调性必将进一步增强,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空间基础。 2、保证了中国经济的持久活力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再是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而是“万马奔腾”、“协同并进”,不仅传统先行地区进一步焕发青春与活力,尤其是一批地处中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陆续涌现,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有效地化解了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保持了中国经济活力。如中部地区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通过构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等形成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充满活力的六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了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部地区通过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了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国家还鼓励一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出符合各地实际的新模式。如在上海浦东、重庆、成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基础上,增设了天津滨海、沈阳和山西综改试验区,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试验区。 3、增强了我国各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在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演变进程中,“区域发展的状况逐渐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东中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的差距开始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渐增强”,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均衡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据 ,“十一五”期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在13%以上,比东部地区快0.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自2007年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连续6年超过东部地区。2013年经济增速继续呈“东慢西快”的格局。东、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了17.8%,25.8%和24.2%。就各区域占全国GDP的比重来看,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由2002年的18.8%、17.2%提高到2012年的20.2%、19.8%,提高了1.4~2.6个百分点,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自2005年起扭转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