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模式改革对主体性教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一、复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下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指在同一间教室、同一课时内,由一位教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进行教学,并在各个年级完成与其相应学年单式班同样的教学任务,达到同样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与单式班教学相对的一个概念。自从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实行以来,在一般情况下,学校的教学多是以单式班的形式进行的。即在一间教室里,一个课时内,由一位教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式班教学的优点是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节省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等)。但从投入、产出比看,它要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如教师和学生人数的比例,如果他们之间的比例失调,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复式班教学就会解决这一矛盾。

复式教学不论在中国教育史还是世界教育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世界范围内,一百多年前德国首创了复式班教学的组织形式,以解决当时国家教育发展与经济落后、人口居住分散的矛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日本等国相继效仿,复式教学很快在世界各国实行起来。目前,不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都有采用这种组织形式教学的。

在中国,自 20 世纪初期实行分科教学不久,便有复式教学的组织形式,算来也有 80 余年的历史了。在旧中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都把复式教学的组织形式作为解决教育发展与经济落后、教育资源不足、人口居住分散的矛盾的一种办法。因而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多存在于地处边远、经济落后、人口稀少或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

与单式班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复式班教学有着很鲜明的特点。

1. 课堂结构的多头性

复式班是在同一间教室、同一个课时内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由同一位教师执教,并要完成各年级与其平行的年级单式班同样的教学任务,达到同样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是复式班与单式班教学的根本区别,也是复式班最鲜明的特点。同一年级、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因其家庭出身、生活环境、智力基础、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即使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样的内容,效果也会存在差异,况且是把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孩子组织在一个班级里,其差异就更大了。首先是年龄不同造成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与成熟程度是不同的,他们对事物的关注角度和兴趣热点也不相同,因而在学习中的行为表现与心理趋向也不相同。其次是文化基础不同造成的学习能力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基础(在小学生更多的表现为他们的认识水平)使得不同年

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甚至在学习结果的期望上也有不同。因而他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动力源泉、不同的求知欲望和不同的学习目标。这种特殊的课堂组织结构,对教师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反之,它也为因材施教创造了一个天然的有利条件。

2. 教学、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复式班教学组织的特殊性,也造成了在同一时间内教师教学任务的多样性。单式班的教师在一个课堂上、一个课时内只完成一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因而他只需准备一份教案,规划一个过程,掌握一个进度就可以了。而复式班由于课堂结构的多头性,教师的教学任务则一般是单式班教师的两倍(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看)。既在一个课时中,教师要准备两份教案、规划两个过程,掌握两个进度,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并且,由于复式班所在学校人力资源(含教师、领导,工勤等)不足,教师往往兼教数科甚至身兼数职:又教语文、数学、外语,又教音乐、美术、体育……;又是教师,又是校长、工友甚至保姆。复式班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其教师任务的多样性,造成他们负担较重甚至超负荷运转。同时,这个特点也为教师的一专多能、密切接触学生便于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 学生动静学习状态的共时性

复式班的教学由于在一间教室、一个课时内由一位教师执教,就形成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同一个时段内动、静两种不同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指导一个年级的学生学习时(含教师讲课、师生问答、讨论等环节),这个年级处于动态学习之中,而同时,另一个(或几个)年级的学生就处在了静态的学习状况之下(预习、复习、做作业等)。这种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同一个时段内动静两种不同状态的学习,给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动、静状态下的学生之间的互相干扰,影响学习效果。如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问答、讨论等动态学习对于正在“自动作业”的静态学习学生的声浪干扰;静态学习的学生偶尔的声音、动作对动态学习的学生注意力的干扰等。二是由于动、静两种状态下学习的学生都要由一位教师来指导、辅助,就造成了动、静两种学习状态在各个年级中时间比例协调的问题。一个年级动态学习的任务量与另外年级的静态学习的任务量在时间上必须基本相等,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年级都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动、静态学习状况共时性这一特点,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教师的教学从备课到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计划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它也为教师统筹安排教学、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在不利条件下排除干扰最后达成学习目标)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又是十分有利的。

4. 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复式班的教学过程不像单式班那样单一、明了。单式班的教学过程由于班级结构的单一而无需做特殊的处理,只要确定了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理解基础状况就可以一气呵成地进行了。而复式班不可以,它是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里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过程,并且还要让两个过程融为一体,不但不能互相干扰和互相影响,而且还要互相照顾和促进。这就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各个年级的教学过程线路要清楚。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目标分成几个教学步骤,每个步骤的时间安排等等。其次是各个年级教学过程之间的相互协调。如动、静态学习时间的统筹安排,各个年级之间相互干扰的排除和减少等等。这个特点给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带来了麻烦,搞不好,负面影响会很大。但同时,它也有单式班不及的优点,如对教师教学设计工作的精度和效度要求高而促使教师提高设计的质量;在动、静交替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抗干扰能力;锻炼学生小助手的独立工作能力等等。

二、复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近几年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复式教学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变化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对复式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改革。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复式教学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示范性很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复式教学新模式。

(一)“导学探究互动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导学探究互动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南关蒙古

族乡中心校石灰窑小学创造的,是他们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贫困地区“普九”问题研究的子课题“复式分室,自主学习”实验研究的成果。

“复式分室,自主学习”的课题研究是针对传统复式教学中复式同室、动静学习互相干扰,影响教学质量的现状提出的。以往的复式教学,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同时同处一个教室,教师分两条线进行教学,虽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想方设法使动、静状态中学习的学生互相少受或不受其他方的干扰,但效果总是不如单式班教学理想。尤其是在当前提倡多向信息交流,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的形势下,复式同室教学已严重影响了教学的高质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提出了这个实验的设想并付诸实践。具体做法是:用安有双层透明玻璃砖的隔音窗把一间大教室从中间隔开(窗下有一米高的矮墙),一侧留门,黑板设在原教室两端,变成两间相视相通的小教室。教师在一室导学时,另一室则由小助手、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达到双向互动。这样,两个年级的学生就可以互不干扰,同时按自己的需要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了。“复式分室”在学习场所的安排上进行了改革,在此前提下,构建并完善了“导学探究互动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它的一般程序为“授前阅读教科书——激趣——探究——讨论——实践”。

1. 提前阅读教科书——准备性学习

提前阅读教科书包括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授前学习。这是“导学、探究、互

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准备性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师生共同做好授前准备工作,认真阅读教科书。具体作法为“圈”——圈出不会、不懂的地方和书中的错误之处;“点”——划出好词、佳句及捕捉到的信息;“评”——习旧探新,找出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分析文章精彩地方的妙处;“注”——注出评价语,需要别人帮助的问题,准备回答问题的素材,注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授前师生双方的“圈、点、评、注、悟”的过程中,既有师生各自对教科书的自读、理解、感悟,也有师生间的互相提问、切磋和小范围的交流。这时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个人为单位,学生教师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气氛是和谐的。师生各自对教材的挖掘、对信息的捕捉、对问题的整合、对答辩的预测等等,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 激趣、探究、讨论——探究性学习

激趣、探究、讨论是师生共同公开提出自己学习中所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整理归纳、共同质疑、捕捉信息的过程。这是“导学、探究、互动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第二个阶段——探究性学习阶段。首先是“激趣”。即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尽快进入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引导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探究学习、合作讨论奠定基础。接着是“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式学习,学生们把授前阅读中碰到的问题在小组中再现,共同探究。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中去,参与整理归纳共性问题,当场处理解决个性问题。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学习。然后是“讨论”,这是探究学习的深化。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思维过程,积极讨论、辩论,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学到方法,相互启发,共同受益。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3. 实践——发展性学习

实践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是操作训练、反馈指导的延续,是师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发现、再探究、再实践的良性循环过程,这是“导学、探究、互动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第三个阶段——发展性学习阶段。通过课外各种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大胆开拓,主动进取,训练驾驭知识的能力。

复式分室教学是复式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创造,它既解决了农村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复式班增多与教学场所不足之间的矛盾,又解决了同堂异班学生之间互相干扰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拓展了复式班师生的教与学的空间,为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导学探究互动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出现和完善起来的。

(二)“分合指导式”复式教学模式

“ 分合指导式” 复式教学模式是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心校创造的。是

他们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贫困地区“普九”问题研究的子课题“依托复式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验研究的成果之一。

“分合指导式”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为了发挥复式教学独特的优势,为培养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创造的。具体做法是:

1. 在教学设计中,把两个年级的教材放在一起进行统筹研究、规划。先理解透各个年级教材的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再寻找两部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点和可融合之处。

2. 两个年级各自独立完成学习内容中的个性部分内容(分)。

3. 把有联系和可融合部分并在一起设计成一个教学过程,使各个年级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各得其所,同时达成教学目标(合)

如一个教师采用“分合指导式”教学模式上了这样一堂二级复式课:把小学数学第一册中《分类》一课和语文第七册读写例话《了解叙述顺序》一课编在一个课时内。在研究了两部分教学内容各自的教学要求后,教师又找到了这两部分内容的联系点,即: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一课需完成下列内容:认识物品,把物品分类,按类别把不同物品分放在不同的容器中;而三年级学生要“了解叙述的顺序”,恰恰需要一个有实际内容的顺序场景,并通过对这一有实际内容的顺序展现场景的观察,自然而然的按“顺序”把场景“叙述”出来。按顺序叙述出来了,也就完成了“了解叙述的顺序”的教学任务,而三年级的叙述,又对一年级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

这个教学模式的高超之处在于,它把复式教学的一个特点(两个以上年级同处一室,在同一个课时内完成两个以上年级的教学任务)的劣势变成了优势,发挥了复式教学特点的长处,既它把互相干扰变成了互相启发,互相协助,使两个年级的学生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了复式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另外,从课程论的角度看,它还充分利用了学生本身这部分课程资源。

(三)“静态自主学习”复式教学模式

“静态自主学习”复式教学模式是山西省汾阳市教研室、峪道河学区、峪道河镇余家垣小学的创造。是他们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贫困地区“普九”问题研究的子课题“优化动静态程序,创新课堂模式”的研究成果。

“静态自主学习”复式教学模式是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提出的。复式教学由于是在同一间教室、同一个课时中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同时上课,所以课堂教学呈现出学生动静态学习必须交替进行的特点。而以往课堂上静态学习的时间里,往往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机械的抄写、计算等。这样做虽然巩固了所学知识,保持了室内安静,为处于动态学习中的学生创造了条件,但它往往由于

机械性作业太多而占去了绝大部分静态学习的时间,使学生的自学处于一种控制和制约之中,无暇去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创造。白白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宝贵的自学时间。针对这一弊端,课题组进行了“优化动静程序”的实验,创造了“静态自主学习”的复式教学模式。其具体作法是:

1. 建立课堂学习集体,即在各年级内组织若干个课堂学习小组,每组 3至 4 人,邻桌或同桌组合,各组学生素质相对均匀。

2. 改变课堂教学形态,即配置大小黑板、投影仪等教学用具,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枯燥的过程趣味化,呆板的媒体电教化,在良好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动静”齐动,层层推进。横向而言,动中由教师直接指导,静中由教具或小助手体现动态;重点突出纵向联系,一个年级的动静协调贯穿于导的主线、学习主线中。

( 1 )创设情境,设疑悬疑。观察联想,主动提问(动)

教师紧扣课题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或生活体验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这里既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动),又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静)。

( 2 )提供条件,发现学习,猜测探索,讨论获知(静)

这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提供给学生条件和方法,学生以个人和小组的形式学习。根据教师的指引,学生顺藤摸瓜,质疑问难,自学讨论,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操作。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完成学习任务。

( 3 )信息反馈,点拨释疑,理解置疑(动)

这是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提出不同观点,讨论争论,教师点拨归纳再迁移运用。这是动的环节,但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结果和质疑为前提,是静态学习成果在动态中的展现。

( 4 )变式练习,提高运用,应用创造(静)

这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进行巩固升华、迁移运用的创造过程,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创造精神。

“静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独立学习、相互合作、应用创造的良好环境。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教学为中心,以探索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形成了课堂上纵横、动静交替、互通的结构,使学生在静态学习环境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导、探、议、练”四程序复式教学模式

“导、探、议、练”四程序复式教学模式是江苏省金湖县金南镇马塘小学创造的,是他们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贫困地区“普九”问题研究的子课题“复式教学导、探、议、练教学结构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导、探、议、练”教学模式是针对复式教学课堂上头绪多、任务重,教师

备课上课难度大,学生学习质量难以提高的现状提出来的。力图通过实验,摸索出一种便于复式班教师直接操作的复式教学法,以减轻教师备课讲课的负担,大面积提高复式班的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体做法是:以信息反馈为主线,把激趣、自学、探究、议论、联系贯穿于始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边消化,边创造;在小助手的协助下,把学习的成果,通过多种形式输送出去,然后再通过多种形式收回外界对它的评议,以检查学习的效果和掌握的程度,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可分为四个程序,所以也称为“复式教学四程序”教学法。

第一程序:诱导引入。即通过启发,创造问题情景。目的在于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中,动态学习的学生“习旧引新,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观察,温习旧知,为新学做好准备,激起求知欲;静态学习的学生“旧题铺垫,仿练引入”,教师设计三个层次的自动作业,促使学生提前阅读材料,为直接教学做准备。

第二程序:自学探究。即反馈信息,自学课本,进行尝试比较练习,并注意信息反馈。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知识。其中静态学习的学生“看书试练,自探研究”,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带着问题去自己阅读,运用画、记等方法,找重点,抓关键,归纳自学所得;动态学习的学生“尝试比较,探究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新知。

第三程序:议论解疑。即回授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质疑解难,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训练。目的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发挥教学民主,引导学生在研究讨论中学习与发展。其中动态学习的学生“议论评价质疑解难”;静态学习的学生“相互交流(同桌间),迁移练习”,实行优帮差,发挥学生小助手的作用,确保课堂信息交流面和新知接受率达到 100% 。

第四程序:调节练习。即根据自学、讨论练习的情况,矫正错误,运用迁移规律进行练习训练。目的在于巩固、消化所学新知,同时为教师评价课时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准备材料。静态学习的学生“调节矫正,巩固练习”,已通过两动一静的过程学得新知,此时通过练习,进行同位检查,及时矫正,保证全体学生学习成功;动态学习的学生“评价矫正,深化提高”,通过师生共同批改,表扬先进,寻找错误,共同勉励,再进行一些变式练习,加深理解,进一步提高。

“导、探、议、练”四程序教学模式优化了复式班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了课堂的信息反馈和练习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复式班的教学质量。

(五)四步法教学模式

“四步法教学模式”是湖北省兴山县水月寺镇大白果园小学的创造,是他们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贫困地区“普九”问题研

究的子课题“在复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验研究的成果。

“四步法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来的。在以往的复式教学中,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无声无息,不能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致使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无,这些严重阻碍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四步法教学模式”就是要革除以往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做法是;

1. 转变教育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尝试学习、自学课本、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学习、拓宽思维领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坚持“创新精神为中心,优化组合轻负高效”的原则,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并超额完成学习任务。

3. 从教到学,突出创新

在教学中运用“避开干扰,全体发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都动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灵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承认差异,面向全体

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条件,如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操作、表述,自己去质疑问难,去标新立异,经历获取新知的全过程。

“四步法”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不同条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充分得到培养和发掘。

(六)优化复式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

“优化复试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是湖南省安化县东安乡联校创造的,是他们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贫困地区“普九”问题研

究的子课题“优化复式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优化复式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针对传统复式教学中教学过程僵化的弊端,把顺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发展潮流、师生互动、教学互动、生生互动和信息多项流动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入复式教学之中,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要我学,我学会”向“我要学,我会学”转变,大大提高了复式教学的质量。具体做法是:

1. 优化复式教学手段

利用复式教学特点与各种教具、学具等,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优化复式教学过程的目的。

2. 优化复式教师素质

通过“以训促研”、“以研带训”、“研训结合”的途径优化复式教师队伍,

为优化复式教学过程打好基础。

3. 优化复式教学多边关系

处理好复式教学中“动”与“静”、教与学、师与生、师与导生(小助手)、生与生的关系,挖掘复式教学过程中的潜在优势。

4. 优化复式教学课堂结构

解决复式教学中的动静矛盾、科目搭配不当、自动作业设计不科学的问题,优化复式教学的课堂结构。

5. 优化复式教学模式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构建具有科学性、主体性、合作性、创新性、探究性、实践操作性的复式教学新模式。

6. 优化复式教学方法

探求复式教学的科学教法,注意学法的指导。

7. 优化复式教学管理

制定符合本地实际和复式教学特点的管理细则,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教学过程优化的落实。这个实验的最大成果是,构建了一个“优化复式教学过程”的可行性实践运行框架,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保证“复式教学过程的优化”。

三、教学模式改革对主体性复式教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以上介绍的几种复式教学模式,仅是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中众多复式教学经验的缩影。尽管这些模式还在继续实验和完善之中,有的模式甚至还不十分成熟,但仍给我们在新形势下的复式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例。它们大大丰富了主体性复式教学的理论,并对这一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把教学过程的改革与优化置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之下,开阔了复式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视野

复式教学在我国已存在多年,对复式教学的研究也不是始于近期,但把它放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来研究,显然把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复式教学作为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还要继续存在下去,在有的地区,复式班甚至有了增加的趋势。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又使这项基本国情变成了教育的一个劣势,它使得我国的教育发展出现了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中心区域与边远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差距。加上计划生育措施的奏效,乡村人口逐渐向城镇流动等因素,更使得老、少、边、穷地区的生源减少、分散,因而复式教学的形式不会消失。如何让处于复式教学中的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以上教学模式的改革,都是从这一宏阔的视角对复式教学进行的全新的审视和改革,因而它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相关理论探讨具有很高的实际价值。

(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主体性学习理论引入复式教学之中,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往的复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每天忙于备两个以上年级的课,设计两个以上的教学过程,实施两个以上年级的教学,设计两个以上年级的检测方案等等,而学生则是以被动的状态在等待教师的“直接教学”即动态的指导,即或教师布置了自动作业题让学生去完成,也是为了给动态学习的学生“让时间”,很少有真正把这段时间作为自主探究的机会的。这就使得复式教学中的师生各自都处于一个劣势的工作、学习环境中。教师忙于备课、组织教学、指导作业,负担沉重,疲于奔命;学生机械地完成教师的作业,没有自己思考、自己探究、自己创造的时间,疲于应付教师设计的计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被忽视,他们的创造精神被扼杀,创造思维被抑制。这种状况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培养出的学生也不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材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要求。以上教学模式的改革,均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首先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组织教学,使主体性教学理论在复式教学中落到了实处。这无疑是对主体性复式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引进先进教学手段,全面优化复式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复式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是通过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过程。由于复式教学课堂组织结构的多头性,形成了复式教学课堂特殊的教学过程。在以往的复式教学中,解决多头性矛盾的措施多放在对动、静态时间的合理分配的研究上。但分来分去还是不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一个教师在一个课堂上即或再努力也难以分身有术,几个年级争教师的状态还是普遍存在。这是把教师当成教学主体必然产生的恶果。而以上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的本质都有了新的认识。教师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学也是为了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所以说到底,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新知、探究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应是学生。只要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觉主动去学习,教学目标就已达成了一大半。这些新的教学模式都把方法的改革建立在观念的更新上,把教学的力量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因而把课堂组织结构多头性的劣势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优势,教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学习而定,把学法指导作为研究教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的评价也据此进行了改革,因而优化了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了复式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学原则的认识

语文教学原则有哪些? 1、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 2、以语文水平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 3、以学科教学与活动指导相辅相行的和谐发展原则。 4、“双基”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进的健康发展原则。 你是如何理解各语文教学原则? 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1以语文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是对确定语文教育目标和处理各种目标之间关系的基本要求。2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提升学生准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学的水平。3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提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促动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发展,应将语言素质培养目标放到首位,并以此为协调诸方面关系的总体方向和 根本依据。 以语文水平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1以语文水平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是确定和处理中学语文科各项教学的各之间主次关系和比重关系的基本要求与指导原理。2中学语文科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水平,心理,品格三个方面,以语文水平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将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看待,认为这个系统中的各项内容双构建成一个关系网络,强调在这个关系网络中,语文水平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项目,理应得到优先发展,并且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心部分,保证充足的训练量,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理应尽可能融合到这个重心训练当中实行教学并且要为促 动语文水平的发展服务。

学科教学与活动指导相辅而行的和谐发展原则:1学科教学与活动指导相辅而行的和谐发展原则,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要求。2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要以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为凭借才能得以落实,而语文科的内容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发挥其功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3“学科教学”,即指语文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形式,学科类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以教师的系统讲解和组织学生的系列训练为主,以便学生获得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水平为基本目的,其中的“活动”指语文活动类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以课堂以外的学习小组活动形式为主,教师主要起指导和督促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和全面涵养学生语文素质为主要目的,“相辅而行”强调两种形式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有机承接,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形式中,使其语言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双基”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性的健康发展原则:1“双基”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性的健康发展原则,是对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的基本要求。2首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根本的方面和基本标准,这是我们确定原则的根本依据,所以,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理应与教育方针和大纲要求相一致,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促动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对学生实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其次,还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培养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人才。3“双基”教学

学而思公司内部文件资料

前言: 欢迎您加入学尔思教育。 伴随着庞大的中国教育市场的需求,教辅行业如雨后春笋,空前高涨。学尔思教育更是异军突起、引领实施个性化教育。学尔思教育是国知名的课外辅导机构,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需要课外辅导的家庭把目光投向学尔思。 学尔思教育分公司成立于2008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市府广场、亳州路、三里庵三个个性化学习中心。它是一支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团队。在这里,公司将为您提供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和晋升机制,为您搭建广阔的个人发展平台。 学尔思教育,正以安稳的步伐日渐发展壮大。您的加入,为学尔思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学尔思教育的辉煌明天将由我们共同携手创造。 企业文化概述 学尔思教育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结合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专注于中国教育服务领域的高科技公司,总部设在。 公司是专门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开发和培养、自主学习社区建设、家庭教育研究和咨询、课外辅导服务的全国连锁个性化教育机构。公司提出的教育理念为“学习改变运命,思考成就梦想”。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成功需要有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方式。秉承该理念,致力于传播先进教学思想,研究先进教学方法,开发先进教学产品,提供先进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和家庭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公司聚集教育界的精英,经过多年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全新的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注重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以及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规学生的学

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公司成立以来,凭借着一流的师资队伍、专业的服务团队、先进的教育辅导系统、独特高效的教育方法和完善的管理模式,已向全国校区所在地的广大中小学生、家长和用户成功提供了教育服务,并先后帮助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实现了素质和成绩的突破,考上了理想的中学和大学,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学尔思教育已经成为了广大家长和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的首选,多年的教育辅导成果也被及全国各大官方媒体连续报道。 学尔思教育的愿景是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线上和线下中小学个性化学习社区。学尔思教育的使命是使教育从艺术走向科学,通过强大的互联网教学管理平台,整理社会更高品质、更具效率、更先进的教育资源,配置个性化的学习帮助计划和最适合的教学方案,最大程度地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需要成长机会的人都能获得最优质的教育。 员工行为规

识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识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本工具,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想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那么识字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而进行,并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音、形、意统一原则 汉字是由音、形、意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学生识字不仅要会读字音,还要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互相联系,互相沟通,才能达到见形而知音义,听音而知义形,表义能辨字音写字形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形象直观的原则 小学生的基本思维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也就是说形象思维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线,把识字与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直观教学。一般地说,入学前儿童在识字方面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的脑海中已经掌握了一两千个与事物相对应的文字,这为识字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实物、图片、课件、语音、动作、模型等等进行直观教学,使文字与学生熟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事物,

让学生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都参与获得知识的实践中,从而获得清明确的概念。 (三)同音、近义、形近字的区分原则。 在学生的习作中,同音字、形近字张冠李戴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防止学生写错别字,就必须帮助他们区分同音字、近义字和形近字,也就是在字的音、形、义统一背景上,突出比较差别细微的部分。音同形异的如“工”和“公”,“在”和“再”等,教学这类字时要结合课件和词句,着重从字义和字形上分析比较,说明各有各的用法。音同形近的如“像”和“象”,“跟”和“根”等,学生更容易混淆,教学这类字时要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课件分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并且要多种练习:组词、扩词、填空、造句等等进行辨别。 (四)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原则。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因此,写字和识字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字的过程就是熟悉掌握字形特点、笔画、笔顺、结构和书写方法的过程,教学生写字不是为了写字而写字,是为了掌握字,使用字。学生的空间辨认能力差,识了字,如果不指导他们书写就会遗忘。因此,学生在初步掌握字的音、形、义以后,通过写来巩固识字。这样,识字和写字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五)识字与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原则。

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高新区社保业务经办培训 材料汇编 (工伤支付部分) 天津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中心 二〇一三年七月十日 前言 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保障工作的新形势、新需求,高新区社保分中心深入贯彻高新区两委“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动的有效开展,积极落实高新区“作风建设年”活动方案的具体实施。在市社保中心的正确领导下,落实开展好群众路线

教育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标准建设,认真落实公开四项服务承诺内容。现结合参保单位、个人提出的热点咨询问题,侧重经办实际,特意整理编辑了《高新区社保分中心社保业务经办培训材料》系列选编。 为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是我们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工作的根本宗旨。这次编辑的《高新区社保分中心社保业务经办培训材料》系列选编详尽的描述了高新区社会保险登记征缴与待遇支付等大部分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经办流程以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希望对广大参保服务对象有所帮助。 本文只适用于目前高新区社保经办业务,属于内部整理资料,仅供参考使用。如遇与法律法规相冲突或变化之处,将最终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以此说明。由于编辑时间紧迫,难免存在纰漏,希望多多谅解,并提供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中 二〇一三年七月十日 高新区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培训材料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为了使参保人员能够更好地享受各项工伤保险待遇,根据《社会保

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规规定,现将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相关经办业务事项提示如下: 一、工伤备案、工伤认定 职工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需要在发生工伤后及时到劳动局按其相关规定进行备案,并且应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允许,可适当延长,并出具《延期申报工伤认定申请表》。否则,逾期未办理的,在此期间发生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特别提示:本市发生的工伤应到工伤保险定点医院就医;急诊可以到事故发生附近的医院就诊,伤情稳定后必须转到工伤保险定点医院;除急诊外在本市非定点医院发生的工伤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如发生住院情况需电话告知,且工伤治疗不允许用医保联网结算。 二、工伤职工登记 用人单位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工伤认定结果确定为工伤事故后,7个工作日内来分中心办理工伤职工登记手续,填报《天津市工伤职工登记表》(津社保工支字3号)并加盖单位公章,同时申报如下审核材料: 1、《工伤认定决定书》和《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确认通知》原件各一份; 2、工伤职工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反正面)、诊断证明、因工死亡的还需提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原件和复印件(留存复印件)或其他死亡证明(留存)。 ☆特别提示:涉及交通事故的工伤待结案后还需提供:法院出具的“民事判决书”、“民事调解书”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原件和复印件(留存复印件)。 ☆特别提示:工伤职工登记后需住院治疗的,持诊断证明(盖诊断

有效教学的七项基本原则

有效教学的七项基本原则培训时间:2014年9月8日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课时:6课时 培训教师:左鹏 有效教学的七项基本原则: 1.教师 教师必须清楚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以及所教的学生。 这表示:教师应当── o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学习者 o用心研读,透彻理解所讲内容 o知道学生的能力如何、和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 o力求解答问题,解决疑难,关顾学生的需求 o将讲授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o谨记教导会建立一种师生的关系 o明白一旦自己的教导有错就会使学生误入歧途 2.学生 教师必须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这表示:教师应当── o在开始讲授时便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o用适当方法使学生对课题的兴趣持续(问/答;讨论/对话/挑战)o以自己对课题的感动和热忱感染学生 o表明课题内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o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容易参与在其中(避免“说教”) 3.言语 教学的言语必须是师生共同熟悉的。 这表示:教师应当── O清楚确定学生明白用语的含意

o阐释清楚新的词语、术语或短语 o尽量使用那些简洁易懂,且可以具体传达思想意念的词语o调整用语以适应学生的程度和经历 o向学生提问,看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所讲内容 o避免使用冒犯人的话语和难以理解的俗话俚语 o谨记传递的信息是学生所听到的,并非教师所说的 4.课程 课程的内容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学习新真理的最佳方法是与已知的真理联系起来。* 这表示:教师应当── 力求讲授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事例到理论 了解学生对课题已有多少认识 o将新的课题与已讲授的课题联系起来 o有逻辑地传授新观点──循序渐进

观看优质课堂教学视频心得体会.doc

观看优质课堂教学视频心得体会 本周我们观看了四位老师的优质课堂录像,他们分别是李哲,魏一鸣,徐莹,余佳艳老师。他们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使我们受益匪浅。并且经过这次的优质课堂学习,我对英语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满激情。我被她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她们不只是上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这四位老师的英语课堂,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炒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克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学习方式生活化、芝木化,使学生感受到英语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英语。在们日常生活中布满着很多英文知识,在教学时融进生活中的英语,使他们到生活与英语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英语就在身边,对英

语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发现英语的趣味。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英语对话用学生熟悉的、爱好的,贴近于他们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take a trip时,徐莹老师以深圳的各种游玩场景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感到枯燥,体现了教学内的生活化,缩加了教学的攻效性。 此外,这些老师都具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摆脱传统的知识授课,而是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们去多说英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各种现代化优秀资源,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玩一玩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慢慢培养起对英语的兴趣,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中用流利标准的口语快的的学习着。这一点,对于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重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一学就会,一点就通,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优秀,都爱积极表现。所以针对不同的差异,作为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在课下也得多沟通多表扬,需要付出更多的心,细心去帮助学生。

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一、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是教和学内部矛盾的客观规律,它反映的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及其辩证关系。综合起来可列为下列八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水平必然决定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水平,充实自己,开拓进取。 2、违反学生认识过程规律的教学必然失败。教师必须按照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去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 3、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定夺教学的活动。 4、学生的学习目的(动机)必然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立志成才。 5、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双方必然产生相互影响的作用,教师必须倾听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6、“两基”的教学必然影响能力的发展,无知必然无能,教师必须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7、知识教学必然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教学永存教育性,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8、任何一门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不掌握前面的知识,后面的知识必然学不会。 二、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是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准则,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

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依据上述的教学规律,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教学原则。 1、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1)教学应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2)教学应体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 (3)教学应体现增长知识和身心发展的统一; (4)教学应体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 2、教学过程的优化性原则 (5)恰当确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6)“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 (7)重视学法指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8)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9)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提高电化教学水平。 3、因材施教的实效性原则 (10)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民主重视学生的参与与实践;(11)教学的组织应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使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12)深入了解学生,教学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有白勺放矢,分类推进,抑制分化; (13)帮助学生克月良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和具体困难,肯定进步,树立学习信心。 4、循环往复的巩固性原则

教学原则有哪些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通过观察事物、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表象,丰富感性认识,正确理解知识 2、尽可能把事物本身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 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 实物直观[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 模象直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电影、VCD、多媒体等] 2、直观+讲解---------[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师]讲解学生的疑难,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理性认识。 师]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给学生感性认识,形成表象直观。 承认学生的主体,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

探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 1、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好奇、兴趣、求知欲、获得良好成绩、得到表扬、奖励、实现某个远大理想]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起逻辑思维能力---------- ○1[师] 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提问要切中要害,发人深思,脑子一开窍,气氛就活跃 ○2[师] 因势利导,逐步深入以获取新知。 ○3启发过程要有耐心,给学生思考时间,有重点,问题不多 ○4深入下去,提出补充问题引导去获取新知,启发掌握知识的方法。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动脑,还要动手------- 布置作业让他们去独立思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 4、发扬教学民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等,鼓励不同见解, 允许提出置疑。 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积极地加以利用。 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同时这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既是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学活动所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在教学中就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3)直观性原则 由于中小学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所以这一原则比较实用于中小学。 直观性原则运用到教学中就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4)启发性原则 个体因素在个人发展中起最终的决定性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启发性原则具体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6)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7)可接受性原则 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8)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

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教学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三、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四、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要按照学科基础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就应当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五、因材施教原则 中学生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学习要求,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贯彻这一原则,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然后坚持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遵循教学原则

遵循教学原则突破教学难点 ————《油脂》一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陈曼升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510640) 油脂是人教版高级中学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的一节内容,油脂是人类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油脂的学习安排在糖之后、蛋白质之前,特别是已经学过酯的制取和性质,正好具备学习油脂的基础。本节教材通过油脂组成和结构的教学,重点是油脂的性质,以及油脂的加工和利用,难点是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油脂的氢化和水解。 在本节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遵循针对性原则、设境引思原则和反馈性原则,设计出了以下教学流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遵循针对性原则,侧重知识衔接,降低知识的难度 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匹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以旧引新切入新课 师:要想深入了解油脂的性质,我们要从这里做起。

[媒体:利用幻灯依次闪入C17H35COOH C15H31COOH C17H33COOH CH2OH CHOH CH2OH ,学生读名称、指出是哪类有机物] 师:酸和醇反应可生成酯,请写出十八酸与丙三醇反应的方程式。 [媒体: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的方程式] 师:学生书写的方程式能注意到除酯外还有水生成且配平,值得表扬。这种由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生成的酯称之为油脂。想一下油脂与酯是两类物质吗?它们的关系? 生:是一类物质都是酯。只是形成油脂的酸必须是高级脂肪酸,醇必须是丙三醇。 上黑板写出:酯?油脂 2.列表比较 以往的教学与实践表明油脂和酯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利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这两种概念的区分和掌握,有利于突破油脂组成这一教学难点。 正如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搞好教学中的衔接与渗透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方法,这样避免了知识的“跳跃”,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二、遵循设境引思原则,利用多媒体辅助,缓解知识的坡度 设置情境,引发思维原则是指教师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

教学原则体系及其要求

教学原则体系及其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要求:a切实保证教学的科学性b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C通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求:a理论联系实际地讲授课本知识。b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C 根据教学需要,适当的补充乡土教材。 3. 直观性原则 要求:a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直观教具。b直观要的讲解相结合 4. 启发性原则 要求:a切实调动学生的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c确立学生主体地位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5. 系统性原则 要求:a按照学科课程的顺序进行教学b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及繁。c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6. 因材施教原则 要求:a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b尊重学生的差异 7. 巩固性原则 要求: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b保证巩固的科学性c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班级教学制的基本特点: a.在教学人员安排上,以班为基本活动单位b在教学的活动的程序安排上,以课为组 织单位c.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 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 优点:a.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b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c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d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缺点:a妨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b缺乏灵活性c不利于因材施教d学生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教学过程规律: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b.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c.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d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要渠道的交往过程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3.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4.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教学策略制定应遵循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的八点思考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是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反映信息技术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信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原则的探讨,有人喜欢借用教学的一般原则,并稍加解释。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有其特殊性——个性,是共性要求与个性要求的统一。信息技术教学原则的“个性要求”主要有:技术性,强调信息技术与工具的运用,强调教学手段和内容的高科技含量。素质性,强调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整合性,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度,强调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化。发展性,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而不断调整,强调所有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都必须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体系的提出,还要注意各原则的相适性、完备性和原则本身的独立性、简练性、针对性等。据此,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体系可以表述为如下八条: 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运用接受性学习,也要加强理解性学习。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该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要把教学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虚拟教学,拓展教学时空,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节省教育成本。同时,也要重视教师面授、学生间的直接讨论与综合实践等现实的教学,加强直接交流与即时反馈。要避免虚拟学习中的情感冷漠与情景变异,也要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少”、“慢”、“差”、“费”。 开放学习与统一规量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模式与评价管理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创造、自愿参与、自我评价,也要重视教师的具体指导与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学绩效考评的统一要求。 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也要重视具体操作、工具运用技能的学习。既要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也要重

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_教育学全书重点知识汇总【七】

第七章教学 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 2、教学的含义是什么? 答:1、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为根本目的的活动。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简述教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答:第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第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5、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 大约公元前6世纪,我国教育家孔子把学习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古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论演说家的教育》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席勒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即五段教学法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教学过程的规律有哪几个方面?(熟知具体内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4、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动作用相结合。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涉及可以区分为立足于教师主导为主的设计和立足于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设计。无论是哪种设计,都需要遵循如下一些原则。 1.激发动机与兴趣──情意原则。 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才能使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数学学习?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激发动机与兴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师们常常觉得“没招”。这个问题的解决,如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1)问题性: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导学习,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激活思维。同时,通过“追问”等方式,使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保持在一个适度状态。 (2)思维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任务:采取有步骤地设置思维障碍等方法,铺设恰当的认知阶梯,呈现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过,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学习基础千差万别,设置的学习任务要适应个别差异,也是一个难题,需要教师的智慧。 上述两方面有内在联系。提问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之一。 (3)使用“反馈──调节”机制:学习任务难易不当,都不利于学生保持高水平学习热情。应通过教学反馈,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调整设问方式,增加提示信息或进一步设置障碍等方法调整学习任务的难度。 2.教学内容结构化,保持思想方法的一致性──结构原则。 结构化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核心知识(基本概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为联结点,精中求简,易学、好懂、能懂、会用,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2)形成概念的网络系统,联系通畅,便于记忆与检索; (3)具有自我生长的活力,容易在新情境中引发新思想和新方法。 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策略的选择集中地反映教学设计者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本文把教学策略划分为三种基本的策略,即居于两极的替代性教学策略与生成性教学策略,以及属于中间类型的指导性教

观看优质课堂教学视频心得体会

编号:_____ 观看优质课堂教学视频心得体会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4 页

观看优质课堂教学视频心得体会 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满激情。我被她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她们不只是上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这四位老师的英语课堂,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炒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克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学习方式生活化、芝木化,使学生感受到英语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英语。在们日常生活中布满着很多英文知识,在教学时融进生活中的英语,使他们到生活与英语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英语就在身边,对英语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发现英语的趣味。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英语对话用学生熟悉的、爱好的,贴近于他们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Take a Trip时,徐莹老师以深圳的各种游玩场景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感到枯燥,体现了教学内的生活化,缩加了教学的攻效性。 此外,这些老师都具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摆脱传统的知识授课,而是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们去多说英语, 第 2 页共 4 页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 1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的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要求: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3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1重视对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与形成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形成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4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5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形成多种形式的感知,让学生在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更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 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注重运用言语直观 4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1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4发扬教育民主 5循序渐进原则 被称为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要求:1要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从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2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3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体系化、系统化4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难点 6巩固性原则 是指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以便于在需要用到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有利于对知识和技能的利用 要求:1要在教学的全过程加深对知识的巩固2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3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来巩固知识 7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得到最佳发展。 要求:1要坚持课程计划与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要了解研究学生,出实际出发进行教学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的兴趣和爱好,并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8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也称为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完整版)中公内部资料教师招聘教育学习题集

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和本质 【真题回顾】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多选题】广义的教育包括()。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全民教育 E.素质教育 3.一般而言,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4.【多选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式主要有()。 A.互访 B.家长会 C.家长委员会 D.电话访问 5.【判断题】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X ) 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7.教育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8.【多选题】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发展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9.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 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10.【判断题】因为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为此,教育不可能超前发展。(X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1.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a )。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12【多选题】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abd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学校 D.教育影响 13.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 A.社会遗传功能 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1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a)。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15.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c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16.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17.【多选题】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bc )。 A.沛西·能 B.米丁斯基 C.凯洛夫 D.利托尔诺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的规律性进行考查、研究而形成的理论认识。语文教学原则是人们从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语文教学规律的理论认识,是语文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也是处理语文教学中各种矛盾的主要依据。 一、人文性原则 人文性原则也叫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结合的原则。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学习的内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就是说语言文字是运用的对象。如果我们孤立地看语言文字,它们不过是一种符号系统,一种沟通的工具。但历史证明,语言文字的使命不仅仅如此。吴忠豪先生在他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中鲜明地提出:语言是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文字,语言文字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反映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 以前,语文更多被统治者用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我国,语文教育从来就是伴随着统治阶级的道德伦理教育一起进行,学生在识字、读文、赋诗作文的同时,也在接受封建道德伦理纲常和儒家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不例外,法国学者加斯东?米亚拉雷曾指出:“学校的语言首先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的传播工具。因此,所谓母语教学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在母语教学中,社会学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曾有过一段时间,思想教育成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语文课程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功能在于探索人生的意义,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形成并完善高尚的人格,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思想性仅仅是语文课程人文属性的一个方面,不能概括语文课程全部的人文内涵。因此用“人文性”来概括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比“思想性”更适合。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 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贯彻人文性原则,需要从以下这几方面入手: 1、全面认识人文性的内涵 什么是人文性?第一节已经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那么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人文教育的具体规定为: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以上提到的内容,课程目标中提到的人文性的具体内涵,涉及到人的社会道德、社会情感、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世界观、价值观、文化认识、学科认知和个性发展等方方面面,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意义意欲绝不只限于人们过去多理解的语文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因此,当今的语文课程要变语言形式教学的单一功能为语文教学和人文精神统一的多功能,变侧重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单一教育为侧重于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的综合教育。 2、人文教育是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 语文与美术、音乐、历史、品德与社会一样都属于人文学科,都承担着人文教育的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