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探索蕉岭

探索蕉岭

探索蕉岭
探索蕉岭

探索蕉岭长寿之谜

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罗来辉

1、概述

自古以来,健康长寿是人们最真切的愿望。中国长寿之乡—蕉岭,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厚重、经济全面发展、民生事业协调、社会心态平和,是一个美丽宜居、百姓幸福指数较高的好地方。按照“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标准,10万人中有7位百岁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人口的比例1.4%以上,是“长寿之乡”的重要指标之一,该县总人口不到23万,百岁及80岁以上老人人口的比例,却远远超过了这一标准。蕉岭独特的长寿现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发现中国长寿之乡蕉岭的长寿密码,近年来,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嘉应学院及相关科研院所,本科研团队通过生物学、地理学、化学学科等角度,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和世界上所有长寿之乡一样,寻找到了蕉岭长寿关键因子-水土富硒,在对蕉岭水土、相关作物进行连续研究跟踪过程中,以南礤镇多宝村最为特例,该村2011年采摘的梅占多宝红茶中富含硒元素,含硒量为5.39毫克∕千克,2012年春茶由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加工食品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多宝红茶千克含硒21毫克∕千克,2012年全年平均为6.8毫克∕千克,远远超出富硒茶行业标准0.25-3.00毫克∕千克的标准。为了证实茶叶硒成分的来源,多宝茶园的土壤进行多点混合土样采集方法进行取样,送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化

验,测得硒含量为0.619毫克∕千克,远远超出0.4毫克∕千克的国家富硒土壤标准。同样多宝的地表水含有丰富硒元素。同时新铺茶叶,广福大豆、三圳黑花生都不同程度含有硒,在相关对比试验中,与蕉岭接壤平远县、梅县个别企业送样茶叶、土壤未测出硒含量。

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2012年7月流行病学调查样方选择中,选取水土富硒的蕉岭县南礤镇多宝村,通过调查发现,多宝村是一个典型的长寿村。该村位于海拔600-800米丘陵山区,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率达100%。全村常住人口500多人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9个,95岁以上老人有5个且都为男性。该村逝世百岁老人也无疾而终,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全村常住人口500多人中无一癌症肿瘤患者,作为广东地区高发疾病之一的乙肝,该村无一例患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对原北礤镇的乙肝普查中,也无一例患者。

调查还显示,蕉岭地区沉降物中重金属含量处于低水平。在南礤、三圳、广福、徐溪山区所取茶叶、大豆、黑花生及土样样品重金属项目测定中,所测定的镉、铅、汞、铜各项指标达到了有机作物种植国家标准,这种优良的水土环境,加之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得蕉岭成为全国闻名的长寿地区。

2、蕉岭长寿关键因子-富硒水土

硒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Se,是一种非金属,可以用作光敏材料、电解锰行业催化剂、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等。

环境中的无机硒经植物生物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硒,储存在植物体内。有机硒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据植物体内硒分布的研究表明,植物蛋白质中硒含量最高,如大米中水溶性硒蛋白占大米硒含量的 70%,大豆中水溶性硒蛋白占75%等。

2.1国内目前硒使用状况介绍

由于天然食物中的硒含量普遍较低,为了使硒含量进一步提高,解决缺硒的办法之一就是给土壤、植物或畜禽不断地补硒,提高农产品及食物中的含硒量以满足人体需求。然而长期施用的硒肥,只有5%~30% 被植物吸收利用,而70% ~90%则残留在土壤中并随着土壤环境的变化而转化、迁移对水体乃至人类存在着潜在的危害。然而,蕉岭土壤为原生态富硒土壤,植物吸收利用安全,品质优良,对人体补硒效果最好,因此,天然富含硒的食物最受人们的欢迎。

硒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例如:此地区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这个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高,事实说明硒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于缺硒地区。我国是一个缺硒大国,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揭示,从东北三省起斜穿至云贵高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2%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地带,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粮食等天然食物硒含量较低。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

我国二十二个省市的部分地区,约七亿人生活在低硒地区。大部分地区食物中硒含量在0.02mg/kg以下,东南沿海是我国富硒地区,也只有0.10mg/kg,是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限。目前,我国人群食物中尚达不到每天每人40微克以上的标准补硒水平,尤其是缺硒地区人群,更难从食物中达到补硒的目的。

我国科学家接连对我国1094个县市(约占全国一半)的土壤样品的硒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中国是个缺硒的国家。达到国际公布的正常临界值0.1 mg/kg 的县只有1/3,即我国2/3地区属缺硒地区。其中含量≤0.02 mg/kg 的占29%,为严重缺硒地区。

营养学专家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人体中血硒的含量标准值为0.10 mg/kg,低于此值就会发生缺硒症。而我国有29%地区人均含硒量在0.02mg/kg以下,定为极度缺硒地区,有43%的地区人体含硒值在0.03-0.04mg/kg之间,我国有72%的地区共15个省区受到缺硒的威胁。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人体日常膳食供给量中应有400微克硒,而北京市民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仅为60微克。东北大部分地区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仅有10微克,是心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的高发区。中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仅在50-250微克之间。中国2/3的人口严重缺硒,表现在硒摄入量严重不足。我国居民普遍习惯以食用植物性食物为主。我国粮食主要种植地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均为低硒地区,其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从而造成全国性缺硒。

2.2硒的作用

硒的作用宽泛,其原理主要是两个:一、组成体内抗氧化酶,能起到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保持其通透性;二、硒-P蛋白具有螯合重金属等毒物,降低毒物毒性作用。

2.2.1硒的抗氧化作用

人体受辐射、病害、环境污染等逆境伤害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现代人群易受环境污染、病害侵染等多种逆境伤害,研究表明,发现逆境伤害的共同机制之一是伴随自由基生成量的增加,而硒被誉为自由基垃圾的“ 清道夫”,是过量自由基的直接清除剂,通过生物抗氧化作用提高人体免疫机制,增强人体对病害和各种逆境的抵抗力。

美国亚利圣那大学癌症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13年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补硒200 μg,癌症死亡率下降50%,癌症总发病率下降37%,其中肺癌下降46%,肠癌下降58%,前列腺癌下降63%。200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明示:"硒能降低患癌风险"和"硒可在人体内产生抗癌变作用"。

硒在动物和人体内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系 (GSH-Px) 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清除脂质过氧化物等自由基,减少对生物膜等造成的机体过氧化损伤。在人体代谢和环境污染的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游离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被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等相应酶系统所清除,亦可被过氧化物酶系所清除。

2.2.2硒对重金属的拮抗作用

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如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的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汽车尾气排放的铅经大气扩散等过程进入环境中,造成目前地表铅的浓度显著提高,致使近代人体内铅的吸收量比原始人增加了约100倍,损害了人体健康。自然界存在着很多重金属,比如锌、镉、铜、铅等,这些重金属同样存在于人体内,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但是,凡事都有一个量的问题,任何东西一旦超过正常的量,它必然给环境或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而我们常说的重金属污染指的就是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

硒-P蛋白具有螯合重金属等毒物,降低毒物毒性作用,本科研团队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的有利条件,开展了一系列硒与重金属拮抗试验。

硒能拮抗重金属的毒性己早有报道,主要是通过与重金属结合成难溶复合物使其不能被吸收而排出体外,抵御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目前与硒产生拮抗作用的金属离子有:汞、镉、砷、铬等。用水培方法研究硒汞、镉、砷、铬交互对大豆体内硒和镉含量的影响时,发现

硒降低了大豆对汞、镉、砷、铬的吸收。沙培试验也发现,随着预先处理大豆的亚硒酸钠或硒酸盐浓度的增加到一定时,大豆对汞、镉、砷、铬的吸收明显下降,施硒还能降低大豆对汞、镉、砷、铬的吸收与累积。

2.2.3硒对人体的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由于硒的高抗氧化作用,适量补充能起到防止器官老化与病变,延缓衰老,增强免疫,抵御疾病,抵抗有毒害重金属,减轻放化疗副作用,防癌抗癌。

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最危险的疾病之一。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人体血硒水平的降低,会导致体内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造成有害物质沉积增多,血压升高、血管壁变厚、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变慢,输氧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然而科学补硒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较好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有机硒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排除体内毒素、抗氧化、能有效的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防止血凝块,清除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防止糖尿病: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防止克山病、大骨节病、关节炎:缺硒是克山病、大骨节病、两种地方性疾病的主要病因,补硒能防止骨髓端病变,促进修复,而在

蛋白质合成中促进二硫键对抗金属元素解毒。对这两种地方性疾病和关节炎患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解毒、排毒:硒与金属的结合力很强,在植物试验中尤为明显,硒在人体中能抵抗镉对肾、生殖腺和中枢神经的毒害。硒与体内的汞、铅、锡、铊等重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而排出,达到解毒、排毒目的。

防治肝病、保护肝脏:中国医学专家于树玉历经16年的肝癌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肝癌高发区的居民血液中的硒含量均低于肝癌低发区,肝癌的发病率与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在江苏启东县对13万居民补硒证实,补硒可使肝癌发病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史者发病率下降50%,在北礤原生态富硒地区无一乙肝患者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事实。

综上所述,硒是人体必需的,又不能自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补充200 μg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世界营养学家、生物化学会主席,巴博亚罗拉博士称: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体现在它对人体的全面保护,我们不应该在生病时才想到它。

3、展望:

3.1尽快进行蕉岭土壤硒资源调查

初步调查表明,蕉岭县富硒特征明显、地层较厚而且品质好,是一个优质、环保、安全的富硒区域,蕉岭地质地理环境独特,由于受外界人为污染极少,属于纯净绿色土地,是难得、且易于被植物利用的富硒区域,能够产生规模效益,而且含硒土层较厚,有利于对富硒

食品产业的持久性开发,同时富硒品质好,另外土壤富硒的同时伴有锌、锶等有益微量元素,使得这一富硒资源更具开发优势。

蕉岭部分陆域部分土壤硒含量0.614 mg/kg,具备富硒土壤特征。系统地开展蕉岭县土壤硒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赋存形态研究,联合地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全面摸清蕉岭县主要农作物中硒的含量分布情况,有效利用蕉岭县独特、丰富的天然硒资源,加速蕉岭县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创建优势特色富硒农产品基地,开发生产出高质量的富硒农产品,促进富硒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南礤多宝村,通过企业研究开发,仅富硒红茶一项,就使该村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三圳台塘村富硒黑花生也实现了集体收入和村民增收。

3.2进行富硒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长寿食品产业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逐步涌现一些生产富硒产品的厂家,同时形成了一些富硒产品,如富硒茶、富硒米和富硒水果等,但就目前的产量规模和具原生态硒土壤条件的现实而言,尚与国内外市场需求间存在巨大差距。富硒农产品的价格一般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一倍以上,有些甚至高出数十倍,如富硒苹果、梨、大枣等在国内售价已逾40元/千克左右,在日、美等国外市场,市场前景十分诱人。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对于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品位,为农产品大幅度增值和农民增收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子。此外,在有机硒中提炼纯精体的试验已获得进展,对有机营硒营养液、硒营养品、硒饲料添加剂和硒药品的研制也取得较好的成果。开发、利用硒资源、发展硒产

业的热潮正在国内兴起。这些都为蕉岭县硒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蕉岭物产丰富,有茶叶、冬笋、金桔黑花生、淮山、蕨干等名优特产,可以让山区长寿文化与现代工农业相结合,着力发展长寿食品产业。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致力于参与创建长寿养生食品国家标准,积极扶持本地传统长寿食品企业,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联手打造长寿食品,注重对养生长寿饮食文化内涵的发掘, 饮食文化与人长寿的关系及美食养生之道结合起来, 引进一批现代化食品加工项目,培植一批食品加工企业,根据不同人群需要及游客心理,开发系列养生长寿食品,大力发展茶叶、冬笋、金桔、黑花生、淮山、蕨干等系列产品,充分利用长寿之乡优势,创建名优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长寿养生食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