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方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地方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地方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地方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编号 091602105

毕业论文

( 2013 届本科)

题目:地方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学院: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作者姓名:郭兰

指导教师:王玉明职称:教授

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26 日

二○一三年五月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O 一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引言 (3)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由来 (3)

(一)民生新闻的概念 (3)

(二)民生新闻的由来 (3)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发展 (3)

二、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4)

(一)地方电视台的特点和优势 (4)

(二)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5)

三、地方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6)

(一)报道内容的创新 (7)

(二)节目报道形式的变革 (7)

(三)重视新闻策划 (10)

(四)抓住细节,增强故事性 (11)

(五)加强互动性 (12)

结语 (13)

参考考献 (14)

致谢 (15)

地方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摘要】

近年来, 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观点,关注民生民情,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也将更多的话语权交给了平民百姓。然而,在媒介大发展、大竞争的时代,处于行业“劣势”的地方电视台,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为了与其他同行竞争,办好民生新闻的方法,往往是复制、模仿有余,创新不足,导致民生新闻节目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缺少地方特色,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地方台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民生新闻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地域性是地方电视台最大的优势,本文以地方电视台立足本土出发,从民生新闻的内容、形式以及新闻策划各方面详细阐述了地方台做好民生新闻的措施,从而将地方电视台的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更好地发展民生新闻。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平民化;地域优势

Local television stations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Abstract:TV livelihood news in recent years, popular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insisting civilian perspective, pay attention to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for the common people and also gave more power to civilians. However, in the media era of great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Disadvantage" local TV stations in industry, due to a shortage of "nature" for itself, and at a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in order to compete with others, Righ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method, often is copying, imitation and innovation, Lead to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bulletin, homogeneityphenomenon serious and so on a series of problems, lack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se problems has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e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stations. So, local TV station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has been an urgent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region is the biggest advantage of local television stations, based on the local TV station based on local, from content, form, and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news planning aspects in detail elaborated the local stations do measure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which will develop local TV disadvantage into advantage, to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Keywords:Local television stations;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common;Geographical advantage

引言

近年来,“民生新闻”浪潮席卷我国的电视荧屏,直接冲击着人们对新闻节目内容的固有印象。媒介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报道方式有了新的变革,民生新闻栏目的创办为各新闻媒体提供了发展机遇。民生新闻立足反映百姓生活,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具有平民化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也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媒介融合时代,信息的生产与发布的技术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流通的渠道也更加多元、便捷。作为最基层的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与生存,面临着中央和省级电视媒体的激烈竞争,以及受众流失等因素,地方电视台办好民生新闻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由来

(一)民生新闻的概念

“民生”一词最早是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现的。这里的“民”,就是百姓。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这是一个带有人文关怀的词语,表现出了一种大众的情怀。

对于民生新闻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被较多人认可的一种定义是: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其是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1]

民生新闻是以平民化的视角来关注普通百姓,反映基层群众生活的一种比较人性化的新闻形式,通过具体的事情和微小的细节来反映群众的真实生活。在内容上,民生新闻注重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普通市民,关注普通市民、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空间,是从百姓平常生活中发现、采集的新闻;在形式上采用演播室直播的形式和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传播的快速性,加强新闻的互动性,有着很强的现场感。

民生新闻的主要特征在于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更容易拉近媒体与观众的距离,从而使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提高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

[1]姚伟,《对民生新闻现象的微观分析》,2005-7-7,紫金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318774332.html,/get/xueshu/2005_07_07_3640.shtml

(二)民生新闻的由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内市场呈现多元化,市场竞争的发展引起新闻行业报道方式的变革。特别是在大城市,在日报、党报的基础上,纷纷开发出都市报,提升发行量,抢占市场份额,其中,与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民生新闻成为了各大城市都市报报道的重头内容,都市类报纸对民生新的日益关注,也引起了电视业的变革。各大电视台在做好时政新闻栏目的同时,也纷纷增设民生类新闻栏目。如河南电视台的《都市报道》、《民生大参考》等栏目,郑州电视台的《郑州大民生》、《有啥说啥》等栏目。这些新闻栏目都是由记者自采,报道的内容有社会新闻、生活常识、热线直播等。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发展

电视的大量普及以及电视频道的增多,使得广大电视受众对以前电视台的以国家大事为主的严肃性新闻产生了视觉疲劳,电视台为了获得商业利益,就必须站在受众的角度,改变原来的节目形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2002年的新闻直播节目《南京零距离》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的诞生,给受众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视觉冲击力,开播后收视率一直在当地省市电视台各栏目中排名第一,引起了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纷纷效仿,民生新闻栏目逐渐成为新闻的主打栏目。民生新闻的接近性要求民生新闻必须要立足本土,发挥地域优势,并发挥新闻的时效性特征,将老百姓身边发生的故事报道出来,这也是地方电视台与中央、省级电视台竞争的最大的优势。

在媒介融合的新时代,信息生产与发布的技术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流通渠道也更加多元、便捷。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开始的“零距离”系列,到《北京全接触》开始的“全接触”系列,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从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卫视的《都市一时间》,不管是中央、省级电视台,还是地方市县台,都纷纷开设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各地方电视台的电视民生新闻也落地生根,遍地开花。[1]2008年,中央电视台的许多新闻栏目纷纷走上了民生化路线:从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并机直播的《朝闻天下》到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电视界少有的热闹景象,因此有些学者把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称为“中国

[1]关德洪.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J].新闻知识,2013.

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

如今,电视民生新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积极利用当前先进的传播方式来发送报道新闻,很大的提高了民生新闻的时效性,同时又非常注重现场的互动来拉近电视民生新闻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

二、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一)地方电视台的特点和优势

民生新闻报道的是老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做好民生新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贴近老百姓,走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地方电视台与中央台和省级卫视相比,无论是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还是节目的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劣势,没法与中央和省级电视台相抗衡。但是,地方性和区域性既是地方电视台的局限,又是其维系生存和发展的立身之本。首先,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本土化媒介,它有着天然的接近性,对本区域的受众建立地域认同有积极的作用。从所在的环境和区位来说,地方电视台是社会最基层的新闻媒体,虽然覆盖区域不大,但这种地域优势使得地方电视台能抢在中央或是省级电视媒体的前面,在第一时间报道本地发生的新闻事件。

此外,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内容也比较鲜活,如果在报道的时候注意运用平民化的方式,就能体现出它鲜明的地域特点,也就有利于新闻的广泛传播。2009年,贵州省荔波县电视台就利用了这一优势,开办了民生类栏目《百姓有话说》,该栏目从最基层的群众当中搜集素材,让老百姓评说县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节目一播出就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很快的形成了老百姓和相关单位部门的良性互动。还有2010年1月中旬《百姓有话说》栏目报道了该县樟江园小区40户居民由于房屋未验收,居民入住后近半年都没有用上电的消息,一时间成为荔波县居民谈论的焦点话题,还在栏目的推动下,业主方表示立刻办理相关手续,让这些居民在春节前用上了电,解决了他们长达半年的无电之苦。

(二)地方电视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很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曾经红极一时,它们新鲜的视角和新颖的思路让广大受众眼前一亮,而且这些节目是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受大众的喜爱。但是,随着民生新闻的日趋发展,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在走向没落,而电视民生新闻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已经开始出现其负面影响。从2006

年开始,电视民生新闻开始出现疲态,市场份额开始下滑,特别是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到2007年7月,媒体上出现了两条轰动一时的假新闻“纸箱包子事件”和“史上最毒后妈”事件。这两则打着“民生”旗号的假新闻给了民生新闻当头一棒,许多民生新闻栏目开始消失。

1.内容琐碎,新闻含金量低

民生类新闻每天都会有很多,但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真正能够成为大新闻的热点和话题并不多,对于老百姓身边的小事不能不进行报道,但也不能天天报道。然而在许多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内容单一,总是出现会议新闻多、领导新闻多等问题,民生类新闻节目也渐渐演变成了广泛关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使得民生新闻节目失去了本应有的高度和品位,许多新闻只报道单一事件,并没有对题材进行筛选,也缺乏对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的深入挖掘,内容琐碎、肤浅,没有给受众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山东省烟台市栖霞电视台2009年11月开始创办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在线》,经常会不厌其烦地报道一些一般性的邻里矛盾、卫生脏乱差现象等题材,内容浅显、琐碎,观众就会慢慢地失去最初的热情和新鲜感。

2.节目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地方电视台,很多民生新闻节目经常出现相互模仿的现象,节目形式单一。同样是采访贫困群众,虽然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都不同,但新闻的结构、表现形式、风格却基本相似,有的甚至连提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一些民生栏目只是一味简单地报道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琐事,也没有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使新闻缺乏思想深度,毫无新闻价值可言。这样的报道,不仅造成了新闻资源的浪费,也因大量定位、内容、风格雷同的民生新闻在同一时段内争夺观众,使受众产生模式化的印象,对新闻报道产生了视觉疲劳,从而弱化观众的收视期待。例如山东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民生直通车》栏目报道一条题为“济南:一男子吊死河边”,而公共频道的《生活帮》栏目则称为“河岸惊现男士半夜上吊自杀?”,同一则新闻在相近的时段播出,相似的内容被两次搬上电视荧屏,这种事例在同一电视台不同的民生新闻栏目中屡见不鲜。

陕西二套的《都市快报》和西安电视台的《西安零距离》每天晚上的节目播出的时间相差不到一小时,素材也都相同,某个小区停水、暖气供应不热、车牌

被盗等,节目内容如出一辙。有一句古语是这样说的:“学我者死,仿我者俗,判我者生。”民生新闻的盲目克隆,没有创新,使得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例如,2009年年底,山东烟台栖霞电视台一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个别农村困难户的补助发放存在问题,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困难的人领到了困难补助,而真正困难的人却由于种种原因反而不能成为低保户,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个别村镇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违法行为。于是记者就把剑锋指向了村级干部和镇一级民政所,然而在播发的时候,却被不了解事情的编辑给做了修改,没有了新闻的深度和厚度。

3.节目过于娱乐化

当前,有些学者指出民生新闻出现了过于娱乐化的倾向。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许多民生新闻节目从新闻采集到编辑制作、播出,都包含着娱乐化倾向,一些有关色情、暴力、凶杀内容等低级趣味的新闻出现在观众眼前,有的运用了一些滑稽的音效或花哨字幕特技、煽情等进行渲染,有的运用了情景再现手法,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节目内容更显肤浅、包装也更显矫饰。更有甚者,在某些利益的驱动下,不惜歪曲事实真相,曲解新闻事件,甚至将新闻事件庸俗化,过度进行炒作,一味的追求轰动效应。过度娱乐化助长了信息的情绪化传播,也有损新闻的严肃性,观众对新闻节目不信任,也让民生疾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真人娱乐秀,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电视观众的看客心态,也更容易使观众的审美产生疲劳。

三、地方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改善民生这件事情说它怎么重要都不过分。”因此,始终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作为民生新闻节目的立足点,将话筒交给市民百姓,把目光投向群众最关心、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上,这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

面对中央与省级电视台的竞争态势,地方电视台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把自身劣势转化成发展的优势,才能稳步的发展。因此,地方电视台应该如何做,才能稳定生存呢?

(一)在节目报道内容上立足本土

民生新闻被市民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主要关注的是本地域的一些老百姓比较喜闻乐见的新闻,而地域性是地方电视台与其他电视媒体竞争的一个很

大的优势,也是它最吸引受众眼球的地方。地方电视台要做好民生新闻,就要立足于本地的风土人情、社会经济等方面,充分了解当地百姓的需求,并发挥当地的地域优势和地方电视台的地区传播优势,使节目风格与当地百姓的收视习惯相吻合,形成既亲切又地道的本土风格,从而提高民生新闻的质量。

与中央台和省级电视台相比,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覆盖范围小,与受众处在同一区域,文化上同根同源,更容易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受众的单一,反而有了一种地域、心理、文化价值等方面的接近性,所以,新闻记者就要深入了解本地区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把当地的社会文化形态融入到民生新闻节目中去,使新闻节目与当地受众的收视习惯相吻合,形成一种亲切的乡土风格,这会使当地老百姓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并不隔离的世界里,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这样,观众的主动参与性就加强了,就更容易唤起当地受众对本土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和共同记忆,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临泽电视台《临泽新闻》栏目在这一方面也进行过一系列尝试,其中,关于临泽县十大道德模范评选的系列报道,以其浓厚的本土色彩,受到了当地观众的好评。

例如,《郑州大民生》栏目开播3年来,一直坚持报道角度的平民化,强调新闻报道主流意识,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先后策划了《中牟菜农卖菜难》、《最美乡村女教师》、《送水哥》、《给贫困学子送棉衣》等30多个系列报道,并根据全市的中心工作与市民需求的结合点找素材,对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晚上查办公室关灯等节能减排问题,进行深入多角度地报道,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也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追求也是观众喜欢它的原因,如果民生新闻把握不好为民生计的宗旨,很容易在内容的选择上走向媚俗、猎奇、迎合、低俗。一些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借口,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可看性、趣味性为挡箭牌的东西搬上了屏幕。

[1]如果是这样,民生新闻就又将是另外一种的新闻娱乐化。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内容的创新也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创新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内容上创新,就必须要直面当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已经在公众眼中成为热点的问题。对一个媒体来说,它的自身价值除了能够第一时间向广大受众报道新闻及其来龙去脉外,还在于给受众更持久的东西。因此,民生新闻的选题就

[1]曾素萍.“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7).

要非常慎重,必须要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以当地老百姓的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的报道题材。郑州电视台《郑州大民生》栏目,一般情况下要求记者把采访选题定位为“政府重视、群众联系、普遍存在,”而且报道时一定要用事实说话,比如在春节前夕,很多媒体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农民工讨要工资上,而《郑州大民生》不仅关注农民工讨要工资的报道,还关注农民工子女上学、农民工业余生活、“80、90”后农民工的理想和追求等,这一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关部门也针对农民工的工资、保险等问题专门下发文件。

(二)节目报道形式的变革

民生新闻主要关注的是普通市民的身边事、与老百姓相关的社会热点等现象,是以平民化的角度来表现普通人的生产、生活和生计。不同地区的电视民生新闻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也应着力去表现本区域的人文景观,与当地群众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

新闻是易碎品,时效越强就越有生命力。好新闻对时效性的要求是很高的,在时效性方面,应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记者第一时间亲临新闻事件现场,采录新闻现场的同期声,及时向广大受众报道新闻事件。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声画形象,通过对新闻背景的准确交代、事件因果关系的缜密探究、相关问题的恰当分析以揭示其实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方式。[1]民生新闻所具有的特质,决定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走进寻常百姓家,走进公共生活,深度剖析问题,加强深度报道的力度。

在日常的报道中,有些记者每天得到的信息大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作为民生类栏目,这些芝麻小事不能每天都报道,这就要记者们在深入了解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把新闻事件放在整个社会背景上进行解剖,提炼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通过对百姓身边小事的报道,以小见大,进一步体现出民生新闻的深度和高度,揭示事件的本质。

内容是构成电视节目的基础,而形式则是电视节目的外在表现方式,两者相互依存。节目形式上,应该多用第二人称式的采访式叙述,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通过互联网、电话、手机短信等平台提高性温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与

[1]朱菁.电视新闻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观众的距离,增加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同时,还应该发挥电视新闻短、快、新的特点,充分调动同期声、字幕、解说词、图表等电视元素,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牢牢的吸引观众关注的目光。

(三)重视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业务活动中对新闻的生产、加工和传播的全过程的任一过程和任一活动所进行的创造性的谋划和运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配置和利用新闻资源,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1]

对于一些新闻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电视台来说,充分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拓展新闻事件的外延,为观众传递更多丰富的信息也是做好民生新闻的一个不错选择。作为地方电视台,就应该立足本土,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胆的创新,做好前期的策划,对于一些重大事件比如说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很多地方电视台只是单纯的报道十八大的内容,报道形式基本一样,内容枯燥无味,也没有新意。可以围绕十八大这一事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报道,同时,采集基层群众对于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解以及看法,这样就更能显出新闻报道的气势,表达群众的心声,也更能吸引观众收看。

对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的策划中,主持人的培养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主持人是一个栏目的代言人,主持人受观众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着栏目是否被观众认可,而现在地方电视台的很多新闻主持人也只能算是新闻播音员,或是在模仿主持人,因此,民生新闻的主持人一定要有记者的从业经历,有吸引观众的本领,有自己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气质,又有能够与节目内容相吻合的表达方式,能够用正确的观点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准确的参考,使自己和栏目成为独一无二的,如中央台的白岩松、水均益、崔永元、王志等。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的特点就是地域性,浓厚的地方特色很容易让观众感到亲切并产生一种归属感,从而能喜欢上这档栏目,所以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还应该从语言入手。《民生直通车》和《拉呱》栏目的主持人都是本地方言,特别是《拉呱》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他的主持人“小幺哥”更是常用一些纯朴方言作为噱头,这种原汁原味的百姓语言听起来既亲切又省事。所以,地方电视台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主持人,不要一味的模仿中央台和省台的播报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方

[1]蔡铭泽.新闻传播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给观众全新的感受。

新闻策划只是对新闻报道方式的策划,而不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作为地市县级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对新闻事实进行合理的编辑、策划,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否则就会变成对新闻事实的策划,从而产生虚假新闻。

(四)抓住细节,增强故事性

民生新闻要坚持“三贴近”,这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也应该体现在形式上。新闻以人为本,人物是新闻的主角。而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也在基层,基层蕴藏着最鲜活生动的新闻资源,所以新闻记者应该提高新闻敏感度,充分发挥本土地域优势,善于发现处在最基层的鲜活新闻,在表达方式和叙事方式上,就要增强新闻事件表达的故事性,设置悬念,吸引观众目不转睛地把这条新闻看完。

“最好的电视新闻是没有解说词或很少有解说词”,对于电视媒体来说,画面语言的冲击力往往要比一大堆华丽的解说词更具有感染力,更容易让观众觉得自己处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也更容易让人记住,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人物的动作、脸部表情以及外部环境等特写镜头的展示都是细节,这些细节不仅仅用来烘托人物,它还能让电视观众在收看新闻的过程中了解镜头语言的用意,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但是现在的很多报道都是千篇一律,在拍摄新闻时,特别是在拍摄新闻人物时,很多记者已经习惯了拍摄一些大的场面,或是大景别的新闻人物,很容易忽略特写镜头的作用,也不去抓采访对象的细节。事实上,有些生动鲜活的细节往往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发生地震时,浑身沾满污泥的人们,正在废墟下抢救的救援队,焦急求助的脸……正是这些鲜活的特写镜头给民生新闻注入了更长的生命力。

细节能使电视民生新闻“活”起来,也能使电视民生新闻“深”下去,细节能进一步拉近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在观看新闻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新闻内容,使新闻富有人情味,增强观众的记忆,从而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

所以,讲好故事就要运用好人物同期声,再好的解说词也比不上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人物动情的一句话。对话也是电视民生新闻中最精彩的一个部分,能否

记录好同期声,是我们能否把故事讲生动的关键。

民生新闻要增强故事性还需要给人以心理上的接近性,这主要体现在新闻的播报方式以及主持人的选择。电视民生新闻采用说新闻的方式,但在不少民生新闻节目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对社会带有抱怨和不满的现象,为此,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就要立足本区域,用平民的视角寻找生活中与老百姓生活和利益密切相关的更小的切入点,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语言将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说出来。

(五)开展互动,加强合作

民生新闻关注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他们更有发言权。很多地方电视台的受众热线电话等这些互动渠道,通常都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聆听到老百姓的心声,久而久之,与观众的互动性也逐渐消失。因此,地方电视台要做好民生新闻节目,还应该从本土出发,站在当地老百姓的视角了解受众的需求,要想办法调动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重视受众意识,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到栏目中来,老百姓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突发事都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寻求帮助和报道,让观众也能亲临新闻事件的现场。而网络的快速发展、DV的大量普及、通讯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都给这种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地方电视台应该设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话题、DV大赛、进行幸运观众抽奖、有奖线索等方式,充分发挥群众提供的新闻线索。听取观众对新闻事件的意见是民生新闻活动的源泉,[1]让新闻与受众之间有着“零距离”的接近感,进而培养地方受众对民生新闻栏目的忠诚度和关注度。

浙江省奉化电视台的《民声1890》是一档深受奉化市观众喜爱和关注的民生新闻栏目,奉化电视台从2011年9月份考试尝试增强与本地观众的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只有把地方的优势集中起来,在人力、财力、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才能把竞争中的差距减小,地方台才能有足够的资本立足当今媒体之间。近年来,临泽电视台与市台、各县台的交流配合得到了加强,许多老百姓关注的、市台急需的民生新闻和地方新闻,各县台以最快的速度传给市台,既做好了县台的对外宣传工作,提高了县台的节目质量,也丰富了市台的新闻节目内容,

[1]郭建玲.电视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视角[J].新闻世界,2013,2:20-21.

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总而言之,地方电视台要做好民生新闻,就应该正确认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努力实现民生新闻的快速发展。

结语

民生新闻以其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更加活泼的叙事方式和播报方式,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和喜爱,民生新闻的出现,为普通民众的民意表达提供了比较便捷的途径。但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作为地方电视媒体,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贴近当地老百姓的优势,办好民生新闻就要立足本土,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建明,龙彩霞.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转变[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1.

[2]蔡铭泽.新闻传播学[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

[3]闫伟,刘建华.县市级电视媒体助推社会道德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1.

[4]葛文君.南京电视市场分析[J].视听界,2005.2

[5]戴春梅.民生新闻的困境与突围[J].传媒观察.

[6]关德洪.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J].新闻知识,2013.1

[7]岳泉,汪徽志,刘红珠.新媒介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周雪芬.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J].今传媒,2012.3.

[9]秦中人.打着“民生”旗号的“新闻暴力”[J].青年记者,2005.6

[10]李远君.电视民生新闻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2.8

[11]刘婷婷.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J].新闻窗,2012.2.

[12]韩彪,魏鸿.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演进[J].军事记者,2012.3.

[13]傅金君,徐红.电视民生新闻借助新媒体增强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J].视听纵横,2012.4.

[14]陈瑞维.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J].新闻世界,2013.1.

[15]夏吉江.听民声解民忧,搭建民生新闻节目双向互动对话平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2.

致谢

毕业论文应该算是大学里面要完成的最后一项任务了,论文的完成也就意味着我的大学生活即将划上句号。

经过半年的忙碌,本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篇本科生的毕

浅析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电视节目的宣传管理

浅析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电视节目的宣传管理 作者:陈迎新 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0年第03期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力推崇,媒体领域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种新型的媒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切实推进了各种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但是,电视媒体在这种社会情态之下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该领域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革新自身的工作理念,创设出具有实际社会意义且兼顾趣味性的电视节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制作;宣传策略 自电视设备普及伊始,人们获取娱乐信息及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便是收看电视节目,电视媒体为社会创设了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并通过自身的时效性及权威性进行了多种信息的传播,在无形之中引领了多种的时尚潮流和社会风气。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电视节目也为百姓的实际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乐趣。但是随着新型媒体的到来,电视媒体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一定威胁,人们在获取各种形式的信息时纷纷选择了新媒体渠道。对此,电视媒体的工作人员应该深感肩上的重责大任,制作更加具有个性化的节目,切实推动电视媒体的发展壮大。 新型媒体的不断发展能够为人类创造出更多可以获取各种新闻资讯的渠道,这些信息能够延伸到人们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会逐渐将自身的目光倾斜于新媒体领域,也逐渐失去观看电视媒体节目的欲望。另外,广大受众通过新型媒体获取各种信息的时候能够突破以往的时间限制,不仅如此,受众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运用手机进行信息的收集及阅览,这是传统电视媒体所无法实现的。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型媒体在为受众放送节目的时候也能够灵活掌握时间,节目内容可以通过回放的方式进行展现,为不能及时收看节目的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由此可见,电视媒体领域需要及时作出具有实际价值的变革,利用新媒体的诸多特性进行节目播放形式的革新,并在其中加入新型的节目内容。 (一)注重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 任何一档电视节目想要在现阶段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都需要注重其内在的涵养和总体质量,这样才能够保证获取到更多的受众人群,赢得百姓的良好口碑。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各种新型的媒体会应运而生,放松节目的方式也许会出现更多的形式,但是唯一不会改变的是,高质量的节目才能够真正得到长久发展。一档节目即便拥有高强度的前期宣传,或者是拥有优秀的制作团队为其进行精良的包装,但最终观众还是更加关注节目背后蕴含的意义和内涵。比如,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举办了数届,任随社会的发展变迁,此节目依旧经久不

浅谈传统电视台如何面对新媒体的挑战

答 辩 论 文 题 目:浅谈传统电视台如何面对新媒体的挑战 2016 年 12 月 08 日 摘 要 近年来,互联网、手机等基于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工作需求。目前,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等新媒体分流了大量电视观众,对传统电视的优势地位带来巨大冲击,促使传统电视的生存环境、视频内容、节目形态不断变化,也使现代媒介融合加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在媒介融合形势下,电视与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展望电视未来融合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传统电视台,新媒体,融合,发展 绪 论 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再到当下流行的高清电视以及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中国电视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让电视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 传统电视媒体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单 位: 姓 名: 课题方向: 从传统电视台的角度出发,探讨电视台面对的新媒体的竞争和未来的发展出路

1、观看电视的人群在减少 国内调查机构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地区电视机的开机率已跌至30%,而这一数据在2009年还达70%。其中,中国人观看电视的时间在逐步减少,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也开始“老龄化”。而在美国,国际知名调查公司尼尔森同期发布的调查也显示,虽然看电视仍是美国人首选的消遣方式,但年轻人收看电视的时间正在逐步下降,“年龄越小看得越少”,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在电脑、iPad、手机等其他终端收看节目。 2、网络视听抢占受众市场 电视视频已经不再是人们享受视频内容的唯一渠道或是首选渠道,突破了时空限制的手机电视和可以直播或点播的的网络视频抢占了电视的受众市场。在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CNAIF2012)上,原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管理司司长罗建辉表示,“2012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已达4.5亿,在全国网民总数占比超过70%;手机视频用户超过1亿户,并加速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终端+APP”模式迁移;OTT TV(互联网电视)终端覆盖率超过3000万户。 这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 3、电视广告收入持续减少 在互联网时代,不少广告主跟紧时代不少广告主跟紧时代的潮流,开始着眼于互联网传播渠道速度快、范围大、影响广的特点,将广告投放到网络,因此传统电视的广告收入必然受到一定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以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广告主投放广告的渠道也进一步呈现出多元化,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客户端的优化升级也充分发挥出其传播速度快、互动趣味性的极大优势。此外,电视剧中广告“禁插令”的出台导致电视广告的黄金时段有所减短,这也促使部分企业转移广告投放平台。同时,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考虑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也会适度缩减广告投入的比重。综合以上多方面因素的考虑,电视广告收入持续减少已成定局。

新媒体下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新媒体下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快速普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容小觑的传播力和渗透力。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主体,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企业,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尽快适应新媒体特点,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使其成为企业扩大宣传范围、强化宣传效果的最新武器,如何主动运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危机应对,使其成为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维护企业声誉的有力推手,这些都成为企业宣称工作亟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新闻宣传;舆论引导 近年来,随着博客、微博、论坛、SNS网站等新媒体开放平台的出现,单向静态的、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Web1.0时代正在被分享式、用户主动参与内容构建的Web2.0时代所取代,原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每个人都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新媒体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同样也体现在宣传工作中。早在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就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在新媒体时代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他也明确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形势下对新媒体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同样,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给企业宣传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源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1967年提交的一份商业计划。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一词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by all)。总体来看,新媒体有如下几点特点: 1、互动性 这是新媒体最显著的特征。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不管讨厌或者喜欢,无从表达对信息的看法。但是新媒体则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互相转变身份角色,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实时性 新媒体传输速度快,覆盖面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条新闻几秒钟就可以传遍整个世界。同时也具有实时更新的功能,重大事件发生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连续滚动报道,两三分钟就可以更新一次。其中,微博、博客的新闻报道可以实现与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同步。真正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诉求。 3、大容量 新媒体所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这些信息包括与事件相关的背景信息,专家评述及广大公众的意见反馈等,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报刊的容量有限,广播及电视的信息传递时间短暂,新媒体却可以依靠海量的信息容量和无时间限制的优势为公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解读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

I观两与黒考|OBSERVATION AND PONDERATION? 解读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 文/岳荣欣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电视台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内容更为广泛。本文针对新时代电视台记者工作中常见问题与提升途径两个方面做出简要论述,并根据新媒体肘代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记者;采访 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记者在新闻 采访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当下电视台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与传统模式有所矛盾,其矛盾在于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与主流媒体之间存在差异,这也致使相关新闻釆访工作存在诸多的突发性问题。这些突发性问题也决定了相关新闻工作者务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与职业素养。现阶段,大部分的电视台新闻工作者都能满足职业需求,但部分从业人员仍与职业需求有所差距,其表现在于部分新闻工作者缺乏釆访经验,或是基础业务能力不高。在编辑新闻的过程中,存在工作漏洞与不足,使新媒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二)Wk精神有待培养 根据新闻报道的相关觥,在新闻报道中,应使新闻内容具有真实性与时效性,而部分新闻工作者由于职业水平不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新闻记者工作作为庄重且严肃的职业,是社会信息的集成者。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应具备一定的职业规范,但随着当下媒体行业的大融合趋势,导致新闻工作者的组成部分趋于多样化,使许多从业者难以对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产生约束性。这也致使我国当下时代的媒体新闻报道工作存在一定的困境,极容易由记者的个人因素产生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舆论引导偏差。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记者做好 新闻采访的优化策略 (_)探寻釆巧 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如何正确地编辑 新闻工作是具有一定技巧的,从内容上可 划分为提问的方式与种类的区别:首先, 在提问技巧方面,新闻记者可选择固定式 与开放式两种提问技巧,其区别在于固定 式的提问技巧使新闻记者能够通过采访方 案的设计,对采访进程予以合理的节奏把 控,从而使釆访过程能够在新闻记者的掌 控之下,有序地进行;而开放式提问,其 回答范围较广,能够使受众群体在获取新 闻时耳目一新,这种提问方式的实际敏感 性较强,适用于被釆访人的个人生活问题 及敏感类问题,能够提高受众群体的观赏 兴趣。 其次,在提问种类上,可分为侧问与 正问两种方式。其区别在于侧问更适合于 不善言谈的釆访对象,新闻记者通过这种 方式能够实现旁敲侧击的作用,使釆访对 象能够直抒胸臆。正问能够在釆访过程中 起到引导作用,通过与追问环节的联合提 问方式,通常能够在采访过程中获得更具 体的新闻线索,在新闻釆访中的应用范围 普遍较广。 (二)加强准备工作 对于一些对采访细节要求较高的新闻 事件来讲,社会受众群体往往希望通过具 体的采访环节来了解事情的真相,这也就 要求相关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务必 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并且能够对采 访进度予以合理掌控,使整体采访过程具 有清晰的思路与流程。随着当下社会的发 展,人们对于新闻工作者的应急能力要求 越来越高,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里,新闻 的时效性更加显著,这也为新闻工作者处 理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三)提升砸素养 新闻采访工作的主要核心在于业者 的专业水准是否满足新闻工作的需求,除 企业的定期培训外,相关新闻工作者应对 自身的能力素质予以加强,才能适应当下 行业的飞速发展,使自身在行业发展中更 具有实用价值。新闻节目的受众群体是社 会大众,在节目的报道上,应更加注重社 会大众的需求,如当下许多地方电视台都 在积极筹划民生类节目,以提升电视台的 收视率,故相关新闻工作者在釆访过程 中,应注重从大众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 大众兴趣更高的问题。同时要提高新闻线 索的敏感度,加强新闻素材与国民生活的 联系程度,善于营造新闻氛围,这些都是 当下时代新闻行业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础 素养。 三、结语 所谓新媒体环境,即当下社会的大媒 体融合背景,在此背景之下受众群体对新 闻行业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对新闻工作者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此,相关工作人员 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素 养,才能够积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为 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作者单住:甘肃兰酣广播电视台)

广电新媒体2016年工作总结

广播电视台新媒体部2016年工作总结2016年,是新媒体部的发展之年。在台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兄弟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逐渐在xx市媒体中站稳了脚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反响!2016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 xx广播台微信号和xx传媒网自新媒体部接手运营至今,保证了资讯内容的及时更新。一年多来,我们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依靠这两块宣传阵地,及时关注和报道了跟xx市有关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信息,包括两会、重要人事任免、防汛抗旱等报道,突出了我们主流媒体的权威性。 二、努力让老百姓获取更多的资讯 我们报道了很多社会热点、民生和突发新闻,同时也成为了广大群众获取资讯的重要平台,像汽车站搬迁、公交车优化线路运营等,我们都进行了全面、及时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年初我们还承办了2016年市迎春文艺联欢晚会的前期宣传发动、春晚直播、春晚观众最喜欢的节目投票等工作,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其中春晚投票窗口累计访问次数达到23万多次,累计投票达到100430票.

三、努力成为传播精神文明建设和XX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推荐XX、宣传XX的重要窗口 我们还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和XX传统文化的推广,在节目内容方面,我们及时关注和报道了跟XX有关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信息,还给市民提供了大量实用信息,使我们微信平台的内容更加丰富,可读性更强,实用性更高。在自创微信内容方面,我们在关注时事民生的同时,加大了对XX传统文化和社会正能量的宣传,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立足本地,将本地人文美景、优秀文化成果、传统民俗进行广泛传播。在春节期间和各类节假日期间,我们都编制了许多跟传统民俗有关的微信文章。精心制作内容积极向上,富含乡土味道的主题专栏微信,配合播发本台其他自制节目,激发网友爱乡思乡之情。 我们在三月份举办的“最美乡镇”评选活动引发了爱XX、爱家乡的热潮,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反响热烈。同时我们的XX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还成为了推荐XX、宣传XX的重要窗口,大量关于XX的微信文章、视频阅读量较大,成为了本地人、在外XX人以及外地朋友了解XX历史人文、XX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窗口。 四、做好XX广播电视台优秀节目推广的新媒介、新载体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 信息时代发展迅猛,新媒体迅速崛起,给广播媒体带来极大的冲击。本文主要从新媒体时代这个大环境下,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现状、必要性、发展薄弱点出发,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而完成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优化,更好的满足大众需求。 标签:新媒体;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 随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台主流媒体的地位不断受到冲击,甚至面对被取而代之的风险[1]。因此,在新媒体的大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应做好新闻采编工作,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的竞争力与创新性,保证采编工作持续有效的推进,为大众提供新鲜有深度的新闻资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 一、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现状 传统媒体以广播、电视、杂志、报纸为主,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相较而言的,囊括以计算机、现代通讯为主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2]。现如今,新媒体功能强大,信息渗透大众的生活,人类迈进新媒体时代,导致广播电视台收视率不断下滑。如微信、微博、腾讯新闻等社交平台占据了大批用户资源。加之当前的新闻采编对用户产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形势不容乐观,发展受到阻碍。新时期,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应该要有新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 二、新媒体时代做好广播電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必要性 新媒体时代背景给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力,新媒体资源丰富,信息多样,占据大众的视线,大众对传统媒体的认同程度在降低。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冲击下,如何提升广播电视台的竞争力,提高新闻报道的品质和创新,改进和完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是推动广播电视台新闻前进的关键一环,是势在必行的。 三、新媒体时代做好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薄弱点 缺乏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的主要特征之一。时效性减弱,新闻传播也失去了价值。收视率会随新鲜感的消失而衰退,观众效应随之减弱。 (二)缺失趣味性。在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的实际工作中,采编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采编人员思维保守,缺少新闻趣味性。面对枯燥的新闻内容,不能满足大众的观看需求,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强。 四、新媒体时代做好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措施

关于城市电视台新媒体环境下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市电视台新媒体环境下的几点思考 1925年贝尔德发明电视开始,这个系统就是由摄像、传输、显示三部分构成的。随着系统不断的完善和复杂,我们逐渐把摄像部分称之为内容的制作;传输涵盖着内容播出和网络信号传送;显示部分成为独立的工业体系。 传统的电视台掌握着这三个核心元素的前两个,本身成为一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系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为媒体。内容是媒体这一工业单元所生产的核心产品,而由于电视媒体同时掌握了渠道,使得对于产品的销售有了固定并且唯一的通路,这让电视台占据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对于受众而言,由于电视技术本身的魅力以及它所代表的一种生活方式,所有电视观众也乐于被动而积极的接受电视的灌输。 但技术是不断前行的,进入21世纪这一运行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系统面临着解体。从电视台角度而言,原先掌握的两个核心元素都面临着竞争和分化。首先,传输网络由于商业和行政的双重原因从电视台剥离了,仅从这一点,一个已经不掌握渠道的体系怎么还能被称为传媒那?当然这种剥离还是藕断丝连的,因为这个剥离的网络功能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在为传统广电服务。而在内容上,已经有许许多多不甘于受到束缚的机构、个人以自己的创意和对资源的整合脱颖而出。原先电视台所掌握和建立的完整的制作——传输的流程被割裂和突破了。从受众角度而言,电视始终更多的作为一种在家里的客厅随意休闲的生活方式,只要那个大屏幕依旧闪亮,有好的内容,他们并不关心到底是谁用什么样的手段把这个内容送到眼前的。 许多人认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是为传统媒体敲响了丧钟,如果我们把传统媒体定义为一手握着内容制作盾牌,一手握着渠道传输利刃的巨人,那么他确实已经倒下了,因为没有人能够像以前那样把整个互联网都掌握在手中。可以说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是内容制作和渠道传输分而治之的形态。从专业来说这是由技术导向的必然的“制播分离”。电视台已经只剩下“制”的部分,从传统媒体转变为新媒体形态下的内容提供商,而且是处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上,远远不是以前相对独立,垄断的形态了。对于城市电视台,我们可以叫自己“城市视频内容提供商”。

新媒体个人总结

新媒体工作岗位2017个人总结 王睿 转眼之间,一年的光阴又将匆匆逝去。回眸过去的一年,在甘州区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工作岗位上,我始终秉承着“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态度努力做好新媒体岗位的工作,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和态度。在各级领导们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在新媒体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勤奋学习,认真圆满地完成今年的新媒体工作任务,履行好甘州区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工作岗位职责,各方面表现优异,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现将过去一年来在新媒体工作岗位上的学习、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用以指导自己在甘州区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岗位上学习、工作实践活动。虽然身处在新媒体工作岗位,但我时刻关注国际时事和中央最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在甘州区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工作岗位上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尽职尽责,在新媒体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工作上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工作岗位相关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新媒体岗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特别是学习新媒体工作岗位相关法律知识和相关最新政策。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新媒体工作岗位的业务水平和个人能力。定期学习新媒体工作岗位工作有关业务知识,并总结吸取新媒体工作岗位工作经验,不断弥补和改进自身在新媒体工作岗位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自己整体工作素质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工作细节。 一年来,每天按时按点上传更新今日头条及微信公众平台新闻咨询,我台今日头条和微信公众平台粉丝数稳步增长,我台影响力关注度显著提高。积极发挥广播电视视音频优势,不局限于图文形式,力争将高质量的音视频素材展现给广大受众。积极拓展新媒体业务,在台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甘州广播电视台“视听丝路”网络直播平台,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络时时同步直播,圆满的完成了数场大型文艺活动、政务会议、商务活动的直播任务,得到了台领导及同事们的认可,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拓展了广播电视发展的新空间。 回顾过去一年来在甘州区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工作岗位工作的点点滴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工作学习上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新媒体工作岗位相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在理论学习上远不够深入,尤其是将思想理

探析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2018.4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应用研究 出镜记者指的是在新闻现场进行采访或者播报新闻事件的电视记者或新闻节目主持人,他是实现现场环境与电视镜头相连的重要中介,通过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能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新闻发生的真实情境,使得原本单向的传播方式具备一定的互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新闻对观众的吸引力大小。 一、电视台出镜记者的职业素质 (一)应变能力 出镜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突发意外事件,这就要求其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遇到突发事件不慌张,这是对电视台出镜记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需要记者冷静下来思考,进而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当然,采取的解决方式必须有利于新闻报道工作的开展才行。要求出镜记者具备应变能力并不意味着记者必须独立解决突发状况,如果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能解决,可将困难告诉受众群体,这也是应变能力的一种体现。要更好地应对现场突发状况,出镜记者应当在开展现场报道工作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以免出现意外的时候手足无措。 (二)合作意识 我国中央电视台某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曾说过:“电视台出镜记者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以外,更为关键的是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其它类型的媒介相比,电视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集体合作性,它涉及灯光、摄影、文字编辑、主持等各方面的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密切配合,一旦某一环节的工作不能协调开展,就可能导致报道工作难以完成。因此,合作意识是每一位出镜记者所必备的素质,要求出镜记者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使报道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具备集体意识,为集体利益而不懈奋斗,这样才能为现场报道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语言素质 现场新闻报道与播音报道具有极大的不同,要求记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捕获信息的能力,而不能按照背演讲稿的方式机械地进行报道,出镜记者只有调动所有感官,用搜索的眼光找出问题的具体细节,着力将观众难以感受到的细节现象呈现出来,才能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语言作为出镜记者表述信息的方式之一,其在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出镜记者必须重视对自身语言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通过改变语速、语调等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此外,良好的语言素质还能帮助电视台出镜记者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增强报道的吸引力。 (四)新闻素质 所谓新闻素质,指的就是出镜记者专业知识结构的储备,其内容涉及新闻业务知识、经济知识、文化知识、政治知识等社会各大领域的相关信息。记者的新闻素质决定了其对新闻事件理解的深度、广度,并最终决定其新闻思维方式、报道视野、认识与分析角度等。作为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不仅要在“说”上下功夫,同时还必须提高“写”的能力,打好文字基础,在平常的工作中重点训练单句成段、文稿提纲撰写等基本功,这样才能在现场新闻报道工作中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精神方面的问题 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尤其是对于现场新闻报道来说,这一点尤为关键。由于新闻的直播现场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突发状况无时不在,因此根本无法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计划一步步进行,并且新闻的真实性也很容易受到影响。这就对出镜记者的职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出镜记者必须时刻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状态,以便对突发事件迅速发 探析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卢红菲 (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 【摘要】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电视台出镜记者来说,怎样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已经成为大多数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电视台出镜记者;新闻报道 【作者简介】卢红菲,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 1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