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麦播种技术

小麦播种技术

小麦播种技术
小麦播种技术

2006 ~ 2007学年第一学期农学专业实践课教案

使用班级;农学051、农学042045班

实践一、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播种技术

一、目的要求:了解、掌握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播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掌握操作要领,熟悉小麦播种的全过程。

二、技能内容:播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和前提,播种方法有机械播种、畜力播种、人工播种;播种形式有等行距条播、宽窄行条播、穴播、撒播、间作套种等。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品种利用现状,掌握主要品种特点,及播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求;难点是合理分配时间,播种实践需要利用课余另行安排。

四、授课方式: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五、学时安排:2学时

实践二、油菜播种、育苗技术与形态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认识油菜的三大类型种子形态特征,起源地及遗传特征区别,掌握油菜播期确定依据和生长发育规律,明确其发育进程及栽培要点,能识别不同的类型。

二、技能内容:1.观察比较三大类型油菜种子的大小、色泽、形状、籽粒特征;2.种植观察圃并定期观察各类型的根、茎、分枝、叶、花序、花、角果类型,比较子叶、根系的形态,注意不同类型品种幼苗期、中期、后期、开花期、收获期的植株特性,明确根、茎、叶、花、角果、种子的形态区别;3.开花习性的观察重点观察不同类型花芽分化、分枝出现及开花特性,开花的早晚,连续开花性等;4.结角习性的观察在田间选择同等大小的单株若干,插牌定点。定期观察。5.用解剖针和双目扩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及根茎部菌核菌发生情况和特征。6.综合观察评定供试品种的优缺点,掌握播种、移栽、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油菜播期确定依据,掌握主要品种特征特性及播种、育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难点是种子较小,如何掌握播种技术,实现均匀播种。

四、授课方式: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五、学时安排:2学时

实践三、玉米、大豆、花生类型和形态特征观察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熟悉玉米、大豆、花生的形态特征,掌握各类型特点和发育进程及其外部特征,能识别玉米、大豆、花生的类型。

二、技能内容:1.通过田间定点定期观察和室内各期标本观摩,特别是对幼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的样株进行仔细观察;明确根、茎、叶、蘖节、种子根、次生根、株型、穗型、轴色、籽粒等形态特征;比较不同品种的子叶色泽、叶片特点,株型类别,注意种子根、次生根、气生根的

数目、长度、粗度、颜色、生长部位;茎节和叶片的数目、长度、粗度和秆壁的厚度;叶片的宽度和颜色;叶舌、叶耳的大小和茸毛的有无;测定植株高度、穗位高度;注意比较种子有无光泽,是否皱缩,胚乳的质地和大小;比较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的植株高度、果穗长度、子粒的形状、穗子的大小和子粒的百粒重。2.仔细观察各品种大豆籽粒特征,通过田间定点定时观察,比较叶片异同、根系的形态,注意不同类型大豆品种根、茎、叶、花、荚的形态特征;3.观察和测量不同类型大豆的株高、结荚高度,结荚习性及粒色粒重;4观察植株根部的根瘤菌生长情况, 5.识别花生的类型和形态特征,观察开花习性,角果类型,掌握花生长发育规律。6.综合观察评定供试品种的优缺点。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掌握主要品种特征特性及观察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难点是如何掌握各作物类型农艺性状特点,区分关键技术,实现教学目的。

四、授课方式: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五、学时安排:2学时

实践四、土壤耕作质量检查与土壤养分平衡分析方法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土壤耕作的类型及特征,掌握耕作质量检查的一般方法和标准,明确土壤养分平衡与分析方法,树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观点。

二、技能内容:1.耕地质量检查,包括土壤宜耕性鉴定;耕深的测定;耕地时期的确定;耕深均匀度的测定;膨松程度检查。2.耙地质量检查,内容项目同前。

3.观察不同类型耕地的质地结构,

4.调查部分农户平衡施肥情况,分析土壤肥力变化趋势。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土壤耕作质量检查方法;难点是选点观察施肥情况,分析所选点肥力变化趋势,有条件长期观察或监测所选样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质地结构或板结状况。

四、授课方式: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以实地观察教学为主。

五、学时安排:2学时

实践五、棉花、甘薯品种类型及植株形态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熟悉棉花品种类型及植株各器官的形态特征。熟悉甘薯类型及形态特征,发育进程及特点,识别甘薯的主要类型。

二、技能内容:本次技能通过田间定点定期观察,了解其各类型叶、根系的形态,特别是不同类型植株中期、后期生长发育特点。明确甘薯根、茎、叶、块根、纤维根、牛蒡根等类型特点。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不同类型的优缺点,掌握主要利用类型、品种特征特性及中后期田间管理的基本措施和技能;难点是区别各品种的名称、特性特征、栽培技术要点,如何掌握保纯,实现持续高产。

四、授课方式: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物教学和实践为主。

五、学时安排:2学时

实践六、农作物标本制作与保存技术

一、目的要求:熟练掌握主要农作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技术。掌握

二、技能内容:学会压制标本、浸制标本的制作,特别是保色标本的制做。熟

悉标本夹、标本纸、浸制母液、浸制液的使用和配制,了解保色原理。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不同类型标本制作方法,掌握标本制作关键技术和技能;难点是如何熟练掌握技术要点。

四、授课方式: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物教学和实践为主。

五、学时安排:2学时

实践七、几种秋粮作物杂交技术

一、目的要求:了解甘薯、大豆、花生、玉米、棉花等常见秋粮作物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掌握诱导甘薯开花的方法和甘薯的杂交技术。了解大豆的花期构造和开花习性;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大豆的杂交技术。

二、技能内容:⒈观察了解甘薯的花器构造,⒉甘薯的开花习性观察,在同一花序上,中央主轴花先开,然后两边侧枝的花蕾交互开放。3.大豆属总状花序及花器构造4.大豆的开花顺序因结荚习性而异。无限结荚习性其开花顺序是由内向外,由下向上,随主茎的生长而不断开放,花期较长,可达30~40天。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一般主茎中上部先开花,并往上下两个方向和由内向外呈螺旋式开放,花期一般为15~20天,同一花序中,基部的花先开,上下相邻两花序的花期相差1天,同一花序相邻花朵其花期也相差1天左右。从现蕾到开花一般需3~7天,雌雄蕊在开花前已成熟,当花冠展开时花药破裂自花授粉,所以其天然异交率一般仅为0.5~1%。始花后的5~7天进入盛花期。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80%左右。在自然条件下,大豆的花粉生活力一般能保持4小时,柱头的生活力可维持2~3天。大豆开花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2小时内即发芽伸入柱头,经8~10小时便完成受精过程。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甘薯、大豆杂交技术,掌握主要品种特征特性及杂交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难点是内容多,时间紧,如何实现学生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

四、授课方式: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物练习、实践操作为主。

五、学时安排:2学时

实践八、农作物育性观察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育性鉴定的一般方法。如花粉育性鉴定有形态鉴定、自交和杂交测定、花粉染色鉴定、花粉发芽鉴定等方法。

二、技能内容:1.主要检查有无花药、花药大小、花药能否正常开裂,有无花粉、花粉多少、花粉形状等。⒉自交和杂交测定,?套袋自交,通过套袋自交,检查结实情况。如果自交结实正常,表明雌蕊、雄蕊发育均正常;如果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低,可能是由于雄性不育或存在自交不亲合现象。?授粉异交,将试验花粉授于正常雌蕊,检查异交结实情况。如果异交结实正常,表明花粉可育;如果

—KI染色正常花粉异交不结实或结实率低,表明花粉不育。⒊染色鉴定,? I

2

一般有较多的淀粉粒,遇I

—KI呈紫黑色,不育花粉染色浅或不染色。? TTC染色

2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简称四唑或TTC)可用于检查花粉呼吸过程中脱氢酶的活性。具有生活力的花粉中含有脱氢酶,它催化底物使脱下的氢与TTC结合,生成红色化合物甲月替。因此凡有生活力的花粉呈红色,生活力弱的呈浅红色,无生活力的不显色或呈黄色。⒋花粉败育类型,根据花粉形状、I

—KI染色情况和套袋自交结实情

2

况,鉴定败育花粉。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花粉败育类型依据,掌握主要常见类型特征特性和鉴定花粉败育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难点是外观鉴定与生物学鉴定,如何有效结合,实现快速鉴定。

四、授课方式: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以田间观察与实践为主

五、学时安排:2学时

实践九、农田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作物生态适应性分析技能

一、目的要求:通过调查对农田生物多样性调查,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如土

地开发利用,耕作,农作物间混套作,农药化肥的使用,放牧,有害生物防治,

引种及品种保护、改良等对农田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要采取合理农业技术措

施保护生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二、技能内容:1.农田生物群落特征的调查与描述。2.农田生物多样性调查

与分析方法。3.农田生物群落内种间联结调查与分析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农田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掌握主要种群特征特性及播种、育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难点是多样性调查的标准,如何处理调查结果,实现描述到位。

四、授课方式: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以讨论、实践为主

五、学时安排:2学时

实践十、农业高效与日光温室、温棚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掌握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设计建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设计

图纸要基本达到施工要求的标准。掌握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通过设计、操作

和管理,使掌握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能正确认识农业高产高校的关键技术,

熟练掌握设施条件下周年生产与茬口安排技术。

二、技能内容:1.熟悉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设计的内容与方法;2.掌握塑

料大棚建造与施工的方法;3.掌握日光温室建造与施工的方法;4.配制栽培基

质的方法;5.建造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系统的技术要领;6.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

栽培管理技术;7.掌握设施条件下蔬菜周年生产调查的方法;8.掌握设施内蔬

菜周年生产安排茬口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全面了解温室温棚建造技术,掌握设计建造原理和关键技术,设计农业高产高校方案,难点是设计出综合性试验方案,观察并学会温室温棚的设计、建造、管理工作,了解温室温棚育苗环节,技术要点、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授课方式:讲授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物观察、现场实践为主

五、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一节小麦播种技术

(一)目的要求

了解、掌握小麦播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掌握操作要领,熟悉小麦播种的全过程。

(二)技能内容

播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和前提,播种方法有机械播种、畜力播种、人工播种;播种形式有等行距条播、宽窄行条播、穴播、撒播、间作套种等。

(三)条件准备

小麦种子、天平、发芽皿、皮卷尺、钢卷尺、开沟器、铁耙、定点田块等。

(四)操作方法

1.选择优良品种,测定千粒重、发芽率,计算播种量。

播种量=[每667m2预定基本苗×千粒重]/[500×1000×发芽率(%)×田间出苗率(%)] (田间出苗率一般按80%计算)。

2.搞好种子处理

(1) 精选种子,用子粒饱满的种子,实现“母大子肥”。

(2) 播前晒种2~3d,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3) 种子药剂包衣或拌种。

3.施足基肥,精耕细作整好地。一般要求翻耕深度20~28cm。耕地前要铺施基肥,重点是以农家有机肥(厩肥、土粪,亩施量3~5m3)。化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方施肥,一般按每生产100kg子粒需氮3kg、磷(P2O5)1~1.5kg、钾(K2O)2~4kg。化肥的使用方法以总使用量的70% 作基肥掩底,30%作追肥在中后期使用。深耕后的土地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直”。

4. 高质量种好小麦。

(1)适时播种我省秋播小麦适宜播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中下旬,同时应考虑①品种特性,一般冬性品种应适当早播,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8~20℃为宜;春性品种应适当晚播,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为宜。②土壤特性,瘦地麦苗发的慢,可先播种,肥田麦苗发的快,可后播种;盐碱地阴,不发苗,宜先播,沙性地,地性热,发苗快,可后播;土壤墒情差的应抢墒先播,土壤墒情好的可后播。③应注意地形地貌、当年气候等因素,经验表明,雨后播种比雨前播种好,北坡播种比南坡早,海拔高的地块播种要比海拔低的地块播种早,海拔每上升100m,日平均气温下降

0.50C。

(2)适量播种我省适播期内的亩播种量一般为6~12kg,具体种多少应依据:①品种特性:冬性品种,分蘖期长,分蘖力强,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应适当少播,减少

基本苗;春性品种,营养生长期短,分蘖力弱,应适当加大播量;多穗型品种,播量宜小,大穗型品种,播量应大些。②土壤特性:瘦薄地麦苗发的慢,产量低,可少播种;肥田麦苗发的快,可精量播种;盐碱地播量宜大些,沙性地,地性热,发苗快,后期保水供肥差,可适当减少播种量;土壤墒情差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土壤墒情好的可适当减少播种量。③还应注意当年气候、茬口、播种期、土壤商情等灵活掌握播种量,多年经验表明,晚播的一定要加大播种量,否则,头数不够,不宜高产。

播种时除考虑播期播量外,还要达到播种深浅(3~5cm)一致,覆土良好,播行直,下籽匀。

(五)作业与考核

1. 作业

(1)小麦播种的基本要求有那些?

(2) 精细整地的标准与要求是什么?

(3) 播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简述播种的重要性。

2. 考核标准

(1) 整地质量(25分)

(2) 播种技术(25分)

(3) 配套措施(15分)

(4) 出苗情况(35分)

第二节、油菜播种技术与形态特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

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产量占全国油料作物总产量的30%以上,油菜产品在食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油菜最早和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油菜营养价值高,经济用途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对实现小康富裕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认识油菜的三大类型形态特征,遗传特性,是掌握油菜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也是提高栽培水平的必备条件。通过实践教学,使同学们熟悉油菜各器官及形态特征,学会考查油菜的经济形状,明确其发育进程

及栽培要点,能识别不同的类型。

(二)技能内容

1.观察比较三大类型油菜种子的大小、色泽、形状、籽粒特征;

2.种植观察圃并定期观察各类型的根、茎、分枝、叶、花序、花、角果类型,比较子叶、根系的形态,注意不同类型品种幼苗期、中期、后期、开花期、收获期的植株特性,明确根、茎、叶、花、角果、种子的形态区别;

3.开花习性的观察重点观察不同类型花芽分化、分枝出现及开花特性,开花的早晚,连续开花性等;

4.结角习性的观察在田间选择同等大小的单株若干,插牌定点。定期观察。

5.用解剖针和双目扩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及根茎部菌核菌发生情况和特征。

6.综合观察评定供试品种的优缺点,掌握播种、移栽、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三)技能准备

烘箱、天平、双目扩大镜、剪刀、塑料牌、小镊子、米尺、解剖针、油菜的根、茎、叶、花序、花、角果、种子及不同类型标本若干、挂图等。

供观察开花结果习性用的油菜地一块,预先按实验内容种植不同类型的油菜植株观察圃。

(四)操作方法

1.油菜的形态特征观察

(1)根油菜的根属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胚根发育成主根,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开始长出侧根,侧根上再长出许多次生侧根。主根、侧根、许多次生细根组成倒圆锥形根系。一般分布在30厘米的耕层中。

(2)茎及分枝油菜种籽萌发后,胚根向下生长的同时,胚芽生长点和子叶也向上生长,胚茎伸长形成幼茎。幼茎继续生长而形成主茎。主茎上的各个节,在花芽开始分化时就已分化完全,但各节仍紧密相连。现蕾抽薹以后,节间明显伸长。始花时,茎的伸长基本停止,此时主茎由下而上分为缩茎段、伸长茎段、薹茎段三段。缩茎段在主茎基部,节间短而密集,节上着生长柄叶。伸长茎段在主茎中部,节间由下而上逐渐增加,棱起渐显著,节上着生短柄叶。薹茎段,在主茎上部,节间较长,棱起渐显著,节上着生无柄叶。主茎高一般40-250厘米左右。矮的只有30厘米左右。主茎上一般有2-8个分枝。多的分枝可达18个以上。

(3)叶油菜叶分为不完全叶、完全叶两类。两片子叶是不完全叶。子叶平展后3-5天,开始出现第一片真叶。无论主茎和分枝,每节上都着生一片真叶,随着油菜的生长,真叶陆续出现。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油菜,真叶的形状各不相同。同一油菜植株,在不同发育阶段中产生的叶片,其形状也不相同,一般有长柄叶、短柄叶、无柄叶。长柄叶,有明显的叶柄,基部两侧无叶翅,叶片有矩圆、椭圆、长椭圆、卵圆和匙形等;短柄叶,叶柄不明显,叶柄两侧至基部具有明显的叶翅,着生在伸长茎段上,也称伸长茎叶;无柄叶,叶片基部两侧向下方延伸成耳状,半抱茎,着生在薹茎段上,也称薹茎叶或抱茎叶。

油菜主茎的叶片数一般在30-40片之间。早熟品种较少,一般有20-30片叶;晚熟品种叶片较多,可多达40片叶以上。

(4)花油菜的花属总状花序,由顶芽或腋芽生长点的原基分化而成。着生在主茎顶端的称主花序,每个花序的序轴上着生许多单花。

油菜的花由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和蜜腺等部分组成。花托为花柄的顶端部分,略膨大成圆顶状;花萼位于花的最外层,由4片完全分离的萼片组成;花冠由4片花瓣组成,黄色;雌蕊位于花朵中央,由子房、花柱和柱头三部分组成;雄蕊6枚,4长2短,称四强二弱雄蕊。每个雄蕊由花药、花丝两部分组成。花药成熟时散出黄色的花粉粒;蜜腺位于花的基部,在四强雄蕊的外侧和二短雄蕊的内侧为四枚绿色粒状物,可以分泌蜜汁,引诱昆虫。

(5)角果油菜角果可分为果喙、果身、果柄三部分。果喙与果身相连,由花柱发育而成。果身与果柄分别由子房、花柄发育而成。

油菜角果的果身由壳状和线状两种果瓣组成。壳状果瓣,二片狭长,似船形;线状果瓣,二片窄而细,似线状,其内侧为侧膜胎座,着生胚珠,两端与果柄、果喙相联,两侧与果壳状果瓣相联。角果充分成熟时相联部分产生离层,失水干燥后果瓣收缩,壳状果瓣即脱落,因此油菜不能在充分成熟时收获,否则,果瓣收缩,造成大量损失。

(6)种子种子由子房内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成。每个角果胚珠数约20-40粒,胚珠一旦受精,即发育为种子。成熟的种子形状一般为圆形,表面光滑。种皮颜色有暗褐、红褐和黄色三种。每粒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胚茎、胚芽、胚根)两部分组成。种子大小常以千粒重表示,一般分为五种:极小粒(千粒重1-2克);小粒

(千粒重2-3克);中粒(千粒重3-4克);大粒(千粒重4-5克);极大粒(千粒重5克以上)。

2.油菜三大类型的识别

(1)白菜类型植株较矮小,上部薹茎叶无叶柄,叶基部全抱茎。同一花序开放的花一般高于中间花蕾的水平位置。本类型分为两个栽培种:

南方油白菜(B.chinensis var. oeifera Mokino)又称矮油菜,甜油菜。植株中等,分枝部位较低,分枝性强,分枝与主茎角度较大。主茎不发达,支、细根极发达,苗叶半直立或直立,基叶呈长圆形,叶柄不明显,无琴状缺刻或缺刻不明显,不被刺毛。花较大,淡黄色,花瓣圆形,开花时花瓣两侧重叠。角果肥大,种子较大,一般黄色,也有黑、红褐、黄褐等色。

北方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植株矮小,茎秆纤细,分枝性弱,主根发达或较发达,支、细根发育中等或差,基叶呈椭圆形,有明显叶柄,具明显的琴状缺刻,密被刺毛,有蜡粉。角果及种子均小。

(2)芥菜类型植株高大,分枝性强,分枝部位较高。主根发达。幼苗基部叶片窄小,具有较长而明显的叶柄,叶面密被刺毛,叶缘有缺刻或明显锯刺。薹茎叶柄短,不抱茎。花瓣较长而窄小,开花时花瓣互离而不重叠。角果细而短,籽粒较小。油分有辛辣味,品质较差。

(3)甘蓝类型(B.napus L.)又称欧洲油菜。植株高大,叶蓝绿,叶肉组织较致密,叶片较厚且被蜡粉,叶质似甘蓝。下部叶片1-5对琴状裂片,有明显缺刻。薹茎叶半抱茎。花瓣黄色而大,开花时花瓣相互重叠。同一花序开放的花一般低于中间花蕾的水平位置。角果、种子均较大,黑褐色,千粒重一般3-4克,不具辛辣味。

(五)作业与考核

1.作业

(1)观察不同油菜类型的生长现象,总结生长发育规律?

(2)观察不同类型各生育时期植株的形态异同?列表给以说明?

(3)解释说明油菜越冬的特点与作用?

(4)绘制油菜成熟期植株示意图。说明其茎部主要结构特点?

2.考核标准

(1)小组分品种种植观察圃(20分)

(2)观察结果(30分),

(3)作业完成情况(30分)

(4)观察圃田间管理情况(20分)

第三节、作物形态特征观察

一、玉米植株形态特征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熟悉玉米的形态特征,掌握发育进程及其外部表现特征。

(二)技能内容

在播种好玉米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定点定期观察和室内各期标本制做,特别是对幼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的样株进行仔细观察;明确根、茎、叶、蘖节、种子根、次生根、株型、穗型、轴色、籽粒等形态特征;比较不同品种的子叶色泽、叶片特点,株型类别,注意种子根、次生根、气生根的数目、长度、粗度、颜色、生长部位;茎节和叶片的数目、长度;第一、二节茎的粗度和秆壁的厚度;叶片的宽度和鲜叶的颜色;叶舌的大小;叶耳的大小和茸毛的有无;测定植株高度(从地面至雄穗顶端)和穗位高度(从地面至最上果穗着生的节位);注意比较种子有无光泽,是否皱缩,胚乳的质地(角质或粉质胚乳)和大小;比较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的植株高度、果穗长度、子粒的形状。测量穗子的大小和子粒的百粒重。

(三)条件准备

天平、镊子、直尺、米尺、游标卡尺、台秤、不同时期完整的玉米植株和根系、玉米各类型的果穗、植株、根系、杂交种和自交系的干果穗5~10个、玉米形态特征挂图。

(四)观测项目

1.根

玉米的根系是须根系,根据根的发生时期,外部形态,部位和功能可分为初生

根、次生根和支持根(气生根)组成。胚根也叫初生根,是由种子胚发育时形成的,胚根只有一条,在种子萌动发芽时,首先突破胚根鞘而长出,经1~3d后,在中胚轴基部,盾片节上长出3~7条次生胚根。由胚根和次生胚根构成了初生根系,一般是5条,最多达7~8条;次生根又叫节根,着生在茎的节间居间分生组织基部,生长在地下节间上的叫地下次生根,生长在地上节间上的叫地上次生根(也叫气生根、支持根)。次生根一般4~9层,多的10层以上。地下4~7层,地上4~3层。

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内,占总根量的65~75%;30~50cm土层内占15%左右,50cm以下的土层内根系只占总根量的10%左右。

图1-6 玉米的根

A:1.第一叶片2.胚芽鞘3.节根4.中胚轴5.胚根鞘6.胚根7.次生胚根8. 侧根9.下胚轴10.盾片B:1.支持根 2.次生根 3.种子根

2. 茎

玉米茎较粗大,直立。一般高1~2.5m,有14~24节,早熟品种一般小于19节、中熟品种一般20~21节、晚熟品种大于22节,其中4~6节密集在地下部。每节有一个芽,但仅中上部的芽能发育成果穗,而基部的腋芽有时能长成侧枝,称为分蘖,并能形成自己的根系。着生第一果穗的节间最长,雄穗节也较长,其它节较短。茎由下向上逐渐变细。

3. 叶

玉米叶着生在茎节上,呈互生排列;全叶由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组成。叶

鞘着生在茎节上,包围着节间的全部或一部分,肥厚而坚硬,有保护茎秆和储藏养分的作用。幼苗叶鞘呈淡绿色或红紫色,是鉴别品种的重要标志之一;叶片着生在叶鞘顶部的叶环上,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扁平、宽大、密被茸毛,形如剑,叶尖渐尖,叶片边缘呈波状起伏,中央纵贯一条主脉,主脉两侧平行分布着许多侧脉;同一品种,单株叶片数相同。

4. 花序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作物,依靠风力传粉,天然杂交率一般在95%左右,故称为异花授粉作物。雄穗属圆锥花序,着生在植株顶部。它由主轴和分枝组成,主轴上生有几列成对的小穗,而分枝上仅有两列成对小穗。每对小穗中有柄的位于上方,无柄的位于下方。每一雄小穗有两朵雄性小花。每一小花由一个外稃、一个内稃及三枚雄蕊、两个浆片组成。雌花序又叫雌穗,为肉穗花序,受精结实后,发育成果穗。雌穗着生在茎中上部的叶腋内。果穗基部有较密的短节,节数因品种而异,每节上着生一片仅具叶鞘的变态叶,叫苞叶,包着果穗起保护作用。穗轴呈白色或紫红色,穗轴节很密,每节着生两个无柄小穗,成对排列成行。每一个小穗内有两朵小花,上位花结实,下位花退化,故果穗子粒行数呈偶数。一般穗行数12~20行。可育雌花内有一子房和很长的线状花柱(俗称花丝),开花时花柱伸出苞叶之外,先端二裂,花丝长满绒毛,任何部位都有接受花粉的能力。

5. 子粒

玉米子粒为颖果。子粒的形状因品种而异,颜色有黄、白、红、紫、黑等,顶端有花柱的遗痕,胚较大,位于种子一侧的基部。成熟的子粒千粒重200~350g。出籽率一般为75~85%。

图1-7 玉米的果穗类型

1.硬粒型

2.马齿型

3.爆裂型

4.有稃型

(五) 作业与考核

1. 作业

观察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列表说明各期特点。

2. 考核标准

(1)观察结果(50分)

(2)作业完成情况(30分)

(3)观察圃田间管理情况(20分)

二、水稻植株形态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水稻的形态特征,掌握发育进程及其外部表现特征,识别水稻的主要类型。

(二)技能内容

在播种好水稻(或育秧)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定点定时观察或定期取样株室内制作标本,特别是对幼苗扎根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成熟期的样株标本,仔细观察其根、茎、叶、蘖、分蘖节、种子根、次生根、穗型、穗轴、颖壳、子粒等形态特征。着重观察水稻的叶片特点,种子根的数目、长度,次生根的数目、长度,茎节的数目、长度,第一、二节茎的粗度和秆壁的厚度,旗叶叶片的宽度和鲜叶的颜色,叶舌的大小,叶耳的大小和茸毛的有无,每穗枝梗上着生的小穗数目,每小穗具有的小花数,护颖的质地和形状,子粒的形状和带壳性等。了解水稻开花授粉过程,观察不同类型水稻的穗部的结实性,测量穗子的长短和子粒的大小。

(三)条件准备

手持扩大镜,镊子,直尺,米尺,剪刀,籼、粳、糯稻种子若干(每个品种1千克左右),籼、粳、糯稻1~4叶龄秧苗若干,各生长期的植株、根系、成熟的稻穗若干,水稻的挂图。

1%苯酚(将苯酚置于水浴锅中加热溶解,然后配成1%溶液)。碘—碘化钾溶液

(将1.3g碘化钾溶于10ml水中,再加入0.3g结晶碘,加热搅拌至溶解后再兑蒸馏水至100ml,配置好后置于有色瓶中待用)。

(四)观测内容

1.根

由种子根(胚根)和不定根组成。种子根只有一条,种子根是在种子发芽时由胚根直接向下延伸长出,种子发芽出苗时主要靠它吸收水分。接着,在胚轴的芽鞘节上开始发出不定根,不定根上生出的枝根称第一次枝根,第一次枝根上再生长出许多细根和毛根。从三叶期开始,随着叶片的伸出,依次从不完全叶节及完全叶节上长出根来,统称为“不定根”或“节根”,不定根比较粗壮,具有通气组织。

2.茎

由节和节间组成。茎秆中空细长,茎高20~60cm。每茎有10~18节,多数茎节密集于茎秆基部,地面以上伸长的仅有3~5节,(一般生育期长的品种,茎节数较多,生育期短的品种茎节数较少)。每节上都有腋芽,但通常只有接近地表茎节的腋芽才能长出分枝,称之分蘖。茎秆最上位的节称为穗颈节。

3.叶

稻谷发芽时,首先出现筒状的芽鞘。它是由胚芽鞘生长出来的,其内不含叶绿素,也没有主脉。芽鞘伸长终止前后出现一个裂口,从中抽出不完全叶。不完全叶只有叶鞘没有叶片,含叶绿素,它出现后秧苗开始显绿,呈之为“显青”。显青后不久,在不完全叶内即抽出第一片完全叶,以后在第一片完全叶内长出第二片完全叶……依次类推。最上面的一片完全叶称为顶叶或止叶,顶叶的宽度因品种不同而异,其叶片组织比下部叶片硬直,叶片较短。水稻完全叶由叶片、叶鞘、叶枕、叶舌、叶耳所组成。

4.分蘖

由茎基部的腋芽(即分蘖芽)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形成。稻茎的每一个节上都有一个分蘖芽,通常发生的最早分蘖节位(最低分蘖节位),是在第一完全叶节。最迟发生的分蘖节位(最高分蘖节位),一般是伸长节间下方的第一个节。这个节的节位是总叶数(N)减去伸长节间数(M),为(N-M)叶节。水稻的分蘖与其出叶速度有一个同伸规律。也就是说,当N叶抽出时,N-3叶节的分蘖抽出第一叶。无论主茎上的分蘖,以及一、二次分蘖上的分蘖均属此规律。着生在主茎上的分蘖称为

第一次分蘖,着生在第一次分蘖上的分蘖,称为第二次分蘖。依次类推。

图1-8 水稻的分蘖

5.穗

稻穗为复总状花序。它由穗轴(主梗)、一次枝梗、二次枝梗(或者有三次枝梗)、小穗梗和小穗组成。从穗颈节到穗顶端的退化生长点称为穗轴;穗轴上有8~15个左右穗节。穗颈节是最下一个穗节,每个穗节上着生一个枝梗。着生在穗节上的枝梗称第一次枝梗;着生在第一次枝梗上的枝梗称第二次枝梗,依次类推。每个第一枝梗上,着生6个左右的小穗梗;每个第二次枝梗上着生3个左右的小穗;小穗梗的末端着生一个小穗,每个小穗通常只有一朵完全花。

6.花

由副护颖、护颖、内颖、外颖、雌蕊、雄蕊和鳞片构成。副护颖在小穗梗的顶端,其上着生护颖。在两个护颖之间着生内、外颖,普通叫“谷壳”。谷壳表面有茸毛,有的品种外颖尖端伸长成针状的“芒”。在内、外颖之间着生雌蕊一枚(由花柱、两裂羽毛状柱头与子房组成),雄蕊6枚(由花药、花丝组成)。在外颖内侧基部,着生两枚细小无色的浆片。

7.谷粒(子实)

颖花受精结实后称为谷粒。谷粒由谷壳与糙米两部分组成。谷壳由内颖、外颖

构成。内、外颖着生在小枝梗上,其下方有二片退化花护颖,形状相似,长约2mm,先端尖锐,再下方有两个突起状的副护颖,颖片下为比较短的小穗梗,它的基部着生在第一、第二次枝梗上,在外颖顶端有一个小突起的稃尖,有的外颖稃尖伸长为芒。

谷粒去掉护颖、内、外颖后称为糙米(米粒)。米粒的外层有皮膜(糠皮),基部靠外颖的一侧有胚,其余部分为胚乳。未成熟的米粒呈绿色,成熟的米粒呈白色,有少数品种的米粒呈红色或紫红色。

(五) 作业与考核

1. 作业

?简述水稻的分蘖特点。

?简述水稻穗部和花的形态结构。

?观察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的形态特征。

2. 考核标准

(1)观察结果(50分)

(2)作业完成情况(30分)

(3)观察圃田间管理情况(20分)

三、棉花植株形态特征的观察

(一) 目的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棉花各器官的形态特征。

(二) 技能内容

在播种(栽)好棉花的基础上,本次技能通过田间定点定期观察或室内制作各期样株标本,比较子叶、根系的形态,特别是不同类型棉株幼苗前期、中期、后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收获期的植株标本进行仔细观察,明确根、茎、叶、蕾、花、铃、子粒的形态特征。着重观察和测量结铃的高、低部位,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用解剖镜观察胚珠和纤维细胞发育进程,练习操作硫酸脱绒。

(三) 条件准备

双目显微镜、双目解剖镜、解剖针、解剖刀、天平、镊子、直尺、米尺、梳绒板、梳子、烧杯、电炉、浓硫酸、石蕊试纸。陆地棉及海岛棉的成株标本、幼苗标

本、压扎后的子粒样本、各期叶子标本、蕾、花铃、不同发育阶段的纤维样品标本、各器官标本、挂图等。

(四) 操作方法

1.根

棉花的根属直根系,由胚根发育成主根,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开始长出侧根,侧根上再长支根,支根上又同样可再产生支根。主根向下伸长可达2m左右。主根四周发生许

图棉花的根系

多侧根,侧根水平伸展,长达80~100cm。侧根上发生支根,支根上再生小支根。主根、侧根、支根和小支根构成棉花根系。根系大量分布在10~30cm土层内,往下逐渐减少,缩短,在土壤中分布成倒圆锥形。

图棉花的果枝和叶枝

1.果枝

2.叶枝

2.茎

棉苗出土后,顶芽生长点向上生长,形成主茎。主茎为圆柱形,直立,栽培品种一般主茎高50~100cm。主茎上每个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一般棉株下部1~2个节

的腋芽不发育,呈潜伏状态;3~5节处的腋芽发育为叶枝(又叫营养枝、疯杈);6~7节以上发育成果枝。叶枝为单轴分枝,与主茎所成的角度较小,枝上不直接着生花蕾;果枝为多轴分枝,与主茎所成的角度较大,枝上直接着生花蕾。第一果枝着生节位的高低与早晚,受品种特性、栽培条件的强烈影响。果枝着生节位低,是棉苗早发的表现。

图1-9 棉花果枝类型

1. 二式果枝

2.一式果枝

3.零式果枝

3.叶

棉花叶子有子叶、真叶、先出叶三种。棉苗出土后,最初长出的两片对生的肾形叶称为子叶。子叶一大一小,有主脉三条,子叶平展后,幼茎逐渐伸长,在茎枝每一节上,陆续分生出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由托叶、叶柄、叶片三部分组成。托叶两枚,生在叶柄基部,长约1cm,宽约0.2~0.3cm。叶柄长短因品种而异。叶片为掌状分裂,第一、二片真叶全缘,第三片真叶有3个尖,第五个真叶才有明显的5个裂片。一般棉叶有3~5个裂片,多的可达7个裂片。同一株上,各部位上的棉叶形状、大小都不相同。主茎下部的第1~4片真叶较小,全缘无裂口,或三裂,或裂口不明显;茎中部的真叶发育最完全,叶片较大,裂片最多;茎顶部的真叶又逐渐变小,裂片也较小。先出叶位于枝条基部的左、右侧,其形态各异,叶宽一般0.5~0.6cm,无托叶,叶柄或有或无,为一不完全叶或变态叶。

4.花

棉花的花着生在果枝上,单生,有花柄,从外向内依次由苞叶(苞片)、花萼(萼片)、花冠(花瓣)、雄蕊、雌蕊五部分组成。它是一种完全花。

苞叶呈三角形,上缘有深浅不等长的苞齿,基部外面各有一个蜜腺,另有三个蜜腺着生在两苞片相交处的萼基上。

花萼由5个萼片联合组成,花萼内侧的周围有蜜腺一排,能分泌蜜汁,引诱

昆虫。

花冠由5片花瓣相互旋叠而成。花瓣呈倒三角形。陆地棉的花瓣为乳白色;海岛棉的花瓣为黄色,花瓣基部有红斑。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花药为肾脏形;花丝着生在花药下部中间凹陷的地方,每一花药里有几十至一百多个花粉粒。花粉粒呈球形,表面有许多刺突。陆地棉花药为乳白色,海岛棉为金黄色。

雌蕊由柱头、花柱及子房三部分组成。柱头的表面,中央覆盖着一层厚的、长形而略尖的单细胞毛。在开花当天,花柱伸长,突出雄蕊管上面。子房位于雌蕊的下部,为宽底烧杯状,它由3~5个心皮组成。这些心皮的上部组成花柱和柱头,下部形成子房。子房分隔成3~5室,每室内有9~11个胚珠,胚珠受精后发育成棉籽。棉花的开花顺序是,从第一果枝起,沿主茎由下而上、由内而外呈圆锥形螺旋式开放。

5.棉铃

棉铃又称蒴果,由3~5个心皮组成。每一心皮两边缘向内延长,成为棉铃的一室。各心皮上部相聚的地方称为铃尖。尖之下为铃肩。陆地棉的棉铃多为卵圆形、浅绿色,油点深藏于表皮下,铃面平滑。海岛棉的棉铃瘦长,铃面深绿色,油点浅露,表面有凹点。

6.种子

棉籽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棉籽多为不规则的梨形,亦有椭圆形、卵形、卵圆形,表面有短绒,称毛籽。海岛棉及少数中棉没有短绒,称光籽。棉籽一般长8~12mm,宽5~7mm。棉籽的大小通常以百粒重来表示,称为籽指。陆地棉的籽指一般为9~12g,1kg种子约8200~11000粒。每100粒在13g以上的称为大籽,10~13g 的为中籽,10g以下的为小籽。了解棉籽的大小对于设计棉籽播种机有一定的意义。(五)、作业与考核

1. 作业

?观察棉花各生育时期植株的形态特征。

?简述棉花开花特性。

2. 考核标准

(1)分小组分品种种植观察圃(20分)

(2)观察结果(30分)

(3)作业完成情况(30分)

(4)观察圃田间管理情况(20分)

四、甘薯和马铃薯形态及特征观察

(一)目的要求

我国甘薯的栽培面积居粮食作物的第四位。马铃薯分布也极广,而且是耐储放的粮食、蔬菜兼用品种。熟悉其形态特征,是认识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通过实践教学,使同学们了解掌握甘薯(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发育进程及其外部表现特性,识别甘薯的主要类型。

(二)技能内容

在栽(播种)好甘薯和马铃薯(或育苗)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定点定时或室内定期取各期标本样株,特别是对幼苗前期、中期、后期、收获期的样株标本进行仔细观察。明确根、茎、叶、块根、纤维根、牛蒡根、块茎等形态特征。着重观察甘薯的叶片、块根的类型及特点;马铃薯的块茎的类型及特点。

(三)技能准备

双目扩大镜、天平、镊子、直尺、米尺、游标卡尺、解剖刀、剪刀、甘薯、马铃薯不同品种地上部、地下部完整的植株、标本、挂图等。

(四)操作方法

1.甘薯的形态特征

(1)根甘薯为蔓生草本植物。甘薯插苗的根,由地下蔓节上的根原基长出。由芽苗或茎蔓生长的根统称不定根,按其生长情况不同可分为纤维根、柴根(又称牛蒡根或梗根)、块根三种。纤维根由不定根原基长出,多分布于0.5米左右的土层内,深者可达1.5米;柴根长约33厘米,粗约1厘米左右,此种根消耗养料,无经济价值。甘薯的块根由幼根经过一系列组织分化发育而成,为积贮养分的器官。块根多分布在5-30厘米的土层内,形状有纺锤形、圆筒形、球形和块形等。皮色有白、黄、淡黄、杏黄、桔红、粉红、黑紫或带紫晕等

(2)茎茎蔓生,少数品种生长初期直立生长。长蔓型茎长达3-4米,短蔓型茎长1米以下,茎粗为0.4-0.8厘米,颜色可分为绿、绿带紫、紫、褐等,茎节两端具

冬小麦施肥技术

冬小麦施肥技术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时期。春季冬小麦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后冬小麦所需的磷钾肥是靠基肥、种肥和土壤库供应的。 冬小麦返青后,立即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的时期,在氮营养吸收规律上,虽然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丰富或缺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这也叫氮营养临界期,氮营养不足,出现根少,苗小尤其分蘖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此时如追氮肥过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消耗太多,将来必定穗粒少、粒重轻,还贪青晚熟也难获高产。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况下,追施氮肥的总量应控制在纯氮为6-8公斤/亩的范围内为宜。 至于何时追肥,追1次还是追2次,这既要看当前苗情,又要瞻前顾后。苗情的主要指标是看群体状态,按群体状态确定追氮肥的次数和数量。所谓瞻前顾后先要考虑年前的基肥施用和苗情长势,如果基肥中已经氮肥过多,造成冬前麦苗过旺,春季就少追氮肥,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则小麦后期的穗粒和成熟期都会出问题。反之,晚播小麦、弱苗状态,就要早追肥,促进分蘖,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亩就可以,而对于强筋小麦,则要在扬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亩,增加小麦中蛋白质含量。

1.重施基肥. 2.少施种肥. 3.巧施追肥. 1.重施基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000kg。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地块每667m2应施尿素4~7 kg或碳酸氢铵23~38 kg、磷酸二铵15~17 kg、氯化钾12~17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50 kg 或40%小麦专用肥50 kg。中低产肥地块每667 m2应施尿素2~5 kg或碳酸氢铵5~12 kg、磷酸二铵18~22 kg、氯化钾9~12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 kg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 kg。缺锌地块可配施硫酸锌2 kg。 2.少施种肥。施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每667 m2施尿素2~3 kg,或过磷酸钙8~10 kg,也可用复合肥10 kg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种。作基肥时,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均匀,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施地表,随耕入土。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千克种子用硫酸锌2~6g、硫酸锰0.5~1g,拌种后随即播种。 3.巧施追肥。追肥包括两种:⑴土壤追肥。追肥的时间一般在拔节期,追肥量看苗情而定,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减少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667 m2尿素15~20 kg或氢铵40~50 kg。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并加大用量,可在返青后每667 m2施尿素20~25kg或氢铵 50~70kg。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667 m2施尿素15~17kg为宜,施用不宜太晚。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状况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对于供钾不足的高产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对供肥充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时间不宜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招致减产。⑵根外喷肥。由于麦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日趋降低。因此,若小麦生育后期必须追施肥料时,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这也是小麦增产的一项应急措施。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营养特性 小麦生长发育需氮、磷、钾、铜、锌、锰、硼等多种元素,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2.4公斤。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由于不同化肥当季利用率的不同,一般每亩麦田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除中低产田外,还需施钾肥(氧化钾)3~6公斤。养分吸收率随小麦生育期而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拔节到孕穗期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 37.3%;小麦对磷、钾的吸收,随生长的推移而增多,拔节后吸收率激增,占总吸收量40%以上 的磷、钾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锌、硼、锰等元素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因缺补缺,针对性使用。在分期施肥上,按小麦需肥特性,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补施微肥”的原则,合理调剂。

2021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21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当前,“立春”将至,气温回升,黄淮海等主产区冬小麦即将返青,正是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目前,主产区土壤底墒总体较好,苗情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但部分地区存在苗情长势不平衡、病虫草害基数大、冻害发生等不利因素,初春天气不确定性也较大。针对当前冬小麦苗情长势和气候特点,春季田间管理要重点抓好“一促(促弱转壮)、两控(控旺长、控病虫)、三防(防冻害、防干旱、防干热风)”,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一、黄淮和北部冬麦区 去年秋播以来,大部分地区降水充沛、热量充足,土壤墒情适宜,播种质量高,出苗质量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形成冬前壮苗,越冬期苗情好于上年和常年。但部分地区受秋季连阴雨的影响,前茬作物收获推迟,小麦播期拉长,加之出苗后气温偏高,旺苗弱苗并存;部分抢墒播种的麦田出现旱情;小麦条锈病存在潜在的重度流行风险,部分地块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较重,杂草发生密度较大。春季田管重点是:强化分类指导,科学肥水运筹,促弱苗早发增蘖、稳壮苗生长保蘖、控旺苗过多分蘖,构建合理群体;突出防灾减灾,防控病虫草害,力夺夏粮丰收。 一是镇压划锄,提温保墒。开春后进行麦田镇压,以踏实土壤,促根生长。及时划锄,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条件,消灭杂草;弱苗浅中耕增温促长,旺苗深中耕控长。 二是分类管理,肥水调控。对地力水平一般的一二类苗,起身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公斤,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地力水平较高的一二类苗,前控后促,拔节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公斤,促穗大粒多。对晚播弱苗,控制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而影响麦苗生长,返青期趁墒追施氮肥,促苗早发快长,促弱转壮。对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在镇压和喷施化控剂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将追肥浇水时期推迟到拔节中后期,控制群体旺长。 三是防控病虫,化学除草。加强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做好纹枯病、茎基腐病、麦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综合防治,选用对路药剂,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对冬前没有化除的麦田,根据田间杂草种类、草相,选择适宜除草剂,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化除,以免发生药害。 四是防控冻害,控旺防倒。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及时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减轻冻害发生。冻害发生后,应及时采取追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对长势偏旺的麦田,要及时采取深中耕、镇压、化控等措施,保苗稳健生长,为预防后期倒伏打好基础。 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去年秋播时气象条件较好,有利于提高稻茬小麦播种质量,适期播种面积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苗情基础总体较好。但存在两极分化现象,部分早播田块有旺长趋势,部分晚播麦叶龄偏小、群体茎蘖数不足,受几次冬季低温寒潮影响,旺长苗、弱小苗及不当使用除草剂

精量播种机开题报告

精量播种机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精量播种机设计 学生姓名:马云鹏学号: 130501617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张戌社(教授) 2017 年 4 月 6 日

精量播种技术的重点就是在保证播种密度前提下,同时实现粒距均匀和播深一致。GRIEPENTROG[3]指出均匀的粒距能通过减小作物间对光、养分和水分的竞争来提高产量; GAN 等[4]研究发现,播深不均匀会导致出苗不一致,不育植株增加而造成减产。要实现播种后粒距一致,精密排种技术是其中的关键,种子的平稳运移和种器的驱动技术以及精确定位技术是其重要保障[5]。播种单体精确仿形及其下压力的实时检测和调控是实现播种深度均匀一致的关键。随着人们逐渐对播种装备技术水平需求的提高,以及 GIS、GPS、农田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精量播种机正逐渐向智能化发展,播种作业参数的实时检测、调控、显示和传输,根据田间肥力、光照等条件进行变量播种等智能化播种技术逐渐成为精量播种研究的热点。 1.3国内外发展现状 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在 20世纪60 年代开始研制并推广了气力式精量播种机械。国外目前在精量播种机的研究已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在精量播种机上除了设有完善的整地、覆土、镇压、施肥装置外,它的排种装置大多采用新的工作原理包括各种机械式排种原理和气力式排种原理,尽而保证单粒精量播种[6]。中国对于精量播种机的研制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起步较晚,大部分是引进国外的机器、对国外的机型进行仿制,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的精量播种机逐渐有了较好的发展。虽然一些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目前为止,各种精量播种机仍然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技术较为成熟的精量播种机,也仅是针对大豆等规则作物颗粒的播种效果明显、精确度高以及排种性能好。 精量播种机按照排种原理可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两种。机械式精量播种机分垂直圆盘式、锥盘式、垂直窝眼式、纹盘式、倾斜圆盘式、水平圆盘式和带夹式等[7]。气力式精密播机分气吹式、气压式和气吸式等。目前,国内气吸式精量穴播技术和机械式精量穴播技术在作用性能、可靠性能和经济性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机械式播种机充种行程长,播种时无需考虑操作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时的风机转速、行走速度、油门大小和工作档位等问题;对种子尺寸要求比较严格,排种时容易对小颗粒种子造成挤压和破碎,排种频率低,无法适应高速作业。造价低廉,节省燃油,售价低廉,燃油费、制造费及维修低并且性能稳定。气吸式播种机省种、护种,对种子尺寸要求相对不严,通用性较好,作业速度高,可靠性高,易于实现单粒精播和高速度作业;技术含量高,加工精度严,动力消耗大,要求较好的气密性和稳压性,对风机系统要求

小麦种植的技术

小麦种植的技术 (一)建设高产、稳产麦田 1.小麦高产对土壤的要求,小麦适应性强,各种类型土壤均可种植,但要高产稳产,必须有综合性能较好的土壤,主要表现是: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土壤结构是指固体(有机体和无机体)、液体、气体的组成比例,它 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如沙土、重粘土结 构不良,难以形成高产。 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有机质能直接为作物及微生物提供养分,并在转化过程中形成腐殖质,既改变沙土的松散状态和粘土的坚韧 状态,又能提高蓄水及通气性能,并有利于耕作,所以是量度土壤 肥力的重要内容。西南区高产麦田有机质应在2~3%以上,全氮 0.2%,全磷0.12~0.25%、速效钾40~100pppm,养分平衡。 土地平整,能灌能排这是防止水、土、肥流失,保证田间作业质量,使小麦生长均匀一致,实现旱涝保收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 丘陵山区更应重视土地平整工作。 最后,土壤酸碱度(pH)对小麦生长也有影响。pH6~8均可种植,但以6.8~7的中性土壤较宜。 2.低产田、土的改良,不同地区所谓低产田土是与高产相对而言,并无统一指标。据统计,西南三省中低产田土约为1 3.8~40.0%, 根据其理化特性对于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归纳为以下主要问题, 并提出简要改良措施。 (1)山区、丘陵旱地,土层浅薄,又无结构,水土流失,跑水跑肥,形成旱、薄、瘦、蚀等特点。应以聚土种植为中心,逐年加深 耕层,增施有机肥,强化培肥;横坡种植,烂蓄水土,平整土地,坡 改梯田等,提高土壤生产潜力。

(2)黄、红壤以及由它们发育成的水稻土,质地粘重,通气不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耕性很差;pH多为5~6,酸性较强,有效磷奇缺,形成粘、酸、冷、烂等特点。应在深耕晒垡、稿秆还 田或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客土掺砂,施用石灰,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土温。 (3)麦田湿害是小麦生产的又一障碍因素,尤其土质粘重,地势 低洼之地,在秋雨较多年份影响更大。应彻底搞好排水系统,降低 地下水位,结合深沟高厢,实行炕土硒垡,或采用少耕免耕,以达 到合理利用并战胜湿害。 (二)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于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 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暂,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 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 时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 前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2.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 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 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 是西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 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三)少耕、免耕与半旱式栽培

小麦精量播种机设计

摘要 小麦精量播种机技术具有省种高产的优点,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目前国内使用的都是小麦精量播种机都是机械式的,对种子的尺寸都有要求严格,而且容易造成一定的种子破碎率。本设计是根据国内外播种机的发展趋势,通用性和适应性不断提高以及本着结构简单操作灵活的原则,而设计的一种能同时完成播种施肥工作的小型多功能精量播种机。该机结构上优点,使之能适应各种田地的播种。小到1-2分大的田块,大到上百亩的田块,不管是平坝、还是浅丘地区;无论是板结的土质,还是疏松的土质都能适应。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配置合适的播种器。通过调节犁铧和种子储存孔的行距,能够轻松的播种小麦。本设计着重对播种机排种器、开沟器、覆土器以及镇压轮等结构进行设计选择。 关键词:精量播种,播种机,播种,施肥 I

ABSTRACT In these years, farmers have reaccepted the precise plant techno logy with seed saving and high production .But, until now, the prevalent wheat seeders equipped with mechanical drills have disadvantages o f request rigorous seed's demission and too much crash.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seeder, interoper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in a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o f flexib le simp le princip les designed to simultaneo usly accomp lish a small planting fertilization work multifunctional sophisticated seeder. This structural ad vantages so that they can adapt to a variety of fields planting. Applicable to all sizes of land; Whether plains or hills; Whether hard soil or loose soil. We can select the planting machine according to the d ifferent needs of users. By regulating platoon o f vehicles and plow can easily sow wheat. This examp le focuses on the design seeder platoon of vehicles, fertilization devices, trenching vehicles structure. Key words:precisio n planting seeder planting fertilization

精量播种机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精量播种机设计 学生姓名:马云鹏学号:130501617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张戌社(教授)

2017 年4 月6 日

1 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已实现播种机械化。要实现作物高产的目标,须重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在农作物农艺要求中播种需要能做到行距、株距和播深的精确,让种子合理地排列,以达到节省种子的目的[1]。合理且精量的播种能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并且能提高农作物对水分、土壤营养以及阳光的利用率,协调农作物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使农作物实现优质高产。播种机的性能质量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成本产量,现有播种机尚不能满足农作物对高质的生产要求。精量播种方法可使农作物更加均匀的分布,使播深一致,以达到高产目的。 精量播种是指农作物播种能够实现定量(一穴一粒)、定距(株距行距都相等)、定穴(播种深度一致)[2]。精量播种机按照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气力式精量播种机和机械式精量播种机两大类。播种机能够提高种植作业的工作效率,减轻人力劳动,是实现机械播种主要的农业机具,。精量播种机可将确定数量的种子按照一定的株距、行距和深度进行播种,具有省工、省时和省种的优点,更加有利于幼苗的成长 1.2 发展背景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播种工具。因为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受到封建社会地主的剥削与压迫,使得我国在发明和使用播种机方面进展缓慢[2]。20世纪末,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对效率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因为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减少,播种作业开始向机械化精量播种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机研究工作者走了一条先仿制国外播种机械后自行研制的道路。目前,我国的播种机已经有能适应多种农作物播种要求的联合机,能适应不同地块规模的系列播种机,正不

冬小麦播种标准化技术

冬小麦播种标准化技术

冬小麦节水标准化播种技术,适用于耕层土壤为壤土,土体以壤土或壤土、黏土混合为主,土层深厚,保墒保肥能力强。小麦标准化播种技术包括整地、播种的10个技术环节。 高质量整地技术 秸秆还田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从玉米收获开始,应按规范化作业程序进行秸秆还田、整地和播种作业。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粉碎长度3~5厘米,并铺匀待播前整地。 足墒播种小麦播种必须要求底墒充足,这是确保小麦节水栽培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和安全越冬的必要前提。小麦播种底墒指标为耕层土壤含水量在70%以上田间持水量(即攥把土捏成团落地散)。底墒足时可趁墒播种。底墒不足时,在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玉米收获后及时浇水造墒,并本着“宁晚勿滥”的原则造好底墒,底墒水每亩灌水量20~40立方米。提倡玉米收获前10~15天带棵洇地,做到一水两用,既可促进玉米灌浆又可为小麦播种造足底墒,每亩灌水量20~30立方米。重黏土地可在播种后适时浇灌蒙头水。 施足底肥小麦施用底肥要根据地力基础和肥源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每亩施用烘干鸡粪200~250公斤,或其他有机肥1.5~2.0立方米。一般化肥施用量,山前平原冬麦区每亩底施纯氮7~7.5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5~7公斤,硫酸锌1~1.5公斤;中低产田冬麦区每亩底施纯氮7~8公斤,五氧化二磷8~10公斤,氧化钾4~6公斤,硫酸锌1~1.5公斤;一般平原冬麦区每亩底施纯

氮6~7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4~6公斤,硫酸锌1~1.5公斤。 精细整地秸秆还田后,播前进行整地,一般需进行旋耕2遍,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松25厘米以上,也可进行翻耕整地。旋耕、深松或翻耕后要进行耙耱、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和小白龙灌溉,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田间垄沟宽度不超过0.7米。 精细播种技术 药剂拌种播前种子药剂拌种是保证苗齐、苗壮的重要措施,主要预防土传、种传病害以及地下害虫,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或药剂拌种,病虫害混发区要选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重点预防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和灰飞虱、蛴螬、金针虫、蝼蛄等。 播期播量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适宜播种期内,每亩播种量10~13公斤。以后每推迟播种1天,每亩增加播种量0.5~0.6公斤。 播种形式采用等行距机械条播,行距12~15厘米,播种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黑龙港中低产地区可采用匀播技术。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3~5厘米。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偏沙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 播后镇压播种后,采用专用镇压器进行强力镇压1~2遍,镇压

冬小麦种植管理月历

一、9月份 1、选种:烟农19号、临麦2号、临麦4号、济麦22号。 2、整地:耕深30cm,精耙平整,沿种植方向作畦。尽量多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一般每亩应施腐熟的土杂肥2000 kg以上。每亩施小麦(17-12-16)配方肥50kg。 二、10月份 1、播种:建议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精播地块每亩播量4-5kg,半精播地块每亩播量6-7.5kg。 2、防治病虫害:为防治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播前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为防苗期病害,可用2%立克秀,或20%粉锈宁拌种,用药量为种子的0.15%。 3、水分管理:墒情不足时,要播前灌水造墒。 4、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 三、11月份 1、化学除草:野燕麦、稗草、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6.9%的骠马浓乳剂每亩40~50ml,兑水40kg 茎叶喷雾;麦家公、荠菜、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75%巨星干燥悬浮剂,每亩1~1.5g,兑水30kg均匀喷雾;混生田可用10%的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与相应量的骠马、阔世玛混配,加水30~40kg喷雾。喷药适期为小麦3~5叶期。 2、防虫:红蜘蛛发生严重的地块应喷施1.8%的阿维菌素2000倍液进行防治。 四、12月份 在气温降至2-5℃时(12月18日以前),及时灌越冬水,每亩灌水量30方左右,可保小麦安全越冬。 五、2月份 可以根据当年的气候因素,适时浇灌返青水,促进麦苗早日返青。

六、3月份 1、追肥浇水:一般在起身-拔节期追肥,旺苗徒长地块适当晚追,每亩可追尿素7-15kg。在追肥后及时浇起身水每亩30-40方左右。 2、镇压划除:待地表稍干后,及时划锄,清除杂草,利于保墒,提高地温。 3、化学除草:杂草较多时,可使用巨星、苯磺隆等除草剂化学除草,方法同上。 4、防治纹枯病: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20%三唑酮乳油50ml兑水30kg喷雾。 七、4月份 1、防治病虫害:防治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可选用20%的粉锈宁乳油;防治麦蚜等害虫可选用10%的吡虫啉或者3%的啶虫咪;防治叶枯病、颖枯病、赤霉病等病害,可选用用70%代森锰锌或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等。 2、浇孕穗水:在小麦孕穗挑旗期,每亩浇灌30-40方孕穗水,对防止叶片早衰和提高灌浆强度都有良好的作用,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八、5月份 1、灌扬花水:在5月中下旬,每亩灌扬花水40方,能有效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奠定小麦穗足、粒多的基础。 2、一喷三防:小麦扬花灌浆期,用吡虫啉、多菌灵、磷酸二氢钾混配喷雾2-3次,可防病、防虫、防干热风,提高千粒重。间隔时间为7-10天。 九、6月份 进入蜡熟期及时收获。麦收时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农业】小麦播种多少合适怎么确定送你一个计算公式,简单实用

小麦播种多少合适?怎么确定?送你一个计算公式,简单实用! 秋作物收完,马上就要种小麦了,北方地区小麦播种期一般在寒露以后和霜降之前,很多农民朋友对小麦播种量多少为好拿不准,那么,小麦播种量多少最合适,怎么样能高产呢?今天我们详细说说。 小麦播种行距间隔多少有助于高产 现在小麦播种一般都采取播种机播种,机播背直行匀、下种均匀、播种深浅一致、利于麦苗齐、全、壮。最好是推广15-16公分等行距种植,可以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地面蒸发,具有省水增产的功效。 为了方便麦田的管理,每播幅之间留20公分宽行,播深3-4公分为宜,可让小麦安全地过冬,实行“塇土”保墒,播种不随要时镇压,等播后1-2天地表有0.5-1公斤干土层再镇压,利于保墒。

小麦播种量多少最合适 不少农民用户为了防止小麦出苗不齐,总是增大播种量,有些农户甚至增量一倍,最终导致苗后倒伏,影响产量。植保专家建议大家,一定要控制好播种量,播种量过大,单位面积苗多,个体相互竞争大,导致苗弱,很容易出现倒伏现象,从而减产。 一般地,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5万。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每晚播2天,每亩增加基本苗1万~2万。旱作麦田每亩基本苗12万~16万,晚茬麦田每亩基本苗20万~30万。 在适宜播期内,一般地块半冬性品种每亩播量7-9公斤,弱春性品种每亩播量9-11公斤。旱地每亩适宜播量为7.5-10公斤,水地每亩适宜播量为:条播12.5-15公斤,撒播15-17.5公斤。适播期外提前或推后1天,每亩减少或增加播量0.5公斤。

春 小 麦 的 栽 培 技 术

春小麦的栽培技术 春小麦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短、三少、一早”。三短即生育期短,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260天左右,春小麦仅95天左右,如从出苗期计算,春麦生育期只占冬麦的三分之一;营养生长期短,冬小麦秋播气温由高到低,日照由长到短,通过春化阶段缓慢,除去越冬期,营养生长期长达70天左右。而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不足20天。因此,就形成了分蘖期也短的发育特点。三少即主茎叶片少,冬小麦主茎叶片10片~13片,春小麦仅7片~9片;分蘖少,由于春小麦分蘖期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也低,主要靠主茎成穗;次生根少,而且根浅根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一早即穗分化早,一般三叶期生长锥开始分化,进入伸长期,四叶进入二棱期,五叶小花原始体分化。 根据春小麦这些生物学特性,在种植管理上就为前重型栽培体系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集中概括为:“两足一早,两浅一密,巧用肥水,治蚜保粒重。” 两足一早:即底墒足,底肥足,早播种。底墒足,是指春麦地均应秋耕冬灌,为早种作好准备。底肥足是指在秋耕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播前施足氮磷化肥。春麦田和冬麦地一样,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加之施肥习惯上的重氮轻磷,致使当前麦田氮磷失调严重,并已成为春麦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春小麦比冬小麦对磷素更为敏感,而且春小麦生长发育快,三叶期开始穗分化,又值离乳阶段,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需要吸收大量肥料。此时脱肥,一是容不得时间追补,二是即使追补也不能弥补脱肥所造成的减产损失。所以底肥一定要施足,要增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一般公顷产量为4500千克(300公斤/亩)左右,应施二铵300千克(20公斤/亩)左右,混尿素75千克~105千克(5~7公斤/亩)。早播种就是顶凌播种;当日平均温度达2℃~4℃,白天化冻6厘米~7厘米,夜间仍然冻结时播种。天津地区一般应掌握2月20日播种,3月5日前结束。 两浅一密:即浅施肥,浅播种,合理密植。施肥深度以7厘米~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一、旱地、水浇地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1.旱地麦田 (1)趁墒追肥。早春趁墒追肥可有效促弱转壮、提高中后期良好生长和抗旱吸肥能力。对于未施基肥或基肥使用量不足的弱苗田,在返青~拔节前尽早趁墒亩追施尿素4~5公斤。追肥方法有二种:一是返青初期趁土壤返潮之际,行间耧施化肥,这是机播麦区首选方法;二是趁雨追肥。 (2)耙地与镇压。耙地与镇压可切断土壤水分散失通道、弥补裂缝,具有明显保墒增温促早发的效果。可在土壤化冻3~5厘米时,用人工丁字耙或机引耙地农具,顺行耙地;旺苗田、返青前失墒较多麦田、表土喧松且土坷垃较多麦田,返青初期可采取轻磙镇压办法,镇压避免在天寒地冻时进行。 (3)中耕除草。早春耙地或镇压后,结合除草,在起身~拔节初期再进行人工划锄1次。各类麦田都应划锄,划锄具有保墒、除草、松土多重功效,划锄要行间深(2~3厘米)、株边浅(1~2厘米)。 2.水浇地麦田 我区有少部分水浇地冬小麦。头水一般亩灌溉量40~70方,结合灌水、头肥可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水肥条件较好川区有少部分早播旺苗田,要促下控上,头次水肥使用可推迟到拔节期使用。在浇水时间上,注意选在日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的晴天中午浇水。尽量小水细浇,防止大水漫

灌,避免田间积水,出现夜间结冰。水浇地冬小麦一般不进行早春趁墒追肥、顶凌耙地和镇压作业,但也需在起身~拔节初期进行至少1次中耕除草的划锄作业,同时更应重视病虫草害和“倒春寒”的防控。 二、不同苗情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春季肥水管理是调控群体和个体的关键措施,各乡镇一定要因地因苗管理,突出分类指导。 1.旺长麦田。该类麦田冬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该类麦田易遭受早春冻害,群体通风透光不良,后期易倒伏,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一般早春化冻前用较重石磙镇压,可控制植株疯长;返青初期,用锄头适当深锄(3厘米左右),切断部分表层根系,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根倒发生;起身期喷施矮壮素等化学药剂防倒伏。同时水肥管理上,旱地冬小麦如果没有因为旺长而出现脱肥症状,苗期不追肥。若有脱肥症状,起身~拔节期趁墒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水浇地冬小麦旺长田,一般要将水肥使用时间推迟到拔节期。但已出现发黄脱肥症状的旺长田,可在起身初期结合浅浇水(30~40方/亩),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如无脱肥症状,可在拔节中后期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约8公斤。 2.一类麦田。一类麦田多属于壮苗麦田,也是最理想的苗情,亩茎数60~80万,应促控结合、防止由壮转旺。一般返青期如果墒情较好,早春化冻前用轻型石磙镇压,耙地适当推迟,适当拉长镇压和耙地间隔期。锄地可在返青中期~起身期结合除草进行。同时水肥管理上主张氮肥后移,

精量播种机设计

毕业设计 学生姓名:马云鹏学号: 130501617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题目:精量播种机设计 指导教师:张戌社(教授) 评阅教师:陈继荣(副教授) 2017 年 6 月

毕业设计中文摘要

毕业设计外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引言 (5) 1.1我国精量播种机发展背景 (5) 1.2 精量播种机研究意义 (5) 1.3精量播种机的发展前景 (6) 第二章精量播种机的概述 (8) 2.1播种机的类型 (8) 2.2播种机主要机构以及功能 (8) 第三章精量播种机的排种器 (11) 3.1精量排种器的发展前景 (11) 3.2排种器的技术要求 (11) 3.3排种器的选择 (12) 3.4勺轮式排种器的设计 (12) 3.5勺轮式排种器驱动的选择 (13) 3.6滚子链的计算 (14) 第四章开沟器的设计 (17) 4.1开沟器的技术要求 (18) 4.2开沟器不同的类型分析和分析 (18) 4.3开沟器的使用行距和前后距离 (20) 4.4芯铧式开沟器设计 (20) 4.5开沟器转轴的设计 (22) 4.6播种行距的调节和计算 (22) 4.6.1 行距的调整 (22) 4.6.2 播种量的调整和实验 (22) 第五章配套部件的设计 (24) 5.1输种管 (24) 5.2镇压轮的设计 (24) 5.2.1镇压轮直径的确定 (26) 5.2.2镇压弹簧的参数设计 (26) 5.3种箱以及肥箱 (27) 5.3.1肥箱 (27) 5.3.2种箱 (27) 5.4覆土器 (28) 5.5变速箱的选用 (29) 第六章排肥器 (30) 6.1排肥器的不同类型 (32) 6.2排肥器的选择 (32) 第七章剩余部件的设计 (33) 7.1洒水系统 (33) 7.2覆膜 (33)

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和播种方法 将土壤耕后整成1.5~1.8米宽度的畦(包沟),排水沟深25厘米以上。 若沟播则开播种沟,播种沟距20 CM,撒播则不需开播种沟。 小麦基本苗控制在12~16万左右(根据千粒重计算实际用种量)。 2 施肥方案 在中等肥力的田地中,总施肥量为:N:P2O5 :K2O为10kg:5kg:5kg 2.1基肥施用 氮肥的50%以及全部的磷肥和钾肥作基肥,即: N:P2O5 :K2O约为5:5:5,可用15:15:15的复合肥33公斤做基肥。 2.2追肥 早熟种在4叶期,中、晚熟种在拔节期分别追施氮肥总量的50%,即纯氮5 kg/亩(46%的尿素约为10 kg/亩)。 2.3抽穗开花期叶面追肥 当抽穗开花期出现缺肥状况,如叶片发黄,用0.2%磷酸二氢钾,2%的尿素,每亩喷施75~100公斤。每喷雾器(15公斤装)加入磷酸二氢钾30克、尿素300克和洗洁净(白猫或巧手)20克。 3水分管理 小麦播种后一般立即灌溉一次,促齐苗、全苗。南方小麦生育期的自然降雨一般可满足其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若遇自然降雨不足时可实施人工灌溉。可采用跑马水,或在排水沟中灌水保持一晚第二天排干的方法供给小麦生育期所需水分。遇雨水多时注意排水。 4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覆土、灌溉后后喷施丁草胺用于防除单子叶杂草,对于防除双子叶杂草,苗后推荐使用使它隆(商品名又称“塔隆”)或二甲四氯。 抽穗开花期若发生白粉病,可用粉锈宁或多菌灵防治,发生赤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可结合喷施叶面肥进行。 5 收获 小麦黄熟期(穗和茎杆变黄,籽粒变硬)时收获。 6 水旱轮作冬种小麦轻简化栽培方案简介 在水稻收割后(最好是稻田尚潮湿时),每隔2米开排水沟,然后撒播小麦干种子,播种后将开排水沟掘出的土壤进行覆种。其他栽培措施参照以上“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 摘要:我团有效积温2600-3000℃,适宜冬小麦的生长,近几年单产较往年有所提高,但还没有挖掘出最大潜力,还有提升空间。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栽培 1、精细整地 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其中70%集中在距地表10—30 厘米的耕层内,播前做好精细整地工作,对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氮、磷配合,三肥坐底 据研究表明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氮、磷配合,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要本着“粗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广辟肥源,为麦田备足底肥。一般重施底化肥的麦田,要比在年后追施同等肥量的麦田苗期生长快、长势壮,越冬死苗少、成穗率高、增产显著。一般保肥能力强的粘质土壤,可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一半以上坐底施用;保肥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适当少些,约占全期氮肥总量的40%左右坐底为宜。根据大量试验证明,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需施优质土杂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磷肥各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左右。 2.1、适墒播种 水分是种子发芽、出苗的必要条件。小麦种子必须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45%左右的水分才能发芽。水分不足,往往成为影响出苗和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我团近几处秋季雨量逐渐减少,且前茬作物灌水较少,待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所以浇足底墒水,不仅能满足小麦出苗和苗期的生长需要,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认为,沙土地含水量若小于15%一16%;二性土含水量小于17%一18%;粘土地含水量小于20%,都应在浇足底墒水后

冬小麦播种技术及冬前管理技术措施南疆

冬小麦播种技术及冬前管理技术措施 (南疆)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一、品种选择 选择有资质的种子公司生产的早熟、生育期较短的高产品种,小麦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0%。最好选择已包衣的种子。如:新冬20号、新冬40号。 二、播前准备 1.选地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重茬不超过2-3年的耕地种植小麦。 2.灌足底墒水前茬晒垡地提前在9月中旬灌播前水,每亩净灌量80m3;倒茬地在播种前10d左右灌水,每亩净灌量60m3;对于前茬作物过晚的,可采取前茬作物收获前灌水,每亩净灌量60m3。 3.施用底肥耕地前每亩施用优质有机肥3000-4000千克,每亩施尿素7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钾肥(含纯K2O≥33%)5-8千克。 4、整地精细整地,提倡深耕,耕深不低于25厘米,耕地后灌足底墒水。墒情合适后及时精细耙耱整地,做到耙透、耙平、耱实,消灭明暗坷垃,土壤松碎,达到上松下实的目的。 三、种子准备 播前用种衣剂或药剂拌种。用 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ml/kg 拌种,或用40﹪卫福种衣剂3.0ml/kg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g/kg拌种。每100kg种子用水2kg。 四、播种时间 适播期在9月25日至10月10日。 五、播种技术 1.适时播种在日平均气温12-18℃时播种。 2.播种方式采用小畦机械条播,行距为10cm~12cm等行距。采用1.8m播幅的12行条播播种机播种。 3.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在18-20千克,晚播情况下可适当

增加播量,可加大播种量到20-25公斤。 4.播种深度播种深度3cm~4cm。 5.镇压播种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 六、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播种后应及时查看出苗情况,若发现缺苗断垄较重应及时补种,补种时须用浸水一昼夜的种子,以缩小田间苗龄差距。 2.冬前管理播种后3d之内应及时开挖毛渠,扶好田埂。出苗后要及时查苗,查缺补漏,在缺行断垄和漏播处补种,注意渠边地头处种满。应及时冬灌,一般掌握在昼消夜冻时,即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左右时为宜。浇过水的麦田要在冬前及时镇压。

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摘要总结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包括冬前管理、越冬管理、早春管理、中后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冬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98-01 1 冬前管理(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 1.1 主攻目标 这一时期主攻目标是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因为小麦最忌苗期干旱,浇水时应浇透水,且浇水后及时中耕破除地表板结,增强土壤保墒能力。一般基本苗数达到240万~270万株/hm2,12月中旬主茎叶龄7.5叶,单株分蘖4~5个最佳。 1.2 主要措施 一是播种出苗后及时对大田进行查苗补缺,对播种过稀或过密或出现疙瘩苗的地块,应及时补种。对群体过大或疙瘩苗进行中耕,做到苗匀苗壮。二是开展化除。根据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一般10月20日至11月底为杂草出土高峰期,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次高峰。对水旱轮作或单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发麦田,用6.9%精恶唑禾草灵750 ml/hm2、75%苯磺隆干浮剂22.5~30.0 g/hm2或50%异丙隆1 800~2 250 g/hm2对水375 kg/hm2在冬前或早春进行喷雾防治。对泽漆、麦家公和其他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用20%氯氟吡氧乙酸600~750 ml/hm2或40%唑草酯30~60 g/hm2对水375 kg/hm2喷雾防治。对猪秧秧、繁缕等恶性杂草多发生田,可将20%使它隆乳油375~450 ml/hm2与骠马6.9%乳油750 ml/hm2混用,兼治播娘蒿、荠菜、看麦娘、棒头草等。 2 越冬管理(12月下旬至2月上旬) 2.1 主攻目标 保主茎、促大蘖、安全越冬。要加强麦田水肥管理,如遇干旱要浇好越冬水,注意在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为小麦分蘖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安全越冬作保障。 2.2 主要措施 一是中耕松土,除草保墒,每次大雨后或浇水后都要及时进行中耕,既可以防止土壤板结,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又可以提高地温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二是防止畜禽糟蹋和人为损害。三是镇压挖旺。对于麦苗生长过旺的田块要适时镇压,起到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促壮作用。在平均气温5 ℃以上、地表较干、没有冻土层时,选择晴天午后进行。压干不压湿、不压冻,连续镇压2~3次,隔10 d进行1次。镇压后及时中耕。冬前旺长麦田要在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横耕或深中耕。耙掉部分麦苗,切断部分次生根,抑制群体过快增长,控制发育进程,以防群体过大或拨节过早。同时也可开展化学调控,控旺防倒。在旺长麦田喷洒壮丰胺等生长调节剂,可控制旺长,并可防止麦田发生早春冻害[1-2]。为防旺长麦田中后期倒伏,可在小麦拔节期喷洒壮丰胺、矮壮素等抑制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3 早春管理(2月中旬至3月上旬) 3.1 主攻目标 这一时期为小麦的返青至拔节期,要控春蘖、促大蘖。 3.2 主要措施 要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发现主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要分2次追肥。第1次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施尿素150 kg/hm2,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对水施用;磷素有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的作用,缺磷的地块可以混合施用尿素和磷酸二铵。第2次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拔节水施肥,施尿素150 kg/hm2。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但是对于过量滋生或生长过旺的田地应控春蘖、促大蘖、抑小蘖、育

2011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2011年冬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 意见 自去年10月中旬以来,我县连续4个月降水量4.2毫米,较常年偏少79.7%,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气候干旱。面对严重的旱情,我县迅速开展了以“科学抗旱、分类指导”为原则的冬小麦抗旱促春管保夏收活动,普遍实施了以镇压、中耕锄划抗旱防寒措施,对未浇封冻水、严重干旱地块实施了浇救命水补救措施,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气温的不断提升,旱情的持续,冬小麦墒情和苗情不容乐观。据气象部门测报,目前日平均气温已连续5天3℃以上,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正是促小麦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为切实抓好冬小麦返青期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夏粮丰收奠定基础,针对我县冬小麦苗情和旱情,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对墒情较好的地块,要进一步搞好中耕锄划 中耕锄划是一项传统有效的麦田管理措施。中耕锄划既能破除板结,疏松土壤,起到提墒、保墒、抗旱、增温的作用,利于进根、蘖发育,促进小麦早返青早生长,促进根系生长,又能消除杂草,控制旺长。各地要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发动,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抓好麦田中耕锄划,力争在返青前后对所有的麦田中耕锄划一遍。锄划时要切实做到细、匀、平、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确保锄划效果。

二、对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的麦田,早浇返青水补墒,补施速效化肥,浇后锄划 1、早浇返青水。据气象部门测报,目前日平均气温已连续5天3℃以上,对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目前土壤表层干土层仍大于3厘米)的地块,于近日抓紧浇水。浇水时应注意,选择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前小水细浇。要做到小水灌溉,白天浇水后能较快渗下,当日下渗,地表无存水。杜绝大水漫灌,防止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浇水时如遇大幅降温,应立即停浇,待气温回升后再浇,以防冻害发生。浇水量以晚上降温前全部渗完、地面无积水为宜。 2、结合浇水追肥。每亩补施5-7公斤尿素或10-15公斤碳酸氢铵,底肥不足的适量增施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促麦苗转化升级。 3、浇水后地表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锄划可以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保墒增温,缓解因浇水造成的低温下降,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三、突出搞好水浇麦田的分类管理 目前水浇麦田墒情、苗情、土壤供肥能力差异较大,返青期肥水管理一定要因地因苗制宜,分类指导。对于冬前浇过越冬水、墒情较好的水浇麦田,春季管理可按照先管三类麦田,再管二类麦田,最后管一类麦田的顺序管理。 1、以促为主,搞好三类麦田的肥水管理。三类麦田返青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