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不可否认,新课改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过去的“满堂灌”“一言堂”已逐步被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对话所取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语文课的形式:

新课程提倡“对话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与作者编者之间要进行“对话”,这种“对话”其实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但是,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对话教学”变成了:“我问你答”的形式,教师设计一个总是然后学生围绕这个总是思考、讨论,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设计的思路和框架之内。有时候学生不听使唤,教师就使出浑身解数循循善诱,直到回答教师满意为止。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其实,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质疑问难,要能够激发学生由产生问题始以产生问题终。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王国,而教师则创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与碰撞,课堂教学环境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宽松、开放的,这样的教学形式才是新课程所期望的、真正的“对话教学”。

二、要注意语文课的味道:

无论教改怎样改、怎样变,语文课的特点不能被弱化,…语文味?不能被淡化。不让学生去诵读文本,不让学生品味语言,不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是让学生去讨论课文内容而提示的一些问题,结果成了常识课,甚至上成了政治课、地理课,这都是不对的。如有的老师讲《明天不封阳台》,在学生读过一遍课文之后,只提出了一些问题:“作者对封阳台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变化?你认为人类有哪些不珍爱自然的行为?结果怎样?”整堂课既没有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文章语言,也没有关注人文和情感的因素,这样的课显得肤浅,缺乏语文课的意味和力度。

要浓化语文课的味道,一是通过读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语言。据说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小时候,有一次,看到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狮子,他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雕刻师?”父亲说:“以这只狮子为例吧,我不是在雕刻这只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父亲继续解释说:“狮子本来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的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我们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唤醒生命的过程,是唤醒学生的情感和智慧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去体验感悟文本,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教师既不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诵读,也不可浅尝辄止只作潜浅的内容上的理解,一定要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去做心灵的远游,这才是阅读的生命。二是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如果说朗读可以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话,这里说的“引导”则是教师必须告诉学生怎样去“感悟、品味”,是在更深层次上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文素养。

三、要注重语文课的实效: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可以采取多种手段,但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首先是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学生自读、齐读、互问互答、分小组讨论等形式即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全部,每堂课必安排学生间的互问互答、讨论等,看似非常热闹,其实容易形式化,不能真正起到讨论的作用,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讨论出个“所以然”来。其次,演课本剧方面,有的老师遇到只要有情节、有对白的课文,必安排学生扮角色表演,有的甚至分几组或要求全班同学参与,轮番上台表演同一内容。这样的表演固然学生参与了,很大程度上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并没有准确把握、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这种表演所收到的效果与原先的设想可能会有差距。最后,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方面。多媒体所反映的

事物确实较具体、直观、形象,常能起到化繁为简、真实再现的作用,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应该努力运用语言文字唤醒学生沉睡的生活体验,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体验的能力。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扼杀其想像力,试想对问题事物没有想象、思考,不经过头脑的加工整理,那么文章的朦胧之美、空白之美、蕴藉之美如何感受呢?又如何以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体验呢?所以,要把握多媒体运用的“度”,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无定法,在教改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方法的制约,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教法。教师只有真正转变观念,真正领会课改精神,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方法,使课改切实收到实效。

三年级语文课堂常规要求

三年级语文课堂常规要求 一、课前准备: 1、教学设备:电教设备开启完毕,黑板擦拭干净。 2、上课前必须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所有学习用品,书本统一放在课桌左上角,文具盒横放在书本左上方,学具放在铅笔盒下方。 3、预备铃响后,要立即进入教室坐好,诵读诗歌。 二、上课 坐姿: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上或放下,手里不玩弄小物品。 举手:右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不离开桌面。 倾听:别人讲话时,要坐姿端正,专心致志地听。应学会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第三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等别人讲完后,再举手得到同意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阅读:读书时,课堂阅读分朗读与默读。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用普通话读,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不重复字句,不顿读,不指读,不唱读,不读断句。默读的要求是:保持安静、神情专注、态度认真、思维集中、动手动脑。端坐朗读,双手捧书,在身体正前方,拇指扣压课本,书与桌面大约成45度角;站立朗读,左手捧书,右手拇指和小指扣压课本;默读批注,课本平放展开于桌面,左手轻按课本,右手拿笔圈点勾画;拿书放书做到毫无声息。 表达: 1、要求大方自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低年级能说完整的话,中高年级能说完整、连贯、规范的(长)话。 2、表述形式:语言亲切,态度诚恳,便于交流。质疑时,用“为什么……”;“我有一个问题:……”;“请问#老师(##同学)等句式。回答问题时,用“读了这段话我知道(明白)了……”;“我是这样想的……”“我体会到……,我是从这段话体会到的……”等句式。参与讨论时,用“我认为……”;“我还认为……”;“我有不同意见……”;“我补充……”;“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句式。 3、到前面表达:走到适当的位置双脚自然站立,跟同学问好,目视同学,做到声音洪亮、落落大方表达。 质疑:要有充分的自信,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应该抓有意义的问题质疑,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 执笔姿势:笔杆与练习本平面呈60度夹角,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点与笔尖距离保持3-4厘米。(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抵住笔杆底。余下两指紧相依,指离笔尖一寸余。) 书写姿势:身体正,脊柱直,两臂平放桌上,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上,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眼离书本一尺,身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写字时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住练习本,右手握笔,做到笔画清晰、字体规范。 讨论:轻声讨论,积极发言,注意文明用语;讨论时注意倾听,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待后可以补充。 合作交流: 1、认真听清老师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思考解决的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一、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基本方法 1.朗读法:以读代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加深理解、陶冶情感; 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型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二、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2、具体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 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结构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课时安排 4、教具准备 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1)导入(2)整体感知(3)重点品读(4)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5)总结(4、5可对调)(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实践语文新课程要遵循教学规律

实践语文新课程要遵循教学规律 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在实践新理念的同时也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却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产生怀疑甚至责难。如,“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方法”,“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规律是经实践千百次检验才成其为规律的,本来是无庸再加以论证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有的老师却连声对其说“不”。这些语文教学规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是否仍然不失为规律,实在有为之一辨的必要。假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它仍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却有违这些规律,那么将给课程改革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多读多写,不是无效、低效的读写 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华,也符合现代教学论中有关语文实践的观点。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与习作就是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量”就是多,这里没有前提。课程标准中的“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是对阅读量的“多”的规定,“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这是对写作量的“多”的规定。可见,在新的语文课程中,仍然强调多读多写,只不过是课程标准用语文实践来涵盖它。在讲“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时”,可能会有人责难:无效的读和无效的写是不是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这种人不理解内涵最丰富的概括总是最简洁的,已成为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多读多写”,是内涵最丰富的概括,它简洁地概括了读写能力形成的机制在于“多”,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多读多写是指有效的、高效的读写实践,不同于呆读傻写,无效低效的读写。无效的读写不是多读多写的固有之义。多读多写所表达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在课程标准中,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成分。多读多写是培养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培育语文素养的唯一途径。培育语文素养的途径更多,如观察、体验、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因此,在应用“多读多写”这一语文教学规律时,要避免用它取代培育语文素养的其他途径。 二、训练,不是繁琐的练习 “训练”,含有“训与练”的意思。“训”,是教师的事,教师的讲、读、指点、引导就是“训”:“练”,是学生的事,学生反复、多次的操练就是“练”。只有把教师的“训”与学生的“练”结合起来,才能成为训练。“训练”,不是繁琐的讲解,也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题海战术。以往课程中出现的繁琐的讲解、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等弊端不是倡导“训练”之过。从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大家到一线优秀教师如霍懋征、李吉林等人的论述中,找不到“训练是繁琐的讲解”“是死记硬 背”“训练是题海战术”等说法的蛛丝马迹。先说“练”。叶圣陶说“什么叫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习的东西变成自已的东西,譬如学一个字,要他们认得,不忘记,用得适当,就要训练。”吕淑湘非常重视练和怎样练,他认为,“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必须多练习才能提高。”怎么练?他的意见是,要有“用词、造句的基本练习”,也不能忽视“阅读的综合练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 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他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 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质疑问题,应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质疑。 如在讲述《雨中》时,教师先板书课题《雨中》,让学生看题并提出自己看了题之后的想法或疑问,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且增进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雨中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雨中有谁和谁?”“为什么事情发生在了雨中?”……通过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哪些问题还关心不够,这样就能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失。

二、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这就是说,在学生的语文素质结构诸要素中,“说”是关键要素。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强化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注意发挥“听”“说”对思维、读写诸方面的带动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对于这一点,我在导入正课之前给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 “真情告白”,为了做到情切语明,表意直接,不少学生提前收集资料,防止上台窘迫,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会更多地阅读有关资料,甚至会用上一些电影、电视中精妙的台词。那种认真劲与执著精神,是他们个体意识逐渐成熟的表现。因为他们从同龄人身上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十分期盼能跟上或超越别人。 此时此刻,教师如能恰当地在一边给予点拨,采用激励手段及时巩固,就会远胜于平常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与老师走的也更近。 三、让学生当小演员,表演课文内容时下,课本剧像一股和畅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其艺术魅力独具特色。更以其演出形态的丰富活泼,观演关系的天然和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通过排演课本剧,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增添了自信心,为学生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每天局限在40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天地相对窄小,老师每天一成不变的讲解课文的方式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于学生排练成课本剧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遵循教学规律搞好语文教学

遵循教学规律搞好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2-03-29T13:32:30.810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范俊华 [导读] 有的人认为,字的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事情,到初中阶段就不作重点要求。 河北省武安市北安庄乡北安庄小学范俊华 〔摘要〕任何脱离规律的教育最终必将失败,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十分强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才能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收获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小学语文遵循规律提高效率 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发挥好学科的工具作用,在字、词、句、篇四个方面进行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因此,学习语文重在积累,重在感悟,重在实践,重在获得。 1字要学的扎扎实实 有的人认为,字的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事情,到初中阶段就不作重点要求。实际上并非如此,小学低年级到中、高年级,学生学会了汉语言常用的汉字,奠定了语文阅读、写作的基础,到初中阶段,应该在更高层次上加强“字”的学习和揣摩。离开了每一个生动的汉字,一切关于语文能力的侈谈都是空中楼阁。 1.1 一字未晓不放过。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进行具有指导性的范读、板书之外,要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字”的训练。对于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字音方面的差错,要马上给予指出,并要求学生将正确的读音标识在课本上。对于学生由于普通话不标准,出现“z尧c尧s”和“zh尧ch尧sh”混读的现象,也不要视而不见,可以采用请其他同学提、自己查字典等方法予以纠正。虽然在教学中耽误了一点时间,却没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梗阻,并且养成了细致认真的阅读写作习惯。 1.2 字放句中增理解。在字的理解上,要请学生将这个字带到句中去进行理解,去体会作者的独特匠心。通过字的练习,学生对于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性就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把握。 1.3 教学体现汉字美。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并形象地说:“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来看,一个个字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可以从那一幅幅画、一个个故事中受到多种多样的启发。”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特别是汉语言更是具备无限的美感。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范文,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展现着汉语言文字的美。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研究课文的时候,要在尊重课文本身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感情的激荡、理性的思辨。在散文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到感悟以及独创性的充满艺术魅力的语言;在戏剧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体会符合人物身份的个性化语言以及字斟句酌的精妙之处;在诗歌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挖掘音韵美、整齐对称美以及意境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有了这样一种美感享受,就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起学习语文的浓烈兴趣。 2词要注重厚积薄发、求新求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词语就仿佛是一块块富有生命的砖石,只有把这些砖石富有规律地垒砌在一起,才能建筑起一幢幢或耸入云天的高楼大厦,或精致小巧的亭台殿阁。 2.1 在课堂上注意训练。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和背诵名篇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的诵读和记忆。在重点句式的教学中,更要抓住传递感情的重要词语,咀嚼、推敲,让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结晶和喜怒哀乐的挚爱深情绽发出耀眼的火花,让学生身历其境,感动,共鸣,震撼,使这些词语成为学生语言中的一部分。 2.2 在课外要注意积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很多佳词丽句在走马观花的浏览中被忽略了。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好词语、好句子,通过自己准备的笔记本随时进行收集的好习惯。收集来之后,反复进行诵读、体会,在作文的时候尝试着运用这些新结识的“词语伙伴”、“句式伙伴”,不断提高自己作文描写的精确程度,增加自己作文的亮点。 3句要多重练习、脱口而出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句”犹如一个个组装好的零部件,只要胸有主旨,那一个个零部件就如同服从命令的士兵,鱼贯而入,组合成为一个个整齐而富有生气的段落,组合成为一篇篇文从字顺的文章。 3.1 有意提炼。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重点语句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的在文中定下了文章的基调,有的在文中是点睛之笔,有的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一文,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十分感人。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着重从朗读父亲的话语入手,让学生通过朴素真切的对话,体味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3.2 有意识记。文章之所以形成不同的风格,除了篇章结构的不同之外,主要原因还有句式表达方式的不同。有的人因为看前苏联文学多了,受他们的影响,长句式、倒装句式比较多,显得欧化十足;有的人因为喜好中国古典文学,对仗、排比、押韵等传统手法信手拈来。这都是长期阅读和创作中不知不觉形成或者有意为之,从而形成的不同的文章风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各种不同的句式掌握在自己的脑海中,通过有意识的积累诸多不同的句式,获得不同的表达路径,这样在作文的时候,就能够游刃有余,有“不择而出”的创作快感。 3.3 有意训练。作为教师在课内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句式训练,通过填空、造句、段落接龙等方法,使学生早一点摆脱作文腔,走出符合自己性情的创作风格。虽然学生在开始练习的时候,会东拼西凑,甚至不知轻重,犹如初学走路的孩童显得有些踉踉跄跄,但这都是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只要坚持,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话风、文风。 4章,要反复体味,“摹”篇布局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模仿,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认真钻研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挖到文章的宝藏。 4.1 学文章的开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是如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或其他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教会学生注意作者是如何直抒胸臆、打开局面的。从写法上来说,是“总分总”的“总写”开头,还是通过倒叙的手法,把最精彩的画面首先展示给读者的。从句式上来说,是犹如《史记》中最传统的“陈胜者,阳城人也”句式,还是用煽情的笔调,把读者带入优美意境的写法。在体味文章的时候,要教会学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常规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小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制定本常规。 一、计划与备课 (一)教学计划 1.制订计划前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和教师用书,依次把握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使之形成体系并融会贯通;确定所使用的图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资源,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2.每学期初,教师在上述目标体系的正确导向下,认真制订出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于开学后一周内上交。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对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教材内容体系分析(含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等)、本学期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重要的教学活动及语文课外活动等内容。 (二)备课 1.树立单元备课教学的思想,先通读单元全部教材,了解单元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把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要充分发挥单元内每篇课文、练习、习作等的整合作用。

2.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在单元教学基础上确定课文教学目标(全课目标和课时目标)。目标要体现三维多元,内容明确、具体、恰当,重点突出,难点抓准,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本课教学要求。 3.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精心设计有弹性的教学方案。教学流程层次清晰,衔接自然,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恰当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选准教学的切入点,安排好难易适宜、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 4.要认真书写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时间;②课题;③教学目标; ④教学重、难点;⑤课时;⑥教具准备;⑦教学过程;⑧作业或活动设计;⑨板书设计。口语交际课、习作课、语文园地课、综合性学习等应有切实可行的教案。 5.允许对备课进行改革和试验,备课可参考有关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严禁抄袭行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不能照搬照抄。教案呈现方式应以纸质文稿为主。 6.应提前备课,上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校、班级实际,选用或制作合适的教(学)具,准备好挂图、生字卡、录音、录像等器材及学生使用的作业本。不上无教案之课。 7.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至少集体备课2次。集体备课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研究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小学语文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制定课堂教学常规如下: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一般来说,识字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运用猜谜语、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教授方法,识记生字。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可利用音像、动作、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注重教授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第一印象。 3.复现巩固,整体识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如分组玩字词卡、做摘苹果、夺红旗游戏,读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句子、儿歌等。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语言环境中整体识记本课生字。 4.指导书写,培养习惯。写字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等方式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同时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规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一般来说,阅读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应通过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目标。可采用诗歌、音乐、提问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品读赏读,深入领悟。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落,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此环节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问题要整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边读边想、边圈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4.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回归整体,引导学生或积累语言或进行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三、习作教学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般来说,习作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明确要求,准备素材。习作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并进行定向观察,搜集整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好准备。 2.合作交流,拓展思路。指导学生将所收集的素材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魏书生老师的 李吉林老师的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 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 括、、、等内容。 6.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是的 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 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 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A引入B介入C展开D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A促进学习B选择C排名次D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A语法修辞知识B文学知识 C文体知识D读写听说知识 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 2500个 B 3500个 C 4500 D 5500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制订方面的存在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1、目标过于宽泛: 这是当前教学目标制订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往往把语文课程目标当做课堂教学目标或单元教学目标。如:“培养创新意识;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等等,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不可能完成这么宏大的目标。 2、目标主体混淆: 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但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制订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均处于受动者的位置。如:“在目标设计中,培养··;教育··;训练··;引导··”之类的陈述比比皆是。这些都是以教师“教”代替学生“学”的行为,反映了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是站在“教什么”和“如何教”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学什么”和“如何学”的角度。 3、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制订教学目标是为了让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明确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

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是可观察、可检测的,且应该指明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平,可惜不是这样。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等等教学目标中,体会、学习、理解、感知等概念就是模糊的不容易观察和检测。 (二)、教学目标片面、狭隘甚至异化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仅有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不按学段、单元、文体等来设计,程式化,千篇一律;偏离语文学习本体,导致目标异化。如:《大自然的语言》将教学目标制订为“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了解物候研究对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看云识天气》一课将目标制订为“了解一些气象学知识,学习识别天气”等等,这些目标实际是地理学科的而非语文学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揭示了语文学习的本体是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制订都应该指向语言的学习与运用。 (三)、机械地理解三维目标 主要表现为目标设计面面俱到,结果缺少重点,不知难点,深浅详略失当。比如《詹天佑》一课,制订目标时,罗列了内容感知、构思谋篇、语言运用、主旨探究、情感趋向、写作训练、字词理解、朗读训练等等十来项教学目标,然而,这一课最多安排3课时,要小学生在这3课时里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是不可思议的,超越了学生的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赞赏鼓励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

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模板

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这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这一正确思想虽然早有人提出,但是,把它作为教学理念写进《语文课程标准》这样一个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加以强调,却还是第一次。这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学俄语的人都知道,俄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性、数、格、时、体、态这些语法范畴都可以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英语的形态变化虽然不如俄语丰富,但也不少。而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鸟飞”“飞鸟”中的“鸟”和“飞”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词形却没有任何变化。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老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意义不一样,因为词序不同。“父亲的母亲”与“父亲和母亲”意义不一样,因为虚词不同。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宽泛。名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动词不仅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不仅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汉语词的兼类是重要的语法现象。“在”既是动词,又是介词,也是副词。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的句子几乎随处可见。 汉语的上述特点启示我们,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这一特点使得语法规则的强制性相对较小而语言组合的灵活性较大。表达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依靠语感。而在阅读中;感悟的意义则更大。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多读。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表达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古人提倡“读万卷书”,其中就有这样的目标。二是反复地读名篇佳作。只有反复地诵读,才能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意义和特殊价值,才能从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角度综合地体悟语言运用的奥妙和规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中也应当包含这样一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当前,特别应当提倡朗读。要读得书声琅琅,读得痛快淋漓,读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一个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的

语文课堂规范要求

杨汛桥镇中心小学语文课堂规范要求 一、课前准备 1、上课前必须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所有学习用品,要“三齐”即书本齐、写字书齐、笔齐。书本统一放在课桌左上角,文具盒横放在书本左上方,学具放在铅笔盒下方。 2、预备铃响后,要立即进入教室坐好,等待老师上课(低段可诵读诗歌、课堂规范歌)。 二、上课 1、问好:上课铃响后,教师迅速走上讲台,老师喊:“上课”,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立正向老师说:“老师,您好!”老师答:“同学们好,请坐”老师还礼后学生坐下。坐下后要安静、端正。让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集中。 2、坐姿: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上或放下,手里不玩弄小物品。 3、举手:当有问题提出或回答老师提问时,需要举手。举手时右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不离开桌面。 4、倾听:别人发言时,要坐姿端正,专心致志地听。应学会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不要打断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别人讲完后,可举手,经同意后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5、阅读:读书时,课堂阅读分朗读与默读。 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用普通话读,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响亮;默读要求:保持安静、神情专注、态度认真、思维集中、动手动脑; 端坐朗读:双手捧书,在身体正前方,拇指扣压课本,书与桌面大约成45度角;站立朗读:左手捧书,右手拇指和小指扣压课本; 默读批注:课本平放展开于桌面,左手轻按课本,右手拿笔圈点勾画。 6、表达: 1、要求大方自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低年级能说完整的话,中高年级能说完整、连贯、规范的(长)话。 2、表述形式:语言亲切,态度诚恳,便于交流。 (1)质疑:要有充分的自信,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

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

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 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体,教会识字方法,努力创设多种的教学情境及手段,采取多样教学策略,加强语文的生活化研究.我笔写我心,作文是自由表达思想的教学内容。以下是相关的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欢迎大家的借鉴参考!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 首先,让学生从心理上平稳过渡。 前文提及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让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摸不着头脑,这时的语文教学应放慢脚步,仍延续小学高段时的一些教学方法,等学生逐步适应后再放手。比如: 1.加强沟通。刚入学的孩子,新的校园、新的同学、新的老师,除了新鲜带来的兴奋,更多的是陌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要有一个互相了解、认识的过程,这时可以让学生准备有自己特色的自我介绍,来互相认识;老师也可布置相关作业来了解学生,比如写日记或作文,用较私密的方式与每个学生单独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时让每个学生有了初步了解。 2.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在初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帮学生打好基础,树立自信,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桃子。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进行较深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学习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或在学习中可以自己出题测试,考前明确考试重点,并与学生一同归纳整理知识点,考后一起分析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其次、保持或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生动的课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能参与其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乏竞赛、表演课本剧、赛讲故事等形式,初一阶段也可延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让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1.竞赛激趣法。在识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来讲解易错的字形、字音,课堂短时间记忆,再进行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接力默写古诗之类的,为了小组荣誉,他们也会认真对待,无形中加深了学习印象。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些内容只靠老师的两片嘴是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出来,或是表达效果不明显,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理解起来也更容易,更准确。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可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段,让学生从中感受其浑厚雄壮、刚健激昂的气势。还可利用配乐朗读,让学生对文字背后的内容有更深感受。 3.排演课本剧。有好多文本比较适合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好素材。排演课本剧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透视课文,深入把握课文主旨,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课文《皇帝的新装》,可让学生来演。排演小组中既有编剧,又有导演、演员,还有服装、道具等,排演过程中,各“部门”既有明确分工,又有亲密合作,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团队精神。表演完还可让学生观众点评,评选出最佳导演、演员、编剧等奖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4.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感情范读课文,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到课文优美的意境中,使之收到情感美、语言美、思想美的熏陶,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注重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注重语言

(完整版)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反思 赵鸿军 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 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 也有创新的, 好不好全在于使用当与不当。不能厚此薄彼, 不能模式化。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原则,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问题讨论法、欣赏法、观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方法,在诸多的方法中,我积极、灵活、大胆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让小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教学《夹竹桃》一课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而进行设计,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个学习过程分四步进行:(1)初读课文,理线索。教师引导质疑,激发学文情趣;学生自读,整体感知。(2)自主学习,谈感悟。其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真意切,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进行自主学习,以发扬民主,弘扬个性。采用了抓段落,谈感悟;抓句子,谈感受;抓品读,促感悟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为什么喜欢夹竹桃”,讲“喜欢

的原因”,挥洒自主学习之精妙。让其反复阅读,细品深味,再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那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回荡在学生之间,升华在学生心中,显现了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妙处。(3)主动探究,悟“品质”。《夹竹桃》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寓意深刻,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4)综合实践,练“能力”。在讲到夹竹桃的一大妙处韧性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自己喜欢的植物,练“习作”,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与本领。 一篇文章的教学往往要用到多种方法,如果单一使用某种方法,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我经常让学生仿写课文的片断或是全篇文章。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了作者收获了什么道德的启示后,我让学生谈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但是从实际情形看, 训练的目的没有达到。学生没有按课文的写法仿写, 而是随心所欲, 按照自己想写的方式来写。再如,教学《五岳之首——泰山》一课之前,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风光的奇特和文化底蕴深厚的顺序写了泰山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常规

高中语文规范课堂之我见 我们常说,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小组通过相互听课、课后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有五个:目标达成、主体参与、知识建构、师生互动和学生发展。基于对这五个因素的思考,结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始终觉得一方面要加强集体备课,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思考结合起来,将备课组教学的统一性与个人教学特色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注意进行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三种策略的探究,从整体上完善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一、课前:力求备课的实际而准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注重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思路设计、内容设置、教法选择、活动安排,评估调控等都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现状,体现自己的教学特长风格,凸现“以学定教”的备课宗旨,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教案是备课活动的载体和结晶,教案一般的格式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具体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得失、疑难和创新)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目标再构) (1)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与均衡性。在关注学生知识输入的实践过程和能力形成的体验过程中,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目标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注意学习目标的针对性与层次性。设计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所设定的学习内容的摄入量和学习技能的达成度不仅要以学段目标为依据,而且要视学生实际提出分层要求。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体现四个关注:(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2)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趣味化(3)关注学生的社会环境,注重教学内容时代化(4)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注重教学内容的个性化。 2、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内容再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