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的研究

《幼儿教育纲要(试行)》艺术教育指出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目的。所以幼儿园音乐课程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音乐的形象思维来启发、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智力开发,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以引导幼儿参与唱歌、音乐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基本教育内容,以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启蒙期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即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乐一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即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觉美和表现美。

我发现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于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效果的灌输,以致于教师在这一框架约束下,非但很难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也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潜在创造力。就像以前我在小学实习时遗留下的习惯,我总是把歌曲一词一句的教授给幼儿,却从未想过其实幼儿很难接受,结果总是幼儿被动接受,同时我也感到音乐活动很难领导。你的气氛太低沉,孩子们就没有了兴趣;你若是太兴奋,孩子们就像脱缰的野马无法收回了。其实教师没意识到在一个个音乐活动过程中幼儿要发展什么能力,锻炼什么技能,获得什么情感,形成什么态度。在现有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只是个盲目且无指向的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只重视幼儿是否有学会和掌握老师所教的一些技能和知识。比如说歌曲会唱了吗?律动动作是否和老师做的一样?是否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来欣赏音乐等等。教师既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不揣摩幼儿,只是用一个预先设置好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完成相同的任务,学会相同的技能,这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其实简而言之,幼儿的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废弃灌输,主张启发和引导。在音乐游戏的教育过程中,尤其要发挥幼儿的音乐感知和所谓的“乐感”,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音乐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因素,激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幼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充分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空间,以致能够让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坚定幼儿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设置一定的情节让幼儿去体会、去感觉,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表现感染和启发幼儿。不论是唱歌、歌表演等,都应该充满感情,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和幼儿一起分享音乐的美感和自己的体验,如音乐游戏《小小蛋儿把门开》,教师从开始就引入情节“小小的蛋儿敲敲门,蛋开了,里面有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让孩子们意识到小鸡是从蛋壳中出来的,并让他们体会蛋壳圆圆的感觉。幼儿从情节表现中去找一系列动作的感觉,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语音、体态、表情都应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其次,教师应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并关注和满足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需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小鸡、蛋壳、妈妈、小猫等不同角色。教师要十分乐意和善于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的情感和肢体语言带领幼儿进入音乐氛围之中。继续刚才的音乐游戏,教师在开始的引入部分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戴着相应的头饰,用圆圆的身体、圆圆的动作表现,将蛋儿慢慢打开,里面有一只刚出生的小鸡,再慢慢出现

一只可爱的小鸡的过程准确的表现给幼儿看,要从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动作和眼神里来观察和分析,孩子们对我的表演明白了没有?再言之,教师也应该具备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的能力。如《小小蛋儿把门开》是活泼可爱、喜气洋洋的;《摇篮曲》则如梦如诗,旋律细腻等。进行情感培养,并不只是要求幼儿用动作表达,更应该要求幼儿对音乐产生共鸣。就像当“小小蛋儿把门开”音乐出现,幼儿便用自己稚嫩的动作表现那胖乎乎的小鸡。与其让幼儿说出感觉,还不如让幼儿用动作去表达。经过这样的音乐活动的熏陶,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表达会逐步变得细腻、深刻。

二、音乐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探索意识与创造才能。

所以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幼儿能从自身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

哲学家阿朗说:“播好种子,应该播在土壤里,而不是沙地上……。”就是说我们应该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使他们的音乐素质“种子”在师生共同打造的“土壤”中自然地发芽、开花、结果。就是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强与弱、快和慢、高和低、长和短、音色的分辨、节奏感、乐句的表现等,培养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并能启发其想象力,发挥其创作潜力。记得一次音乐活动《拍手点头》时,我播放音乐,让幼儿学唱以后自由发挥想象力,并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再根据歌词改编各种不同的动作。小朋友们都跟着音乐节奏认真地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其中有个小朋友悄悄地跟我说:“老师,你看敬轩的动作!”,原来是敬轩自己在做一个身体左右扭动的动作。我看到好几个小朋友都在掩嘴偷笑,就什么都没说,而是让敬轩小朋友自己来解释为什么,敬轩说:“妈妈会跳舞,跳的时候就会这样扭一扭,我看过的。”其他的小朋友都很认真地听着,一会儿大家都学着敬轩做起了这个扭一扭的动作。于是我就把歌词总结为“拍拍小手扭一扭”,瞧,孩子们唱的、表演的多开心啊!在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独特见解,要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作品以及他们的音乐创作方式。我们不要求孩子能把音乐创作得完美无瑕,因为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拙的、孩子气的,可那才是幼儿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拨,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评价的效果是要激励每个幼儿动起来、思考起来,培养幼儿与教师讨论的勇气,同时教师要会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安全感,这样幼儿才会大胆创新,主动参与活动。在这许许多多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大胆地在集体中操作尝试的勇气,使之充满自信心,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可能会让教师感到起步很慢,效果不明显,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所获得的点滴知识都不是教师“灌”的,而是自己探求到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

三、音乐教育要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

过去,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是在研究教材,即研究准备使用的教案,如何把自己准备好的教案信息教给孩子?这些全都是教师预先制定、事先设想好的,而对于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反应、问题全凭教师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加以假设,这样就使幼儿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现在,一切正在悄悄改变,我们不光要研究教师怎么教,而且还要研究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是现在教育教学的重点:幼儿学会学习。新《纲要》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幼儿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索为主,关注的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幼儿的参与情况,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幼儿,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参与,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动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关键的是调动幼儿的思维参与状态,引发幼儿心理上的认知冲突。看看幼儿是否都参与到你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了,是否参与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索等方面,都是一个音乐教育活动的基础。从这一点上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幼儿多少思维火花的活动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所以说,音乐教育活动已经将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幼儿的“学”,转向了教育教学主体——幼儿上来了。

音乐本身是一种表现艺术,因此,要让幼儿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在演唱、歌表演、演奏中自己去探索概念,跳、听、敲、想、画、编、讲的活动过程中提高音乐素质,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新纲要下的音乐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要变得游戏化。首先内容上,我们会多样一些。每个小的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简单而且易使用。活动的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使幼儿对每个音乐活动的角色感兴趣,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得到训练。

幼儿教育首要的内容是在玩中学。在音乐游戏《跳跳糖》中,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的高兴,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牢。因为:在玩中学,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一个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对游戏规则进行探究。

新《纲要》下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成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个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发掘者。在音乐游戏方面更是一个提供者、表现者、指导者、发现者。教师的不同身份让音乐变得更有感觉,让幼儿在学习中更开心、更自由。只要教师能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教材,细心研究教材,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儿童就能更多的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当然,音乐对于幼儿来说还是一个刚刚涉及的方面,音乐能力还不可能一日成就,但是在一次次的音乐游戏的亲身实践中,通过孩子们的唱、跳、演会一点一点的培养起来的。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期的阅读是指学前儿童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早期阅读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开拓了全新的思路。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指导幼儿进行阅读图书是早期阅读教育中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幼儿的阅读又不同于我们成人阅读,幼儿尚未达到凭借书面文字尽心阅读的地步,他们所面对的是大量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图书。那么如何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呢 一、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 近几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我国幼教界开始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问题。但由于对什么是科学的早期阅读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因“望子成才”心切而造成科学的早期阅读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盲目进行所谓早期阅读教育的不良倾向。正确的做法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而不是扼杀儿童的天性。 首先:应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人说,兴趣是儿童学习最好的老师。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很显然,没有对阅读的兴趣,阅读就会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我们要放弃老师讲,幼儿听的传统语言

教学模式,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前提,变幼儿被动学为主动学,引导幼儿自己阅读图书。 其次:要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按美国课程专家瑞夫·泰勒的观点,早期阅读的目标应是从孩子兴趣、认知、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去考虑的。那么作为启蒙阶段的幼儿阅读教育,更应着眼于人的价值潜能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幼儿的发展,充分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早期阅读教育,还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语言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在构建目标时,还必须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二、了解本班幼儿在早期阅读方面的现状。 在幼儿看书时,我会看一下本班幼儿看书的情况,发现大多幼儿“不会看书”,他们要不把书一下子翻到中间,又一下子翻回到前面,要不就是把书从后往前翻或翻开第一页后就再没有往后翻,没几分钟就不愿意看了。书本的损坏率较高而阅读率很低。 其实大多数幼儿还是喜欢阅读图书的,但对怎样阅读、怎样正确地翻阅图书,爱护图书还未能掌握。通过和几位能有序翻书的幼儿交谈了解到,这些孩子家中普遍存有许多幼儿图书,在家里,家长也教过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平时,家长有空会经常陪他们讲故事、看图书,还教他们认读了一些简单的汉字。大人讲解时,一边翻书,一边指着文字讲,有的还边听故事录音边看图书,所以这些幼儿对阅读已经不陌生了,阅读能力也较高。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关于美术教育的 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题目 2010-09-04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如题就是关于小学美术(艺术)老师对小学生教育有哪一些看法和观点,有哪一些话题可以作为论文的标题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附带点资料也行,不要文章)要新颖的标题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哈!谢谢各位了。 最佳谜底:美术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魂灵,是一个国度兴旺发财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出格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力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按照美术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这种源于美术本体;但又逾越美术本体的价值功能,对美术西席提出了双向要求。首先,西席要具有创新精力,要能够大胆投身于改革实践;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力,使他们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能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质疑和摸索,并且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培养、提高学生的领会艺术品的美创造能力。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塑造与领会艺术品的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作用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完善。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力,首先要确立学生实践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手段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具备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产生执着的摸索精力。这就要求主体主动参与,唤起创新,培养实践能力。要注意学生创作潜能的研发,真正地给他们摸索知识,探究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的空间,既要让学生积极思索,自主学习,发现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处理完成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又

幼教论文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幼儿期是幼儿想象力发展活跃的时期,他们的生活、游戏都离不开想象,特别是幼儿在进行艺术创造时,想象力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实践活动中,如何以开展美术活动为契机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给予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使其头脑里充满各种事物的形象,这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因为婴幼儿时期想象的特点是由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所以,孩子生活内容越丰富,得到各类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营造美术活动环境。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也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教师在进行教室内外的装饰、墙壁的美化时,一定要做到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比如:在墙面装饰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制做贴立体感较强,色彩鲜艳的墙面,如“海底世界”“梦幻宇宙”等。孩子对此类东西比较感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观察与共鸣。

此外,增设美术区,为幼儿提供白板、记号笔、五彩胶泥、卡纸等,方便幼儿随意涂抹,使他们的想象及所见所闻都能在这块园地里得到充分展示。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能够随时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欣赏美,而且能够及时表现美、创造美。这也可以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2.丰富美术活动内容。 通过主题画、想象画教学,促进幼儿思维活动的发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题画、想象画教学可以使想象的范围扩大,有利于发展幼儿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进行主题画与想象画教学时,内容应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能引起无限联想的题目,通过幼儿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画出“我的最爱”,小朋友兴趣浓厚,画面内容也极为丰富,色彩鲜艳,画完后我让幼儿分别讲一讲自己的画,幼儿往往会把实际不存在的现象创造性表现出来,有的滑稽可笑,有的离奇古怪。老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充分尊重幼儿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要过分强调绘画的比例、结构的正确性,也不要用老师的意图去代表幼儿想象,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体现幼儿个性的作品。 3.以游戏形式组织绘画教学。 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引起孩子想象的物质基础。要多为孩子提供各种不同游戏材料和玩具,可促使孩子去做相应的游戏,产生相应的想象。如,一副几何图形,可促进孩子自由想象,他能组成自己喜爱的各

幼儿绘画教育论文-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徐州公园巷幼儿园徐立 [摘要]: 在传统的绘画活动中,教师以范画作为标准来评价幼儿作品的好坏,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幼儿绘画的过程,使幼儿处在被动的地位,无法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部分的指导要点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要做到: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想象和创作的素材。二、让幼儿学会观察,培养对绘画的兴趣。三、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幼儿自由表现。 四、发挥幼儿想象力,让画面灵动起来。 [关键字]:绘画个性想象力创造力 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念儿歌、唱歌跳舞都可以表达他们的心理活动。而对孩子来说,绘画是把内涵的东西表现出来的极好形式,它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幼儿绘画是指幼儿运用绘画工具在纸等材料上,通过造型、设色、构图等手段,表现出可视的平面形象的活动,幼儿的绘画反映了他们心理发展的水平,表现出一种天真无邪的稚拙美,充满了魅力。对于幼儿绘画,我们成年人一眼看去不能理解的东西很多,这是因为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看,成年人的不理解,往往压制和挫伤那些智慧的嫩芽,阻碍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先出示范画,然后让幼儿照着范画临摹,最后拿范画作为标准,以“画得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好坏。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视绘画过程,并把幼儿绘画教学简单地当成临摹绘画教学。看看下面几个熟悉的画面: 画面一:一位老师正在进行绘画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出示范画→语言讲解→教师示范模仿画→幼儿模仿练习画→讲评作品以范画为标准,画得像就是画得好。 画面二:在绘画时,一幼儿说:“老师,你看我画得像吗?”老师回答:“嗯,对,就是这样画,和老师画的一模一样,真好!” 画面三:老师辅导幼儿绘画时,发现一位幼儿没按示范画,老师生气地说:“你画的对吗?我是这样画的吗?应该按我教得这样画。”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快乐学习是幼儿教育的有效方法 【摘要】快乐是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重视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快乐学习,使其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不可忽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快乐学习;幼儿教育;有效方法 一、幼教过程中,教师既是快乐学习的积极倡导者,又是模范执行者 幼儿快乐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幼儿快乐学习的保证,因为教师担当着培养健康儿童的职责,所以教师要当好自己的心理调节师。将我们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为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倡导形成合作的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关系。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学前儿童,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儿童情绪、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使者.并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培养乐观向上,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当好自己心理的调节师,才有可能为孩子的终身幸福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的成长过程既是感受的过程,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种情绪体验的过程,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不仅要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合理的变化,还要促进幼儿活动情绪愉快的变化,在快乐中实施教育,使之实现一种快乐成长。对幼儿来讲能导致影响幼儿快乐的大致有三方面一是身体是否处于舒适的状态(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二是幼儿所感兴趣的活动,是否身心自由,三是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某种目标,获得成功所产生的感受。作为活动过程中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快乐对促进幼儿成长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能引导和鼓励幼儿主动活动,作为一种动机力量增强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能有助于幼儿形成人际依恋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有助于幼儿成为心理功能完备的人;和幼儿成就相关的快乐能让幼儿自我肯定.包含着力量和信心,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基础。因此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我们几乎总是关注幼儿的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幼儿去学习。 二、实施快乐学习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几种有效方法 1、在实际的活动体验中得到陡乐的情绪体验和知识收获 现在社会的变化使幼儿在生活学习中亲身体验的机会减少,对实际生活的关心减少,

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一

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一 摘要:幼儿素质发展代表着未来国民的整体水平,要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并通过“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有力促进对幼儿进行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好习惯,提升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有效方法 礼仪是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反映个体的知识和教养水平、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1.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2.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3.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有所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 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琅琅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能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语言的功能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孩子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教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但是对于创新来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谅解、支持与鼓励。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做一个宽容的激励者更为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个方面的重视,只有关注教学整个过程中学

幼儿园教师论文6篇

幼儿园教师论文6篇 1 幼儿园教师论文:餐巾纸的妙用 点心后,一个孩子用餐巾纸擦嘴后随手一扔,一旁的孩子随口叫到:“这张餐巾纸真象一只鸟”。顺着他的话音我朝前一瞥,可不,还真有点像呢!于是我马上组织幼儿对这张餐巾纸展开了讨论:请每个孩子说说它像什么?是不是所有的餐巾纸都能折叠出这些样子呢?于是在第二天的电脑创意绘画活动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内容:发给每个孩子一张餐巾纸请他们任意折叠,而后请每个孩子来说一说你的餐巾纸像什么?随后我挑选了两张较为典型、并有代表性的餐巾纸进行扫描处理,作为孩子们上机操作的素材。由于孩子有了一个平面想象绘画过渡到电脑想象绘画的活动过程,这样一来解决了幼儿在电脑上刚上手的难处,有了一个缓冲过渡的过程。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过渡,孩子在后面的电脑操作中不再感到困难和无从着手。经过孩子的想象创作一张普通的“餐巾纸”变成了“蝴蝶”“小鱼”“芭芘娃娃”“球鞋”等等。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提出了“电脑绘画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创造力的实验研究”的课题。其研究的根本价值不在于孩子运用绘画工具的技能有多熟练或是画出的作品有多惊人,而在借纯朴的一草一木、一个玩具等绘画素材,将创造与想象融于一体,让孩子在电脑这个天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独特的电脑绘画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趣、情趣、乐趣的画卷。从而使电脑绘画一举成为发展幼儿创造潜能的现代化教育平台。使幼儿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与培养。 通过此次活动我感到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想象素材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餐巾纸”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及其普通的物品,选择这样的物品作为电脑创意画的想象素材幼儿感到新鲜有趣,加之“餐巾纸”折叠的形状又很能引起幼儿的想象,由此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独特的电脑绘画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趣、情趣、乐趣的绘画作品。 在整个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沉浸在想象的天地中,在与他们一起交流与讨论中我钦佩孩子们的想象力如此的丰富与大胆,同时也对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有了更一步的认识。让孩子在想象中创造,在创造中想象是我开展此次活动的真正目的。 2 幼儿园教师论文: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 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素,是未来社会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是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怎样在学前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为他们进入学校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对幼儿来说,书籍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在学前阶段,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一特点

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题目

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题目 美术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这种源于美术本体;但又超越美术本体的价值功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双向要求。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大胆投身于改革实践;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能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质疑和探索,并且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作用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完善。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确立学生实践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具备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产生执着的探索精神。这就要求主体主动参与,唤起创新,培养实践能力。要注意学生创作潜能的开发,真正地给他们探索知识,探究问题的空间,既要让学生积极思索,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让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具有独创性。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主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有了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就能借助过去的经验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假设,又在新的层面上进行新的想象。要发挥学生灵感与直觉的作用。直觉是一种与知觉思维有关的直接观察事物的心理活动,它包括灵感,启示和顿悟,是创新的先导。而灵感又不会长期静止停留,它往往是稍纵即逝。教师要敏锐地观察了解学生接触到美术作品后的系列心理活动变化,由能动思维起动到发散思维启导,再到创新思维结局,让学生迁移知识,进行美术的创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还应当借助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创设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在艺术作品魅力的作用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产生创作欲望,表达自身感受。美术教育的创新,追求一种自由、和谐、情景交融双向交流的氛围,不同的学生因其自身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审美体验,许多创新的因素就蕴含在其中。新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它既体现在教育观忘上,又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处理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后的结果之一是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而美术创作活动又必须借助于美术语言。所谓美术语言,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诸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料等;二是指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3篇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3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幼儿美术教育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优势 第一,培养思维方式。幼儿自发性的美术创作绚丽却十分短暂,一旦不受重视或失去引导很容易消失匿迹。多媒体应用可以立体直观的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展现给幼儿,在美的环绕熏陶下培育美好的心灵。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些幼儿时期对思维、人格的正面积极培育来自于自身体验并长远作用于他们的未来成长。比如在墙上用不同的手势形成各种不同的手影,对于激发想象力和提高创造力十分有效。再例如播放圣母与圣子的油画,讲解油画背后的传说,让孩子们感受亲情之美、增添亲情教育。第二,提高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欲望。所以要想做好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相应的知识技巧,更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和环境来提升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枯燥的环境和无趣的氛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幼儿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无法充分利用和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多媒体应用的视觉听觉多重刺激可以在吸引兴趣关注的同时,帮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美,从而在体悟的基础上创造表现出

来。比如时下流行的喜洋洋、熊大等就可以引入课堂,帮助孩子们模仿描画小动物。第三,拓展想象能力。爱因斯坦在讨论天才时曾强调,天才来自99%的辛勤努力和1%的想象灵感,而这1%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日益重视多方位刺激幼儿大脑发育,在教学信息不断丰富的条件下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扩展了教学方式表现生动鲜明的物体形象,通过视听双重刺激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体会具体和抽象、简单和复杂的神奇转变。例如播放猩猩群居生活中猩猩母子的互动影像,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感知母爱又能够增强对母亲的认知。 二、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恰当地对美术作品做一定的技术处理 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图片进行多种灵活处理修饰,比如我们熟知的Photoshop这一软件,就可以做到形状切割、色调调整、光效修补等等多种功能,使得不够完美的美术作品得到了极大改善,方便人们欣赏。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技术处理是需要的,但不能够开发过度或形成依赖。比如很多时候图片里物体的形状都被修饰过度导致变形,这就对欣赏无益,变成舍本逐末了。技术修饰的使用过度可能会形成不良心理暗示,比如绘图软件的便捷可能会使得对手绘产生抵触,再比如修图软件的高效多能可能会导致手绘越来越随意粗糙水平降低。这些对将来的美术创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技术再发达依旧不能取代人工,比如水墨国画、油彩水粉这些精髓画种,其历史渊源、审美价值和技巧难度、文化底蕴都不是计算机绘图可以比拟的。因此,我们支持辅助手段的运用,但切记不可过度依赖、喧宾夺主。

幼儿绘画教育论文-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

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 教育家德廖莫夫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写诗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 绘画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例如绘画时要用颜料、笔、纸;雕塑时要用的泥、木等),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线条、形体、色彩等)塑造具体可观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门造型艺术。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又凝聚着创造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利用这种特性,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把绘画看成是一种最自由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这一‘游戏活动’中,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情绪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了解表达出来,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 幼儿绘画,是幼儿用来传情达意的视觉语言。幼儿绘画是幼儿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幼儿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在现代,以注重情感、自我价值、艺术修养和创造力为主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应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尊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表现。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让我们多给幼儿一些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画画,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教师在积极有效的引导幼儿发现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象,表达自己认识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以及受传统美术教育长期影响,但又有新的教育思想冲击下的现代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绑住了教师的手脚、束缚了教师的思想,使得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地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画画,让幼儿去表达、表现自己的情感、兴趣和愿望。 一、传统美术教育中解放自己,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 传统的美术教育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在培养目标方面,幼儿美术教育出现了误区。教师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幼儿整体素质(情感、智力、审美心理素质等)培养。 在教育内容方面,以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于是幼儿作品中的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班级里,一个幼儿园里,甚至是在儿童作品展览会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们都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的形象。 在教学方法方面,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用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用临摹方法传授绘画技巧,脱离儿童实际,使幼儿创造才能受到压抑。 在教学评价方面,以是否与教师的范例相一致为衡量标准,从众多孩子的横向比较中挖掘具有美术潜能的人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及介体差异。 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违反了幼儿学习美术的客观规律,压抑了幼儿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我们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以培养幼儿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表现,通过探索掌握初级美术语言,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各种知识,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以美术带思维,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从现代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探索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的新途径 在现今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实际仍存在着“教学内容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学习为主要方法”的普遍现象。忽视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严重阻碍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他们心灵深处的美感无以引发,也很少受到教师的重视。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更尖锐地指出了模仿绘画的害处。《纲要》提出艺术教育必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模仿化教学的特点正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的特点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亦步亦趋地按照教师的画法步骤临摹。而模仿画的后果是把成人的画法强加给幼儿,扼杀了幼儿童稚而天真

学前教育热点话题论文题目

学前教育热点话题论文题目 xx 年教育热点话题[日期:xx-04-06] :首钢日报作者: [字体:大中小]xx 年教育热点话题在每年的国家和地方“两会”上,教育问题都会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原因很简单:一来教育是每个家庭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二来教育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据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学前教育、中小学生减负、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关注和讨论,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还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学前教育 __年内启动学前教育立法去年 11 月 24 日, __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3 月 5 日, _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民进中央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尽早实现学前教育立法,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该提案的主要执笔人,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认为,立法是破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突出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据悉,日前,教育部在公布年度工作重点时表示,今年将启动学前教育立法。 关于学生减负“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小学生“减负”喊了多年,却越减越重。今年,“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__

总理在 3 月 5 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关于高考改革 __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 3 月 6 日, __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透露,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但是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该问题比较复杂,北京、上海都在研究办法, __则主要和接收这些学生比较多的地方逐步共同推进异地高考。对于异地高考问题解决的时间表,袁贵仁表示不会很长,现在异地读书进入高考的学生还不多。延伸阅读今年国家将优先发展教育在今年“两会”上, _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xx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具体的措施有: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有关美术教育学研究论文

有关美术教育学研究论文 摘要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 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情感教育比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育实践实践分析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在美术课程中,要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的 美术兴趣,否则这种情感教育就无从谈起。美术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要 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在强烈的兴趣 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美术情趣。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 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 然中观察,到生活中体验,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为什么中国古代花鸟画 家喜欢表现被称作“四君子”的梅、兰、竹、菊,那是因为这些植物的特性与人们的思想 情感有着某种联系。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才能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 受到美,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美术课程中,营造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以使学生自由 发表个人的想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这便于促成学生的 情感思维。比如,版画教学首先体现的是操作性,课上应立足于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尽 量提供条件使之多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版画的魅力及学习的乐趣。如在刻 版制作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他们操作起来发挥空间很大,课上,充分展示了学生们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家愉快地参与其中,团结协作,增强了学习兴趣,在制作过程中学 生找到了艺术创作的快乐。 版画课是轻松的,作品完成后,每个同学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由于没有了传统模式 的束缚和传统形式的障碍,学生们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他们从被动地完成 由诸多形式要求的作业,到主动地掌控手中的刻刀,任凭自己的想象,把想象变成现实, 每件作品都包含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亲自体验了通过想象和创造 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满足。让学生在感知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版画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 正和提升认知思维,进而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指的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欣赏及创造的能力。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学术论文)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 (学术论文)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如自主式美术区域活动、源于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基于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活动等;以及实施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学画过程规矩化、避免作画要求的程式化、避免评价标准的成人化。 关键词美术教育;生活化;幼儿园教育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笔者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认为生活是幼儿认识社会和自我建构认知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必须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幼儿园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必然性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生活的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必须通过自己的尝试、操作建构新知。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只有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调动孩子们的已有认知经验,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因此,幼儿园应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如操作、旅游、劳动、养殖等,给幼儿以亲身体验,帮助其丰富直接经验,使其体验感受越来越丰富时,就为他们的美术表现和创造作好了铺垫。 (二)幼儿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美术活动得以表达

在孩子的视野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关注儿童的生活,我们更应关注儿童的精神生活。幼儿美术是幼儿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是他们内在精神生活的外部显露。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等形式将内在流动着的思想以及感受一一表现出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技巧训练,而是以美术为手段,解放幼儿的那种活泼、自由、纯真的天性。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追寻幼儿的精神生活,选取与幼儿的生命律动合拍的对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灵感受,帮助幼儿丰富和扩展精神生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美术教育的宝贵资源。 (一)自主式美术区域活动 幼儿园在开展美术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倡导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给幼儿提供多种途径去表达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可以自主选择绘画工具及创作方法,如粘贴、油画棒、水彩等。其次,应考虑提供材料要适合不同的能力层次水平,比如绘画能力稍弱一点的幼儿可为其提供涂色样稿或者美术作品成品,让他们照样子去做就好,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为其提供一个主题和部分提示,让他们在这个主题基础上进行创作,对于能力很强的幼儿可不限定主题,让其自由创作。第三,应注重区域环境的情境性,积极创设支持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创作的宽松氛围,给予幼儿充足的可供选择的材料,使幼儿在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美术活动。 (二)源于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 源于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有利于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从而更好的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如体验式饮食活动,从生活中的饮食活动开展美术教育,让幼儿在饮食活动中真切、生动地体验生活的多滋多味,通过交流、操作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再比如渗透式节日活动,利用节日活动渗透美术教育,可以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节日美术活动中感知生活、享受生活。在每次节日活动开展中,幼儿园可以从节日环境布置、节日饰品装饰邓多方面进行美术教育。 (三)基于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活动 优秀的美术作品是让幼儿感知和表达的良好素材。幼儿园可以选择国内外大师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齐白石的《虾》、毕加索的《少女》等。选择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样板5)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幼儿入园不适应主要由家长的和教师处理不当造成的,其原因主要从家庭教养、幼儿园管理和幼儿自身条件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幼儿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离不开家长的努力,同时,幼儿园也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关键词:入园适应性问题;解决对策;幼儿

目录 一、入园适应性问题的提出 (1) 二、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 (一)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 (3) 1、家长的问题 (2) 2、教师的问题 (2) (二)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原因 (3) 1、家庭因素 (3) 2、幼儿园因素 (4) 3、自身的特点 (5) 三、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 (5) (一)家长应该采取的措施 (5) 1、做好入园准备 (5) 2、对幼儿入园要有正确的态度 (6) (二)幼儿园应该采取的措施 (6) 1、依照《纲要》的内容实施教学活动 (6) 2、为幼儿入园做好准备 (6) 3、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7) 4、家园合作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一、入园适应性问题的提出 在新学期开学之初,新入园的幼儿总是会出现哭闹的现象,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突然和朝夕相处的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伙伴,加上活动的相对不自由和集体生活规则的约束,幼儿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害怕感和不安全感,幼儿入园适应性的问题便随之而来。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是指幼儿刚踏入幼儿园,对新环境和生活节奏未能及时适应,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情绪恶化。幼儿情绪激动、不稳定, 注意力分散, 情绪低落, 对集体活动兴趣不高;家长送幼儿入园时, 不愿与母亲分离, 追家长、啼哭时间长等;和其他小朋友也没有太多的交流, 喜欢独处, 只是偶尔看看别的孩子在干什么, 处于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水平。有什么需求, 也不敢向老师提出, 和老师也没有太多的言语交流。(2)身体状态的变化。不敢大小便, 更不敢求助老师, 或频繁地上厕所;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进食, 甚至不吃;入睡困难, 要求陪睡或拒睡。幼儿还会出现发烧、咳嗽等身体不适现象, 有的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对幼儿入园的适应性问题不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应该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一 摘要:幼儿素质发展代表着未来国民的整体水平,要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并通过“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有力促进对幼儿进行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好习惯,提升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有效方法 礼仪是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反映个体的知识和教养水平、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1.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2.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3.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有所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