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一、医患沟通的内容

(一)医疗、护理、急救、门诊、后勤等各个部门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问题。(二)“医患沟通”的三个层面

1.是普通疾病患者,由主管医生在床旁查房时就将病情、预后、治疗方案、详细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

2.是疑难、危重病人,由病人的主管医生、主治医师(包括科主任)和责任护士(包括护士长)直接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是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由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集中进行沟通。

二、医患沟通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床旁首次沟通:一般疾病,要求主管医师查房结束时,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护士在病人入院12小时内要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住院须知,并安慰病人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2.住院期间沟通:在病人住院期间,要求:主管医生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及费用等内容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3.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护士等一起召集病区病人及家属,集中进行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进行沟通,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至少每月一次,并记录在工休座谈记录本上。

4.出院防视沟通:对已出院的病人,医护人员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作好记录在出院访视记录中。

三、医患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一)基本要求尊重、诚信、同情、耐心

1.一个技巧倾听——请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介绍(解释)——请多向病人或家属说几句,

2.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

3.三个留意留意对方的情绪状态、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对方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避免强求对方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剌激对方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情绪,适时舒缓。

(二)沟通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只要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并把此类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在晨会交班中,除交医疗问题外,可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不满意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的作好沟通工作。并记录在晨会记录本中。

2.交换沟通对象:在某医生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困难时,可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其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某些特殊检查、治疗的患者可用书面沟通。

4.先请示后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先请示上级医生,然后再沟通。

5.协调统一沟通:论断不明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以避免各自的解释矛盾对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四、“医患沟通制”的制度保障

把“医患沟通制”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医务部、护理部、质量考核办将定期每月抽查一次,查病历了解“医患

沟通”记录情况,还将不定期进行督查,了解医患沟通的实施情况,听取病人意见。并由考核办通报实施效果,并加以评价,提出改进措施或意见,向全院通报。对拒不执行“医患沟通制”和在执行过程中仍有病人投诉,病人不满的,则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是指全面、准确、及时、客观地将患者的病情和病愈后,以及将要接受治疗措施的作用与风险,用患者及其家属可以理解的语言和方式予以告知,并获得理解与配合。医患沟通要贯穿于整个医疗工作中,其目的是要在医疗工作中,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减少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通过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尊重和认同。 一、医患沟通的时间 (一)院前沟通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和制度的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二)入院后沟通 病房医师在接诊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首程中。 (三)住院期间沟通

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前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依据、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替代方案、手术并发症等)﹔麻醉前沟通;输血前沟通以及使用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 (四)出院时沟通 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用药方法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二、医患沟通的方式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患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必要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一)床旁沟通:首次沟通是在责任医师接诊患者后,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诊查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必要时将沟通情况记录在病程上。护士应向患者介绍住院须知并行健康宣教。 (二)分级沟通:沟通时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情况,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或亲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的沟通。如已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沟通时间 (一)诊前三分钟沟通 医师在接诊患者前三分钟,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在此期间接诊医师应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征求患者或家属意见,争取患者或家属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如有医生助手辅助的治疗内容或其他医师参与的治疗内容亦要和患者事前沟通。 (二)诊疗时沟通 治疗中必须和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诊疗的步骤,注意事项。如果为有创操作一定要取得患者的支持,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必要时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患者为小孩、老年人或智力缺陷人员,需要取得其近亲属、法定监护人的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三)诊疗后沟通 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结束后,要做到诊后“六到位”的服务内容,即: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感觉及不良反应;预约复诊时间;将治疗后注意事项、种植修复手册、儿牙护照等发给患者;发放宣传资料随时联系;实行电话随访;对于需要至其他诊室做进一步诊治的患者,需由护士陪同前往。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积极为患者做健康宣教。 二、沟通的内容

(一)诊疗方案的沟通包括 1、现病史、既往史;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 5、诊断依据; 6、鉴别诊断; 7、拟行治疗方案,对有多种治疗方案,需说明利弊以供患者选择;治疗方案要求从口腔全科治疗的理念出发,需包括:牙周情况,咬合情况,颞合关节的全面安排及处置。 8、初期预后判断的说明等。 (二)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必要时在治疗中详细解释每一个治疗步骤、医疗药费情况等经常性的沟通,充分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或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并将其有的放矢地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历记录上。 (三)机体状态的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在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医疗服务全过程中,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与患者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新型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切身利益,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各医院要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工作。 1.医患沟通的涵义 医患沟通是医患双向的互动,是一种交流,是一种默契。医患沟通制是指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务人员同病人及其家属在医疗服务中的主动合作,构筑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新型医患关系,而总结出的比较系统的医患交流方法,并形成制度在医院实行。 沟通是无限的,可以不限时间、不拘形式。要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心理特征、性格脾气、疾病状况等因人而异。沟通的内涵探索也永无止境,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2.医患沟通的时间 2.1 门诊接诊沟通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项医疗处置的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及门诊病历上履行签字互认。 2.2 入院时沟通 病房医务人员在接收新患者入院时,应首先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在完成病史采集及入院体检后,应按医院相关制度内容及要求与患者或其亲属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并适当地进行卫生宣教。 接诊(主管)医生在做出初步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后,应将患者目前病情、拟采取的治疗方案、本院对此病的诊治水平向患者或其亲属做详细讲解及充分的告知,并记录在首次病程记录中,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履行告知签字手续。

医院医患沟通办公室工作制度1.doc

医院医患沟通办公室工作制度1 XXXXXXXXXXX医院医患沟通办公室工作制度 (2013年修改) 一、在主管院长及医务处处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医疗纠纷防范处置工作。 二、接受患方医疗纠纷投诉,并及时进行医疗纠纷处置。 三、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信访部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部门,参与医疗纠纷院外调解和接访处置。 四、配合医疗事故鉴定部门、司法鉴定部门,做好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准备工作。 五、全面负责医疗纠纷诉讼工作,由本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律师、涉案科室共同参加诉讼活动。 六、负责组织召开学术讨论会,对医疗纠纷进行讨论、分析,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七、负责医疗损害赔偿事宜,根据相关依据向上级领导提供赔偿数额参考意见,执行院领导指定赔偿数额,拟定和签定协议书。 八、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及院内相关制度拟定医疗纠纷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初步意见,供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九、负责向医疗纠纷责任科室下达整改意见书,指出医疗过

错行为,及该行为违法性、违规性和危害性,同时指出整改具体措施,限期整改,并及时对整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十、负责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工作。 十一、与医疗质控部门共同加强医疗风险管理,负责对医疗纠纷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做好医疗纠纷预警工作。定期对医疗纠纷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发现医疗纠纷的新动向,制定新的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十二、负责医疗纠纷档案的整理、归档及保管工作。 十三、配合宣传部门,协助完成相关媒体针对医疗纠纷的采访、沟通工作。 十四、负责制定或修订医疗纠纷防范处置预案、医疗纠纷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根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完善相关制度。 十五、负责全院医务人员的医疗纠纷法律法规培训及新员工岗前培训工作。负责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的培训、案例讲评工作。 十六、负责对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置工作进行评价。 XXXXXXXXXXXXXXXX医院 201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沟通办公室主任职责 一、全面负责医疗纠纷处置与防范工作,向医务处处长负责

医患沟通制度及记录

医患沟通制度 为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保障 医院医患沟通管理领导小组是实施医患沟通的领导机构,负责全院实施医患沟通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二、主要内容 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活动过程中,详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其他问题,让病人“明明白白看病”。对一般常见病患者,主管医师在床旁查房时就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详细地址进行首次床旁沟通;对疑难、危重病人,经全科诊疗或全院会诊后,由主管医师或科主任会同责任护士(包括护士长)直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带 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由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进行集中沟通。各科室除了要为患者提供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外,还要满足患者多层次的医疗服务要求。 三、主要形式 1、首次床旁沟通:一般疾病患者,要求主管医师入院查房结束时,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

通交流,并详细书写《首次床旁医患沟通记录单》,病历中留存。护士在病人入院12小时内要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住院须知、卫生宣教、并安慰病人充分休息,将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2、住院期间沟通(手术科室可用术前谈话记录代替):病人住院期间,要求主管医生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及费用等内容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住院期间医患沟通记录单》、护理记录中。随时沟通内容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3、术后沟通:要求术后24小时内手术主刀医生将手术的大体情况、术中出现的特殊状况、术后治疗手段、术后用药、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需要患者注意的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将沟通内容登记在《术后医患沟通记录单》上。 4、出院前沟通:要求在患者出院前一天,管床医生将患者本次住院的治疗情况、恢复情况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等详细与患者沟通,并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沟通后及时将沟通内容登记在《出院前医患沟通记录单》上。 5、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护士等一起召集病区病人及家属,集中进行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进行沟通,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至少每月一次并记录在《医患集中沟通记录本》上。 6、出院防视沟通:对已出院的病人,医护人员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记录在《出院访视记录本》中。 四、技巧与方法 (一)基本要求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冷水江市中医医院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主要是为了强化病人对疾病知情权及治疗方案选择权意识,为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达到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目的,并起到进一步促进医师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的作用。 1 主管医生对住院一周以上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应进行不少于3次的沟通。 2第一次沟通为入院沟通,要求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内容为目前病情诊断情况,病人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及大约费用,可能要做的进一步检查,疾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愈后所用药物的副作用,有关检查的目的、危险程度等。并详细记录《入院医患沟通记录》单。 3 第二次沟通内容为疾病诊治的进展情况及病情变化的情况,对危重病人病情变化要做到随时交代。并详细记录于病志内,必要时病人及家属双签字。 4 第三次沟通内容是出院后病人的注意事项以及复诊和随诊时间等。 二、术前沟通告知制度 1 所有的损伤性诊断、治疗、麻醉、手术均应向病人或其家属交待病情转归的严重后果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签字。

2 急诊手术沟通签字由总住院医师负责。 3 择期手术沟通签字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负责。 4 麻醉沟通签字必须由本院医师负责。 5 严禁择期手术的麻醉术前沟通和手术术前沟通及签字在手术当日或在手术室门前进行。 6 术中发现与术前估计不十分吻合,需要更改手术方案,而术前沟通又未涉及时,须通知病人家属,征得其同意并重新签字方可继续手术。 7 择期手术、危重病人手术前必须有符合要求的术前讨论讨论。 8 特殊医疗服务沟通签字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负责,病室负责人签字并盖章,严禁弄虚作假(更改入院、手术时间,被点名教授不上台等)。 9 违反者拟承担相应的纠纷责任和法律责任。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1.1沟通的时间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应收入院治疗。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尽可能详细的向患者讲明所进行的各种医疗处置的意义,争取患者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之前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急诊患者入院后,接诊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综合客观的检查结果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应当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医疗服务信息的沟通,让患者明白消费;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特殊医疗器械使用、特殊给药途径前的沟通;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疾病转归时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医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使用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和(或)药品前的沟通;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前的沟通;其他需要沟通的情形等。 对于术前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

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参加手术的人员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要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和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1.2诊疗内容的沟通 a现病史、既往史; b体格检查; c辅助检查; d初步诊断、确定诊断; e诊断依据; f鉴别诊断; g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 h初期预后判断等。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

医患沟通制度全

医患沟通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得医院管理年活动与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以病人危重,以质量为核心”得办院宗旨与“以人为本”得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减少医患纠纷,构建与谐医患关系。 二、组织保障 医院医患沟通管理领导小组就是实施医患沟通得领导机构,负责全院实施医患沟通工 作得指导与监督。 三、主要内容 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活动过程中,详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得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得及结果、病情得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得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得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得意见与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得其她问题,让病人“明明白白瞧病”。对一般常见病患者,主管医师在床旁查房时就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详细地址进行首次床旁沟通;对疑难、危重病人,经全科诊疗或全院会诊后,由主管医师或科主任会同责任护士(包括护士长)直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带有共性得多发病、常见病,由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进行集中沟通。各科室除了要为患者提供精湛得医疗技术服务外,还要满足患者多层次得医疗服务要求。 四、主要形式 1、首次床旁沟通:一般疾病患者,要求主管医师入院查房结束时,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详细书写《首次床旁医患沟通记录单》,病历中留存。护士在病人入院12小时内要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住院须知、卫生宣教、并安慰病人充分休息,将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2、住院期间沟通(手术科室可用术前谈话记录代替):病人住院期间,要求主管医生与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所患疾病得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得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得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及费用等内容进行经常性得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住院期间医患沟通记录单》、护理记录中。随时沟通内容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人民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人民医院 医患沟通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尊重和维护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我院医患沟通制度,执行中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报医务科处理。 一、医患沟通的时间 1、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实行首诊负责制。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征得患者意见,安排相应的治疗,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手册中。 2、入院时沟通:病房医师在接诊患者入院后,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将患者的初步诊断、必要检查以及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告知病人。 3、住院期间的沟通:对住院病人,在患者入院后的24小时内必须与患者进行医患沟通,内容包括: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危、急、重患者疾病转归的沟通;术前、麻醉前以及输血前的沟通。住院期间诊疗方案有变更时要根据情况再次或多次沟通,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 4、出院时的沟通:患者出院时,主管医师应将患者住院时的情况、出院医嘱、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告知患者。 二、医患沟通的内容: 1、疾病的诊断情况; 2、主要治疗措施; 3、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

4、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 5、药物不良反应; 6、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以及防范措施; 7、急、危、重病人的病情转归; 8、医疗费用; 9、及时、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10、通过沟通把关心及时传达给患者,并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三、医患沟通的方式: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苗头的病人,应立即作为重点病人有针对性的进行医患沟通。 2、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病情,规定不同的医务人员参加医患沟通。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负责对住院病人的医患沟通;副主任医师负责对疑难、危重病人以及重大手术病人的医患沟通,相关下级医师及责任护士参加;科主任负责对特殊手术、特殊病人、新开展的手术以及有医疗纠纷苗头的病人进行医患沟通,相关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参加。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功能或需要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以及危重病人,应当使用统一格式的书面形式如病情告知同意书等进行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制度模板

医患沟通制度 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1、沟通的时间方面,包括入院前沟通、入院时沟通、入院3天内沟通、住院期间沟通、出院时沟通。 (1)入院前沟通的内容: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2)入院时沟通的内容:病房接诊医师在接受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亲属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6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1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亲属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的内容: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亲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并要有记录。 (4)住院期间沟通的内容: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

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患者使用医保目录、“新农合”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知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待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上沟通都要征得患者本人或亲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 (5)出院时沟通的内容: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亲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并要有记录。 2、医患沟通的内容,主要有诊疗方案的沟通、诊疗过程的沟通、机体状态综合评估。 (1)诊疗方案的沟通内容:既往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初步诊断、确定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两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内容: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亲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范本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范本 为进一步加强医患、护患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我院医患沟通制度: 一、沟通的基本要求 1、接诊护士主动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经治医生,责任护士,住院须知,病人守则。 2、病员入院72小时内,经主治医师、护士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一次全面沟通交流,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项目目的和结果,手术方案、风险、并发症和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病情大体预后(转归)疗效等,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交流过程应注意保护其隐私权。 3、住院期间护士应主动热情介绍用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根据各科各病种健康宣教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4、每月召开一次公休会,及时了解和听取患者的建议和意见,回答病人询问,满足其知情权,要有专用记录本,

记录时间、参加人员、内容、签名。 5、交流(沟通)内容要有文字记录,让患方签字认可。 6、对普通疾病患者,经治医师查房时要详细告知,使之理解、支持和配合,对疑难、危重者,由诊治组组长或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二、沟通的时间 1、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 2、入院时沟通:住院接诊医师,在完成入院记录时; 3、入院3天内沟通:经治医师和责任护士进行正式沟通; 4、住院期间:病情变化时、手术前、麻醉前、术中改变术式、有创检查或检查、变更治疗方案、使用贵重药品或自费检查项目、发生欠费时、危重患者疾病转归、输血前、使用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等的沟通。

医患沟通制度

XX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 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一、目的: 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及其近亲属学习到更多的健康卫生知识,破除迷信、增进医患互信、科学的战胜疾病。而新生儿内科由于沟通更加重要,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成立新生儿病区“医患沟通”管理小组. 组长:李振光主任 副组长:吴宏伟副主任、郝祥梅护士长 联络员:刘青、祖静 成员:王伟、高继生、刘金凤、杨夏、尚培薇、赵英荣、祖静、宋培培、邹冬梅,舒长华、苗晓 三、医患沟通的内容 医护人员主要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问题。

(1)首次沟通要求在入院2小时内完成。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以后沟通的时间、地点等与患者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留存患儿监护人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签署入院病情告知书;护士在病人入院时要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住院须知,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普通疾病患者,由主管医生在床旁查房时就将病情、预后、治疗方案、详细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疑难、危重病人,由病人的主管医生、主治医师(包括科主任)和责任护士(包括护士长)直接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特殊危重病人要求详细告知患儿目前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病情预后及可能发生的情况,签署入院病情告知书,病危(重)患儿签署病危(重)告知书,特殊治疗(如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CPAP等)、特殊用药(血浆、红细胞悬液等血制品、白蛋白、球蛋白、PS、特殊级抗生素等)等签署特殊治疗同意书,特殊操作(如气管插管、换血疗法、动脉置管、深静脉置管、PICC、导尿等)签署特殊操作同意书。并留患儿监护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详细告知以后每次沟通时间、地点,如有病情变化随时沟通。要求家长留院,保持手机通畅。 对于监护人不能到院者,应电话与监护人沟通,病程记录不能来院的原因、委托的监护人,签署委托书,以后由委托人签署沟通记录单,并附监护人与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医院管理制度汇编

前言 在当今社会,医院是社会公益机构,须尽最大可能满足广大患者就医和健康服务工作,为创作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构筑功能强大的医院管理体系是我院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我院走向品牌化的必由之路。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的规章制度,总结三年来医院管理经验,参照其他医院先进的管理办法,特编订本《医院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汇编》。希望全院员工认真学习,坚决执行,更好地为建设“百年协和,健康百年”的协和品牌保驾护航。 三年的发展,医院在管理水平上有了一些进步,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提高,这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的汗水。但是,医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是制度不完善,就是执行、监督不到位,这也是阻碍我院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所在。规范化的医院管理离不开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只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灵活实效的管理方法,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全新的管理模式,我院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站稳脚跟,才能去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发挥自己的医疗特色,迎接明天的辉煌。 本制度汇编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规章制度”,下篇为“岗位职责”,共计8章,包括行政管理、医疗管理、护理、供应、检验、医技、药剂、行政、财会、后勤等部门管理制度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凝结了院领导的心血,是全院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体现医院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也表达了医院向现代化管理迈进,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的决心! 中山协和耳鼻喉医院 2011年10月

编委会 主编:苏的良 副主编:蔡贤济苏德棋 编委:杨秀王徐玉坤柳晓峰 上篇规章制度 第一章行政管理 第一节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节各级各类人员医德医风行为标准

医患沟通制度 (1)

锡盟蒙医医院 医患沟通制度 一、医患沟通内容 1、在医疗、护理、保健、急救、门诊、后勤等各个部门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清单等内容,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问题。 2、医患沟通的三个层面 (1)普通疾病患者,由主管医师在查房时床旁就将患者的病情、预后、治疗方案详细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2)疑难、危重病人,由病人的主管医师、主治医师(包括科主任)和责任护士(包括护士长)直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由护士长和及其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集中进行沟通。 二、医患沟通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床旁首次沟通:一般疾病要求主管医师查房结束时,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护士在病人入院12小时内要介绍医院及科室的情况,住院须知,并安慰病人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2、住院期间沟通:在病人住院期间要求主管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防范措施及费用等内容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病程记录及护理记录上。 3、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及护士等一起召集病区病人及家属,集中进行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进行沟通,回答病人及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和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别断完善,人民日子水平、文化素养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想要得到的医疗信息越来越多。所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别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并且,又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及其近亲属学习到更多的健康卫生知识,破除迷信、增进医患互信、科学的战胜疾病。为习惯新形势,爱护患者合法权益、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阔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执行对象: 凡是本院职工在为患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过程中都应当遵守本制度。 二、各岗位人员的医患沟通时机、内容及要求 全院所有工作人员除应主动、热情、礼貌、诚恳、语气平缓、中意回答患者及亲属提出的咨询题外,别同岗位尚需与患者及亲属就以下内容进行中意有效的沟通: 1、导医:以主动了解患者当前需要为要紧内容并赋予中意回答。 2、挂号室:了解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职业、工作单位等内容。小儿患者还需要了解其监护人事情。 3、门(急)诊首诊医师:门诊首诊医师根据《首诊医师负责制度》规定接诊。在接诊时,应依照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其进一步诊疗方法,征求患者意见,告知起居、饮食、活动以及同意诊疗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直至患者中意离去。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者应简述其必要性、依从性(诊疗活动带来的别便而导致患者依从同意的程度)以及花费事情,并指导或护送患者进入下一具诊疗程序。 4、住院处人员:当患者办理住院手续、补缴预交款、进行结算、查询费用等事情时,住院处工作人员应当向患者介绍我院的物价执行标准,并说明费用发生的原因和记帐流程,消除患方误会。如有争议,住院处工作人员应当主动与费用发生源工作人员联系,由费用源头赋予沟通解释。如系住院处记帐录入错误,应主动赔礼道歉。 5、病区住院期间的沟通 (1)入院时沟通:病区工作人员不管是谁发觉患者新来入住,均应主动、热情上前招呼,并联系值班护士予以接待。值班护士接待新入患者后,在安排病床未来及时向患者告知住院须知、注意事项、日子指南等内容,并帮助患者熟悉就餐、用水、入厕等事宜。确定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后应当告知患方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姓名、称呼,并在床头卡上予以注明。 (2)病区首诊医师:病区首诊医师根据《首诊医师负责制度》接诊。当班医师(含进修、实习、新毕业轮转医师)发觉新患者入住护理程序尚未结束之前应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告知住院诊疗程序,消除着急、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护理程序一经结束,当班医师即开始诊疗程序。接诊前先向患者介绍自己姓名,态度要热情、诚恳。首次病程记录书写完成未来应马上与患者及家属就初步诊断、可能的病因诱因、诊疗原则、进一步检查的内容、饮食、歇息、注意事项等进行初步沟通。 (3)急诊入院患者应在护士办理住院的并且即应开始进行诊疗救护等活动,并及时告知相关内容(诊断、惊险、风险、最佳诊疗措施)以及书写危重告知书。危重告知书应由其近亲属或托付代理人签字并接受拟定的诊疗方案。 (4)由于风险、费用等原因患方别接受最佳诊疗方案时应拟定次选方案,并就患方别接受挑选最佳方案而挑选次选方案由患方签字认可。

医患沟通制度 (5)

医患沟通制度 一、医患沟通的内容 (一)医疗、护理、急救、门诊、后勤等各个部门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问题。 (二)“医患沟通”的三个层面 1.是普通疾病患者,由主管医生将病情、预后、治疗方案、详细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 2.是疑难、危重病人,由病人的主管医生、主治医师(包括科主任)和责任护士(包括护士长)直接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是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由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集中进行沟通。 二、医患沟通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首次沟通:一般疾病,要求主管医师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与患者进行沟通

交流;护士在病人治疗时安慰病人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2.静点期间沟通:在病人静点期间,要求:主管医生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及费用等内容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3.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护士等一起召集病区病人及家属,集中进行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进行沟通,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至少每月一次,并记录在座谈记录本上。 4.静点后的沟通:完成静点的病人,医护人员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作好记录。 三、医患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一)基本要求尊重、诚信、同情、耐心 1.一个技巧倾听——请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介绍(解释)——请多向病人或家属说几句, 2.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

中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中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中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和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想要得到的医疗信息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及其近亲属学习到更多的健康卫生知识,增进医患互信、科学的战胜疾病。 为适应新形势,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执行对象: 凡是本院职工在为患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过程中都应当遵守本制度。 二、各岗位人员的医患沟通时机、内容及要求: 全院所有工作人员除应主动、热情、礼貌、诚恳、语气平缓、满意回答患者及亲属提出的问题外,不同岗位尚需与患者及亲属就以下内容进行满意有效的沟通: 1.导医:以主动了解患者当前需要为主要内容并给予满意回答。 2.挂号(收费)室:了解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职业、工作单位等内容。小儿患者还需要了解其监护人情况。 3.门(急)诊首诊医师:门诊首诊医师依照《首诊医师负责制度》规定接诊。在接诊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其进一步诊疗办法,征求患者意见,告知起居、饮食、活动以及接受诊疗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直至患者满意离去。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者应简述其必要性、依从性(诊疗活动带来的不便而导致患者依从接受的程度)以及花费情况,并指导或护送患者进入下一个诊疗程序。 4.住院处人员:当患者办理住院手续、补缴预交款、进行结算、查询费用等情况时,住院处工作人员应当向患者介绍我院的物价执行标准,并说明费用发生的原因和记帐流程,消除患方误会。如有争议,住院处工作人员应当主动与费用发生源工作人员联系,由费用源头给予沟通解释。如系住院处记帐录入错误,应主动赔礼道歉。 5.病区住院期间的沟通 (1)入院时沟通:病区工作人员无论是谁发现患者新来入住,均应主动、热情上前招呼,并联系值班护士予以接待。值班护士接待新入患者后,在安排病床以后及时向患者告知住院须知、注意事项、生活指南等内容,并帮助患者熟悉就餐、用水、用电、入厕等事宜。确定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后应当告知患方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姓名、称呼,并在床头卡上予以注明。 (2)病区首诊医师:病区首诊医师依照《首诊医师负责制度》接诊。当班医师发现新患者入住护理程序尚未结束之前应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告知住院诊疗程序,消除着急、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护理程序一经结束,当班医师即开始诊疗程序。接诊前先向患者介绍自己姓名,态度要热情、诚恳。首次病程记录书写完成以后应立即与患者及家属就初步诊断、可能的病因诱因、诊疗原则、进一步检查的内容、饮食、休息、注意事项等进行初步沟通。 (3)急诊入院患者应在护士办理住院的同时即应开始进行诊疗抢救等活动,并及时告知相关内容(诊断、危险、风险、最佳诊疗措施)以及书写危重告知书。危重告知书应由其近亲属或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同意拟定的诊疗方案。 (4)由于风险、费用等原因患方不同意最佳诊疗方案时应拟定次选方案,并就患方不同意选择最佳方案而选择次选方案由患方签字认可。

(完整版)医患沟通心得体会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 医患沟通是现代医院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在医学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尤其在医患双方医疗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服务是医疗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尊重、沟通就是影响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可以缓解医患关系,增加医患间的信任、保证医患双方的利益,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增加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这次观看医患沟通的视频,我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首先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不可缺少的交流,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服务质量的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其次医方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全部信息,才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还可以减少不当医疗行为的发生。例如患者体质上的特殊情况,只有患者自己最清楚,而有些特殊情况医务人员可能检查不出来。如患者药物过敏情况,如果医务人员在询问病史时没有深入地了解,而使用了不应该使用的药物而发生了过敏反应,则会发生不当的医疗行为。 同时由于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不平等性,医务人员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患者相对于医务人员来讲,缺少医学知识,主要是在医务人员的安排下接受治疗,解除自身的病痛,所以处于一定的被动和服从地位。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 当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应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同时把这类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与家属预约后根据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沟通。当医生与患

9.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沟通时间 (一)诊前三分钟沟通 医师在接诊患者前三分钟,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在此期间接诊医师应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征求患者或家属意见,争取患者或家属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如有医生助手辅助的治疗内容或其他医师参与的治疗内容亦要和患者事前沟通。 (二)诊疗时沟通 治疗中必须和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诊疗的步骤,注意事项。如果为有创操作一定要取得患者的支持,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必要时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患者为小孩、老年人或智力缺陷人员,需要取得其近亲属、法定监护人的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三)诊疗后沟通 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结束后,要做到诊后“六到位”的服务内容,即: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感觉及不良反应;预约复诊时间;将治疗后注意事项、种植修复手册、儿牙护照等发给患者;发放宣传资料随时联系;实行电话随访;对于需要至其他诊室做进一步诊治的患者,需由护士陪同前往。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积极为患者做健康宣教。 二、沟通的内容

(一)诊疗方案的沟通包括 1、现病史、既往史;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 5、诊断依据; 6、鉴别诊断; 7、拟行治疗方案,对有多种治疗方案,需说明利弊以供患者选择;治疗方案要求从口腔全科治疗的理念出发,需包括:牙周情况,咬合情况,颞合关节的全面安排及处置。 8、初期预后判断的说明等。 (二)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必要时在治疗中详细解释每一个治疗步骤、医疗药费情况等经常性的沟通,充分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或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并将其有的放矢地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历记录上。 (三)机体状态的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