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TPP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TPP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TPP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TPP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TPP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3级经济学基地班曾昊 320130921241)摘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其迅猛发展之势成为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都密切关注的区域贸易协定。本文首先回顾了TPP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中国应对策略的建议。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自由贸易协定(FTA)

一、TPP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

1.1 TPP的起源

TPP原先是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于2005年7月签订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SEP)演变而来。2002年,新西兰、智利和新加坡首先在墨西哥APEC峰会上就建立自由贸易协定(FTA)举行了谈判,文莱于2005年4月加入谈判并最终签署协议。由于该协议的初始成员国为四个,故又称为“P4协议”。

四国签署TPP的目的是通过深化贸易与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以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各成员方按照协定将在2015年实现所有商品零关税。

1.2 TPP的发展历程

由于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国在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上都比较小,加上当时世界上的大国都将主要精力放在纠结于贸易博弈或推动“多哈回合”上,TPP 在成立之初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直到2009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亚洲之行中正式宣布美国将参与TPP谈判,强调将以此促进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繁荣,为设定21世纪贸易协定标准做出重要贡献,要建立一个高标准、体现创新思想、涵盖多领域和范围的亚太地区一体化合作协定。与此同时,秘鲁、越南和澳大利亚也宣布加入TPP谈判,TPP谈判由此实现了由“P4”向“P8”的转变,并呈现亚太地区参与国家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010年10月,马来西亚正式加入TPP,成为第9个谈判国,TPP进入“P9”谈判时期。2011年11月12日,美国宣布TPP“P9”协议纲要文件已谈判完成,拟进一步磋商,实现协议法律文本的签订。2012年,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加入

TPP谈判。安倍晋三上台以后,日本积极谋求加入TPP,已经同有关国家开展了相关磋商,2013年7月日本将正式参与谈判。因此,TPP将达到12个成员, APEC21个成员中有半数以上成员参加。以2014年计算,TPP成员国的GDP总量已占据全球约40%,人口约13%,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1.3 TPP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1.3.1 TPP的主要内容

最初由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智利四国缔结的“ P4 协议”是以2001年1月正式生效的《新西兰-新加坡自由贸易协议》为蓝本的。其内容不仅涵盖货物和贸易自由化,还包括了海关程序、原产地规则、动植物检验检疫、贸易救济和技术障碍、电子商务交易、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和竞争政策等其他领域。此外,四国还签署了《环境合作协议》和《劳工合作备忘录》。“P4协议”生效后,在贸易商品方面不承认例外,全部商品实施零关税,并须在2015年前执行完毕(智利为2017年),因而的确可称之为高标准的FTA。

2015年10月4日,来自12个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国家的部长们宣布结束有关谈判。谈判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份标准高、目标高、全面且平衡的协议,其宗旨是在缔约国促进经济增长,支持工作岗位的创造和维持,增进创新、生产力和竞争力,提高生活水平,减少贫困,进而促进透明度、良好治理以及劳动和环境保护。这份协议将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和区域一体化。

1.3.2 TPP的主要特征

总的来看,号称具有“高标准的21世纪自由贸易协议”的TPP,具有全覆盖、高标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成员多样,议题众多。TPP 现有成员中,各国国内发展状况不一、社会制度不一、对外开放程度不一,而参加TPP的目的更是不尽相同。同时TPP

议题涵盖面广,笼罩范围普遍的贸易和贸易相关问题,包括货物贸易、海关和贸易设施、卫生检疫措施、贸易的技术壁垒、贸易救济、投资、服务、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劳动、环境等方面。除此之外,还关注社会各方面的新议题,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第二,全面的市场准入。TPP将在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几乎一切领域消除或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笼罩贸易的全部范围,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及投资,以便为缔约国的企业、劳工和消耗者创造新的机遇与利益。

第三,“贸易权大于主权”的特点。在TPP框架内,规定主权国家法律必须服从TPP协定精神(打破主权国家壁垒、关税近乎于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允许个人投资者在国际场合起诉主权国政府。主权国家与本国的跨国公司产生纠纷,只能提交纽约仲裁所裁定。

第四,高标准。作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TPP虽然本质上仍属于FTA 范畴,但其协议内容和标准均显著超过现有FTA的水平。TPP的“高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的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

第五,知识产权整体保护程度较高。虽然TPP知识产权整体保护程度仍未确定,但是TPP在地理指标、互联网域名、版权保护、反规避责任、专利保护、转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药品定价等多个方面远高于TRIPS(关贸总协定知识产权协议)水平。

二、TPP对中国的影响

作为TPP非成员国,我国受到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元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TPP短期内给我国带来贸易转移效应,但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仍相对有限。受成员国之间减税降低及原产地原则的影响,成员国更倾向于从自贸区内成员国进口,从而对一些非成员国来说会产生一部分贸易投资转移。TPP生效后,由于绝大部分关税将取消,少部分关税也将逐步削减,这将使我国遭受部分贸易转移损失,并对外贸发展构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国内消费、投资、劳动力需求下降。从长期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加之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稳步推进,未来TPP对我国整体经济和产业的负面影响将是有限的和可控的。实际上,这也是由我国在全球经济中拥有的贸易大国和制造业大国地位所决定的。

第二,TPP对中国传统产业进出口产生影响。TPP的谈判参与国在不断扩大,而中国却一直没有参与其中,且大有在中国周围形成一个将其孤立的“岛链”的趋势,非成员国中国在这些“排挤”之下,国内各产业的产出、出口和进口必然

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整体来说,一个不包含中国的TPP将使中国经济遭受到冲击,而加入TPP后的中国将会收获更为显著的宏观经济效益,且范围越大,整体收益就会越大。同时,中国如若加入,也会给现有的成员国的经济福利带来增加。

第三,TPP对国内敏感产业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冲击。TPP不仅对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提出了高标准,同时也涵盖了一些对国内竞争政策、政府采购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待遇等领域的承诺。这些条款对于非成员国中国来说的影响在于,一些贸易伙伴国会以这些高标准作为参照来约束与中国的贸易条件,另一方面,如果将来中国加入TPP,作为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的中国立即执行这些高标准的准入壁垒减让和自由化谈判将对国内相关产业的生产者和服务提供商带来巨大冲击,并且来自外国的供应商的冲击有可能会危害敏感产业的发展。

第四,对中国—东亚自由贸易协定(FTA)产生影响。中国目前已签订的FTA 有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1。随着中国的世界影响日渐扩大,中国在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中也试图做出自己的贡献。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启动的“东亚一体化进程”每年都会取得显著的进展,形成了以东盟为核心、中国为主要推手的“10+3(东盟与中、日、韩3国)”合作机制(东亚自贸区),之后又成立了“10+6(在“10+3”的基础上加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东亚FTA战略布局。目前TPP12个谈判成员国与中国FTA体系中的国家重合的有: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和秘鲁,TPP谈判中的高标准将会被这些国家拿来类比或者制衡与中国的谈判,增加了中国FTA建设的难度因此会有减缓作用,而且现有的各种FTA谈判标准、条款混杂不一,会造成中国的FTA合作机制和条款的混乱。同时,美国主导下的TPP必然冲击现有的东亚一体化体系和发展模式。

三、中国应对TPP的策略选择

3.1扩大内需

就中国国内政策角度,从长期来看,扩大内需是克服TPP负面影响的根本办

1数据来源: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数据截止至2015年12月13日

法。只有不断地提高我国国内的最终需求水平,改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净出口的过度依赖状况,降低净出口占GDP的比重,摆脱对几个大的出口市场如美国市场的依赖,从而能够在不加入或者暂时被排斥在外的情况下消除负面影响,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与发展活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积极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通过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劳工、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政策,着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3.3做好产业布局,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展绿色制造业

美国在TPP谈判中极力推进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并且在美国国内已经开始实行绿色制造业计划,也有可能会出台针对中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一方面应提前做好准备,发展绿色制造产业;另一方面,应在国际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制订中发挥作用,体现自身的利益。

3.4维护好现有的FTA,继续深化在亚洲特别是东亚的FTA

巩固与东盟的贸易关系,继续维护好已经建立的FTA,同时要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的战略,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积极推进“东盟10+3(中日韩)”和“东盟10+6(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智利)”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果能够将在东亚地区的合作推进至“东盟10+3”或者“东盟10+6”,那么东亚合作就能够为中国提供足以抵消掉中国无法参加TPP所引起的福利损失。“东盟 10+3”和“东盟 10+6”的未来,核心在于中日韩FTA战略。因此,我们要更加积极推进与日本、韩国的FTA战略。作为在东亚乃至亚洲都有领导作用的三大经济体,三国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和东亚的20%、90%,但三国之间的贸易量只

2《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该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并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占三国对外贸易总量的不足20%。日本共同社称,如果三国形成自由贸易区,将会诞生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与实物贸易20%的巨大贸易圈。因此,加快推进中日韩三国间的 FTA 建设潜力巨大。目前,日本已加入TPP谈判,这使得美国进一步加大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领导权。中日韩作为亚洲的三大经济体,无法真正割裂开来,因此,中国应尽力维护现有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成果,尽力改善中日双边关系,减少隔阂,建立互信,在实质上促进中日韩FTA的建设。

3.5正确处理和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

坚持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积极与全球主要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把推动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我国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妥善处理好中美日三角关系,积极利用好中美欧三角关系,准确把握好中美俄三角关系,加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与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对接。

参考文献:

[1] 田海.TPP 背景下中国的选择策略思考——基于与 APEC 比较的分析[J].亚太经济,2012,(4):16-21.

[2] 全毅.TPP 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中美对话语权的争夺[J].亚太经济,2012,(5):12-18.

[3] 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J].当代亚太,2012,(1):36-59.

[4] 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43-52.

[5] 魏磊,张汉林.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的意图及中国对策[J].国际贸易,2010,(9):54-58.

[6] 刘晨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与美国的亚太区域合作新战略 . [J].国际贸易,2010,(6):56-59.

[7] 李文韬.东盟参与“TPP轨道”合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战略选择[J].亚太经济,2012,(4):27-32.

[8] 徐长文.TPP 的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2011,(3):36-40.

[9] 彭支伟,张伯伟.TPP 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

贸易问题,2013,(4):83-95.

建立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影响

辅修课程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

一、背景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一设想于2002年首次被提出,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首先同意开展相关民间研究。2012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及大韩民国政府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在北京正式签署。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于2013年3月26-2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中日韩自贸区第二轮谈判7月30日至8月2日在上海启动,本轮谈判将围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竞争政策、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议题进行磋商和交流。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随着新一轮自贸区热的出现,三中全会公告释放的这一信号,无疑对山东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等在内的多个谋求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示范区的城市意义重大。山东距离韩国最近的地方只有90多海里,5000多家韩国企业在山东发展,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山东在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加快东北亚经济合作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 作为东亚最核心的三个经济体,2011年,中日分别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韩的GDP占东亚地区GDP总量的75%。中日韩自贸区将是一个拥有15.2亿消费者、GDP总量达到12.3443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19.6%的巨大经济圈。在全球范围内,中日韩自贸区的贸易规模仅次于欧盟和美国。 二、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影响 三国产业优势的不同正是自贸区成立的基础。总的来说韩日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竞争优势明显,而中国优势目前仍主要集中于资源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随着三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局面或将变化。对中国来说,农业、纺织和电子部门将从自贸区中获益最大,石化和通讯设备行业的风险最高,纺织品服装方面,则是具备绝对竞争优势。其他如金融、文化和娱乐服务等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应该适当保护。而对于较为劣势的行业,经历生产萎缩等阵痛,这也是为获取共赢所付出的代价。 首先,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宏观经济有促进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但是,促进作用较为有限,主要因为关税的降低对内需的影响是间接的,需要价格、收入等变量进行传导,需要时间来体现。 其次,关税水平的降低并不是就减少了财政收入,因为关税水平的降低将使进口数量大幅增加,进而让内需的增加,消费、投资的提高,使得消费税、增值税的税收有所增加而抵消税收入的减少。 还有,进口产品价格的降低会导致国内价格水平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国民的福利会有所提高。而且进一步引入外来竞争压力,扩大对外

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0

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3111037程嘉璐 13级数理经济 2013111628戴明磊 13级数理经济 2013xxxxxx 王雅婷 13级数理经济 2013xxxxxx 王竹萱 13级数理经济 2013xxxxxx 宋赟 13级数理经济 2013110422 郑伊云 13级数理经济 一、上海自贸区概述 (一)上海自贸区简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1] ,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区域。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广东(三大片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自贸区)、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背景 中国自贸试验区花落上海并非偶然。在国务院的期许中,上海自贸区将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很可能以“一国之内”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它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税收,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将有极大促进作用。 2013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位于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李克强所指28平方公里即为上海综合保税区范围,其中包括2005年与浙江跨区域合作建设的洋

TPP最新进展与中国对策

一、何谓TPP? TPP 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的英文简称,其源起于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相关成员国对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追求。APEC 成立的重要宗旨是“通过支持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推进和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共同努力建立充满活力的和谐的亚太共同体。”为此,APEC 于1994 年通过《茂物宣言》,提出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 年和2020 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1997 年,APEC 成员经济体领导人做出实施部门自愿提前自由化的决定。但随着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APEC 推进其成员间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程明显减速甚至停滞。尽管如此,部分APEC 成员仍坚持探讨先行自愿自由化的方案,先后构筑了一系列地区合作与对话机制,如“10+1”、“10+3”、东亚峰会等,以期推动茂物目标的实现和更广泛的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TPP 就是在此背景下兴起的。作为亚太跨区域自由贸易协议,TPP 最初来源于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在APEC 框架下开展的小型多边自由贸易实践及相关政策倡议。2002 年10 月,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在墨西哥APEC 会议期间宣布正式启动“太平洋三国更紧密经济伙伴协议”谈判。2005 年4 月,文莱加入谈判。7 月,四国签署“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SEP)。由于初始缔约方为四个,故又称为“P4协议”。P4 协议于2006 年5 月正式生效,成为上述四国就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和投资、政府采购、争端解决机制等领域给予互惠及进行相关安排的经济合作协定。P4 协议达成后,谈判范围及进程逐渐扩大和深化,美国加入谈判则增加了这一起初名不见经传的亚太贸易合作机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实,美国虽然不是P4 法理意义上的创始成员国,却是TPP 概念的始作俑者。早在1998 年,由于APEC 部门先行自愿自由化谈判失败,美国转而联合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四国,寻求在五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 这一倡议提出后,美国、澳大利亚和智利因不同原因未能继续推进,而新西兰和新加坡坚持进行谈判,并于2001 年达成“新西兰——新加坡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后来智利、文莱先后于2002 年和2005 年加入谈判,最终达成P4 协议。协议生效两年后,四国于2008 年初根据协议规定开始就金融服务和投资进行谈判,美国也宣布加入这两项谈判。同年9 月,小布什政府宣布考虑将完全参加P4 协议谈判,并将其改称为TPP。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经过多次听证和辩论,最终决定继续推进小布什政府的动议。2009 年11 月,奥巴马宣布美国正式加入TPP 谈判。次年3 月,TPP 第1 轮谈判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 美国加入TPP 后借助其已有的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谈判议程。奥巴马在阐述美国参与TPP 谈判的逻辑时称,TPP 将促进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繁荣,并为设定21 世纪贸易协议标准做

中瑞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贸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范文.doc

中瑞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贸的影响分析,国 际贸易- :杨娜曼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13年7月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建成,它是中国首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订的自贸协定,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中瑞经贸发展现状,探究了中瑞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贸的影响,研究发现,中瑞两国经贸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两国贸易摩擦少,建立中瑞自贸区对中国经贸将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应理顺发展思路,在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进行改革发展,以期进一步促进中瑞自由贸易区发展。 关键词:中瑞自由贸易区经贸影响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合作朝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是国家积极推行的政策措施。目前中国与东盟、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中瑞两国于2011年正式启动建立自由贸易区谈判,2013年5月签署了《结束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尔后在2013年7月,中国与瑞士签署了《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份自由贸易协议,意义巨大,影响深远。 很多学者对自由贸易区及中瑞自由贸易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Dungan,D.Peter and Wilson,Thomas A.(1991)通过将经济模型引入现实中的自由贸易区,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说明具体两国发生自由贸易的基础与运行过程。并分析了组建美国-加拿

大自由贸易区之后,加拿大经济受到的影响。Andersson(2001)等学者通过分析瑞士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可能产生的战略变化及产业发展的变化等,对中瑞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可能产生的利弊进行了探讨,得出了瑞士在贸易中可以获得较大贸易利益的结论。Bond,Eric W.and Riezman,Raymond G.(2004)研究了自由贸易区如何增进效应和产业关税问题。高金田、马祥芹(2010)认为建立中国瑞士自由贸易不仅可行而且有益,得出应加强贸易的结论。韩燕(2011)论证了中瑞自贸区建立之后给中瑞双方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毛加强(2012)从两国经济互补性、开放程度和贸易量来研究自贸区成立的可行性,最后得出中瑞应充分利用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建立自贸区,最终达成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田德文(2013)从世界贸易组织的角度分析,大多数国家因利益分歧和其他矛盾,无法在短期实现贸易自由化突破性的进展,因此这种“多边为基础,双边更优惠”的自由贸易区组织有长期存在的可能。 上述研究成果对于本文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但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从自由贸易区这个宏观视角进行研究,或分析其他的自由贸易区,基于中瑞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贸影响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致使针对性不强。本文通过分析中瑞自贸区现状,结合自贸协定对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能更好促进中瑞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 中瑞经贸发展现状 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经济总量大,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发展速度较快,自1978年至2011年,中国GDP平均增速接近10%。瑞士经济总量虽不及中国,但瑞士

TPP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TPP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3级经济学基地班曾昊 320130921241)摘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其迅猛发展之势成为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都密切关注的区域贸易协定。本文首先回顾了TPP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中国应对策略的建议。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自由贸易协定(FTA) 一、TPP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 1.1 TPP的起源 TPP原先是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于2005年7月签订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SEP)演变而来。2002年,新西兰、智利和新加坡首先在墨西哥APEC峰会上就建立自由贸易协定(FTA)举行了谈判,文莱于2005年4月加入谈判并最终签署协议。由于该协议的初始成员国为四个,故又称为“P4协议”。 四国签署TPP的目的是通过深化贸易与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以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各成员方按照协定将在2015年实现所有商品零关税。 1.2 TPP的发展历程 由于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国在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上都比较小,加上当时世界上的大国都将主要精力放在纠结于贸易博弈或推动“多哈回合”上,TPP 在成立之初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直到2009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亚洲之行中正式宣布美国将参与TPP谈判,强调将以此促进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繁荣,为设定21世纪贸易协定标准做出重要贡献,要建立一个高标准、体现创新思想、涵盖多领域和范围的亚太地区一体化合作协定。与此同时,秘鲁、越南和澳大利亚也宣布加入TPP谈判,TPP谈判由此实现了由“P4”向“P8”的转变,并呈现亚太地区参与国家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010年10月,马来西亚正式加入TPP,成为第9个谈判国,TPP进入“P9”谈判时期。2011年11月12日,美国宣布TPP“P9”协议纲要文件已谈判完成,拟进一步磋商,实现协议法律文本的签订。2012年,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加入

浅析中国应对TPP的策略

浅析中国应对TPP的策略 雨晴 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将是未来亚太地区最 主要的贸易协议之一,涉及经济立法、金融改革、环境保护、知识 产权、劳工标准和竞争中立等多项内容,提出更高标准,实现对整 个亚太地区的贸易结构的重新洗牌。TPP扩展到了太平洋沿岸12个 国家,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的中国却不在其列。 据统计,TPP协定涵盖的经济规模约占全球GDP的40%,对于TPP对 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日前撰 文指出,中国若不加入TPP,其GDP增长或减少近2.2%。面对TPP 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应如何应对显得至关重要。 第一,中国应以客观冷静的态度面对TPP。目前TPP虽然已经 扩展到12个成员国,但是这12个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结构差异非常大,这种差异能否保证美国在TPP框架当中创造一种高标准、高水 准的全球贸易制度值得商榷,对于这12个成员国之间的免关税而言,也是要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实现过程。同时,TPP一些关键条款在美 国完全实施也同样需要很长时间,“比如美国对日本重大让步是向 日本开放了汽车和汽车部件市场,但真正开放要长达30年。”因此 中国不应抱有恐慌和畏惧情绪,要客观评估TPP协定的短期和长期 影响,冷静看待该协定对中国造成的冲击。 第二,积极推进投资环境改善,适应全球贸易新形势。TPP虽 是美国主导的对亚太地区贸易结构的重新洗牌,但也应看到TPP折 射出全球贸易自由化潮流的新变化,即跨国公司对投资国的政策环 境和市场规则的关心。他们关心,在海外投资时,东道国对本土企 业是否有过多优惠,有没有平等的竞争平台,有没有对外资过多的 限制。如果有太多不公平待遇,他们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就会被削减。因此新一轮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谈判重心在逐渐从原来的贸 易向投资问题转移。TPP协定的“高标准”,就是顺应这个趋势而 产生的,高标准主要也体现在对投资规则的要求上。因此中国也可 以加强对国企的改革、落实竞争中立原则的规定、对政府采购进行 限定、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等,为保证跨国公司在投资过程中能够 享受公平待遇,核心竞争力不会遭削弱做出努力。 第三,积极发展与各国双边贸易。中国即使不加入TPP,也可 以分别跟各个国家签署类似TPP的协议,以更灵活的方式抵消TPP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TPP、TTI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策略 -----2014津南区区域经济学孙彦辉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的英文简称,致力于推进各成员之间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的地区性协定,TPP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焦点,不仅仅在于TPP的高标准和大容量,还在于TPP形成的特殊背景及其潜在的重大影响。美国加入其中并主导了其谈判议程后,不仅赋予TPP潜在的政治和战略寓意,也使其从多方面对中国在东亚格局中的地位产生了现实的或潜在的影响与冲击。 一、TPP对中国的影响 进入2015年以来,TPP成员国的扩展速度与谈判进度不断加速,这个由美国主导的新战略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虽然已经吸收了许多国家加入谈判,但中国却一直被排除在外,美国借助TPP来制衡中国的意图十分明确。因此这一协定在亚太地区的推进将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1.TPP对中国经济方面的影响 TPP自首次谈判启动后吸引了众多亚太国家的兴趣,谈判成员国持续增加,特别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日本、韩国也加入谈判使TPP 备受外界瞩目。TPP协议纲要达成后,美国宣布尽快推动协议法律文本的签署。但中国一直被排除在外。TPP一旦达成实质性协议,其作为一种关税同盟将对中国形成巨大的贸易歧视与贸易转移效

应。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外贸和外资在国家经济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尚未完成、内需亟待扩大的情形下,外贸预计在可见的将来仍将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而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亚太地区历来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对美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出口占中国对外出口的一半左右。东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若以国别为单位来衡量,美国则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由此看来,亚太地区对中国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TPP生效后,其所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当显著,将会挤占中国的出口市场,导致中国出口下降,并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 在政治上,美国以TPP为途径,强化了其与东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分散了东亚区域内经济融合的集中度,从而增加了东亚经济和政治发展并轨的难度。致使中国的经济实力难以顺利转化为政治影响力,中国在地区政治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受到限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且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格局正在形成,地区政治构建也取得了某些进展。这是美国最不能容忍出现的一种局面。美国借助TPP在亚洲地区孤立中国,从而影响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阻碍东亚的一体化进程。这种情况下,美国就可以借助TPP改变其在东亚的不利地位,逐渐重新掌握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从而减少中国的影响力,压缩

自由贸易-中国和世界

自由贸易的影响 自由贸易指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自由贸易(Free Trade)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竞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只是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自由贸易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它既能增进贸易利益,又带来不可避免的代价。但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中的获利及付出的代价大小是不一的,有的国家经济地位提升了,有的却被边缘化了。—个重要原因是自由贸易理论所描述的自由贸易利益的实现有着或明或暗的一系列前提条件,而不同的国家这些贸易条件的具备程度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对自由贸易政策不能一概照搬。 各方的分歧主要还是集中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由于发达国家的高额补贴和关税,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被人为扭曲,这令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面临严峻挑战。以非洲的棉花出口为例,由于非洲棉花质量好、成本低、竞争力强,因而非洲棉花出口占到世界棉花出口总量的近20%,出口棉花成为非洲33个棉花生产国中2000多万人的主要生活来源。然而,从1999年至2003年间,美国为其2.5万名棉农补贴近

148亿美元,导致棉花市价暴跌,造成非洲数百万棉农生活难以为继,并严重损害了非洲农业的发展。这并非个案,根据世贸组织相关统计,发达国家农业综合支持量(包括国家财政支 持和从消费者向生产者转移的收入两部分,WTO以此概念表示某国 对本国农业的支持程度)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最高的瑞士甚至达到47%,而在发展中国家中,除墨西哥外,各国均不超过4%,这显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无法接受的。 农产品贸易问题悬而难决背后凸显了发达国家想要控制贸易自由化主导权。发达国家在维护既得利益的同时又想追求新商机;而与此同时,却企图逃避开放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市场的义务。但正如《费加罗报》的评论所说,这种打着“贸易自由”幌子而行贸易保护之实的行为显然已经伤害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健康发展,而且最终将影响发达国家自己。不久前来自世界各大洲、囊括国际贸易总额65%的有关国家的21个雇主组织发表一项呼吁,要求本国政府在农产品贸易争端上向发展中国家作出实质性让步,以换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品和服务贸易方面的妥协。正如瑞士经济协会负责人孔迪格所说,发达国家不应为了“拯救自己的农业”而拖整个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后腿。自由贸易的不利影响 1.丧失一部分经济权利 2.支付高昂的产业转移及调整成本 3.某些行业或产业可能出现贫困化出口增长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摘要:2016年2月4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12国在新西兰奥克兰正式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该协定意图打造“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范本”。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TPP的发展、内容与特点,第二部分分别从经济和政治两大方面分析TPP 对中国的影响,第三部分提出中国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跨太平伙伴关系协定;影响;措施 一、TPP的发展、内容与特点 1.TPP的发展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由来与APEC密不可分。在APEC的推动下,亚太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合作日益紧密,新加坡、智利等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开始谋求建立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 2002年APEC领导人峰会期间,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宣布启动“太平洋三国更紧密经济伙伴”(Pacific 3-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谈判,在2003-2005年期间,这三个国家先后进行了四轮谈判,文莱在2005年4月的第五轮谈判中正式成为谈判方,并表达了成为该协定的一个创始成员国的意愿。2005年7月,四国签署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TPSEP),该协定是第一个跨越太平洋东西两岸,覆盖亚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多成员自由贸易安排,协定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致力于至2015年(智利为2017年)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一切关税。该协定对APEC成员或非成员开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出于应对金融危机和刺激美国在亚太地区出口的需要,美国将TPSEP作为“重返亚太”的棋子,宣布加入该协定。2009年,美国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在美国的主导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美国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从2008年到2013年,除美国以外,澳大利亚、越南、秘鲁、马来西亚、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相继加入谈判,成员国范围由最初的4

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影响浅析

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影响浅析 中日韩自贸区建立将形成一个超过15亿人口的大市场。中日韩均为亚洲重要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占亚洲的约七成。中日韩都是世界前十位贸易大国,但三国间贸易额仅占三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1%左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三国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产业内贸易快速发展,中间产品贸易所占比重大幅提升,这是三国经济联系加深和产业分工细化的反映。 从宏观层面看,宏观利益非常明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区内厂商往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各成员经济体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对GDP增长、新增就业有积极的拉动作用;贸易创造的效益是非常显著的,降低贸易成本,减少障碍,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地缘政治影响重大。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教训看,建立自贸区能够有效增加内需,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经验表明,东亚经济过分依赖美欧等外部市场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目前世界经济前景不明,发达经济体债务问题不断发酵,中短期内

中国乃至东亚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将受制于能否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从三个国家贸易结构看,建立自贸区对中国存在着切实的经济利益。第一,从中日贸易结构看,2010年,中国对日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这三类产品占比出口产品总额的65.7%。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这些产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50%以上。进口方面,2010年我国自日本进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这三类产品占比进口产品总额高达64.7%,其中机电产品增长十分迅速,增速达到46%。在所有自日进口商品中,贵金属及其制品的出口增幅最大,为93.7%。第二,从中韩贸易结构看,中国对韩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总额为341.3亿美元,占对韩出口总额的66.2%。在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我国产品在韩国市场继续保持优势。进口方面,机电产品、光学医疗设备和化工产品是我国自韩进口的主要产品,总额达593.6亿美元,占自韩进口总额的69.9%。总体来看,中韩日分别位于产业链的低端、中端和高端,双方产品互补性和依赖性较为明显,这就为自贸区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市场基础。不难判断,建立自贸区后,中日韩相关经济指标将有

tpp与中国应对策略

TPP与中国应对策略 TPP与中国应对策略 摘要:TPP谈判在美国主导下快速发展,而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一员却缺席。面对高标准、综合性的TPP,中国需做两手准备,以应对由带来的影响与冲击:一方面积极准备应对措施,既对冲风险,也为加入TPP作准备;另一方面适时加入TPP谈判,既防止自身边缘化,也引导相关议题方向。 关键词:TPP;FTA;美国;中国 1 TPP的进展 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P4),由智利、新加坡、文莱和新西兰四个国家联合发起,从2002年开始内部谈判,至2005年正式签署协议。TPP主要以“无例外地撤销货物贸易关税” 为基本原理,同时进行“服务贸易、投资等综合性自由化谈判”,通过谈判制定“贸易规则”。根据最新的资料,TPP谈判内容(草案)共由20章组成,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通关手续、贸易救济措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贸易的技术壁垒、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服务贸易、短期入境、透明度、争端解决、战略性合作等组成。总体来讲,TPP是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自由贸易协议(FTA),它是一个高水平、综合性的贸易自由化协议。 2008年2月,美国高调宣布加入TPP,使原本默默无闻的TPP正式跃升至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心。截止至2013年12月,TPP 已举行了20轮谈判,参与TPP谈判国家发展至12个国家,主要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其GDP总和约为27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约39%,国际贸易总和超过世界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2 TPP对中国影响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也是东亚地区经济一体

自由贸易的弊端:

自由贸易的弊端: 1.丧失一部分经济权利 自由贸易不仅使贸易商品,也使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变得更具流动性,且流动无序,使经济运行速度加快,这不仅增加了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使政府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中国综合国力及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还比较弱,在部分产业或行业的国际分工中仍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难以完全控制本国的生产结构和经济局势,特别是中国现在作为世界的“制造工厂”,许多研究、开发和销售渠道并不掌握在手中。因此,中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限制和问题。因此,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贸易自由化更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经济。而且在主要体现和反映发达国家利益的制度基础上进行自由贸易,我国的国家主权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此中国要想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争得平等的权利,获得较好的国际发展环境,仍需要进行不懈的长期努力,以便能够在游戏规则和相关制度的制定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使中国能够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不断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 2.支付高昂的产业转移及调整成本 按自由贸易理论,一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专业化生产。那么,参与自由贸易的国家原来投资于绝对劣势和比较劣势产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就必须转移到新选择的产业中来,有些具有专用性的资产如生产设备则将被迫淘汰。对外开放以来,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中国已经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计划经济时代及改革开放初期所作出的一些投资成了巨大的沉淀成本,由于缺少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使之退出障碍非常大,且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其产业转移和调整的能力也较差。同时,由于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城市则出现了大量的下岗职工,他们再就业的能力比较差。因此,这种产业转移可能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无论是产业转移还是产业淘汰,作为国家范围的产业调整,中国付出的成本都将是巨大的。 3.某些行业或产业可能出现贫困化出口增长 我国大多数商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质量优势不足,如果进行自由贸易的话我国产品很容易占领国内外低端市场,但是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会丢失,高端市场才是最终的发展方向,国家必须对本国的高科技产业进行保护,否则国家竞争力会很容易被削弱。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技术水品和质量是最重要的。 保护贸易主义的发展趋势 规律性 (1)它经常出现在这些时候:当一国经济比较落后或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当一国原有的优势面临威胁或即将失去的时候;爆发战争期间。 (2)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基本是交替进行的,而且自由主义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40年代之前西方工业国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措施,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以后到19世纪70年

[中国,措施]谈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谈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阐述TPP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对中国的应对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为如何应对TPP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维持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有序运行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TPP;对外贸易;影响;措施 一、引言 自美国加入TPP以来,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陆陆续续加入TPP队列之中。TPP俨然转变为有着高规则、高标准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协议。然而,中国却被排除其中。TPP协议的达成将使其区域内贸易量增加,使区域外国家对TPP成员国的部分出口转移至成员国之间进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势必会受到一些影响[1]。 二、TPP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1、TPP的主要内容 2、TPP的基本特点 (1)标准高。TPP标准高这一基本特点,一定程度反映了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在货物贸易方面,需要尽可能达成所有贸易品零关税;在服务贸易方面,对全部服务部门都提供准入前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而对少部分非常规服务业采取例外条款。同时,在服务贸易、投资及金融等相关领域都推行“负面清单”模式。此外,TPP还增设了劳工、环境条款,同时与贸易挂钩,通过强加于别国较高的劳工和环境标准等,将有助于美国借此对其他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实施贸易制裁,以达到维护其自身利益的目的。 (3)领域宽。相较于过去无论哪一种自由贸易协定,TPP都呈现出一定超过的姿态。不仅包括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等一系列传统FTA条款,还涵盖了知识产权、环境、劳工、金融、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等亚太地区大部分FTA所没有涉及的条款。 三、TPP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TPP实行之后,中国外贸宏观数据遭受一定程度的影响,以下将从TPP全面零关税、原产地规则、劳工保护规则及环境保护规则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展开分析。 1、全面零关税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自全面零关税静态角度出发,可发现全面零关税对中国外贸会造成不利影响。但即便TPP 提出要实现全面零关税,但这并不能即刻展开,而要进行分阶段实行,也就是短时间内不会对中国外贸构成太大的影响。再加上,现阶段TPP成员国中,一些东南亚国家同样式东盟成员国,早先中国与东盟相互达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阶段超过90%的商品同样实行零关税,伴随相互合作的逐步深入,中国东盟相互实现全面零关税同样可能实现[2]。

自由贸易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

自由贸易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贸易实践中的利弊及条件分析 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 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 成为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 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 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在实践中, 自由贸易也成为许多国家, 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全球竭力推崇的政策目标。然而, 纵观国际贸易历史, 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选择却长期背离自由贸易原理, 直到20 世纪70 年代后,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才不断倾向开放和自由化, 而20 世纪90 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 又促使人们对自由贸易理论特别是比较利益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进行重新思考。这是因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所处地位及条件不同, 自由贸易的利益在这两类国家间的分配存在着巨大差异。 一、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及代价 自由贸易理论所阐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的获得是在一系列假定和前提条件下完成的。而自由贸易理论诞生以来, 发达国家在贸易利益的分配中一直处于绝对优势, 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绝对劣势。当然, 发展中国家按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也会获得一定的贸易利益, 但由于贸易条件的不同, 发展中国家要付出比发达国家大得多的代价。 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中获得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根据自由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 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需求扩大, 以这种产品所需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就得以发展, 以前闲置的资源能够被利用, 可以使国内一些资源的价值提高。而发展中国家往往拥有资源优势, 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大量资源又是廉价的并被闲置的。通过自由贸易, 发展中国家可以把国内资源转换成使用价值不同的出口产品, 使产品数量增多, 使用价值多样化, 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补充稀缺资源。除了由资源禀赋所导致的资源种类短缺外,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 尤其是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 其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机器设备、中间投入品、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等资源也存在大量缺口。通过自由贸易可以使发展中国家获得这些必需的短缺资源, 并由此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同时,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还可以争取时间, 节省资金, 少走弯路, 加速经济发展。 3.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往往是其主导产业, 出口的增长, 会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较大拉动作用, 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 对外贸易也是需求传递的重要渠道。通过对外贸易, 发达国家的大量现代化商品进入发展中国家, 使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偏好逐渐向这些新商品转移, 从而产生新的需求, 进而刺激国内相关产业的生产扩张。当前, 国际贸易的这种作用已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传人发展中国家, 使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早熟化”消费和投资, 并由此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4.增加社会福利。自由贸易可使发展中国家进口较便宜的生产资料, 降低生产费用; 也可以引进高效率的机器设备, 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 更有效地使用固定和流动资金, 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拥有量的限制, 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上都很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也需要通过进口来调剂国内市场, 满足人民的需求。而出口的扩大则可使企业组织大规模生产, 实现规模经济, 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出口扩大引起的有效需求水平的提高, 还可通过乘数作用的连锁反应, 使国民收人和国内就业量增加。总之, 通过自由贸易, 可使发展中国家提高利润率, 增加社会福利。 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同时, 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主要体现在: 1.让渡部分经济自主权。贸易自由化不仅使贸易商品, 也使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变得更具流动性和流动无序性, 使经济运行速度加快, 这就增加了各国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控

自由贸易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自由贸易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班级:审计1301 姓名:刘立鹏 学号:2013112380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自由贸易的含义、发展、实质以及自由贸易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和中国在未来应该如何应对新时代下的自由贸易。本文主要采用了论证和引用的方式说明自由贸易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得出了中国应该在未来深化开放,加快转型,稳中求进的结论。 关键词:自由贸易、WTO、经济转型、深化开放 自由贸易贸易的含义: 自由贸易一词最开始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在工业领域的爆炸式推广运用,工业产能大大提高,工业国家随之出现。工业国家生产出来的产品远远超过本国市场的需求,于是他们把眼光投向了境外。不管是采用和平的还是暴力的手段,这些工业国家开拓了境外市场,国际贸易进入黄金发展阶段。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纷纷设置贸易壁垒,自由贸易理念成为各工业国家国际贸易口号。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竞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只是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自由贸易的主要理论: 首先是古典经济学。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费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就称为“绝对优势”。如果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自然优势”或已有的“获得优势”,它就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并且出口这种产品,以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做对贸易双方都更加有利。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说”,也称“绝对成本论”,又称“地域分工论”。后来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全面继承了斯密的经济思想,并在诸多问题上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国际贸易理论问题上,李嘉图十分赞同斯密关于国际分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观点,并对斯密关于一个国家应以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的论点做了修正和完善,指出一个国家不仅能以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而且也能以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参加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李嘉图认为,一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文化贸易影响实证研究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文化贸易影响实证研究 利用中国同其它20个国家的2002年~2011年的雙边贸易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文化贸易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于中国文化贸易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国应该进一步推进文化贸易对外开放,推行自贸区战略,在保护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大力促进文化贸易自由化。 标签:FTA;文化贸易;引力模型 doi:10.19311/https://www.sodocs.net/doc/906833460.html,ki.16723198.2016.32.016 1 引言 跨境文化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贸易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据中科院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排名全球第七,仅次于美、英、法、德、意、加和西班牙等国。中国已经成为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的大国。根据《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2012)》,中国2009年文化产品贸易额为97882.52万美元,2010年为135083.25万美元,2011年达到了145170.65万美元,年增长率在20%以上。其中,七个文化产业贸易额大幅增加,发展状况良好。 世界文化贸易的迅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及贸易自由化密不可分,特别是近年来双边乃至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方兴未艾,各国都加紧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便为贸易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我国也不例外。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18个,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8个。 传统贸易理论指出,区域一体化能够带来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以往的研究也验证了自由贸易协定确实能够推动货物贸易的增长。而对于比较特殊的文化商品而言,FTA是否会同样带来正的促进效应,这一点还缺乏实证方面的检验,本文将以中国为例,对二者关系做出经验检验。 2 模型描述及实证分析 2.1 模型描述 本文采用引力模型研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中国文化贸易流量的关系。丁伯根(Tinbergen,1962)最早建立了贸易引力模型,用于研究贸易流量的不对称现象。此后,引力模型在测算贸易集团利益和贸易壁垒成本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引力模型引用了一些控制变量,比如人口、优惠贸易协定、殖民关系、共同语言、贸易限制措施等,其形式日益完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编辑。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掀起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生产要素等的跨境流动以及优化配置日益增强,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与融合的程度大大加深。 如此之浩大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势必会对我国的贸易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自然地就会有人对自由贸易区心存疑虑并且缺乏信心,担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产生消极影响。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将对自由贸易区持续快速发展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贸易的积极影响 1.贸易壁垒的消除有利于自贸区内各国间的贸易发展 自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后,中国对东盟10国91.5%以上产品实行零关税,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同时,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对90%以上的中国产品实行零关税,对中国平均关税从12.8%降为0.6%,东盟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在2015年实现这一目标。[2]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关税壁垒的逐渐消除,将使各个国家的出口成本大大降低,自然地,区内将会获得更大的贸易创造效应。 据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小组专家利用全球贸易分析项目和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得出结论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能产生正的贸易创造效应,拉动中国和东盟的出口总量增长分别为2.73%和0.95%,社会福利增长分别为17.87亿美元和29.86亿美元[3]。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效应 倘若按照人口数量来计算的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区,其贸易规模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有着充足的市场潜力,各成员国的国内市场将跟随脚步迈向统一的大市场,使双方的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在这个大市场内,每个国家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将每件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从长期来看,这种市场规模的扩大,必将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3.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谈判中的地位 作为一种地缘经济与政治,中国和东盟各国可以通过开展经济领域合作来推动贸易区中其他领域合作的发展,双方需要通过共同努力克服各种在巩固自由贸易区中存在的问题,对内创造出更好的关系和发展环境,对外形成协调一致的利益与声音,这样就会在国际事务中为本贸易区争取更多的利益,推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最终造福于本地区人民。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中国占有亚洲经济区域一体化先机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新区域主义在逐渐影响着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取代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双边关系。此次与东盟的合作,其实可以被看做是对其他区域经济合作的反应。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作为亚洲经济大国,中国已被外界认为是有利于推动亚洲经济合作的国家。在中国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后,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成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以及中、日、韩之间的经贸谈判也随之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中国更高以及更广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积累经验并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贸易的消极影响 1.关税降低和部分市场开放将冲击国内产业并带来持续的贸易逆差 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关税逐渐降低乃至完全取消,大量的东盟国家的优势产业将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无论是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同类产业,还是对中国国内发展尚不成熟、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都会造成冲击。比如为了尽快使区域内消费者享受到自贸区带来的好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确定了早期收获计划,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多种农产品实行降税,2006年这部分产品的关税降为零,计划中一些是双边互免关税,但更多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