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闻学

新闻学

新闻学
新闻学

新闻学概论

绪论

第一节新闻学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18年在北京大学演讲,1922年正式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 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 “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 对事实的信念

二、社会责任论

即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

1 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2 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 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信息与态度的工具

4 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5 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三、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

发展新闻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目标,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党报理论的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

一、亲身传播

二、大众传播

三、群体传播

第二章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它一开始就是两面印刷的散页。

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

新闻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定义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

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第三节新闻本源(了解)

新闻本源探讨的是:新闻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或者说,记者从哪里去发现新闻?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是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

与新闻本源容易混淆的一个概念是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

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第四节新闻要素

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who(谁)、what(什么)、when (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它们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五w”。

什么是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票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什么是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一节新闻与信息

信息的特点

1 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2 扩缩性

3 组合性

4 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5 相对性

第二节新闻与宣传

宣传和新闻的区别

1 出发点不同

2 归宿点不同

3 传播的方式不同

4 传播的要求不同

第三节新闻与舆论

一、舆论的定义和特点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1 公开性

2 公共性

3 急迫性

4 广泛性

5 评价性

二、舆论的社会功能(掌握)

1 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1)对国家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

(2)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

(3)对于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

2 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二节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为什么说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1)社会规模的扩大,社会急剧的变动,人们为了适应这种变动的需要,不得不每日每时去追逐新闻。

(2)社会分出一部分人来专门收集、发布新闻,公开出售,以满足人们了解新闻的需要;社会需要创造出一种新的运载新闻的工具,以便让新闻传得更远更广。

(3)学校的兴办、教育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4)城镇大量兴起,人口骤增,使新闻采访比较容易,报刊发行既集中又方便,保证了报刊的销路。

(5)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6)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要。(7)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增加,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报刊。

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

1665年11月16日,英国的《牛津公报》问世。他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单页两面印刷,直到1702年伦敦出版了《英国每日新闻》,成为现代日报的始祖。

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8MK实验电台广播了一条关于密执安州州长的新闻。这条新闻被认为是最早的广播新闻。

1923年初,美国记者奥斯汀利用华商资本在上海外滩开设“中国无线电公司”,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电视发射台。

第四节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邸报的内容,历朝稍有不同,但基本内容是:皇帝的圣谕;朝廷公布的法令;大臣的奏折。现有史可查,邸报基本上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正是在这一点上,邸报和近代报纸有根本区别,或者可以说:邸报不是报(纸)。

第一批近代中文报纸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1815.8.5

《特选撮要每月统纪传》

《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

第一节互联网与新媒体

论坛

论坛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及时的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并发布信息、进行讨论和聊天等。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一节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基本上有三种

1 私营媒介

2 公营媒介

3 国营媒介

第五节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新闻特写――新闻和文学的杂交。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抓住新闻事件中一个富有特征的片断,或一位新闻人物活动的片断,采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的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具体的印象。亲切、具体、形象,是新闻特写的长处。

解释性报道(Interpretive Report)。又称新闻分析。

它集中回答新闻事件中的“为什么”,即围绕一个读者有疑问、社会

有争论的事情或社会问题,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来揭示事件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比较隐蔽地表达记者的观点或倾向。

第七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第三节新闻媒介产生的商品性

从1883年以《纽约太阳报》出版为标志,开始“便士报”运动。第四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中国新闻媒体的基本性质是: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新闻事业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和效果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三、实施舆论监督

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第二节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一、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二、新闻媒介联结了世界,却淡漠的人际关系

三、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四、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第五节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我国新闻媒介的基本任务就是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在1994年1月24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第九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二节大众传媒与政治

大众传媒的政治作用

1 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2 参与政治决策

3 塑造政治文化

4 进行舆论监督

第三节大众传媒与经济

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 大众传媒对经济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引导生产与消费

2 监督市场秩序、反映是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其他偏差

3 刊载和播出商业广告,激活和满足消费需求

4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的就业机会

第四节大众传媒与文化

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消极影响

首先,大众传媒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

其次,大众传媒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

再次,大众传媒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

最后,“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第十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第一节新闻自由的含义

这种自由不是完全的或绝对的自由,而是人类所能达到的自由,即必须从各国所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所能提供的社会环境出发,实现新闻自由。新闻自由必定受到特定的、具体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和控制。

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第一节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以美国为首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特点

1 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2 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3 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4 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1 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2 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3 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4 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二节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是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呢?

一、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二、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三、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四、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第三节受众的特点

受众表现出某些独有的特征

1 广泛性

2 混杂性

3 隐蔽性

第六节受众的权利

一、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二、表达权

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第十四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第一节新闻真实性

新闻失实主要表现

1 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2 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3 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4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5 因果不符

第二节新闻指导性

新闻指导性的含义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第十五章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

第三节新闻选择和新闻选择的标准

对任何新闻媒介来说,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是新闻选择的四项主要标准。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

(1)时新性

(2)重要性

(3)接近性

(4)显著性

(5)趣味性

第十六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第一节新闻专业理念

新闻专业理念是: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三节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一、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

二、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三、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四、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五、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新闻学概论二答案

新闻学概论(二) 一、名词解释 1.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2.新闻敏感 概论一中有 3.党性原则 概论一中有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的定义、特性及其双重属性 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共同的特点.主要是: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特点.1、二重性: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2、社会性:(1)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是指新闻事业要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2)新闻事业的社会性由下列因素决定:第一,新闻传播公开面向全社会,接受者是社会上的不特定的大众;第二,新闻传播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各集团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第三,不管哪一阶级哪一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 3、阶级性:(1)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立场和观点,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一定阶级服务。(2)新闻事业的阶级性由下列因素决定:第一,新闻事业的行为主体,包括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都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第二,新闻事业在一定的国家和社会制度下所受到的控制,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第三,新闻事业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新闻事业要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论述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协作的关系,新闻乃至新闻事业会对社会发展起到反作用,具有较强的能动作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形势、科技的发展、政治民主等促进新闻事业的存在、衍生和发展。社会的发展快慢能够约束和限制新闻事业的发展,社会大环境的好坏影响着新闻业的发展。而新闻事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必将会促进极大的社会的的和谐进步。在社会的发展中,要有效的利用新闻事业的力量,让其对人民和政府进行监督,规范人民的生产生活,稳定社会各个部分的关系,加强彼此的联系性,从而令河蟹社会更加稳步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新闻专业主义及其对我国新闻传播者的启示。 参考答案: 1.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从业者在报道事实、挖掘新闻时,必须体现客观公正的职业立场,充分尊重事实,尊重公众的“知情权”,要有不屈从于任何利

新闻学基础知识(精品)

新闻基础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目前,我国有五种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这就是: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和新闻照片.其中,消息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形式都是由它衍化出来的。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的分类标准有好多。 新闻种类较多,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真、实、强、短、快、活。 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评论消息。 2、以新闻发生地分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3、以新闻的时间性分类: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延缓性新闻(对逐步发生变化的时间的报道)。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硬新闻(关系到国际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5、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6、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7、按照新闻的传播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三、新闻的特点 新闻要求及时性、真实性。具体: 1、主题突出,文字精炼。一条新闻通常报道一件事实,说明一个问题。 2、文字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必要时可以有适当的精湛的议论。 3、开头通常有一段导语,简要说明全文的主题思想或主要事实,唤起读者注意,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4、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物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5、交代必要的背景:事物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阐述事物的政治意义。背景材料应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并非每条新闻都要背景材料。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其基本要素和其他叙事性文体是一致的。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要包含六要素,即“5W+H”:谁

新闻传播学考研基础知识

新闻学、传播学考研要知道的媒体基础知识 字林西报简介、历史地位与主要内容 《字林西报》1864年由《北华捷报》的附张《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改名而来,成为独立出版的日报。 地位: ①出自1951年停刊,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 ②创刊不久即被英国驻沪领事馆指定为该馆公告的发表机关,被视为英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的喉舌。 内容: ①内容主要为行情、航运信息、广告等商业信息,但始终有很强的政治性。 ②重视时政新闻。与路透社远东分社签约,在中国长期独享该社的电讯;在中国边远地区广泛聘请当地的外国传教士担任通讯员。该报以消息快捷、材料丰富著称。 ③重视言论,经常就中国政局、中外关系等问题发表评论。其言论总是站在外国侵华势力立场上,对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持反对态度。 《香港新闻》、《中外新闻七日报》与《华字日报》 1861年7月,《德臣报》发行中文《香港新闻》,刊登行情、船期和新闻,后停刊。1871年3月,开辟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报》,每周六出,标榜不牟利、广见闻。刊登新闻、评论等。1872年4月,停刊,改出《香港华字日报》。先后为周3刊、日刊,出至1941年才停刊。 《香港船头货价纸》与《中外新报》 1857年由《孖剌报》报馆创刊,为该报的中文版,后改名为《中外新报》,由伍廷芳主持,黄胜参与了编辑工作。 遐迩贯珍名词解释与介绍 《遐迩贯珍》:1853年8月创刊于香港,中文月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奚礼尔、理雅谷先后担任主编,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共出版33期,以新闻为主,对太平天国报道详实,大量刊登介绍西方文明的文章,自1855年起,增出附刊《布告篇》,刊登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刊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 该报纸在内容上除少数传教文字外,大量刊载介绍西方国家政治、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的文章,为英国殖民政策辩护。同时重视新闻报道的采写。曾登载新闻图片,为中文报刊之首创。在《遐迩贯珍》上消息、短讯、通讯、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经初具雏形,也出现连续报道的形式,与以前的中文期刊相比,在新闻业务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出现于1853年,即由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共同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 近代香港英文三大报纸 1881年创的《士蔑西报》,与《德臣报》、《孖剌报》并称香港英文三大报。

新闻学概论第2阶段测试题

考试科目:《新闻学概论》第三讲、第四讲(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 1、重在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是—— ①深度报道②社会新闻③硬新闻 2、新闻事实中涉及的人物有较高的知名度,就具备了新闻价值中的—— ①时新性②显著性③趣味性 3、新闻之真,重在—— ①情真②理真③事真 4、旨在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强调的是—— ①新闻指导性②新闻真实性③新闻时效性 5、蕴涵在新闻事实中的潜在道理被称作—— ①事态信息②情态信息③意态信息 二、多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1、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①解释②警戒③劝服④启发⑤预测 2、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概念的认识,主要有—— ①素质说②真实性③标准说④新鲜性⑤功能说 3、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 ①权威性②典型性③紧迫性④重视社会效果⑤评价性 4、时新性通常包括两层意思—— ①角度新②事实新③主题新④时间新⑤构思新 5、受众的特点有—— ①广泛性②评价性③混杂性④隐蔽性⑤针对性 三、是非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计20分) 1、凡是含有冲突的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 2、新闻价值的要素,是指构成新闻价值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3、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在新闻事实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

4、取舍一篇新闻的标准,首先是写作技巧。() 5、因果不符,牵强附会也是新闻失实的一种表现。() 6、新闻报道不能以先入为主的观点统帅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 7、传媒假事件就是由传媒公开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的公共关系活动。 8、套话、套路写作也会造成新闻不真实。() 9、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会造成新闻失实。() 10、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越没有新闻价值。() 11. 新闻报道有显性失实,也有隐性失实。() 12. 新闻报道存在着时效性与时机性之间的矛盾。() 13. 取舍一篇新闻稿的标准,首先不是写作技巧,而是新闻稿中的事实。() 14. 知识贫乏也会造成新闻失实。() 15. 接近性主要指地理上、空间上的接近性。()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计15分) 1、传媒假事件 2、宏观真实 3、新闻价值 五、简答(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计40分) 1、如何理解时新性? 2、如何理解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3、新闻真实性的含义 4、新闻失实的表现 5、如何理解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 六、分析题(10分) 以获奖新闻为例,分析其精品意识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 1①2②3③ 4① 5③ 二、多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1①②④⑤2①③⑤ 3①②③④ 4②④ 5①③④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读: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 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 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28、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B ) B.客观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传媒业经营活动的三大基本原则() A.普遍服务B.编营分离C.受众中心 2、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正规途径有() A.司法控制B.行政控制C.资本控制D.媒体的自律 3、新闻媒介受众的独有特征() A.广泛性B.混杂性D.隐蔽性 4、当前中国新闻改革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是() A.从自发走向自觉 B.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更新 C.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 D.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 5、新闻媒介所有制基本类型()。A.私营媒介B.公营媒介C.国营媒介 6、目前世界新闻学的主导理论有()。A.自由主义报刊理论B.发展新闻学C.社会责任论D.党报理论 7、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 亲身传播B. 大众传播D. 群体传播 8、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有()A.魔弹论 B.选择性理

热门专业解析-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90 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近 3~5 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为广大有意于新闻传播学的学员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为文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它又下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传统的二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

传媒大学等学校又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经济学、国际新闻学、 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学、传媒政策与法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等。 (一)研究方向 新闻学: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及新媒体、 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电视文 化传播、媒介与女性、国际传播 (二)职称资格考试 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2.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综合知识是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重点 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 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100 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三、重点院校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四、就业方向 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到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

新闻学毕业论文发表范文2篇

新闻学毕业论文发表范文2篇 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一:现代科技对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分析 摘要:众所周知电视就是电子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现如今电视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媒体,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效的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所以科技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形式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进而给观众带来更的感受。文章对现代科技发展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实际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使新闻传播变得更加完善。 关键词:现代科技、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实际影响 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行业领域的改革和完善,而对于电视更是如此。电视新闻传播由原来传统的采集、制作、传播等逐渐向便捷化、高效化的方式转变,因此可以说电视新闻传播的每一次完善都是在科技的推动下来完成的,不仅使新闻传播方式更加的完善,还使得相关人员的思想和观念在不断的更新,进而更好的投入到电视新闻工作中,为人们提供更准确、更新颖的新闻节目。 一、现代科技背景下电视新技术的进展 数字化的采编设备在现在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

应用,虽然在采摄方面还依旧使用原来的分工模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效的采编和摄像进行了有效结合。最近几年,在很多新闻事件现场中,电视新闻采编和传播更加及时,这样一来就使得新闻报道更加与观众个体视角相符合,同时还保证了新闻报道的个性化以及色彩化[1]。而使用这种数字化以及小型化的采编设备会变得更加普遍,不仅能够实时将新闻事件与观众进行分享,还让观众可以对事件的发展进行了解,而这种实时传播也被叫做交互式技术,而该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让采访对象和观众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还能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进而更好的保证电视新闻水平提升。 二、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电视新闻进行创新的主要表现 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图像传播技术的诞生,使得电视这一高科技产物出现。而电视一经出现就不难发现,它从里到外就都是科技的化身,同时它的应用和进步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而从电视新闻角度上来说,其自身发展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本的基础技术,在画面、色彩效果等方面上也有了更好的追求。而计算机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为电视新闻传播形式的改进和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因此电视一直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吸收科技成果,进而对自身进行完善和强化[2]。现阶段电视新闻传播在互联网、计算机以及数字化的推动和作用下,正朝着更好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对新闻传播时效、采编形式、制作模式以及观众收看形式等进行改变,进而使新闻传播具备高水平、高科技含量,更好的进行创新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新闻传播学基础阅读

新闻传播学基础阅读 1、《传播学史——一种传记的方法》,[美]罗杰斯著 2、《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 3、《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著 4、《大众传播学诸论》,[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著 5、《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著 6、《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著 7、《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麦克卢汉著 8、《未来之路》,[美]盖茨著 9、《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著 10、《信息崇拜》,[美]罗斯扎克著 11、《第三次浪潮》,[美]阿尔温·托夫勒著 12、《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 13、《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 14、《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喻国明、李彪 15、《媒介革命:互联网逻辑下传媒业发展的关键与进路》,喻国明 16、《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Klaus Bruhn Jensen)、吴信训 17、《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 18、《传播学引论》李彬 19、《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陈昌凤 20、《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斯坦利·巴兰(Stanley J.Baran)、丹尼斯·戴维

斯(Dannis K.Davis) 21、《人类传播理论》,李特约翰(Stephen W.littlejohn)、福斯(Karen A.Foss) 22、《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丹尼斯·麦奎尔、崔保国 23、《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李良荣 24、《网络传播案例教程》,彭兰 25、《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Shearon A.Lowery)、德弗勒(Melvin L.DeFleur) 26、《新新媒体》,保罗·莱文森 27、《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汤姆·斯丹迪奇 28、《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Klaus Bruhn Jensen) 29、《媒介、社会与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尼克·库尔德利(Nick Couldry) 30、《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西蒙·罗杰斯(Simon Rogers) 31、《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马歇尔·麦克卢汉 32、《帝国与传播》,哈罗德?伊尼斯(Harold Innis) 33、《传播的偏向》,哈罗德?伊尼斯 34、《六度分隔:一个相互连接的时代的科学》,邓肯·J·瓦茨(Duncan J.Watts) 35、《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哈罗德·D·拉斯韦尔 36、《自我技术》,米歇尔·福柯 37、《人民的选择:选民如何在总统选战中做决定》,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 38、《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崔保国 39、《大众传播与美帝国》,赫伯特·席勒(Herbert I.Schiller)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内容如下: 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

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201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与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与82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年复旦大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五册)由鸿知复旦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鸿知教学研发团队与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复旦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复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复习全析》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原理》张国良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 本书结合复旦大学考研专业课的往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旨在帮助报考复旦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新闻学院: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管理学 适用科目: 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 通过总结和梳理《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第二版)、《传播学原理》(张国良)、《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

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Part 2 -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 针对教材《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第二版)、《传播学原理》(张国良)、《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课后/经典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复旦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 -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汇编: 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难点,精选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相关的名校考研真题,通过研读参考配套详细答案检测自身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Part 4 - 复旦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汇编复旦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1999-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备2006-2017年真题答案详解,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7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6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5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4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3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2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1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0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回忆版) 2009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8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7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2006年复旦大学320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辨析题: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要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防止主观主义、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 二、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公认的、具有权威地位的定义。) 新闻定义的内涵(必须依据事实;内容上具有新意;公开报道和传播;时间上讲求时效) 三、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 具体: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引用的材料准确可靠;背景材料完全真实、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本质:1、全面、完整、深刻,力求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注意代表和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评论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防止新闻失实? 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基本要求、本质要求; 2、新闻失实的表现:一)子虚乌有二)合理想象三)以偏概全四)猎奇传讹五)导演摆布六)添枝加叶七)商业炒作 3、怎样防止新闻失实:A、接近“起点源”法,尽量接近“起点消息源”,坚持不做实地采访、不到事发现场不写新闻,是保证新闻真实的最可靠的方法。 B、全面采访法,采访一定要深入、全面,这是实践检验了的、新闻采访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新闻专业主义与发展新闻学之间的矛盾

新闻专业主义 定义: 新闻的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基本原则: 1、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 2、新闻从业者是社会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或政治、经济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 3、新闻从业者是资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本准则是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念,而不是任何需要向社会主流灌输的意识形态; 4、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假观念,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利或经济势力; 5、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组织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发展新闻学 第一、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第二、特征:程度不一定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 第三、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冲破落后观念,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建设项目,使传统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状态。

整合: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技术。 矛盾 现实性: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理想主义,现实局限性体现如下:第一,记者界不愿指责违反专业标准的同行,职业协会经常会形成封闭式的团体。第二,专业标准可能是过度抽象和模糊,难以被贯彻执行。第三,媒介的专业化不包括专业训练和专业执照标准。(我国的特殊体制例外)第四,媒介从业者对自己的工作拥有较少的独立控制权。第五,违反专业标准很少有立即可见的后果。相反,发展新闻学与现实情况紧密贴合。考虑到了新闻对现实的影响、发展和促进作用。是基于现实主义对新闻作用的一种考虑。 必要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经济是其首要任务。优先发展经济符合我国国情。站在这个角度上,新闻专业主义与发展新闻学之间是有一定的矛盾的。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我们站在完全中立的立场上考虑、报道问题。向公众还原一个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不屈服于任何权威、机构、个人以及政治、经济势力的真实视野。在其还原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符合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要。有时,甚至是背离经济的发展方向的。而根据发展新闻学相关理论,以及我国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核心,发展经济恰恰是我国发展的必要环节。故,这与发展新闻学的核心内容1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 政治性: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我们不去屈服于任何政治势力,发展新闻学要求我们“程度不一定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从这一点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完全中立的一种思想,站在局外,对政府的施政纲领及政府行为进行评价:于是或多或少会产生对政府的一些抨击行为。而发展新闻学却是一种“亲政府化”的新闻传媒方式,注重在符合原则,不逾矩的情况下帮助树立政府权威,教育群众以帮助其学习领会政府的施政纲领,理解其施政行为。在这一点上,新闻专业主义和发展新闻学再一次出现分歧。 1发展新闻学 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陈霖《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新闻真实的最基本要求是,构成新闻报道的事件的所有具体事实,必须实有其事,不能随意捏造。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新闻的时效性原则要求新闻从报道内容上来讲,所反映的事实要新,从报道活动上来讲要迅速及时。 新闻真实的含义 虚假新闻与失实报道 完善新闻传播机制 真实性原则 应对虚假新闻 提高新闻职业道德,遵从职业规范 与失实报道的策略 受众提高媒介素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新闻真实的限度 什么是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时效性的含义 新闻时效争夺 时效性原则 争夺新闻时效的负面效应 新闻时效的相对性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1.新闻真实的含义 新闻是公开传播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真实是人们对新闻的最基本的要求,传播真实可靠的信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就成为新闻传播者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之一。 新闻所要求的真实是以事实的真实为基础和参照标准,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状况,是把“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 具体说来,新闻真实性要求包含五个层次和方面: (1)新闻真实的最基本要求是,构成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的所有具体事实,必须实有其事,而不能捏造、夸大、歪曲。 (2)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如其所是。这要求新闻传播者准确地报道事实: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事实的认知和判断要是准确的;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时所采用的符号化手段能够准确地再现事实。 (3)新闻的真实不仅体现在单个事件的报道之中,而且应体现于报道的连续性。 (4)新闻的真实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准确揭示事实之间的联系。 (5)新闻的真实在更高的层次上还要求新闻报道在整体上对客观世界准确再现。新闻的真实不能仅限于单独的报道的真实,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追求整体的真实。 2.虚假新闻与失实报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从业者的工作准则,同时也是评判新闻作品的重要依据。但是近些年来,新闻失真失实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形式也多种多样。 对传统媒体的失真失实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区分出两大类:一类是虚假新闻,一类

新闻学复习资料2

第一编新闻基本原理 一、新闻概述 1、新闻的起源和发展 从词源角度,“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早出现“新闻”一词是在《新唐书》;我国最早的报纸应该是唐代的邸报,宋代产生了一种不同于“邸报”的小报。 15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地流行手抄小报,1566年,街头小报《威尼斯新闻》正式诞生。世界第一份近代报纸是德国的《报道与新闻报》(1609年),第一家通讯社是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前身,成立于1835年)。 早期新闻以书面文字的方式传播,以报纸为主要载体;1919年,英国开办了第一家广播电台;20世纪20年代,出现图片新闻和电影新闻;20世纪30年代,电视开始成为新闻的主要载体;近年来,电脑网络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新闻文体:消息、通讯、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戏剧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精确新闻报道、深度报道、新新闻主义报道、散文式报道、口述实录、纪实文学。 2、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3、新闻的要素 五个“W”和一个“H”: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何果(How)——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加下划线要素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省略) 4、新闻的深层本质和功能 新闻是人类生命最鲜活的本真状态的呈现;新闻是心灵沟通的有效手段;新闻是现在进行时态的历史;新闻是一种社会批判工具。 二、新闻的作者 1、新闻作者的职业素养 (1)新闻敏感——就是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中发现有报道价值的事物的本领。 怎样提高新闻敏感性:要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要有灵感;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磨砺敏感性;要用丰富的积累滋养敏感。 (2)调查采访能力:真诚的态度和满腔的热忱;甘当小学生的不耻下问的精神;掌握调查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3)广博的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生活知识。 2、新闻写作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方法 特征:它是一种以尊重现象的物化思维为基础,以发现本质的创造思维为高标的立体思维。方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凝聚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三、新闻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1、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 “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和技巧:精选事实,以小见大;正反并举,对比衬托;集点成面,点面结合;目击实录,再现场景;要言不繁,画龙点睛;适时引语,借口说话。 2、新闻写作的要求——真实、精炼、快速、鲜活 四、新闻语言 1、新闻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白描性、大众性。 2、新闻语言六忌:忌空洞、忌混乱、忌语病、忌含糊、忌堆砌、忌矫饰。

新闻基础知识大全

基础知识 (1)新闻的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A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B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C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D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E要坚持政治家办报。 (2)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在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2坚持党性原则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四是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五是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3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内部自由发表意见和公开报道遵守宣传纪律的统一。党对新闻带来的领导,主要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是对宣传党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的领导。 (3)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鼓舞和推动人们奋发向前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鼓舞和启迪人们,还要注意处理好与批语报道的联系。 (4)舆论导向:1含义舆论导向指的是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确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善于和敢于回答广大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敏感问题。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访法论的重要内容,把好关,就是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正确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把好度,就是要把握分寸,力度,把握报道的时机,了解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 (5)舆论监督的实质:1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监督,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社会五种功能:一是舆论监督的最大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二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调节功能,三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控制功能,四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制衡功能。五是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如何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一是要划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会计监督同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等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界限。二是会计监督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三是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发,促进问题的解决。四是舆论监督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抓住本质,打中要害。五是会计监督既然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要在党委领导下有序地进行。 (6)政治家办报办台:1957年6月,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要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的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一是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二是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三是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四是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五是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3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理论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