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规范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规范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规范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规范

平面控制测量规

1 地面平面控制网应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划网中各条线路建设先后次序,沿线路独立布设。布网时应根据线路延伸和其他线路交叉状况,在线路延伸和交叉地段,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控制点相重合。城市近期规划与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较多构成网络且原城市控制网不能满足建设需要时,宜建设一个覆盖全部线路的整体控制网。

2 平面控制网由两个等级组成,一等为卫星定位控制网,二等为精密导线网,并分级布设。

3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所在城市现有坐标系统一致。投影面高程应与城市现有坐标系投影面高程一致,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轨道的平均高程与城市投影面高程的高差影响每千米大于5mm时,应采用其线路轨道平均高程作为投影面高程。

4 想隧道传递坐标和方位时,应在每个井(同)口或车站附近至少布设三个平面控制点作为联系测量的依据。

5 反符合卫星定位控制网和精密导线网要求的现有城市控制网点的标石应充分利用。

6 对于建成的卫星定位控制网和精密导线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每年或两年复测1次,且应根据控制点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初测精度。

3.2 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

3.2.1 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前,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设计,收集、分析线路沿线现有城市控制网的标石、精度等有关资料,并按静态相对原理进行控制

网设计。

3.2.2 卫星定位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 卫星定位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3.2.3 卫星定位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精度3.2.3式计算。

σ= (3.2.3)

式中σ——标准差,即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1x10-6);

c——相邻点间的距离(km)。

3.2.4 卫星定位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守以下原则:

1 卫星定位控制网应重合3—5个现有城市一、二等控制点,控制点应均匀布设;在不同线路交叉有联络线处或同一线路前后期工程衔接处布设2个以上的重合点,重合点坐标较差应满足表3.2.2的相关要求;

2 卫星定位控制网应沿线路两侧布设,控制点宜布设在隧道出入口、竖井或

车站附近,车辆段附近布设3—5个控制点,相邻控制点应满足通视要求;

3 卫星定位控制网非同步独立观测时,必须构成闭合环或复合路线。每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中的边数不应大于6条。

3.2.5 卫星定位控制点的选点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控制点间有两个以上方向通视;

2 当利用已有城市控制点时,应检查该点的稳定性及完好性;

3 控制点应选在利于长久保存、施测方便和施工变形影响围以为的地方;

4 建筑上的控制点应选在便于联测的楼顶承重结构上;

5 控制点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电磁波反射(或吸引)强烈的物体;

6 控制点与无线电发射装置的间距应大于200m,与高压输电线的间距应大于50m。

3.2.6 卫星定位控制点均应埋设永久标石。建筑顶上的标石可现场浇筑。标石宜按本规附录A中的图A.0.1、图A.0.2、图A.0.3形式和规格埋设。标石结束后应按本规附录A中A.0.6绘制点之记,点位标石应牢固清楚,并应办理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3.2.7 车站、洞口和竖井附近建筑上的卫星定位控制点上宜建造三角钢架或竖立照准杆,三角钢架宜按本规附录A中的图A.0.4规格制作。

3.2.8 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8的规定。

表3.2.8 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要求

3.2.9 作业前应对卫星定位接收机和天线等设备进行常规检查,检查容应包括:仪器检定结果、电池容量、光学对中器和接收机存容量等。

3.2.10 观测前应根据接收机数量、控制网设计图形以及交通情况编制作业设计,观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3.2.11 卫星定位标志应满足以下列要求:

1 天线定向标志应指正北,且经整平、对中后,其对中误差应小于2mm;

2 每时段观测前、后量取天线高各一次,两次互差小于3mm时,应取其两次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3 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开机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观测开始后,应及时记录或输入有关数据并随时注意卫星信号和信息存储情况;外业观测手簿应按本规附录A中表A.0.5的容逐项填写;

4 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存储介质上的数据进行拷贝,并及时将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3.2.12 平差前应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基线解算时,对于小于8KM 的短基线必须采用双差固定解;对于8—30KM 长基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对周跳较多或数据质量欠佳的时段应进行删除或用分段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解算。基线解算采用卫星广播星历坐标值作为基线解的起算数据,基线解算结果中基线长度中误差输出值不应超过2倍中误差。

3.2.13 卫星定位控制网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独立环及复测边检核,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及全长闭合应满足式(3.2.13-1)—(3.2.13-5)的要求:

W x =<

σ5

N

(3.2.13-1) W y =<

σ5

N

(3.2.13-2) W z =<σ5

N

(3.2.13-3)

W=2

2y 2z x W W W ++ (3.2.13-4) W=<

σ5

3N

(3.2.13-5) 式中 N ——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W ——环闭合差。

2 独立基线构成的独立环各坐标分量及全长闭合差应满足式(3.2.13-6)——(3.2.13-9)的要求:

Wx<=2n σ (3.2.13-6) Wy<=2n σ (3.2.13-7)

Wz<=2nσ(3.2.13-8)

W<=23nσ(3.2.13-9)

式中n——独立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3 复测基线长度较差应满足下列的要求:

ds<=2 (3.2.13-10)

式中n——同一边复测的次数,通常为2.

3.2.14 卫星定位控制网的平差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将全部独立基线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点的城市现有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提供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坐标差观测值的总改正数、基线边长及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基线差观测值的总改正数、基线边长及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应满足式(3.2.14-1)——(3.2.14-3)的要求:

VΔx<=3σ (3.2.14-1)

VΔx<=3σ (3.2.14-2)

VΔx<=3σ (3.2.14-3)

2 应在所使用的城市坐标系中进行约束平差及精度评定,并应输出相应坐标系中的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角以及相关的中误差、相对点位中误差的精度信息,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等。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同名基线无约束平差相应改正数的较差满足式(3.2.14-4)——(3.2.14-6)的要求:

dVΔx<=2σ (3.2.14-4)

dVΔy<=2σ (3.2.14-5)

dVΔz<=2σ (3.2.14-6)

3.2.15 进行约束平差后,当卫星定位控制点与现有城市控制点的重合点的坐标较差大于本规表3.2.2的规定时,应检查已知点是否可靠,并对约束控制点和控制方位角进行筛选后,重新进行不同约束控制点或不同约束方位角的不同组合的约束平差。

3.2.16 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结束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1 技术设计书;

2 控制点点之记及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3 控制网示意图;

4 外业观测手簿及其他记录;

5 控制网平差及精度评定质料;

6 控制点成果表;

7 技术总结。

3.3 精密导线网

3.3.1 精密导线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表3.3.1 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闭合环

或附合

导线总

长度

(km)

每边

测距

中误

测角中

误差

(”)

水平角

测回数

边长测

回数

方位

角闭

合差

(”)

全长相

对闭合

相邻点

的相对

点位中

误差

Ⅰ级

全站

Ⅱ级

全站

350 3~4 ±4 1/600

00 4 6

往返测

距各2

测回

±51/3500

±8

2附合导线路线超长时,宜布设节点导线网,节点间季度个数不超过8个;

3全站仪的分级标准执行本规附录A.0.7的规定。

3.3.2 精密导线网应沿线路方向布设,并应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节点导线网的形式。

3.3.3 选择精密导线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附合导线的边数宜少于12个,相邻的短边不宜小于长边的1/2,个别短边的边长不应小于100m。

2 导线点的位置应选在施工变形影响围以外稳定的地方,并应避开地下构筑物、地下管线等;

3 楼顶上的导线点宜选在靠近并能俯视线路、车站、车辆段一侧稳固的建筑上;

随岳南高速公路第九标总体测量方案指南

附件: 施工放样测量方案 一、任务概述 随岳南高速公路第九合同段全长,起始桩号为K83+500~K96+。其中216米长大桥1座,中桥9座,小桥8座。其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为: 1、组建人员和设备。(详见附表一、二) 2、交桩移接测量资料。 3、布控水平网和高程网。 4、复核图纸,了解施工方案,据此计算放样所需的数据。 5、现场施工放样测量。 6、竣工测量及资料整理。 二、测区概况 随岳南高速公路第九合同段位于湖北省监利县内,此处为江汉平原盆地边缘地带,地势平坦开阔,水网密布,海拨一般为20~30米,地势平坦,便于水准测量,通视条件良好。 三、已有资料的分析及平面、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首级控制网采用一级附合导线布设,其各项指标要求为:平均边长500~600m;测角中误差±5″;起始边相对中误差≤1/40000。每测站采用GTS-311型全站仪测量水平角2个测回;经方位角闭合和坐标闭合满足要求后,采用严密平差计算最后成果。平面二级加密点采用二级附合导线,其各项指标要求为:平均边长300~400m;测角中误差±8″;起始边相对中误差≤1/20000。每测站采用GTS-311型全站

仪测水平角测量2测回,经方位角闭合和坐标闭合满足要求后,采用严密平差计算最后成果。 高程控制网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布设,其各项指标要求为:水准最大路线长度≤16KM。往返较差、附合或闭合差<20√L ,采用NA2水准仪,3米双面木制水准标尺,中丝读数法观测。 四.施工测量 1、要求提供给施工放样的图纸、资料,准确无误,前后一致,不发生矛盾,尽量不需推导数据,直接能用于施工放样。用全站仪放样,采用极坐标法进行,采用核实实测数据与设计数据纵横坐标之差来衡量其精度,实测数据与设计数据之差,控制在规范允许值之内,水准仪保持i角≤20″,每1000M相对中误差≤㎜,现场采用附合导线水准,闭合差不大于±20√L。 2、埋标:按规范要求,埋设20㎝×20㎝×60㎝混凝土桩,标记采用长30cm 、φ14光圆钢筋,现场灌注,钢筋顶部刻有十字标记,高出混凝土桩~㎝。 3、施工场区平面控制网,高程网布设: 1〉、施工平面控制网:由于业主移交平面控制网的密度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亦需再布设二级施工平面控制网,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因具体情况需要时,再加密个别临时控制用点。采用极坐标法,先进行坐标闭和,采用坐标的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保证点位坐标较差≤5 mm。 2〉、高程网:在每个独立构造物附近布设一个水准高程点,以便于水准仪的抄平。按等外附合或往返水准形式布设,其往返较差或附

平面控制点布设

平面控制点的选择 在选点时,首先调查收集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控制点的成果资料,一般是现在中比例尺(1:10000-1:100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控制网设计。根据测区内现有的国家控制点或测区附近其他工程部建立的可资利用的控制点,确定与其联测的方案及控制网点位置。在布网方案初步确定后,可对控制网进行精度估算,必要时对初定控制点作调整。然后到野外去勘探、核对、修改和落实点位。如需测定起始边,起始边的位置应优先考虑。如果测区没有以前的地形资料,则需详细勘察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的拟定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满足相应工程的基本要求《公路勘测规范》 (JTJ061-99)中规定。公路平面控制网应满足一下要求。 (1)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对于钢尺量距导线,相邻点间还要地势平坦,以便于量边长。 (2)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硬、稳定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便于进行加密、扩展、寻找和碎部测量以及施工放样。 高程控制点的选择 高程控制点通常以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成为水准点。水准点的选定应满足一下要求。 (1)水准点应选在能长期保存,便于施测,坚实、稳固的地方。 (2)水准路线赢尽可能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 (3)在选择水准点时,应考虑到高程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 (4)应考虑到便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 (5)水准网应布设成附和路线,结点网或环形网。 平面控制点的埋设 平面控制测量的标石中心就是控制点的实际点位。所有控制测量成果,包括坐标、距离、角度、方位角等都是以标石中心标志位准。因此,标石的任何损坏或位移都会使控制测量成果失去作用或精度受到很大影响。可以说,埋设稳定、坚固和耐久的中心标石,是保证控制测量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国家平面控制网为三角网,国家三角测量规范按三角网等级和地质条件将中心标石分为8种规格。 公路工程测量控制网三角点或导线点标石一般采用混凝土桩。当有整体坚固的岩石或建筑物时,三角点或导线点可设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盾构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杭州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SG2-3标 杭发厂站—人民广场站 盾构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SG2-3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一年七月

一、编制依据 1、杭州市地铁2号线工程杭发厂站~人民广场站区间施工设计图及有关说明; 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2;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 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8、《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GJ08-236-1999; 9、《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2008; 10、杭州地铁公司发布的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 本工程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其中杭发厂站-人民广场站区间为2号线全地下盾构区间,盾构从人民广场南端头井始发沿市心中路下掘进,先后旁穿北河上的泰安桥和长廊顶河上的华荣桥,抵达杭发厂站北端头后调头,再次始发掘进至人民广场南端头。盾构区间平面位置详见图1.1《工程平面位置图》。

图1.1 工程平面位置 2.2、设计情况 【杭~人】区间起讫里程为上行线SDK5+665.328~SDK6+350.666(下行线XDK5+665.328~XDK6+350.666),区间上行线长685.338m(下行线长685.863m)。区间上行线及下行线由直线段和二组缓和曲线组成,曲线半径均为1000m、1500m、。区间上行线及下行线隧道均以0坡出站后以22‰的下坡到达区间最低点后,上行线以21.6‰的上坡(下行线线以21.56‰的上坡),最后以2‰的上坡进站。线路呈节能V型。本区间竖曲线半径最大为5000m,最小为3000m。隧道拱顶埋深为10.2~15.6m。 2.3、技术标准 1)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2)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3)结构按7度抗震设防。 4)结构设计按6级人防验算。 5)衬砌结构变形验算:计算直径变形≤2‰D(D为隧道外径)。 6)管片结构允许裂缝开展,但裂缝宽度≤0.2mm。 7)结构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5。 8)盾构区间隧道防水等级为二级。 三、施工测量流程 仪器检测→交桩及控制点复测→测量方案及审批→机载仪器测量→人工复测→监理、建设方复测→施工过程中复测→竣工测量。 四、施工平面控制测量 4.1、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置原则 (1)、工程测量放样的程序,遵守由总体达到局部的原则; (2)、控制点应满足整体控制要求; (3)、控制点应埋设在牢固不易破坏的位置; (4)、控制点相互之间必须通视,不能满足通视要求应合理设置工作点; (5)、控制点数据采集后需进行闭合,并进行平差计算; (6)、严格控制限界要求,满足设备安装要求,放样时需掌握“宁大勿小”

GPS静态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指南备课讲稿

GPS静态控制测量实施指南 一、综述 GPS网建立过程分3个阶段:设计准备、施工作业、数据处理1.设计准备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项目: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施工设计、测绘资料收集、选点埋石、仪器检测。 1.1项目规划 ①位置及范围:测区的地理位置、覆盖范围及控制网的控制 面积 ②用途及精度等级:控制网的具体用途、所要求达到的精度 或等级。(各级GPS网采用中误差作为精度指标,以2倍中误差作为 极限误差。) C级网用途:三等大地控制网、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 D 级网用途:四等大地控制网; E 级网用途: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建筑施工 等。 (由于本基坑工程跨距较长,基坑深距大,暂定C、D级测量精度 GPS测量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的精度用下面公式表示:

σ为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单位mm,a为固定误差,单位mm,b为比例误差系数,单位1 X 10-6 ,d为相邻点间距离,单位为km。 城市GPS测量精度指标:(本工程选用四等) GPS高程拟合板块: D、E级网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高程联测, GPS点需要高程联测时,可采用使GPS点与水准点重合,平原、微丘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必须大于3个,联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km,且均匀分布;重丘、山岭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10个。 各级GPS控制网的高程联测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当GPS控制网点间距离小于20km时,可不考虑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当大于20KM时,每时段应于始、中、终个观测一次气象元素,并采用标准模型加入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 为GPS控制网点的正常高,先利用已联测高程的GPS点正常高和经GPS控制网平差得到的大地高,求其高程异常值,然后采用拟合或插值等方法求其他高程异常值和正常高。 ③点位分布及数量:控制网点的分布、数量及密度要求。 (GPS网点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依据城市测量规范三等基线平均距离为5km,四等为2km,鉴于平时土方开挖收方测量需要5km左右设置一控制观测点。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就是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经典的方法有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等。 三角测量是将控制点组成连续的三角形,观测所有的三角形内角以及测定至少一条边的边长(基线),其余各边长度以基线边长和所测内角用正弦定理推算,再由起算数据求出所有控制点的平面位置。这种控制点称为三角点,而这种图形的控制网称为三角网。 图5‐1 三角测量图5‐2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则是将地面上各相邻控制点用直线相连而构成连续的折线。观测连接角,并观测出各个转折角和所有的折线边长,即可由起算数据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而所连折线称为导线。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出现,给控制测量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与经典方法相比,GPS测量具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布设灵活、操作简单、应用广泛等优点。只要将GPS接收机安置于控制点上,通过接收卫星数据,利用随机处理软件及平差软件,即可解算出地面控制点坐标。 平面控制测量根据其控制范围大小,可分为国家控制测量网、城市控制测量网以及用于工程目的的小地区工程控制测量网。 国家平面控制测量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以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为主,按精度高低分一、二、三、四等逐级控制。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和工程建设的基础控制,也是研究地球科学的依据。 城市控制测量网是在国家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的,用以满足城市大比例尺测图、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和各种建设工程的施工放样的需要而建立的控制网。根据城市面积大小和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可布设不同等级的城市平面控制网。 小地区控制网是为小区域大比例尺测图或工程测量所建立的控制网,在布设时应尽量与高等级控制网联测。若联测不便时可建立独立控制网。直接为测图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布设方法以小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为主。小地区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可参照相应的《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执行。 按1993年《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5-1、表5-2所示。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的指南

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 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 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的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他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的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 1.选点准备: 根据收集的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的区域。 1.1选点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的相关要求: 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的障碍物 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

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的多路径 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 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的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 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的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的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 1.3 埋石 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 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提交的资料:标石建造的照片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1 布设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在大部分领域(约9 600 OOOkm 2)上布设国家天文大地网,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 为完成这一基本工程建设,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专门抽调了一批人力、物力、财力,从1951年即开始野外工作,一直延续到1971年才基本结束。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显然事先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一些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建网工作。这些原则是: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应有足够的精度;应有足够的密度;应有统一的规格。现进一步论述如下。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不可能用最高精度和较大密度的控制网一次布满全国。为了适时地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用图的需要,根据主次缓急而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即先以精度高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大地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控制网。 2.应有足够的精度 控制网的精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作为国家大地控制网骨干的一等控制网,应力求精度更高些才有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为了保证国家控制网的精度,必须对起算数据和观测元素的精度、网中图形角度的大小等,提出适当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均列于《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规范)中。 3.应有足够的密度 控制点的密度,主要根据测图方法及测图比例尺的大小而定。比如,用航测方法成图时,密度要求的经验数值见表2-1,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经验得出的。 表2-1 各种比例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由于控制网的边长与点的密度有关,所以在布设控制网时,对点的密度要求是通过规定控制网的边长而体现出来的。对于三角网而言边长s 与点的密度(每个点的控制面积)Q 之间的近似关系为Q s 07.1=。将表2-1中的数据代入此式得出 )(1315007.1km s ≈= )(85007.1km s ≈= )(52007.1km s ≈= 因此国家规范中规定,国家二、三等三角网的平均边长分别为13km 和8km 。 4.应有统一的规格 由于我国三角锁网的规模巨大,必须有大量的测量单位和作业人员分区同时进行作业,为此,必须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大地测量法式和作业规范,作为建立全国统一技术规格的控制网的依据。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摘要】本文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控制点选择﹑平面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进行阐述,详尽说明地形图平面控制测量过程。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测绘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形图的精确度。而平面控制测量的关键是控制点测量。由已知控制点与若干个待求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通过测量闭合导线内角和距离,确定待求控制点坐标,绘制平面控制网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依据。本文以我校郭杜校区平面控制测量为例,详细阐述经纬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过程。 1.测前准备工作 测前收集关于测区(郭杜校区)已有资料,对测区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进行业外踏勘。野外踏勘是野外测量之前很重要的预备阶段,踏勘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面积。 (2)确定控制网的点位分布﹑点的数量和密度。 (3)交通情况:校区道路分布及通行情况。 (4)水系分布情况:湖泊分布等。 (5)绿化情况:绿化地分布及面积。 (6)原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三角点﹑水准点﹑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点位的数量及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等。 2.平面控制测量 2.1 踏勘选点 根据实习场地的情况和实习的要求,由全组同学共同选点并设立标志。踏勘选点之前,搜集我校郭杜校区原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在地形图上初步设计导线布设线路,最后按照设计方案到校区实地踏勘选点。总计选出A、B、C、D、E、1总共六个点,A、B、C、D、E五个点组成一个闭合导线,其中点1、点A为已知水准点(坐标和高程已知),点B、C、D、E为踏勘选定的控制点,现场踏勘选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控制测量的方法和解释

点位精度。在工程测量中,不一定观测网中所有的角度和边长,可以在测角网的基础上加测部分边长,或在测边网的基础上加测部分角度,以达到所需要的精度。 小三角测量是在小测区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一种方法,它多用于小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或三、四等三角网以下的加密,作为扩展直接用于地形测图的图根控制网(点)的基础。此外,交会定点法也是加密平面控制点的一种方法。在2个以上已知点上对待定点观测水平角,而求出待定点平面位置的,称为前方交会法;在待定点对3个以上已知点观测水平角,而求出待定点平面位置的,称为后方交会法。 区域控制网同国家控制网相比较,前者控制面积较小,控制点的密度大,点位绝对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对于区域性平面控制网,根据测区面积、发展远景、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在保证控制点的必要精度和密度的情况下,可以一次全面布网,也可以分级布网。分级布网通常先布设大范围的首级网,再分阶段进行低级控制点的加密。分级布网可以采用同一种测量方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设计时,应进行精度估算,测图控制网要求全网的精度相对比较均匀。工程测量专用控制网,有时需在大范围控制网内部建立较高精度的局部控制网。 区域控制网一般在国家控制网下加密,或以国家控制网为起算数据,以便统一坐标系统。若测区内无已知控制点可以利用时,可在网中任选一点用天文测量方法观测其经纬度,换算成高斯-克吕格尔直角坐标,作为起算坐标。又观测该点至另一点的天文方位角,将其换算成坐标方位角,作为起算方位角。在个别情况下,小测区也可采用假定坐标和磁北定向。三角网所需的起始边长可用测距仪器直接测出。 当测区面积较小时,可将其视为平面。但在较大的区域内,则需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为了合理的处理长度投影变形,应适当选择投影带和投影面。观测成果一般应归化到参考椭球面(或大地水准面)上,并按高斯正形投影计算3°带内的平面直角坐标,以便尽量与国家坐标系统一致,有利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当测区平均高程较大时,为了使成果与实地相符,应采用测区平均高程面作为投影面。当测区中部远离3°带中央子午线时,应以测区中部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采用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见高斯-克吕格尔平面直角坐标系)。 工程测量中的专用控制网,往往在某些方面有其特殊要求。在满足这一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有若干个不同的布网方案提供选择。随着计算工具的发展,可以应用最优化方法的理论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编辑本段高程控制网 主要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建立。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

G P 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 作指南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 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 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的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他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的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 1.选点准备: 根据收集的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的区域。 1.1选点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的相关要求: 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的障碍物 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的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 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的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 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的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的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 埋石 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均可根 据具体情况选用。 提交的资料:标石建造的照片 2.仪器的验检: 一般视检 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的外观是否良好,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的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的型号是否正确。 各种零部件及附件、配件等是否齐全完好,是否与主体匹配。 需紧固的部件是否有松动。 通电检验

国家及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与方案

一、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应有足够的精度 应有足够的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 ㈠传统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根据当时国家平面控制网施测的测绘技术水平,我国决定采取传统的三角网作为水平控制网的基本形式,只是在青藏高原特殊困难的地区布设了一等电磁波测距导线。国家三角网的布设方案分为一、二、三、四等4个等级。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资料。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图形。 二等三角网是在一等锁控制下布设的,它是国家三角网的全面基础,同时又是地形测图的基本控制。 三、四等三角网是在一、二等网控制下布设的,是为了加密控制点,以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要有足够的精度 3.要有足够的密度 4.要有统一的规格 四、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可以采用三角网、导线网、GPS网等形式。 一、国家基本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布设形式有三角锁、精密导线、插点等形式。 二、城市及工程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施工放样等目的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城市或工程控制网。 三、小地区控制网 1.小地区控制网:在小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 2.分类:首级控制和图根控制

实验09-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闭合导线测量)

实验09-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闭合导线测量)

姓名:班级:学号(短号): 实验九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闭合导线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全站仪测距测角作业方法。 2、掌握闭合导线外业布设和闭合导线测量的条件。 3、掌握平面控制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和成果处理。 二、实训设备及器件:全站仪、三脚架、棱镜、油漆、2H铅笔、记录本及计算器。 三、课时安排:4学时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 1、外业布设 (1)踏勘选点(根据实际情况和实训时间选择5-10个点,并做好标记) 相邻导线点间应相互通视,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导线点周围要视野开阔,便于测图。导线的边长不宜过长,特别是钢尺量距,相邻边长比一般不超过1/3,点位要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2)闭合路线示例如下: 3 α01 D 500.00m 500.00m α01 =计算!!! 图1 闭合导线略图

2、外业测量 (1)边长/水平距离测量 光电测距仪测量:图根导线边长可采用单向观测,一站施测的测回数为一测回即可。 (2)角度测量 采用全站仪测角,注意测量左角与右角的差异,一站施测的测回数为一测回即可。 3、内业计算 ㈠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角度值改正 (1)计算角度闭合差:n 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如下: ??-=∑180)2(th n β ;式中 n ——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理论上,实测的内角之和∑m β-∑th β= 0,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f β = ∑m β-∑th β ≠ 0,称f β为角度闭合差,即 ??--=-=∑∑∑180)2(th n f m m ββββ ,限差要求βf ≤ n f 06p ''±=β (2)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 β,v β的计算公式为: n f v β β- =,则改正后的水平角βi 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即 βββv i i +=改 (4)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计算公式如下: 测量方向为1 2 3,起始方向1 2通过已知的0点和1点计算方位角α01,通过 α01计算有α12 = α01 + β左 ± 180°,则有α23 = α12 + β左 ± 180°,多点测量可依次类推。测量中若是右角,β左也可用β右代替。 ㈡ 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改正 (1)计算坐标增量: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如导线边1 2的坐标增量计算如下: 30 .1830042335cos m 60.201cos 121212+='''??==?αD x 92 .830042335sin m 60.201sin 121212-='''??==?αD y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习指南

目录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习指南 (1) 一、专业情况介绍 (1) 1、专业简介 (1) 2、就业去向 (2) 二、培养方案解读 (3) 1、培养方案模块设置用意 (3) 2、培养的学分要求 (4) 3、部分重要课程设置的目的 (5) 三、选课建议 (6) 四、专业学习的建议 (7) 五、学业审核与处理 (7) 六、毕业、学位审核与授予 (8) 七、各类学籍处理 (9) 安全工程专业学习指南 (11) 一、专业情况介绍 (11) 1、专业简介 (11) 2、就业去向 (12) 二、培养方案解读 (14) 三、选课建议 (15) 四、专业学习的具体建议 (17) 五、学业审核与处理 (18) 六、毕业、学位审核与授予 (19) 七、各类学籍处理 (20)

生物工程专业学习指南 (22) 一、专业情况介绍 (22) 1、专业简介 (22) 2、就业去向 (26) 二、培养方案解读 (28) 1、指导思想 (28) 2、培养方案模块的设置 (29) 3、培养计划的学分要求 (29) 4、专业主干课程介绍 (30) 三、选课建议 (33) 四、专业学习的具体建议 (35) 五、学业审核与处理 (36) 六、毕业、学位审核与授予 (37) 七、各类学籍处理 (38)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习指南 一、专业情况介绍 1、专业简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在国家特色专业中国计量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基础上,按新型办学模式运行,由省教育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而成立,1999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本专业2009年被批准立项为浙江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14年被批准立项为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与本部专业共享专职教师四十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高工)23人,有博士学位者25人,获浙江省教学名师称号1人。 拥有计量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仪器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所属的三十个多专业实验室。专业“流量计量仪表及在线校准技术创新团队”被评为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传感器技术”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现有热工计量实验室、大尺寸几何量计量实验室、机电综合实训实验室等省财政厅专项实验室,以及“康氏特热工检测实验室”、“杭州市水流量测试中心”等企业资助实验室。 近5年,共获得浙江省质量工程项目6项,校级及以 1

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就是为了限制误差的累积和传播,保证测图和施工的精度及速度,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摘要】本文从大比例尺地 形图测绘的控制点选择平面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进行阐述,详尽说明地形图平面控制测量过程。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测绘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形图的精确度。而平面控制测量的关键是控制点测量。由已知控制点与若干个待求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通过测量闭合导线内角和距离,确定待求控制点坐标,绘制平面控制网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依据。本文以我校郭杜校区平面控制测量为例,详细阐述经纬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过程。 测前收集关于测区已有资料,对测区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进行业外踏勘。野外踏勘是野外测量之前很重要的预备阶段,踏勘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面积。 确定控制网的点位分布点的数量和密度。 交通情况:校区道路分布及通行情况。

水系分布情况:湖泊分布等。 绿化情况:绿化地分布及面积。 原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三角点水准点坐标系统高程系 统点位的数量及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等。 踏勘选点 根据实习场地的情况和实习的要求,由全组同学共同选点并设立标志。踏勘选点之前,搜集我校郭杜校区原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在地形图上初步设计导线布设线路,最后按照设计方案到校区实地踏勘选点。总计选出A、B、C、D、E、1总共六个点,A、B、C、D E五个点组成一个闭合导线,其中点1、点A为已知水准点,点B、C、 D、E为踏勘选定的控制点,现场踏勘选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以便于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如采用钢尺量距丈量导线边长,则沿线地势应较平坦,没有丈量的障碍物。 点位应选择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之处。 在点位上,视野应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 导线边长应按参照测量相关规范的规定确定,注意相邻 边长尽量不使其长短相差悬殊。 导线应均匀分布在测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位选定后,在点位上打一木桩,桩顶钉上一小钉, 作为临时性标志;实际实习过程中,在郭杜校区的沥青路面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1.2主要工程数量 (1) 2.编制依据 (2) 3.适用范围 (2) 4. 测量人员的组成及仪器设备 (2) 5.平面控制测量 (3) 5.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3) 5.2隧道平面控制测量 (5) 6.高程控制测量 (6) 6.1.技术设计 (6) 6.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水准点的埋设 (6) 6.3.水准仪和水准尺检校 (6) 6.4.普通水准测量实施 (7) 6.5.精密水准测量实施 (7) 7.测量资料管理及上报 (9) 8.质量保证措施 (9) 1、全站仪、水准仪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在测量作业前也应按《测规》要求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正,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9) 2、作业条件和操作程序必须严格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标准执行。 (9) 3、对外业实测成果,内业计算资料、现场放样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经复核无误的成果才能采用,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9) 4、由于诸多施工因素影响,在利用已测GPS点、水准点测量前,已先检测、判明已知点是否位移、沉降,以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一旦发现控制点的稳定性有问题时,立即对原控制网进行复测。 (10) 5、导线测量中,坚持换手复测制度,减少人为误差(看错、读错、记错)的出现。 (10) 6、各种桩位、基点的埋设应严格按要求进行,并加强桩点的保护工作,避免破坏现象。 (10) 9.总结 (10) 本隧道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通过平差计算,精度指标各项指标均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有关要求,洞内平面坐标成果和高程成果满足施工测量要求,可以采用。 (10)

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方案

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方案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系2012级 平面控制测量 技 术 设 计 书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2012级测绘工程 指导老师:刁建鹏 作者姓名:施向文 学号: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目录 一、任务概述 二、任务范围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应用

四、技术指标 五、投入的人员仪器设备 六、工作流程 七、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八、仪器管理 九、外业记录规则 十、提交成果资料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更为了满足课程需要,对老校区采用导线控制测量实训,前期任务是线路勘察、选点、埋石和控制测量。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订本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二、任务范围 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D栋、A栋、B栋、图书馆、林学楼、理学院。测区地势相对平坦,但楼房树木较多,通视条件较差。从D栋开始到11栋结束,全长约1km。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应用 (以上数据是参考示例坐标,不是准确数据,实际操作时应用真实坐标) 四、技术指标 实训技术指标及作业限差按城市一级导线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同时也参照《工程测量规范》和《城市测量规范》的技术要求执行。 五、投入的人员仪器设备 投入人员:5人 仪器设备:国产苏一光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两个,水泥钉等

六、工作流程 踏勘、选点、埋石 编写技术设计书 人员分组、设备组配 导线控制测量 数据平差整理 提交结果 七、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1、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2、导线水平角均采用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注:L以km为单位 《控制测量规范》 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八、仪器管理 1、使用测量仪器规则 测量仪器是精密仪器,对仪器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备的素质,也是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在使用测量仪器时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1)、仪器的携带 携带仪器前,检查仪器箱是否扣紧,拉手和背带是否牢固。 (2)、仪器的安装安放的三脚架必须牢固,特别注意伸缩稳固 (3)、仪器使用、搬迁、安装也要注意安全,注意仪器的保养 九、外业记录规则 1、观测的数据按规定的表格现场记录。记录者听到观测数据后应复读一遍记录的数字,避免记错。 2、记录者记录完一个测站的数据后,当场应进行必要的计算和检核,确认无误后,观测者才能搬站。 3、对错误的原始记录数据,不得涂改,应用横线划去错误数字,把正确的数字写在原数字的上方,并在备注栏说明原因。 十、提交成果资料 1、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2、控制网网图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

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 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得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与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她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得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 1.选点准备: 根据收集得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与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得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得区域。 1.1选点得基本要求 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得相关要求: 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得障碍物 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得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得地方,

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 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得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得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得标记、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得稳定性、可靠性与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 (一)、(二)、 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得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得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 1、3 埋石 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得前提下,均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提交得资料:标石建造得照片 2.仪器得验检: 2。1 一般视检 GPS接收机及其天线得外观就是否良好,就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得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得型号就是否正确、 各种零部件及附件、配件等就是否齐全完好,就是否与主体匹配。 需紧固得部件就是否有松动。

(完整版)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2008-10-21 11:20:48| 分类:测绘|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GNSS-RTK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指南(试行)

测绘中心 GNSSRTK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指南(试行) 说明 目前测绘中心在各项目上的工程施工测量中广泛应用了GNSSRTK测量技术,RTK测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人力成本。但随着GNSSRTK测量技术的深入推广应用,在提高工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测绘成果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GNSSRTK测量特点、对测量软件提供的精度指标的理解以及对GNSSRTK测量有别于传统测量手段出现的误差表现形式和含义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使用要求等。为确保GNSSRTK在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中的可靠性、统一RTK 测量作业方法、仪器使用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特编制技术指南。 1GNSSRTK测量类型 测绘中心应用的GNSSRTK测量形式有三种(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数据通信方式):常规RTK测量(使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单基准站网络RTK(Base)和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CORS)。 1.1单基站RTK测量 1.1.1常规RTK测量 常规RTK测量工作结构由一个基准站+电台+若干流动站组成,数据间的通信使用VHF、UHF、扩频或跳频。常规RTK测量的精度可达到:水平:1~3cm;垂直:2~5cm。工作距离:小于10km。常规RTK 测量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定位实时化从而提供了控制测量、测图、工程放样和工程监控的实时化技术。 1.1.2单基准站网络RTK(GPSBase) 单基准站网络RTK(GPSBase)的工作流程:用户在流动站使用测量手簿通过手机卡GPRS或CDMA 连接互联网,通过IP地址上传和下载差分信号,基准站的GPSBase连接互联网,访问该IP地址下载差分信号,进行数据改正,并上传和下载数据,流动站下载改正数据,实时获得定位结果。 1.2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CORS 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enceStations)基于网络的、动态地、连续地,同时也是快速、高精度地获取空间和地理特征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之一。CORS技术运用了网络、GNSS、现代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等技术和方法。提供移动定位、动态连续的空间参考框架和地球动力学参考等服务。CORS系统由基准站(参考站)、系统中心、呼叫中心、数据通信、用户应用等子系统组成,用户无需设置基站。 2RTK测量技术要求 2.1在已开通运行CORS的地区,在考虑效费比的前提下建议优先采用CORS系统。 2.2RTK作业前应充分熟悉测量软件的各项功能和参数设置。 测量手簿(以TrimbleSurveyController为例,下同)软件共包含六大菜单:[文件]、[键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