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某医学院医学本科生廉洁教育现状及路径选择研究

某医学院医学本科生廉洁教育现状及路径选择研究

某医学院医学本科生廉洁教育现状及路径选择研究
某医学院医学本科生廉洁教育现状及路径选择研究

某医学院医学本科生廉洁教育现状及路径选择研究

摘要:医学本科生是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一个主要来源,对其进行廉洁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自身和职业的需要。廉洁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重塑医学生伦理品德,并能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医疗腐败。本文对医学院本科学生廉洁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应完善和创新廉洁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构建医学本科生廉洁教育的平台,塑造医学院廉洁文化环境,增强学生反腐倡廉的信心以及带教老师要做好廉洁道德表率。

关键词:医学生;廉洁教育;医学伦理

Present Situation and Path Selection on Honesty Education for Medical undergraduates of a Medical College

Li Yuan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4100 Abstract:Medical undergraduates are a major source of national health care system,It’s important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accept honesty education,because it’s need to own and occupation of training medical talents.Honest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medical students’ability against the social bad style,remodel medical students'ethics and moral character,and can effectively curb medical corruption from its source.We analyzing the honesty education status of the Medical undergraduates,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onest education,should perfect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content and way of clean and honest,construct the honest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platform and carrier,shape campus honest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strengthen students’confidence and the teaching staff should set a good example of honest moral values.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Honesty Education;Medical Ethics

廉洁教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等学校是有效实施国家廉洁教育的重要

载体,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廉洁素质教育对未来从业具有重要影响[1]。高等

医学院校合理选择廉洁素质教育内容,设计提高廉洁素质实效性的基本路径,对

有效预防未来医务人员的医疗腐败行为,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高等医学院学生,是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一个主要来源,而医疗卫

生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医务工作者要有人文道德关爱和优良的情

操,所以临床医学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从理论上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2]。在当前医

德饱受诟病的情况下,学校更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的设计廉洁教育内容,探索提高其实效性的途径,从源头上提高医务人员的廉洁素质[3-4]。

1医学院医学本科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1.1廉洁教育可提高学生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

医学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思维活跃,思想逐渐趋于成熟,但模仿性较强,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社会道德伦理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每个群体都希望在转型期获得更多利益,这就导致社会不良现象频发,这给医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这些行为,最终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所以高等医学院校应多开展廉洁教育活动,使医学生确立正确的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医学生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为其将来进入医疗行业打下良好基础。

1.2廉洁教育可以重塑医学生的伦理品德

传统的医学教育过于强调专业性,而忽视了人的价值观的教育,造成医学教育出现了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主义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廉洁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出现了临床医学学生重术轻德的现状。现代医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还要注重学生医德医风、廉洁素质的培养。通过廉洁教育使学生成为,既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品德又有专业的医疗技术得现代化人才。

2.医学院医学本科生廉洁教育的现状

2.1对廉洁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医学生是未来医疗行业的主要接班人,也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参与者。由于某些原因,我国廉洁教育主要面向党政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对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医学生的廉洁教育重视不够[5],医学院缺乏针对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廉洁教育。

2.2对廉洁教育的认识不统一

医学院校教师和医学生对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统一,一些师生甚至认为廉洁教育只是学校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而且学校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虽然从思想和认识上明确了医学本科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之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但实际行动却

比较缓慢和被动,比如医学院校对不廉洁行为的监督及惩罚的力度不够。

2.3廉洁教育的渠道单一,内容单调,后继教育措施不利

目前学生接受廉洁教育的渠道、模式过于单一,主要是学校开设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自上而下的说教形式,教育方式匮乏,内容单薄,方法落后,吸引力不足,结果如隔靴搔痒,效果不佳。

学生在大一至大三期间,都有思想政治课,对其进行廉洁教育,但医学生大四进入见习期,大五进入实习期,在此期间,学生跟随带教老师进行社会实践,没有相应的理论课程,对其进行廉洁教育,学生社会价值观易受带教医生的一言一行影响。

3提高医学本科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3.1完善和创新廉洁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一是完善廉洁教育内容,组织专门人员筛选适合医学本科生学习的廉洁文化读本,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廉洁教育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以编写教材为依托,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做到既有传统廉洁文化精华,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最终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二是创新廉洁教育方式,以往的教育内容单调,方法简单粗糙,势必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员在廉洁教育方面的需求[6],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和手段[7],充分探索医学本科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培养策略,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医疗腐败问题的根源与危害,从而体会到廉洁学习与廉洁从医的社会意义,增强自我廉洁教育的意识。

3.2构建医学本科生廉洁教育的平台

通过与监狱、医院等单位的合作,建立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廉洁知识,观看廉洁视频,参观监狱等活动,让学生耳闻目睹一些有关廉洁教育的事件,增强廉洁教育的实效性,从源头上有效的遏制腐败。研究发现,医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且心理问题发生率呈逐年增多趋势[8],特别是新生刚刚入校(1-2周)期间,因为到了陌生环境中,此时个体更容易发生适应问题,也更容易接受新的理念[9],因此廉洁教育时间应尽早进行,最好在医学生一入校就展开教育。在医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时期,学院要特别重视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开设,通过专业的课堂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

德理论以及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确立正确的医德标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为以后从事的医疗工作奠定职业道德理论基础[10]。

3.3塑造医学院廉洁文化环境

培养和塑造医学生的廉洁素质,需要良好的学院廉洁文化氛围和环境。学院应结合校园实际,打破常规,深入挖掘廉洁教育资源,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廉洁文化空间[3]。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型社会,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廉洁教育,推进校园廉洁文明建设。如在学校主页和校报设置反腐倡廉专区,用于投诉举报不廉洁行为和宣传学生身边的先进廉洁事迹,针对医疗腐败典型案件进行通报,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震慑作用,正面典型进行宣传表扬,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做到廉洁行医。

3.4见习、实习期开设廉洁课堂,带教老师做好廉洁表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特别是在见习、实习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带教老师,老师应身体立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对廉洁的教育理论最好的诠释,而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现在医疗领域的廉洁诚信机制遭到严重破坏[11],医生的不正之风越来越严重。因此,学校和医院要加强师德师风、医德医风的建设,定期组织学生、老师和医务人员开展廉洁教育课堂,提高全体学生、老师和医务人员的廉洁道德水平,在学员实习、见习期间,为学员选配医德高尚、爱岗敬业、廉洁清正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以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廉洁行医的好榜样。

参考文献

[1]赵光元.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与创新[J].教育与现代化,2010,(9):52-56.

[2]王强,陆嘉佳.军医大学学员对德育教育需求的调查[J].重庆医学,2013,42(12):1432-1433.

[3]谢孝东.广东某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廉洁素质状况的调查及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6):682-686.

[4]李之拓,张伟辉.宽容精神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作用[J].医学与社会,2012,25(1):48-50

[5]谢孝东,黄钢.论加强和改进医学生廉洁素质教育的紧迫性[J].学理论,2010(4):173-174.

[6]马丹,齐德广,杨桦,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学员学习动机的调查[J].重庆医学,2013,42(12):1430-1432.

[7]黄瑞宝,马伟,尹瑞法.高校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与路径选择[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376-378.

[8]JUSTIN HUNT,DANIEL EISENBERG.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help-seeking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J].J Adolescent Health,2010,46(1):3.

[9]PARISA TAJALLI,AFSANEH SOBHI,AFSANEH GA NBARIPANA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hassles and social support on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5(2):9.

[10]何学军.浅议医学生医德能力培养[J].医学与社会.2012,25(10):87-89.

[11]刘欣怡,刘俊荣.医患诚信危机的伦理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2,25(12):8-10.

医学教育发展综述

医学教育发展综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卫生技术人员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是最活跃、最积极的,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任何国家、地区卫生事业要得以健康发展,无不从卫生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着手,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配置卫生技术人员的最根本的原则。卫生技术人员的产生依靠医学教育,医学教育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卫生技术人员,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医学教育发展战略,以使河北省医学教育适应省情、顺应发展、满足需要。 一、现状 (一)河北省医学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成绩 河北省培养医药类学生的院校共51所,本科院校6所(独立设置3所,综合3所),专科院校11所(独立设置4所,综合7所),中专35所(普通中专10所,职业中专7所,社会力量办学18所)。2008年河北省医药类学生除成人教育外招生总人数为60326人。其中博士招生人数为100人,占0.17%;硕士招生人数为1299人,占2.15%;本科招生人数为7994人,占13.25%;专科招生人数为21069人,占34.93%;中专招生人数为29863人,占49.50%。[1]多年来,为了提高医学人才质量,改善医学教育环境,河北省各医学院校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规范了中等医药学校办学要求。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教育厅和河北省发展计划改革委员会在《关于规范和加强我省中等医学教育管理的决定》中指出,今后各类中等医学专业学校凡新开设中等医药卫生类专业,一律要上报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共同审批,并接受专业评估,否则,卫生行政部门将不允许其毕业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评估和认定,取消了170所招收医药类中专学生的各类学校的招生资格,对8所社会力量办学提出警告,限期整改,重新评估。[2] (2)提高了医学生的操作技能。临床技能是考核医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摘要]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制约着医学生的医术,体现着医学生的医德。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着认识上逐步重视,但贯彻落实不够;教师队伍庞大,但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时数不少,但课程体系落后;职业理想良好,但人文精神缺失等现实境遇。为此,可以从更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观念,提高师资队伍的人文素质,加强医学人文学科研究,构筑合理的教材课程体系,创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等维度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实境遇出场路径 人文素质是人们在人文(文、史、哲、艺等)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主要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制约到医学生的医术问题,也体现着医学生的医德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注重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已成为医学生独特职业品质的内在要求,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却出现了尴尬的现实境遇。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于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独特的职业品质 21世纪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好的人文素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1.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医学教育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等诸多学科考察人类的健康,认识医学的功能,从而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①即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培养出医术医德兼备的全面发展型医学人才。其实,这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相一致。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发展”是人的全面、自由而又充分的发展,绝不是某一方面的畸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现代医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精湛医术的同时,更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等人文素质的教育。 2.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深度转型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学科发展呈现出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大量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蓬勃发展,如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行为学、医学管理学、医学美容学、医患沟通学等。医学学科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哲学、心理、社会、伦理等的复合模式发展,这种发展要求医学学科不仅要研究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而且要研究患者的心理、社会、生态等方面境况,还要研究医学

医学教育及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现状

医学教育及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现状 医学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医学,为了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传给下一代,便产生了医学教育。起初是以师带徒的形式,随着知识量的扩大和对医务人员需要量的增加,学校形式的医学教育便应运而生。中国早在公元 443年刘宋王朝已设立了官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公元9世纪,意大利萨列诺医学校开始闻名于世。 一定社会的医学教育要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且直接受到卫生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与此同时,医学教育反过来又对它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为社会培养医疗保健人才,保护社会劳动力;把医学知识和经验世代积累下来,传授下去,实现医学知识的继续和再生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欧洲出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思潮的启发下,目前国际上医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个医生接受医学教育也是一个终身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基本医学教育,即医学院校教育,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是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在所学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接受专业化培训,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深化;继续医学教育,是在完成毕业后教育以后,为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不断掌握新知

识、新技术的终身过程。这三个性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紧密地衔接,形成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过程。 中国医学教育的历史中国的医学教育始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以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外国教会在各地陆续办起医院,进而招收学徒,创办医学校,西方新医学教育引入中国。1866年美国教会在广州创办了博济医学校,1881年清政府在天津开设医学馆,继之,1903年在北京京师大学堂内增设医学馆。这以后全国各地建立许多医学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上确立了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和进修教育等形式的教育结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层次的医学教育体系(见表)。在发展现代医学教育的同时,又奠定了中医药教育基础,发展了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教育。 医学课程设置18世纪后,生物学理论、显微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奠定了近代实验医学的基础,以生物学为带头学科的生物医学模式形式并逐渐在医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直接影响到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医学教育随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包括:①公共基础课,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和品德教育;②普通基础课,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为学习医学打基础;③医学基础课,关于人体正常及异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以及治疗预防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打基础;④医学临床课。其教学安排是以学科为单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一般后医学,先基础后临床,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医前

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的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简介 1999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CMB)理事会批准资助,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1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该委员会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提供指导。“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制定“基本要求”的任务由IIME的核心委员会承担,该委员会由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专家组成。8位具有丰富国内和国际经验的教育和卫生政策资深专家组成IIME的指导委员会,指导IIME的总体工作,也指导核心委员会的工作。由14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的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的咨询委员会,为IIME提供咨询意见。咨询委员会还为医学教育提供信息交流、咨询的论坛,希望其他机构的工作能对IIME的工作进程起补充作用,而不发生冲突。 IIME项目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制定基本要求”阶段。这一阶段从成立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开始,其任务是在参考现行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包括基础医学、临床经验、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行为和伦理价值等方面。由于每个国家、地区和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和各自的课程计划,所以“基本要求”仅仅代表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各学校的教育计划可以有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必须是相同的。

第二阶段为“试行”阶段。这一阶段将按照“基本要求”对中国的一流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评价。为了能评定参加试行的各校的长处与不足,各学校将使用适合他们自己经验的评价方法,但评价内容必须包括所有7个领域的60项反映教学结果的指标。在第二次评价开始前,各校应尽力改善自身不足之处。这将促进医学教育项目的国际性评估和认可。 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通过试行阶段所取得的经验,对评价程序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将这套标准提供给全球医学教育界使用。希望这个“基本要求”能成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手段,并为建立国际医学教育课程评价制度打下基础。 背景 全球化的力量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正变得日益明显。十分自然的是医学正在成为一门全球性的专业,医学知识和科学研究已经跨越传统的国界,医生在不同的国家学习医学和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此外,人类的创造力也需要包括知识和文化领域活动的全球化。各种多边协议和条约为全球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促进了建立共同的教育标准和相互承认专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及执照颁发过程。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00万医生为60多亿居民提供服务。他们在全世界1800多所医学院接受培训。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课程看起来好像很相似,但实际上内容有很大差别。尽管已经有一些针对授予医学博士(M.D.)或相当学位的教育过程进行评价的成功例子,但是针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却不多。此前,在界定所有医学生在完成医学院学业后和进入专业培训或毕业后培训前应当具备的核心的或最低要求的能力的工作未见报道。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医术乃仁术”,医生是“仁爱之士”,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称“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医生应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品质,无私、谦虚、高尚、判断力强、知识丰富和不迷信。世界卫生组织90年代曾提出,现代的医生应该是五星级医生,所谓五星级医生是指健康的提供者、医疗的决策者、健康的教育者、心理上的交流者、社区的领导者以及组织的管理者。显然现代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和医学技术外,人文修养及哲学理念也是现代医生必备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人文修养甚至比专业素质和医学技术更为重要。作为一名好医生,绝不仅仅是技术的高超,还必须重视患病的人,这就需要医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所谓人文素质,只有做到了专业知识丰富、思维清晰、人格高尚,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医生的人文素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较高的人文素质是医生掌握精湛技艺的基础,尤其是在技术创新的年代,更需要医生自觉地用哲学思维把握医学进步的正确航向;其二,较高人文素质是医生理解病人的基础。如果医生理解、关注患者的感受,就能给病人增加信心、希望和力量。患者也会更好地配合治疗,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其三,较高的人文素质是医生赢得患者信赖的重要前提。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同时,医学也开始脱离人文,医生人文素质的整体水平令人担忧。表现为:(1)医学与病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医生越来越忽视病人的心理因素,不耐烦倾听病人的讲诉,只相信仪器设备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过度依赖药物与手术。(2)只顾局部不顾整体。随着临床专业的细分,造成“一科医生面对一个器官”的局面,忽视整体自然力与复杂性。(3)医学与市场紧密结合。医院趋利行为膨胀,药商、医院经营者与医生形成商业联盟,医学“沿着用昂贵的治疗方法治疗更少数人疾病的方向发展”。(4)医患关系紧张、物化,不少时候、不少人视医患关系为消费关系、合约关系。如果这样的关系成立,必然造成不负责任的医生与不信任医生的患者。 “做医生要有一种发自骨子里对生命的尊重感”,道出了医学的职业特点和医生人文素养的应有境界。如何提高医师的人文素质,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医学教育应当将人文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医学本身承载着关爱人类治病救人的崇高职能,具有“普世”价值,应当是人文精神最浓厚的学科。自70年代以来,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人文社会色彩更加突出。这决定了在医学人才培养中,人文素质教育乃重中之重。长期以来,我们现行的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只注重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近年来,“以人为本”、“医术乃仁术”的呼声渐高,但也需注意,提

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经过发展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口腔医学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及其它形式的教育体系。但也存在各类教育目标不够明确,课程安排相互重叠,授课时间与内容不能满足教学效果,以及教材编写滞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探讨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不断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教育体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腔医学发展规划和教育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口腔教育水平,使其更好的与我国十三亿人民的口腔疾病防治相适应,更好的推动口腔医学科学的向前发展。 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口,虽经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综合国力和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仍属发展中国家。人民卫生事业发展与布局应根据中国综合国力,十三亿人口的具体国情,以及不断提高人民整体健康水平的需求综合考虑,制定发展规划和不断改革完善我国的教育卫生体制,使其与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历史使命相一致。口腔医学教育同属医学教育门类,与临床医学教育有相同之处也有其特点。研究口腔医学教育现状与特点,有助于提升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水平,使其更好的与我国人民口腔疾病的防治相适应,更好的推动口腔医学科学向前发展。 一、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 我国现行口腔医学教育的模式: (一)本科生教育:生源一般为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后按志愿录取,学制5年。即3年医学基础、临床医学课程,2年口腔医学课程,包括1年口腔专业基础、口腔专业课,1年口腔临床实习(每科约3个月)。毕业后去向较多:如继续考研深造,各级医院从事口腔全科,口腔专科医疗工作或在口腔诊所从事口腔全科工作。继续深造者,硕、博士生学制各为3年。分别是:1年研究生课程,1年临床实践,1年毕业论文准备。毕业后大都在各类口腔医学院校或省市级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工作。 (二)七年制、八年制研究生教育:生源仍为高中毕业生,且大都为高考姣姣者,进校后的培养模式,前期与本科生课程学习内容基本类同,后期加入研究生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与完成,导师常为指派。 (三)工作后继续教育:进修学习、在职提高包括自行参加各类培训班、会议、讲座等。所获得学分通常与职称晋升等挂钩。 (四)其他学制:口腔医学及口腔工艺学大专班、中专班。毕业后可通过函大、自学考试等形式提升学历,或进入基层医院,诊所从事口腔医疗、医辅、医技等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办学目标不清,学制与所学内容不一致,不利于不同求学目标人才的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马美军主任谈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稿件时间:2012-06-08 14:48来源:综合 21世纪,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方兴未艾。从1994年起,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神话。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猛发展。39健康网医学教育频道特邀请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马美军主任,为我们阐述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继教部马美军主任(图) 马美军主任简介:马美军同志生于1979年3月,山西大同人,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工作经历:2005年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项目部副主任;2006年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项目部主任兼网络部主任;2009年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继教部主任兼项目部主任、网络部主任。 39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市场需求是怎样? 马美军主任: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面向卫生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旨在提高卫生队伍素质和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不仅是医学科技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需要。 但是,由于我国医学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目前并没有完全建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深入开展。 当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继续教育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如长城会、天坛会等等这些大型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形式;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系列培训、啄木鸟临床医学系列培训等国内高端学术培训形式,诸如此类。 然而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本身发展的需要,因而理应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在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实践中,高等院校、专业学会、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都是主要的力量。 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科学,我国是一个多人口的国家,除了少数分布在城镇地区外,其他大多数的临床医生分布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基层,而这些医生大多都仅仅拥有中等学历和中级专业职称,对新的知识需求更加迫切,然而,由于受基础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够及时的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动态和专业技术,对于临床工作能力提高受到很大限制。众所周知,继

中医学本科教育规范(标准)

附件: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 (暂行) 2012年12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4) 二、知识目标 (5) 三、临床能力目标 (6) 第二部分:办学标准 (7) 一、宗旨和目标 (7) 二、教育计划 (9) 三、学生成绩评定 (13) 四、学生 (16) 五、教师 (17) 六、教育资源 (19) 七、教育评价 (23) 八、科学研究 (24) 九、管理和行政 (25) 十、改革与发展 (26) —1 —

前言 中医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高等教育抢抓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在规模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高与突出特色、注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药卫生改革对中医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促进中医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医教指委”)受教育部委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于2007年开始制订《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以下简称《标准》)。本着边试点认证、边修订完善的原则,先后对9所不同类型高校的中医学专业进行试点认证,并在广泛征求相关高校意见的基础上,历时5年,完成了《标准》制订工作。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1 —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 教高[200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有关直属高等学校,卫生部有关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规范医学教育管理,教育部、卫生部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研究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经部分院校自评检测,教育部、卫生部审核,并经过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现将《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标准》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为适用对象,提出该专业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该专业教育质量监控及教学工作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教育部将根据此《标准》组织开展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至所属有关高等学校。各有关高等学校在依据本《标准》开展教学工作自评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便适时调整《标准》。 附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六日 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附件: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前言 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工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1998年,经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协会批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建立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2001年6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制订的区域性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也于2001年7月出版。

浅谈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目的:培养新世纪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高级医学人才。方法:加强和改善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结果:医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结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许多学者提出了高等教育应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观点,本文就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意义等谈几点看法。 1当代医学生亟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1.1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包括3个层次(生理、心理和精神),6个方面(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素质本身是整体的,多方面的,内在的故有综合素质一说,而人文素质是指人身体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近代西方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解放了生产力,使得人类看到了科学技术的无穷力量,也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和崇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教育的“科学至上”思想甚为流行。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但在发展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人身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全球性的“人文危机”,医学生应具有以人为本,病人为中心的高尚医德,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深入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赢得服务者的信任。 1.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尽然趋势医学即是人学\人文\人道是医学世界的基本特征。医学模式目前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加强从心理\社会等方面综合研究解决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这势必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全面地改革,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卫生的新旧观念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等观念已经深入到广大患者之中。我国的医院技术装备和医疗水平与外国相差并不大,其主要差距就在于人文关怀与人性沟通上,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生”而不是“医匠”,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应该成为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1.3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待加强是由于教育制度的缺陷我国的医学生在高中阶段就主攻数\理\化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造成了生源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入学后更加局限在重视繁重的医学专业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医学主普遍人文素质薄弱,很多学生缺乏起码的人文学常识。 2人文素质教育和内涵及意义 2.1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医学全面的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人类文化的熏陶下,正确地认识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正确地把握自我超越自我调动

中国医学教育现状、问题和思考

决定医学教育模式的因素及北医策略北大医学部柯杨 二0一0年七月医学教育模式不是孤立存在的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医疗体制影响医学人力资源基本状况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成熟度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教育理念及传统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基础知识增加,学科界限模糊诊断学绝大部分被高技术设备取代:自动化程度高、生化指标增多、实现部分分子指标治疗的药物、材料及设备丰富重症监护手段、设备化、自动化、复杂手术方法变化新的技术方法仍然不断发明改进“指南”也不断更新认识和实施的不同步诊断与治疗进步的不同步高技术发展与医疗模式改变不同步成本提高与期望值的差距医学仍有很大局限性技术不可能解决健康和医疗全部问题那些是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还该教什么? 中国卫生体制的历史变革医疗保障制度卫生服务体系1949年以前无任何医疗保险制度中医自由职业者与少数西医医院1949-1976年城市: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建立较完善卫生服务体系:三级改革开放前农村:集体经济下的农村合作医疗;公立医院体系、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赤脚医生1978开革开放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缩水;医院、卫生防疫站自谋生存、存后第一阶段集体经济解体后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不复在强烈赢利动机;存在;基层医疗机构萎缩;第二

阶段在城市地区先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加大政府投 入力度;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成立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在农村地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心;将逐步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以回归公益性为主题的公立医院改革;中国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仍较低、商业性医疗保险发展不充分;城市大医院收费方式不合理,赢利动机导致医疗资源过度使用,公益性补偿不足,年青医生收入低,医院管理薄弱,以专科化方式对待所有病人,护理工作缺乏激励;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位和功能不明确,政府全包降低效率,投入与人力均不足,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岗位对优质人才无吸引力;公共卫生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护理事业发展受阻。教育是前瞻性地引导还是只顾迎合?医学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卫生人力总量虽然增长了,但质量和整体水平并不高;农村卫生人力流失,数量上有所减少卫生人力资源分布失衡。城乡间、地区间差异显著,基层医生数量少;卫生人力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基层人员素质不高。优质医疗人力资源仍稀缺老龄化疾病谱改变环境破坏速度生活习惯改 变社会公平度社会法制健全程度、福利保障度社会诚信度人们的健康意识人们的维权意识医学生应该如何面对?人、物流动、疾病传播人力资源流动方向国际合作的力量如何使学生们有更广的国际视野?健康决定的综

我国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

本文由华夏学术传媒网提供摘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 关键词:中国医学教育现状及发展 引言 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教育,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能没有健康。医学教育包括了看病和上学两个广大人民关心的民生问题,承担着维护人类健康和培养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欢乐。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为了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战略目标,医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党在十七大中,明确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加快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 我国医学教学的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的齐心努力下,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医学教育体系,各高校医学科学研究的科技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医学教育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逐渐广泛而深入。虽然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广大人民对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我国医学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医学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还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 21 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医学模式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转变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日益增长,加之人口数量的继续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逐渐严重,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等,对医学教育的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医学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医学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殊规律,医学教育专业口径过窄、素质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状况,都严重影响了医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其次,医学教育的结构需要优化,各学科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结构和办学层次不能满足建立新型的卫生服务模式的要求,卫生人才的培养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和社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同时并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不合理现象愈显突出,目前我国平均每千人口的医生数达人,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医学教育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已超过社会对卫生人才的年需要量,医学教育的规模和结构需要进行控制和优化。建国以来,我国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虽然进行了几次调整,但仍然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口径相对较窄、社会适应性不强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的措施调整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拓宽其专业口径。此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导致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从事卫生的人力和医学教育的现状差异很大,特别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医学教育院校的数量相对较少,办学的条件和规模不能满足该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最后,医学教育管理不够规范,投入普遍不足。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医学教育的管理必须严格而规范。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管理还不够规范,有些地方忽视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轻易地在广播电视大学、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 2001年11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正式出台?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文件,为各国在医学教育标准方面的互认搭建了一个国际性平台。“最低基本要求”包括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 一、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敬业精神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包括对一组共同价值的承诺、自觉地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以及维护这些价值的责任等。医科毕业生必须证明他们已达到以下各点: λ1、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λ2、正确的职业价值包括: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移情、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λ3、懂得每一名医生都必须促进、保护和强化上述医学职业的各个基本要素,从而能保证病人、专业和全社会的利益; λ4、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的福利、文化多样性、信仰和自主权的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系; λ5、用合乎情理的说理以及决策等方法解决伦理、法律和职业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包括由于经济遏制、卫生保健的商业化和科学进步等原因引发的各种冲突; λ6、自我调整的能力,认识到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和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包括个人医学知识的不足等; λ7、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并具有和他们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的能力; λ8、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包括缓解症状的道德责任; λ9、认识有关病人文件、知识产权的权益、保密和剽窃的伦理和医学问题; λ10、能计划和处理自己的时间和活动,面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有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 λ11、认识对每个病人的医疗保健所负有的个人责任。 二、医学科学基础知识 毕业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毕业生必须懂得医疗决定和行动的各种原则,并且能够因时、因事而宜地作出必要的反应。为此,医学毕业生必须掌握以下的知识: λ1、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具有适应性的生物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λ2、疾病发生时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 λ3、决定健康和疾病的各种重要因素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λ4、维持机体平衡的分子,细胞、生化和生理机制;

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简介 1999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 ,CMB理) 事会批准资助,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1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IIME) 。该委员会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 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 (以下简称“基本要求” )提供指导。“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制定“基本要求”的任务由IIME 的核心委员会承担,该委员会由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专家组成。 8 位具有丰富国内和国际经验的教育和卫生政策资深专家组成IIME 的指导委员会,指导IIME 的总体工作,也指导核心委员会的工作。由14 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的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 的咨询委员会,为IIME 提供咨询意见。咨询委员会还为医学教育提供信息交流、咨询的论坛,希望其他机构的工作能对IIME 的工作进程起补充作用,而不发生冲突。 IIME 项目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制定基本要求”阶段。这一阶段从成立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开始,其任务是在参考现行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GMER,) 包括基础医学、临床经验、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行为和伦理价值等方面。由于每个国家、地区和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和各自的课程计划,所以“基本要求”仅仅代表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各学校的教育计划可以有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必须是相同的。

(医疗质量及标准)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附件: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前言 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工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1998年,经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协会批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建立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2001年6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制订的区域性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也于2001年7月出版。 2002年,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研究国际医学教育标准,部署国际标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会后,教育部、卫生部设立专门项目,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建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课题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为依据,在总结我国医学教育合格评估、优秀评估、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与学位授予工作评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都必须达到的各项教育要求,研究拟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本标准已经教育部、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以修业五年为基本学制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为适用对

象,只对该专业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面提出最基本要求。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要依靠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与提高。本标准全国通用,但承认不同地区和各个学校之间的差异,尊重各个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本标准转变指导方式,不提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为各学校的个性发展及办学特色留下充分的改革与发展的空间。本标准反映了医学教育面对的国际趋势、国内环境和社会期待,是制订教育计划的依据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参照系,各医学院校都应据此制订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自身教育评估体系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本标准用于医学教育的认证工作,一般情况下该过程包括学校自评、现场考察、提出认证建议和发布认证结论等实施步骤,不适用于医学院校的排序。 “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在研究拟订《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过程中,以教育部有关医学教育政策为依据,借鉴了1994年以来各项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同时,为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能与世界医学教育协调发展,课题组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2003年版本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和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为参照,并参考了有关国家的医学教育的标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1、医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 培养是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增强和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合格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 进步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2、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 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 健康的守护者。 3、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 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特别是 五、六十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 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 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人类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增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 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 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 要求

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 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 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 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今中外,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 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是一致的,这种现实的要求就迫使 医学教育从开始就要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 二、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学等。此类课程约占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的二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准确 认识和准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由 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 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 学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 与医学相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准确认识 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准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此类课程主要是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 之中,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上三类课程相互联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阶段渐进,贯 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低年级学生以第一类课程为主要内容, 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 二、三年级学生以第二类课程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 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以第三类课程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 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 2001年6月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 定义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推荐如下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它分为九大领域共计36个亚领域。 领域是根据医学教育结构和过程中明确的组成部分来定义,包括如下方面: 1.宗旨及目标 2.教育计划 3.学生考核 4.学生 5.教学人员/考核 6.教育资源 7.教育计划评估 8.管理和行政 9.持续更新 亚领域是每个领域中的具体方面,与操作指标相对应。 每个亚领域都有其特定的标准,分为两个层次: ●基本标准:这是每所医学院必须达到的标准,在评估过程必须展示出来。 基本标准以“必须”来表示 ●质量提高:表示该标准与国际公认的最佳医学院和本科医学教育一致。医学 院应能证明他们已全部或部分地达到了该标准,或已经及正在采取积极行动

来达到这些标准。因各校的发展阶段、资源及教育政策不同,达标情况也各有不同,即使是最负盛名的学校也可能达不到所有标准。 ●注释:用来深入阐述或举例说明该标准中的用语。 1 宗旨及目标 1.1 宗旨及目标报告 基本标准: 医学院必须确定其宗旨及目标,并使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及有关各方周知。办学宗旨及目标应说明其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成为初步合格的医生,具有在医学某一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功底,并能在卫生保健系统承担医生的各项工作。 质量提高: 宗旨及目标内容应该包括对社会职责、科研、社区参与,及参加毕业后医学培训的能力要求。 注释: ●宗旨及目标的报告可包括有关本校、本国及地区性政策的一般及特殊问题。 ●某一领域可以是某一医学学科或研究领域。 ●毕业后医学培训包括开业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专科培训及继续医学教育 /进修。 1.2 参与制订宗旨及目标 基本标准: 医学院的宗旨及目标报告必须由主要利益方确定。 质量提高: 宗旨及目标报告的制订应该以广泛的利益方的意见为基础。 注释: ●主要利益方包括院长、院务委员会/理事会的成员、大学、政府主管部门及行 业本身。 ●广泛的利益方包括教师、学生、社区、教育及卫生保健机构、行业组织及毕 业后教育人员的代表。 1.3 学术自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