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2014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仍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现如下:

一、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家庭生活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别最突出的是意外伤害。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1.4和2.7个百分点,教师反映的差距更大。

2.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较差,学习兴趣较弱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他们学习态度和状态上的差异,既与学校教育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情况有关。一方面,客观上存在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3.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学习辅导

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非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帮助和监督者是父母,而留守儿童则是老师。接受访谈的留守小学生认为,父亲外出后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遇到难题没人问了。代替父母照顾孩子的祖辈监护人较多,他们学历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

(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1.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弱化

父母和同学朋友是农村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非留守儿童

排前三位的是母亲(52.92%)、父亲(43.02%)和同学朋友(34%),留守儿童则是是母亲(41.54%)、同学朋友(34.92%)和父亲(30.38%),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虽然留守儿童获得祖辈的支持(17.02%)高于非留守儿童(10.9%),但远不及同学朋友。

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朋辈性倾向明显,易受不良团伙影响

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同辈成为留守儿童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有30.5%的留守儿童认为在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有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

3.教师的情感支持不明显

有47.8%的四年级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主要求助于老师,显著高于第二位的同学朋友(36.6%)。在青少年时期,父母与教师是儿童的两个重要他人,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当父母远离时,

教师就成了情感依恋对象。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在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你和谁最亲近等情况中,老师在留守儿童身边的人群中排位都靠后。

4.两成留守儿童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有17.5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22.6%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本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论。留守儿童消极情绪较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5.7、5.7、1.5和1.1个百分点。这些消极体验降低了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有23.2%的留守儿童对现在的生活感到不满意,比非留守儿童高6.4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在给留守儿童提供各种支持时,应充分考虑

他们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使其更容易感受到外部支持的存在,而且要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有效地利用这些支持,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四)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在留守群体中,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显然低于男童,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

在留守群体中,有外显性攻击行为和内隐性攻击性情绪的女童比例都高于男童,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留守女童负面情绪多、孤独感强。其原因:一是性别的差异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爱抚;二是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满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的社会角色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负担。在留守群体中,36.4%的女童在家经常干活,比男童高9个百分点。有63.2%的留守女童要洗衣,35.2%要照顾弟妹,比留守男童高25.9和14.7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为家庭转移更多劳动负担的同时,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发展。

调查也发现,留守女童人际交往状况较好,来自同学朋友的支持高于留守男童,这部分缓解了她们的心理压力。

(五)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在闲暇生活中,有13. 8%的留守男童每天看电视超过2个小时,比非留守男童高3.2个百分点;在上网的儿童中,在网上玩游戏(64.9%)、讲脏话(41.8%)、浏览色情暴力内容(8.3%)的留守男童比非留守男童高4、3.5和1.7个百分点。

在学校生活中,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 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此外,有47.2%的留守男童没参加过学校的任何课外小组,分别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4.7和5个百分点;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某县综治委的同志说留守男童是当地犯罪青少年的重要群体,称他们为110的后备大军。其原因:

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为相对突出的直接原因。男生成熟较女生晚,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监控,否则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理解、掌握和内化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导致价值观和行为偏差。数据显示,在留守群体中,男童赞同钱能解决所有问题(11%)和家里有钱或

有人当官的命真好(27.5%)的比例比女童高1.9和6.6个百分点;赞同诚实守信的人容易受欺骗(55.1%)、一夜成名的人令人羡慕(47.1%)和做好事经常得不到好报(39.0%)的比例比女童高4 6个百分点。

二是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男童影响较大,本次调查中有91.9%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或双亲外出。父亲外出缩小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不利于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外出的家庭中缺少权威形象,使男孩的管教和监督变得更为困难。对于男童而言,父亲还提供了男子的基本模式,供其参照和认同,父亲远离不利于留守男童的性别认同。

(六)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1.父母外出对四年级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影响最大

在四年级到初三6个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过去一年,有3.6%的四年级儿童遭遇触电,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1.5%,在6个年级中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26.9%的四年级

儿童玩网络游戏,仅比初二低0.5个百分点,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20.7%,在6个年级中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9.9%的四年级儿童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内容,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在非留守群体中是5.6%,低于五年级。此外,有1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在生病后选择自己忍着。

外出父母及代理监护人,因为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长大了,已经适应校园生活而又尚未面对升学压力,容易对其放松监管。这不仅使得他们更易遭受意外伤害,也忽视了他们一些不良品德和行为的滋生和发展。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划分,十岁左右的儿童正是道德水平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2.四年级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后的负面体验较多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四年级留守儿童年龄还小,对父母依恋感强。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的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

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留守儿童最需要学习辅导。

3.父母外出对四年级留守儿童的交往行为有较大影响

四年级儿童人际交往状况总体较差,这与他们年龄尚小、社交技能不足有关,四年级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更差。认为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52.1%)、认为同学喜欢自己(68.7%)、愿意和别人说话聊天(8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比四年级非留守儿童低6.4、3.6和1.8个百分点,可见,父母外出对其社交技能和行为影响较大。

调查也发现,四年级留守儿童会更积极地寻求老师支持和参与社会活动,以缓解父母外出后的焦虑感。从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看,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但四年级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老师和父亲。在问到谁监督或帮助你学习?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 时,四年级留守儿童都把老师排在第一位,而四年级非留守儿童则把老师排在第三位。在留守群体中,有17.2%的四年级儿童参与很多的学校、社区公益活动,比例最高,也高于四年级非

留守儿童(14.8%)。

(七)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1.初二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较差

有37.2%的初二留守儿童每天看电视1小时以上,较初二非留守儿童高2.6个百分点;有38.3%的初二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后更自由了,较四年级留守儿童高13.1个百分点。

2.初二留守儿童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较高

初二留守儿童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完成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的比例高于初二非留守儿童2.3 14.4个百分点。

3.初二留守儿童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初二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较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儿童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儿童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重视。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他们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变化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这被称为初二现象。对于初二留守儿童来说,青春期的影响与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叠加,放大了种种问题。

(八)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本次调查的重点之一是关注寄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下文

中的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均为留守儿童。

调研发现,寄宿生相比非寄宿生有一个突出优势: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寄宿生要明显好于非寄宿生:对我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70.8%) 、父母外出后我比原来自信(62.2%) 、父母外出后我比原来独立(76.6%) 等正面自我描述的认同比例,寄宿生比非寄宿生高4、4.4和8.8个百分点,而对我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36.3%) 、我觉得别人比我运气好(31.5%) 等负面自我描述的认同比例,比非寄宿生低2.3和3.3个百分点。

有63.8%的寄宿生认为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79.7%认为同学喜欢自己,比非寄宿生高4.8和7.7个百分点。寄宿生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有81.1%的寄宿生参与过学校、社区的公益活动,比非寄宿生高7个百分点,他们的社区安全感也高于非寄宿生。

自我接纳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寄宿生在集体生活中提高了社交技能,在与同辈的亲密交往中获得帮助和肯定,从而接纳自己,良好的自我接纳又促进其人际交往。可见,寄宿制学校的集体生活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并缓解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

在其他方面,寄宿生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

寄宿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高于非寄宿生5.9 12.6个百分点。

除了学习用品外,寄宿生的各种需求都高于非寄宿生。寄宿生对学习辅导(57.4%)、和父母在一起(51.4%)、兴趣特长培训(24.4%)、课余假期活动(24%)、了解青春期知识(15.1%)和心理咨询(16.7%)的需求明显高于非寄宿生,相差3.8 6.8个百分点。他们对钱、与成年人多交流、了解自护知识、运动器材和场地的需求也高于非寄宿生。需要是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它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寄宿留守儿童来说,

缺乏集中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仅三成多寄宿生(34.2%)觉得住校的好处是学习上遇到难题有人帮助。

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认为住校最大的不好是想家(24.7%),其次是自由活动时间少(18.1%)和课余生活枯燥(17.7%)。住校期间,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

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远离父母和家庭使得寄宿生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更高,虽然同伴和老师给予了寄宿生较多的情感支持,但还远远不够。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当心情不好时,寄宿生更多地选择与同学伙伴交流(51.0%),其次是和老师交流(30.0%),第三是和家里人交流(28.0%),其他是自己想排解(27.6%)、写日记(25.7%)、闷在心里(17.5%)、哭泣(16.0%)等等。

学校提供的心理辅导服务也不多,仅两成多(23.9%)寄宿生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23.9%的寄宿生表示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等心理辅导服务设施,仅6%的寄宿生使用过这些心理辅导服务。有48.5%的寄宿生经常感到烦躁,较非寄宿生高5个百分点。

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调查还发现,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低龄寄宿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对寄宿制学校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九)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更差

在父亲外出、母亲外出、父母外出三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中,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占8.1%,这个群体总量不大,但各方面问题最突出。

在生活照顾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有35.1%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比父亲外出的高2.9个百分点;有54.4%在过去一年遭遇过意外伤害,比父亲外出的高5.7个百分点。此外,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最高,例如生病没人照顾,更容易被欺负和歧视,要干更多家务农活等,而觉得家庭经济条件好了的比例最低。

在课余时间安排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看电视、闲逛、去影院、游戏厅和网吧的比例都较高,劳动负担也较重。

在网络行为方面,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母亲外出的有22.3%通常在网吧上网,比父亲外出的高4个百分点;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50.8%)、讲脏话(51%)、浏览色情暴力内容(8.8%)的比父母外出的

高7.5、11.8和3.3个百分点。

在亲子关系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有49.2%最担心见不到父母,比父母外出的高9.2个百分点;7.3%半年以上才和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比父母外出的高4.3个百分点;被父母训斥吓唬(23.2%)和讽刺挖苦(19.5%)的,高于父母外出类型5.9和7.8个百分点。

在学习和校园生活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有32.4%自评学习成绩为上等,比父亲外出的低6.5个百分点;不完成作业(55.6%)、逃学(7.3%)、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73.2%)、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0. 4%)、不想上学(41.8%)、对学习不感兴趣(45%)的比父亲外出类型高2.1 10.3个百分点;认为学校里及周边有不良帮派或团伙(34.7 %)、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或团伙(29.1%)的,比父亲外出类型高5.6和4.5个百分点。

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有较强的生活能力,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的比例最高,但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的比例也最高;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愿意去帮助别人的比例最高,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

【实习报告】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在5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2012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城口县葛城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葛城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展开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 调查题目 比例 说明 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 35% 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 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 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

78% 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 11% 更多关心学习状况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学校有伙伴 55% 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 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50% 从表1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35%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08837195.html,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黄琼珍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59期 【摘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性格、品德、心理、学业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分析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发挥学校、政府、家庭的重要作用,加大教育力度十分重要,是提高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留守儿童群体人数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衍生了较多社会问题,调查研究显示,留守少年容易成为高犯罪群体,也是罪犯侵害的高危群体,由此可见,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教育,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教育对象,由于家庭因素方面的缺失,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必须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但是很显然由于经费、编制、校舍以及教师思想观念上的一些问题,致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很多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举以下三个方面的例子。首先是思想品性问题,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爱以及物质关怀,很多学生易产生心理上的偏差,对社会看法偏激,崇尚拜金主义,从而在这些思想问题引导下,沾染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其次是学业问题,在笔者调查中发现,多数留守儿童有很多的农活、家务要做,加之受到重养轻教思想影响。因此,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教育缺乏关注,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不断下降。再次是心理健康问题,有效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但是很显然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自小缺失家庭教育。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紧张、忧郁、自卑等性格特点,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常见问题表现。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明确责任,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发挥教育功能,可以提高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使留守儿童可以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因此,学校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十分必要。具体而言,明确责任,发挥学校教育功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专门机构,将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专项工作进行,通过建立健全寄宿制,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引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安排专门的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团体心理活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中存在的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引言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和亲子关系上亲情疏远的状态,面临着道德、心理、教育、安全等诸多问题的考验,所以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 二、调查目的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这些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曾经,我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在我5-8岁这三年时间里,我的爸爸妈妈在城市里打拼,留下我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照顾,半年甚至一年见父母一面。在爷爷奶奶的悉心照顾下,我健康的长大,坚强乐观,自信懂事。但是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让我直到现在都缺乏安全感,做事渴望得到认同。因为儿童时期的这段经历,让我格外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我的老家在鲁西南农村,经济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全国妇联课题组 (2013年5月) 为及时准确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成长发展状况,掌握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迫切需求,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支持,开展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方法 1、研究目标:一是全面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的数量、地域分布等基本状况;二是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识他们的分层特征和需求差异;三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制定落实和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服务。 2、对象界定:本文所指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流动儿童是指随务工父母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生活学习半年以上的儿童。儿童年龄界定在18岁以下(0-17岁)。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部分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段成荣教授等承担,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数据中抽取126万人口样本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把握留守流动儿童的数量、区域分布、年龄及性别特征等。定性研究由全国妇联特聘专家王梦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高志强教授等承担,主要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研,客观分析留守流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的总体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 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六千万,总体规模扩大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73%。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与2005年相比,小学和初中学龄阶段留守儿童分别减少了89万和226万,共减少315万,降幅为9.65%。大龄留守儿童(15-17岁)占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32%,规模达813万,比2005年减少了199万,降幅为19.68%。可见五年间,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两个星期我们小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情况做了一个实践调查。对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情况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并对我们的调查结果给以了总结和分析,对其面临的问题给以文字表现。并经过我们组员的讨论与研究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 一、农村儿童成长与教育调查统计表问题调查选项比例父母外出打工比例父亲母亲双方外出打工31% 父亲单方外出打工60% 母亲单独外出打工9% 父母探亲时间一年一次74% 两年一次17% 三年一次9% 监护人状况与母亲居住51% 与父亲居住5% 与祖父母居住30% 与外祖父母居住11% 独居3% 感到孤独烦躁时找朋友倾诉64% 看电视14% 玩耍16% 无法解脱5% 学习态度对学习感兴趣51% 一般37% 学不进去9% 旷课逃学3% 遵守纪律情况遵守纪律85% 经常迟到15% 课外活动与娱乐做家务56% 干农活29% 玩3% 遇到困难时靠家人45% 靠朋友20% 靠自己17% 靠老师18% 生病时母亲照顾56% 父亲照顾29% 祖父母照顾5% 亲戚或其他人10%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

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欠缺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抑或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抑或数年不知家里的境况。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精心整理 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到开放的沿海地区,由此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本文从“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原因入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如情感教育、学习教育、道德教育、家庭生理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解问题的对策,已期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关键词:流动人口;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1引言 增加,到2000 左右。由 问题(《人口研究》编辑部,2004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留守儿童” 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缺乏父母亲 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总体来看,这些儿童 还会让中国未来的社会面临着很大的不安定因素。 2 2.1 “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为8—16周岁的青少年,共发出调查表100份,回收有效表格90份。本次走访调查对象为生活相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一共走访了10户家庭。 福田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

根据我们当 就算想 而农民工的 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李陈续,2002)。2004年春季新学期开学之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全国性报刊更是大规模地报道了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使得大批的孩子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而随着“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现象的日益凸显,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 由于父母的无暇顾及、监护人的监管不力以及学校教育缺位、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多多。主要表现在: 2.2.1情感教育问题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全国妇联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 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XX年第六次人 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 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 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 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 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 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 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 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

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姓名:班级: 学号:专业: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 参与人员: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民工的外出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突破2000多万人,河南已达到242万人,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超过十分之一。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民工、教育 在今年寒假中,我和上高中的表妹一起走访调查我们村里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之后又查阅资料了解到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下的不健康产物,且又日益增多的趋势。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尤其令人担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4周岁以下、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本人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突破2000多万人。河南作为农民工转移大省,留守儿童约243万人,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1)就学状况 通过走访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极少数孩子是由母亲在家照管的。这些孩子的祖父母以及母亲大多都没受过高等教育。据统计,我们村子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百分之六十为文盲,剩下的大多小学肄业;父母亲百分之三十为文盲,百分之四十小学肄业,百分之二十初中肄业,极个别人高中毕业。由此可见,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抚养人的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这势必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外出,大部分人仅春节在家,一般是腊月二十三后回乡,过了正月初五就离家外出打工。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极短。更有甚者,因春节期间工资高,加上返乡客流高峰,春运汽车票价提高等因素,外出打工的父母常年不回家。我们村里有一对姐弟七年未同时见过父母。 留守儿童大多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很多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就不再上学。南阳玉器文化由来已久,我们村子就有很多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学习作玉器,剩我的一个堂弟十六岁上完初三就去跟着他姑父学习制作玉器。剩下的大多出去打工,又走上了父母的老路。 (2)学习状况 我们特意找到村子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他给我们看了今年他的班级学生的成绩单,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张老师说,考试题出的比较简单,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整体不算好。若是按正常的出题水平,这些孩子的成绩大多为中下水平。 后来我查了资料,得到一份,河南省妇女联合会于2006年在驻马店、商丘、信阳、南阳、焦作、开封等几个城市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优的占百分之二十,良的占百分之三十,中的占百分之三十,差的占百分之二十。由此可见,54.28%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处于中下等。个案访谈中,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学习忽冷忽热,成绩忽高忽低。而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家长的监督,有的孩子有人监督时成绩良好,无人监督时成绩则直线下滑。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和这些儿童的交谈,我发现这些孩子走向两个极端。一类是极其内向,不愿意和人交流,这类孩子的祖父母也表示孩子很少和他们聊天,除了上学就是在家呆着,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另一类是极其外向,用我们这里的表述就是调皮捣蛋,极其不安分。这类孩子上课喜欢和老师顶嘴,下课爱捉弄同学,学习普遍不好。但是这类孩子也是不和祖父母交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就算父母回家了,他们也极少与父母交流,显示不出子女与父母应有的亲昵。缺乏关爱和沟通,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他们哭了父母不会知道,笑了父母也不知道。受了委屈,他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1 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是指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经商创业。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所突显出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今年市妇联通过县、镇、村妇联组织络,对全市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收集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的形式,走访基层妇联干部、镇村干部、留守家庭等,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共同探讨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思路。本文根据调研情况,对目前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粗浅分析,就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妇联系统20xx年3月的调查摸底显示,我市17岁以下留守儿童已达10万多人,占儿童总数的12%。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就有9万多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7%。阳山县、英德市所占比重最大, 阳山县有万多人,英德市有万多人,两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了全市留守儿童总数的70%。 (一)基本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境普遍不宽裕,生活依靠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外打工维持。据统计,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 15909人。有的家中有病人,因病致贫情形并不鲜见;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打工收入较微薄。部分留家的母亲,最主要的任务是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小孩,只进行简单的种植养殖来帮补家计。 2、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生活起居。 3、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年龄段以下的超过半数。据统计,小学年龄段以下的儿童共有万多人,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65%。其中,读小学的占了%,读幼儿园的占了%,学龄前的占了%。 (二)主要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Template of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status of left behind chi ldre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 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 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 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 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 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 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必要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本文就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其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农村 ; 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者;父母; 教育 前言:随着农村产业的调整,外出务工者的人数不断增长,而这些家庭的孩子 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要么寄居于亲戚朋友家里,要么与年老的祖辈生活。因此,在社会中又形成了一群新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江西等),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到22%之间。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是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的农村青年人跟着进城的潮流来到了城市,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让未成年的孩子呆在家里,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全是父母双方均外出 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阶段分别在6—15岁。几乎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基本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他们选择继续升学。在对自己学习成绩水平的认知方面,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优良的占58.6%,处于中等的占30%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占 11.4%。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3、留守 儿童生活情况: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在生活满意度的上,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天都在思念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和 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这表明了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69%勺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单寂寞,有19% 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12%勺人觉得没有变化。在被问及“父母外出打工,对你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时,有41.8%的留守儿童认为没影响,39%勺人认为

影响很小,仅有19.2%的人认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 通过和一些与孩子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各级政府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每年积极组织的帮扶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在读书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部分难题。很多孩子都表示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社会的关心。但是也同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们主要表现在: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同时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发展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性格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汇报材料【最新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各位专家,下午好: 我参与的课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下面我从研究的过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惑等方面做简要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7年4月~2017年8月),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在4月2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等有关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强化教师责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4月11日,我们选取了6名有志于做课题研究的老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并着手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登记,建立了各班级共63名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并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 5月16日,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各人汇报所了解的各

班级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现状,确立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5月23日,我们根据研究方案,进一步制定了学习制度、帮扶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相应的保障制度。 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7年8月),研究阶段。 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我们立刻与9月19日进行了传达,并集体学习了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理论。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参考了有关资料于10月19日编制了问卷。问卷分为四个大部分,分别是,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每项都设计了很多问题。问卷设计好后又请学校其他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10月24日,课题组成员对各班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期中考试后,学校开家长会的时机与留守儿童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座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1月7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儿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必要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本文就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其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外出务工者;父母;教育 前言:随着农村产业的调整,外出务工者的人数不断增长,而这些家庭的孩子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要么寄居于亲戚朋友家里,要么与年老的祖辈生活。因此,在社会中又形成了一群新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江西等),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到22%之间。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是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的农村青年人跟着进城的潮流来到了城市,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让未成年的孩子呆在家里,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

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由此可见,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特有的问题,它产生背景是非常复杂,本文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户籍制度是留守儿童产生的历史根源 我国户籍制度的建立最初就是为了防止大量的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1956年前后,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寻找生活机会,或逃荒乞讨,对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此,1956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57年3月、9月和12月又连续下发通知和指示,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制止农民外流。1958年1月,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91次会议通过,正式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长期以来,户籍制度虽然再维持社会稳定、控制城市人口以及协调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也在城市人(非农户)和农村人(农业户)之间设立了严格的界线①。改革开发以后,户籍制度限制农民流动的功能开始淡化,农民可以相对比较自由地进入城市务工,但户籍制度仍然对农民的身份、就业、教育、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限制作用。他们虽然从农民进入城市,从农民变为农民工,但却未成市民,他们的农民户籍并未发生变化,他们也不能享受城市居民享有的福利待遇。在偌大且繁华的都市里,虽然他们承担着城市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却只能聚居在城市边缘地带简陋的出租房,甚至是住在建筑工地或简易的工棚中。因此,艰苦的打工生涯中,他们无法将子女一起带进城市,只能让孩子们留守在家中。 (二)陈旧的身份等级观念使孩子们只能留守家中 即使农民工在建设美丽大厦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的血汗,但是城市市民却普遍对他们怀有偏见,认为城市的脏、乱、差都是农民进城带来的结果,市民们还认为城市犯罪率生高也主要是农民大规模进城造成的。城市居民的这种舆论倾向和观念导致基

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儿童是祖国的以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咨询题。为了全面了解开辟区留守儿童家庭日子、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经过咨询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辟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事情 开辟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具特殊的群体,在特殊阶段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爱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具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具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别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别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峻。 2、留守儿童家庭日子环境事情。从总体事情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日子,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日子,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事情较为普遍。 4、留守儿童心理事情。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心里、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别开心时,都会浮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怀自己,觉得别人看别起自己或自己别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能够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希翼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别在家而感到遭受卑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事情。在调查中发觉,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儿学来的占33%,而经过特意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别主动与孩子谈天,关怀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日子事情,过咨询孩子情绪咨询题的只占13%。 二、存在咨询题 儿童阶段是人一辈子中受教育、长躯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阶段,他们别但要同意学校的教育,还要同意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妨碍。 1、隔代教育力别从心。从调查事情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普通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日子,无时刻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并且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脚孩子物质、日子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青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别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别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只是咨询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事情,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那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事情,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别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别到进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别到位。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具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络别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别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别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4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钟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指导老师:杨兴国 摘要:家庭是儿童生长的第一环境,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现阶段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主要有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教养方式存在缺陷、家庭教育缺乏指导、家庭教育资源匮乏等。要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就必须努力改善家长对教育认识的偏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亲子情感互动欠缺、隔代家庭教育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方面着手,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字:留守儿童;现状;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因外出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1]。在我国,留守儿童人口规模庞大,而且增长迅速。重庆市妇联按照市委副书记张轩的指示,由市妇联主席蓝运华带队,于2007年8月21日至9月25日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据此次调研统计,至2007年8月底,全市有0-16岁农村未成年人440万,其中留守儿童235万人,占农村未成年人总数的53.41%。比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推算的146.47万人增加了88.53万人,增长60%。(见附件一∶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地区分布)[2]。可见,留守儿童人数之多、影响之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因此对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的群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家长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认识偏颇 长期以来,许多农村家长一直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教育责任完全推脱给学校,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就会埋怨老师,有时还会煽动其他家长一起来找老师的麻烦。究其原因,这都是家长对教育认识的偏颇和长期以来的思想观念影响所致。事实上,在孩子的人生中有三个影响深远的场所即“家庭、学校和社会”,然而学校教育具有阶段性,而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终身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很多行为习惯、性格、品行的养成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格形成阶段,是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而这一点是学校任何教育都无法给予的。”由于家庭环境、结构、条件的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