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比较元杂剧《赵氏孤儿》和话剧《赵氏孤儿》对悲剧性的理解和表达

比较元杂剧《赵氏孤儿》和话剧《赵氏孤儿》对悲剧性的理解和表达

比较元杂剧《赵氏孤儿》和话剧《赵氏孤儿》对悲剧性的理解和表达
比较元杂剧《赵氏孤儿》和话剧《赵氏孤儿》对悲剧性的理解和表达

比较元杂剧《赵氏孤儿》和话剧《赵氏孤儿》对悲剧性的理

解和表达

2013级中文系一班宋彤彤

学号201340903022

《赵氏孤儿》,元朝杂剧,作者为纪君祥。此剧是一部悲剧,内容取材自春秋时代的晋国的历史事件“下宫之难”,但并非按照历史事实撰写,对历史上的人物关系作了很大的改变。戏剧情节叙述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家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为了赵氏孤儿的安全,一批舍生取义的壮士牺牲了。先是赵氏孤儿的妈妈(晋灵公的女儿)把孤儿托付给一位经常出入驸马府的民间医生程婴,为了消除程婴对于泄密的担忧,自己立即自缢身死;程婴把赵氏孤儿藏在药箱里,企图带出宫外,被守门将军韩厥搜出,没料到韩厥也深明大义,在韩厥迟疑当中,他指挥程婴把婴儿带了出去,为赵氏留下唯一的血脉放走了程婴和赵氏孤儿,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得知赵氏孤儿逃出,竟然下令杀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违抗者杀全家诛九族;程婴为了拯救赵氏孤儿,决定献出自己的独子,以代替赵氏孤儿,并由自己承担“窝藏”的罪名,一起赴死;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硬要以年迈之躯代替程婴承担隐藏赵氏孤儿的罪名,然后撞阶而死……20年后,程婴告诉了赵氏孤儿这一切,他就把复仇的烈火射向了血债累累的屠岸贾。

元杂剧版的《赵氏孤儿》背景取自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中国

历史上纯真和无所顾忌的时代,也是想象力勃发的时代。但是并没有完全按照真正的历史关系来发展,对其有了较大的改动。但总体反映了那个时期对正义和对善恶的明显态度。

《赵氏孤儿》作为中国戏剧中悲剧的一种,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

这种精神在千百年历史中始终是中国人民精神内涵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悲剧虽然对立的双方在冲突中遭到毁灭,正义得以伸张,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中国悲剧《赵氏孤儿》是正义力量经过反反复复的斗争,最终战胜和消灭了邪恶势力,正义的胜利不是和解,而是像愚公移山那样,在子子孙孙无穷匮的前赴后继的斗争中实现的。中国悲剧精神就表现在这种前赴后继的斗争中。而这些都离不开建立在一种“血亲”基础的文化认同。可以说,没有这种文化认同,就没有中国悲剧的存在。《赵氏孤儿》显然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奸臣屠岸贾的残暴狠毒与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屠岸贾为了个人私怨而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而不惜下令杀全国的小儿,这种令人发指的残忍行径,使他成为邪恶的化身。由于他得到昏君的宠信,掌握了大权,这就使得程婴、公孙杵臼等人为救护无辜而进行的斗争特别艰巨,甚至

要以牺牲生命和舍弃自己的后代为代价,从而构成了全剧惨烈悲壮的基调。

《赵氏孤儿》是关于“道”和“义”的故事,中国人之所以对《赵氏孤儿》怀有特殊的情结,正是由于对“道”和“义”所含价值观与美学观孜孜不倦的探求。明代之后的戏剧大多都以喜剧为主,而元代出现了以《赵氏孤儿》为代表的悲剧色彩的杂剧。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王国维对元代杂剧《赵氏孤儿》在中国悲剧发展史上的地位把握得相当准确。这也肯定了悲剧色彩的元杂剧在中国古代戏剧的地位。

话剧《赵氏孤儿》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每一个版本所要表现的含义却略有不同。金海曙编剧、林兆华导演的话剧《赵氏孤儿》中的赵氏孤儿就否定了这种文化认同。“不管有多少条人命,它跟我也没有关系!”赵氏孤儿这种只有现在的人生抉择就割断了历史或者真实历史。完全颠覆了《赵氏孤儿》复仇的传统内涵,在戏的结尾,让“孤儿”放弃了上一辈的所有恩仇,这是“孤儿”对自身命运的一次自主的抉择。于是,无论是忠义的程婴,还是杀戮赵氏满门的屠岸贾,都被“孤儿”抛在了身后,程婴们一切与复仇有关的牺牲和努力都被湮没在了历史的大潮之中,成了真正的悲剧人物。很多人对林兆华说,他这种处理未免有些让人绝望。

话剧使这个古老的故事再次得到人们的关注但却力求颠覆故事的原有的“忠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的主题。尽管在画面上给了观众耳目一

新的感觉,但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的扩展在舞台表现上显示出某种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的深层原因是情节的扩展和变化,外在表现为人物置换和与之相关的主题转移。情节是悲剧的根本,是悲剧的灵魂。因为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与生活。没有春秋时期的历史模板,不知道我们的人物和动作该如何去还原历史。这样的表演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最能看出演员的表演功力,只有最优秀的演员才能在没有丰富形体动作的情况下传达人物内心的变化。但是有效避免了冗长,拖沓,以紧凑的节奏充斥整场话剧,也是值得肯定的!

这也与元杂剧想要向人们表达的情感不同。元杂剧是想要表达善就是善,恶就是恶的理念。而话剧却有过多关注个体价值和人性情怀,缺少历史题材的厚重感。话剧以一种舞台形式重新阐释了《赵氏孤儿》的悲剧艺术美,但这种悲剧艺术美带给人直接的感受已经在慢慢弱化。现代都市的人们更渴望得到人性的救赎,自我的救赎,这种需要迫使话剧导演考虑经典的改编是否应该向人的救赎上靠拢,以至于淡化了原本作品的悲剧美。而原本的悲剧美却恰恰是经典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赵氏孤儿 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 纪君祥的作品《赵氏孤儿》是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作为悲剧,《赵氏孤儿》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剧本取材于历史,所以这部悲剧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给人以异常震撼的心灵冲击。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将其翻译成《中国孤儿》并说“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然而,《赵氏孤儿》真正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惊心动魄的悲壮的美。悲壮,是《赵氏孤儿》的全部色彩。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壮的基调;曲词中倾注的激烈愤懑情绪,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剧中奸臣屠岸贾得到宠信掌握大权,为了个人私怨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不惜下令杀害全国的小儿;而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他们本都可以置身事外,但为了一个诺言、一腔义愤,他们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来,一个个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亦或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忠与奸、正与邪的矛盾对抗中,显示出全剧对忠义精神的颂扬。因此,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全剧共一折五楔子,楔子中晋国大夫赵盾被奸人屠岸贾陷害遭灭族,赵盾之子赵朔为晋灵公驸马,屠岸贾假传君命逼其自尽。赵朔嘱咐公主,若生下儿子,取名为赵氏孤儿,待其长大后为全家报仇。第一折赵氏孤儿出生,其母托孤于程婴后自缢。程婴冒险带孤儿出宫,将军韩厥仗义放孤儿出宫,为保守秘密而自刎。第二、三折屠岸贾打算将晋国婴儿全部杀戮以绝后患,程婴与公孙杆臼定计,以程子冒充孤儿,藏于公孙杆臼家中,并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密,假孤儿被杀,公孙杆臼撞阶身亡,赵氏孤儿得以幸存。第四、五折赵氏孤儿长成以后,程婴告知其身世,报仇雪恨。屠岸贾被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全剧以“存孤救孤”为线索,贯穿始终,情节安排环环相扣,集中展现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剧本的第三折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的巧妙安排、矛盾冲突的表现,都在此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所录《赵氏孤儿》的题目正名为:“韩厥救舍命烈士,程婴说妒贤送子,义逢义公孙杵臼,冤报冤赵氏孤儿。”从剧本的题目正名来看,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是韩厥、程婴和公孙杵臼,作者赋予他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这些正面人物性格的完成,是在剧情的发展和尖锐的冲突中加以凸现的,因而显得尤为真实感人。例如全剧的核心人物程婴,最初受托救护赵氏孤儿时,仅仅是出于单纯的报恩思想,而当屠岸贾声言要杀尽晋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小儿以后,他的舍弃己子的举动,就不仅仅是为一个赵氏孤儿,同时也是为了挽救更多的无辜,他的思想境界明显地有了升华。在剧本第三折,狡诈的屠岸贾让程婴拷打公孙杵臼,以此作为试探。程婴为了保住赵氏孤儿,既要担上卖友

狱中题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狱中题壁原文I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景 光绪二十四年(1898 )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 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外。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 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 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文学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望门投止思张俭止这一句,是身处囹圄的谭嗣同记挂、牵念仓促出逃的康有为等人的安危,借典述怀。私心祈告:他们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 忍死须臾待杜根,是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微言大义。通过运用张俭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事体如出一辙,既有对镇压变法志

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異。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承接上两句而来:如若康、梁诸君能安然脱险,枕戈待旦,那么,我谭某区区一命岂足惜哉,自当从容地面对带血的屠刀,冲天大笑。让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对于死,诗人谭嗣同早有准备。当政变发生时,同志们曾再三苦劝他避居日本使馆,他断然拒绝,正是由于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才能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去留肝胆两昆仑,对于去留问题,谭嗣同有自己的定见。在政变的第二天,谭氏待捕不至,遂往日本使馆见梁启超,劝其东游日本。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他出于道(变法大业、国家利益),也出于义(君臣之义、同志之义),甘愿效法《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和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月照和尚的好友西乡的行节,以个人的牺牲来成全心目中的神圣事业,以自己的挺身赴难来酬报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同时,他也期望自己的一腔热血能够惊觉苟且偷安的芸芸众生,激发起变法图强的革命狂澜。在他看来,这伟大的身后事业,就全靠出奔在逃的康、梁们的推动和领导。基于这种认知,他对分任去留两职的同仁同志,给予了崇高的肯定性评价:去者,留者。路途虽殊,目标则同,价值同高,正像昆仑山的两座奇峰一样,比肩并秀,各领千秋风骚。

赵氏孤儿(带答案)

《赵氏孤儿》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人物形象中体现的忍辱负重、舍身就义的大义精神。 重点难点 1. 难翻译的句子 2. 刻画人物的手法 3. 对“义”的认识 文本解读 一. 关于《赵世家》 《赵世家》以赵氏的兴起,展示了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的史实及战国时赵氏由盛而衰、最终被秦国灭亡的历史变化。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世家》记述了赵氏家族在与晋国公卿的权利角逐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特别突出赵盾、赵武、赵简子、赵襄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权谋与势力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崇尚贤人政治,提倡举贤任能,抒发一种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的无限兴亡之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赞扬赵武灵王的大胆改革,其二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 二. 《赵氏孤儿》故事梗概 战国时期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遂设奸计杀死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赵盾之子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商议:一个杀身成仁,一个抚养赵朔的遗腹子,他们设法得到别人家的一个婴儿,骗过了搜寻孤儿的屠岸贾的军队,公孙杵臼被杀死,程婴和赵氏孤儿隐藏在深山。十五年后晋景公才因病立赵氏孤儿,诛灭了屠岸贾的家族,到赵氏孤儿赵武成年后,程婴完成任务,自杀身亡。 三、自读探究 1. 筛选整合信息,给每一段文字拟写小标题。 叔带托梦,昭示厄运屠岸作难,灭赵九族公孙献身,程婴救孤 景公占卜,谋立赵孤赵孤成人,程婴成仁 2. 公孙、程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并举出文中细节加以说明。 提示:忍辱负重,舍身报恩勇敢无畏,义字当先 3. 本单元的话题是“义薄云天”,读了《赵氏孤儿》的故事,谈谈你对“义”字的理解。 提示: 作者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集中体现了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 4. 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的几处冲突。 提示:①与屠岸贾正义和邪恶的冲突 ②公孙成仁和程婴立孤的冲突 ③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 四. 文言知识积累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赵氏孤儿

阅读欣赏课教案 《赵氏孤儿》赏析 【作品分析】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够运用适当的形式表达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2、能够认识各种人物性格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学会从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够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表达。 2.教学难点:学会从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渊源 《赵氏孤儿》的本事见《史记》中《赵世家》、《韩世家》、《晋世家》,在汉代刘向《新序节·士篇》、《说苑·复思》中有详载,在《左传》、《国语》中也有零星片断。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杂剧6种,现仅存《赵氏孤儿》一种,明朱权评其剧作的风格为“雪里梅花”(《太和正音谱》)。《赵》剧早在1735年就被译成法文,法国伏尔泰由之取材写了一部《中国孤儿》,公演之后,轰动了整个巴黎德国诗人歌德也曾将它改 编为《埃尔佩诺》,而意大利作家P·梅塔斯塔齐奥将之改编为《中 国英雄》。 2003年岁末,人民艺术剧院与国家话剧院同时将“赵氏孤儿”这一 故事搬上了话剧舞台,两位导演对于这一故事作出了各自的当代阐释,在观众中引起相当反响,各种意见与争论随之而起。这一部名闻内外,影响甚至盖过《红楼梦》的戏剧究竟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听戏剧故事,了解改编后的故事情节 《赵氏孤儿》的剧情是忠良赵盾满门被权奸屠岸贾抄斩,赵盾之子赵朔为驸马,被逼自杀,公主亦被囚禁并在此时生下赵氏孤儿,然后围绕孤儿命运展开一系列的斗争为报平日的知遇之恩,门客程婴将孤儿偷带出宫,却被奉屠岸贾之命把守宫门的韩厥发现,但韩厥不愿献孤儿以图荣进,遂放走程婴,自刎而死以取信于屠岸贾继而屠岸贾下令杀死全国出生1个月至半岁的婴儿,程婴与赵盾友人公孙杵臼商量,

古代名剧鉴赏答案

古代名剧鉴赏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元代的社会阶层共有是十个,其中排名第五的是()。(1.0分)1.0 分 A、僧 B、道 C、猎 D、医 我的答案:D 2据《史记》、《左传》记载,谁作为整个历史的见证人,最后帮助了赵家平反?()(1.0分)1.0 分 A、庄姬 B、公孙杵臼 C、赵朔 D、韩厥 我的答案:D 3《中国孤儿》写的是哪个时期的故事?()(1.0分)1.0 分 A、春秋时期 B、魏晋时期 C、宋朝末年 D、盛唐时期 我的答案:C 4算命先生建议娄阿鼠走的是()。(1.0分)1.0 分 A、水路 B、旱路 C、马车 D、推力车 我的答案:A 5“闹简”是由谁提出的?()(1.0分)1.0 分 A、李渔 B、尤侗 C、金圣叹 D、马致远 我的答案:C 6下列选项中,谁在1754年将《赵氏孤儿》改编为歌剧《中国孤儿》?()(1.0分)1.0 分 A、伏尔泰 B、崔护 C、田沁鑫 D、林兆华 我的答案:A 7谁编写了《世说新语》?()(1.0分)1.0 分 A、刘义庆 B、王国维 C、郑振铎

D、关汉卿 我的答案:A 8古代读书人,通过了乡试就成为了()。(1.0分)1.0 分 A、举人 B、殿士 C、进士 D、秀才 我的答案:A 9下列选项中,写作了《西京赋》的是()。(1.0分)1.0 分 A、王实甫 B、关汉卿 C、崔令钦 D、张衡 我的答案:D 10杨贵妃和唐明皇“密誓”是在那哪一天?()(1.0分)1.0 分 A、端午 B、元旦 C、七夕 D、中秋 我的答案:C 11在《琵琶记》创作目的里,作者非常强调的是()。(1.0分)1.0 分 A、表彰一种道德境界 B、弘扬皇帝圣明 C、抨击社会现实 D、批判不孝行为 我的答案:A 12著有《莺莺传》的是()。(1.0分)1.0 分 A、元稹 B、王实甫 C、关汉卿 D、白居易 我的答案:A 13陈晓旭在旧版《红楼梦》中扮演的是()。(1.0分)1.0 分 A、薛宝钗 B、林黛玉 C、晴雯 D、史湘云 我的答案:B 14下列哪个境界是《诗经》里面的最高境界?()(1.0分)1.0 分 A、雅 B、风 C、清 D、颂 我的答案:A

中国戏曲鉴赏

从起初对中国戏曲文化的陌生,到现在对中国戏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个过程与选修中国戏曲鉴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老师对中国戏曲的绘声绘色的讲解是转变我对戏曲态度的最根本的原因,每次上课老师总会带给我们丰富新颖的内容,从昆曲中描写南宁太守之女杜丽娘与贫寒书生柳梦梅之间爱情故事的《牡丹亭》到代表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的《西厢记》;从京剧中一代大师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到超脱时空形态的《杨门女将》再到传唱至今,经久不衰的《赵氏孤儿》。每一次的戏剧欣赏都是一次神奇的旅程,带我们领略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戏剧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它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情。百年沧桑在上面形成了烙印,百年变幻使它更添一色。人们在其中找到明亮的镜子,在其中找到古社会的制度,享受文化和智慧的熏陶,沉浸在另一个世界。我国传统戏剧反映了中国众多英才猛将,巾帼英雄,它们凝聚了我国人民多少辛勤的汗水,它们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戏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向世界传播中国戏曲文化。我们应向全世界人民证明:中国是一个文明之国,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向世界证明:中国文化不容忽视,让全世界知道世界上有个国家叫中国,那儿曾有许许多多勤劳的中国人,他们用他们最真挚的心和英雄们伟大或凄凉的故事凝成了伟大美妙的中国传统戏剧。 除了老师绘声绘色的介绍戏曲名段之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朱镕基老先生退休后与京剧艺术相关的生活照片,照片中的朱镕基面相温和慈祥,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淡去了不少,当了七年副总理和五年总理的朱镕基,退休后,一下子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人们无数次设想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离开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后,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从照片里能很容易的看出他对京剧的热爱,他拉着胡琴唱着京戏,过着一个退休老人该有的惬意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段不可不提的就是老师对样板戏的介绍,所谓样板戏,指一批创作于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主要反映传统政治立场的作品,其政治意义远超过文化价值。样板戏的影响力在文革达到顶峰,不仅是国家当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其具有相当的争议性,同时由于其时代的象征,在老一辈人中仍具有生命力。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还记得在《红灯记》和《沙家浜》的片段欣赏中演员们标准扎实的唱功和精准到位的表演功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样板戏被称为“红色经典”,样板戏开了一个戏曲表现程式改革的先河。对传统程式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对现代人物利用程式进行的艺术创造,以及对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改革,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改革、戏曲现代化的最高成就。 这一学期的中国戏曲鉴赏之旅就此即将告一段落,但我相信,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了解却仅仅开始,在未来还有更多宝贵丰富的戏曲文化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古老的中国历史如此悠久,先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文明,古迹,风俗,民情,如今,外国来宾来到我们这个大中国,首先要欣赏的就是令人啧啧称赞的京剧,他们游览了一部分的“大中国”,总要了解各式各样的民间戏剧,因为京剧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上留下蛛丝马迹,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历史,中国风情,中国文化,不仅仅是我,我们还要呼吁更多的人留住我们的国粹,最后感谢老师在课上为我们做出的中国戏曲文化的精彩介绍。

戏曲赵氏孤儿欣赏

中 国 戏 曲 欣 赏 论 文 院系:管理工程 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2008级 姓名:高鹏 学号:20080770512

从《赵氏孤儿》看传统戏曲的审美价值 《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剧目中极富代表性的一个剧目,也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它表现了弃恶扬善的伦理观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精魂的道德美,交融着人生忧患的深切感受和善恶分明的道德意识,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中著名的悲剧作品,其主要情节是:春秋时晋国大将军屠岸贾蓄意陷害上卿赵盾,采用卑劣的手段向晋灵公进谗言,将赵盾全家大小三百余口诛尽杀绝,赵盾之子赵朔是驸马也未能幸免,赵朔之妻生下一遗腹子。全剧的矛盾冲突即围绕着赵氏孤儿的命运展开。屠岸贾命令将军韩厥把守公主府门,但等孤儿满月时立即杀死,而赵家的门客、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放在药箱里带出,公主自缢身亡。韩厥出于正义,放走程婴后自刎。屠岸贾得知消息后,下令如果搜不到赵氏孤儿,就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全部杀死。程婴为了保护赵氏孤儿,拯救全国婴儿,找到退职中大夫公孙忤臼,二人商定,以程婴未满月的婴儿假作赵氏孤儿,交给公孙忤臼,再由程婴出面告发,屠岸贾非常奸诈,令程婴亲手拷打公孙忤臼,并当着程婴的面,将搜出的“赵氏孤儿”剁成三截。就这样,程婴以亲生儿子、公孙忤臼以自己的生命救下了赵氏孤儿。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其身世详细告知,孤儿擒杀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这部动人心魄、壮怀激烈的悲剧歌颂了程婴、公孙忤臼等人为了正义自我牺牲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儒家忠义的道德观念。从《赵氏孤儿》可以看出,是否符合儒家伦理规范是衡量传统戏曲审美价值的主要标准。 中华民族的艺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艺术,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统治我国几千年一直影响到现在。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把艺术和政治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这正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自然会影响到中国戏曲的价值观、艺术观。所以,中国戏曲的传统特点以内容而论主要表现为“善”。其“善”也就是戏曲的社会作用、教育职能。 我们看看孔子如何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孔子肯定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起重要的作用,根据这个观点,孔子反过来对审美和艺术进行规定。 《论语》有两段记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也”。谓《武》:“尽美也,未尽善也。”(《论语·八佾》)第一段记载告诉我们,孔子从韶乐获得了很大的审美享受。韶乐为什么能使孔子产生这么大的美感呢?第二段记载回答了这个问题。孔子认为,韶乐不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美的要求。武乐则不完全符合道德的要求。可见,在孔子看来,艺术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必须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孔子还把“美”和“善”区分开来,而且在这种区别的基础上,要求把艺术中的“美”和“善”统一起来。 《论语》的另两段记载也说明了孔子的这个思想: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第一段记载是说,“乐”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不只是悦耳的钟鼓之声,它还要符合“仁”的要求,要包含道德的内容。第二段记载是说,一个人如果不仁,“乐”对他就没有意义了。两段记载都强调了同一思想:在“乐”(艺术)中,“美”和“善”必须统一起来。孔子认为,艺术可以在人的主观意识修养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艺术都可以起到这种作用,只有符合“仁”的要求的艺术才能起到这种作用。 总之,孔子认为艺术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也就是将艺术对人的陶冶作用,具体化为对伦理观念的匡正上。那么道德内容、伦理指的是什么呢?孔子

古代名剧鉴赏尔雅

作为舞台艺术的戏曲——说白、科介、穿关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下面哪一位是《金锁记》的编剧?() ?A、王安祈 ?B、余文君 ?C、田沁鑫 ?D、张爱玲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2006年昆曲《1699·桃花扇》的导演是()。 ?A、孔尚任 ?B、田沁鑫 ?C、欧阳予倩 ?D、孙敬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多选题】戏剧的必备要素有()。 ?A、演员 ?B、编剧 ?C、摄影 ?D、舞台美术 我的答案:ABD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田沁鑫认为,京剧必须转型成“文学剧场”,成为一种精致艺术。()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王安祈《金锁记》与白先勇《牡丹亭》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专管歌舞的优伶叫做()。 ?A、伶优 ?B、俳优 ?C、优旃 ?D、倡优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谁是汉王朝第七位皇帝?() ?A、刘启 ?B、刘彻 ?C、刘盈 ?D、刘秀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汉代哪一种戏是“两个人在摔跤”?() ?A、都卢寻橦

?C、斗戏 ?D、角抵戏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戏曲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写作了《西京赋》的是()。 ?A、王实甫 ?B、关汉卿 ?C、崔令钦 ?D、张衡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哪个朝代小说和戏曲真正成熟?() ?A、宋代 ?B、唐代 ?C、清代 ?D、元代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 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戏曲是《东海黄公》。()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宋朝的杂剧类似于歌舞加上小品,是另外一种戏曲。()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中国古典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从哪个朝代开始出现“勾栏瓦舍”?() ?A、元代 ?B、明代 ?C、宋代 ?D、唐代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谁写作了《东京梦华录》这本书?()?A、孟元老 ?B、崔令钦 ?C、白朴

赵氏孤儿鉴赏

《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其本事见于《左传》、《史记》。剧本采史实为题材而多所敷演,情节紧凑,矛盾尖锐,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剧本写春秋时晋灵公宠信大臣赵盾和武将屠岸贾,二人文武不和,阴险毒辣的屠岸贾利用灵公的昏愦,进尽谗言,将赵盾满门抄斩,其子附马赵朔被逼自尽,赵朔妻公主在幽禁中产下赵氏孤儿,被门客程婴、将军韩厥、老臣公孙杵臼设计救出抚养,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报仇雪恨。剧本自始至终交织着忠良与奸侫的交锋,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令人观之热血沸腾,回肠荡气,是真能砥风俗,砺士气者,金圣叹所云绝妙下酒物也。明人孟称舜谓:“此是千古最痛最快之事,应有一篇极痛极快之文发之。”纪君祥此文,铺张扬厉,沉郁悲壮,确当得起“痛”、“快”二字,相形之下,使太史公文亦显寂寥。 楔子交待了屠赵斗争双方的矛盾,已有剑拔弩张之势。开场屠岸贾一大段独白,其篇幅之长,在元曲中极为少见,因杂剧为着演出,独白太长则不免场上冷落也。而此处殊无冷落之感,盖此一段独白交待双方的矛盾斗争,便能使语势峭拔,气氛紧张,其叙权奸的阴险毒辣,令人发指;写烈士的凛然大义,令人心折。忠奸双方的对比颇有意味,支持忠臣赵盾一方的有鉏麑、提弥明、灵辄等,且下文前仆后继,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忠臣义士,固所在多有也。与奸臣屠岸贾狼狈为奸的则一灵獒而已,獒虽曰灵,亦不过一獒,讥其与畜类为伍,亦一畜牲也。屠欲獒噬赵盾而训练百日,却被提弥明一锤击毙,劈为两半,亦预示屠岸贾处心积虑而必自掘坟墓也。 此一回交待矛盾的来龙去脉,忠奸双方阵势已分,赵盾临死前将遗腹子命名为赵氏孤儿,血海深仇尽在四字之中。一曲《赏花时》,怨愤惨毒之心溢于言辞,是后文报仇的情感契机,《幺篇》:“待孩儿他年成长后,着与俺这三百口,可兀的报冤仇。”为下文矛盾围绕杀孤救孤展开蓄势伏笔。 第一折开始进入正题。公主产下一男婴,屠岸贾为斩草除根,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矛盾于是自然围绕杀孤救孤而展开。这一折张驰缓急,扣人心弦,一方面固在于题材精采,孤儿生死转折之处,本易动人心魄,而作者丹青妙笔,安排筹划之功,亦不可没也。 初,屠岸贾传下号令,“等一月满足,杀这婴儿也不为迟。”为婴儿留出一线生机。奸险如屠岸贾,岂不闻夜长梦多,而必待一月之后杀之,实为剧情发展留地步。然即以情理论之,屠自谓胜券在握,一婴儿命悬我手,未足为患,留待满月,稍示恻隐之心,亦非情理所必无也。读至此,观众心必为之一宽,谓婴儿有救矣。接下来,屠岸贾命将军韩厥把住府门,“不搜进去的,只搜出来的。”则观众心又必为之一紧,如是防范森严,孤儿如何能脱毒手?至草泽医生程婴入见公主,观众之心又为之稍宽,料婴儿之脱险,必由此生发机会。公主果托孤于程婴,而程婴再三留难,一畏屠贼严酷,二怕公主泄露,一方面写出了程婴为人精细,欲求事之必济,一方面也是作者故意腾挪跌宕,以制造紧张的戏剧效果也。公主为安程婴之心,自缢身亡,程婴把婴儿放入药箱,观众紧张之心又稍得宽松。至府门前,程婴与将军韩厥的冲突,尤其写得起伏紧张,极尽摇曳之姿。韩厥奉命包围公主府第,防止走脱赵氏孤儿,见程婴出府,当场拿住,盘问数句,径直问道:“你这箱儿里面什么物件?”令观众心直提到嗓子眼儿里。程婴搪塞道:“都是生药。”韩厥进一步逼问:“可有什么夹带?”程婴云:“并无夹带。”韩厥道:“这等你去。”观众正长吁一口气,韩厥又道:“程婴回来!”如是三番,三擒三纵,令读者目光霍霍,汗湿脊背。此等处皆是作者故意与读者为难也。“我着你去时,似离弦之箭,叫你回来呵,似毡上拖毛。”写程婴当时处境心理,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 《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本剧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故事围绕救弧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塑造了不畏牺牲的英雄人物形象,展示了正义必将战胜歪恶的精神,故事情节惨烈、豪壮,是中国古典悲剧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赵氏孤儿》的故事是在《史记。赵世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传说而创作的。剧写晋灵公时大将屠岸贾专权,杀害忠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连驸马赵朔之子也不肯放过.草泽医生在将军韩厥的帮助下将孤儿放入药箱带出附马府,屠岸贾得知孤儿被救,下令要将全国一个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全部杀死。程婴与中大夫公孙杵臼议定,将程婴之子冒充赵氏孤儿交公孙杵臼藏于家中,后由程婴“告密“,牺牲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性命来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婴儿。屠岸贾搜杀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后得意忘形,视程婴为心腹且收假程婴之子真赵氏孤儿为义子。二十年后,程婴向赵氏孤儿说出底细,赵氏孤儿亲捉屠岸贾,为家报仇,恢复赵氏基业爵号。 本剧的成功之处首先通过以救孤为中心塑造了几个悲剧极为感人的英雄形象。首先是韩厥,其虽是屠岸贾手下大将,却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当发现程婴药箱中婴儿时,不但没有捉拿程婴,反而掩其逃走,并以自杀灭口来坚定程婴救孤之决心。公孙杵臼在严刑拷打下坚持假戏真做,最后撞阶而死,使屠岸贾无法穷究此事,而作为草泽医生程婴则是救孤最关键人物。作者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起先公主托他救孤时,他还心存顾虑,当公主自缢身亡将他推至一条义

无反顾之路,韩厥,公孙杵臼先后救孤献身更激励他成为一位披肝沥胆的义士,最为悲壮的是,他要直面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屠岸贾残忍地剁为三段,令他五内俱焚且无法渲泄情感,而程婴以坚强的意志,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一切,而且还耍含辛茹苦二十年,终将孤儿扶养成人,以报深仇。作者就是在尖锐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成功塑造了忍辱负重,舍己救人,自我牺牲的程婴形象。 作品成功地创造了使人生悲的审美情境。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有价值”,另一方面是“毁灭”这是“悲”的必要条件。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归根到底就是美的东西,也可以说悲剧便是美得毁灭。西方人也认为悲剧才是真正的艺术,就必然出现挫折、失败、甚至牺牲。作者正是按照悲剧的审美规律组织悲剧冲突的。先看赵盾“专一片报国之心,无半点于家私”,这样的忠臣竟被屠岸贾屠杀三百余口。这无疑是美的毁灭。而屠岸贾派去刺杀赵盾的鉏麑juni为其忠义所感触槐而死,大将韩厥为救孤儿自杀而终。当屠岸贾因搜孤儿想杀全国之婴儿时,矛盾不在是两家个人恩怨,这集中体现了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美与丑的斗争。为了真理才有了公孙杵臼、程婴的巨大牺牲。剧中悲剧英雄英勇不屈的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给人以巨大的力量和震撼..这种力量远远超过了自身(救孤)的价值。正如王国维指出的那样:“其间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因此,本剧充分体现了悲剧的壮烈美和崇高美,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赵氏孤儿 赏析知识分享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 纪君祥的作品《赵氏孤儿》是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作为悲剧,《赵氏孤儿》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剧本取材于历史,所以这部悲剧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给人以异常震撼的心灵冲击。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将其翻译成《中国孤儿》并说“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然而,《赵氏孤儿》真正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惊心动魄的悲壮的美。悲壮,是《赵氏孤儿》的全部色彩。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壮的基调;曲词中倾注的激烈愤懑情绪,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剧中奸臣屠岸贾得到宠信掌握大权,为了个人私怨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不惜下令杀害全国的小儿;而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他们本都可以置身事外,但为了一个诺言、一腔义愤,他们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来,一个个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亦或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忠与奸、正与邪的矛盾对抗中,显示出全剧对忠义精神的颂扬。因此,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全剧共一折五楔子,楔子中晋国大夫赵盾被奸人屠岸贾陷害遭灭族,赵盾之子赵朔为晋灵公驸马,屠岸贾假传君命逼其自尽。赵朔嘱咐公主,若生下儿子,取名为赵氏孤儿,待其长大后为全家报仇。第一折赵氏孤儿出生,其母托孤于程婴后自缢。程婴冒险带孤儿出宫,将军韩厥仗义放孤儿出宫,为保守秘密而自刎。第二、三折屠岸贾打算将晋国婴儿全部杀戮以绝后患,程婴与公孙杆臼定计,以程子冒充孤儿,藏于公孙杆臼家中,并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密,假孤儿被杀,公孙杆臼撞阶身亡,赵氏孤儿得以幸存。第四、五折赵氏孤儿长成以后,程婴告知其身世,报仇雪恨。屠岸贾被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全剧以“存孤救孤”为线索,贯穿始终,情节安排环环相扣,集中展现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剧本的第三折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的巧妙安排、矛盾冲突的表现,都在此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鬼故事的祖宗《晋侯梦大厉》注析

鬼故事的祖宗《晋侯梦大厉》注析 晋侯梦大厉[1] 晋侯梦大厉,被[2]发及地,搏膺而踊[3]曰:“杀余孙[4],不义!余得请于帝矣[5]!”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6]。” 公疾病[7],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8]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9],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10],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11]献麦,馈人[12]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13];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左传·成公十年》 【注释】 [1]晋侯:指晋景公,姬姓,名獳,公元前599—公元前581年在位。厉:恶鬼。一说绝后之鬼叫“厉”。 [2]被(pī):披散。这个意思后来写作“披”。 [3]搏膺而踊:拍打着胸跳跃。 [4]杀余孙:指鲁成公八年(583)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不是“纸上谈兵”那个赵括)的事。 [5]余得请于帝矣:我已经请示过天帝(可以找你报仇了)。 [6]不食新矣:吃不到今年的新粮食了。意思是在吃到新粮食之前死去。 [7]疾病:重病。 [8]医缓:一个名叫缓的医生。 [9]竖子:小孩子。 [10]肓之上、膏之下: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间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病入膏肓”一词即典出于此。 [11]甸人:古代给诸侯管理土地的人。

[12]馈人:古代给诸侯做饭的人。 [13]张:通“胀”。 说起“鬼故事”,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再往前就是晋人干宝的《搜神记》,其实,早在先秦的《左传》编年体史书中,就保存了一个相当精彩的故事: 晋侯因杀人而梦见厉鬼索命;桑田巫说出了晋侯的梦并预言晋侯将死;晋侯因此重病,又梦见病变为两个小孩入其膏肓;医缓也说出了晋侯的梦并称病已不可治。晋侯大概也认为自己死定了。但转过天来,桑田巫预言他吃不到的新麦已经摆在面前,破解魔咒简直就是分分钟搞定的事,晋侯也觉得自己要咸鱼翻身,吃前把桑田巫抓来──瞅见没有?新麦子!你这个骗人的家伙,拖出去斩了!然而晋侯突然肚子发胀去了趟厕所,就掉进茅坑里,死了,到底没吃上新麦子──梦境与预言最终都应验了。而故事还有个小尾巴:有个小臣早上梦见自己背着晋侯登天,中午竟是他把晋侯的尸体背出厕所,还给晋侯殉葬──他的梦境也悲剧地应验了。 故事以梦境和预言贯串全篇,环环相扣,情节设置极为巧妙,简直堪称“神剧情”:连续的梦境和预言似乎预示着晋侯必死,接着连续两个出人意料的反转,晋侯终究还是死了,但死得如此离奇、曲折。结尾小臣的梦也颇有意味,不仅使故事更完整,更具神秘的“宿命论”色彩,而且揭露了统治阶层(不仅是晋侯本人)的残暴本性──杀本国大夫或是因权力斗争,杀桑田巫或是因他妄言君上命运,而一个背君王尸首的小臣也逃不脱殉葬的命运,实在令人感慨。 也许有读者会问:《左传》不是史书吗?史书不该如实记载史事吗?搞出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是闹哪样?原来先秦是我国思想文化的萌芽期,一部典籍之中往往包含着文学、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左传》如此,其他如《尚书》《诗经》等经典亦如此。换句话说,那个时候文史哲不分家,作者在书写历史的时候,不免受到当时天命观念的影响,又加以个人的想象与夸饰,尽管今天看来荒诞不经,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状况;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象与夸饰,才使得《左传》具有极强的、后世史书难以比拟的文学色彩(恐怕只有《史记》能与之媲美)。韩愈说:“《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春秋》记这件事就一句话:“丙午,晋侯獳卒。”而《左传》则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如此完整、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且具有如此明显的“志怪”色彩,比起《搜神记》《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毫不逊色,真可以说是“鬼故事的祖宗”。 顺带说一句,晋景公制造了老赵家的灭门惨案,赵家只有一个叫赵武的孩子活了下来,他就是传说中的“赵氏孤儿”。

元曲赏析

元曲赏析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元杂剧代表作品: 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家简介: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等。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字千里,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 元曲作品赏析: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

古代名剧鉴赏答案

古代名剧鉴赏答案 作为舞台艺术的戏曲——说白、科介、穿关 1【单选题】最早关于元代杂剧的书是()。 A、《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B、《元刊杂剧三十种》 C、《琵琶记》 D、《娇红记》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著名戏曲选集《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代著名藏书家赵琦美编著。 A、唐 B、宋 C、元 D、明 我的答案:D 3【单选题】以下张爱玲的哪一部小说被改编为戏曲?() A、《金锁记》 B、《半生缘》 C、《倾城之恋》 D、《红玫瑰与白玫瑰》 我的答案:A 4【多选题】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原因有()。 A、定位明确 B、融入了当代时尚元素 C、把握时机 D、本身知名度 我的答案:ABD 王安祈《金锁记》与白先勇《牡丹亭》 1【单选题】中国戏曲基本构成元素不包括()。 A、扮演 B、音乐 C、舞蹈 D、剧本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优伶有三种类型,即倡优、俳优和伶优,其中的俳优主要负责()。 A、吹打乐器 B、专管歌舞 C、从事笑谑 D、专管跳舞 我的答案:C

3【多选题】“汉代百戏”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至汉代的一个大环境,其中的“戏”包括()。 A、杂技 B、戏剧 C、各种技艺 D、游戏 我的答案:ACD 4【判断题】扮演是戏剧的一个基本元素,是戏剧的本质之一。() 我的答案:√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1【单选题】变脸是()中的一个重要表演技能。 A、昆剧 B、京剧 C、川剧 D、越剧 我的答案:C 2【判断题】杂技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我的答案:√ 中国古典戏曲——以歌舞演故事 1【单选题】宋代话本中的“入话”与宋杂剧的哪一个组成部分意义相近?() A、艳段 B、正杂剧 C、话剧 D、表演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 下列属于宋杂剧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A、开场和结尾 B、艳段和正杂剧 C、三言二拍和正杂剧 D、艳段和末剧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王实甫的作品有()。 A、《西厢记弹词》 B、《西厢记诸宫调》 C、《西厢记》 D、《弦索西厢》 我的答案:C 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谁写作了《东京梦华录》这本书?() A、孟元老 B、崔令钦 C、白朴 D、周密

《赵氏孤儿》的欣赏

《赵氏孤儿》的欣赏 故事情节的欣赏: 影片讲述了春秋晋国时期,大将军屠岸贾与忠臣赵盾因权力斗争并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贵为驸马,竟设计将赵氏家族诛族,仅剩怀孕待产的庄姬公主,庄姬为留下赵家最后一个血脉,自尽前托民间医生程婴将遗孤赵武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为了保全赵武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被迫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武,屠岸贾将程婴的亲身儿子当作赵武摔死。此后,程婴含辛茹苦抚养赵武,他还让赵武拜仇人屠岸贾为干爹,将赵武培养得文武双全,待他成年后,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武杀屠岸贾,终报前仇。 从画面的欣赏: 在电影《赵氏孤儿》中,程婴去为庄姬把脉这场戏中,庄姬夫人此时的服装色彩设计的就颇具深意:身上的长袍颜色为嫩绿色与白色的组合,白色面料上面有不太显眼的纹样,服装款式从用上下连属的形式,宽松飘逸。她妆容清淡,形象慵懒,表现出一位将为人母的女性那种浑然天成的安详与神圣。而服装上那嫩嫩的绿色则象征着一种顽强生命力,一种期盼,暗示着一股顽强生命力的延续,为后面赵氏孤儿的曲折人生拉开帷幕。综上所述,一部好的电影有了好的服装来搭配,不仅能让整部电影的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能够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电影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情的悲欢离合,都能够通过画面中的服装、光线、历史背景、环境等表现出

来,从而进一步丰富人物的情感体验.这就是电影中画面的魅力所在。屠岸贾摔死赵氏孤儿后,他服装的色彩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改剧中先前的黑色服装造型,服装上色彩开始大量运用浅色,而且色彩变化丰富。色彩的处理采用渐变和渲染的特殊效果。设计师意在用这种色彩的明显变化来凸显此时屠岸贾的心理变化:经过一番残酷的政治斗争,他终于可以独揽大权了,可以在高度的紧张后好好松口气了。因此影片中不断闪现他服装上的浅色调,以此来体现他在彻底放松后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一场陪年幼的赵氏孤儿在野外玩耍时的戏,屠岸贾身上的服装色彩丰富,色调柔和。此时的他笑容可掬,和蔼慈祥,对赵氏孤儿有求必应,宽容宠爱。他的一举一动与此前那个杀人不眨眼的他判若两人,而此时的服装色彩就很好的烘托出了一种爱的氛围,为剧情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电影中画面的服装变化可以使观众感知其中的人物的思想变化,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影片中的服装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衣服,而是带有感情色彩的特殊道具。 从音乐(声音)欣赏: 音乐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式来体现人的丰富复杂的感情状态。同样,音乐进入影视作品之后,也担当起人物情感的重任。《赵氏孤儿》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从而促成整部影 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程婴写血书这段音乐,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转折点。背景音乐采用的

赵氏孤儿教案

教案“赵氏孤儿”大悲剧 吴岳笙 一、教学综述 和《明》的学习不同,《明》的赏析侧重文本和演出视频的具体分析,《赵氏孤儿》的学习则注重的是作为历史故事的“赵氏孤儿”在纵向时间分布上的发展变化,以及作为艺术作品的“赵氏孤儿”,在宏观和整体上体现出的中国式道义精神。如果说《明》作为“以喜演悲”的艺术对象,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的是情绪铺陈变化的合一趋向,那么本课则是在“一般性”原则的指导下,“就悲谈悲”,不是“非黑非白”的方式,而是“一黑到底”的方式。在此过程中,丰富《明》基础上的另种中国故事叙述样式。只在对田沁鑫话剧作品《赵氏孤儿》的分析课时中,进入到具体的展开。 二、课时分配 ◆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复仇的和解——以《左传》《史记》版本为例 第二课时:复仇的完成——以元杂剧版本为例 第三课时:“我做戏,因为我悲伤”——以田沁鑫话剧版本为例 第四课时:娱乐以载道?——以陈凯歌电影版本为例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道义”传统的理解,现代社会的“道义”。

◆难点:对戏剧本体问题的讨论,如悲剧、脸谱、田沁鑫的形式。 ◆注意:版本的梳理、展开、规范。 四、具体阐述 第一课时:复仇的和解——以《左传》《史记》版本为例 壹:★提问:讲讲你听说的“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当代的流传大致如下:春秋时期的晋国,奸臣屠岸贾诬陷赵氏家族谋反,将赵家满门抄斩。躲过这场灾难的是赵朔的妻子也是晋灵公的女儿庄姬,和她腹中的婴儿。在绝望之中,庄姬将早产的婴儿赵武交予大夫程婴,程婴躲过了韩厥的搜查,艰难地将婴儿带出府,庄姬自杀。而此时,屠岸贾已经闻知消息,他下令搜查并杀死全城的婴儿,并发出布告,凡主动献出婴儿者,必有重赏。在万般危难的关头,程婴竟献出了自己的婴儿,假称其为赵武。面对屠岸贾依旧的疑心重重,忠臣公孙杵臼和程婴上演一计,程婴献出婴儿,公孙杵臼当众责难程婴,屠岸贾命程婴亲手杀死公孙杵臼,终于,程婴杀死公孙杵臼后得到了屠岸贾的绝对信任,认婴儿赵武为义子,教其文武才能。待赵武长大成人,程婴告其真相,最终复仇。 ——不得不说,以上这个版本较接近于元杂剧版本。 ——“赵氏孤儿”的故事来源于春秋,《左传》《史记》中均有记载,后来纪君祥又将其改编为元杂剧,再后来,地方戏曲和影视剧的复排或者翻拍,导致其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我们对其的学习要立足于这主要的三个版本前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