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课时寄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课时寄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课时寄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课时寄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课时寄书

第4课时寄书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简单问题.

2、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此类题型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难点: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xx小学的小红同学参加了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星期天她到邮局给她的好朋友寄去了两包书,邮递员告诉了她每包书需要多少邮费,可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钱,你们能帮帮她吗?

投影出示情景图.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师:通过观察情景图,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红寄的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

生2:我还知道: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邮费?

2、先进行估算.

师:小红大约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分组讨论.

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总结:小红所需邮费不会多于15元,不会少于13元.

3、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老师巡视.

小组长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法.

第一种:1.6元=16角 12.8元=128角 16角+128角=144角=14.4元

第二种:1元+12元=13元 6角+4角=10角=1元 13元+1元=14元

第三种:1.6+12.8=14.4元

1. 6

+ 1 2. 8

-----------

1 4. 4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计算两包邮费相差多少元?

师鼓励学生用第三种方法去做.

(1)让学生独立去做,师巡视.

(2)展示做题情况.

12.8—1.6=11.2(元)

1 2. 4

— 1. 6

————

1 1. 2

答:2包邮费相差11.2元.

2、总结小数加减法的法则.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87页第1、2、3、4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寄书

1.6+1

2.8=14.4(元)

1. 6

+ 1 2. 4

————

1 4. 4

答:一共需要14.4元.

教学反思:

引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这一情境贯穿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围绕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新知识.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体验“生活数学”,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寄书》

〈寄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正确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笑笑到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童话故事》3.4元,一本〈数学世界〉16.5元。笑笑一共花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

汇报计算结果,师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帮笑笑解决了一个问题,真棒!她要把这两本书寄给同学们阅读,以表示感谢。你们感到高兴吗? 生:高兴。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播放课件:笑笑到邮局寄书。其中《童话故事》需要邮费1.6元,《数学世界》,需要邮费12.4元。她一共需要多少元? (1)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独立列出算式。 师:你是怎样列的? 生1:1.6+12.4= 生2:12.4+1.6= (2)师:一共需要多少元邮费,你能估算一下吗?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问题。 汇报交流估算结果,解释估算过程,师小结。 (3)师:你能试着自己解答1.6+12.4吗?试试看。做完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选择算法计算,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算法。 (4)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1.6+12.4的? 生1:1.6元=16角,12.4元=124角,16角+124角=140角,也就是14元。 生2:1元+12元=13元,6角+4角=1元,1.6元+12.4元=14元。 生3:可以用竖式计算。 1.6 + 12.4 14.0 ……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那你比较一下计算与前面估算的差距,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比较,小组交流。 师:在进行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师小结: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即向前一位进一。 2、师出示课件:这两本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2 (8)出示例2情景图。 (9)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9×6≈ (10)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11)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48×4≈200(元) 50 (12)完成“试一试”。 (13)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2.想想做做第4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5题。 (2)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1)班有学生48人。学生通过两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班里的学习习惯都较好,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第三单元“加与减”。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 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 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 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 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尝试解释估算的过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寄书》教案

观摩课教案 ——《寄书》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下数学课本P8——P9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正确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关键: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某所小学进行关爱活动,在活动中,大家都积极的将自己喜爱的书邮寄给远在山区的同学们。 二、探究新知 1、师播放课件:小红到邮局寄书。其中《童话故事》需要邮费1.6元,《数学世界》,需要邮费12.4元。 (1)师:你能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吗?学生提问题 (2)解决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她一共需要多少元? 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独立列出算式。 师:你是怎样列的? 生1:1.6+12.4= 生2:12.4+1.6= 师:你能试着自己解答1.6+12.4吗?试试看。做完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选择算法计算,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算法。 (3)师小结: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即向前一位进一。 2、师出示课件:这两本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算法。 汇报计算结果,师小结: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森林医生。(判断) 11.5+2.7=13.2 28.8-2.7=1.8 10.6-3.2=13.8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2、用竖式计算。 课本第9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改,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四、评价小结,全面发展 师: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计算时你要注意什么?你认为你的表现怎样? 师评。 五、布置作业:课本第9页第4题,练习册第9页第1题。 板书设计 寄书 12.5+1.6=14.1(元)12.5-1.6=10.9(元) 12.5 12.5 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 + 1.6- 1. 6 14.110.9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0年8月27日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 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 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 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 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 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

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

(完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三年级数学组教材解读(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由我代表三年级数学组解读教材。本学期教材内容安排如下:有八个单元。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实践这三个板块。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单元整体介绍、单元编排特点、重点课节介绍。 第一板块: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本单元三节课的编排体例基本相同,都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重点问题一:本单元“混合运算”是如何做到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的?本单元第一节课的问题一体现了一题多解;问题二体现“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问题三着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运算顺序。书上两个练习题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借助试一试中的两个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理解每个算式意义和运算顺序。 重点问题二:教科书为什么重视画图策略,在本单元是如何体现的?本套教科书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将相对抽象的思考对象“图形化”,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尽量把概念、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理解过程变得直观,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本单元中可以把画直观图直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或手段,也可以把画图作为描述数学问题,理解数量关系的工具或手段。课标解读中指出:教学时,能画图时尽量画。在教学中,运用画直观图策略注意以下四点:充足的时间、画图不要求统一、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会画会表达即可。 重点问题三:本单元多次出现了形如:“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目的何在?主要是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本套教材设计了“寻找生活中原型”活动,鼓励学生根据算式说现实中的“数学故事”, 不仅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到哪里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促进数学理解,增强应用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找原型的形式也不断丰富。本单元在前几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内容,创设了形如:①给出算式,到指定的情境中找原型。②给出两个例子引导学生继续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这样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不失时机地重复出现。本单元三个“试一试”中最后一个问题都安排了这个活动,每个练一练也有相应的练习,以此来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根据课程标准,在引导学生寻找生活原型、“讲数学故事”的过程中,要在认真倾听,切忌用统一的方式评价学生,课标要求评价学生方式多元化,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算式的含义表述的完整清晰就可以。 第三单元:加与减 本单元主要讲解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其应用。重点讲解《里程表》(一)和(二) 重点问题四:《里程表》(一)、(二)中,其数据的计算、数量关系都不是新的知识,为什么用两个课时来学习?针对这一状况,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方式呈现图中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理解题意,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该课中有三个重要问题,引领学生在画图中展开探究,掌握方法,发展思维,逐步会读图、会画图、会用图。 第四单元:乘与除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小数 寄书》公开课教案_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教案设计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上课伊始,创设妙想去邮局寄书遇到问题,不会计算邮费,请同学们帮忙的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2.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本节课不仅重视学生直观理解知识并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直观比较——讨论探究——抽象概括”这一学习过程来发现知识、感悟方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创新机会。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1.算一算,想一想。 (1)算一算:135+86 123-57 (2)想一想:计算整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计算时从哪位开始算起?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2.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师:妙想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的小女孩,她要把自己用零花钱买的课外书寄给灾区的小朋友。可是当她来到邮局,邮局的叔叔告诉她“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时,妙想有些着急,不知道应该如何计算一共需要的钱数,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她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先通过复习整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进行知识储备;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探究新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除法 一、教学内容 第一学段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分成三次教学,二年级教学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三年级(上册)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年级(下册)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五方面的具体内容。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步除都没有余数)。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商是非整十数的和是整十数的)。 验算:用“商×除数=被除数”或“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验算除法。 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解决实际问题:单价、数量、总价间的关系,把总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两步计算问题。 收集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第11页第3题里可以体会“一共用去的线÷单价=买的本数”,第12页第4题可以体会“总价÷数量=单价”。这些都是常用的数量关系 第二单元认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的数,是在认识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包括计数单位“万”和数位顺序表,四位数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等内容。这些知识在以后认识多位数时,将会起很大的作用。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教学整千数与一万。要继续理解计数单位“千”,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整理并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要读、写整千的数,理解整千数的意义,进行整千数的加、减计算。 教学非整千的数。要理解并掌握非整千数的组成,以及读、写数的方法。要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比较数的大小。要初步整理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要进行简单的估计。

全单元的练习。要整理全单元教学的知识,进行双基训练。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条:1.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克、千克;2.知道千克与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能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感受克和千克,体会1克、1千克有多重,形成初步的观 念是教学的重点。 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教学千克。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千克是计量物重的单位。 教学克。知道克是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与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 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第四单元加和减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加、减口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在加、减口算这部分内容里,以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为主,还有整百数加整百数(进位)与相应的一千几百减几百(退位)。教学的实际问题是较难的两步问题。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各有一道例题。其他口算在练习里带出。 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以一道例题带出一串变化了的实际问题,突出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单元练习。 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过时、分、秒,能够认读钟面上时间的基础上,教学24时记时法。教学目标是:1.了解24时记时法的记时原理;2.会使用24时记时法;3.会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内容分成三段编排。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2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和任务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 力。 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学会倾听。 4.通过“笔下生花”习作栏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 德素养。 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 中学会合作。 教学活动与措施 1、要继续重视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学习词语,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过程。人们对一个新词的认识,开始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随着语言活动的进行,认识逐步达到清晰明确。因此不能把解词、背注释作为教学重点,要尽可能地在语境中检验学生掌握词语的情 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

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优选教案

寄书 教学目标 结合“寄书”的生活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认真计算、善于反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借助情境,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相信大家都有积攒零花钱的习惯,你们积攒的零花钱都用于做什么了?今天妙想将她用零花钱买的课外书邮寄给山区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大屏幕出示情境图)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信息。 师:根据你们所得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问题: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探索交流】 师:怎样列式?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1.6+12.8=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妙想大约要用多少钱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不同想法: 预设:1.6元是1元多,12.8元是12元多。一定比13元多。 1.6元不到2元,1 2.8元不到13元,不会超过15元。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看看大家估算的是否合理?算完之后,在

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时引导明确不同想法: 1元+12元=13元6角+8角=14角=1元4角 13元+1元4角=14元4角14元4角=14.4元 1.6元=16角1 2.8元=128角144角=14.4元 强调:小数点对齐,角满十要向元进一。 师:这三种方法都能算出结果,1.6+12.8=14.4(元)答:妙想一共要给叔叔14.4元钱。咱们同学估算的能力真不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妙想这样的有爱心,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都将变的更加美好。 师:比较这三种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容易,最方便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比较。 师:用竖式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在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师:通过同学们的帮助啊,妙想已经知道自己应该付给叔叔多少钱了,于是妙想拿出15元给叔叔,那么叔叔应该找妙想多少钱呢? (课件出示)学生列式,教师引导观察:同学请看这道小数减法,和我们上节课学的小数减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以前我们学的都是小数减去小数,这道题是整数减小数。 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你能试着做一做吗? 学生尝试、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方法: 15元-14元=1元1元=10角10角-4角=6角6角=1.6元 15元=150角14.4元=144角6角=0.6元 把整数15写成小数的形式15.0,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0角减4角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元,相当于10角,10-4=6,小数点落下,5元借走一元还有4元,4减4等于0,1减1等于0,所以15-14.4=0.6回答) 师:同学们真是帮了妙想的大忙,请同学们说一说,小数退位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做小数竖式退位减法时,我们应该注意,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这一位上当10再减。 师:小数进位加法和小数退位减法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们还有什么疑惑吗?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资料

【篇一】 《国徽》课文 我拾到一分硬币, 我去交给老师, 我要先擦掉 他上面的污泥。 为的是让硬币上的 国徽像一颗星, 闪烁在我小小的 温暖的手心里。 我走在大街上, 我扶起一个 摔倒的小弟弟; 我看见: 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 把他帽子上的国徽 映照得更美丽。 有一天, 我走过*, 我看见: 我们得国徽 和太阳在一起, 照耀着我, 也着摇着 祖国辽阔得大地。 《国徽》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小作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有关国徽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 1、有关国徽的录像片。 2、各种硬币,分组观察时用。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板书:国徽 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学生:在公安局。 在法院也可以看到它。 在人民大会堂前也能看见它…… 2、观察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国徽图案里有*、五星、麦穗、齿轮)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全班交流,一起突破难点。 “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词?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难记难写?” (1)读准字音。 shuo dao 闪烁 摔倒 (2)记住字形。 擦:右边中间是“” 摔:右边的笔顺是: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寄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寄书》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课本P8--P9 教学目标: 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 玩中学。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 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 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1.6元+12.4元。 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 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试一试"第2题。 学中做。 完成"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 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 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 做中得。 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完成"练一练"第5题。学生提问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许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程度。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孩子们喜欢过节吗?我们中国有一个最传统、最重要的节日,每到这 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 (老师放映PPT课件) 2.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我们再回到晚会现场看看:新年的钟声马上就 要敲响了,开始倒计时了,一起来。(师生一起倒计时) 师:过年真好!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新年的钟声。谁知道,刚才我们倒数的 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 3.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 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板书课题:秒的认 识) 4.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还想知道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 用秒计时呢? 师:同学们,秒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秒的认 识”。 二、观察感受,建立表象 1.观察秒针。 看来你们对秒并不陌生,老师可要考考你们。钟面上哪根针是用来表示

秒的?叫什么针?这根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指指,说说看。 2.复习旧知识。 (1)时针走一大格是( )时,这时分针走( )圈,也就是( )分。 (2)1时=( )分。 师:关于时间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3.认识秒针。 (1)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2)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真是这样吗?(放映PPT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下)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一起说出来。(板书: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3)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教师手势做一下),你能在1秒钟里做什么呢? 同桌互相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动作。 (4)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4.1秒的价值。 (1)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在1秒钟里也能干许多事呢。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PPT课件演示:播放豹1秒钟的奔跑路程;发电厂1秒钟的发电量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奥运会上,刘翔百米跨栏的片段) (2)了解了这些,你又想说点什么呢?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与秒有关的东西或事情吗?(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与秒有关的事情) 三、引导探究,揭示规律 1.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仔细看,这一次秒针走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PPT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1) 2.接着看(PPT课件演示秒针从1走到5),你知道秒针又走了多少秒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再来看一看(PPT课件演示秒针从5走到7再过2小格),秒针又走了几秒?你是怎么知道的? 4.如果秒针走一圈会是多少秒?你是怎么想的? (师随着生的回答板书:60秒) 四、观察演示,总结方法 1.秒针走一圈,分针会有什么变化? 现在分针和秒针都指着几?注意观察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有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PPT课件演示的钟面上秒针的走动情况) 2.回想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师板书:1分) 秒针转动一圈经过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分针经过一个小格,也就是1分,那么,你有什么发现吗? 五、自主尝试,体会感悟 1.(1)60秒也就是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咱们来个一分钟的体验活动,好不好? 老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项活动,有的是写汉字,有的是口算,有的是写数字。 (2)学生自主选择操作活动。 (3)学生活动后汇报,1分钟分别做了多少。 2.(1)每个大组选一个学生表演拍球、跳绳,其余学生数数。 生活动后汇报,师分别给予评价,突出相同的一分钟,做得多的速度快。 (2)估一估,试一试。你跳80下绳,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你拍100下球,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你10秒能跳几下绳?能拍几下球? (3)生汇报,全班交流。

2019年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19年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深入贯彻了整套教材的编写特点,即精心设计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趣味性、丰富性与多样性;注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体现教材的弹性和可选择性;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回顾,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在充分体现整套教材特点的基础上,本册教材还突出以下特点,即借助画图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来龙去脉”;在计算部分的编排设计上,着重借助点子图理解算理,促进计算技能的逐步形成;结合丰富实例,注重亲身体验,逐步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 本册知识重点: 1、正确地计算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2、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本册知识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本册知识框架梳理: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思维 框架 丰富现实背景 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会进行混合运算 内容 框架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思维 框架 丰富观察活动 积累观察想象的经验 发展空间想象力(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抽取出空间图形)内容 框架 看一看(一)(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和从相对位 置观察一个物体) 看一看(二)(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第三单元 加与减思维 框架 丰富现实背景 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内容 框架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 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里程表(一)(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里程表(二)(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