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6.1《细胞的增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6.1《细胞的增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6.1《细胞的增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6.1《细胞的增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6.1《细胞的增殖》教

案(新人教版必修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能力方面: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⑵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解决方法:

⑴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

图。

⑵运用多媒体再现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2、教学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

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解决方法: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再通过表格、曲线图呈现变化。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启发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通过实验,启发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出示教材P110图讨论:

1、推测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2、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让学生明确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

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导言:细胞为什么都那么微小呢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讨之。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先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然后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实验按教材P110——111提供的方案。

1、据测量结果计算后填入教材P111表中。

2、写出实验结论。

3、讨论回答教材P111的讨论题。

4、教师总结: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

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有丝分裂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引言: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学生阅读教材P112)

教师提问:

1、什么叫细胞周期?

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

3、什么是分裂间期,什么是分裂期哪个时期长

4、细胞分裂间期有什么特点?

5、新的细胞周期从什么开始?

6、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采用什么样的细胞比较好分裂期细胞有哪些

特点呢下面我们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来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师可先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1、前期:⑴染色质成为染色体(特点见教材P113)⑵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⑶纺缍体形成⑷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缍体的中央(两失两现一散乱)

2、中期:⑴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⑵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着丝点一平面,形态数目清晰见)

3、后期:⑴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⑵染色体移至细胞的两极⑶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一分为二,数目加倍两移开)

4、末期:⑴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⑵纺缍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⑶出现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两失两现一重建)

四、总结

重点小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通过什么方式增殖,细胞周期的概念,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五、作业布置:P114练习一1、2、3,二1

六、板书设计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2、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

物质准备

2、细胞增殖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3、细胞分裂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

1、细胞周期

分裂期

2、分裂间期的特点

前期:两失两现一散乱

中期:着丝点一平面,形态数目清晰见

3、分裂期后期:着丝点一分二,数目加倍两移开

细胞周期各期特点

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每个染色体产生出一个跟自己完全一样的染色体,以染色质形态存在。

前期细胞核中出现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包括两个并列着的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核膜逐渐全部溶解;核仁逐渐消失;细胞中央形成纺锤体。

中期两侧的纺锤丝与着丝点相连,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平均分为两组,被纺锤丝拉向两极,使细胞两极各有一套与亲代细胞数目、形态相同的染色体。

末期染色体又变成很长而盘曲的丝,核仁、核膜出现,纺锤体消失,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第2课时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同

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复

制;分裂期实现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不同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缍丝形成

纺缍体

由两极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

形成纺缍体

后期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

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

个子细胞

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

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4、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植物细胞: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动物细胞: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

核内

DNA

染色单

着丝

染色体

数目位置形态间期

2N→4

N

0→4N2N 2N 核内四周散乱分

布↓

染色质

染色体

染色质前期4N 4N 2N 2N

中期4N 4N 2N 2N 赤道板集结

后期4N 0 4N 4N ↓

移向两极

末期2N 0 2N 2N

(注:设正常体细胞核内染色体为2 N)

上述数据变化可用数学方法表示:

6、有丝分裂的意义

四、无丝分裂

过程:核延长→核缢裂→质缢裂→两个细胞

特点:不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

实例:蛙的红细胞

[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回答P114解释现象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参照教材P115——116相关实验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同时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1、为什么要解离?

2、为什么要漂洗?

3、为什么要染色?

4、为什么要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和压片?

5、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什么?

6、在你的观察结果中,处于哪一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7、如何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五、总结

细胞的增殖方法主要是细胞的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有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的最终结果,使细胞内的染色体在前、后代细胞之间保持形态、数量的特点不改变。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有一些不同,主要表现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有差异,第二个不同存在于末期,动物细胞膜的形成和细胞壁形成不一样。

重点小结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有丝分裂的意义,无丝分裂的特点,实验过程。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2全套教案

全英试讲模板 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I`m very pleased 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talk about some of my teaching ideas、 The content of my lesson is xxx、 I`ll be ready to begin this lesson from four parts、 They are 1Analyzing teaching Material 2、the teaching methods 3、the studying methods 4、the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hile presenting these parts I will do the blackboard design properly、 Ok now I am going to start from the first part Part 1 Analyzing teaching Material: This lesson is about、By studying of this lesson, we`ll enable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serious attitude towardsand develop the interest in At the same time, let the students learn how to give instructions、 This less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this unit、 As it is the main passage in this unit which outlines the theme of this unit 、If the Ss can learn it well, it will be helpful to make Ss learn the rest of this unit、 And as we all know , reading belongs to the input during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put has great effect on output, such as speaking and writing、 Then according to the new standard curriculum and syllabus(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I think the teaching aims of this lesson are the following: 1、Knowledge aim: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 Ability aim: Retell the text in their own words、 3、Emotional aim: Make the Ss love Then the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 is how to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 And the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are: 1、 Use own words to retell the text 2、 Discuss the Part 2 Teaching methods: Dealing with this lesson、 I`ll do my best to carry out the following theories: Make the Ss the real masters in class while me, myself acts as director; Combine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with the language functions; Let the Ss receive some moral education while they are learn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achieve my goal I`ll use the following teaching methods:

2019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word精品教案

2019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word精品教案

记之。 4、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组每位代表限说最多两个特点。最后特点+代表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胜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学或老师朗诵课文。 5、朗诵课文 6、补充《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 八、课后作业: 找出文中细节及侧面描写的地方,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九、板书设计: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潇洒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十、教学后记: 这是我实习中上的第一堂课,由于没有经验,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课堂前半部分留给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太多了,以至于没有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对《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的补充要留到下节课才能完成。但课堂过程中以讨论和结果发布会的形式非常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积极思考,并敢于回答问题。但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有些答案很好,也是我没有思考到的。但是除了简单的表扬鼓励外,我不善于把学生的思考结果与自己的板书设计结合起来,授课过程中比较拘泥于教案,显得不够灵活。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优点是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洪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于时间掌握不好,拘泥于教案。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梁启超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也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总结了这些特点,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在行文中展现这些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 2、首先,我们来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梁的形象。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集合 课题:§0 高中入学第一课(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了解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了解高考意向,掌握高中数学学习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强调布置有关数学学习要求和安排。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 1、祝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高一 级学校深造。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新的行动, 圆满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祝愿同 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宏伟目标。 2、同学们军训辛苦了,收获应是:吃苦耐 劳、严肃认真、严格要求 3、我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高中数学,暂定 一年,… 4、本节课和同学们谈谈几个问题:为什么 要学数学?如何学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结

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本期数学教 学、活动安排?作业要求? 二、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是各科之研究工具,渗透到各个领域;活脑,训练思维;计算机等高科技应用的需要;生活实践应用的需要。 2.如何学数学: 请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完善归纳为四点:抓好自学和预习;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形成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由于高考要求,学习时与初中有所不同,精通书本知识外,还要适当加大难度,即能够思考完成一些课后练习册,教材上每章复习参考题一定要题题会做。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如订阅一份数学报刊,购买一本同步辅导资料. 3.高中数学知识结构: 书本:高一上期(必修①、②),高一下期(必

修③、④),高二上期(必修⑤、选修系列), 高二下期(选修系列),高三年级:复习资 料。 知识:密切联系,必修(五个模块)+选修系列(4个系列,分别有2、3、6、10个模块)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 4.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②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③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④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⑤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⑥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⑦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⑨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⑩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5.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 本期学习内容:高一必修①、②,共72课时,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 70页)——————————————

高一英语上册 教学案全套 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一 Unit 1 Friendship 单元要点预览(旨在让同学整体了解本单元要点) Ⅰ.词语辨析(旨在提供完形填空所需材料)

Ⅱ.词性变化(旨在提供语法填空所需材料)

Ⅲ.重点词汇(旨在提供综合运用所需材料) 1. upset adj. 心烦意乱的,不安的;不适的vt. (upset, upset) [典例] 1). Our arrangements for the weekend were upset by her visit. 她一来把我们周末的安排给打乱了。 2). Don't upset yourself -- no harm has been done. 不要难过--并没有造成伤害。 3). He was horribly upset over her illness. 他为她的病而忧心忡忡。 4). The students really upset her. 学生们着实让她烦恼。 [重点用法] be ups et by… 被…… 打乱 upset oneself about sth 为某事烦恼 [练习] 用upset的适当形式填空 1). Is it ______ you, dear? 2). She felt rather ______ on hearing the news. 3). Is it an ______ message? 4). Don’t be ______. It will be OK. 答案: 1). upsetting 2). upset 3). upsetting 4).upset 2. concern v.担忧; 涉及; 关系到 n. 担心,关注;(利害)关系 [典例] 1). The news concerns your brother. 这消息与你兄弟有关。 2). The boy's poor health concerned his parents. 那男孩健康状况不佳,使他的父母亲忧虑。 3). That's no concern of mine. 那不关我的事。 [重点用法] as / so far as … be concerned 关于;至于;就……而言 be concerned about 关心 be concerned at / over sth. 为某事忧虑 be concerned in sth. 牵涉到,与……有关,参与 [练习] 用concern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re is an article that _______ the rise of the prices. 2). The children are rather _____ about their mother’s health. 3). Officials should ______ themselves _______ public affairs.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备教说明》教学设计

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选编的7首中国诗歌,2首外国诗歌,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这9首诗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错误》中闺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教学时,用“情”这根线串起这些看似各不相关的诗歌“珍珠”,学生必收获情感,启迪思想。 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如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当代翻译家辜正坤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的十个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这些角度可供教学时参考。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在中国这样诗的国度里,抒情诗极为发达,“情”是诗的内核。《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钟嵘《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众多论述表明,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感情是诗歌的内容,人们可以把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个剧本的内容复述得头头是道,但是,要复述一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却非常困难,你只能说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思想。感悟力差的读者,读一首稍微晦涩一点的诗,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可以说,诗歌的思想情感就相当于小说散文剧本叙写的内容。有诗评家说,诗歌内容是“诗中生活的大海蒸发出的纯净、美丽的云霞。读者从诗中所得到的是感情上的满足、启示与享受”。正因如此,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断章》《风雨》《在一个地铁车站》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欣赏技巧是重要的,但须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1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 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说课稿集合 Unit 1 Friendship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号考生XX,来自XX。我今天所说的课题是高中一年级英语上册第1单元friendship.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五部分,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1.教材内容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英语必修1第一单元friendship的reading部分的学习,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friendship,本话题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让学生能在与之相关的听说读写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情可表。课文是犹太女孩安妮的一篇日记,描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渴望,比较抽象。课文内容难易适中,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大。高一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渴望与同学之间的了解、沟通,建立新的友谊。作为教师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交友观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意义重大。 2、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本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熟悉本课的一些新单词和短语—outdoors, spellbound, entirely, go through, set down, a series of, on purpose, face to face, in order to,etc,语

法方面掌握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用法及其之间的转换,以及他们的陈述句与疑问句形式。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略读、寻读等),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3)情感态度目标: ①通过讨论友谊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②使学生了解友谊的深层内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 ③通过对课文学习的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①让学生熟悉与本话题相关的一些重点单词、短语。 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如寻读,精读,理解等。 2)教学难点:对阅读中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 策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二、学生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 基础,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具有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但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既要进一步培养尖子的学习能力又要保证能力稍弱的学生能听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虽然对英语有一定的兴趣但其学习主动性仍有待提高,未能积极主动地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本节课的话题较贴近生活,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和信息输入。

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导语】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希望大家能谨记呦!!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意象”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重点】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唐磊的音乐《丁香花》。 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一位美丽而忧郁的姑娘,一次擦肩而过

的邂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思念和忧伤?80多年前的《雨巷》成为经典,曾以音乐、绘画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间)《雨巷》,走进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二、作者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近现代诗人。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显得明朗、诚挚,代表作《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奠定了他在文学的地位,他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诵读 1、诵读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chàng)颓圮(tuípǐ) 2、美吗?什么样的美? 美;忧郁美、朦胧美,不同于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和李清照词的

凄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请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表现。 内容上:低沉、伤感、忧伤、朦胧、孤独、惆怅、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缓慢、舒缓悠扬,有很强的音乐美。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听起来悦耳、和谐,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归纳音节特色 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明确:①全诗共7节,每节6行,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读进来有舒缓悠扬之效。 ②押韵规则(全诗从头至尾都用“ang”韵,没有换韵,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旋律美。 ③另外,诗句长短错落,回环往复,语言上用反复和排比,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1函数的概念 §1.2.2映射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1函数的单调性 §1.3.1函数的最大(小)值 §1.3.2函数的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2) §2.1.1指数(3)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二课时)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三课时)§2.3幂函数 §第2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

【2020年】 2020年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一(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推荐】2020年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一(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第一学期高一英语讲义1 Book 1 Module 1 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课时1词汇; 课型A(基础);课长30分钟 一、词汇互译 1.____________________ 换句话说 2. 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待, 盼望 3.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开始的时候 4.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结束的时候 5. 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大学 6. 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划)分成…… 7. take part in 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科 9. 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与 B 之间的区别 10. be similar to … ______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的态度 12. teaching method ___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下, 记下 14. nothing like ____________________ 15. have fun ____________________ make fun of … 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倍数表达法:

A is three times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is three times ____________________B. A is three times ____________________B. 17.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于… 18.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一样 二、词汇运用 1.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你知道英语和美语有什么区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ne’s attitude to \ towards sth. (doing sth.) 对于学习英语, 你的态度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ehave oneself/behave badly 老实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e friendly to 他对待别人总是很友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ntroduce A to B\oneself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in other words 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换句话说, 你被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一《断章》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断章》教案设计 导读:【《断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2、理解并分析短诗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诗歌鉴赏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拓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诗歌主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诗歌主旨,写鉴赏性小短文。 [教学设想] 布置同学预习五首短诗,并让同学挑选一首诗写了一点鉴赏性评论。从同学课前预习作业情况看,多数同学对于这五首诗的主旨把握

均较为准确,也存在多种解读,最大问题在于许多同学在阐述诗歌主旨的解读过程时,表述还欠严密,赏析时还不能做到有理有据。因而,在组长汇报本组讨论情况时,须特别强调在陈述本组观点之后需阐明这些观点是如何得出的,可允许组员补充说明,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所谓“诗无达诂”论,(“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解释或理解)认为不同和读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特别强调读者参与。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在文艺鉴赏中存在着理解和审美的差异性,即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解读《断章》 1、介绍作家作品: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学者。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此外,在这一时期,卞之琳与何其芳、李广田还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以后,卞之琳担任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莎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一集合(§1.1.1 集合)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题:§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 教具准备:投影片(3张) 教学过程: (I)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大家能升入苍梧第一高级中学进行高中学习。下面我想初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情况。请来自××中学的同学站起来。依次询问他们的名字,并板书。同样询问来自另一学校学生情况。××同学你为什么不站起来?来自××中学的三位虽然性别不同,年龄有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性质——来自××中学。所以,在数学上可以把他们看作为有3个元素的集合(板书课题:集合,并将其姓名用{ }括起来),同样,××中学的二位同学也可看作有2个元素的集合。显然,刚才抽到的××同学如果作为一个元素就不属于上面这两个集合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系统地研究集合的一些概念。讲四个问题:(1)集合和元素;(2)集合的分类;(3)集合的表示方法;(4)为什么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II)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提法. (Ⅲ)讲授新课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生:略.(教师给予评议)。 师: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生:在师指导下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师: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 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

最新人教版英语必修一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Module I Unit 1 Friendship Teaching Plan I. Teaching aims: 1. Ability Goals: ① Listening: gain useful information and clear views from the listening material; ② Speaking: express one’s attitude or views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in appropriate words. ③ Reading: let Ss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④ Writing: write a letter about how to make friends 2. Knowledge Goals: ① 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 ip; how to BE friends; how to gain friendship ② 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 so do I / neither do I I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All right Yes,but… ③ to get the Ss to master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④ vocabulary and phrases: upset, calm, concern, careless, loose, cheat, list, share, German, series, outdoors, crazy, purpose, thunder, entirely, power, trust, suffer, teenager, advice, quiz, editor, communicate, situation, add up, calm down, have got to, be concerned about, walk the dog, go through, hide away, set down, a series of, on purpose, so as to, face to face, according to,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with, join in, be upset about, for once 3. Emotion Goals: ① To arise S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② To encourage Ss to take part in the act ivities and make Ss confident; ③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