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两种电荷教学案例

两种电荷教学案例

两种电荷教学案例
两种电荷教学案例

《两种电荷》教学案例

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材分析:

《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摩擦起电的现象还总结出带电体的性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带电的多少可以通过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来判断,然后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此地只要学生了解即可,留待化学课上进一步学习,此地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电荷的由来。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有点抽象,可用演示实验作进一步的形象讲解

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 橡胶棒(附毛皮), 验电器, 感应起电机,导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

2.两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电荷的移动。

教学过程:

一、摩擦起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吗?如果知道,你们能用你们身边的器具演示一下摩擦起电现象吗?

学生活动:利用尺子,笔,纸屑演示摩擦起电现象。

师:请同学们边演示边思考,什么是摩擦起电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板书:

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现象。

师:请同学们思考,从这个现象中,你能总结出带电体有什么性质吗?也就是说,如何知道一个物体是否带电了?

板书:

带电体性质: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

教师和学生一起演示:玻璃棒和丝绸摩擦,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在分别去吸引纸屑。

设疑:这两者都可以吸引轻小物体,说明他们都带上了电荷,那它们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吗?如果不是,如何可以证明?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教师做适当提示,一起得出实验方案)

多媒体演示:

①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一起,互相排斥。

②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一起,互相排斥。

③一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一起,互相吸引。

师:从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吗?

板书: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三、两种电荷相互作用

师:再次回顾刚才的实验,你们还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

师:我们要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有没有什么方法?

板书:

1.方法一:用带电体的性质判断。

2.方法二:用验电器。

(出示验电器实物,介绍用电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演示实验:带电体和不带电体分别接触验电器,观察现象。

板书:

验电器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演示实验:用力摩擦橡胶棒,再次接触验电器,观察现象。

师:发现了什么?

板书: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伦(库),符号:C

五、元电荷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原子结构、元电荷。

要求边阅读边思考:①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②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为什么对外不显电性?

③什么是原电荷?

六、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两个相同的验电器,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用导线将两者连接起来,观察现象。

板书: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说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可以转换。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一)》优选教案范例

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一)》优选教案范例《沉香救母》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一)》优选教案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一)》优选教案范例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设计思路 1.创设情景,体会情感。 《沉香救母》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的描写比较简单,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写上,学生的体会就会很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创设将更好在帮助学生体会故事的情感。 2.读演结合,以演助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教师则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内化语言文字。 3.词句训练,重视积累。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比较多的,对字词的巩固、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进行字词训练,这就能减少课外机械地识记、抄写,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形式多样的词句训练,也能帮助学生合理迁移,提高说话、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出示小卡片)你会读这些生词吗? 美丽善良心狠手辣(代为板书) T:你能用其中一个词说一句话吗?你能用这两个词说一两句话吗? 2.出示填空:叹了一口气,含着眼泪说:“。”(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T:小朋友真会学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二、读演结合,体验情感 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小朋友,你们知道沉香的妈妈在哪儿吗?她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回答,你是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找一找,读一读 2.以演促读。 ⑴.同桌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教师巡视指导。 ⑵.请学生上台表演。评一评: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展开讨论。

(完整版)人音版四年级音乐《哦,十分钟》教案

《哦,十分钟》教案 [授课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歌曲是一首2/4拍、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 歌曲通过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孩子们平日课间十分钟的真实情景,曲调活泼、欢快、生动,表现了孩子们在学习后自由欢快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 XX XX | X 0| ”这一节奏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真实写照。第二段音调转为抒情,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由衷的欢迎。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感受歌曲两段曲式的特点,体会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以及歌曲表现的喜悦之情。 ⒉能力目标:学习用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听、唱、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能够用轻盈、舒展的声音准确有感情的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加入动作表现歌曲,充分表现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由衷欢迎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 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教学难点] 掌握前八后十六节奏、带休止符的切分节奏和唱准歌曲中两个不同的结尾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课间活动刚刚结束,大家玩的高兴吗?你们都喜欢哪些课间运动和游戏呢? 生:回答各种游戏 二、新授 (一)初听全曲,整体感受歌曲情绪

1、师:哇,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老师都很羡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再感受一下。 教师播放音乐,幻灯片重现课间十分钟的景象。 师:同学们从你们刚才的表现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在课间的时候是非常愉快的。 2、师:老师小时候也有两个最爱玩的课间游戏,你们能猜猜看是什么游戏么? 生:拍手游戏 3、拍手游戏练习 ①出示节奏型 XX XXX 教师讲解要领 师:大家一起打一遍后面的节奏预备齐XXX(师生互相配合练习) ②同桌互相拍打练习,边念边打 (二)复听音乐 师:刚才我们一直在听的这段音乐其实是一首歌曲它的歌名叫《哦,十分钟》,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完整的欣赏一遍在聆听的时候你可以一边听一边展开想象。(师放课件音乐) 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轻松很愉快很开心 师:你有没有听到歌曲唱到了什么? 生:唱到下课时做的事情。 (三)再次聆听 师:你们能不能听到歌曲分为几个部分? 生:我觉得分为两个部分 师:从节奏上来看第一个部分的节奏比较紧凑第二个部分的节奏比较舒缓。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部分(放课件) (四)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①第一、二句 师:能不能找到重复的小节?(师视其情况作指导) 师:自己唱一唱这两小节55 34 |5 0 生:自己唱

2020-2021【优质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堂练习及答案

20*青山不老 第一课时 一、多音字组词。 参:cān ( ) shēn( ) cēn ( ) 恶:è( ) ě( ) wù(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2.非法占据、霸占。()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四、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3.丁——冬——丁——冬……() 五、阅读练习。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参考答案 一、参加人参参差不齐凶恶恶心可恶 二、肆虐盘踞风雨同舟三番五次恭敬 三、1.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2.老头创造了奇迹。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四、1.B 2.A 3.C 五、1.nì dào qíng zhuì 2.起方向相反举,抬落,掉下 3.大风刮起时,能将牛马吹得倒退,或将它们吹到空中两三丈高,然 后又落下来。

青山不老教案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 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 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却有一位81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双 手,改变了这一切。我们来看—— 3、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静静的看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 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 (4)朗读指导: 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 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 ——齐读 (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进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 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 出示: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课件出示: b.生谈感受(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 c.自由读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d.课件点击数字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

16*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集体舞 哦,十分钟》

哦,十分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技能目标:学习通过音乐(演唱歌曲)的方式表达自己高兴、快乐的情绪。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1、准确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出快乐的心情。 2、学唱第1,2小节的曲调 3、准确演唱两处切分音0 4 3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看到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时间?我相信在坐的每个同学们都喜欢这十分钟,你们瞧,咱们学校的同学在这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些什么?观看录象片段,背景音乐《哦,十分钟》 2.师:是不是看到熟悉的同学们了,老师似乎也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采访一两个学生,问问在课间十分钟里你们都在做什么?(跳皮筋)师:今天老师把皮筋也请进了课堂,接下来,请一组同学到前面展示一下你们的课间活动。生展示。师:在课间十分钟里,你的心情是怎么样? 活动2【活动】学唱歌曲

1.师:快乐的课间十分钟来到时,我们会由衷的发出一声感叹:哦,十分钟!出示旋律:6 —︱ 4 6 ︱ 5 5 ︱5—︱ 哦十分钟 4 —︱2 4 ︱3 3 ︱3—︱ 哦十分钟 师:谁能唱唱第一句旋律?师弹生唱 师指导:注意“哦”的口型,一字多音要唱的连贯、圆润。 师范唱,学生模唱。 再唱唱第2句旋律,同上 2.师:让我们听听这些小伙伴们发自内心的呼唤吧。 欣赏歌曲《哦,十分钟》 3.师:请咱们班同学按节奏念念这首童谣,出示歌曲《哦,十分钟》前半部分两段歌词 生齐念 4.师: 老师小时侯也特别的喜欢玩跳皮筋,我想重温一下儿时的回忆,请大家念念这首童谣,老师来跳跳皮筋,能满足我这小小的愿望吗?如果你喜欢跳皮筋喜欢这课间十分钟,那就请你念出高兴的语气。师跳生念 5.师:刚才大家都是用语言方式来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现在老师再用音乐的方式来抒发一下我对这“十分钟”的感情。请大家轻声拍手为我伴奏好吗?出示前半部分歌曲的歌谱师弹琴唱歌谱,生拍手聆听。

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 《青山不老》教学案例设计理念设计理念《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将以新课程的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渎、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素养。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集合文中语句解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畅谈导入 1.播放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 1 / 7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 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有一位老人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课件出示老字。 谁来说说这个字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老人,他从 65 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揭示并板书课题: 青山不老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思考: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奇迹、宏伟、价值、命运等自由选择下列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青山不老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 壱、导入: 师:昨天晚上我们跟随着微视频,我们温习了环境描写、对比描写、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文章的表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将结合“青山不老”这一课例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感悟!请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全文,感知大意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展示一下? 重点指导:“劲”的读音。师:他有一个字音读错了,谁来帮帮他? 师:大家请看,“劲”有一下两个读音,在本篇文章里应该选择哪个?让我们一起读。 师:生词我们解决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关键词句、主要事件就能准确的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容。这种方法简单又有效,希望同学们经常的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 三、深入文本,感知人物 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们仿佛也置身与那座不老的青山之中

了!文中向我们描述了一座怎样的青山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山的语句。 师:让我们给青山来个特写吧!谁来交流?【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感受了这座独有的青山风韵,真不错! 师:看到此山此景的时候,文中的我由衷的称赞它为奇迹。 师:同学们这样的山,这样的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吗?哪里? 师:你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座青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吧!【了解晋西北的相关资料】师:经过以上的了解,你认为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 师:作者又是运用那些语言把晋西北如此恶劣的环境描述出来的呢?谁来交流?【品析环境描写】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称这座青山为奇迹?这就是环境描写在文章表达中所起到的衬托的作用。 师:这就是中国的晋西北,过去和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齐来感受。 【分角色朗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由的感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师:对比方法的运用,让晋西北的变化更为明显了。这是多么好

沉香救母二教学课件.docx

教学要求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帮助”造句。 3、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重点关键: 1、学会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图文对照,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血痕在乎 诚心打败凶恶激动 浑身巨响怀抱师傅跨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奔痕”读前鼻音/“捧诚”读后鼻音/“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

《哦,十分钟》教案

哦,十分钟》教案教学目的: 1、能随着伴奏有表情地演唱《哦,十分钟》,知道这首歌曲有两个乐段组成。 2 、课外听到《兵乓变奏曲》,知道这是一首根据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创作的钢琴曲。 教学重点: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2/4 拍在实践中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哦,十分钟》及讲解2/4 拍号和指挥图式。 1、导入:上课时间40 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 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老师请你看一段录象,你看一看录象里的小朋友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放课间录象) 你们的课间十分钟再玩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哦,十分钟》,请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初听歌曲范唱 3、师生讨论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 (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乐心情) 4、再听范唱,打开书看歌谱。 5、学习歌曲的旋律。 (1)先学习 A 段前8 小节。设问:请先看前8 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们能唱吗?剩下的两小节仅四个音老师相信你们能唱好。 (2)用口琴自学A 段后8 小节。教师用口琴范奏,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学 (3)将 A 段连起来演唱。 (4)讲解2/4 拍号及指挥图式。 (5)学习 B 段前8 小节。教师用2/4 拍指挥图式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跟琴学唱。 (7)用轻松愉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6、接前奏完整演唱歌词:提示学生用欢快愉悦的心情演唱 7、练习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8、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演唱歌曲。 9、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歌曲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反馈评价。 (二)音乐欣赏〈〈乒乓变奏曲〉〉1、导入:你们打过乒乓球吗?如果你们没有打过这次雅典奥运会看乒乓球选手打球时是什么样呀?(动作灵巧轻快,你推我挡激烈比赛)老师请大家听一首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听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情绪和描写的内容。 2、新授 (1)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根据〈〈小小球儿闪银光〉〉而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 曲〉〉。(2)简单介绍变奏曲 (3)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4)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5)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说一说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 出现几次?

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

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 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_课堂实录_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

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青山不老,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识“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 教学重点/难点 1.能通过阅读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决疑难。 2.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看这片绿绿的青山(出示课件)你想说什么? 滋养我们的土地是肥沃的,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朴素的中国农民。今天 我们将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 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质疑,初谈老人印象

1.自读课文 师: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把你认为比较难理解词句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初谈印象 师:青山是不会老的,但养育青山的人是会老的。文中作者所要拜访的就是一位老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画出描写老人的词句) 生:瘦小、让人同情、敬佩、伟大 3、深入课文,重识老人 师:老人果真如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那样吗?让我们走近老人,拜访这位护林使者。 (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 师:谁来说数这个老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生:1.外表:旱烟瘦小 2.年龄:65——81 3.居住环境:孤独 师:找——体会——归纳,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感受老人的壮举 师:这样的老人在中国的晋西北还有很多,可仅凭这一点,不会让作家写成这篇文章。那么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 ·预设一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读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 师生:①十五年,他失去五位与他共同坚守岗位的护林伙伴,多少泪水——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0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20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3】 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4】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十五年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学

《哦,十分钟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

《哦,十分钟》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快乐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蕴欢乐与知识于其中,让学习显得更轻松活泼。对小学的孩子来说,快乐教学相当重要,这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与其美好的童年记忆,迎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 在课件辅助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表演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课间十分钟的快乐场面。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钟》。通过器乐创编及拓展,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的指导思想。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是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四年级的孩子,学生智力普遍良好,思想活跃。但是由于条件关系,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不扎实,但非常好学。本班的孩子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对音乐课件中的课间活动非常感兴趣。 三、案例描述 教材分析: 歌曲《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句与第二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

钟的由衷欢迎。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学习通过音乐(演唱歌曲)的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用歌声表现出快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带休止的切分节奏的演唱,及个别音的音高。

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青山不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感人事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是这篇文章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在教学中,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有层次地读,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感,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得到升华。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媒体的运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幻灯1),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国的土地沙化面积等于全国耕地面积,而且土地沙漠化还在扩大。晋西北作为京津的第一道屏障,治理沙化刻不容缓。)2.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老人,他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呢?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幻灯2)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默读质疑,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2、小组交流,解决疑问 3、小组质疑,全班交流 4、未解决的问题,请组长做个记号,课中共同探讨。 预设:1、感受环境之恶,青山之美;2、感受老人之老;3、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四、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你还能在文中哪里感受到描写奇迹的语句吗? 4、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人教版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读虐、踞等生字,理解“肆虐、归宿、盘踞”等词语。 2、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 3、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 【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课文 (1)揭题 (2)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解了不起的奇迹 1、老人创造了怎样了不起的奇迹 2、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 三、研读课文,感悟老人的精神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人在植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与痛苦?在困难与痛苦面前,老人仍然种树,说明老人具有什么精神? 2、老人为什么非要种树? 3、议一议,“另一种东西”指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说说青山不老。 五、课堂练习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徐琴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

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选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大、小环境的特点等设计,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题 1.蚕姑娘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ūniɑnɡsānɡyèjiāo huàn ɡài fánɡxiǎnɡshēnɡ( ) ( ) ( ) ( ) ( ) 二、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画“——”。 蚕(cán chán)衣裳(sāng shāng)眠(mián mán) 卵(luǎn nuǎn)旧(jiùiòu)漂(piāo piào)三、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部首,再组词。 古_____( ) 良_____( ) 半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四、我会照样子写。 例:暖洋洋绿________ 白________ 黄________ 红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从___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___又___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___又___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___又___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___又___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比一天________。 六、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在括号内标明序号。 ()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蚯蚓。 ()突然从泥土里钻出一条又细又长的虫。

()爸爸说蚯蚓能松土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我和爸爸正在菜园里拔草。 ()我问爸爸蚯蚓是益虫还是害虫。 七、阅读直通车。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 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叫我们到外边去。” “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不,外边亮得很。”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1、读了短文,我知道了种子发芽需要()、()和()等条件。 2、“光明”的近义词(),反义词() “暖和”的近义词(),反义词() 3、你能换过说法吗?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春风在轻轻地吹,泉水在?_____________,小鸟在?____________,小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哦-十分钟》教案备课讲稿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哦-十分钟》教案

《哦,十分钟》教案 教材分析 歌曲是一首2/4拍、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 歌曲通过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孩子们平日课间十分钟的真实情景,曲调活泼、欢快、生动,表现了孩子们在学习后自由欢快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 XX XX | X 0| ”这一节奏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真实写照。第二段音调转为抒情,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由衷的欢迎。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感受歌曲两段曲式的特点,体会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以及歌曲表现的喜悦之情。 ⒉能力目标:学习用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听、唱、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能够用轻盈、舒展的声音准确有感情的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加入动作表现歌曲,充分表现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由衷欢迎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 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教学难点 掌握前八后十六节奏、带休止符的切分节奏和唱准歌曲中两个不同的结尾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课间活动刚刚结束,大家玩的高兴吗?你们都喜欢哪些课间运动和游戏呢? 生:回答各种游戏 二、新授 (一)初听全曲,整体感受歌曲情绪 1、师:哇,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老师都很羡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再感受一下。 教师播放音乐,幻灯片重现课间十分钟的景象。 师:同学们从你们刚才的表现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在课间的时候是非常愉快的。 2、师:老师小时候也有两个最爱玩的课间游戏,你们能猜猜看是什么游戏 么? 生:拍手游戏 3、拍手游戏练习 ①出示节奏型 XX XXX 教师讲解要领 师:大家一起打一遍后面的节奏预备齐XXX(师生互相配合练习) ②同桌互相拍打练习,边念边打 (二)复听音乐 师:刚才我们一直在听的这段音乐其实是一首歌曲它的歌名叫《哦,十分钟》,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完整的欣赏一遍在聆听的时候你可以一边听一边展开想象。(师放课件音乐) 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轻松很愉快很开心 师:你有没有听到歌曲唱到了什么?

部编版六上第19课青山不老创新教案

《青山不老》创新教案 课前: 同学们,为了庆祝祖国60华诞,前段时间,全国举行评选活动,这些人之中,有共产党战士雷锋,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他们是全国人民的楷模!让我们心怀感动,走进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出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 一、导入——发现一道风景 在评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活动中,一大批英雄劳模们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获得一致公认。而出乎意料之外,一位晋西北默默无闻的山野老农,这个手端一杆旱烟锅的瘦小老头,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推荐人是著名的新闻记者梁衡,他是这样描述的: 老人姓高,名富。我对他怀有无尽的敬仰。这个平凡的人让我领悟了一个伟大的哲理:青山是不会老的。——梁衡(齐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山野老农,走进这座不老的青山。(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一片情怀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有感触的地方可以用简单的符号做上记号。 2.每一个荣获“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呢?能用一个简练的词语来概括吗?这是老师昨天布置的预习题:(出示感动中国推荐表) 【入选主题】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 【入选理由】文中哪些叙述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划一划,再想一想为什么。 3.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来,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给大家听?老师有一个要求,发言的同学要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自己的观点。 4.交流预设:绿化、种树、环保、奇迹、奉献(学生上台板书) 5.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你们精彩的发言既道出了心中的感动,更谈出了自己感动之后的思考,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对照板书小结)的确,这位山野老农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6.昨天预习的时候,老师还布置大家思考:我在阅读中最难理解的问题是什么?(展示学生的预习单)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有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的,也有探究文章的表达方法的,也有询问这位老人具体情况的,老师梳理了一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