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5003-厦门大学-国际化创新型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报告pdf

35003-厦门大学-国际化创新型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报告pdf

附件一:《国际化创新型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报告

目 录

(一)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现代经济学人才的必要性

(二)厦大经济学科的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推动国际化创新型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举措

(四)主要创新

(五)改革的实际效果与影响

(六)基本经验总结

《国际化创新型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报告

一、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现代经济学人才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人才培养取得巨大成就,但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与时代的要求,传统经济学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仍然落后、滞后,因此,改革现行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显得非常必要与迫在眉睫。

具体表现在: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需要国际化创新型经济学人才。全球化不但意味着经济的全球扩展,也意味着知识、信息、技术、文化等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给各国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能洞察国际风云变化的高级经济学人才,变得尤为重要。2.中国经济转型与快速发展需要国际化创新型经济学人才。经济转型升级也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转型,着力培养深谙市场经济本质与中国实际、又能开展国际合作与竞争的现代经济学人才。3.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需要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信息与大数据时代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经济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随之变化。4.传统学科优势地位的保持与发展,需要国际化创新型经济学人才。厦大经济学科拥有理论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五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传统学科优势明显,但传统优势正面临经济转型带来的冲击。5.现行人才培养环境与质量变化,需要国际化创新型经济学人才。1999年开始的大规模扩招及并校改革带来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头戏。6.高等教育发展的趋

势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要求,需要大力培养基础宽厚、全面发展的现代经济学人才。

总之,时代变化与发展,都需要我们因应形势、着力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经济学人才,即培养具有现代经济学理论素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经济人才。

二、厦大经济学科的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厦大经济学科源于1921年的商科。上世纪40年代王亚南、郭大力任教厦大后,逐步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站在中国人立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厦大学派。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原经济系升格为经济学院后(国内重点综合性大学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所经济学院),经济学科发展迅速、特色鲜明,已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学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院人才培养取得巨大成就,但与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滞后,培养方案欠科学性,不够重视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2.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不足;课程重复度高,缺乏逻辑的衔接性和难度的递进性;3.本科专业划分过细,忽视大类经济学科的基础教育与通才教育;研究生教育过分强调经济学内部的专业差别,忽视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的训练;4.人才培养封闭化,高水平国际交流较少;5.学生人数增长过快,师生比失衡,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缺少全过程监控和实时跟踪;6.师资建设不足,缺乏既懂国情又具国际视野、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教学骨干。因此,创新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三、推动国际化创新型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举措

从2004年起,厦大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下面简称WISE)开始全面推进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创建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实现体制创新,同时促进与经济学院的融合,推动现有体制的改革

2005年成立了相对独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经济学教育与研究机构--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简称WISE)。WISE的建立极大地创新了经济学科的教育模式,改变了落后的教学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促进了计量经济学等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发展。同时,通过WISE 和经济学院的不断融合,推动了经济学院现有体制的各种改革,实现了增量与存量改革的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

(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强化经济理论和数量分析方法的系统训练,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及实验教学课程;强调现代经济学教育,保留厦大传统学科优势。本科生强调宽基础与通才教育,为此,本科课程包括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高等数学、经济思想史等16门通修课,总学分从158降至134。研究生强调基础理论、数量分析特别是实证分析能力的培养,开设高级计量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8门平台课。国际化、现代化和本土化相结合是课改的重要原则。

(三)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并构建国际化学术文化

主要包括:1. 大力引进海归、外教。2006年以来,已从哥伦比亚、康奈尔等世界名校招聘40余名全职海归,每年引进专职外教约5人。通过985工程、国家留学基金、院校合作项目,每年选派10位左右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2. 构建浓厚的国际化学术文化,具体包括:(1)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仅以WISE为例,近年来主办80余场国

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包括诺奖获得者在内的知名学者参议。(2)组织每周的午餐会和学习小组,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3)鼓励、资助教师外出参加会议及各类学术活动。

(四)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包括:1. 开办全英文教学的本科经济学专业国际化试点班。按国际模式培养学生,已招收4届,每届40-45人。2. 设立国际硕士项目,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数量经济学等6个专业。3. 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主要有:(1)与新加坡管理大学联合培养双硕士;(2)与洪堡大学合作培养博士项目通过教育部与德国科学基金会评审;(3)成为欧盟伊拉斯莫斯(Eramus)全球化与欧盟一体化(EGEI)联合培养硕士项目中唯一中国大学。与欧美澳等高校建立其他实质性合作,大力开展学生国际交流项目。4. 开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和研究生暑期学校、学术论坛。2009年以来,每年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创新教学方式,选拔优秀人才。2005年以来每年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世界知名学者前来讲学,深受广大学生与青年教师欢迎。WISE举办的暑期学校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表扬。同时,举办全国博士生论坛,拓宽博士生的国际学术视野和提高其创新研究能力。

(五)强化制度刚性,严格教学管理,实施教学质量全程管控

1. 出台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教学助理等在内的管理条例,从制度上规范广大师生及管理人员,全流程保障教学质量。

2. 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密封流水改卷,采取严格的考场管理制度。

3. 强化以学生为主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奖励教学考核优秀及未调课的教师。

(六)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1. 遴选优秀学生参加“经济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2.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及银行、期货等专业类竞赛,以及创业创新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及台湾富邦金控等知名金融机构和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3.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创新。建设教育部计量经济学重点实验室、经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SAS计量经济学卓越中心、高性能计算集群等,为培养高层次经济学人才提供完善的实验教学与科研条件。

(七)开办台港澳本科班与博士班,培养两岸经济金融人才

经济学院和WISE开办了专门培养两岸四地经济基础人才的台港澳本科班和培养两岸高级人才的台湾金融博士班。为台港澳学生系统学习现代经济学理论、提高研究创新能力等提供了条件。

四、主要创新

(一)制度创新与机制改革

1.创立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这是经济学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突破。WISE的建立是以增量改革与体制创新为手段,突破传统人才培养制度缺陷,既为现行体制客观上提供一个合作竞争的新环境,也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促进现有经济学科的发展创造了借鉴经验。

2.改革特区(WISE)示范效应与体制内(经济学院)改革并举。从开始相对独立让WISE不受现有体制约束快速成长到后来不断与经济学院融合,继而推动现有体制的不断改革,实现了增量改革(WISE)与存量改革(经济学院)的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这既是创新,也是一种独特的经验。

(二)教学全面国际化。主要包括:

1.课程设置国际化。以现代化和国际化为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和传统学科优势,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一些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并聘请海外名师讲授。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是课程国际化改革的重要原则。

2.师资队伍国际化。从康奈尔、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引进优秀海归40多人,每年选派10位左右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名校进修。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四个原则”:(1)坚持和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并举;(2)坚持优先聘任海外、校外优秀教师;(3)坚持增量高标准、存量标准不断提高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聘人制度与程序;(4)建立一整套包括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课题经费配套等在内的教师激励机制。

3. 教学管理国际化。突出表现在全流程质量管控上,通过严格管理大力提高教学质量:(1)强化制度刚性,出台一系列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师、教学秘书等在内的教学管理条例,用制度规范教学管理;(2)注重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与教学效果;(3)建立本科、研究生教学部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的教学服务体系;(4)强调教学示范效应,为经济学基地班、拔尖学生班、国际化试点班等配备高水平教师。

(三)推出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化办学模式

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领先于国内,主要包括:1.与德国洪堡大学合作办学。2013年WISE与德国洪堡大学开展联合培

养学生项目IRTG(International Research Training Group),这是德意志研究基金会资助的最高级别国际合作项目,旨在利用两校优势,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经济学国际前沿与理论问题,推出原创性高质量论文。已录取了来自洪堡大学和WISE的博士生共10人。

2.与欧盟合作。厦门大学2011年成为欧盟“伊拉斯莫斯全球化与欧盟一体化(EGEI)”联合培养硕士项目联席学校,是国内唯一参加的大学。该项目是欧洲高水平、高标准、跨文化教育合作的典范。项目由全球九大高校联盟,面向全世界招收优秀青年学生进行经济学硕士培养。进入该项目的学生在一年内,分别到三个不同国家高校接受经济学专业学术训练。WISE作为具体承担该项目教学任务的学院,顺利完成了22名2012级学生的培养,现有在读学生35名。

(四)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国际化学术文化。举办各类学术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开拓学生视野。例如,经常性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高水平学术讲座也已常态化,此外还举办暑期学校、夏令营、博士生论坛、午餐会、学习小组等,将浓厚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延伸到日常学习研究中。

(五)建造多元化、促进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的实践实验系统

包括:1.实验系统,例如首个教育部计量经济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数据挖掘研究中心等教研平台,培养学生实验、数据分析能力;2.实习系统,与政府、金融机构、企事业等部门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3.实践系统,例如各类学生竞赛、创新创业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建立发表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机制。包括:拔尖计划、学习科研小组、本硕博学生辅导机制、数理建模比赛、导师组制度、参加国际研讨会等,通过这些机制与措施,加强科研意识,活跃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效果显著。目前学生在国际国内顶尖刊物发表论文不断增加,本科生亦在《管理世界》、Energy Policy等顶尖期刊发表论文。

五、改革的实际效果与影响

经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综合改革及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国际化创新型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效果日益明显:

(一)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表现为:课程信息量显著增加、教学秩序显著好转、学生课外活动获奖数与发表论文数明显增加。此外,本科生保研比例、毕业生出国深造数量等明显提高,比率为41.6%。

(二)国际化教学科研平台日趋完善、影响日益扩大

1.建立一支富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目前全职海归教师40余名。

2.2支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1人当选国家教学名师,1人当选教育部海外教学名师。

3.1个计量经济学创新引智基地。

4.财政学、金融工程等18门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5.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2项。

(三)学生群体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交流强度在迅速上升

2009年开设国际硕士项目以来,来自欧美澳非的国际硕士生达到140余名,毕业76名。目前在读国际博士生10人,港澳台博士生60人,台港澳与海外本科生230人。另外,接受校院级交流生百多名。仅以今年秋季为例,在读国际交流生达68人。出国交流的学生人次也在逐年增加,目前院级交流签约国外知名学校16所,在国外交流的学生每学年可达百人。

(四)浓厚而活跃的国际化学术文化逐渐形成

定期举办各个层次的学术活动,扩大了影响,开拓了学生视野。各种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经常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平均每天一讲。本科夏令营、暑期学校、博士生论坛等活动使高校青年教师和学生能够共享我校经济学科的学术资源。而各种青年论坛、午餐会等进一步将浓厚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延伸到日常学习研究中。还专款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以WISE为例,2009年以来,资助研究生参加在欧美等国举办的国际会议13场,在厦以外举办的国际国内会议21场。扩大了学生学术视野、增强了认知,展示了我校经济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果。

(五)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推出

已有本科生在《管理世界》、Energy Policy上等国内外顶尖刊物以发表论文。本科生在参加挑战杯等竞赛中屡获佳绩。研究生在CSSCI 等期刊发表论文750余篇,其中在SSCI和SCI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7篇,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16篇。依托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实验经济学实验室团队2位博士生在国际顶尖期刊Management Science,Marketing Science和Econometric Theory发表或正式接受。

(六)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充分肯定并欢迎

2009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经济学科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7.1%、研究生99.4%。博士生培养得到世界银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大、中科院大学、复旦、武大、中山、上财等国内外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广泛认可。此外,不少经济学双学位学生成功申请到欧美及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深造。

六、基本经验总结

现代经济学人才的培养,就是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的主要经验是:

1.适应社会经济转型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以国际化和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培养了解中国实际问题、熟悉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的创新型经济人才。

2.以国际标准为参照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视野。具体来说就是做到“四结合”,即与时代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等密切结合,与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与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目标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结合,与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规律相结合。唯此才能培养出能在国内外舞台上尽展风采、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3.推动制度创新,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同步进行。特别是先通过相对独立的增量改革(创立WISE),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了人才培养新机制,随后通过促进WISE与经济学院的融合,推动现有体制(经济学院)的各种改革,从而较好地解决新旧体制磨合期的矛盾,实现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的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

4.通过“引进来”与“送出去”,建立一流国际化师资队伍。即构建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同时又熟悉现代经济学教学规律的富有竞争力的一流师资队伍。

5.实现课程体系的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结合中国实际,建立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引入国际知名教材,推动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创办全英文教学班、拔尖班、港澳台班及国际硕士班等。

6.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双向国际交流机制。例如,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到海外交流学习,采取措施吸引国际学生前来交流或攻读学位;同时加大力度营造国际化的学术环境,包括各类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国际夏令营、午餐研讨会等,让学生在境内就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国际学术氛围。

7.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制度刚性与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教学管理条例,强化制度刚性,强调全流程教学质量管理,注重教学管理每个细节环节,推行学生评价为主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通过制度刚性与各种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8.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国家级、省部级专业实验室,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与业界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开设经济金融实务与职业规范系列讲座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