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传承中医药文化 发展中医药产业

传承中医药文化 发展中医药产业

传承中医药文化 发展中医药产业
传承中医药文化 发展中医药产业

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产业

2012年5月22日,以“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产业”为主题的权健自然医学模式研讨会在武清区权健产业园区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主办。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副总编辑陶建群,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医学法学协会副主席吴崇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资深教授、博导、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奠基人之一、中国公司研究第一人邓荣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春苗,权健董事长束昱辉及相关部门领导应邀出席大会。(https://www.sodocs.net/doc/919271729.html,/权健自然医学网)

会议伊始,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陶建群副总编简要介绍了本次大会的组织背景、研讨话题及专家组成员。董事长束昱辉首先由衷的感谢主办方给予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之后全面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史、规模现状、经营管理模式并通过一部名为“促进中医文化复兴”的宣传片,多元素多角度地展现了权健公司在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产业等方面的艰辛实践和突出贡献。

束昱辉董事长从民间秘方的神奇疗效谈起,着重分析了中医药行业的严峻现状,阐述了权健在避免假医、假药、假方子等问题上付诸的努力实践,深入剖析了权健产业化格局的独特模式,特别强调了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方针,最后就未来医疗城的建设蓝图以及海外市场的开拓发展进行了远景规划。

与会期间,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束昱辉董事长在抢救民间秘方、弘扬中医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并从中医文化、产业格局、市场经济等几个方面针对权健独特的经营模式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医学法学协会副主席吴崇其先生深入分析了目前中医药行业发展状况,指出国家对中医立法极其重视,但鉴于中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至今立法事宜仍未成立。面对如今中医在野,西医在朝的局面,就更加迫切需要像权健这样具有特色中医药产业代表性的企业来振兴中医。吴先生特别就中国老龄化社会结构现状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强调了西医只可治病,而中医更可延年益寿的独特优势。中国已提早进入老年化社会,未来老年人的疾病护理、健康养生将成为社会性的焦点问题,也是中医药企业应该卓力发展的目标方向,建议权健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在未来规划的大型医疗城中大力发展针对老年人的中医药特色产业。(https://www.sodocs.net/doc/919271729.html,/权健自然医学网)

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温长路顾问对权健振兴中华医药文化的企业理念给予高度评价,明确指出中医药文化是最适合中国、最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权健发展中医药产业这条路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抉择。非常赞赏权健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希望今后在中医药文化氛围的打造、国粹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方面做好文化实践工作。针对民间秘方的科学有效性及药品与食品的宣传方向等问题,温顾问建议应加大秘方临床验证的工作投入,确保有效治愈率,将权健医院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造福于民。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资深教授、博导、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奠基人之一、中国公司研究第一人邓荣霖先生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理论分析了权健的经营管理现状,在赞赏中医市场化发展方向的同时中肯地提出了七项建设性意见。第一,要以科学的精神为指导;第二,企业发展要立足于制度,按照规范化的公司制度来运作,立足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第三,处理好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第四,处理好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的关系;第五,处理好企业和外部的关系,包括和当地政府、市场的关系等;第六,企业发展战略上要处理好主营与多种经营的关系;第七,处理好中医和西医的关系,应加强中西医结合。(https://www.sodocs.net/doc/919271729.html,/河北权健自然医学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李春苗教授总结了中医药发展中的行业特殊性和市场局限性,分析了企业的优势和未来的良好前景。他讲到,权健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是非常难得的,是具

有远大抱负的。自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探索中医药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由于中医药行业特有的局限性,其发展道路需要不断的探索创新,要将文化理念与实践并举。同时他指出权健应明确企业定位、产品地位和文化理念,形成企业独特的个性、文化和良好形象。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企业的愿景、使命、精神和所有产业中去。最后他由衷地希望权健将“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大会在一片赞许声中落下了帷幕,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副总编陶建群在结束语中高度赞扬了本次大会对弘扬中医国粹,复兴中医文化起到的积极意义,再次肯定了权健特色的经营模式对推动祖国医学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希望权健公司在振兴中医产业,复兴民族医药的道路上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副总编辑

陶建群主持本次会议

束昱辉董事长介绍权健的经营情况

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世界医学法学协会副主席吴崇其

就中医药现状发表讲话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

高度赞扬权健为中医发展做出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资深教授、博导、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奠基人之一、

中国公司研究第一人邓荣霖

解析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春苗

对权健未来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会议现场

本文来自:权健自然医学网(https://www.sodocs.net/doc/919271729.html,/)河北权健自然医学网(https://www.sodocs.net/doc/919271729.html,/)

中医药核心期刊汇总

中医药核心期刊汇总 中医药核心期刊有哪些?小编就将这段时间认真搜寻的得到的信息,汇总出来,呈现给大家,希望对给为亲们有所帮助! 1、中华医学杂志:【周刊,变为周刊以后影响因子有一定的下降,最新的为0.461,中文版本,英文摘要,杂志编辑委员会由生物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成,一般两个月内回复,加上审稿时间,周期较长】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为《医学争鸣》,双月刊,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0.385】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科技部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半月刊,影响因子0.538】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424,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军事医学、药学和中国医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总体上来讲,军医大学学报所刊的论文内容差别不大】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主要报道本校各学科国内领先或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诊疗经验。月刊,影响因子0.513】 6、解放军医学杂志:【是全军卫生系统最高级的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578】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由北京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双月刊,影响因子0.627】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刊发约300篇文章(不包括短篇报道),其中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占80%以上,影响因子0.402】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双月刊,影响因子0.481】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762】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半月刊,以国内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及新技术、新成果等为主要内容,影响因子0.400】 12、复旦学报。医学版:【复旦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518】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策划书

山西中医学院“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策划书 活动背景: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背景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会议一致通过了以“人类健康 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 药。传统医药是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随着化学药 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 品研制成本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 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现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抽样调查 显示大学生形态发育渐好,但身体机能却有所下降。对于 这种情况,传统医药在养生方面有着世界公认的优秀效 果。现代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知之甚少,需要我们对中 医药文化进行更多宣传和普及。 活动目的:旨在宣传中医药的治病理念、科学文化价值、历史贡献、学术价值。并且使在校大学生了解简单的养生常识,提高 自身身体素质。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0日(周四)11:00—13:00 活动地点:太原理工大学北区智林广场 举办单位:山西中医学院 协办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校科协 活动主题: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

活动人员:山西中医学院武术协会山西中医学院太极拳协会 参与义诊的专家和队员太原理工大学校科协成员 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活动通稿的编写(科普部负责) (2)向学校申请场地的使用权(组织部负责) (3)宣传板和条幅的准备和摆放工作(宣传部负责) (4)准备桌子、椅子各6张,以及台布等(主席团负责) (5)挑选主持人2名,准备相应的主持稿(科普部负责) (6)网上上传活动通稿(技术部负责) (7)照相机准备2—3台(技术部负责) (二)活动流程: (1)场地布置: 1、活动当天提早将准备的桌椅摆放到位 2、活动当天提早将电源线、电脑等设备连接到位 (创业实践中心和科研部负责) (2)人员到位: 1、提早协调保卫处让中医学院参与活动的人员及设备进校 2、校科协内部人员到位及签到工作 (办公室负责) (3)活动方案: 一、中国传统功法表演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培训心得体会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培训心得体会 陇西县城关第一小学张晓萍 2018年2月24日,有幸参加了陇西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中医药启蒙师资培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 园活动。我想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这样的学习机会是很难得的,聆听了李俊宜、盛日、 王生俊等专家精彩的授课、中医实用技术培训及操作演示,深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 灿若繁星的文化长河中,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伟大结晶,是东方医学文化的始祖。 首先,要重塑我们对祖国医学的认识 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这次培训,李院长一再强调要重建我们的中医思维。古语云,母不知医不为慈,子不知医不为孝。说明古人有一套中医的思维方式。我一直在想,没有西医出现的那些时光我们中国人拿什么自护自救自保,这次培训给了我答案。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 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陇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归等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和“西部药都”之美称;有着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陇西独特的气候为我们孕育的这些药物怎么用到我们生活之中,怎么才能让它为我们的健康服务,这次培训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使用的门。 其次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 通过为期五天的培训,使我初步认识到人的一切疾病,都与生活习惯有关,大自然给我们的信息我们没有很好的利用。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就是外界的气候会导致疾病。 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现在时代有了变化。这个“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空调、冷气也就是燥了,在空调冷气下空气就干燥。这个“湿”可能也有现在的办法,“火”有暖气等等,所以现在不但有自然的因素还有人为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健康不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的国粹在近代受尽了摧残,在当前世界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天然药物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医药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中医药的发展,但由于中医药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的思维方式、理论等有很大的区别,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所以,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不得不成为所有中医学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保护、继承中医药文化和发展创新是当前摆在所有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加大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将其列入重点保护范畴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群众圈里面。这也许与他被重视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认为应该是时候将其列入保护范畴。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统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2.建立中医研究机构与学术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 积极建立于继承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学术组织,建立中医中药联合会,组织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医学因素,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适合的文化氛围。另外,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有别于西医的一整套医学理念。要善于吸纳、学习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丰富、充实与完善中实现新的突破,并保持永恒的生命力与魄力。 3.加强相关学科联合攻击

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重要和深远,是一项巨大浩繁的工程。因为它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是含有许多人文科学内容的自然科学。它不仅包括了中医药各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哲学、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门学科。联合不同学科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有计划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联合攻击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效措施。 4.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中医的教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和魄力,要让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时期就得到充分的重视,培养兴趣。喜欢是关键,我们可以将中医的发展史、历史上对中医药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中医的治病理念、等理念写成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小文章放进中小学生的课本里,甚至可以选一些医古文里的优秀篇章作为学古文的教材。经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相信祖先创造出的中医药灿烂文化,是可以得到尊重、爱惜、并且发扬光大。 5.中医药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中医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的科学性是复杂系统的范畴。它的理论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 自古以来医药就不分家,悬壶济世就指此而言。因为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离开中医理论指导,那就不是中药了。例如,我们每天吃的各种动植物也被收进了《本草纲目》。如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虽然是我们吃的食品,但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治疗某一症候,那就是中药了。现行政策强迫中医中药“离婚”,研究医的不重视药,研究药的不重视医;中医中药分家管理就脱离了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例如,安宫牛黄丸中有朱砂,而朱

砥砺前行筑就中医文化育人之路

羲之小学特色办学工作汇报 中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中医历史可以为鉴”、“中医故事可以励志”、“中草药物可以启智”、“中医知识可以养身”、“中医文化可以育人”。经过广泛研究、论证,我们挖掘中医文化核心价值,树立了“培养孩子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的办学理念及生命至上的价值观,构建以“中医中药”为介质的“中医文化育人”课程体系,探索了一条个性鲜明的中医文化育人之路。借此机会,把我们的工作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和谐共进,铸中医文化内涵之魂 1.确立了独具中医文化特色的校魂、校风。 学校以中医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创造性的传承和弘扬了“仁、和、精、诚”的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仁”为仁者爱人、生命至上;“和”为师生信和、调和致中;“精”为师道精微、精勤治学;“诚”为“心怀至诚、诚笃端方”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将学校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心齐的和谐氛围,扬正气,聚人气,培育了“仁者爱人、师生信和、精勤治学、诚笃端方”的优良校风。 2. 运用“望、闻、问、切”指导课堂教学 学校把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日常教学管理之中,帮助每一位教师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定位,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使学校每一个环节在这种和谐的诊断中发现“病症”,

并在反思中自我治愈。 3. 立足“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病愈防复”,将中医思想在德育教育中得以奠基和升华。 首先, 明确“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也是教师的正确学生观。对学生的错误提前估计,对管理中的意外情况要预先设想。其次, 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注重内外因结合,“扶正祛邪”,强化主流价值观念,增强自身抵御能力,通过赞赏和表扬积极扶植学生的善念。最后,要求坚持“整体观念”,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聚焦课堂,彰显中医文化内蕴之力 构建“中医文化”特色课程。在地理环境上,羲之小学地处具有丰富中草药的笔架山,附近村庄具有良好的中医养生文化环境;在师资配备上,我校有中华中医名人录里的程建国老师;在学科设置上,我们结合《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地方课程,拓展开发了知识类、探究类、技能类等系列《中医文化启蒙》校本课程。知识类有《中医健康养生谣》、《中医启蒙三字经》、《土方治大病》、《中医养生文化启蒙读本》等。中医启蒙三字经主要包括医理篇、诊治篇、四季篇、起居篇、名医篇。中医健康养生谣主要内容分为“节饮食、慎起居、调情志、通经络、善服药等。一经一谣面向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相对简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复习课程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 王旭东,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申遗专家。主编出版《中医美学》、《医史与文明》、《中医文化导读》、《中医养生康复学》等著作与教材。在中医养生康复、中医文献、中医文化等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宗明:近些年来,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为何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问题不仅大众对此 不明,就是中医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您是中医申遗专家,

能否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王旭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进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从这一定义中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文化多样性,留住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4年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1年、2003年,我国的昆曲和古琴相继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目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正如陈至立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摘要】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下仍有举足轻重的医学地位,其临床较高的实用性建立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础上。本文将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念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现代服务中的优势以及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现代发展相互结合。其次,拓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创新模式,内容包括建立中医药健康社区、保证公民主体性、提升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以及提高非政府部门的主动参与性四方面内容。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创新 伴随社会的进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与其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相互融合,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形成了我国医疗界独具一格的意识形态与生命观。保证当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扬,就要求我们孜孜不懈、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方式进行创新,这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木本水源。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 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经历数千年的岁月

积淀不断传承并积极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与知识,将道家、儒家等各个领域的思想融会贯通,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不断升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自然观、生活观与健康观。我国中药局颁布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明确提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调和致与中天人合一等方面,其整体观可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概括[1]。创新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的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总的来说,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就是中医药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有价值的实践结果进行传播的 过程。不难看出,实践中的论证、启发与完善赋予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新的活力。中医药文化贯通古今,其核心价值包括医疗中的辨证论治、整体施治以及人文上的仁心仁术、悬壶济世等,育人以情,授之以渔,培养了古往今来中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 2.1 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 随着时代发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始终将提供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作为主要内容,并补充了市场的配置。例如,中医院以及中医卫生社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在公众使用与分享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公共产品作用界限进行明确规定。传统公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精)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市中医院庆祝建院五十八周年 有奖知识征答 1、本溪市中医院服务品牌是: A 千年一脉 B 杏林春暖 C 继承创新 D 绿色医疗 E 以上都不对 2、中医学的基本特征是: A 整体观念 B 辨证论治 C 急则治标 D 缓则治本 E 以上都包括 3、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伤寒杂病论》

D 《金匮要略》 E 《千金要方》 4、中医药具有的特色优势是: A 简单 B 方便 C 价廉 D 有效 E 以上全是 5、下列不属于中医五脏的是: A 心 B 肺 C 肝 D 胃 E 肾 6、下列哪项是旧时对医生的称呼: A 杏林 B 梅林 C 梨园 D 桃李

E 以上都不对 7、阴虚证患者的典型面色应是: A 满面通红 B 两颧潮红 C 面红若妆 D 面青颊赤 E 面部发青 8、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 A 东罗马帝国时期 B 印度孔雀王朝 C 中国唐朝 D 日本德川时代 E 以上都不对 9、《伤寒杂病论》是谁的著作? A 张仲景 B 扁鹊 C 华佗 D 孙思邈 E 李时珍

10、肾与膀胱病变可反映在舌的什么部位上: A 舌尖 B 舌根 C 舌中 D 舌侧 E 以上都不对 11、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中医上认为这是: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E 怒则气上 12、下列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 营气 B 卫气 C 宗气 D 元气 E 精气

13、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下午 C 后半夜 D 中午 E 傍晚 14、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 A 有无少气懒言 B 有无神疲乏力 C 是否出现寒象 D 小便是否清长 E 以上都不对 15、胃气上逆可导致的临床表现有: A 呕吐 B 嗳气 C 呃逆 D 恶心 E 以上都是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药就是我国的国粹,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就是我们的国粹在近代受尽了摧残,在当前世界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天然药物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医药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中医药的发展,但由于中医药就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的思维方式、理论等有很大的区别,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困难。所以,保护、继承与发展中医药不得不成为所有中医学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保护、继承中医药文化与发展创新就是当前摆在所有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加大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将其列入重点保护范畴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就是少之又少,特别就是在群众圈里面。这也许与她被重视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认为应该就是时候将其列入保护范畴。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统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2、建立中医研究机构与学术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 积极建立于继承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学术组织,建立中医中药联合会,组织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医学因素,更重要的就是需要有适合的文化氛围。另外,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有别于西医的一整套医学理念。要善于吸纳、学习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丰富、充实与完善中实现新的突破,并保持永恒的生命力与魄力。 3、加强相关学科联合攻击

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重要与深远,就是一项巨大浩繁的工程。因为它不就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就是含有许多人文科学内容的自然科学。它不仅包括了中医药各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哲学、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门学科。联合不同学科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突出重点与主攻方向,有计划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联合攻击就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效措施。 4、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中医的教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与魄力,要让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时期就得到充分的重视,培养兴趣。喜欢就是关键,我们可以将中医的发展史、历史上对中医药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中医的治病理念、等理念写成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小文章放进中小学生的课本里,甚至可以选一些医古文里的优秀篇章作为学古文的教材。经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相信祖先创造出的中医药灿烂文化,就是可以得到尊重、爱惜、并且发扬光大。 5、中医药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中医就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的科学性就是复杂系统的范畴。它的理论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 自古以来医药就不分家,悬壶济世就指此而言。因为中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离开中医理论指导,那就不就是中药了。例如,我们每天吃的各种动植物也被收进了《本草纲目》。如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虽然就是我们吃的食品,但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治疗某一症候,那就就是中药了。现行政策强迫中医中药“离婚”,研究医的不重视药,研究药的不重视医;中医中药分家管理就脱离了中医药的理论与经验。例如,安宫牛黄丸中有朱砂,而朱砂

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09-20T15:23:15.2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作者:梁婷 [导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中医药理论以及治疗疾病的方法。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中医药理论以及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提升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发扬中华人文精神以及扩大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中医药学教育、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社会宣传等多方面着手。 关键词:中医药;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及原因;建议与策略; 1 中医药文化的文化价值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简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药物、针灸、推拿、导引等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保障健康的一门科学,涵盖了基础理论、诊断、药物、方剂、针灸、推拿和临床各科。作为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职业道德、技术方法等各方面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和专业特点。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巨大使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应用科学。长期以来,中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又因为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浓厚的文化和哲学气息而受世人瞩目。作为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使用价值的传统医学,以及由于它在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科学技术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医药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她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也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特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随着“文化遗产热”在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现阶段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西方科学主义崛起的冲击 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19世纪三大发现以及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人们开始用科学观念来审视人自身及宇宙。尽管中医药与现代医学都是以人体客观的生理、病理现象为研究对象,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为研究目的,但是中医药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历来都是以司外揣内、取类比象的认识和思维方法为主,而不是采用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和实验检验的方法。中医药文化的价值显然并不符合西方近现代的思维。 2.2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思潮使传统文化土壤瓦解 新文化运动对专制主义背景下传播民主自由思想、科学理性精神、促使民众的文化觉醒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也存在矫枉过正的效应。在传统文化土壤被不断批驳的过程中,中医同样失去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失去自己的话语权,走向“失语”状态。 2.3 中医药文化自身的不足 中医药理论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数千年中不断被后世学者注疏、诊释,不断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加之中医药文化自身也存在许多保守、落后的甚至糟粕的内容,阻碍了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 2.4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机制及路径未突破自身固有的枷锁 中医自身缺少有意识的文化创新建设,缺乏主动向社会公众积极推介中医药文化传播。当前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专业化,质量良秀不齐,缺乏长效机制,严重阻碍了中医药文化价值的社会认同和传承、传播效果。 2.5 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缺陷 主要原因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不够、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达成度不高、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发展创新不足、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保障度不完善等。 2.6 科研“西化”的倾向 中医药工作者在基础理论、医史文献、临床诊疗、中药制剂、针灸原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是大多数科研却偏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指导。动物实验几乎成了中医药科研的最主要方法,忽略了符合中医药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将导致中医药学术的整体“西化”。 2.7 中医药文化的科普力度不够 中医药科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中医药科普不全面、宣传内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足、中医药科普人员数量和专业素养不足、有些中医药科普书籍粗制滥造、中医养生畅销书籍良莠不齐、热播养生电视剧鱼龙混杂、政府对养生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中医药科普缺乏资金投入、我国人民对中医药科普知识总体认知水平低、城市与农村中医药知识普及率差距大等[1-3]。 3 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的必要性 3.1 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以及存在感的基本依托。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展现在人们面前更多的是多样性的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日益卷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文化面临着失去自己文化主体地位的危险,传统文化由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2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发扬中华人文精神 中医文化体现着以人为本、仁爱等人文精神,所以继承中医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等仁爱精神,不仅仅是传承中医药文化也是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3.3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扩大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 中医的疗效正在为世界医学界所认可,在进行中医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中医药学和中医技术的跨文化传播,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与核心内容的传播和推广。这不仅能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也搭建了让世界人民熟识中医文化背景、底蕴的桥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前景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恰当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学龄前儿童以兴趣吸引为主;小学阶段以接触体验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学阶段以探索思考为主,开阔自身视野,提升道德修养。 另外国务院印发了2016到2030年的一个中医药发展纲要,这就是说我们国家在中医药方面已经在顶层设计上都给出了。所以我觉得重要的,应该给他们培养搭建平台。中医药这个进学校,然后中医手法养生保健我提倡它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只有进了教材,进了课堂,它才能彻底推广。 中医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各界有识之士携手奋进,振兴中医、强我中华! 为培育中国特色的医疗健康旅游并将其融入到世界医疗健康旅游大潮中,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旅游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关注健康旅游公众平台,告诉你中医药健康旅游5000亿大蛋糕怎么吃?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标准起草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规划评审专家赵立冬带领专家团队正在全国巡讲“中医药健康服务+旅游”。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广东模式简介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广东模式强调整体性设计,以地方教材建设为核心,针对项目式 学习手册、中医药文化主题研学旅行、师生健康沙龙、中医药校园工作坊、中医经络体 操、专家讲坛在内的6个版块进行系统性设计,组成一套完整的“6-1”体系。 项目旨在将中医药文化的并证思维方法引入教育,找病灶、探病源,改变现行教育 体制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教学手段,在教育中植入”慢功夫”、“系统化”、“辩 证性”等观念,引导育者放慢脚步,帮助学生全面、平衡的发展。将中医药文化带入 校园,既是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瑰宝,也是在校园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与会校长和专家学者,围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养生保健手法进校园”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仅能普及中医药知识,助力青少年的健康人生,而且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发扬光大,增强文化自信;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可从普及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手法切入,在教学内容的遴选、教学方式的实施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和体验性。基于共同的认识,与会代表发出了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彰显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是吸引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必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从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视扶持以及中医药人才储备培养现状着手,探讨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以及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医药人才,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 1 中医药文化概念及其建设和传承 何谓中医药文化?首次明确中医药文化的含义是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 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 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1]。 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局陆续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我国在2008年10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2010年针灸率 先申遗成功。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视的,而中医药也正逐渐获得世界的认可。 2 中医药人才储备和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不断增长,各级中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人员配备不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续减小,部分中医医院领导

《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前言

《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 前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兴与盛、强与弱全在于不同文化的不同特质。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一脉如魂,历久弥新。其传统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其精华代代相传,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和为贵”,贵在使社会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准则;“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等等。我们通常说的“仁和精诚”,就渗透在这些理念之中。 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深烙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印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充实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实际内容。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与儒学的仁义道德一致,称为“仁术”;儒家还以医家治病的道理与治国的道理相一致。韩愈《杂说》、顾炎武《日知录》都以医学之事比附天下政事。医学为儒家所看重,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甚

至有“十儒九医”之说。仅以宋代儒林为例,政治家王安石、文学家苏东坡、科学家沈括、理学大师朱熹等,皆通晓医学。 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展示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作为中医医院,我们责无旁贷。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医院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总和,是医院全体员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观念。《大冶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编写指南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结合我院文化、中医药特色优势、医院管理和大冶地域文化,编写而成。相信《读本》的问世,对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规范诊疗行为,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归属感,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将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编写《读本》之际,恰逢中央办公厅向社会公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对我们编写《读本》无疑是极大的帮助和提高,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进一步充实了《读本》的内容,提升了《读本》的含金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匆促, 《读本》存在错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以便

全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全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为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2016~2030》精神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为促进我市中医药文化发展,凸显区域中医药优势,结合x首届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系列活动,经研究,决定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在学生中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兴趣。 一、总体目标 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旨在进一步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医国粹,让广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更多地了解中医、感受中医、学习中医、认同中医,丰富卫生健康知识,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自身中医药健康素养;通过学习中医药求真求源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崇尚中医、珍爱生命的观念,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努力成为传承和弘扬祖国医学文化的使者。 二、重点任务 x年10月,我省推出《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意见》,率先提出将相关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2017

年我省发布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成为全国第一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区、市)。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意义,统筹谋划,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学素养和健康水平。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主要任务有: 1.加强专业指导,组建顾问讲师团。由卫计局筛选热爱中医文化传播的骨干中医师,组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顾问讲师团,全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2.加强师资培训,促进师资建设。由顾问讲师团负责《中医药与健康》教材解读,统一编写教材讲义课件,统一培训全市《中医药与健康》任课教师,统一指导重点学校的教学示范。各小学确定1-2名教师参与全市的《中医药与健康》师资培训活动,负责教学相关对接工作。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派1-2人为外聘辅导教师,负责辖区内各小学《中医药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力求避免学校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中医药知识方面的错误。 3.落实课时,强化课堂教学。教育局要指导各学校按照《中医药与健康》教材和实际情况进行课时设置,制定课程计划,五年级每周

传承中医药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解说毛主席曾经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曾盛赞中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推动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最佳载体,在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古老而神奇的中医药学,激发他们爱科学、懂科学,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共同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建成于2010年,占地面积6300㎡,陈列展出面积4100㎡,年接待量24000人次。博物馆由序厅、校史馆、中国医史馆、中药标本馆组成,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旨在弘扬华夏文化,展示国医辉煌,增加民族自信,启迪后昆智能,弘文励教,道业两昌。 走进博物馆,穿越神农尝百草、医圣张仲景、李时珍采药三幅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绘,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校史馆。校史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史料展示了我校在“厚德博学济世日新”的校训指引下,50多年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 走过五十年悠悠校史,中国医史馆以古朴、厚重的风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医史馆以中医药发展历程和成就为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中国医史、安徽医药(北华佗,南新安)和芜湖近代医药发展三部分。中华医药起源于远古,经历了早期的医药卫生实践、初步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医药学的全面发展、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等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2009年,包括我省“新安医学”研究领域奠基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内科”第十四代传承人——李济仁在内的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包括民族医药)的老专家获得了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提起李

《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编写指南

《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编写指南 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医院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总和,是医院全体员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观念。在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在总结部分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编写经验基础上,组织制定本指南,用于指导各级各类中医医院编写《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读本》(以下简称《读本》)。 一、编写《读本》的目的意义 编写《读本》是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对于形成医院统一的价值取向,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规范诊疗行为,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归属感,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读本》应遵循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深入探索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内涵,构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医医院文化,促进中医医院建设与健康发展。 二、《读本》的编写原则 《读本》编写应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为指

导,紧紧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结合自身医院文化、中医药特色优势、医院管理及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读本》的基本内容 (一)古今中外经典论述 1.中国道德经典论述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崇尚尊老爱幼、同道互敬等美德,具有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读本》编写可选取《易经》、《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中有关修身、进德、律己、述仁的章句,以及各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经典内容并加以翻译和注释。 2.传统医德经典论述 医为仁术是中医学悠久而优秀的传统医德,《读本》编写可选取《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备急千金要方》等医学经典著作、少数民族医学经典著作和名医名著中有关医德的内容。 3.国外医德经典论述 世界各国医学都有各自的医学道德规范,可选取《希波克拉底誓词》、《南丁格尔誓言》、《赫尔辛基宣言》等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的医德准则,纳入《读本》。 (二)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 通过医院介绍、医院发展史和医院学术传承脉络,总结医院自身独有的医院文化和与众不同的发展历程;通过介绍本区域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点以及中医药学术渊源或流派,彰显本地区中医药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 【关键词】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就是中医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但随着西医药的发展并在世界范围传播,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受到极大地影响和冲击,中医药理论、中医医疗模式、中医药灵验秘方及相关成果、中医药人才等面临严重挑战,特别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中医教育、科研、医疗模式、宏观管理等关键因素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1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失去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形成和发展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医药传承的根本。中医药理论是经历代医家的实践探索,系统总结而形成的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的完整医学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脱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谈中医药继承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教育是基础。目前,全国有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医药学校1],为国家培养约27万中医人才2],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发挥了先导和基地作用。但是,近些年来中医院校教育受西医教育思想、模式的影响,基础教育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教育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据了解,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越来越趋同于西医院校,削减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弱化中医经典内容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已成为一种趋势。院校教育普遍重视外语、计算机、植物化学、解剖等课

程的教学。基础课程设置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比例越来越大,古汉语、中医传统理论(中医经典着作)等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低,并且将中医、中药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割裂了水乳交融的中医药学。中医院校这种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改革实践,违背了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培养不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其结果只能造成中医药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看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着作,望、闻、问、切等中医临床硬工夫更无从谈起。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医药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化。 2研究思路和方法背离了中医药科研的发展方向 中医学是我国原创性医学,历经数千年临床实践的验证,其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科学。中医药历来重视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理论发展的未知领域,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完善和发展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理论反而受到质疑、创新性成果越来越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医药科研思路违背了自身发展规律。 近代科学在确立其主导和统治地位过程中,方法论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医学与西医学最根本的区别,是各自文化背景所导致的思维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医讲整体观、辨证论治,西医讲病因、病理、病位;中药讲性味归经,西药讲杀毒灭菌。中医药科研应按中医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思维方式,确定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