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化垃圾处理能力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化垃圾处理能力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化垃圾处理能力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化垃圾处理能力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化垃圾处理能力- 绿色环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趋尖锐,其中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回收、处置始终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已高达60亿t,占用耕地5亿m2。垃圾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既损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又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进行后续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垃圾处理现状和技术入手,就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高资源化垃圾处理能力进行探讨。

一、制约资源化垃圾处理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中不论是生活垃圾还是商业垃圾,其回收方式大都采用混合收集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垃圾回收和资源化。要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重要前提。随着社会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垃圾产量也迅速增加,这些垃圾不但污染环境、破坏城市景观,而且还传播疾病、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城市垃圾被称为“城市的肿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己经逐渐意识到,只要按垃圾组分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在一定意义上讲,垃圾就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是一种“摆错位置的财富”。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

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垃圾分类回收在发达国家(日本和欧美等国)实施的较早,发展的比较完善。我国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研究起步较晚,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主观和客观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分类回收的顺利进行。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法律、法规和社会宣传不到位。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以生活垃圾产出小量化和资源化为原则,根据城市垃圾特点,制定和完善有关的城市垃圾管理、运行和费用的法规和标准。尽量使城市相应部门做到有法可依,辅以监督体系。如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颁布,就基本上明确规定了各种生活垃圾的倾倒、收集、运输、回收利用和处置。社会宣传方面应综合各种包括电视、电台、报纸和基层管理部门在内的媒体进行多方位宣传,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垃圾分类投放的充分性和必要性,牢记垃圾分类原则,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促进垃圾的分类投放。

二是资金保障跟不上。由于多年来,垃圾回收工作一直是市政部门的任务,其“高投入、微回报”成为垃圾回收部门的沉重负担。因此,有必要拓展新的垃圾回收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以保证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着“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开征城市垃圾费,该项费用的承担者包括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城市分区域由相应的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垃圾分类回收费用,由垃圾处理企业派专人负责城市垃圾的回收工作。

三是高层建筑垃圾回收问题较多。高层建筑内的生活垃圾目前主要的回收方式为:由居民将已经分类好的袋装垃圾送到放置于底层的垃圾

分类箱,然后由物业管理部门派专人到各楼层进行分类收集,该方法在国外实施的比较广泛。这两类回收方式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并且产生的散漏垃圾、有毒或刺激性气味的垃圾有可能重新造成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四是垃圾后续处理技术跟不上。填埋和焚烧一直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两种主要方式,它们的广泛应用也直接限制了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性,使人们看不到垃圾分类回收的直接效果。所以,随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推进,作为分类垃圾处理的资源化企业必须相应建立起来。对分类回收的垃圾如废塑料、玻璃、金属、纸张、有毒和辐射性物品等,应有专门的资源再生企业处理,以便快速、高效地实现垃圾的资源化。

二、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

垃圾分类回收技术和装置无论如何先进、实用,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垃圾资源化。所以,必须重视垃圾资源化技术的采纳和推广。目前,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和设备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其主流技术有以下几种:

一是分类回收装置。常见的垃圾分类装置多为设置于街道或住宅小区的桶式、箱式和罐式收集装置,根据垃圾分类方式的不同,分别有单体垃圾收集装置(单一收集)、复合式垃圾收集装置(二色或多色收集)。显然,这些装置均不适合在高层建筑内安装使用,给居住者带来不便。为此,需设计一种专门用于高层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装置。该装置由各楼层控制面板、垃圾分类转分装置和控制电路三部分组成,实现原

理是在各楼层增设了垃圾分类投放控制面板,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 编程控制,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

二是废物交换技术。废物交换技术是在1972年首先由荷兰学者提出,其核心是在产废者和潜在的使用者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使某地区或行业内被认为是废弃的物料成为另一地区或行业的可用资源。目前,该项技术在国外应用广泛,如欧共体国家早在1978年就在各国设立了废物交易市场;日本于1976年在大分县建立废物交换系统;美国有一家Laid Law的环境服务公司,仅在工业和危险废物市场方面的收益每年超过9亿美元;我国的废物交换研究始于1991年,经过几年发展基本有了一定规模,有待规范和完善。废物交换技术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信息交换,只有及时地获取废物来源、可能再使用的领域等方面的信息,才能促使废物交换的高效运行。

三是垃圾专项资源化技术。对城市生活垃圾实施分类回收,使得一些资源再生性强的垃圾专项处理成为可能,并且部分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垃圾专项资源化技术主要有垃圾堆肥、泡沫塑料和废旧电池利用技术。垃圾堆肥技术是利用高新技术如微生物技术、化工技术对一些属于高肥效性、难分捡的垃圾,如厨房垃圾、庭院垃圾等。垃圾进行催化、发酵等一系列处理,使得城市垃圾在3天时间或更短的24小时内转化为优质肥料。

四是垃圾综合资源化技术。它是针对城市垃圾分类不完全的情况而对垃圾实现资源化的综合处理技术,其技术特点是处理量大,能充分实现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技术路线一般为:一是先焚烧发

电,产出的炉渣可加上凝固剂,直接压模成空心砖等材料,部分炉灰物料可用于有机微肥发酵处理,副产品可作化工或其它工业领域基础性原料。目前,全世界约有800座垃圾发电厂,预计到2003年这类工厂可增至2000座以上:二是先发酵进行减量化处理,然后垃圾分选,挑捡出不可降解的部分(如玻璃、金属类、塑料、橡胶等)进行资源再生,最后进行干燥、造粒、磁化等工序生产有机肥。

三、提高资源化垃圾处理能力建议

纵观垃圾处理走过的道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充分发挥我区科技优势,从技创新着手,从现在起建立完整、严密的垃圾收集与分捡体系,建立各种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系统,对全部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创建无害化垃圾处理示范区。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分类收集是一种全新的垃圾收集方式,涉及到千家万户。由于受生活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充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讲座、图片展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不仅使广大市民知道如何实施分类收集,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分类收集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

二是建立垃圾收费制度,为垃圾处理市场化、产业化创造条件。目前由于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垃圾处理经费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市政府的财政拨款。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大多是政府行为,一方面垃圾处理设施的技术标准很难落实,另一方面垃圾处理设施的政府监督作用大大削弱。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

提高,“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己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接受。例如,从自来水费中加收一定的污水处理费用在我国许多城市己开始实施,并取得积极的效果。由于垃圾本身不便计量、也不便于建立一个直接计量系统,因而需要研究并确立垃圾收费制度,实行“产垃圾付费”,也就是说产生垃圾的居民或单位支付一定的垃圾处理费,为垃圾处理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这样不仅使垃圾处理走向良性运行,而且也是从经济上制约垃圾产生,鼓励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

三是建立垃圾收集分区、分类收集体系,鼓励垃圾资源回收。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垃圾分类收集,不仅可直接回收大量废旧原料,如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实现垃圾减量化,而且可以减少垃圾运输费用,大大简化垃圾处理工艺,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当然分类收集本身也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由于受生活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分类收集也需要结合实际经济技术条件和垃圾处理状况,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逐步实施。

四是加强技术经济合作,发展垃圾处理民族产业。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科研、设计和有关的企业部门都处于十分分散的状态,规模小且实力弱。难以开发和生产适合国内市场需要的技术和产品。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私人或企业参与垃圾处理工程开发和经营,积极鼓励跨地区、跨部门的技术经济合作,培育和发展大的垃圾处理企业或集团,增强企业开发和经营能力,促进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我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水平要比发达国家落后20-30年,积极发展与国外有关单位

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生活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是提高我国垃圾处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