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试论中国婚俗文化的特点.doc

试论中国婚俗文化的特点.doc

试论中国婚俗文化的特点.doc
试论中国婚俗文化的特点.doc

论述中国婚俗文化特点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所谓婚俗文化,是指围绕着人们的恋爱和嫁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其主题部分是婚姻,同时还包括婚前的恋爱期和婚后的生育期。恋爱是婚姻的预备期,而婚后的生儿育女,则可以看做是婚姻的延续期。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太暤庖牺氏,风姓,代隧人氏继天而王。……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可见在上古神话传说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国的婚俗文化。它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价值观、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远、疆域广袤、民族众多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由于历史久等因素的制约,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婚俗文化呈现以及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重礼轻爱、男尊女卑的婚俗价值观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婚姻礼仪,举行正式仪式的婚姻才被家庭和社会认可。汉代郑玄认为:“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婚姻是男女确立关系时举行的被社会认可的仪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传承、演进。古代婚姻礼仪包括

议婚、订婚和结婚等全部过程的礼仪程式,主要分为“成妻之礼”和“成妇之礼”。“成妻之礼”先为约形成于战国时期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后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六礼”,改为“三礼”,“自议婚而下,首曰纳采,问名附焉;次曰纳币,请期附焉;次曰亲迎。”六礼(或三礼)程序完成后,夫妻可以同居。之后,要行“成妇之礼”,主要是拜见公婆、拜谒祖庙。最初,新娘谒见公婆的仪式在次日清晨进行,行庙见之礼则在婚后三月(魏晋南北朝时为三日)进行。南宋时期,新娘入门后,就参拜天地、祖先、公婆,然后夫妻互拜,从此逐渐形成一拜天地祖宗、二拜公婆诸亲以及新人互拜的新婚俗。行过“成妇之礼”,表明新娘正式加入男方家族。

中国古代婚姻主要形式为带有包办性质的聘娶婚,从择偶到成婚,由媒人与父母参预或作主,即古书所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有经过明媒正娶、循礼而嫁的婚姻,才是合理合法的。这种重视婚姻礼仪的价值观,造成婚姻中最本质的内容,即情感和性爱被忽视,这样,女子在家庭生活中缺少或没有独立的人格,处处显示出男尊女卑。正如《白虎通·嫁娶》谈及女子人格时云:“夫者,扶也,以道扶接;妇者服也,以礼屈服。”“阴卑不得自专,就阳而成之。”男女结婚不是感情的结合,而是广家族,繁子孙,“大昏,万世之嗣也。”(注:《礼记·哀公问》。)“上以事宗庙,下以继

后世也。”(注:《礼记·昏义》。)这种注重子嗣的思维定势,必然轻视或忽视家庭生活中的情感,仅把性爱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注:《马恩选集》)婚后,女子如有“七出”(无子、淫佚、不顺父母、多言、盗窃、妒忌、恶疾)之一条,丈夫均可休妻。“七出”是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卑微性为前提和出发点的。

宋代以后流行的典妻婚也充分证明女子受男人摆布的低下地位。典妻婚是男人用钱财租赁已婚妇女作为临时妻子的婚姻。虽然,元明清皆有法律条文禁止,但民间却余韵流俗犹存。其根本原因是女子地位卑微,没有人格,处于对丈夫在人身和精神上全面依附,“妾妇之道,以顺为正。”(注:《孟子·滕文公下》。)“男帅女,女从男。”(注:《礼记·郊特牲》。)女子的命运被丈夫掌握,或雇或鬻或休,皆由男子主宰。

二、由开放性渐趋保守性的婚俗伦理观

宋理宗以前,大体上婚俗伦理观呈开放性。春秋时期,男女交往是较自由的,当时有男女相会的公共场所,女子在婚姻上可以选择男女,有一定的自主权。尽管《礼记·昏义》提出“男女有别而后夫妇之义”、《礼记·郊特牲》提出“一与

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等婚姻观,但对婚俗的约束力不大,寡妇再嫁并不鲜见。《礼记·檀弓上》载伯鱼死后,孔子把已有子的儿媳改嫁卫国,后“子思之母死于卫”。

汉代,性禁忌观念较为淡薄,考古发现的汉代裸体人画像和塑像即是佐证。洛阳西汉壁画墓门额上有裸体长发女子横卧于树下,形象逼真、生动。尽管,西汉后期刘向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妇女“从一而终”的贞节观,收录10余位“一与之醮,终身不改”的贞节妇女的《列女传》曾经广泛传播。东汉班昭在《女诫》中强调了“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汉宣帝、安帝、顺帝也曾颁布褒扬贞妇诏令,但上述苛刻的婚姻禁忌在现实生活中并未认真行之。

唐代婚姻的开放性在中国古代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当时,性意识和性观念开放。《旧唐书》载太平公主为其母亲武则天推荐男宠张昌宗兄弟。正因为唐代婚俗如此开放,故被理学家们所鄙夷,“三纲不正,无君臣父子夫妇之礼。”

从宋仁宗开始,理学家们大肆鼓吹妇女守节。把丈夫、社会要求妇女守节进一步发展为儿女要母亲守节,把伦理道德从社会延伸至家庭之中。妇女再嫁发生逆转是在南宋理宗时期。此时,理学被确立为统治思想,“一女不事二夫”、“妇无二夫”的伦理观从上层社会逐渐深入民间,为社会各阶级、阶层所接受。

明清时期,贞节观得到最广泛的宣扬和传播,妇女再

嫁为伦理道德及社会所耻。明成祖徐皇后撰的《内训》(12章)于永乐五年(1407年)刊行天下。清代出现顺治御纂的《内则衍义》等书。这些书宣扬“守身为女子第一义”、“妇为夫死,古之太径”“可贫可贱,可死可亡,而身不可辱”等言论,广泛在社会上流传。

明清统治者不仅在思想上宣扬贞节观,还在精神上为贞女烈妇建立牌坊,在经济上免除差役、建立贞节堂救济孤寡妇女。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下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正德六年(1511年),明武宗下区发生变异,抢婚时事先经过女子本人同意,甚至经过女方父母同意后进行,变成了象征性的婚俗。而掠夺婚仅是形式上的摹拟和演示,而没有最初的动机和实质,但为婚礼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四、上层与下层社会、汉族与少数民族婚俗文化的差异性

上层与下层社会婚俗文化差异较大。统治阶级的婚姻向来按照等级、繁杂的礼仪进行。皇帝的婚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处处体现皇权至尊。王公贵族和品官的婚姻,按照“六礼”的程序进行。庶民百婚的婚姻,虽然法律上也有严格的规定,然而,在实际婚姻中,人们并未完全遵守法律条文,特别是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婚姻中买卖现象严重,呈现为入俗、趋时的特点。

在婚姻关系中,上层社会如帝王、贵族和官僚等都于正

妻之外纳妾。帝王除正妻外,还有“三夫人,九嫔妃,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注:礼记·昏义》。)甚至更多。《盐铁论》谈及汉代贵族、官僚纳妾时云:“今诸侯百数,卿大夫十数,中者侍御,富者盈室,是以女或旷怨失时,男或放死无匹。”不仅汉族上层纳妾,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上层也纳妾。下层社会,除少数富裕暴发户外,广大庶民百姓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婚俗上存在较大差异,即婚俗文化具有民族性。收继婚,是指父死妻其母,兄死妻其嫂,弟殆妻其弟媳的婚俗。夏商周就有收继婚,春秋时期极为流行,但被儒家学者斥责为“禽兽”行为。汉代统治者对这种违背人伦道德的婚俗严令禁止。然而,它在少数民族中长期传承。汉代,匈奴单于呼韩邪死,其妻王昭君改稼呼韩邪之子复株累代。女真族也有此婚俗。金太祖阿骨打之子宗辅死后,同父异母之弟宗弼妻其嫂,“宗弼自戍所赴其丧,取宗辅之妻张氏以归。”(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0。)蒙古族“太祖(铁木真)女阿剌海别吉,封赵国大长公主,始适汪古部长长子不颜昔班,改适其兄子镇国。”(注:《新元史·皇后公主列传》。)是为侄儿娶婶婶。清代满族仍有此婚俗。太宗皇太极死,孝庄后下嫁给顺治帝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收继婚为人们所容,若有人违俗,反被世人讥笑。萧大亨在《夷俗记》中谈及明代蒙古婚俗时说:“父死,妻其后母;兄弟

死,尽取其妻妻之。不如此,反相讪笑。”乌桓、鲜卑、吐谷浑、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还长期盛行掠夺婚。此外,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婚姻礼仪和嫁娶方式上也大异其趣。

五、婚俗文化内在的经济性与外在的政治性

中国古代婚俗文化深层次的特点之一是以财富为条件的经济性,正如恩格斯所说:“当父权制和专偶制随着私有财产的份量超过共同财产以及随着对继承权的关切而占了统治地位的时候,结婚便更加依经济上的考虑为转移了。”人类婚姻“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上看,都有某种交换存在,包括情感、生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交换,这也就决定了交换价值能够在婚姻择偶中起稳定的协调作用。”男女双方在选择配偶时,大多考虑双方家庭财产多寡。西汉陈平家境贫寒,向富人求婚屡遭拒绝,但又不愿娶贫穷之家的女子为妻,最后娶“五嫁而夫辄死”的阳武户牖富人张负孙女。东汉家财万贯的郭举与自己财产相当的窦宪结亲。王充评价当时婚姻时说:“富贵之男娶得富贵之妻,女亦得富贵之男。”(注:《论衡·骨相》。)此后,婚姻论财之风愈演愈烈,宋代“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注:《宋文鉴》卷108。)清人赵翼谈及古代婚姻时说:“凡婚嫁无不以财币为事,争多竞少,恬不为怪。”(注:《廿二史札记》卷15《财婚》。)

婚姻在缔结过程中,非常重视聘礼,这是借婚姻索取钱

物,是女子身价的买卖。《礼记·曲礼》云:“非受币不交不亲。”说明奴隶社会的婚姻已注重钱物。封建社会更加看重聘礼,聘礼成为女子的身价筹码,聘礼越重,其婚姻经济色彩越浓。东汉时议曹史展允,非常勤奋,但家境贫寒,年近知命还未婚配,最后他的长吏李固向僚属募得聘金二三万钱,才了结其婚姻。唐代婚姻索要钱物甚多,以至高宗于显庆四年(659年)下诏限制:“自今已后,天下嫁女受财,三品以上之家不得过绢三百匹,四品五品不得过二百匹,六品七品不得过一百匹,八品以下不得过五十匹。皆充所嫁女资妆等用,其夫家不得受陪门之财。”(注:《旧唐书·礼志》。)宋代婚姻要行定礼、聘礼、财礼。元代上户要出聘金1两,银4两,下户无金,银3两。元代郑介夫论曰:“婚姻聘财,今之嫁女者重要钱财,与估卖牲口无异。”(注:《历代名臣奏议》卷67。)

女子出嫁还要准备嫁妆。而嫁妆本身就是财富多少的象征,体现了婚姻当事人的经济动机。《诗经·卫风·氓》载“匪我愆明,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尔车来,以我贿适。”《毛传》曰:“贿,财。迁,徙。”意为男子用车子拉走女子的嫁状。为什么男子要给聘礼、女子要带嫁妆呢?前苏联学者柯斯文所言很有见地,“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向固定的夫方居住制的过渡,是和可以作为这类制度的特征的婚姻缔结形式上的转变分不开的。妇女是劳动力,当

她的家族打发她出嫁的时候,照例向男方索取一定的补偿。最初,男方以送礼作为补偿,未婚夫靠自己家族的协助备办礼物,亲自送到未婚妻家中,首先送给他的母亲,以后再送给她的兄弟、舅父等等。另一方面,出嫁的女子在脱离母亲经济生活的时候,也从家族集体所有的财产中得到她应得的一份。这份财产构成出嫁女子的个人财产,与夫家的财产分立,她有自由支配的权利。这份财产是她在一定程度上保有她个人独立地位的基础。

婚俗文化又具有跨越民族、国界外在的政治性。统治阶级往往利用婚姻实现其政治目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一切历史上主动的阶级中间,即在一切统治阶级中间,婚姻的缔结和对偶婚以来的做法相同,仍然是一种由父母安排的、权衡利害的事情。”(注:《马恩选集》第4卷)西周时期姬、姜两姓世代联姻,以求达到国内的稳定。春秋时期,齐鲁两国世为姻亲,鲁君娶齐女,结成甥舅之国,维护两国的团结。《礼记·大传》云:“异姓主名治际会”,是谓通过与异姓通婚,对巩固统治有利。

封建社会婚姻的政治性表现得更为明显。战国时期、秦准备攻打齐国,“齐、楚从亲”,共同对抗秦国。秦派张仪劝说楚王欲绝约于齐,通过许诺联姻使齐、楚未能结盟。东汉末年,孙策为了使有见识有才干的周瑜忠心耿耿效劳东吴,自己娶乔公的“大乔”,让周瑜娶“小乔”,结成姻亲关系。孙

策死后,年轻的孙权登基,周瑜竭尽全力辅佐,稳定了孙吴政治。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与刘备结盟抗曹,主动把妹妹嫁给刘备。

和亲也是婚俗政治性的表现之一。汉高祖为了缓和北部边境紧张局势,主动与匈奴联姻。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愿意臣服并求亲,元帝把王嫱(字昭君)许配给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样是为了加强汉藏两族的政治联系。清代,满族与蒙古族世代联姻。据《清史稿》不完全的载录,从努尔哈赤至道光帝,共有13个后妃选自内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其中尊为皇后的5人(包括顺治的废后)(注: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1卷第179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与此同时,不断把公主或宗室女下嫁给蒙古各部贵族子弟。康熙成年的8个女儿中,有7个远嫁蒙古。同样,通过联姻,巩固了清朝在蒙古地区的统治。因政治目的而缔结的婚姻,注重的是政治而不是婚姻,侵犯了婚姻当事人的婚姻自主权。所以,恩格斯认为:“对于骑士或男爵,像对于王公一样,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

中西婚俗文化的差异 刘

中西方婚俗差异的比较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rriage Custom 摘要:婚姻是各民族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共有的制度之一,从古至今,婚姻对任何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婚礼是在公开场合将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婚姻关系公开确定下来的一种仪式。通过对中西方婚姻婚俗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对中西方文化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研究中西方婚俗的差异,还可以达到提高英语水平和开阔视野的目的。本文试着从中西方筹备婚礼,婚礼仪式,婚宴,婚服等几个方面对古今中外的婚俗进行简单的比较,研究,不尽研究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研究其某些共有特征。 关键词:婚俗marriage custom 婚俗习惯the manner of marriage custom 筹备婚礼prepare the wedding 婚礼仪式ceremony of wedding 婚宴礼服formal dress of wedding feasts 文化差异culture differences 引言 中西方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人们的世界观及各种传统皆有很大的差异,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本文就中西方婚俗的差异做简单浅显的介绍。婚俗是一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这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指向标,它显示了民族群体的价值观、宗教观、爱情观、婚姻观,审美、民族心理等等,通过一个民族的婚俗,可以窥见该民族的社会生活面貌。由于文化的不同,各个国家的婚俗也各不相同,由此反映出不同文化的人们对于婚姻的态度。中国婚俗有着许多的仪式。最早记载婚礼习俗的《仪礼》云:“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在西方国家主要有4个程序,即建议,改姓,选期和举行婚礼。由于宗教、文化根源、婚姻观念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西方婚俗的不同。在中国婚俗中,媒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作为婚姻当事人的青年男女却没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力,而且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平等现象也屡有出现。在西方,是牧师在婚姻中起作用,并且青年男女有合法的权力去选择自己的夫婿或妻子。当然中西方的婚俗也存在相同的地方。有关文化差异研究的学术论文成果也颇丰。如,韩芳《中西传统婚俗之比较》(《中国校外教育研究理论》2008期)、毕伟《浅析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 正文 一、婚俗习惯 (1)中国传统的婚俗习惯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

中国婚俗文化 (2)

Chinese Marriage Customs 中国婚俗文化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曾经出现很多不同的婚俗。在现代的中国.许多传统婚礼的习俗已经不再盛行了。不过近几年传统婚礼习俗在中国很多地方再次兴起,并且越来越吸引人们的视线。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with various marriage customs in the vast land.In modem China,various traditional wedding customs and ceremonies were out of date. However,in recent years they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attractive. Wedding ceremonies have been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life matter both home and abroad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Three Letters and Six Etiquettes”wer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customs in ancient times. Three Letters include a Betrothal Letter,a Gift Letter and a Wedding Letter.The Betrothal Letter is the formal document of the engagement,a must for marriage when the bridegroom presents the betrothal gifts(engagement).The Gift Letter is delivered to the bride's family and is a document necessary before the wedding,in which will be enclosed lists of the types and quantifies of gifts for the wedding. The Wedding Letter refers to the document, which will be prepared and presented to the bride's family on the day of the wedding,to confirm and commemorate the formal acceptance of the bride into the bridegroom’s family. The Six Etiquettes are namely: Proposing( A matchmaker discusses marriage with the potential bridegroom and bride), Birthday matching( the matchmaker will ask for the girl's birthday and birth—hour record to assure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potential bride and bridegroom),presenting betrothal gifts (Once birthdays match,the bridegroom's family will then arrange the matchmaker to present the betrothal letter,to the bride's family),the defining of an auspicious wedding day(the groom's family delivers appointment letter bride's side family) presenting wedding gifts(after the betrothal letter an betrothal gifts are accepted,the bridegroom's family will later formally send wedding gifts to the bride's family enclosing the Gift Letter),picking a wedding date(an astrologist or astrology book will be consulted to select an auspicious date to hold the wedding ceremony),and the wedding ceremony (The bridegroom departures with a troop of escorts and musicians to escort the bride). The modern wedding ceremony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activities which are held on the wedding day,but in ancient times “Three Letters and Six Etiquettes” included the marriage etiquette with a series of activities of matchmaking, engagement and the wedding ceremony.If the men and women did not follow the process,the marriage was then not acknowledged.In of these activities,wedding ceremony is the most over elaborate. It refers to the activity in which the bridegroom departures and escorts the bride to the bridegroom's home,the wedding ceremony begins. The historical books record the earliest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ceremony:On the early morning of the wedding day,the bride puts on the new outfit in a pair of red shoes after a bath in grapefruit water,waiting for a lucky woman to comb her hair.The bride will put on Feng Guan(phoenix coronet) in red silk bridal veil and listen to a married woman who tells her how to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涉外商贸学院 教案 艺术设计学院所在单位 电脑辅助设计教研室所属教研室

住宅空间设计名课程称 师教课授秦学军 1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总学时∕学分:54学时∕4学分 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含实验)课(√) 四、学时分配:理论课( 10 )学时实践(含实验)课( 44 )学时 五、授课专业、层次:2010环境艺术设计专科 六、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室内设计操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室内设计学习过程中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项目实训熟练地掌握家居设计的过程和创意表现的专业技能。 七、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 1.课程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程难点 实际现场观察与测量及业主的沟通,平面图介绍、平面功能分区,家居布置与平面尺寸及装修材料的选用等。 八、教材和参考书 1.《居住空间设计实训》,孔小丹编著,东方出版中心, 2010年7月 2.《室内设计原理》,来增祥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2版

2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内容 一、章节内容:第一章室内设计理论知识 二、课时:8学时 三、教学目的 本章让学生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室内设计的含义、内容、程序及室内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概念的区别,家居设计功能分区,家居照明照度的控制。 本章难点:家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灯具布局,室内色彩的设定。 五、教学方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技法的示范辅导,及时解决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困难。鉴于住宅室内设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须注意:(1)因材施教 (2)多媒体理论讲解 (3)实地考察 (4)命题方案设计 (5)讨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室内设计介绍 (1)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结合,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进行设计的一项活动。室内设计是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运用物质材料、工艺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赋予使用者愉悦的,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2)室内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概念的区别 室内装潢从视觉效果的角度来看,指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色彩处理、装饰材料的作用及配置效果。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的研究。室内设计指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除室内装修、室内设计两项内容外,还包括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个性 特色等文化环境方面的创造。 3 (3)室内设计的内容 室内设计的内容见图1-1。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公共空间设计》 课程代码:zh012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学 分:5 总 学 时:80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 一、前 言 (一) 课程性质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该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二年二期学生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对象学习过工程制图、设计表现、室内设计原理等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与制作能力。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模块之一。 2、前导和后续课程 图1:前导及后续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办公类、商业类、餐饮类、休闲类、展览类、娱乐类空间设计项目为载体贯穿始终,利用项目的执行,将公共空间的类型与特征、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及手绘方案表现、AUTO CAD 、3Ds MAX 相关软件的运用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按照项目流程及技术方法需要在各子项目和任务中进行嵌入与引导,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形成课程可展示成果。 校企双方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操作过程、阶段性成果和项目成果综合质量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作品完成后,组织对作品进行适当的陈设、展示,使学生形成必要的成就感。 前导课程 室内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制图 室内设计表现 后续课程 公共空间设计 专题设计 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公共空间的基本种类; 2、了解地域经济、文化对相关公共空间的影响; 3、了解国家或行业协会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要求; 4、了解室内设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发展与基本用途; 5、理解各类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 6、掌握室内设计相关原理、图纸规范; 7、掌握空间形态的组合方式与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导入与实施项目,学生能运用公共空间特定功能、表现形式、装饰工程要求等相关知识,根据室内设计相关的技术标准等要求,按照空间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手法和操作规范,利用手绘表现、计算机CAD、3Dsmax软件平台相关技术,完成符合课程项目要求的设计图纸,预设效果,最后编制设计说明,并与相关图纸一起装订成册。 (三)素质目标 1、表达与交流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保持有效的口头沟通、项目组内工作的有效衔接、设计方案的有效陈述与说明; 2、知识产权维护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坚持设计的原创性,注意保护设计成果的知识产权,并不窃取他人的设计成果; 3、执行力——能够正确理解项目任务书相关要求,能够正确的按照设计计划方案执行相关任务,按时、按质地完成并提供阶段性可展示成果; 4、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按时到岗,保持岗位的整洁,图纸摆放、收纳、整理有序,形成有效的技术档案,树立良好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 5、组织能力——保持项目组内工作的有效衔接,各岗位之间保持有序、有效的负责关系,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 6、操作规范——遵循室内设计工作室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相关设备操作规范。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总体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流程和设计手法,为其胜任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计80学时,分为6个教学单元,教学单元、任务及学时分配设计具体见表1。

现代诗的特点doc资料

现代诗的特点

现代诗的特点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自由,绝对的自由,这是其他体裁不能比的一个优势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

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 关于现代诗: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就是自由诗,指“五四”以来的诗歌。有抒情诗,有叙事诗,还有说理诗。诗歌主要的特点就是:对生活做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凝集着鲜明强烈的感情,充满丰富的想象,语言形象、凝练,具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也有人把诗歌的特点概括为:形象性、概括性、抒情性、音乐性。 闲话新诗 一、新诗的发展历程

婚俗的文化蕴含到社会意义

婚俗的文化蕴含到社会意义 ---读鲍宗豪的《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和婚姻意识.婚俗的约束力,不依靠法律,也不依靠科学的验证,依靠的是习惯势力、民族心理和传统文化。中国的婚俗因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丰富,呈现出更多的斑驳陆离、异彩纷呈,也就越发地值得我们去了解、去研究。鲍宗豪的《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是有关中国婚俗文化的第一本专著,他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婚俗,把婚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婚俗生物学和婚俗文化两方面展开论述。包括男女的性角色意识,人类对婚姻的需要,婚姻与经济行为、婚姻与政治行为的关系,婚俗中的择偶艺术、嫁娶艺术,婚俗的宗教、社会心理等,又结合中国实际揭示了中国婚俗的变革,并对中国社会未来的爱情和婚姻做出预测,让人么清晰透彻地了解中国婚俗。 在鲍宗豪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婚俗与传统文化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主要体现在:一,中国婚俗受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婚姻涉及到男女两性的结合的道德方面,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中,孟子主张男女授受不亲,这种观念不仅是男女交往的道德准则,更渗透于男女的行为中,从而导致保守、落后的婚姻观念。中国婚姻中的门当户对、媒人撮合、寡妇再婚等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保守、中庸处世之道。其中,影响最深的是处女嗜好。对一个女子来说,是不是处女能否保持童贞,重于她们的生命。女孩子从小在父母那里接受的教训就是,一定要保持好自己的贞操,否则就是可耻的。而婚姻的缔结就给女人的贞洁一个光荣的归宿。可以说,对婚俗的尊重和践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二,中国的婚俗承载着中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这一点,我们从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婚俗中就可看出。像我们所了解的抢婚、表亲婚、转房婚、入赘婚、服役婚、童养婚、指腹婚、共妻婚、试验婚、典妻婚、阿注婚、冥婚等婚姻形式,都完整地保存在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这些婚姻形式,我们可领略到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从而让我们更尊重这些文化,也利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和少数民资传统文化的传承。再则,鲍宗豪在书中还提到了中国婚俗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于中国传统方式的包办婚和与其对立的自主选择婚中。这两种婚姻现象的冲突是诱发艺术灵感的闪光点,是诗人、作家歌颂自由恋爱和鞭笞包办婚姻的素材。美好的爱情成为美好婚姻的象征。从男女的择偶标准到相互表白示爱都被拿到艺术作品中当作题材,《诗经》中的《关雎》,还有《绝代佳人》、《凤求凰》、《孔雀东南飞》、《秋江记》、《梁祝姻缘》、《风流千古》、《西厢记》、《红楼梦》等戏剧、小说都淋漓尽致的描写了爱情的酸甜苦辣。 值得注意的是,从鲍宗豪所讨论的婚俗具有的文化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可窥见到婚俗所具有的社会意义。而它的社会意义更多地体现在经过婚俗而形成的婚姻中。 其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俗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婚俗中的精华部分被保留,而那些封建的、尤其是对女人来说不公平对待的部分渐渐被排斥掉。这不仅是现代人们对传统的挑战,也是尊重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和地位的体现,同时也认可了女性

特点

商·周时代的城市实例 1、偃师尸乡沟城址 2、郑州商城 3、盘龙城 4、安阳殷墟 5、西周:王城、都邑、食邑; 城、郊、野 殷商时代城市的特点 殷商时代已出现为考古证实的城市,城市往往是奴隶主的驻地,因此宫殿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中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从发掘出的奠基的奴隶遗骨可以看出城市中明显的阶级差别和对立。周代的都城是丰京、镐京和后来建立的王城、成周,这时已有按一定的规划建设的城市。 商代都邑的特点: (1)人口众多、密度大、遗址范围大,各种建筑多; (2)城市外围有规模巨大的夯土城墙,垣曲、殷墟有壕沟; (3)尸乡、郑州两座商城基本可划为宫城和郭城两大部分; (4)城内有大量的手工作坊; (5)城内有排水设施。 《考工记》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工艺技术的著作 春秋时代齐国人记录手工技术的官书 匠人营建王城,全城九里见方,每边各开三座城门。城内有九条横街,九条纵街,每条街的宽度九轨; (城中央是宫城)左设宗庙,右设祭坛, 前临外朝,后通宫市, 宫市外朝的面积各方一百步(一百亩)。 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都城 1、鲁曲阜平面呈不规则的横长方形,中部偏北有大规模的夯筑基础 2、楚郢都纪南城略成长方形,中部偏东南一代,较密集的夯土台基 3、吴奄城今江苏常州,三道城墙只有一个旱路城门,并且三个城门不开在一个方向上,三道墙外都有护城河。 4、齐临淄分为大小城,有8座城门,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宫殿已在小城西北,市区在小城北部,大城西部,合乎“面朝背市” 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城为贵族王宫,廓为一般市民住宅,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春秋战国时代城市的特点 1、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 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 3、工商业发达、经济职能有所增强 4、城市规划理论的新发展 5、“城”与“郭”的形制

议案的特点包括什么.doc

议案的特点包括什么 议案的特点包括什么?下面就由我给大家讲讲吧,希望大家喜欢。 一、议案的特点 1、行文关系的确定性。议案的提出者和受理者都是由法律条文明确定规定的;其它的组织或个人都无权提出或受理议案; 2、行文内容的单项性。议案的内容是专项的,即一事一案,在一件议案内,不得夹带其它事项; 3、办理程序的法定性。议案的提出、审议和通过都有法定的程序。议案在没有审议通过之前,即使有极强的可行性,也不产生任何效力;只有经过审议通过,形成决定,才能转化为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有关方面才能据以执行。 二、议案的类型 议案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由国家机关提出的提请审议事项的议案;另一类是由提案人(人民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提请列入大会议程议案。 (1)由国家机关提出的提请审议事项的议案,一般是立法议案,它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度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同级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提请审议某项法规、条约或修改某项法规的议案。这类提请审议有关事项的议案,如国务院1992年11月2日向七届全国人大党委会第28次会议提请审议的《关于审议决定我国

加入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的议案》、《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也门共和国领事条约》、《联事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议案》等。这类议案的结束语一般为:"国务院同意《××××条约》。现提请审议并请作出批准的决定。" (2)由提案人(人民代表)提出的对有关问题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议案。这类议案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案由、提议案人、理由、议案审查委员会意见、大会主席团审查意见等项。 议案范文: ××公司关于申请发行短期融资券的议案 各位股东: 为了促进主营业务的发展,满足公司日常营运周转的资金需求,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经公司第××届董事会第××次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发行不超过人民币××亿元的短期融资券的议案,并提交至本次股东大会审议。 本次短融券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的流动资金周转,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根据目前市场利率水平,本次短融券的预计年综合融资成本在×%左右低于公司的综合财务成本,预计每亿元节省财务费用人民币××万元。 公司拟授权公司总裁在有效发行额度内,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事宜(包括但不仅限于每一次发行的数量、发行时间、发行期限、利率、承销商和中介机构的选聘、信息披露)并签署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浅谈中国古代的婚俗文化

〔收稿日期〕 2003-01-15〔作者简介〕高建军,男,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刘立功,男,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政工师;郭红卫,男,河北科技大学组织 部政工师。 浅谈中国古代的婚俗文化 高建军 刘立功 郭红卫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摘 要〕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精华,批判糟粕,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无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G 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981(2003)02-0076-04 中国的传统婚俗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体系。这个体系涉及中国人婚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但中国的婚俗文化也有一个发展完备的过程,经历了从原始初民的粗犷、童真式的“开放”,到封建社会中晚期的成熟、系统的封闭。本文就中国婚俗文化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论述,希望能对中国几千年的婚俗文化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婚姻”一词在古代汉语里指男女双方的父亲。《礼记?昏义》上又说“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在古代人眼里,婚姻仅仅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一种社会性的缔约,婚姻的目的也是传宗接代和祭祀祖先,唯独与男女当事人没有关系。而且在古代人眼里,婚姻的实质也并不是夫妻双方的美满幸福,而是崇上与接下。所以,在今人看来,中国古代对于婚姻的观念是重形式大于重内容,重社会性大于重夫妇的个体性。从上述对于婚姻的这种定义看,基本上没有夫妻双方的影子,在这种婚姻里,夫妻既不是主角,也不是主要参与者,甚至连配角都不是。他们就象道具、摆设、木偶,任人摆布。无论是对于婚姻仪式的举办,还是对于婚姻的目的和实质的看法上,他们都没有发言权。孟子更进一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 大。”这句话使上述古人对于婚姻的定义的两方面内容结合了起来。并突出了祭祀祖先的优先地位,就是说,传宗接代是为了祭祀祖先。这种思想一直贯穿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并一直在从上到皇亲国戚、下至寻常百姓家占据着统治地位。甚至直到今天,此种思想仍然死而不僵,并有着相当的市场。不过,今天大多数人对于婚姻的理解毕竟已经大大不同于古代。至少在追求夫妻个体幸福方面,现代人已经将之放到了婚姻的第一位。而且现代人对于婚烟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的认识上,也与古人有了根本的区别。古人是重形式大于重内容,今人则正好相反,是重内容大于重形式。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大量的未婚同居、试婚、“丁克家庭”等现象就是对于传统婚姻观念的一种稍显激进的“矫枉过正”式的反动。不过,正常的生儿育女、道义上的夫妻双方的相互忠诚、尊老爱幼等等,毕竟是对社会的一种负责。在这些问题上的激进,至少在现在看来是一种逃避义务的自私行为。因此,回顾中国几千年来的婚姻发展的历史,找出其具有永恒价值的一面,批判其封建糟粕的一面,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仍不无借鉴意义。 一、先秦“淫奔”之风 先秦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哲学和文化的轴心时代。其   2003年4月 第2期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Socialist College Apr.2003  No.2

企业债券的特点.doc

企业债券的特点 1.契约性。作为一种有价证券,企业债券实际上代表着一种债权债务的责任契约关系。企业债券主要通过规定债券发行人在既定的时间内必须支付利息,在约定的日期内必须偿还本金,从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这一特点表现在两种方式中,一是债券持有人对发行人的特定资产(一般是指不动产)具有索偿权,一旦发行者的经营出现问题,企业债券持有者则可要求以已经指定的资产进行赔偿,这种债券实际上是抵押债券;另一种是企业债券的持有人不对企业资产具有索偿权,其索偿权是针对发行者的一般信誉而言的,这是企业债券中责任关系的通常形式。 2.通知偿还性。部分企业债券附有通知偿还的规定,即发行者具有可以选择在债券到期之前偿还本金的权利。通常当发行债券的企业准备降低债券的利率时使用这种权利,届时企业可以随时通知偿还一部分或全部企业债券。 3.可兑换性。部分企业债券,如可转换公司债券,允许其持有者随意兑换成另一种金融交易工具。兑换条件在契约中已经明确,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债券的灵活性和流动性从而降低利息的支出。 4.优先性。企业债券的持有人只是企业的债权人,不是所有者,他无权参与或干涉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工作。 但债券持有人有按期收取利息的权利,其收入在会计科目上计入成本,所以在顺序上要优先于股东的分红。而当发债的企业经营破产后清理企业资产时,债券持有人可优先于股东收回本金,且企业债券一般都在发行时便确定还本的期限。 企业债券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分为以下一些种类: 1.按照在发行时是否在债券上记有持有人的姓名可分为记名企业债券与不记名企业债券。记名企业债券是在债券上记有持有人姓名的企业债券,它不能上市流通。这种债券的本息只能偿付给债券票面上的记名人,所以在支取时要凭相应的身份证明文件且履行必要的手续,在其转让时还必须向企业登记。这种债券又可分为本息记名企业债和本金记名企业债。不记名债券是指债券上没有载明持有人姓名,还本付息时仅以债券为凭。通常在市面上流通的企业债券都是不记名企业债。 2.根据债券持有人的受益程度和方式可划分为参加企业债券和非参加企业债券。参加企业债券的持有者除可以得到事先规定的利息外,还可以按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的盈利分红。非参加企业债券的持有人则没有这种权利。参加企业债券的分配方式和比例在事前都必须约定,一般来说这种债券的发行数量很少。

艺术类课程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课程简介Array 一、课程定位 《公共空间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 程,该课程根据商业类、餐饮类、娱乐健身类、酒店类等典型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以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为依据,采用设计项目引导与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方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表现、方案制作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具备从事室内设计师岗位所必需的设计项目调控、设计项目协作、设计项目沟通等职业素养,课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二、课程内涵 教学目的: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程序、及设计表达能力。同时以设计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案例实训,熟悉领会公共空间装修设计的材料、工艺、管理、预算、施工综合项目策划、设计与运作能力。 教学内容: 1、公共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与程序,主要学习概念设计与方案设计的图形思维方法与表达,并最终以施工图的形式来展现设计方案。 2、专卖店项目设计,主要学习专卖店的装饰设计、道具展示设计及空间组合设计。 3、餐厅项目设计主要学习餐厅的重要功能区,营业区与厨房设计,并辅以家具陈设设计方面的内容来开展教学。 4、娱乐健身空间设计主要包括歌舞、洗浴、球馆、美容剧院等空间室内设计,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接触与训练,进一步熟练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并提高设计审美修养。 5、酒店项目设计是公共空间设计中要求比较高,施工难度大,施工标准高,管理难度大的设计项目。不但要熟练掌握设计的方法流程,还要掌握酒店专业的特 点,有针对性进行项目运作。其中入口、大堂、客房是酒店的核心功能空间,

现代汉语的特点.doc

现代汉语的特点 印欧语系语言比较,现代应用汉语在结构上有许多显著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现代应用汉语的音节一般可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同时又没有复辅音,像英语boss(老板)那样的辅音连缀现象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声母在前,韵母在后,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界线比较分明,易于分辨。 2、元音占优势现代应用汉语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就汉语音节的组合情况看,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决不能没有韵母。除hm (口音欠)、hng(哼)、m(呒)、n(嗯)等少数音节由辅音构成外,辅音一般不能单独构成音节。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乐音成分比例大,听起来响亮悦耳。 3、有声调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是汉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有辨别词义的作用,而且声调的抑扬顿挫,使音节分明洪亮,加以双音词又有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使得现代应用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美。读准汉语多音字的五条规律汉语拼音名词解释:调值、调型、调类、调号汉语的定义及汉语简介我与汉语拼音汉语注音符号详细介绍 汉语读音音变字词训练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为基本形式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这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现代应用汉语造词方法灵活,其造词方法可以是“词

根+词根”的,也可以是“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词缀+词根+词缀”的,可以是模拟自然声音的,也可以是变化语音的(如轻声、儿化),对外来词语可以是音译的,也可以是意译或音义结合的,而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如“火山”“电视”等,其中“火”“山”“电”“视”分别都是词根)。 3、双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化是现代应用汉语词的结构的主要倾向。上古汉语里就有一些双音节词,中古汉语里,双音节词逐渐增多,到现代应用汉语里,词的双音节化就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了。首先是大量古代单音节词发展成为双音节词,如:目→眼睛、耳→耳朵、鼻→鼻子、谋→谋求。其次是一些多音节的短语又简缩成双音节词,有些多音节短语也逐渐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科学技术→科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多音节词的双音化,既显示了音节节奏整齐化的美,又符合语言实际要求经济的原则和汉民族人民的审美心理汉语叠词读音变调情况一例《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汉语影响其它语种三、语法方面 1、汉语的形态变化很少,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在汉语中,同样的成分组合,语序有所不同往往会改变结构关系并改变意义。例如:工人--人工汉语里,同样的组合成分中,用不用虚词或用不同的虚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我的妹妹--我和妹妹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都由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来构成。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由语气词。

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LLEGE 教案 课程名称:公共空间设计 教师姓名:姜佳良 系别:机电系 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第二学期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总学时:64 周学时:周4学时 教学起始周: 1 周——16 周 授课班级及时间:工业设计二、三班 教材概况(主编、出版社、版次等): 《公共空间设计》杨清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辅概况: 《室内设计》马澜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1)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的概念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及风格表现 3.公共空间的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概念的理解 公共空间的主要风格 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2)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因素 3.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 公共空间发展的因素与趋势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二周 二、授课课题: 展馆空间设计案例鉴赏解析 三、教学目的要求: 对湖南益阳博物馆室内设计进行鉴赏 归纳总结展示空间的设计特点与要求 要求学生进行展示空间设计

近代以来中国婚俗演变及其原因

近代以来中国婚俗演变及其原因 摘要:结婚,是人生之大事,也是男女感情的升华。由于婚姻与家庭和睦、血脉承继、社会安定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有关婚姻的仪礼、风俗也就特别繁多。婚姻仪礼不仅可以展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风俗习惯,而且也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涉及到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也同婚姻史和家族史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它们是中华民俗风情园中的奇葩,从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近年来,婚礼形式更趋于多样化,表现出中国人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的进步。 关键词:婚俗;文化;演变 正文:一、近代以来婚俗文化变化概述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婚姻制度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个体婚制(一夫一妻制)三种不同形态的发展过程。虽然各民族、各个国家的婚俗都各有特点,但基本都离不开这三种婚姻形态。封建时代,婚姻大事中当事人缺乏自主权,父母双方或媒人对婚姻起决定性作用。包括婚礼前的一些仪式,比如从择偶到筹备正式婚礼的所有环节,都是由双方家长包办,婚姻当事人反而不能参与。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封建礼教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剧烈的变革,近百年来婚姻礼俗文化的变迁正是这种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反映。特别是最近三十多年来,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文化交相融会,婚礼文化也出现了空前丰富、五彩缤纷的新局面,人们探索着、期待着、一种更健康、更文明、更具时代特色,也更能反映当代青年审美理想的全新婚礼文化的诞生。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各地民情的不同和人类思想的解放,“六礼”(古代的指与男女结合相关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所规定的基本程序虽然大体上还在执行,但是纯粹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了。“六礼”的具体环节在全国各地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人们更倾向于将注意力到婚礼当天的仪式上,其余的则逐渐被淡化。由于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观念的普及,青年男女在配偶选择上有了很大的自主权,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现象已荡然无存;女性地位的上升与文明的开化,也使得很多女性转变了自己的思想,完成了从被男性追求到主动寻觅幸福的转变;现代信息技术比如互联网的发展与手机的普及等,使青年男女相互交流的形式多样、联络密切;古代婚礼的繁琐流程已不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有的仪式甚至已被当代人遗弃。在我国现代意义的婚礼,是指结婚典礼,即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程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变迁,婚礼不断地变化,到近代,西式文化的进入,也使婚礼发生重大的变革。现在,婚姻关系的确立的依据为结婚证,婚礼的仪式大体上由繁至简。总体说来,婚俗文化的演变为一对男女由媒妁之言到自然相识,从相亲到自由恋爱的趋势,婚礼则由一个繁文缛节变得喜气盈盈,更加简单。 (一)婚俗形式的变化之婚礼环节的变化 (1)聘礼和嫁妆的变化 聘礼是男方赠给女方的礼物,是一种表明二人婚约关系的物品见证。传统聘礼有三十样东西:雁、白酒、粳米、羊等,每样聘礼都有自己的寓意。女方收到聘礼后就开始为女儿置办嫁妆。嫁妆是女方娘家赠与新娘的礼物,既是对女儿结婚的祝贺也是日后生活中会用到的物品。嫁妆的多少取决于女方家庭的地位和财力,并没有强制规定。嫁妆一般是妆奁、被褥、衣服、金银首饰等。因地域或民族的不同,嫁妆也有所不同。聘礼和嫁妆的变化以20 世纪60 年代到现在的变化最大,在全国范围内也比较能呈现出一致性,故以此为例来说明。到了七十年代,聘礼或嫁妆流行“老三件”,也就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这彰显了家庭的生活水平,人们普遍认为有了这三样东西才“体面”。七十年代后期,有些女方又提了收音机这个新要求。八十年代,人们先是选择14 寸黑白的电视机作为聘礼或嫁妆,再是彩电、摩托车、洗衣机。进入九十年代,则增加了电冰箱、电脑、金首饰等,而且对电器的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