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蓝宝坚尼 - 南台科技大学知识分享平台 EshareInfo

蓝宝坚尼 - 南台科技大学知识分享平台 EshareInfo

蓝宝坚尼 - 南台科技大学知识分享平台 EshareInfo
蓝宝坚尼 - 南台科技大学知识分享平台 EshareInfo

藍寶堅尼

指導老師:吳宗霖

陳幫哲4980H002

目錄

作者介紹.........p3 目前規模.........p4

特色...........p5 結論...........p6 參考資料.........p6

藍寶堅尼

費魯齊歐·藍寶堅尼

Ferruccio Lamborghini 前言

費魯吉歐.藍寶堅尼(Ferruccio Lamborghini)於1916年4月28日出生於義大利境內的波隆那筆不鄰近的菲拉拉(Ferrara)的一處農莊裡。他是一位農家子弟從小就浸淫在機械化農業器具的環境之中,促使他立志學習相關的工業科技,最早時因致力於農耕用曳引機的製造而小有積蓄。在從軍時期,他見識到各式各樣極具建設性意義的技能而運用在飛機操作的訓練上;爾後的事實證明,這樣的機會對他而言,真可謂是無價之寶。

藍寶堅尼的發展史

自1948年起,藍寶堅尼在辰托(Cento) 購買了一座小型工廠,並正式展開曳引機的製造事業。當時,由於義大利在戰後對於農業機械需求極為迫切,因此藍寶堅尼在不久之後便累積了相當的財富,而得以放任自己對於賽車運動的熱愛。他先是購買了一部500cc的飛雅特Topolino,再將其引擎改大到750cc ,並以這部車參加1948年舉世聞名的Mille Miglia全國汽車大賽。雖然這部車最後因為機械問題而退出,但是在此之前,已經有許多圍觀者受到它的吸引而感到

興致勃勃,並且紛紛向藍寶堅尼提出複製的請求。然而藍寶堅尼的事業正處於起步的階段,雖然有意向此發展,只不過還是先將心力投注於曳引機的發展上,不宜冒然涉險。不久之後,他在改裝軍事車輛成為新式曳引機的成績蒸蒸日上。

到1959年之後,這時藍寶堅尼採取多樣化經營的投資方式,一舉進軍家用與工業用暖氣機以及空調系統的事業,並成立藍寶堅尼布魯奇亞特利(Bruciatori)公司。由於強調售後服務,此項事業亦得以持續擴展。由與擁有這兩項事業所提供穩固的財務基礎作為後盾,費魯吉歐.藍寶堅尼接下來便致力於畢生的職志:製造直昇機。他輝煌的成就也使得自己行有餘力,購買一些在當時天價一般的汽車,例如法拉利和瑪莎菈蒂,作為研究和取樣之用。促使藍寶堅尼轉入跑車運動而聲名大噪的原因,但當時義大利政府始終拒絕頒予直昇機執照給藍寶堅尼。在迫於無奈的情形之下,只好捨棄直昇機公司。

而費魯齊歐·藍寶堅尼駕駛的法拉利250 GT車輛離合器出現問題,誤傷觀賞賽車的民眾。然而,恩佐·法拉利非但不太理採,還告訴費魯齊歐·藍寶堅尼沒能力駕駛法拉利250 GT,只適合駕駛農業機械車輛。後來,費魯齊歐·藍寶堅尼在自己公司倉庫裏,找到一個合適的備用配件安裝,解決法拉利250 GT問題,同時決定自行涉足跑車事業。他堅信在汽車出售之後,更應該對顧客付出真誠的關心,基於這種關心的態度而持續售後服務,才是事業所以成功的不變法則。

不久,車廠的建設工程在聖亞加塔.尼動工了,這個小鎮位在莫德納(Modena)和波隆納之間;這塊土地原本是直昇機製造廠所在地,如今搖身一變成為費魯吉

歐.藍寶堅尼汽車製造公司的新家。工廠在1963年8月完工,藍寶堅尼也蓄勢待發,準備進入汽車業。

(圖一)開始到現在車子的變化目前的規模

早期,曾因公司營運不善,數度易手經營權。但是,唯一不變的傳統是皆視

「法拉利汽車」所推出的車輛,為主要競爭對象。1998年,成為「奧迪汽車」旗下公司。目前,為「福斯集團」間接所持有的品牌名稱之一。

近年來,藍寶堅尼頻頻使出各種新鮮、奇異,卻又順理成章的招數,展現其旺盛的活力。不變的是,依然維持其一貫的高性能車量製造廠美名。藍寶堅尼汽車向來無論在造型或是內涵上,都是一隻不折不扣的野獸。無論是好是壞,它在一般社會大眾和專業汽車媒體兩者都建立了一種聲譽,那就是它是市場上最具陽剛氣質的汽車。常言道:「寶劍必須配英雄」,藍寶堅尼正是如此。

現有生產的車輛

特色

廠名和廠徽:首先,沒看到車以前,光聽到"Lamborghini"的名號,大家都能直覺的反應出這是家能和Ferrari相提並論的超跑車廠。廠徽"蠻牛"也和Ferrari的"躍馬"相互輝映。"蠻牛"象徵著不服輸的精神,使得Lamborghini能和Ferrari持續競爭到現在。

資源共用原則:Lamborghini為VAG集團的成員,VAG旗下還有VW、Audi、Skoda、Seat、Bugatti等車廠。在各車廠彼此技術支援、共同開發零配件,可減少研發成本。目前Audi的S6、S8和RS6都是使用小蠻牛Gallardo的引擎。追求卓越的造車工藝:Lamborghini低扁、稜線分明的車身,一向是其特色。Countach首創的"鍘刀式"車門,更是引領風潮,也成為Lamborghini的註冊商標。

新科技、新裝備或新製程技術

今年10月推出。第六元素藍寶堅尼車身採用輕物料的碳纖維打造,重量僅999公斤,輕盈的車身不但可提升加速、制動性能及操控性,更能減低油耗量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配備5.2升的V10引擎,由靜止加速至100公里,僅需2.5秒,最高時速可達320公里。

未來的趨勢

提升引擎的動力輸出為重點

碳纖維加強複合先進技術讓車子輕量化

研發高科技複合材料

結論

很常聽到藍寶堅尼,但是對它的一切都不了解,這次做了這份報告讓我對藍寶堅尼了解很多,而且他們在設計車子方面不只是只追求快速也講究美感跟環保,藍寶堅尼真的是一量很完美的野牛。

參考資料:

https://www.sodocs.net/doc/9f2433409.html,/2011/05/blog-post_14.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9f2433409.html,/zh-hant/%E5%85%B0%E5%8D%9A%E5%9F%BA%E 5%B0%BC

https://www.sodocs.net/doc/9f2433409.html,/question/question?qid=1206033005052

關鍵字:藍寶堅尼

隐性知识管理

关于呼叫中心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大中小发表时间:2010-6-22 16:55:47 作者:佚名点击数:20 评论数:0 【查看评论】 摘要:知识管理理念已逐步融入到了企业中,很多企业积极推动实施,但从国内目前部署情况来看,知识管理仍不成熟。 本文关键字: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共享已成为知识创新和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通过呼叫中心业务流程中知识共享存在的障碍分析,集中探讨如何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 呼叫中心员工的业务培训过于重视显性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忽视了隐性知识的存在。事实上,员工在工作中所形成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中心技术的经验、判断力和应答技巧等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形成呼叫中心竞争优势关键所在,为此必须加强对呼叫中心隐性知识的管理。 一、隐性知识的内涵 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20 世纪50 年代最早提出隐性知识概念并指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他把这部分知识命名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他认为隐性知识来源于

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是源于经验的。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Peter.F.Durcker)认为:“隐性知识,如某种技能,是不可用语言来解释的,它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学习这种技能的惟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他认为隐性知识是源于经验和技能的。 日本知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则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他还认为隐性知识不仅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 二、呼叫中心知识共享的障碍 隐性知识很难清楚地表达出来,或者即使表述了也很难让接受者和学习者直接获得,具有内隐的特性,不容易被编码和传播,不易被其他企业仿制或窃取,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但它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目前对呼叫中心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存在着许多的障碍。 1.员工激励和业绩考核机制。一个理性的员工,只有认为知识的共享比知识的专有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时,才会有长久的共享热情。

如何构建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

如何构建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近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共享创新资源、发展创业投资、加强“双创”平台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激发人才“双创”活力、持续“放管服”改革,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互动的“双创”生态等政策措施。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首要任务是深入拓展“双创”服务,构建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 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的内核 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是指通过树立“共享”与“众创”的理念,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工具,优化人才、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资源的配置方式,为社会大众广泛平等参与“双创”提供了更多元途径和更广阔空间的共建共商共享载体。 其内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关键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要通过健全公共资源共享体系,完善公共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产生聚合效应,增强“创客”的互动性和共建的实时性,提高公共资源的共享程度。其次,前提是信息对称。服务平台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兼顾效率和安全,这要求政府部门通过创新信息共享模式、健全信息平台解决信息资源在制度建设、行政管理、资源投入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最后,载体是无缝对接服务。服务平台要通过各种服务中心,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协调、

持续激励、配合统一机制,这是满足公众需求、搭建共享型服务平台的体现。 以共享型服务平台促进“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的关键在于厘清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边界,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来实现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因此,“放管服”改革的落实要遵循:政府权力运行要严格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社会权利延伸领域要提供相应服务保障落实“法无禁止皆可为”;市场和社会交叉领域要严格监管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放管服”改革需要贯穿始终的“不能腐败,不敢怠慢,不愿冷漠”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 共享型服务平台是中国政府落实共商共建共享机制与激发民智 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促进“放管服”改革,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利用杠杆支撑创新创业“以小搏大”,拓展市场主体和经济服务。二是采用去库存的方式增强政府服务的供需匹配程度,突破投资过度与消费不足的瓶颈。三是落实财税支持、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创新创业服务,积极稳妥地化解服务越位与缺位的矛盾。四是打造制定成本标准(通过分解计划指标、预算、定额的方法)、监督成本的形成、及时纠正偏差的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步伐,提高改革成效。五是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力,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及创新公共服务和民生服务,补齐有效投资、制度供给和服务领域的短板。

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知识密集型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隐性知识共享

知识密集型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隐性知识共享 一、前言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从“企业资源基础观点”到“核心竞争能力”。但是不管怎么演变,“知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现在已经是学者们的共识。知识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只有持续创造新知识,并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进而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是优秀的企业。与此同时,在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知识管理作为命脉。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对知识的创新、使用、保存、维护和转让的管理。知识管理把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的本质是知识分享,知识管理的目的是知识创新。近来,据美国《财富》杂志调查:全球500强中至少将有一半的企业正通过系统实施知识管理,以提高决策与经营质量,而在未来2~3年内,这个数字更将提升到

80%。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是指可用语言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可供交流、共享的那部分知识。知识管理界认为,隐性知识往往具有比显性知识更大的潜力,若能对隐性知识加以引导和开发利用,将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二、隐性知识的内涵 隐性知识支配着人的整个认识活动,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提供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对于知识的创新和价值的创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隐性知识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能够不断为企业带来利益。 2.1、隐性知识的概念 知识一般划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种划分方式最初来自于英国的哲学家polyani.m.1958年,polyani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第一次提出“隐性知识”这个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类型,通常被称作知识的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晓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2.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3.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 4.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5.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资源交换平台解决方案v1

方案概要 本方案主要描述湖南省政务资源交换平台的建设要求而制作的。方案充分结合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标准制订,针对政务资源交换平台的具体需求,利用Java EE应用开发技术、Webservice技术等,提供完整的设计方案。 方案共分为8章,其中: 第2章,项目背景,主要描述本项目的整体应用背景 第3章,需求分析,项目总体实施需求以及各个部分的需求进行了描述 第4章,总体设计,针对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详细说明了整个应用系统的架构以及各个应用子模块的功能,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应用流程。 第5、6、7章,分别对目录体系管理平台、交换体系管理平台、共享数据库建设等应用系统进行了设计。 第8章,对部门应用系统对接方式进行了设计。 项目背景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

之一,以政务信息资源为基础,依托技术总体架构,通过提供目录服务,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作为基础设施与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相对独立,其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的定位如图2-1所示。 图0-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定位 依托国家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通过构建覆盖中央、省、市、县的多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技术总体架构,形成政务信息资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信息共享模式,提供全国范围内跨部门、跨地区的普遍信息共享,方便用户发现、定位和共享多种形态的政务信息资源,支持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中心之间通过互访接口实现互联互通。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设与应用以支持跨部门业务协同为目的,实现部门间横向按需信息交换与共享,满足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围绕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以部门业务信息为基础,确定部门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

26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作为信息携带物、特定媒介,是知识共享的“发动机燃料”,是转换、触发和支持工具。它既是知识共享平台的媒介,又是一种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造和应用可靠知识来促进知识创新的动态行为模式。在知识共享理论研究中,常把联系纽带战略上等同于最新的信息技术,抹杀了知识的社会性。实质上,信息技术是融合、传播现有信息和显性知识的有效工具,它对知识背景、内容的社会网络共享以及隐性知识的共享则是鞭长莫及,更不能提供处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集成的、全方位的方法。相当多的企业在引入信息系统后,其知识共享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美国每年因此浪费了数目相当惊人的信息技术投入。 1 文献回顾 学术界对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研究主要是虚拟纽带的研究,即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显性知识共享的支持作用,重点是通过利用网络技术、知识库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体系中的应用来提高知识共享的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交流提供了容量大、速度快、使用方便的多媒体平台,促进了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交换。牛根义(2011)认为,个人和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换是通过知识共享技术来实现的,在线知识库和及时通讯的应用为知识交流和获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虽然各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兴建信息技术设施,但是先进的信息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未有效保障知识共享的顺利发展。在企业运作中,知识共享的力度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员工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共享,贡献个人知识与信息。Almashari(2002)等人所做的研究表明,78%的员工不愿意把个人的知识拿出来共享,由此,企业中重金兴建的信息管理系统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Roberts(2000)曾经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反而会降低知识共享的程度,因为遥远的时空距离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在共享隐性知识的时候尤为如此。 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方面所解决的主要是显性知识的共享。对隐性知识来说,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仍然是企业中知识共享的常用有效渠道。路琳(2007)通过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同特点的分析,提出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中,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Haldin Herrgard (2000)提出显性知识的共享可以由IT系统直接完成,而在共享隐性知识时,IT系统充其量只能帮助人们找到知识的拥有者。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从技术观点出发,在功能上大都是对以往企业文档管理的拓展,对企业隐性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 宋燕飞 郭 兵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 文章在研究中区分了实体纽带和虚拟纽带,并在SECI 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理清设计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逻辑思路。研究表明,在知识共享中,虚拟纽带主要处理显性知识的共享,实体纽带主要解决隐性知识的共享,两者相辅相成,而纽带设计中的新信息技术为企业构造出虚拟三维交流空间和员工信任、包容的人际网络,营造活跃的知识共享氛围,有效促进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关键词: 知识共享;实体纽带;虚拟纽带;新信息技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9-0026-042012年第29期(总第236期)NO.29.2012 (CumulativetyNO.236)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分享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分享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汪丁丁: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分享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追求效率?祁克果100多年前就说过这个问题,他坐在哥本哈根大学校园躺椅上没事干,突然想起他这一生的使命是什么呢?是让别人觉得不方便,因为所有人都在追求便利。我就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人必须拼力追求方便,上班要开车,不用自行车”——汪丁丁 【财新网】(记者:黄湘谭娟实习生:吴文杰)2011年10月28日,财新传媒学术顾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做客思享家线上沙龙,在万圣书园和思享家的享友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这次谈话由财新传媒评论部编辑黄湘主持。 活动开始后,汪丁丁先做了10分钟的发言。 汪丁丁:其实,“知识社会”这一概念,在我记忆里,如果不算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马克卢普1950年代的研究,那就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最早提出来的,他在1994年发表了一本书,《后资本主义社会》。他在这本书里预言,后资本主义社会(又称为“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其实应当称为“知识社会”。知识社会最大的特点是不再有“阶级”,没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只有各种知识之间的碎片关系,这些碎片之间不可能形成利益长期一致的任何阶级,这是我的解释。后现代知识状况,这是利奥塔的书名,他在那本书里论证,后现代知识状况就是,每个人只拥有一小片知识,社会交往是由许多这样微小的知识之间的交流构成的,所谓“微小叙事”。这样的社会里,不再有“宏大叙事”。如果知识社会就是这样的社会,有什么力量可以维系这些知识碎片形成一个社会呢?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你不能靠强

18、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更好地支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有效汇集资源,搭建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平台,提高资源集约使用效率和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心按照“统筹规划、同等待遇、成本分担”的原则开展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努力实现资源的科学使用、开放共享的持续运行、资源效益的有效提升。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资源”是指支撑中心开展一切学术科研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基础要素的统称,包括教师队伍、学生资源、科研基地、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资源。 第二章运行管理 第四条中心依托资产、人力资源,成果转化相应的管理,完善中心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资源档案,随时记录各项资源的运行状态和实时动态,进行“规范化、高效化、动态化”管理。 第五条中心各协同单位将本单位可开放共享的资源纳入中心统筹,资源所有权仍归属原单位,统一对协同体各单位开放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使用。 第六条中心根据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投入,进行设备购置以及资源引进,避免重复、高档抵用、闲置不用。 第七条中心统筹规划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的建设,依托协同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第三章人员共享 第八条中心开展学生协同培养,鼓励实行研究生跨单位双导师制。根据课程中心设置情况,实现互派相关专业课程教师。 第九条中心科研技术人员实行项目短期借用机制,及时了解科研技术人员的工作动态,科研技术人员需要优先满足中心科研课题的需要。

第十条中心应加强人才资源管理的技术力量建设,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建立并完善管理和服务工作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标准,确保人才资源的管理和开放共享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章科学仪器共享 第十一条协同中心理事会设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协调小组(简称“协调小组”),作为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工作的协调机构。协调小组由成员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领域专家及协同中心分管领导组成。 第十二条协调小组负责制定成员单位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有关管理实施办法,指导、组织共享工作的实施、绩效考评,协调收费政策,向理事会及成员单位通报工作开展情况、考核评价结果。 第十三条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建设“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督促成员单位发布、更新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目录。 第十四条成员单位负责共享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成员单位应结合协同中心统筹使用管理的要求制定相衔接的具体办法。 第十五条成员单位的权利: (一)共享协同中心的优惠政策。 (二)免费享受协同中心仪器设备信息资源; (三)获得“共享基金”使用、补助及奖励。 (四)免费接受协同中心组织的技术、人员培训和指导。 (五)有偿服务按规定收取有关费用。 第十六条成员单位的义务: (一)及时将仪器设备加入“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向成员单位完全开放,优先提供优质服务,为用户提供技术保障和准确可靠的分析测试结果。 (二)妥善保管对外服务获得的实验数据,遵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为用户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三)保持仪器设备完好正常,保证用户随时使用;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用户使用共享仪器设备要求。 (四)向协同中心公开提供各自的优惠收费标准。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精选.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概述 目前,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2、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 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

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的协同管理研究

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的协同管理研究围绕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的协同管理问题,本文的研究按照理论构建、实践研究和科学评价的逻辑思路进行。理论构建部分。本文首先探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知识管理的协同性质,分析其知识协同机制与知识协同要素,指出社会化 标注系统中主要存在的两类隐性知识:代表用户对系统中知识资源的共同理解的认知维度的隐性知识和代表用户信息行为规律和兴趣偏好的行为维度的隐性知识。从协同知识创新的角度论证对系统中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利用问题在社会化标注系统协同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据此,提炼出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协同管理的内涵:“在社会化标注系统环境下,以标签技术为核心、以个人或组织的绩效最大化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方法和手段,对隐性知识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协同化管理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其次,围绕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知识协同过程和协同要素,分析知识协同管理的 影响因素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测量指标体系。实证分析表明:环境要素、用户的知识组织动机、知识协同动机、用户对知识关联的利用和标签因素对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知识协同效应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据此,得出社会化标注系统协同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模型,为社会化标注系统提高知识管理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第三,在信息行为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由用户对社会化标注系统的采 纳与接受行为、一般使用行为和具体信息行为三个模块构成的集成化的用户信息行为模型,为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行为维度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上述三部分构成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所构建的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协同管理的理论内涵及相关理论,是对现有知识管理理论的拓展和丰富,也是本 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实践研究部分。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分析如何挖掘和利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认知维度与行为维度的隐性知识。 对于认知维度的隐性知识,本文提出挖掘社会化标注系统中代表网络用户的对知识资源的共同理解与集体智慧的知识资源的语义结构的方法。首先以用户为资源标注的标签为载体构建具有层次的标签树状结构。然后利用以《中国汉语主题词表》为主的受控词表为标签树状结构中的标签对赋予语义关系,形成社会化标注系统中以标签表示的知识资源语义结构。利用从豆瓣读书网采集到的真实标注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指出可将挖掘出的标签语义结构应用于资源的语

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利用

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利用 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资源,其开发利用对提高公安机关的打击犯罪和维护治安有重要作用。文章在讨论了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的概念及分类基础上,对隐性知识共享与利用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机制。 标签: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共享;利用 自20世纪60年代起,众多国内外学者对知识问题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知识的分类问题。目前管理学界通常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两类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存在形态、作用原理、价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对公安机关的影响不一样。据预测,隐性知识占知识总量的90%,而经过编码的隐性知识所占的比例不足l0%。隐性知识因为难以被他人观察了解,更无法奢谈共享和交流。因此,积极地开发利用公安机关中隐性知识,充分发挥隐性知识在公安机关中的作用,是公安队伍建设的关键,对提高公安队伍的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界定 (一)公安机关内部隐性知识概念 对于隐性知识的概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波兰伊(MichaelPolanyi)首先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并指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他认为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是源于经验的。德鲁克(P·F·Durcker)认为:隐性知识,如某种技能,是不可用语言来解释的,它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学习这种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德鲁克也是认为隐性知识是源于经验和技能的。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 国内有学者认为,隐性知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即特定的时间里具有特定能力的人,尚未通过文字、公式、图形、语言、行为等表述或虽然通过语言或行为表述但未体现于纸、光盘、磁带、磁盘等客观存在的载体介质上的,完全依赖人作为载体存在的知识。它与个人的感觉、经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洞察力、信念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深深打上了个人的烙印,它是显性知识的来源。 经过分析、归纳和探索,本文对公安机关内部的隐性知识主要内涵等的理解和界定是指存在于公安民警个体和机关内各级组织中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与共享、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各种内隐性知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

XXXX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规划方案 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1部分项目概述 (1) 1.1建设目标 (1) 1.2建设必要性 (1) 1.3建设思路和主要任务 (2) 1.4建设意义 (3) 第2部分需求分析 (6) 2.1业务需求分析 (6) 2.2基础资源需求 (8) 第3部分总体规划 (10) 3.1指导思想 (10) 3.2基本原则 (10) 3.3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 (10) 3.4总体架构 (11) 第4部分建设内容 (15) 4.1基础设施 (15) 4.2数据资源库 (16) 4.3应用支撑 (18) 4.4业务应用 (18) 4.5安全保障 (28) 4.6运维服务 (29) 4.7统一门户网站 (29) 第5部分实施计划 (31) 第6部分投资估算 (32) 第7部分效益分析 (33)

7.1社会效益 (33) 7.2经济效益 (33)

第1部分项目概述 1.1建设目标 按照XXXX委、市政府《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的文件精神,结合XXXX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响应市委十届八次会议提出的“加快建设宝鸡科技资源中心,建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会议精神,认真落实XXXX科技局于2011年3月5日召开的“XXXX创新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汇报会”的会议要求,通过建设创新服务平台, 为XXXX九大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对相关行业和各 部门科技创新业务进行整合并提供相对完整的支撑,即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及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紧紧围绕XXXX优势产业链建设科技创新链,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金融等各类资源的结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促进创新人才数量和水平明显提升,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实现宝鸡的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建设必要性 第一,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XXXX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XXXX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建 设了科技文献服务平台、专利服务平台和金属交易服务平台等,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资源利用率低,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 合利用,提高宝鸡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XXXX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 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 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政府、企业、大 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

知识分享平台入驻协议(团队入驻)

_____________ 平台入驻合作协议 本协议由以下双方于 ________ 年________ 月_______ 日 在_______________ 省 _______________ 市______________ 区签订: 鉴于: 1.甲方拟接受乙方的邀请,派遣团队成员(名单见本协议附件一)入驻乙方平台。 2.乙方拟邀请甲方团队成员入驻乙方平台。乙方平台拥有一定数量注册用户。 经过平等自愿协商,双方就甲方团队成员入驻乙方平台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一、定义 1.乙方宣传资源:指由乙方不时为甲方及甲方团队提供的宣传资源。 2.乙方平台:指由乙方运营的线上平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 3.入驻期限:自_______ 年________月________ 日起至 _______ 年_______ 月________ 日止 二、合作事项 在入驻期限内: 1.甲方团队成员入驻乙方平台,并不时回答及分享内容。 2.乙方承诺向甲方及甲方团队成员提供乙方宣传资源,宣传推荐甲方团队成员,保证甲方团队成员在乙方平台的曝光度。

3.甲方保证为乙方平台提供内容输出及互动活动,以保证甲方团队成员在乙方平台的活跃度。 三、入驻费用 1.乙方应于本协议签署后五(5)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指定的银行账户支付人民 币_______ (大写: _____________ 圆整)作为甲方团队成员入驻乙方平台的费用。 2.甲方指定的银行账户: 四、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承诺甲方团队成员在乙方平台分享的内容及回答的问题不侵犯三方的知识产权、不违反法律法规。 2.出于宣传目的,甲方可以合理使用乙方及乙方平台的商标、商号、标识等,使用前甲方须通知乙方。 3.甲方承诺,在入驻期间,甲方团队成员在乙方平台上的行为不存在对乙方平台品牌形象、商誉等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言论。 4.甲方团队在乙方平台分享的内容及回答问题有关的一切知识产权均永久归甲方所有。甲方有权根据自身需求自行使用该等内容,且无需经任何三方同意。甲方授予乙方在乙方平台范围内传播、使用该等内容的权利。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承诺,乙方及乙方平台应保证其不存在任何可能对甲方、甲方团队成员及甲方品牌形象、商誉等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言论。如果出现三方通过乙方及乙方平台损害甲方、甲方团队成员及甲方品牌形象、商誉的情况,乙方有义务尽最大努力阻止该等侵权并协助甲方追究侵权责任。 2.乙方承诺,乙方及乙方平台不会做出任何侵犯甲方知识产权的行为,如甲方有证据能够 初步证明乙方或乙方平台存在任何侵犯甲方知识产权的行为,乙方应在3个工作日内启动 紧急处理,并须于十(10)日内全面解决。如果出现三方通过乙方及乙方平台侵犯甲方知识产权的行为,乙方有义务尽最大努力阻止该等侵权并协助甲方追究侵权责任。 3.入驻期间,出于履行本协议之目的,乙方有权在乙方平台上合理使用甲方与甲方团队成员的姓名、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 弗朗希思·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而对现代人来说,知识就是财富。这预示着一种新的财富的分配格局——谁掌握了知识,创造了知识,谁就能赢得财富。21世纪的经济,不再以物质资本为核心,取而代之的将是知识价值。在这样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不管你是否愿意,也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你都必须置身其中,接受知识带给你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拼搏,去应对知识经济的冲击。 企业通过组织的学习来获得知识,再通过知识在企业组织内的交流与转移,形成知识共享,使组织内部的知识能够在组织内全面的、充分的利用,以提高知识的生产率。那么,如何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和转移,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呢?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企业内部有两种类型的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企业诸如产品目录、价格、商标、产品性能、企业部门的设施、人员以及外部市场调查报告等表面的信息,是可以表达的,有物质存在的,可确知的;而隐性知识,是更为深层次的。个人拥有非知识,不可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的知识,它不易用语言表达,是个人长期创造和积累的结果,它存在于所有者的潜在素质中,与所有者的性格、个人经历、年龄、修养等因素有关。显性知识,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网络、电子邮件系统和反馈系统来实现全面的知识共享,但隐性知识却并非这样简单,它的共享受到员工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社会和企业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比喻:显性知识是“冰山的尖端”,隐性知识则是冰山底部的大部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仅仅停留在显性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推动隐性知识的流动,才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共享。本文将着重讨论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 一、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 1、隐性知识的垄断性。 一个高明的厨师不会随便把他的厨艺传授给别人,除非是他的亲人。因为他知道,一旦他的厨艺传授给别人以后,他就会多一个竞争对手,如果徒弟的水平超过了师傅,对于师傅来说就是一种风险。酒楼可能把他解雇,改请他的徒弟。如果他的厨艺在社会上流传开来,酒楼的顾客就会减少,厨师的收入要减少,这个小事例说明,拥有知识的人不会主动传播知识,特别是当他的知识来之不易,而又能给他带来收益的时候更是如此。知识是不能自动实现共享的,这是共性问题。 2、隐性知识在表达、收集和交流方面的困难。 比如,一个熟练工人有一手生产的诀窍,企业决定开一个技术推广会,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表演他是如何操作的,其他人观看以后可以照样学样,企业的生产技术很快可以

调研报告:XX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XX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了解地方推进区域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20XX年1月9日至11日,平台中心调研组对XX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共享服务平台”)进行了调研。期间,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平台建设和运行服务情况,并与XX省科技厅就科技平台工作进行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建设与发展历程 XX省科技资源较为丰富,同时也存在科技资源重复分散、利用率低,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不足等问题。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带动下,20XX年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等六部门共同启动了XX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旨在以资源整合为主线,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集聚省内科技资源、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共享服务的公益性科技平台。(弘利教育) 20XX年8月,XX共享服务平台一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初步建成平台信息门户系统和“科技114”呼叫中心,形成了仪器共享、科技文献、成果转化、创业孵化、行业检测、地市资源、科技金融、技术创新、科技惠农等十大服务功能板块。20XX年,又启动了省内十三个地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子平台建设,进一步实现了省市科技信息同步、资源共用和服务联动。20XX年,资源共享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区县覆盖,首期规划建设了伊春、海林、嘉荫、鸡东和绥滨等8个县(区)共享服务推送站点。 图1 XX地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子平台优势资源分布

(二)总体思路与工作定位 XX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优化省内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平台建设之初,就提出坚持“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科技创新创业为核心,一手抓整合、一手抓服务”的总体思路,对平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即,平台工作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创业为核心,一方面抓好常态化的资源整合,集聚本省乃至区域内优势存量资源,建立丰富的技术、信息资源库;另一方面抓好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搭建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弘利教育) 图2 XX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思路模式图

隐性知识共享对团队效能影响研究调查问卷

隐性知识共享对团队效能影响研究调查问卷 您好:感谢你牺牲宝贵的时间填写本问卷。本问卷的目的是想了解团队中成员隐性知 识共享与团队效能的情况,问卷提供了与隐性知识共享、吸收能力和团队效能相关的若干情境,每个情境后面有一些与处理该情境有关的反应选项。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字对每个选项作出判断,并在所选择的等级数字上打“√”。 本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答题时,看懂题目内容即可,不必花太多时间思考,答案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请完成所有题目,注意不要遗漏。所有资料仅供学术研究使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18—25 岁B.26—33 岁C.34—41 岁D.42—49 岁 3.您的工作年限A.一年以下 B.1—3 年 C.3—5 年 D.5 年以上 4.您的学历 A.专科及以下 B.本科 C.研究生 第二部分:隐性知识共享测量量表 以下题目旨在了解您所在团队中隐性知识共享情况,请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题目的选择。其中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基本符合、4=比较符合、5 =非常符合。 76

在非正式场所分享工作技巧、工作经验及其他 A6 信息和知识 有各种协会或兴趣小组(篮球协会、摄影兴趣 A7 小组),并组织集体活动 协会或兴趣小组的成员相互请教和讨论问题, A8 并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实践 A9有实践社团,并组织集体活动 实践社团的成员与其他成员分享自己掌握的 A10 知识、技能、经验 组织员工参与工作报告、经验交流会、项目会 A11 议等正式集体活动 员工在各种会议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提 A12 出方案并参与讨论 A13开展并组织员工参加培训或讲座等学习活动 对部分员工实行轮岗,使员工能与不同岗位的 A14 人分享知识 在部分岗位实行师带徒,由较有能力的员工带 A15 新员工熟悉工作 第三部分:吸收能力测量量表 以下题目旨在了解您所在团队中知识吸收能力状况,请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题目的选择。其中1=非常不符、2=不符合、3 =基本符合、4 =比较符合、5 = 非常符合。 77

IT知识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IT知识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大学生从网络上了解更全面更新鲜的需求,基于Web的IT知识共享系统应运而生。本文在深入分析IT知识共享系统的研究背景、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技术与方法等基础上,采用Eclipse、Tomcat、Java等开发工具,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Web的IT知识共享系统。该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网站IT知识发布的动态管理, 使得对网站信息的管理更加及时、高效、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也满足了人们对IT 知识方面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 知识共享; Eclipse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 Web-based IT knowledge-sharing system has emerged to satisfy college students' need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fresh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et. Based on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development statu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of IT knowledge sharing system, this paper uses Eclipse, Tomcat, Java and other development tools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 Web-based IT knowledge sharing system. The system can better realize the dynamic management of website IT knowledge release, which makes the management of website information more timely and efficient, improves the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satisfies people's needs for IT knowledge. Key word: Internet; Knowledge sharing; Eclips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