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linux双网卡做成bond0

linux双网卡做成bond0

linux双网卡做成bond0
linux双网卡做成bond0

双网卡做成bond0的方法

说明

所谓bond,就是把多个物理网卡绑定成一个逻辑上的网卡

好处:增加带宽接入,还可以实现主备功能,当其中一个网卡挂掉,不会影响网络连接。并且节约IP。

实施案例讲解

我们的测试服务器

双网卡eth1:192.168.2.218/24

Eht2:192.168.2.222/24

我们需要将这2个网卡做成一个bond0网卡

1.编辑eth1.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修改为

我们去掉了IP,MAC,掩码网关,bootproto设置为none

2.编辑eth2

同样这样更改eth2,如下图所示

3.创建并且编辑bond0网卡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增加如下参数

可以看到,和我们平时用的eth1网卡配置差不多,只是少了MAC地址。。。编辑vi /etc/modprobe.conf文件

添加如下参数

编辑好了之后重启网卡,会发现eth1 eth2无IP,依然通了外网

至此,我们的bond0已经创建成功

接下来我们需要去编辑启动文件添加一行

vi /etc/rc.local

添加ifenslave bond0 eth1 eth2

重启服务器,测试是否能成功

多个bond

如果是创建多个bond的时候,我们修改vi /etc/modprobe.conf配置文件的时候依照下图添加,依次增加

Eth2 eth3….等修改方式同上。

如果bond的模式(请查看参数讲解)不同,那么修改为

这种情况遇到较少,我们了解就好

参数讲解

Bond有7种模式,我们常用的是

mode=0:平衡负载模式,有自动备援,但需要”Switch”支援及设定。

mode=1:自动备援模式,其中一条线若断线,其他线路将会自动备援。

mode=6:平衡负载模式,有自动备援,不必”Switch”支援及设定。

七种bond模式说明:

第一种模式:mod=0 ,即:(balance-rr)Round-robin policy(平衡抡循环策略)

特点:传输数据包顺序是依次传输(即:第1个包走eth0,下一个包就走eth1….一直循环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传输完毕),此模式提供负载平衡和容错能力;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一个连接或者会话的数据包从不同的接口发出的话,中途再经过不同的链路,在客户端很有可能会出现数据包无序到达的问题,而无序到达的数据包需要重新要求被发送,这样网络的吞吐量就会下降

第二种模式:mod=1,即: (active-backup)Active-backup policy(主-备份策略)

特点:只有一个设备处于活动状态,当一个宕掉另一个马上由备份转换为主设备。mac地址是外部可见得,从外面看来,bond的MAC地址是唯一的,以避免switch(交换机)发生混乱。此模式只提供了容错能力;由此可见此算法的优点是可以提供高网络连接的可用性,但是它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只有一个接口处于工作状态,在有 N 个网络接口的情况下,资源利用率为1/N

第三种模式:mod=2,即:(balance-xor)XOR policy(平衡策略)

特点:基于指定的传输HASH策略传输数据包。缺省的策略是:(源MAC地址 XOR 目标MAC地址)% slave数量。其他的传输策略可以通过xmit_hash_policy选项指定,此模式提供负载平衡和容错能力

第四种模式:mod=3,即:broadcast(广播策略)

特点:在每个slave接口上传输每个数据包,此模式提供了容错能力

第五种模式:mod=4,即:(802.3ad)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

(IEEE802.3ad 动态链接聚合)

特点:创建一个聚合组,它们共享同样的速率和双工设定。根据802.3ad规范将多个slave 工作在同一个激活的聚合体下。外出流量的slave选举是基于传输hash策略,该策略可以通过xmit_hash_policy选项从缺省的XOR策略改变到其他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传输策略都是802.3ad适应的,尤其考虑到在802.3ad标准43.2.4章节提及的包乱序问题。不同的实现可能会有不同的适应性。

必要条件:

条件1:ethtool支持获取每个slave的速率和双工设定

条件2:switch(交换机)支持IEEE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

条件3:大多数switch(交换机)需要经过特定配置才能支持802.3ad模式

第六种模式:mod=5,即:(balance-tlb)Adaptive transmit load balancing(适配器传输负载均衡)

特点:不需要任何特别的switch(交换机)支持的通道bonding。在每个slave上根据当前的负载(根据速度计算)分配外出流量。如果正在接受数据的slave出故障了,另一个slave 接管失败的slave的MAC地址。

该模式的必要条件:ethtool支持获取每个slave的速率

第七种模式:mod=6,即:(balance-alb)Adaptive load balancing(适配器适应性负载均衡)

特点:该模式包含了balance-tlb模式,同时加上针对IPV4流量的接收负载均衡(receiveload balance, rlb),而且不需要任何switch(交换机)的支持。接收负载均衡是通过ARP协商实现的。bonding驱动截获本机发送的ARP应答,并把源硬件地址改写为bond中某个slave的唯一硬件地址,从而使得不同的对端使用不同的硬件地址进行通信。

来自服务器端的接收流量也会被均衡。当本机发送ARP请求时,bonding驱动把对端的IP 信息从ARP包中复制并保存下来。当ARP应答从对端到达时,bonding驱动把它的硬件地址提取出来,并发起一个ARP应答给bond中的某个slave。使用ARP协商进行负载均衡的一个问题是:每次广播 ARP请求时都会使用bond的硬件地址,因此对端学习到这个硬件地址后,接收流量将会全部流向当前的slave。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给所有的对端发送更新(ARP应答)来解决,应答中包含他们独一无二的硬件地址,从而导致流量重新分布。当新的slave加入到bond中时,或者某个未激活的slave重新激活时,接收流量也要重新分布。接收的负载被顺序地分布(roundrobin)在bond中最高速的slave上当某个链路被重新接上,或者一个新的slave加入到bond中,接收流量在所有当前激活的slave中全部重新分配,通过使用指定的MAC地址给每个 client发起ARP应答。下面介绍的updelay参数必须被设置为某个大于等于switch(交换机)转发延时的值,从而保证发往对端的ARP应答不会被switch(交换机)阻截。

必要条件:

条件1:ethtool支持获取每个slave的速率;

条件2:底层驱动支持设置某个设备的硬件地址,从而使得总是有个slave(curr_active_slave)使用bond的硬件地址,同时保证每个 bond 中的slave都有一个唯一的硬件地址。如果curr_active_slave出故障,它的硬件地址将会被新选出来的 curr_active_slave接管其实mod=6与mod=0的区别:mod=6,先把eth0流量占满,再占eth1,….ethX;而mod=0的话,会发现2个口的流量都很稳定,基本一样的带宽。而mod=6,会发现第一个口流量很高,第2个口只占了小部分流量

miimon 监视网络链接的频度,单位是毫秒,我们设置的是100毫秒。

max_bonds 配置的bond口个数,我们这里没有演示,实际当存在2个bond的时候,我们除了上面讲解到的方法,还可以以下方法

mode bond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在一般的实际应用中,0和1,6用的比较多

linux双网卡做成bond

l i n u x双网卡做成b o n d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双网卡做成b o n d0的方法说明 所谓bond,就是把多个物理网卡绑定成一个逻辑上的网卡 好处:增加带宽接入,还可以实现主备功能,当其中一个网卡挂掉,不会影响网络连接。并且节约IP。 实施案例讲解 我们的测试服务器 双网卡 E 我们需要将这2个网卡做成一个bond0网卡 1.编辑eth1. vi/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修改为 我们去掉了IP,MAC,掩码网关,bootproto设置为none 2.编辑eth2 同样这样更改eth2,如下图所示 3.创建并且编辑bond0网卡 vi/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增加如下参数

可以看到,和我们平时用的eth1网卡配置差不多,只是少了MAC地址。。。 编辑vi/etc/modprobe.conf文件 添加如下参数 编辑好了之后重启网卡,会发现eth1eth2无IP,依然通了外网 至此,我们的bond0已经创建成功 接下来我们需要去编辑启动文件添加一行 vi/etc/rc.local 添加ifenslavebond0eth1eth2 重启服务器,测试是否能成功 多个bond 如果是创建多个bond的时候,我们修改vi/etc/modprobe.conf配置文件的时候依照下图添加,依次增加 Eth2eth3….等修改方式同上。 如果bond的模式(请查看参数讲解)不同,那么修改为 这种情况遇到较少,我们了解就好 参数讲解 Bond有7种模式,我们常用的是 mode=0:平衡负载模式,有自动备援,但需要”Switch”支援及设定。mode=1:自动备援模式,其中一条线若断线,其他线路将会自动备援。mode=6:平衡负载模式,有自动备援,不必”Switch”支援及设定。七种bond模式说明:

Linux双网卡绑定实现就是使用两块网卡虚拟成为一块网卡

Linux双网卡绑定实现就是使用两块网卡虚拟成为一块网卡,这个聚合起来的设备看起来是一个单独的以太网接口设备,通俗点讲就是两块网卡具有相同的IP 地址而并行链接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工作。其实这项技术在Sun和Cisco中早已存在,被称为Trunking和Etherchannel技术,在Linux的2.4.x的内核中也采用这这种技术,被称为bonding。bonding技术的最早应用是在集群——beowulf上,为了提高集群节点间的数据传输而设计的。下面我们讨论一下bonding 的原理,什么是bonding需要从网卡的混杂(promisc)模式说起。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网卡只接收目的硬件地址(MAC Address)是自身Mac的以太网帧,对于别的数据帧都滤掉,以减轻驱动程序的负担。但是网卡也支持另外一种被称为混杂promisc的模式,可以接收网络上所有的帧,比如说tcpdump,就是运行在这个模式下。bonding也运行在这个模式下,而且修改了驱动程序中的mac地址,将两块网卡的Mac地址改成相同,可以接收特定mac的数据帧。然后把相应的数据帧传送给bond驱动程序处理。 绑定的前提条件:芯片组型号相同,而且网卡应该具备自己独立的BIOS芯片1.创建虚拟网卡 编辑虚拟网络接口配置文件,指定网卡IP vi /etc/sysconfig/ network-scripts/ ifcfg-bond0 [root@rhas5 root]# c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ifcfg-bond0 2.编辑虚拟网卡和物理网卡 #vi ifcfg-bond0 将第一行改成DEVICE=bond0 # cat ifcfg-bond0 DEVICE=bond0 BOOTPROTO=static IPADDR=172.31.0.13 NETMASK=255.255.252.0 BROADCAST=172.31.3.254 ONBOOT=yes USERCTL=no TYPE=Ethernet 这里要注意,不要指定单个网卡的IP 地址、子网掩码或网卡ID。将上述信息指定到虚拟适配器(bonding)中即可。 编辑物理网卡eth0,删除多余的内容,只留下如下内容。包括空格和注释。[root@rhas5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0 DEVICE=eth0 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SLAVE=yes MASTER=bond0

服务器双网卡设置同时上内外网route命令

服务器双网卡设置同时上内外网 首先需要有两块网卡,分别接到两个路由上。 外网 internet 地址:192.168.1.1 子网掩码: 255.255.255.0,网关: 192.168.1.1 内网地址: 192.168.42.129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192.168.42.132 按正常的设置每块网卡的ip(或通过DHCP自动获取),再cmd下使用route print查看时会看到 即指向0.0.0.0的有两个网关,这样就会出现路由冲突,两个网络的访问都会出现问题。我们需要手动配置路由,才能实现同时访问两个网络。运行cmd(win需要管理员权限) 第一步: route delete 0.0.0.0 ::删除所有的0.0.0.0的路由 第二步:route -p add 0.0.0.0 mask 0.0.0.0 mask 192.168.1.1(此处是IP,不是网关) ::添加0.0.0.0网络路由,这个是缺省时路由用192.168.1.1,加上-p的目的是设为静态(永久)路由,防止下次重起时配置消失。 第三步: route -p add 192.168.42.0 mask 255.255.255.0 192.168.42.132 ::添加 192.168.42.0网段路由为192.168.42.132内网路由,可以根据需要调整ip段和子网掩码太到多网段内网路由的效果。 执行后,永久路由就多了二项了

因为上面我们添加的是静态路由,所以,重起后,tcp/ip设置里的默认网络会成为活动网关,这样也会造成路由冲突,所以,需要把内网的tcp/ip设置里的网关去掉 注:第三步 route -p add 192.168.42.0 mask 255.255.255.0 192.168.42.132添加路由的时候,如果目标服务器和添加的路由(本网卡)IP没有在一个网段,那么第三步改成:route -p add 192.168.0.0 mask 255.255.255.0 192.168.42.132

windows XP及Linux下双网卡配置方案

Windows XP下双网卡配置方案一、软硬件需求 ●硬件: 一台带有双网卡的PC,其中一个连接internet;另一个接局域网hub。 其中节局域网地址为:192.168.0.1/255.255.255.0 ●软件: 操作系统:windows XP 代理软件:CCProxy 二、设置CCProxy: 1、服务器的安装 运行下载后的Ccproxysetup.exe 安装本软件 (注:现在的最新版本为CCProxy-v6.6,推荐下载网站:霏凡) 安装完成后,桌面有一个CCProxy的绿色图标:双击即可启动CCProxy了(如附图)。绿色的网格坐标将会出现,黄色的曲线表示网络数据流量。 2、客户端设置前的准备工作 1)确认客户端与服务器是连通的,能够互相访问。

2)确定代理服务器地址。代理服务器地址就是安装代理服务器的机器的 网络地址。 这个地址,是指服务器在局域网中的本地IP地址。本地IP地址可以从CCProxy的设置对话框中得到。设置对话框中 的本地IP地址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自动检测"得到。如果服务器安装了双 网卡,则需要手工选取:取消"自动检测", 从列表中选取。如果不能确认服务器的IP地址,也可以用服务器的机器 名作为代理服务器地址。 3、局域网机器设置: ※对TCP/IP协议的属性进行设置: 方法:右击“网上邻居”,选择“属性”,双击网卡对应的“TCP/IP协议”,选择“DNS”标签。设置如下:选中“启用DNS”;“主机”中填入服务器名称;并在下面的“DNS服务器搜索顺序”中填入服务器的IP地址,本例为“192.168.0.1”,然后单击[填加];单击[确定]结束DNS设置;再次单击[确定],结束对网络属性的设置。这时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 ※重新启动后,设置IE浏览器代理上网 1)流程: IE浏览器->菜单"工具"->"Internet选项"->"连接"->"局域网设置"->选中"使用代理服务器"->"高级"->"代理服务器设置"。取消"对所有协议均使用相同的代理服务器"。 在"HTTP"中填上代理服务器地址,端口为808; 在"Secure"中填上代理服务器地址,端口为808; 在"FTP"中填上代理服务器地址,端口为808; 在"Gopher"中填上代理服务器地址,端口为808; 在"Socks"中填上代理服务器地址,端口为1080。 2)图示: IE菜单“工具”->“Internet 选项”: “代理设置”选择

linux双网卡做成bond0

双网卡做成b o n d0的方法 说明 所谓bond,就是把多个物理网卡绑定成一个逻辑上的网卡 好处:增加带宽接入,还可以实现主备功能,当其中一个网卡挂掉,不会影响网络连接。并且节约IP。 实施案例讲解 我们的测试服务器 双网卡 E 我们需要将这2个网卡做成一个bond0网卡 1.编辑eth1. vi/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修改为 我们去掉了IP,MAC,掩码网关,bootproto设置为none 2.编辑eth2 同样这样更改eth2,如下图所示 3.创建并且编辑bond0网卡 vi/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增加如下参数 可以看到,和我们平时用的eth1网卡配置差不多,只是少了MAC地址。。。 编辑vi/etc/modprobe.conf文件 添加如下参数 编辑好了之后重启网卡,会发现eth1eth2无IP,依然通了外网 至此,我们的bond0已经创建成功 接下来我们需要去编辑启动文件添加一行 vi/etc/rc.local 添加ifenslavebond0eth1eth2 重启服务器,测试是否能成功 多个bond 如果是创建多个bond的时候,我们修改vi/etc/modprobe.conf配置文件的时候依照下图添加,依次增加 Eth2eth3….等修改方式同上。 如果bond的模式(请查看参数讲解)不同,那么修改为 这种情况遇到较少,我们了解就好 参数讲解 Bond有7种模式,我们常用的是 mode=0:平衡负载模式,有自动备援,但需要”Switch”支援及设定。 mode=1:自动备援模式,其中一条线若断线,其他线路将会自动备援。 mode=6:平衡负载模式,有自动备援,不必”Switch”支援及设定。

Linux双网卡路由设置

为了Linux双网卡路由设置 如题。为了Linux可以上网,加了网关。如下: 1。所修改得关键文件: /etc/sysconfig/hwconf 检查网卡是否被检测到。 /etc/modules.conf 检查每个网卡分配得别名。 /etc/sysconfig/network-stripts/ifcfg-eth0 配置网卡一 /etc/sysconfig/network-stripts/ifcfg-eth1 配置网卡二 /etc/sysconfig/networking/* 有部分关于主机名称等得配置文件。 2。使用如下命令可以让配置生效: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3。静态路由添加方法: (1)将添加静态路由的命令加入到rc.local中 /etc/rc.d/rc.local 格式如下(与route命令格式一致): route add -net 219.223.216.0 netmask 255.255.255.0 gw 219.223.215.129 dev eth1 加后,需重启系统后生效。 注:另有说法可将静态路由加入/etc/sysconfig/static-routes文件中(此文件中加入试用无效) (2)将添加静态路由的命令加入到/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ute-eth1文件中 格式如下: 219.223.214.0/24 via 219.223.215.129 dev eth1 219.223.215.0/24 via 219.223.215.129 加后,需service network restart后生效

Linux双网卡搭建NAT服务器

Eth0的IP 地址,GW和DNS 都是自动获取的。当然,如果是手动分配IP 、GW 和DNS 也是没问题的。我的eth0 配置如下: IP: 192.168.79.129/24 GW: 192.168.79.1 DNS:192.168.79.2 Linux 主机的eth1 指向内网,IP 地址为:10.50.10 .1/24 。内网主机的内网主机的IP 地址就是10.50.10.0/24 段的IP ,eth1 的IP 是所有内网主机的网关。这里,我的内网主机设置如下: IP: 10.50.10.46/24 GW: 10.50.10.1 DNS:192.168.79.2 这里,所有内网主机的网关都设置为eth1 的IP 地址,而DNS 设置为eth1 所在的Linux 系统主机的DNS ,即192.168.79.2 。 (二)启用转发功能 以上配置完成后,Host A应该可以ping通Linux系统主机的eth1的IP,因为他们是通过交换机链接的。但是,Host A应该可以ping不通Linux系统主机的eth0的IP,应为并未开启Linux系统主机的转发功能。 开启Linux的转发功能,执行如下命令: #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查看系统是否启用了转发功能,可以执行如下命令: # cat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如果结果为1,代表已启用,0代表未启用。 此时,执行ping 192.168.72.129 以及其网关和DNS都可ping通了。 (三)配置NAT规则 经过第二部分配置后,虽然可以ping相关的IP地址,但是内网主机还是无法上网。问题在于内网主机的IP地址是无法在公网上路由的。因此,需要转换成Linux系统主机可以上网的IP(注:这里我们只说不说是公网IP,是因为Linux系统可以直接上外网的IP同样是内网IP。但是该内网IP(192.168.79.129)已经通过一些机制,实际上同样是NAT的方式,可以访问外网了,因此我们只需将Host A的IP转换成Linux系统eth0接口的IP即可)。 我们配置的NAT NAT 转换: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0.50.10.0/24 -o eth0 -j MASQUERADE 也可以通过使用 SNAT target 实现: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0.50.10.0/24 -o eth0 -j SNAT --to-source 192.168.79.129 至于 MASQUERADE 和 SNAT 的区别,可以网上搜索,有相关的解释。 同时,还要在 FORWARD 点出配置规则如下: #iptables -A FORWARD -i eth1 -j ACCEPT 保证所有进入 eth1 的包都被 FORWARD 点 ACCEPT 。 经过以上的配置之后, Host A 就可以正常的访问外网了。

双网卡同时上网及带宽叠加

双网卡同时上网及带宽叠加。 前言: 越来越多的用户拥有双网卡,可是默认情况下只能使用一张网卡上internet网,我们应该如何设置才能把多网卡利用起来,达到尽其物用其材!以下方法适合2张及2张以上网卡。当然这里的双网卡可包含任意的两张及两张网卡以上,如100MB以太网+宽带拔号网卡;双100MB以太网卡;100MB以太网卡+54MB无线网卡等任意组合。 实例一:网卡A上internet网,网卡B上内部网络。 两张自适应1000\100\10MB,网卡A+网卡B,网卡A接宽带路由器,网卡B接局域网设备(router\switch)。 网卡A地址:192.168.11.222 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1 网卡B地址:192.168.1.111 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接上网线后,进入系统,打开“开始”-“运行”输入CMD ,此时打开了命令行窗口。 输入以下命令:(注:每行输完按回车键,每次开机都需要手动输入;您也可以写bat文件每次开机自动运行) route add 192.168.1.0 mask 255.255.255.0 192.168.1.1 route delete 0.0.0.0 route add 0.0.0.0 mask 0.0.0.0 192.168.11.1 当然,如果您不想麻烦,您也可以让命令永久生效,在add前面加个“-p” 格式如下。 route -p add 192.168.1.0..... 实例二:网卡A+网卡B,网卡A接宽带modem,需要拔号上网,网卡B接局域网设备。 网卡A地址:动态拔号。 网卡B地址:192.168.1.111 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系统默认情况下将是以拔号为主网络,即当你拔号后,你是无法通过网卡B去访问局域网的。所以这里需要 输入一条命令即可实现: route add 192.168.1.0 mask 255.255.255.0 192.168.1.1 以上两实例均实现了既可上带宽又可访问局域网网络。 ------------------------------ 实例三:双网卡共享上网,让其它PC\notebook都能上网。 网卡A: 192.168.11.222 无线网卡B:空闲

linux系统主机双网卡环回测试要点

Linux下双网卡主机的回环测试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路由器测试早期采用“回绕测试法”(Loop-back Test Method,LTM),即测试器将测试数据的目的IP地址指定为测试系统(SUT)自身的IP地址,测试器发出的测试数据将被路由器的输入单元直接返回测试系统。单台主机多网卡的测试系统也可以进行回绕测试,在RFC2544文档中有相关描述,本实验的任务就是在linux下的双网卡主机进行回绕测试,也可叫做环回测试,待测设备可以是路由器或者交换机,主机的双网卡分别和交换机或路由器的两个接口相连,数据由一个网卡出来经过待测设备之后再从另外一个网卡回来,这就是整个实验测试的任务。 实验要求:网卡之间能够进行ICMP报文和TCP或UDP报文的传输。 二、实验的解决思路 Linux的内核对从一个网络地址发往另一个网络地址的数据包,如果这两个网络地址同属一个host,则这个数据包会直接在内部转发,根本不会放到网络设备上,本实验的解决思路是在主机上制定两个不属于任何主机的ip,再将网卡的IP地址进行绑定,增加两条相关的路由,用防火墙进行ip 地址转换。 三、实验操作 实验场景如图所示: 图1:双网卡主机测试环境如图所示 其ip地址分别为192.168.1.108(有线网卡),另一个的IP地址为192.168.1.101(无线网卡),有线网卡通过一台路由器进行连接,路由器的网关是192.168.1.1,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通过路由器的Dhcp自动获得分配的IP,可以连接外网。其配置如下图所示: 图2:linux下主机的网络配置图

在主机上增加两条路由,route add 192.168.1.11 dev eth0; route add 192.168.1.22 dev wlan0; 上面的两个ip地址是不属于任何主机,目的地址为192.168.1.11的数据包由eth0转发,目的地址为192.168.1.22的数据包由wlan0转发。网关都是0.0.0.0,其配置如下所示: 图3:主机路由表 给这两个不属于任何主机的ip地址绑上主机网卡的MAC地址,即设置两条静态arp项。 arp -i eth0 –s 192.168.1.11 00:1B:77:07:78:F6 arp –i wlan0 –s 192.168.1.22 00:1B:24:1C:0B:B4 添加mac地址如下图所示: 图4:主机mac地址表 下面是iptables的地址转换配置: iptables –t nat -F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92.168.1.108 -d 192.168.1.11 -j SNA T --to-source 192.168.1.22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s 192.168.1.22 -d 192.168.1.11 -j DNAT --to-destination 192.168.1.101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92.168.1.101 -d 192.168.1.22 -j SNAT --to-source 192.168.1.11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s 192.168.1.11 -d 192.168.1.22 -j DNA T --to-destination 192.168.1.108 这是iptables的SNAT和DNA T转换,也是本实验的关键所在。 第一行是将从192.168.1.108出去的包的源地址改为192.168.1.22; 第二行是将目的地址为192.1686.1.11的包改为192.168.1.101; 第三行是将从192.168.1.101出去的包的源地址改为192.168.1.11; 第四行是将到192.168.1.11的目的地址的包改为192.168.1.108; Ping –I 192.168.1.108 192.168.1.11 即源地址为192.168.1.108,目的地址为192.168.1.11,发ICMP报文,下面是抓到的图

LINUX下双网卡绑定技术实现负载均衡和失效保护

保持服务器的高可用性是企业级 IT 环境的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服务器网络连接的高可用性。网卡(NIC)绑定技术有助于保证高可用性特性并提供其它优势以提高网络性能。 我们在这介绍的Linux双网卡绑定实现就是使用两块网卡虚拟成为一块网卡,这个聚合起来的设备看起来是一个单独的以太网接口设备,通俗点讲就是两块网卡具有相同的IP地址而并行链接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工作。其实这项技术在Sun和Cisco中早已存在,被称为Trunking和Etherchannel 技术,在Linux的2.4.x的内核中也采用这这种技术,被称为bonding。bonding技术的最早应用是在集群——beowulf上,为了提高集群节点间的数据传输而设计的。下面我们讨论一下bonding 的原理,什么是bonding需要从网卡的混杂(promisc)模式说起。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网卡只接收目的硬件地址(MAC Address)是自身Mac的以太网帧,对于别的数据帧都滤掉,以减轻驱动程序的负担。但是网卡也支持另外一种被称为混杂promisc的模式,可以接收网络上所有的帧,比如说tcpdump,就是运行在这个模式下。bonding也运行在这个模式下,而且修改了驱动程序中的mac地址,将两块网卡的Mac地址改成相同,可以接收特定mac的数据帧。然后把相应的数据帧传送给bond驱动程序处理。 说了半天理论,其实配置很简单,一共四个步骤: 实验的操作系统是Redhat Linux Enterprise 3.0 绑定的前提条件:芯片组型号相同,而且网卡应该具备自己独立的BIOS芯片 双网卡邦定的拓朴图(见下图) 1. 1.编辑虚拟网络接口配置文件,指定网卡IP 2.vi /etc/sysconfig/ network-scripts/ ifcfg-bond0 3.[root@rhas-13 root]# c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ifcfg-bond0 4. 2 #vi ifcfg-bond0 5.将第一行改成 DEVICE=bond0 6.# cat ifcfg-bond0 7.DEVICE=bond0 8.BOOTPROTO=static 9.IPADDR=172.31.0.13 https://www.sodocs.net/doc/9216327359.html,MASK=255.255.252.0 11.BROADCAST=172.31.3.254 12.ONBOOT=yes 13.TYPE=Ethernet 14.这里要主意,不要指定单个网卡的IP 地址、子网掩码或网卡 ID。将上述信息指定到虚拟适配器(bonding)中即可。 15.[root@rhas-13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0 16.DEVICE=eth0 17.ONBOOT=yes 18.BOOTPROTO=dhcp 19.[root@rhas-13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1 20.DEVICE=eth0 21.ONBOOT=yes 22.BOOTPROTO=dhcp 复制代码 3 # vi /etc/modules.conf “自己实验结果:centos文件为:/etc/modprobe.conf“ 1.编辑 /etc/modules.conf 文件,加入如下一行内容,以使系统在启动时加载bonding模块,对外虚拟网络接口设备为 bond0 2.

双网卡汇聚详细图文教程(精)

双网卡汇聚详细图文教程 双网卡汇聚详细图文教程首先先看下我汇聚好的设备管理器图 集成的两块网卡都是INTEL 82574L的安装最新的网卡驱动会自动把INTEL分组的功能集成进去 因为服务器正在带机运行所以不能为大家做各个步骤的详细图 1、安装INTEL的网卡驱动(我安装的是14.4) 2、驱动完毕后在设备管理器里右键点INTEL的网卡,选属性 3、属性里选分组 4、选与其他适配器分区,选新组 5、组名随便添,例如:易游无盘分组,下一步 6、钩选你要搭建负载的网卡,下一步 7、选择组模式,模式选适应性负载平衡,如果你的交换机支持链路聚合,选静态链路聚合也可以(我的交换机支持所以我选择的是静态交换机型号H3C S5024P) 8、设置你的组,选择主、从卡 有些朋友汇聚好后问为什么汇聚好的是1G而不是2G 别急交换机那里还需要设置的不过首先你的交换机要支持聚合功能 下面来看看交换机 注:新建端口汇聚时,汇聚端口类型应设为一致,而且端口的工作速率不能设为自协商,且不同速率的端口不能配置为同一个汇聚组,聚合组中的所有端口必须为全双工(FULL)。开始我就犯了这个错误没有调整结果百试不成功 我的服务器在交换机上接口为6 and 23 在端口设置里设置如图

两个端口都设置好后转到端口汇聚功能页勾选你刚才设置的两个端口到汇聚组1 如图 H3C有4种汇聚算法: 1:SA(源MAC地址)2:DA(目的MAC地址)3:SA+DA4:SA+DA+IP 每中汇聚方法适应不同类型网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否则将会导致严重的网络问题。端口名:对应端口的名称普通组:设置该端口为非汇聚组汇聚组:设置该端口为汇聚组我这里使用的是第三种算法SA+DA 也就是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交换机的汇聚功能配置 在选择组类型时候会出现很多类型下面给大家列出各种类型的说明 高级网络服务(ANS) 组类型 适配器容错 适应性负载平衡 静态链接聚合 IEEE 802.3ad 动态链接聚合

linux网卡绑定(多组)和解绑实现步骤

linux网卡绑定(多组)和解绑实现步骤 2013年5月20日 15:14 绑定 1.修改配置文件: a.在/etc/modprobe.conf中加入一行:alias bondN bonding,其中bondN 是绑定后公用网口的名称,依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第一个绑定用bond0,第二 个用bond1… ,如果已经有,不用添加,使用后也不用删除该行 b.在所有待绑定网口的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中加入 以下两行: 其中: ifcfg-ehtN中的N是待绑定的网口号,如eth0,eth1… bondN是绑 定后的共用网口名称,可以是bond1,bond2…但是要与ifcfg-ethN和 /etc/modprobe.conf这两个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对应起来。 c.添加绑定网口bondN的配置文件,在与ifcfg-ehtN平级的目录下添加 ifcfg-bondN文件,键入以下内容: 2.安装bonding内核模块:modprobe bondN 3.重启网卡service network restart 解绑 1.卸载bonding内核模块:modprobe -r bondN 2.删除ifcfg-bondN配置文件,删除ifcfg-ehtN配置文件中绑定时添加的两行。 3.重启网卡service network restart 注意 1.多组绑定需要将ifcfg-ethN文件中指定不同代理绑定网口,即bond0,1, 2..。 2.ifcfg-bondN中将设备名、IP做响应修改。 3./etc/modprobe.conf文件中添加alias bondN bonding。每隔bond端口用一行。 4.以上均为centos 5.5中的配置,如果在 6.0中,没有/etc/modprobe.conf,需要在 /etc/modprobe.d目录中添加文件bonding.conf,将alias bondN bonding写入该 文件中。 5.如果需要负载均衡,在alias bondN bonding行下写options bondN miimon=100 mode=0 问题 1.bond0在解绑之后虽然用ifconfig看不到了,使用ifconfig bond0 up也不能启用, 但是在X中network配置窗口中任然有bond0这一项。不过这个不影响使用,再下 次绑定时仍按照以上步骤操作即可。

双网卡内外网设置(精)

关键是网关。用dos操作 mac查找方法:步骤 1 :点击左下角“开始”处—— > 运行步骤 2 :在对话框里输入 cmd ,进入 DOS 窗口状态步骤 3:输入 ipconfig /all 后回车,Physical Address显示的即为本机的 MAC 地址案例一:双网卡静态IP设置电脑在公司局域网内。使用用192.168.0.1这个网关时,电脑只能访问外部网,而用192.168.0.2这个网关时只能访问内部网。请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同时访问内、外部网而不用手工更改网关设置?答:你只要这样进行设置:把192.168.0.1作为内部网关,手工增加内部各网段的静态路由,例如:route add 192.168.1.0 mask 255.255.255.0 192.168.0.2 案例二:双网卡加路由器外网自动获取IP内网静态IP 买了个路由,将楼上的机子接入互联网,可是问题来了,双网卡内外网冲突,双网关冲突,XP连个提示都没有,好在我的2003一设置就有提示,搞清楚了,用案例二解决。前提你的路由器开启DHCP。主机接外网的网卡IP自动获取,接内网的网卡的IP10.11.2.*,子网码是255.255.255.0, 又如何实现,内外网同时可以上线浏览?答:你只要这样进行设置:把内网网卡的IP设置为10.11.2.*(根据你自己的内网分配ip),子网码255.0.0.0 (重要)网关不填(重要);把外网网卡的IP、dns设置为自动获取即可案例三:双网卡内外网IP自动获取主机接外网的网卡IP自动获取,接内网的网卡的ip也是自动获取请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同时访问内、外网?答:最简单的办法增加路由器,推荐欣全向多WAN口路由器进行解决,实现的最后效果为:所有pc只接一个网卡,连接到我们的路由器上,两条线路接到路由器上就可以了,至于您的访问该走哪条线路由路由器进行识别.路由器里的具体设置还要根据您两条线的访问权限的情况进行. 案例四:双网卡内外网IP自动获取如案例三一个网卡内外网同时上,需要修改下路由即可外网网关192.168.1.1,内网网关132.235.1.1。新建一个文本文档,敲入:route delete 0.0.0.0 route delete 10.0.0.0 route add 0.0.0.0 mask 0.0.0.0 192.168.88.254 route add 10.0.0.0 mask 255.0.0.0 10.167.53.1 保存为.bat文件。把这个文件设置为开机自动运行,就可以内网外网同时上了。案例五:双网卡外网自动获取IP内网静止IP 我现在在济南,总公司的ERP服务器在北京,一个网卡连在路由器的交换机上,另一个网卡连ADSL的外网,现在只能上外网,不能上ERP。该怎么解决呢答:外网网卡自动获取IP,另一个网关不填案例六:双网卡内外网静止IP 机器有

详解双网卡绑定

Linux下的双网卡绑定bond0 em1 em2 一、什么是bonding Linux bonding 驱动提供了一个把多个网络接口设备捆绑为单个的网络接口设置来使用,用于网络负载均衡及网络冗余 二、bonding应用方向 1、网络负载均衡 对于bonding的网络负载均衡是我们在文件服务器中常用到的,比如把三块网卡,当做一块来用,解决一个IP地址,流量过大,服务器网络压力过大的问题。对于文件服务器来说,比如NFS或SAMBA文件服务器,没有任何一个管理员会把内部网的文件服务器的IP地址弄很多个来解决网络负载的问题。如果在内网中,文件服务器为了管理和应用上的方便,大多是用同一个IP地址。对于一个百M的本地网络来说,文件服务器在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的情况下,网络压力是极大的,特别是SAMABA和NFS服务器。为了解决同一个IP地址,突破流量的限制,毕竟网线和网卡对数据的吞吐量是有限制的。如果在有限的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网络负载均衡,最好的办法就是bonding 2、网络冗余 对于服务器来说,网络设备的稳定也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网卡。在生产型的系统中,网卡的可靠性就更为重要了。在生产型的系统中,大多通过硬件设备的冗余来提供服务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比如电源。bonding 也能为网卡提供冗余的支持。把多块网卡绑定到一个IP地址,当一块网卡发生物理性损坏的情况下,另一块网卡自动启用,并提供正常的服务,即:默认情况下只有一块网卡工作,其它网卡做备份 三、bonding实验环境及配置 1、实验环境 系统为:CentOS,使用2块网卡(em1、em2 ==> bond0)来实现bonding技术 2、bonding配置 第一步:先查看一下内核是否已经支持bonding 1)如果内核已经把bonding编译进内核,那么要做的就是加载该模块到当前内核;其次查看ifenslave该工具是否也已经编译 modprobe -l bond* 或者modinfo bonding modprobe bonding lsmod | grep 'bonding' echo 'modprobe bonding &> /dev/null' >> /etc/rc.local(开机自动加载bonding模块到内核) which ifenslave 注意:默认内核安装完后就已经支持bonding模块了,无需要自己手动编译 2)如果bonding还没有编译进内核,那么要做的就是编译该模块到内核 (1)编译bonding tar -jxvf kernel-XXX.tar.gz cd kernel-XXX

Linux下配置双网卡聚合

一、背景 CentOS6.6 Ethernet: em1 em2 em3 em4 bond0 192.168.51.134/24 bond1 192.168.52.135、24 GW 192.168.51.1 GW 192.168.52.1 VLAN 51 52 前提:查看8021q模块有没有挂载,如果没有的话就进行手动挂载 # lsmsg |grep 8021q # modprobe 8021q 二、配置: 1.配置em1、em2配置文件并将这两块网卡绑定为bond0 #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 vim ifcfg-em1 DEVICE=em1 TYPE=Ethernet UUID=bcf7fa28-5807-4126-a7e6-d16bb5ddd32b ONBOOT=yes BOOTPROTO=none #HWADDR=18:66:DA:4C:FC:E6 DEFROUTE=yes #IPV4_FAILURE_FATAL=yes #IPV6INIT=no MASTER=bond0 SLAVE=yes USERCTL=yes PS:这里HWA DDR、UUID一行可以注释掉,因为后面重启network服务的时候可能会提示MA C地址重复,当然如果不提示最好 2.配置em2、em3、em4如上配置参数,其中em3、em4的MASTER=bond1 3.复制或创建ifcfg-bond0、ifcfg-bond1,并修改文件内容如下 # cp ifcfg-em1 ifcfg-bond0 # vim ifcfg-bond0 DEVICE=bond0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TYPE=Ethernet BONDING_OPTS="mode=2 miimon=100" VLAN=yes

双网卡同时上内外网的路由设置

双网卡同时上内外网的路由设置 为了方便自己在一台机器上同时访问内网和外网,自己对系统路由作了一点点更改,既方便了自己,又学习到了相关的路由知识。 网络环境(我办公室真实的网络环境): 1、一台主机; 2、两张网卡; 3、外网通过SOHO路由器上ADSL,网关为192.168.0.1,本机外网IP为192.168.0.101; 4、内网全网网络地址为10.0.0.0 掩码为255.0.0.0 ,我所在区域的子网络为 10.*.*.0,网关为:10.*.*.*,本机IP为10.*.*.* 。 要解决的问题: 两张网卡要同时开启,并且能够同事上内、外网。 解决的过程: 1、重命名两张网卡,以区别内外网。如果两张网卡是相同的,那一定要记下为其分配的IP地址及相对应的物理地址,以方便之后的设置。 2、设置好IP地址后,两张网卡同时打开,打开的先后顺序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主要Default Gateway(默认路由)如果是外网的,那么可以上外网,也可以上内网,但是内网只能上10.*.*.0网络号段上的WEB,其它区域的上不了。在命令行输入:route print 查看当前的路由表,如图:

3、为了在可以访问外网的前提下,也可以访问所有的内网区域,因此系统默认为我们的路由是不行的,要自己重新设置一下。通过刚查看的路由表可以看见里面有一项叫Interface List(接口列表)东西,第一行不用管他,看后面几行,这里你可以通过设备类型或者物理地址来确认哪是内网卡,哪个是外网卡。如上图,0xe0002 是外网卡, 0xf0003 是内网卡。下面就开始更改路由设置了。 (1)基本命令: route -f //删除默认路由;

常用操作系统双网卡绑定方法

常用操作系统双网卡绑定方法 目录 一、RHEL 5.7 LINUX 下网卡绑定设置 (1) 二、RHEL6 LINUX 下网卡绑定设置 (3) 三、SUSE 10 下网卡绑定设置 (11) 四、SUSE 11 下网卡绑定设置 (16) 五、Windows 下网卡绑定设置 (22) 一、RHEL 5.7 LINUX 下网卡绑定设置 [root@Linux5 ~]# more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 Broadcom Corporation NetXtreme II BCM5709S Gigabit Ethernet DEVICE=bond0 BOOTPROTO=static ONBOOT=yes IPADDR=10.96.19.207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0.96.19.1 TYPE=Ethernet [root@Linux5 ~]# more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Broadcom Corporation NetXtreme II BCM5709S Gigabit Ethernet DEVICE=eth0 BOOTPROTO=none HWADDR=34:40:B5:BD:24:18 ONBOOT=yes MASTER=bond0 SLAVE=yes TYPE=Ethernet [root@Linux5 ~]# more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 Broadcom Corporation NetXtreme II BCM5709S Gigabit Ethernet DEVICE=eth1 BOOTPROTO=none HWADDR=34:40:B5:BD:24:1A ONBOOT=yes MASTER=bond0

SUSE Linux双网卡绑定设置详解

suse linux双网卡绑定设置详解 双网卡的绑定可以实现冗余和高可用性,在suse linux 10中和redhat linux 5中设置双网卡绑定是不太一样的,下面详解一下suse linux 下的双网卡绑定: 步骤1:进入到网络配置目录 # cd /etc/sysconfig/network 步骤2:创建ifcfg-bond0配置文件 Vi ifcfg-bond0 输入如下内容保存 BOOTPROTO='static' BROADCAST='' IPADDR='172.27.120.21 #要绑定的ip地址 NETMASK='255.255.255.0 '#网段的掩码 NETWORK='' STARTMODE='onboot' BONDING_MASTER='yes' BONDING_MODULE_OPTS='mode=1 miimon=100 ' # mode=1是主备模式(active-backup) mode=0是平衡模式(balance_rr) BONDING_SLAVE0='eth0' #第一块网卡的mac地址 BONDING_SLAVE1='eth1' #第二块网卡的mac地址 ETHTOOL_OPTIONS='' MTU='' NAME='' REMOTE_IPADDR='' USERCONTROL='no' 步骤3:使用yast进入网卡的配置界面,把原有的两块网卡设置为没有ip,网卡模式改为自动获取地址模式,删除/etc/sysconfig/network下的已经绑定的网卡的配置文件 步骤4:注意默认网关的配置,使用yast管理工具进入路由设置界面,或者通过修改配置文件的方式并运行命令进行配置 配置默认网关。 # vi routes 插入如下内容 default 172.27.120.254 - - # route add default gw 172.27.120.254 步骤5:重启网络服务,使配置生效 # rcnetwork restart 步骤6:验证 (1) 输入ifconfig可以看到bond0已经运行了,bond0、eth1、eth0的MAC地址都是一样 JSBC-SIHUA-DB02:/etc/sysconfig/network # ifconfig bond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78:2B:CB:4B:54:D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