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力与运动复习课教案

力与运动复习课教案

力与运动复习课教案
力与运动复习课教案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式三份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可见物 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4、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5、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只做粗略研究,通过公式计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毫无意义;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 三、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 (2)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计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找准零刻度线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时间测量

(1)单位:秒 (2)测量工具:表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四、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对的,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 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即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都属于弹力 3、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沿力计 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六、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用符号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其中,g为常数,大小为9.8N/kg,它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易错点总结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易错点总结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 1、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2、(1)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①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②ADP+Pi+光能ATP (2)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

①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②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3、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 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 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 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2 细胞的基本结构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电子教案

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 和力

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本节知识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基础达标训练】 1、(2013?黑河)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下来 B、慢慢停下来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改变运动方向 2、(2013?河北)第一位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 B、奥斯特 C、帕斯卡 D、阿基米德 3、( 2013?鄂州)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17︰38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州十号”飞船,并开创了中国载人应用型飞行的先河。火箭升空120秒后,逃逸塔与箭体分离,在分离的瞬间,下列关于逃逸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失去重力 B、速度为零 C、仍有向上的速度 D、速度反向【能力提高训练】 4、(2013?龙岩)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B、汽车驾乘人员系安全带 C、人踩到香蕉皮上易滑倒 D、拍打衣服灰尘脱离衣服 5、(2013?陕西)下列说法中,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通过拍打衣服,除去它上面的浮灰 B、投掷铅球时,球脱手后仍能继续向前运动 C、迅速向下撞击斧子木柄的把手端,斧头就能套紧在木柄上 D、行驶中的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6、(2013?东营)如图1所示,水平公路上向前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站立的人突然向前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向前倾说明人不具有惯性 B、人向前倾说明车具有惯性 C、车突然加速 D、车突然减速

初二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3.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重为G=50N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0~t1时间内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B.t1~t2时间内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C.t2时刻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D.t3时刻小球处于非平衡状态 4.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5.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6.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F甲,乙对绳的拉力为F乙, F甲与F乙均沿绳子方向,比赛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甲取胜.绳重不计,则绳子受到的拉力F甲、F乙以及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关系是 A.F甲>F乙,F=F甲+F乙B.F甲<F乙,F=F甲-F乙 C.F甲=F乙,F=0 D.F甲=F乙,F=F甲+F乙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大小相同的两个力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C.弹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D.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8.如图所示,一盏台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台灯受到的重力与台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台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台灯受到的重力与台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台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9.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使松的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C.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D.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10.小明得到一个玩具吹镖(由一个细长筒和金属镖头组成),想试着用它去射地上的目标.他把重为G的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如图.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关于镖头能否射中A点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易错概念题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易错概念题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将至,生物的知识点很多。你知道有哪些知识点是容易出错的吗?下面WTT给你分享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1】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 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 5.0 6.0细菌PH6.5 7.5放线菌PH7.5 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壳的是1 6多肽分子个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未分裂)(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23.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2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新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3.知道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l.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2.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学习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的平衡. 学习难点惯性现象的解释. 学习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具准备 惯性小车、斜面、光滑木板、毛巾、棉布、棋子、直尺、长方木块、两个定滑轮、钩码若干、细绳、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收集与教材P16图中内容相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 ·自行车比赛中冲过终点的自行车. ·滑冰比赛中到达终点后的运动员. ·被小朋友弹出去的琉璃球.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这些现象,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运动的物体为什 左下角内容,先了解古人的思辨. 么会停下来呢?同学们看书P 16 伽利略和古人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光靠思辨不能回答,同学们可以自己探究,通过实验来求证.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分析实验中要注意观察什么?实验的相同条件是什么?不同的条件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实验中要观察小车从斜面滑下后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都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不同的条件是:平面上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

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 用一个力F来等效代替几个力时,被代替的几个力叫F的分力,用来代替的F叫这几个分力的合力。 2.共点力 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合成 求几个已知分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4.二力合成:

(完整版)高中物理运动学和力学知识点汇总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 滑= μN 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 断) 5浮力: F 浮= ρgV 排 6压力: F= PS = ρghs 7万有引力: F 引 =G 2 21r m m 8库仑力: F=K 2 2 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 9电场力: F 电=q E =q d 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 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5种基本运动模型 1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态问题); 2匀变速直、曲线运动(以下均为非平衡态问题); 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 )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 a=0 V 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合与V 0的方向关系) 但 F 合=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A B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归纳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答案)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能体现膜结构特点。(信息交流功能) 2.细胞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是起始密码子。(启动子) 4.植物细胞内的色素有四种。(还有花青素等) 5.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氢键的形成。(磷酸二酯键) 6.加热使H2O2分解,是因为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提供了反应的活化能) 7.大肠杆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原核细胞无高尔基体) 8.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为热能和ATP。(ATP中的化学能) 9.A与a基因的本质区别是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遗传信息不同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10.转运RNA只有三个碱基。(RNA是生物大分子,有许多核糖核苷酸组成,故也有许多碱基。只不过有三个碱基充当反密码子) 11.若半透膜两侧质量分数分别为10%蔗糖溶液与10%葡萄糖溶液,且半透膜不允许此两种物质通过,则两侧液面持平。(由于蔗糖分子量大,分子浓度小,渗透压低,所以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一侧扩散到葡萄糖溶液一侧的多,葡萄糖一侧液面高) 12.显性基因A与隐性基因a区别是所含的遗传密码不同.(遗传信息) 13.将酵母菌培养条件从有氧条件转变为无氧条件,葡萄糖的利用量会减慢(加快) 14.ATP与ADP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顺利进行。(酶的催化作用) 15.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有一种,无主次之说) 16.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1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15题) 18.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定有叶绿体。(原核生物如蓝藻,光合细菌无叶绿体) 19.癌细胞的产生仅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细胞癌变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20.有丝分裂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异源二倍体或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植物有丝分裂时无同源染色体)

第八章 运动和力 单元备课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成立条件及其应用。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的特性,同时理解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掌握二力平衡的应用。 4.通过实验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5.通过实例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和摩擦力,全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注重讲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第二部分讲述二力平衡的条件;第三部分着重研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及改变方法。本章是在第一章“机械运动”和第七章“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的初步知识。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章所学力学的延伸,又是继续学习“压强”“浮力”等各章的预备知识,同时更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我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因此,本章由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引领学生走进运动和力的世界,学生是否领会牛顿第一定律,能影响到学生对整个力学课程的理解与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也是物理学的基础。这些内容对于后面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以及高中的进一步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

本章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并进一步体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力学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 三、本章重、难点 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难点:1.力的示意图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生活现象 3.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方向 四、重点内容处理建议: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与力有关的现象。通过实例体验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生活的经历初步认识力,然后通过观察、实验和引导等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和摩擦力的理解。

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三、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体的运动和力

2019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体的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惯性和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5、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变。 7.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8.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9.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10.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1、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2.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3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学了三年,你知道高中生物哪些是重点吗?为了方便广大同学们学习生物以及更好的复习,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更多内容尽请关注高三网! 2017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哪些?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 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下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八下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1.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分: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如克隆、嫁接、扦插和组织、培养 优点:能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 2.嫁接成活后只表现接穗的特征,故要在一株牡丹上开出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花,只能通过嫁接技术进行繁殖。种子繁殖、组织培养和克隆技术只能繁殖一种花色的牡丹。 3.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嫁接属于无性生殖,接穗上的芽发育成的枝条上结出果实的果皮基因组成与接穗相同。但胚的基因组成为精、卵受精后的基因组成。 4.植物的开花习性主要受两个外界因素的影响:光照和温度。例如,影响桃花开放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适当提高温度可使桃花提前开花;影响菊花开放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一般日照时间不宜超过10小时就能开花 5.昆虫在发育中的蜕皮现象:体表的外骨骼不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6.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蝗虫)的幼虫无翅不能飞,活动范围小,所以灭蝗的最佳时期是3龄若虫以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美国白蛾),幼虫一般取食叶肉,活动时间长、范围小,易被发现,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7.繁殖季节,雌雄青蛙抱对,刺激两性同时排出精子和卵细胞,有利于受精卵的形成,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属体外受精 8.受精后的鸡蛋里面的胚胎,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继续发育形成小鸡破壳而出,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外界温度较低,鸡蛋里面的胚胎不能继续发育。 9.鸟卵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卵黄(主要)和卵白共同提供。 10.卵黄、卵黄膜和胚盘构成了卵细胞;卵壳有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确保卵在发育时进行气体交换;胚盘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卵白既有保护作用,又可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 1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成对存在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性状数目要比染色体数目多很多 (1)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染色体包含DNA,DNA包含基因。 (2)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12.正常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Y,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X;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有两种,1种是22+X,1种是22+Y;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只有1种是22+X 13.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或Y,卵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 教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知道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现象,能用惯性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知道平衡状态,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3、知道三种摩擦现象,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一、力和运动的关系展示(引导学生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inertia)。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3.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和平衡力 4.二力平衡条件 同体、共线、反向、等大的两个力 5.重点实验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例1、如图所示的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滚上另一个斜面。继续减少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属于可靠事实的是____,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是________。 (2)二力平衡的条件 3)、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 ⑵测量方法: ⑶如图: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比较甲、乙图可得: 比较甲、丙图可得: 该研究采用了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等无关。 6.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学生练习巩固、反馈

力与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专题力与运动 知识网络 考点预测 本专题复习三个模块的内容:运动的描述、受力分析与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运动的描述与受力分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它们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运动的描述、受力平衡在近几年(特别是2015年以前)都有独立的命题出现在高考中(如2008年的全国理综卷Ⅰ第23题、四川理综卷第23题),但由于理综考试题量的局限以及课改趋势,独立考查前两模块的命题在2017年高考中出现的概率很小,大部分高考卷中应该都会出现同时考查三个模块知识的试题,而且占不少分值.在综合复习这三个模块内容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理论体系为用数学函数或图象的方法来描述、推断质点的运动规律,公式和推论众多.其中,平抛运动、追及问题、实际运动的描述应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2.无论是平衡问题,还是动力学问题,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而正交分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相结合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高考都会对其进行考查.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有关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等,趋向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它还经常与电场、磁场结合,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

一、运动的描述 要点归纳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和解题方法 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t =v t 2 . 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s 为恒量,且Δs =aT 2. 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等的时间T 内连续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s 1∶s 2∶s 3∶…∶s n =1∶3∶5∶…∶(2n -1)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 1∶t 2∶t 3∶…∶t n =1∶(2-1)∶(3-2)∶…∶(n -n -1). 4.竖直上抛运动 (1)对称性: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 (2)可逆性: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可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 (3)整体性:整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5.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一些有用的推导公式直接解决. (2)比例法: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位移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灵活利用这些关系可使解题过程简化. (3)逆向过程处理法:逆向过程处理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倒过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4)速度图象法:速度图象法是力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将问题中的许多关系,特别是一些隐藏关系,在图象上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得到正确、简捷的解题方法.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小船渡河:设水流的速度为v 1,船的航行速度为v 2,河的宽度为d . (1)过河时间t 仅由v 2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量v ⊥决定,即t =d v ⊥ ,与v 1无关,所以当v 2垂直于河岸时,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 min =d v 2 . (2)渡河的路程由小船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当v 1<v 2时,最短路程s min =d ;当v 1>v 2时,最短路程s min =v 1v 2 d ,如图1-1 所示. 图1-1

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总结 一、 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 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 A 、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 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 v 2>v>v 1 E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三、 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6、力的测量: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间t 没关系 v s t = t s v = v t s = v s t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