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毕业论文企业经营管理

毕业论文企业经营管理

《论企业经营管理》

—————现代企业建立之我见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生产力的解放,国际间商品、资本和劳动力流动不断加速,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增强,世界各国的经济生活也日益国际化,正朝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管理方式,以及国际间企业的经济关系。以管理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企业综合实力竞争更为激烈。这就要求国内现有企业必须做出发展变革,进行企业商务战略管理的制度创新,从而建立国际化、科技化和制度化的现代企业。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无一例外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其内容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加速运动,从而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生产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

一、世界各国的消费日益不受本国生产能力的限制,大量的商品来自其他国家,国际贸易自由化使各国互通有无,消费越来越具有世界性;

二、各国经济的发展日益不受本国资金条件的约束,大量的资金来自其他国家和国际金融市场,巨大的国际融资和资金配置能力为各国企业创造出巨大的发展空间;三、各国的生产越来越不受国内市场的限制,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各国的比较优势条件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配置,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四、各国的市场越来越不受地理疆界的限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纯粹意义上的国内市场基本不复存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界限日趋模糊,各国经济实际上都已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国际大市场,从而使企业的国内竞争正成为全球竞争的一部分。经济

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一国能否实现经济的外向型拓展,以世界市场作为发展的舞台,直接决定了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而随着商品资本的国际化、货币资本的国际化、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则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途经之一,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其特点有:

1、企业国际化是企业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渐进发展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瑞典学者的约翰森(J.Johanson),瓦海恩(J.E.Vahlne)等对瑞典四家制造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企业国际公是企业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渐进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企业对国际市场逐渐提高承诺的连续形式。如下表所示:在约翰森和瓦海恩所调查的四家企业的63个海外销售分部中,只有7例是从纯国内经营直接走向在海外建立销售分部的(N→S),其余56家都是在原有出口中间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S)。在海外生产分公司的设立上,有28家是从原有的海外销售分部发展起来的(S→P),只有9家是在原有出口中间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 →P),没有一家从纯国内经营直接走向建立海外生产分公司(N→P)。可见,每个海外生产分公司都是在通过出口中间商或销售分部打开局面后才建立的,没有一例是企业不经过出口试验直接在海外建立生产点的。瑞典四家大公司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化:

Sandvik公司A tlascopco公司Faci公司V olvo公司总计

海外销售分部的设立顺序:

N→S 2 3 0 2 7

A→S 18 14 14 10 56

海外生产分公司的设立顺序:

N→P 0 0 0 0 0

A→P 2 3 2 2 9

S→P 13 9 3 3 28

注:N—企业在该国无经常出口业务;A—企业在该国通过中间商出口S—企业在该国设有销售分部;P—企业在该国没有海外生产分部

N→S——企业在该国设立销售分部以前,在该国无经常出口业务

S→P—企业在该国设立海外生产分部之前已经没有销售分部

其余类推。(资料来源:J.Johason和Paul Wiedersheim,1977;转引自澡能著:《跨国经营概论》,上海人出版社1995年版,第106页。)

2、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所有方式,它包括产品出口、直接投资、技术许可、管理合同、交钥匙工程,国际分包生产以及特许经营等。企业在当代国际商务贸易中,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4月发布的最新国际贸易统计数据,由于受亚洲和美国经济高于预期大幅增长的推动,2003年,世界生产达到2.5%的增长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分别达到7.27万亿美元和1.76万亿美元,二者之和首次超过9万亿美元(如下表所示)。过去50多年世界贸易的迅速增和表明,世界经济的融合在不为深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与生活越来越纳入国际化轨道,各国经济和企业对外贸的依存度日益加深。

1990~2003年世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单位:10亿美元

金额年增长率%

项目2003 1990~2000 2001年2002年2003年

货物贸易7274 6 -4 4 16

服务贸易1763 7 0 6 12

(资料来源:WTOPress/373:《World Trade 2003:Prospect for 2004》,April5,2004。)产品出口在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其构在表现出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世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20世纪50年代,在世界贸易中,初级产品是主体,占到60%多。60年代,初级产品与制在品在世界贸易中各占“半壁江山”80年代,制成品开始超过初级产品。进入90年代后,制成品贸易继续快速增和。据统计,90

年代世界制成品出口的年增长率为7%,2000年的出口增长率为14.5%,不仅高于产出6%的增长率,而且远远高于同期农产品和矿产品的出口增长率;出口贸易额达4.63万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货物出口的74.9%。

第二:产品世界贸易地区分布不平衡。在世界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其地区分布并不平衡,大量的贸易集中在北美,欧盟15国和日本,其余地区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其中所占的份额较小,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高,面临急持发展的问题。在企业国际化的经营活动中,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随着全球性资本市场的逐渐形在,国际资本流动愈加频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出加速长的趋势,50年人的平均增长率为4.3%,60年代为5.3%,70年代中期为1.3%~1.6%,80年代中后期,则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是同期世界货物出口年均增长率的3倍和世界GDP年均增和率的4倍。进入90年代以来,尽管受到不稳定的因素,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长期债务危机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企业国际直接投资以远远超过同期世界观产品贸易增和率的速度持续大幅增和。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当代企业国际直接投资还表一出下列特点:

第一:跨国并购在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跨国并购交易规模急剧扩大,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及其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第二:国际投资重点领域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企业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东道国当地的生产资源或占领当地市场,投资领域因此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服务贸易的日益自由化,金融、保险、电信,流通服务等行业成为投资重点。目前,90%以上的跨国并购发生在金融,保险和电信领域。

第三: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发生变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外资流入的大幅增加始于1990年,并且逐年稳步上升,吸引外资占全球外国企业直接投资流入量的比重从1990年的15%逐渐上升为1994年的41%。目前,国际间企业资本流动基本以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相对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

第四:企业国际化是企业有意识地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美国学者理查德·罗宾逊(Richard D.Robinson)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在产品及生产要素流动性日益增大的过程中,对市场国际化所作出的反应。比如新疆上市公司中基股份2002年根据国际化市场营销需要而作出的直接投资上购法国番茄酱加工公司的企业行为。

第五:企业国际化是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梁能在《国际商务》一书中认为,企业的国际化主要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也就是企业产销活动的范围怎样从一国走向世界的问题;其二是企业自身的国际化,也就是一个原先“土生土长”的国内企业如何向跨国企业演变发展的问题。总之,企业国际化是指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跨国公司或国际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超生产、经营、销售和服务网络的过程。企业国际化说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其实质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秀配置。“二战”后,企业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日益增加,从简单的商品输出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发展到专利技术的许可交易,以至发展到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创办新企业成收购兼并原有企业建立超永久性的生产和销售设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因此,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速,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不仅大企业的国际化在不断深化和发展,而且不少中小企业也参与了这一历史进程。同时,企业国际化,不仅可以利用国际分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同时又可以进入国

际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对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都有重要作用。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企业国际他的重要表现就是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发展。联合跨国公司中心在1983年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跨国公司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第二:在一个决策体系内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占略;第三:各个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联系超来,其中一个或多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国际生产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据联合国贸易会议统计,1990年,全世界跨国公司总数为3.5万家,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15家,在全球共雇用2420万员工,全球销售额达5.5万亿美元,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世界贸易总额。2003年,全世界约6.1万家跨国公司,在海外拥有90万家分支机构,雇用54.7万员工,全球销售额达17.6万亿美元,是同期也是贸易总额7.3万亿美元的两倍之多。现有跨国公司按经营项目分类有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按经营结构分类有横向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混合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有:

1、全球战略目标,即跨国公司总部根据自己的全球战略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合理的国际分阶段,组织生产和销售,而启及全球的各个子公司与分支机构都围绕着全球战备目标从事生产和经营。总部的重大经营决策,都以全球利益的最大化为着眼点。

2、全球一体化经营。当工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为跨国公司的

全球一体化经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跨国公司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

理方式和全球战备,在国际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按照全球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统一安排各子公司与分支机构的生产计主、投资活动、资金配置以及人事管理等。

3、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会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东道国

的具体情况及其对跨国公司的政策、自身的实力以及在竞争中的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安排。

4、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进步已成为垄断资本

获得高额利润,争夺市场,增强自身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经。

5、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跨国公司除了要面对正常的商业风险外,跨国公司还在

临着国际经营所特有的政治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前者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由于政治因素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包括东道国对外国资产没收、征用和国有化的风险以及东道国、政变等风险;后者指东道国汇率变化和通货膨胀的经济损失等。

综上所述,当前的国际经济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对企业的自身建设、发展战备、经营理念,经营技术方式及其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阴沉化、科技信息化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要求企业要在未来经济竞争中生存就必须进行现代化变革,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取得现代经济竞争的胜利并成功建立现代企业。

根据目前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实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为我国企业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商务实践中发展壮大自己开辟了广阔前景。我国企业目前有像青岛海尔电器等那样的大型跨国公司,也有国内跨区经营的企业如光明乳业,娃哈哈等,还有省际、县际及至乡镇级企业,它们分别属于国有、集体、民营及混合股份性质,而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分工链

条,全球化市场的一员,从而使现有企业为在国际化的资源配置、管理组织、市场营销等经济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只能进行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变革,按照现代国际商务环境变化的要求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思想,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从而成为国际化市场竞争的强者,使我国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以适应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要根据企业国际化发展要求从战略上改组国有企业,企业的改革要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推动的科技进步和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建立企业优胜劣派的竞争机制。目前,我国国有经济在向国际化市场竞争主体转变中有所发展,列入国家重点企业的51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已有430家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282家企业整体或部分改革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投资历主体多元化。近几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一批国有企业相继在海外上市,并为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在非洲和拉美进行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和投资设厂,积极参与到国际经营中。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大分工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上也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优胜劣派的竞争机制初步形成。在货币资本的国际化方面,企业国际证券投资从无到有,稳步发展。到2002年8月,我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公司140家,累计等资金624亿美元。

那么也就可见,按照国际市场营销规律,熟悉国际化大生产,掌握国际现代他企业组织管理办法,利用国际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现有企业的生产科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运营的组织管理水平,利用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努力增强我国企业的经济实力,学习国际先进的财务金融管理办法,改革我国企业现行不符合现

代市场体系发展要求的弊端,最终建立当人科学的企业运营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国际化的市场营销机制、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和科技、人才培育发展机制、是我国现有大、中、小各类企业努力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如何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国际化市场体系的企业营销体制和企业管理体系哟?我认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步骤方法来达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的战略目标。

正确评估我国企业运营业员的国际、国内商务环境,璩地认识自身参与国际化大生产的条件,优缺点和目前自身实际发展状况。为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必须先了解国际化运营商务环境的基本构成在素,了解国际化商务的制度与市场环境,了解国际化商务的制度与市场环境,了解国际商务的政治与法律环境;了解国际商务的经济与技术环境,了解国际商务的社会文化环境,掌握国际化商务环境评估的在本方法。任何企业的经营都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的特点约或者促进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研究企业经营环境是成国地开展企业经营的前提。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复杂化,世界经济活动的双边与多边协调直来越重要,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为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和制度基础,具有管理、谈判、解决争端及贸易政策审计的职能。世界贸易组织有其基本原则,是各成员方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于世贸组织全部规则体系一切效力范围,并构成该规则体系基础的最高共同准则,包括非歧视原则、关税保护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互惠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和公平解决争端原则。为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1945年12月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主要职能有三项:

第一:向成员国提从国际货币合作与磋商的场所;

第二:确立成中国的汇率政策、支付以及货币兑换的准则,并予以监督;

第三:向国际收支发生因难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贷款。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

12月,作为一个全球性政府的国际金融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向会员国提供和期贷款,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协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生产,开发资源。其业务活动除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外,还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社会经济调查等。进入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依据其经济结合程度和相互依存关系,可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贯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与关税壁垒、非关税措施。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金融通活动的场所,是国际资本的集散中心。现在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国际借贷市场、黄金市场、国际证券市场以及各种金融生产品交易等多样性的金融交易市场。政治环境是指企业国际经营所涉及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体制,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由一定执政党掌权的政府的政策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效果。其内容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执政党性质、政治稳定生、政府对外资的态度。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则的总和,法律环境是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最复杂的环境因素之一,它由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国内法规、国外法规和国际法规所构成,一般分为普通法、大陆法与宗教法,其中涉及的国际商务中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法规对于企业国际化营销尤为重要。经济环境则包含下列变量:

人口数量与商业水平、收入水平、汇率、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东道国的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也直执着成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社会基础设施则包括交通运输、通讯设施、商业设施和能源供应。技术环境指一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及应用程度,通常反应国家整体科技发展现状、科技结构、普及程度,科技人员素质、企业拟进入领域的科技水平、工业技术基础的水平产业结构的现代的水平,以及相关的原材料、能源技术装备科技发展动向。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国际经营所涉及国家或地区居民的语言文家、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内容,基本构成是企业运营时必须注意的方面。

1、科学地选择商务经营形式。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就需要考虑如何将自己拥有

的产品,设备、技术、管理等资源进行组合,采取合适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国际商务经营形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和股权投资形式。出口分接出口和直接出口。非股权安排包括技术援权,管理合同、服务合同、生产建合同等。

影响企业环境因素与企业内部因素。环境因素有本国境因素,目标国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文化特征、市场因素、生产因素;企业内部因素有产品的战略地位、生命周期、企业技术水平、商标与市知名主、企业经营经验。如何选择合理的经营形式,企业可以运用竞争优势判别法和成本比较判别法。成本比较法又分为赫奇法和净现值法。

2、正确制定企业商各战略。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业资源,整

合商品、资金、技术、人员以及信息要素,取得有利的国际市场竞争地位,就必须实施战略管理,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鉴于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具有全球性、全局性、前瞻性、纲领性和应变性的特点,企业要合理掌握战略分析、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的过程。企业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形式:总成本领先战略、别化战略、集中战略。进行战略方法分析的形式通常有市场占有率多因素业务经营组合价值链分析。企业战略模式有横向、纵向和混合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人以来,在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处技术革命推动全球化的进程中,区域化和全球化并行发展,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规则跨国并购与跨国战略联盟开始成为企业国际竞争战略的重要内容。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是企业之间跨国并购和结盟的基本原则。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综合使用。

3、科学有效的企业组织管理。通常据国际惯例,企业在法律上大体分三种基本形式;

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公司。跨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出口部结构、母子公司结构、国际部结构、全球性结构、全球性混合结构,全球性矩阵结构。国际通行

的企业组织结构选择在本原则是:

第一:分工与协调平衡原则;

第二:有效控制与沟通原则;

第三:结构紧跟战略原则;

第四:精干高效原则,企业无论选择哪一种组织结构形成,在内部管理体制上都将涉及如何处理企业总部与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按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不同,分三种组织控制模式,即同国中主组织控制模工、多元中心组织控制模式,全球中心组织控制模式。组织控制的内容为组织的复杂性、决策的权力、评估与控制、信息沟通、资源配置、报酬与奖惩、人员招聘与任用,经营战略的制定。

4、科学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转化体制。在国际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技术竞争的今天,企

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基本取决于其技术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在依赖于国际技术转移的同时,必须进行自身的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所有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国际通行的技术创新类型按内容划分有材料创新、手段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据技术创新的强度是分有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为实现企业创新目标,企业在正确地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包括创新基础战略,创新时序战略以及创新方式战略等。根据技术创新的区位安排,企业可灵活选择国内集中创新体制与国际分散化创新体制,组织管理问题和内部分工问题。

5、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为适应国际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和更

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人才资源,企业必须根据不同地我和国家的国情采取因地制宜的人力资源政策,充分考虑下列因素:不同国家、地区社会文化的差异,不同的经济和教育水平差异,不同的信息传递能力上的差异,不同地区或国家关于劳工,就业等立法的限制。现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国籍策略有中种:民

族中心策略、多中心策略、全球中心策略和混合策略。对海外业务和管理人员的选拔包括企业对相关人员的选拔、培训、评估、报酬管理等内容。根据所在地区成东道国的相关工会法律、法规。选择较有利的劳工管理模式,如集权化管理、分权化管理。财务管理也是企业适应国际化进行商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复杂的现代国际运营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风险,但相应也有更多的财务管理的选择和机会。企业必须充分了解有关国际融资,国际化的营运资金,国际转移定价与税收以及外汇风险管理等财务管理因素。国际财务管理的组织形式有集权式,分权式和全球化管理。企业制定融资战略时主要任务是降低融资成本,避免和降低各种经营风险,优化财务结构、融资方式主要有信贷融资、证券融资、国际租赁、金融互换等形式企业国际营运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帐款管理、存货管理、短期证券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及实践的发展,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必然成为我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在部分,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市场,整合利用国际资源,根据国际环境和自身状况不断开拓创新,建立、丰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才可能表成我国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争取企业经济实力更大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