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整合引导咨询:高中生厌学的分类辅导模式

整合引导咨询:高中生厌学的分类辅导模式

整合引导咨询:高中生厌学的分类辅导模式
整合引导咨询:高中生厌学的分类辅导模式

Advances in Psychology心理学进展, 2014, 4, 42-47

https://www.sodocs.net/doc/992969953.html,/10.12677/ap.2014.41009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4 (https://www.sodocs.net/doc/992969953.html,/journal/ap.html) Integrated and Guided Consulting Mode: Consulting

Different Wearine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Li Li1, Chunbin Zhang2

1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2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Email: 103243914@https://www.sodocs.net/doc/992969953.html,, zcb19721972@https://www.sodocs.net/doc/992969953.html,

Received: Sep. 29th, 2013; revised: Oct. 15th, 2013; accepted: Oct. 21st, 2013

Copyright ? 2014 Li Li, Chunbin Zhang.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In accordance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ll Copyrights ? 2014 are reserved for Hans an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 Li, Chunbin Zhang. All Copyright ? 2014 are guarded by law and by Hans as a guardian.

Abstract:Integrated and Guided Counseling Mode includes factors collection, category judgm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way to integrate and guide for development etc. Wearine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universality, complexity and intractability. Basic assumption is that weariness exists differently in the degree, individual, cause and expression. Weariness probl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emotional, cognitive, behavioral, and six types: emotional type, unable type, helpless type, incompetent type, will type and burnout type. “Integrated and Guided Consulting Mode” is built on different weariness issues on the basis of trend about different theories and methods. As multiple methods, “Integrated and Guided Consulting Mode” is effective for different weariness and is sequential on concrete measures. “Integrated and Guided Consulting Mode” provides specific path, multiple skills and values guide for Weariness.

Keywords: Weariness; Integrated and Guided Consulting Mode; Classification

整合引导咨询:高中生厌学的分类辅导模式

李莉1,张春斌2

1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佳木斯

2佳木斯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佳木斯

Email: 103243914@https://www.sodocs.net/doc/992969953.html,, zcb19721972@https://www.sodocs.net/doc/992969953.html,

收稿日期:2013年9月29日;修回日期:2013年10月15日;录用日期:2013年10月21日

摘要:整合引导咨询模式是一种包含因素收集–分类判断–资源整合–方式整合–引导发展等路径在内的解决厌学问题的分类辅导咨询模式。在面对高中生厌学问题存在着普遍性、复杂性、顽固性特征,其基本假设是:厌学问题存在着程度差异、个体差异、根源差异、表现性差异。厌学问题可分为三维(情绪、认知、行为)六类型:情绪型、无力型、无助型、无能型、意志型、倦怠型厌学问题。“整合引导咨询模式”建立在对厌学问题进行分类解析的基础之上,以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的整合趋势为依据,以顺序性引导方式的整合为具体措施差异化地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的有效咨询模式。同样“整合引导咨询模式”也进一步提供了对厌学问题解决的具体路径、多样化的技巧与方法及价值观引导的方向。

关键词:厌学;整合引导咨询模式;分类

1. 引言

厌学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个体发展乃至影响一代人群体实力的重要学习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对厌学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研究者们首先是对厌学现象进行调查(朱爱所等,1994),了解厌学问题的分布情况、严重程度。尽管不同调查使用的工具并不完全一致,但结果并不乐观,厌学问题的检出率从10%~35%不等(申自力,2012),这些概率显示出厌学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其次研究者更为深入地探讨厌学产生的原因,从个体因素(邢强,陈丹丹,2012)、家庭因素(胡定荣,20120)、学校因素(朱小麟,2009)到社会因素(石雷山等,2011)的分析,以期揭示厌学的根源,力求从学习策略(金刚玉,2012)、课堂教学(王后雄,孙建明,2013;王轩,2012)、情绪(刘君栓,夏晓翠,2012)、心理品质(高志华,2012)等方面解决厌学问题。然而愈是如此,我们愈是能够体会,厌学问题的解决由于其根源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单纯靠某一环节的改善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因而本文从高中生厌学问题解决的现实困境入手,分析对高中生厌学进行分类辅导的必要性与急迫性,进而提出“整合引导咨询模式”以全方位地、分类指导地解决高中生的厌学问题。

2. 高中生厌学问题解决的现实困境

2.1. 厌学问题的普遍性

无论是小学生(吴汉荣,1998)、初中生(焦璨,2009)、高中生(罗滨等,2012)、大学生(王小新,苗晶磊,2012)、研究生(陈飞虎等,2013)、职业学校的学生(朱小麟,2009)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问题,可见厌学具有年龄上的普遍性;同样,在不同的地域,包括大城市(罗滨等,2012;孟四清,2009)、中等城市(倪士光等,2009)、乡村(张耀庭等,2012)的学生都有比例不低的厌学问题存在着,学生的厌学问题,厌学率介于21.43%~ 53.49%之间(傅安球,2002;杨平,2004),最高可超过50%(申自力,2012),厌学问题存在跨区域的普遍性。由此可见,厌学现象不再是简单的个体问题而是相对较为严重的群体性问题。

2.2. 高中生厌学问题的复杂性

影响厌学的因素众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影响厌学的内部因素包括:自我评价(王小新,苗晶磊,2012)、自我效能感(王小新,苗晶磊,2012)、学习态度(王志毅,2012)、学习兴趣(申自力,2012)、身体健康、智能水平、人格特征(邢强,陈丹丹,2009)、学习策略(金刚玉,2012)、学习动机(蒋京川,刘华山,2005)、元认知水平(唐卫海,孙秀宇,2006)、学习习惯(田澜,2010)、自我调节学习(张林周国韬,2003)能力等。影响厌学的外部因素包括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张耀庭等,2012)。其中学校因素中包含学校吸引力、学业压力(周阳敏,2013)、师生关系、班级集体效能感、授课模式、课程设置(王后雄,孙建明,2013)等;家庭因素包含教养方式(李敏,甘怡群,2011)、亲子关系、家庭气氛、生活观念等;社会因素包含有同学关系、性别、年龄、社会风气等。厌学问题的影响因素极为复杂。

厌学问题的具体表现或结果同样也具有复杂性。直接就表现在学习的结果上,如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邢强,陈丹丹,2010)等;间接的表现主要有认知上,如对学习的厌烦、认为学习无用等;情感上的情绪低落、暴躁等;行为上则表现对学习的放弃(王小新,苗晶磊,2012;王志毅,2012;李慧,利爱娟,2012)等,如此多的表现状态给如何判断和解决厌学问题提供了相当的难度。

2.3. 高中生厌学问题的顽固性

高中生的厌学问题的产生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从厌学存在的普遍性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推论,也许有些高中生的厌学状态早已在小学阶段就已经产生了。同样,由导致厌学的原因中存在着家庭因素也可推导出,厌学现象极有可能在家庭教育阶段(入学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因此对于高中生的厌学问题,必然要考虑这样的问题:厌学问题已经陪伴学生多久了?厌学问题存在的时间对厌学的表现存在着不同的影响。产生或经历时间愈长,对于厌学问题的改善愈是困难。而且厌学问题一旦产生,往往伴随着情绪、情感、行为与认知上的改变,当三种厌学现象同时出现,厌学就呈现表现深度上的差异,程度越是深入,问题必然越是顽固。

3. 高中生厌学类型与分类辅导的必要性

3.1. 高中生厌学的类型学分析

由以上对厌学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存在不同的厌

学类型,根据原因与表现的差异,我们将厌学问题包括情绪型、认知型、行为型厌学三大类,并可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 情绪型厌学:即厌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和表达状态皆表现为情绪表现。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与桑代克联结的学习理论可以得出情绪型厌学产生的过程,即由反复联结而产生,具体见图1。

2) 无力型厌学(认知型):指缺乏学习目标或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因而学习过程缺乏持续性的动力,对学习过程本身不感兴趣。

3) 无能型厌学(认知型):指个体认定自我学习能力不足而放弃或厌弃学习,往往指学习策略、技巧和方法的缺乏导致。

4) 无助型厌学(行为型):由于学习过程或结果反复的失败、惩罚(来自自我或他人)而造成的对学习的消极、听之任之的状态,是对学习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

5) 意志型厌学(行为型):往往表现为学习难以坚持,缺乏恒久性(樊琪,程佳莉,2008),难以自我控制,个体往往在认知层面清晰学习目的,但却不能使学习持续地进行,充满惰性。有的研究也称之为学习惰性。

6) 倦怠型厌学(情绪+ 认知+ 行为):由学习过程的循环增强效应而产生,具体表现为情绪衰竭、态度讥诮、低个人成就感(王志毅,2012)等复合性的厌学现象。

3.2. 高中生厌学的分类辅导咨询的必要性

厌学问题的解决存在多种方式,如课堂教学的改革(王轩,2012)、提高自我评价或自尊水平(王小新,苗晶磊,2012;吴水燕,2010)、元认知训练(唐卫海,孙

Figure 1. The procedure of emotional weariness

图1.情绪性厌学产生步骤秀宇,2006)等外部干预手段。金艺峰(2005)等人提出家庭治疗与药物治疗整合的心理治疗方式来解决厌学问题。另外穆慧(2007)等人则采用作业疗法来诊治,孙月霞(2008)等人采用森田疗法,董昆仑(2011)的认知行为疗法,这些解决方式或重视影响因素,或重视治疗手段,相比而言缺乏对厌学的综合性分析。由高中生厌学的类型可知,不同的学生由于导致厌学的原因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厌学特征。为能够差异性地解决厌学问题,根据厌学程度的不同,咨询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或以认知改变为主导、或以情绪调节为主导、或以行为调整为主导,或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三者统一的方式来完成,并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是“整合引导咨询模式”对厌学问题的分类性指导的必要性。

4. 整合支持咨询模式的理论基础

4.1. 整合引导咨询模式的内涵

所谓整合引导咨询模式,其中整合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全面地关注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具体表现,既不忽略某一特征,也不强化某一特征,并梳理厌学特征内在顺序;所谓引导既是指咨询的基本方针,也是咨询的基本方式,高中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因而高中生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认为是暂时性、发展中的问题,因而在咨询过程中给予正向的、支持性的引导是厌学解决的关键。因而整合引导咨询模式是一种顺序性、针对性、多元的、整合性的咨询模式。

4.2. 整合引导咨询模式的理论基础

心理咨询作为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多种理论的支持下已产生了相当多的心理咨询模式与技巧。心理学经历了从某一学派的一支独秀到整合性地运用多种理论,已经成为被普遍认同的一种发展趋势(艾伦,2005)。整合式心理咨询的特点在于以开放性的态度通过不同方式来将不同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整合。整合不是折衷也不是混合,理论上的整合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整合,而是一种概念或理论上的创造。其目的在于产生能够将两个或更多理论的精华加以综合。理论上的整合远比单一的理论要更为有效(艾伦,2005)

。因此“整合引

导咨询模式”在咨询的方法与形态上将更有指导性、心理教育性、简短性、高效性并且更加注重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

5. 整合引导咨询模式的操作路径

整合引导咨询模式关注咨询的出发点,与来访者(学生)明晰咨询目标,处理好学生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识别来访者的感受,并探索这种感受,与来访者(学生)共同明确咨询中的思维与行为维度。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整合引导咨询模式”的操作路径,具体见图2。

5.1. 对厌学问题的分类判断

整合引导咨询的第一步是对高中生厌学现象的整合性分析,即对高中生厌学的所有现象进行分析,厌学现象的获得可以通过学生自述并进行记录,若学生自述不清晰,则使用半访谈的方式,运用已设计好的问题进行询问,如

“学习的时候,你最真切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对你意味着什么?”

“将按你喜欢的程度对以下事情进行排序:运动、和同学游戏、上网、看电视、聊天、课堂学习、阅读、讨论……”

“谁对你的学习成绩最为在意,为什么?”……

其后整理所有记录,并按照已规定的编号进行三类分级式编码,包括情绪、认知、行为三类,按照现象呈现状态分五个等级,如情绪从消极到积极,采用五级评分制,再按照对厌学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九级评分,最后计算总分,完成厌学类型学分析,具体评分方式见表1。

Figure 2. The route of Integrated and Guided Consulting Mode

图2.整合引导咨询模式的路径

Table 1. Compute different weariness

表1.厌学类型分析计算表

现象分类等级(1~5) 影响程度(1~9)从无影响–极大的影响我连续听课的最长时间是十分钟行为

每次作业的时候我都很不耐烦的情绪

我认为学习的用处其实不大认知

我感觉我不是学习的那块料行为

……………………

总计

Table 2. The counseling approach of Integrated and Guided Consulting Mode

表2. 整合引导咨询模式辅导方式列表

厌学类别 厌学类型 整合引导咨询模式 具体方式

情绪型

情绪型厌学 以情绪调节为主 分散技术、转移技术、ABC 、去联结技术等 认知型

无力型厌学

以认知调节为主

功利性剖析、生涯规划技术、认知调节技术、

角色互换技术等 无能型厌学 以学习策略辅导为主 计划策略、听课策略、复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记

忆策略、认知链等

行为型

无助型厌学

以行为调整为主 任务分解技术、自强化技术等

意志型厌学

以行为训练为主 自我监控技术、意志分配技术、损耗抵消技术、

自增强技术等

情绪+认知+行为

倦怠型厌学

整合引导咨询 顺序化引导方式的整合

根据得分情况标注厌学的类型。明确咨询的重要目标。

5.2. 整合引导咨询模式的引导方式整合

在辨别厌学类型后,明确咨询的重点,与学生共同协商整合引导咨询模式所使用的具体技术,并列出相应的调整计划,具体内容见表2。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使用整合引导咨询模式时,无论哪一种技术的使用,都要强调对学生正向的引导,这种引导恰恰是经常引发争议的价值观问题,心理咨询过程中是否应有明确的价值观引导还在讨论之中(艾伦,2005),而我们则认为对于厌学问题的解决,正能量的注入,带有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色彩的价值观引导是厌学问题解决的关键与指针,只有这种发展性的观点才能让学生彻底摆脱厌学难解的阴霾。

6. 总结

整合引导咨询模式是一种包含有因素收集–分类判断–资源整合–方式整合–引导发展等路径在内的解决厌学问题的分类辅导咨询模式。以对厌学问题进行分类,创造性地解决了厌学的复杂性难以分析其产生根源的问题。而且对厌学问题进行分类,既厘清了单纯型(认知、情感、行为)与复杂性(认知 + 情感 + 行为)厌学问题表现上差异,也明确了高中生厌学产生的时间顺序,进而通过高中生厌学的具体表现,通过厌学现象编码表与分析计算表可分类出更为具体的厌学类型(情绪型、无力型、无助型、无能型、意志型、倦怠型),定位咨询的重点与目标,根据“整合引导咨询模式”的路径选择多元化的引导方式,以正向引导和发展性的眼光从根本上解决高中生的厌学

问题。当然,“整合引导咨询模式”尚需在厌学问题的类型学上,引导方式上作进一步的完善。

项目基金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建设‘道德学校’,奠基创新人才的校本化实践研究”(批准号:JJB1211064)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艾伦, E·艾维, 玛丽·布莱福德·艾维(2005). 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策略

——意向性会谈和咨询. 117.

陈飞虎, 黄胜, 邹立君(2013).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职教论坛, 9期, 32.

董昆仑, 王冠军(2011).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厌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效果. 齐鲁医学杂志, 4期, 322-324.

樊琪, 程佳莉(2008). 学习惰性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 6期, 1458- 1460.

傅安球(2002).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 心理科学, 1期, 22-23.

高志华(2012). 初中生自恋倾向成就目标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 7期, 23.

胡定荣(2010). 影响薄弱校初中生学业成绩的主因素分析.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教育教学版, 10期, 39-41.

蒋京川, 刘华山(2005). 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期, 56-61.

焦璨(2009). 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 上海教育科研, 9期, 44-45. 金刚玉, 高金金, 陈毅文(2012). 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情境下对成绩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期, 23.

金艺峰(2005). 厌学学生的整合心理治疗. 中国临床康复, 4期, 179. 李慧, 利爱娟(2012). 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调查研究. 内蒙古社会科学, 6期, 152-156.

李敏, 甘怡群(2011). 高中生学业倦怠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1期, 36-37.

刘君栓, 夏晓翠(2012). 英语专业大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 中国成人教育, 2期, 61.

罗滨, 陈颖, 李亦菲(2012). 高中中等生学习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中国教育学刊, 2期, 9.

孟四清(2009). 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状况的调查.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3期, 46-49.

穆慧, 韩翠萍, 韩凯吉(2007). 作业疗法治疗厌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效果分析. 精神医学杂志, 5期, 315-316.

倪士光, 伍新春, 张步先(2009). 威海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期, 167-168.

申自力(2012). 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国学校卫生, 10期, 1278-1280.

石雷山, 高峰强, 沈永江(2011). 班级集体效能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的调节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期, 289-296.

孙月霞, 刘翠美, 张秀(2008). 森田疗法对厌学中学生心理健康及自尊水平的影响. 护理学杂志, 8期, 60-61.

唐卫海, 孙秀宇(2006). 学习策略的元认知训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期, 74-79.

田澜(2010). 小学生学习习惯问卷的编制. 心理学探, 5期, 89-94.

王后雄, 孙建明(2013). 中学化学过度教学:问题,成因及对策.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 1期, 62-64.

王小新, 苗晶磊(2012).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期, 45.

王轩(2012). 中学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数学模型. 教育导刊, 3期, 32.

王志毅(2012). 高中生学习倦怠研究.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5期, 41. 吴汉荣(1998). 儿童学习困难和厌学情绪影响因素的探讨. 中国公共卫生, 12.

吴水燕(2010). 大学生自尊对师生关系与学习倦怠的中介作用. 中国学校卫生, 8期, 939-941.

邢强, 陈丹丹(2010). 中小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与展望. 教育导刊, 9期, 25-29.

邢强, 陈丹丹(2012). 中学生大五人格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教育导刊, 9期, 10.

杨平(2004). 中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教育实践与研究, 7期, 15-16.

张林, 周国韬(2003).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 5期, 870-873.

张耀庭, 马金焕, 韩业伟(2012). 论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其对策.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3期, 27.

朱爱所, 张彩芬, 史秀琴(1994). 初中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期, 29.

朱小麟(2009). 高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归因分析. 中国成人教育, 24期, 70-71.

周阳敏(2013). 本科生厌学调查与竞争性选择机制研究——基于消费者主权理论的解释. 河南社会科学, 1期, 73-78.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范文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 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 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xx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存在比较普遍。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分别仅占10.5%和4.2%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我校现状来看,高二(12级)在高一入学时人数为870人,现在为660人,高一(13级)入学时人数为1140人,现在为1000人。分析学生辍学原因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辍学不是因为家庭供给不起,也不是因为违纪被学校劝退或开除,而是因为他们从内心“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即产生厌学心理。从我们在校学生来看,各班仍存在不少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做作业拖拖拉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产生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这些都是典型的厌学心理的外在表现。 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而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想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然后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学生厌学外在原因分析 第一,学习时间周期较长。学习是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众所周知,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十几年的持续学习呢? 第二,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呆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

学生厌学个案分析 案例一: 王峰,男,高一(7)班。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经受不起老师的批评。 案例二: 牛培培,女,高一(7)班。每当老师批评她时,她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讲话,做小动作,不交作业。 我找她谈话,她也是听过算了,有时也会和我顶撞,回到教室一如往常,是个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学生。做事很情绪化,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老师不是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过程和辅导策略:

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心理咨询室单独交谈,了解他的情况,让他充分地发泄内心关于学校与老师的不愉快记忆。 刚开始他闭口不语,我就避开主题,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并多次强调会为他所说的话保密,后来他终于开口了。在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爱好打篮球。 坚持疏导教育: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其他人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这样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他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意识到自己还是有学习的潜力。 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尤其是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然后逐步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经过我和各科老师的不懈努力,这两个孩子的学习态度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正在赶超其他同学。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张强,男,14岁,八年级学生,在农村地区家境算比较富裕。因为听说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张智力水平属中等,但是进入学校后,学习成绩差强人意,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不及格,期末考试中也只有50分。张强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看黑板,做课堂练习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曾经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 二、案例分析 张强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父母感情不睦,经常吵架,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对他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就远远不止是性格上的残缺,若引导不当,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坠落,误入歧途。老师曾多次找小张谈心,起初他一言不发,多次接触后,从他的眼神中似乎流露出对老师的几分敬仰。有一次课堂外活动后,我观其神色不错,主动找他谈心。他悄悄地跟我说:“爸妈经常吵架,我到了家有时想好好坐着做作业,听着他们的吵架声,我觉得很烦很烦,有时爸爸赶我到爷爷家去吃饭,有时妈妈赶我到外婆家。在这个家我怎么有心思去读书?周围的邻居又经常取笑我有‘二妈’。”我认真分析起来,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一是家庭环境不良,使孩子缺少关爱,使其失去学习信心,在他看来,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难完成学习任务,也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对学习的自卑心理,它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消极情绪。为此,产生了自卑厌学的心理障碍症。 三、如何矫正小张这种自卑的厌学症。 (一)、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小张的家长认清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使家长明白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要求家长改善家庭关系,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特别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消除紧张,焦虑、苦闷、疲劳等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张强的父母多次沟通之后,其父母在对待孩子方面的态度渐渐的有所改观,同时张强父母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复。 (二)、家长要教育和帮助孩子消除自卑和厌学心理。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在教育孩子时,家长除了要有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观念外,一定还要有耐心。孩子学习上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要赶上去非一日之功,对孩子的要求要逐步提高,切不可操之过

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

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分析 塔铺中学:李香学 摘要: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厌学思想非常严重,我就如何分析学生的思想,及如何制止孩子的厌学提出了几种方法。希望我们的家长及教师都能成为孩子的“雕塑家”。 厌学症是目前大多数中学生中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关于中学生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阻止的话,就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所以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不单单是学校里的老师造成的。需要我们全体老师和家长及社会的关注。 学生的厌学行为是普遍现象。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孩子未来的“雕塑家”。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的一些不好的做法的一种对抗,一种抵触情绪的反映。下面我就从如何尽力的改变孩子的厌学症的方法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我们大多数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家长大多数对“知识改变命运”

这个至理名言都深深的熟悉,并且“运用的都很娴熟”结果了不顾孩子的痛苦,不顾孩子的感受,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漫无目的所谓的“目标”开始给孩子灌输一种莫名的思想。结果导致了孩子对学校的恐惧,对教师的害怕。大部分学生开始了选择逃避上学,有的甚至以结束自己的小小生命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就这样了家长还是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错误,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假期,家长们开始乱了,开始慌了,给孩子找,什么钢琴班,武术班,数学补习班,等等。。。。。。家长啊!该醒醒了。 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家长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初中生在小学时成绩较好(有些好成绩是父母“看”出来的),父母就理想化地认为中学成绩应该好上加好。而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家长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加。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一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低,当孩子知道家长的要求很低时,并且很轻松的能达到后,就不在去努力了。时间久了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3)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多杰,男,九年级学生学生。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经受不起老师的批评。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讲话,做小动作,不交作业。 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也是听过算了,有时也会和班主任顶撞,回到教室一如往常,是个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学生。做事很情绪化,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老师不是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

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过程和辅导策略 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心理咨询室单独交谈,了解他的情况,让他充分地发泄内心关于学校与老师的不愉快记忆。 刚开始他闭口不语,我就避开主题,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并多次强调会为他所说的话保密,后来他终于开口了。在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爱好打篮球。 坚持疏导教育: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其他人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这样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他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意识到自己还是有学习的潜力。 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尤其是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然后逐步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该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他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认为读书是为了老师或者是家长,当他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

青少年厌学心理辅导策略

青少年厌学心理问题的辅导策略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是家庭和谐幸福的希望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厌学的心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学校和家庭要正视青少年的厌学心理,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厌学心理。 厌学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态度和行为,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表现为学生上课分心、无故旷课、人际关系紧张等。直接后果就是学习速度和质量降低。专家表明:厌学者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乐学者,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焦虑,忧郁,情绪反应强烈等不良人格特征。据调查显示,厌学心理已成为青少年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一大心理障碍,它不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教育质量降低,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精华与糟粕俱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赚钱思想,对教育的渴求远不如对金钱的渴望强烈,知识的贬低,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着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一些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学生那本就经不住诱惑的意志,比如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等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还有一些学生是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2.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很多事情是和家庭分不开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中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除了吃客玩乐,从来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还有的是因为家庭环境变迁,父母关系的恶化,使得纯洁而善良的他们无法接受这种现实,美丽的梦想被打得粉碎,陌生的人际环境又使他们独自承受这种苦闷,认识上的冲突使得他们的情绪日渐消沉、低落。这是生活上的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也会影响到学生学

班主任应如何处理高中生厌学的心理问题(1)

班主任应如何处理高中生厌学的心理问题 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切实打开学生厌学的“心门”,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之间互动合作,除了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外,还要共同营造一个温馨、乐学的家园和学园,总之,找准原因,分析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作为班主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 要纠正和克服学生的“厌学”现象,首要的是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进行思想教育,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竞争还会更加激烈,自己不能依靠父母一辈子,今后的路要靠自己去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进行思想教育,形式要活泼多样。除了主题班会等集体教育形式之外,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如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形式,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特别是要大力表彰和树立由后进生变先进的典型。同时还应该通过找学生个别谈心谈话等方式,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在焉,虽学无成。”因此,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激发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为迎接知识时代的挑战而发奋图强,勇攀科学高峰。 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着重抓好如下几个具体方面的教育(1)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而且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一般地说,文化程度,水平高,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快;反之,往往致富无门,或致富较慢.在当代,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2)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新时代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迫使人们具有更高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在更宽泛的领域里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3)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立国,强国的需要。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

学生厌学原因分析与对策

学生厌学原因分析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8-06-14T11:22:32.77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2期作者:徐翠翠 [导读] 根据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生厌学案例,从学生自身存在学习障碍、教师对学困生的特征认知不清、学校过于看重升学率三个层面分析了厌学原因,为更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徐翠翠(黑龙江方正林区第二中学校黑龙江方正 150822) 摘要:根据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生厌学案例,从学生自身存在学习障碍、教师对学困生的特征认知不清、学校过于看重升学率三个层面分析了厌学原因,为更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唤醒自我向上的意识、加大阅读量、实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四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厌学案例;原因分析;厌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5-0188-01 一、学生厌学案例 在做班主任十几年里,接触了很多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上课不安份,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打磕睡,说话,扰乱课堂秩序,不领老师苦口婆心教育的情。课后作业少做、漏做、字迹潦草,逼急了就抄。不愿抄时就说,没写,不会。考试就乱写……连续的观察,我意识到这就是“问题学生”。接手后,半个学期的努力并没有换来相应的成绩,期中试各科除了语文最高39分外其它全都是个位数字。此后,加大了对他的辅导、监管力度,但新学期开学后,他没有到校。对于他,教育工作失败。 二、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他为什么不爱学习?对这样一个学生教育失败的在于没有看清问题的本质,通常认为的智力有障碍的学生,其实大多是学习有障碍的,而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学习态度问题,一味地强调他应该学,必须学,而没有关注到他为什么学不会,他能学到哪种程度。家庭教育的缺失及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当,学生还怎么能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的热情,享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都在一步步的使得他最终成为真正的学困生。 (二)教师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定义为: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教材的学生。很多时候,教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征不清楚: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到了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这在上了初中后体现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关心他会不会,没有关注他为什么不会。在这样的认知下,强迫他跟上全体学生的进度,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会采取各种办法试图从学习态度上让他认识到要学习,还必须得学会,学生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是态度还是存在学习障碍。 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是教师始终是是强势的一方,学困生在课堂中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长期被忽视;二是教师专业能力不够,上课时只关注自己所要讲的知识无法敏锐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思维作出调整,没有将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学生对学习没有内驱力,直接导致对自己的放弃。 (三)学校原因 学校看重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重,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学。“知识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多方面的概念。它包含着:第一,把在实际活动中和掌握新知识时常常要用到的那些概括性的真理(规则、定义、依存性等等)经常保持在记忆里;第二,理解作为这些概括性真理的一般规律。现在老师的普遍做法是:对于那些作为概括性的东西的本源的材料,应当加以深入思考的,学生却在背诵它。现在,所有的科目仿佛都可以用来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政治在中考复习时老师会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题目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背,结果是同一知识点的题,换个问法学生不会,机械的重复缺少了对事实进行深入的分析,提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能力从此被扼杀。这样的学习,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思维上的懒汉。 三、学生厌学问题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取得成功的快乐,诱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一)唤醒自我向上的意识。 做到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由他自己提出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一定要坚持达到提出的目的,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教育教学各环节,对他多加关怀,从抓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达标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发对学习的信心。即使速度慢了,也不要埋怨和训斥,让他接受同学们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自我向上的意识。 (二)加大学习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1这就是说需要将第一套教学大纲与第二套教学大纲密切结合起来,给他的思维提供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多读书,让他从所读书籍和周围世界所遇到的事物发现让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书籍和由书籍所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就把学生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三)实行情感教育。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微小的进步,使他感受到温暖,建立互相建立信任的关系,把他看作一个独立个体,去关心、尊重、帮助他,公平公正地对待学困生。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育仅仅有爱是不够的。它更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知识到底是什么?知识不仅是目的,还是手段,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 可是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这种知识的获取数量越多越好。如当今的语文教学,“积累”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但究竟什么是“积累”,怎样“积累”?“积累”后怎样运用?许多老师恐怕没有仔

厌学症的心理辅导

厌学症的心理辅导 现在不少孩子都患有厌学症,家长们为此头痛不已,不知道怎么辅导孩子才好。那么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针对患厌学症患者的心理辅导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我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2、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3、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自由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

高中孩子厌学怎么办

今天我们先科普下什么是厌学,厌学在西医中的解释是指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家庭和学习原因居多,无传染性。那么家长朋友们面对孩子厌学的问题,尤其自己的孩子已经处于高中阶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接下来是一些干货,仅供参考。 一、我们需要了解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是一对孪生兄弟。 厌学情绪是逃学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逃学行为则是厌学情绪的终端表现。人们常把逃学和厌学联系起来。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好痛”等。 二、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而逃学作为厌学的终端行为则主要表现为不去上学。

三、厌学的解决方法 1. 努力寻找并发现自身的兴趣,以兴趣带动学习。比如说自己喜欢玩电脑,不喜欢学习英语,但是面对众多的电脑语言,只有具备基础的英语能力才能理解的时候,就会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也就间接的对学英语产生了兴趣。通过这种以兴趣带学习的方式是克制厌学的基本也是比较有用的方式。 2. 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摆正自己人生的态度,明确学习的目地。学习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通过学习掌握了技能,才能创造价值,只有创造了价值,才能成就自我。 3.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成绩事半功倍,学习成绩提高了,自然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慢慢的也就喜欢学习了,并用主动学习,而后调节厌学的情绪。 4.自我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常做好自我心理暗示,经常对自己说一句激励的话,如“我一定能成功”。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学习方法的灵活应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断激发自己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有探索的欲望,而学习则是解决困惑的基本方式,通过利用好奇心来培养学习

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徐州励志少年军校李培 徐州励志教育机构李老师深入多所中学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中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读书无用,心思和精力很少用在学习上,这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面对这种现状,非常有必要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科学的应对策略,使学生南厌学向爱学、乐学转变。 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在物质条件充足的今天,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但厌学心理却成为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行为上远离学习。表现为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经常逃学或旷课。“没有一个老师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样子;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沦落为社会上的小痞子。”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应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是学习动机和动力不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目标模糊,没有远大抱负,毫无学习兴趣可言,抗挫折能力、抗压能力较弱,遇到困难不能以坚强的意志克服,认为学习是件很辛苦、很困难的事情,自己天生愚笨,于是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二是家庭原因,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以分数评定孩子的好坏,功利思想严重,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给学生定下超过其自身能力的升学目标,将自己的孩子与同事、邻居和同学的孩子相比较,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不能进行平等的沟通、疏导和教育,非打即骂,使孩子的挫折感逐渐叠加,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和厌学心理的形成。三是社会原因,中学生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引诱,荒废学业,迷恋享乐。四是学校原因,教师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依旧实行填鸭式教学,大搞题海战术,音体美等课时无端被所谓的“主科”挤占,学生没有轻松和娱乐的时间,使学生疲劳不堪,压力与日俱增,学习效率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导致了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 对于厌学的孩子,我们要走近他,关心他,与其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他明白现在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温馨、和谐、爱学习的家庭氛围,不在家里打麻将、看电视,多读书,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其选择确定合适的阶段性成长目标;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缺点,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进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或情感上的问题,多给予及时的关心和鼓励,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家人的关爱中得到缓解,转化为更多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学校要转变单一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给学生适当“减压”,促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师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角色观,引导教师大胆改革,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俯下身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尊重、关注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机会,放缓坡度,降低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排解学习的困难与压力;学校要让心理健康课走进教室,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和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倾听学生的心理话,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组织教师定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对学生心理规律的把握,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班主任要积极营建奋发向上的班风和学风,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亲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方案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方案学生姓名:牛娟婷 班级:六(一)班 性别: 女 年龄: 12 基本情况:厌学 性格不好,脾气固执,时刻以自我为中心.虽然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但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学习怕困难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初步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她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陈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辅导过程: 在辅导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 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王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 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 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她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 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 辅导效果:

浅谈如何应对高中生厌学问题

浅谈如何应对高中生厌学问题 案例:A是刚升入我校的高一女生,初中时候学习成绩较好,在班级中为上中等,中考成绩在新班级里进入了前十名。由于A从小活泼可爱、能说会道,在初中时同学关系融洽,人际关系很好,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在新班级陌生的同学关系里,虽然A极力想融合同学,却因为言语方面无意中得罪了某些同学,还被班级及宿舍同学孤立起来,并被同学将此事反映到了班主任处。班主任在没有全面了解情况下偏听偏信,认为A搞小团体闹独立,狠狠地批评了A一顿。同时在连续两次月考中,A的成绩都不理想,由升入我校时的前十名下滑到了三十名后。在这次家长会议上,班主任向A的家长反映了这些情况,并要求家长密切配合老师把A的学习赶上。开完会回到家后便掀起了一起风波,家长也固执得不听A的解释,只是要求她一定要把学习搞好。之校乃县直属重点中学,在学校心后,班主任和周围老师也有意无意地暗示A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A对班主任和部分老师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是他们造成了自己目前的状况。所以,每当这些老师上课时便有意不听讲或者做其它事情,与这些老师对着干。两个月过去了,A的成绩仍然没有上去,但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备更多,其他同学也对A另眼相待。眼看就要到期末考试了,A却向老师提出了退学,理由是认为学习没有什么意思,“没劲”,浪费钱。 这是典型的关于高中生厌学问题的案例。 我理咨询中,经常会遇到高中生咨询关于厌学的问题,这其中尤以高一新生和转学学生为主。这个问题是令学生难受,家长头疼,老师辛苦的事。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喜欢学习,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 具体来说,厌学会表现为认为读书无用、消极对待学习、逃避学习活动等。轻者,厌学的孩子对上学不感兴趣,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又不得不走进学校。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人也会变得烦躁不安,多思多虑,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看什么都不顺眼,对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厌烦,每天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重者,当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再也学不进去的时候,当他觉得上学学习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的时候,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最终可能会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学生厌学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厌学产生退避行为除因学校教育要求过高过严、压力过大、学习生活单调、教学方法呆板、内容枯燥不生动多样,难以适应学生特点和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影响外,也有学生主观的内在影响,由于长期学习失败形成的习得性无力感是重要原因,失去信心、兴趣,进而消极逃避、自暴自弃,发展严重会产生逃学行为。要克服和矫治学生的厌学,必须消除或避免这些厌学的影响源。 具体来说,厌学问题要考虑以下的因素: 一、学校因素 1.学校教育制度使得老师只认分数,导致教育方法不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强调学习成绩、强调名次无疑会采用题海战术,每天做不完的功课,既浪费了时间又扼制了学习的兴趣。很多高中学生除了正常上课以外,每个学生还有做不完的练习和测验,同学们对这种教学方法怨声载道,但又无可奈何。 2.同学交往之中的矛盾:在以升学率为终极目标的重点中学,厌学还同时伴有人际交往障碍。通过对高中学生调查发现,最受同学喜欢最想交往的是那些学习成绩好又无品德不良的同学。并且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容易产生晕轮效应,也就是认为这些同学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正确都是有理由的。而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一旦有同学反映了其在某些生活

当前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当前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要:学生厌学,除了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外部因素有密切关系。学生厌学的内因是由他们学习的动机、信心、需要和意志决定的,学生厌学外部原因是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原因。总之,学生厌学原因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好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可以使一些厌学学生走出困境;而不良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也可以导致一些自身条件良好的学生厌学。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学生本身,更要立足优化外部环境,使厌学的学生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Abstract: Students weariness, in addition to factors with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external factors. The internal factor is the weariness of students by their motivation to learn, confidence, needs and will decide, the students come from external causes weariness in schools, families and the community reasons. In short, students weary of studying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Good schools, families, soci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can make some weariness of students out of the woods; and poor schools, families, social environment can also lead to a number of good students in their own terms of weariness. Therefore, w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but should be based on optimization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which mental and physical weariness of students receive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weariness; educational concepts; teach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tratified education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学,这个本应该学习知识的好地方,却有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整日无所事事,要么旷课,要么迟到,上课无精打采,把课堂当作“自由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看小说、听音乐、玩手机、要么干脆就睡大觉,厌恶学习,讨厌考试等等。学生厌学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流行病,并严重影响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使得正在获取知识最佳时期的中学生不爱学习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导致中学生“厌学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外部因素,即教育管理、教师教法、学校小环境、社会大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1.学生厌学的内因分析 ⑴动机:厌学学生大多数缺乏长远动机,学习兴趣不浓。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到学校混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