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村建设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农村建设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农村建设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农村建设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农村建设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0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阶段性变化,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这是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运用“两个趋向”重要论断指导解决当前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具体体现,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必将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产生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我国农村建设发展的演进历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农村建设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种表述。这一表述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近代市场经济开始萌芽。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始发育,人们就开始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行探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的表述及内涵也不断变化。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对其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1.120世纪50年代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世纪50年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从此我国开始了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将农业互助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紧密结合起来,经历了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两个阶段。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提出并大社的主张,接着中央发出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全国各地随即开始了并社工作,1958年10月底,全国农村公社化全部完成。应该说农业互助合作社在当时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虽然初期的人民公社带有典型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因素,但农村公社化进程中的水利、农田等基本设施建设则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1.2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农村改革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农村改革。主要是在政治上废除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恢复乡(镇)建制,实行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经济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改革。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随后中央连续下发五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与发展进行部署。到1984年底全国农村基本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社建乡(镇)工作也基本完成。8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