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认识垂直教案

认识垂直教案

认识垂直教案
认识垂直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⒉让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展示交流活动:

⒈用量角器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说出各是什么角?(组内展示)

⒉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指出直角的两条边。(上台展示、全班交流)二、教学新课

⒈认识垂线。

⑴请学生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

指出: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追问: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两条相交直线交点在哪里?

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成哪几个角?标出角1、角2、角3角度,说说它们各是什么角。

⑵出示例题3幅照片。

说明:这里的直线是相交的,有什么共同点?

请学生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提问:这里的两条直线相交成对个角,当其中有个角是直角时,其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指出:两条直线样交成直角时,我们就是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⑶再观察几个图形,看两条相交的直线成不成直角。

提问:哪几个图形里的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

图3的两条直线为什么不互相垂直?

指出图中谁是谁的垂线。

⑷根据所学知识,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情景。

2教学画垂线。

出示三角尺,这把三角尺的直角两边是不是互相垂直的?指出:我们可以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垂线。

教师演示说明。学生跟着画。

3、完成课本第90页“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合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最新平行与垂直教案 3篇

教学目标 垂直与平行教案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老见一位老朋友,(画直线)大家认识它吗?直线有哪些特征? 看来大家对直线都很熟悉,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和直线有关的知识。 二、新授 1、出示一张白纸 (1)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摸一摸这个面。现在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得无限大,在这个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能想象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吗?睁开眼睛吧,把你想象到的两条直线画在纸上吧。 (通过想象、操作,初步建立了垂线与平行线的表象——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2)同学们画完了吗?你们画的一样吗?同桌互相看看,举起手来给老师看看,哦,真的不一样,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想出这么多的样子,哪个同学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贴图片) (3)这么多的图片,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小组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 (4)指生汇报,并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当学生说出第一种情况时,教师适时引导,你们说的“交叉”是说两条直线碰在一块儿了,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相交”。 师:哪个小组和他们的分类情况不一样呢? 生说出第二种。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说出第三种。 师:对于他们小组的第二种分法,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教师引导:同学们,直线的特征是什么呢? 生: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师:那也就是说这些直线都可以再延长。那我们把这些直线都延长一些,你会发现什么呢? 生:看似不相交的直线,延长后动相交了。 师:那这种图形,到底是属于相交,还是属于不相交呢?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直线可以无限延伸,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所以没有看到它们相交在一起,还以为不相交呢,其实它们是相交的。 师:所以说,看似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把它们延长后能够相交在一起,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相交。也就是说,这些看似不相交的直线,也属于相交。

10的认识和组成教案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59~6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获得对10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1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学法:情景演示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 一、谈话引入 在数学王国里,数字9知道它是最大的,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 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对了,数字1和0组成了一个新的数10(板书:10)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个10。 (板书:10的认识)(ppt)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首先我们来看10给大家带来的第一件礼物(出示主题图)。细心的小朋友,你能发现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吗?请你仔细观察数一数。 (2)学生数数,交流数的结果。(画面上有10个人。10只鸽子)。 (3)你是怎么数的?(说出,先数9个小朋友,再数1个老师,一共就是10个人。) 提醒大家:我们数人数和鸽子数,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得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除了一个一个地数,我们还可以试着两个两个的数,你会数吗?(指着主题图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 (5)老师这儿有一幅点子图(ppt),你能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点子? (6)随着学生报结果的过程,老师板书10,像这样10个人,10只鸽子、10个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七册第42页---4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认识垂线、垂足。 2、使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一组垂线,能借助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垂线。 3、通过感知、操作、观察、应用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方格纸、小棒、直尺、量角器、正方形彩纸、水彩笔。 一、通过分析比较,建构数学概念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1、室内大课间活动,我们四(4)班的同学正在做挑棒的游戏。 2、孙雨周同学把一捆小棒撒下去,想想其中的两根小棒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可能有两根小棒会相交,可能有两根小棒会平行。)对!在画面里小棒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3、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平行的知识,今天就来看看相交的情况。 把小棒看做是直线,你能画出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拿出两根小棒比划一下。收集学生作品出示图:

(二)分析比较,感受特征。 1、仔细看看这几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条直线相交都有一个交点,两条直线相交都形成四个角) 2、如果让你根据角的不同类型分分类你,怎么分?理由是什么((①②④两条直线相交形成锐角和钝角,而只有③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你们把③分为一类,这种情况最特殊?特殊在哪?出示:相交成直角 4、我们把这种最特殊的情况,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画下来,标上直角符号。 (三)交流讨论,归纳概念。 1、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出示概念)。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相交中最特殊的一种情况互相垂直(板书:互相垂直)以后看到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就一定会看到什么角?看到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马上应该想到什么? ① ② ③ ④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自学能力,积累操作和思考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⒊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渗透育德树人思想。 二、学情分析 ⒈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的特点;对两条直线交叉即相交已具有初步表象但都是一些零散的图形;对生活中平行与垂直现象已有初步的生活表象但不能准确界定。 ⒉学生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没有清晰的结构认识。 ⒊学生不能运用精准的数学语言描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较薄弱。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相关概念。 难点:建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四、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平行与垂直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自学能力,积累操作和思考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⒊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渗透育德树人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老师手中有一个只有四个面的长方体纸盒,每一个面上有一个字,先在你们可以看到那一个字? 生:无。 师:为什么看不到其他的三个字?

小学数学_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且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喜欢猜谜语,请同学们看课件上展示的几个谜语,描述的是我们最近学过的图形,同学们能猜出来吗?(课件展示) 生:射线,线段,直线 师:既然直线是无限延长的,那么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两条直线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想一想在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新知 第一环节平行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 5、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讨论第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 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 7、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关系。) 8、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 第二环节垂直 1、师:那么我们来研究研究两直线相交在一起的情况,同学们能找出什么 信息吗? 2、生:大部分情况下相交在一起会出现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有一个是特 殊的,成四个直角。 教师引入:两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 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课件展示垂足的表示方法。 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 三、巩固发散 1.课件展示练习题。 2.教材P57 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行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 平行:a∥b 垂直:a⊥b

(灵)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垂直》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垂直》教学设计 认识垂直 浦北县实验小学李甲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点,成四个角;体验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画图、测量、比较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 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形成学习的经验。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建立相交和垂直的概念,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突破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使学生掌握垂直的概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建立相交和垂直的概念,理解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突破方法:利用实际图像,直观形象,让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引导学生在观察、测量中进行概念的理解,在交流中获得新知。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好三角尺、小棒、一张纸。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同学们,我们我们这节课来认识垂直。(板书课题:认识垂直)齐读一遍。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遍。 二、直接引入,探究新知。 ㈠认识相交。 1.谈话:老师给你们批改作业时,你们喜欢看到“×”吗?(生:不喜欢)可是今天我却要重点来介绍这样的形状,因为这里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知识。

2.说明:看,这两条直线交叉着,我们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交,或者说成这是一组相交的直线;相交的这一个点,叫交点。你知道生活中有这样相交的现象吗? ㈡学习例6,认识垂直。 1.认识相交。 ⑴出示实物图,并提问:从这三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相交的直线? (指名学生指一指) ⑵课件出示相交的直线图。 观察思考:仔细看看这几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⑶提问:如果请你根据你的发现把它们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分组讨论,确定分法。 (板书:相交成直角) 2.认识垂直。 ⑴提问:你是怎样判断它们相交成直角的?如果告诉你这是一个直角,你能知道其他是哪个角吗? ⑵说明: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只要在其中一个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3.揭示概念。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⑴提问:结合图形和概念,你认为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称作互相垂直? ⑵完成“练一练”第1 题。 指名回答,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两条相交的直线,主要看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是否是直角,与两条直线的放置方向无关。 提问:这四组都有交点,那么说所有的交点都是垂足是否正确?所有的垂足都是交点是否正确? ⑶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图形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动手做一做:用一张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 ㈢学习例7,认识距离。 1.故事引入:小蚂蚁在P点,想要过这条河,到对岸寻找食物。乘上叶子船,你会建议小蚂蚁走哪一条路能尽快赶到对岸呢?为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优秀教学设计

垂直与平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 、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 、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直线关系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他叫什么名字?(出示课件)为什么是直线,不是线段呢?(指名回答直线的特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直线和孙悟空的什么宝贝特别像啊(出示图片)这个图片好不好看?你们以后也能画出来这么好看的图片。不过,这需要我们有很强的想象力,大家想不想锻炼锻炼自己的想象力? 二、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我们把探究单当做一个平面,拿出我们的右手,抚摸一下探究单,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这个面变大了,变得跟课桌一样大,变得比黑板还要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跑来了一条直线,又来了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它们画在纸上。 学生画图:把他们所想象的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画下来。 三、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1、展示各种情况。师:老师刚才也想象了一种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条直线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哦,他们交叉了,我们就把这样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他们交叉的点叫做交点。

下面这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他们有没有交点?我们延长一下看一看。 哦,他们没有相交, 是不是永远也不相交?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叫做 “永不相交”。老师收集了几张有代表性的作 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如果你的作品和他的差不多,就请点点头告诉老师,好吗? 展示学生作品)??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创作出这么多不同的作品。 师: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生:能。 师: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小组活动:分一分,说一说。 ⑴这些图形可以分成几类?⑵为什么这样分? 请各小组讨论后完成探究单。 小组讨论、交流) ① 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学生汇报时,当学生说交叉时,师指出:交叉在数学上叫相交)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② 引导学生分类 师:大家刚才把这些图形根据它们是否相交进行了分类。只是对 2 号图形有不同的看法, 认为 2 号 图形是相交的同学来说一说理由。 (请一生说,师再课件演示) 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延长后它们就相交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他说的这样吗?(演示) 那么 2 号图形应该分在哪一类?用同样的方法,我们来检验 3号和 5 号是不相交的, 延长后 请看大屏幕,同学们的作品大致就是这样的。 (多媒体出示) 2) 6) 8) A .相交: 1、 4、 6;不相交: 2、 3、5; B .相交: 1、 2、 4、 6;不相交: 3、5; C .相交: 1、 4、 6;快要相交: 2;不相交: 3、5; 7)

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中,经历探究平行线和垂线特征的过程,建立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三、教学准备 、学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画图感知.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摸一摸平放在桌面上的白纸,你有什么感觉? (1)学生交流汇报。

2)像这样很平的面,我们就称它为平面板书:平面) 我们可以把白纸的这个面作为平面的一部分,请大家在这个平面 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说一说,你画的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 (3)闭上眼睛想一想:白纸所在的平面慢慢变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直线也跟着不断延长。这时平面上又出现了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2.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把你想象的情况画在白纸上。注意一张纸上只画一种情况,想到几种就画几种,相同类型的不画。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谈话直奔研究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通过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在课堂开始就让学生感悟“同一平面” ,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想象在同一平面先出现一条直线,再出现一条直线,有利于学生想象出很多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展示作品。 教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相互看一看,你们的想法一样吗? 老师选择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下 如果你画的和这几种情况不一样,可以补充到黑板上。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 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的组成 教学难点:10的组成记忆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读图、读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知道它最大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有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提问:师出示1和0两个数字卡片。小朋友们,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是几呢?“1”说他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活动中感悟。 (一)学习10的含义 1、学习主题图: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是几呢?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主题图多媒体课件,看上面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与鸽子 师:你用小手指着数数图中有多少人,数数图中鸽子的只数。让学生打开课本59页, 生:用小手点着去数 师:数的结果是多少?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生:10个 师:谁数的结果与你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同学与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我们在数人物、鸽子,时都用到哪个数字? 2、师:谁能在黑板摆出10个学具?老师请男生女生来比赛,看谁摆得又对又准确,男生跟着男生数,女生跟着女生摆的数。 师:黑板上摆的水果可以用数字10表示吗?小棒了? 师:不管形状、大小,颜色相同或不相同,只要它们的数量是10,就可以用10来表示。 (二)10的数序。 1、从左往右数谁能把第10支小棒换成红色。怎么做?为什么不是把10只 小棒都换成红色呢?(第10只只需要换一只)

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

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 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四年级上《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中,经历探究平行线和垂线特征的过程,建立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画图感知 1.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摸一摸平放在桌面上的白纸,你有什么感觉 (1)学生交流汇报。

(2)像这样很平的面,我们就称它为平面。(板书:平面) 我们可以把白纸的这个面作为平面的一部分,请大家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说一说,你画的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 (3)闭上眼睛想一想:白纸所在的平面慢慢变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直线也跟着不断延长。这时平面上又出现了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2.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把你想象的情况画在白纸上。注意一张纸上只画一种情况,想到几种就画几种,相同类型的不画。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谈话直奔研究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通过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在课堂开始就让学生感悟“同一平面”,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想象在同一平面先出现一条直线,再出现一条直线,有利于学生想象出很多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1.展示作品。 教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相互看一看,你们的想法一样吗老师选择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如果你画的和这几种情况不一样,可以补充到黑板上。不管哪种情况,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张白纸上。因为我们把白纸的面看作了一个平面,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板书:同一平面)

垂线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垂线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垂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垂线,会判断两条直线相交是不是互相垂直,会用三角板画垂线。 2.使学生知道垂线的性质,理解测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 教学重点:判断两条直线相交是不是互相垂直 教学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得出概念: 1.请任意画两条直线(有两种情况) 1.相交不相交,但经过延长也是相交的 2.不相交,且经过延长也不相交 2.今天我们研究直线相交的情况。 3.请画两条直线使相交,想一想二条直线相交分几种情况。 A B (1)(2) 4.图2中四个角相等吗? 图1中角1是直角,是90度,那么其它三只角会是什么角呢?

5.小结: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试一试: 说一说图1中--是--的垂线。(体现相互性) 6、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二)应用实践: 1.判断下列哪组是相互垂直。 (体现不同的方位) 2.从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1)哪一条线是垂线? (2)哪一条线段最长? (3)哪一条线段最短? (4)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结论1: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 结论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画下列直线的垂线:P61 1 4.过一点画下列直线的垂线:P61 2 5.韩家篓要修一条公路,请你帮助设计一条最近的连接公路的路:

P 61 3 6、P61 4 5 (三)总结提高: 1.垂直、垂线、垂足的定义,区别。 2.会画垂线。 (四)作业: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公开课教学设计

《垂直与平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 、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 、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直线关系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他叫什么名字?(出示课件)为什么是直线,不是线段呢?(指名回答直线的特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直线和孙悟空的什么宝贝特别像啊(出示图片)这个图片好不好看?你们以后也能画出来这么好看的图片。不过,这需要我们有很强的想象力,大家想不想锻炼锻炼自己的想象力? 二、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我们把探究单当做一个平面,拿出我们的右手,抚摸一下探究单,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这个面变大了,变得跟课桌一样大,变得比黑板还要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跑来了一条直线,又来了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它们画在纸上。 学生画图:把他们所想象的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画下来。 三、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1、展示各种情况。 师:老师刚才也想象了一种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条直线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哦,他们交叉了,我们就把这样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他们交叉的点叫做交点。

下面这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他们有没有交点?我们延长一下看一看。哦,他们没有相交,是不是永远也不相交?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叫做“永不相交”。老师收集了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如果你的作品和他的差不多,就请点点头告诉老师,好吗?(展示学生作品)……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创作出这么多不同的作品。 请看大屏幕,同学们的作品大致就是这样的。(多媒体出示) ⑴(2)⑶(4) (5)(6)(7)(8) 2、进行分类 师: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生:能。 师: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小组活动:分一分,说一说。 ⑴这些图形可以分成几类?⑵为什么这样分? 请各小组讨论后完成探究单。 (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学生汇报时,当学生说交叉时,师指出:交叉在数学上叫相交)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相交:1、4、6;不相交:2、3、5; B.相交:1、2、4、6;不相交:3、5; C.相交:1、4、6;快要相交:2;不相交:3、5; ②引导学生分类。 师:大家刚才把这些图形根据它们是否相交进行了分类。只是对2号图形有不同的看法,认为2号图形是相交的同学来说一说理由。(请一生说,师再课件演示) 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延长后它们就相交了。

平行与垂直教案

1、平行与垂直 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经历观察比较,动手实验,分析推理,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3、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与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教具准备:铅笔、小棒、三角板、直尺、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直线有什么特征呢?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学生动手操作,在纸上分别画一画。 ﹙2﹚展示。 (板书) 一:相交二:不相交 (3)质疑再分类 师:这样的分类结果大家赞同吗? 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补充完师再总结分类:直线的特征是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要把第3种归到相

交的一类中。 师:不相交的怎么判断?请你在卡片上验证看看。 一:相交二:不相交 师:刚才老师已经领略了同学们的风采,你们真是聪明的。学习就该这样,要勤动脑,多思考,才会不断进步!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 师:像刚才那样,两条直线不相交的时候,我们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当它们正好相交成90度角的时候,我们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板书:互相平行互相垂直 3.揭示课题 这种现象在数学上我们称为平行与垂直(师指着平行线和垂线并板书)。 4.认识平行 (1)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什么情况两条直线叫互相平行,什么情况下叫互相垂直。 翻开课本P56也,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哪些字眼是关键字,把它圈出来。 (2)师出示两条平行线:你能说说直线a和直线b的关系吗? (3)理解“同一平面” 师:你是怎么理解“同一平面”的? 像黑板这一面就叫在同一平面内,书本面,课桌面,生动手摸一摸 师:黑板和地板是同一平面吗?(举例:文具盒) 5.认识垂直 (1)生自习P56第二句话,并圈出关键字。

《10的认识》优秀教案

《10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概念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计数器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呢?(学生边拍手边说0、1、 2、 3、 4、 5、 6、 7、 8、9) 2、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引入:这些数字宝宝决定成立一个数字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地,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悄悄说了几句话,0露出了笑脸。1对9说:“你别得意,我们有办法对付你!” 3、小朋友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生猜)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

字宝宝。课题板书:《10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求异创新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教师鼓 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 (2)联系生活,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的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与10有关的事物,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数量是10的物体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3)在计算器上拨珠数数。师操作,先拨9颗珠子,让学生观察,再添1颗,问一共有多少颗?通过拨珠子你们知道什么?(9再添1就是10) (4)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站成一排(9人),问共有几个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生讨论)(老师站进去)数一数现在又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2、教学数序 (1)“10”数字宝宝也想参加到数字队里去,它来到数字队看,0~9这几个数字宝宝已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了,

四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垂线教案 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垂线教案冀教版 1、在观察、测量、画图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 2、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电脑出示),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两根小棒相交,竹篱笆,字路口。师:象这些我们都可以近似的看作两条相交。下面老师用直线将这些图形画在黑板上。 2、我们观察一下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都相交于一点)教师明确指出这就是“交点”。生:两根交叉的竹篱笆可以看做两条直线相交。生:任意两根相交的竹篱笆都可以看做两条直线相交。生:路口的两条路可以看做两条相交的直线。师:看着三幅图,都有一个相交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两条直线的交点。师:同学们当我们了解了相交线后,能不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呢?学生画师巡视,然后展示不同形状的相交线。师:各种相交线我们都展示过了,看黑板,考虑:两条直线相交组成了几

个角?几个交点?标出各角的名称。师:观察这四个角,你想到了什么?用量角器验证自己的猜想。(对顶角相等;每相邻两个角的和是180;第三幅图四个角都是直角。)①∠1与∠2的和等于180,或者∠2与∠3的和等于180等。②∠1与∠3的度数相等,∠2与∠4的度数相等。③图三中四个角可能都是直角。 三、认识垂线。师:好!下面我们把目光集中到第三幅图上。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叫做互相垂直。(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是如何理解“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打开书73页看书上的定义)指名读。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现象,你能找出哪些?(例:黑板的长和宽互相垂直。长是宽的垂线,宽也是长的垂线。长和宽的交点叫做垂足。)引导学生多说。 四、揭示“距离”定义。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找了许多垂直现象,好,下面同学们看黑板,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出示书本上74页图。观察从直线外一点A到直线画了几条线段?哪条是直线的垂线?师:找完后再观察图,你还发现什么?(垂线最短)用直尺量一下验证自己的猜想。把量的结果填在书74页上。板书: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学生试解释,师总结解释。(理解“直线外”和“直线上”两个相对概念。理解“垂直线段”。) 五、巩固练习。第1题,师生共同完成。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画路线。六、拓展练习

《平行与垂直》教案

《垂直与平行》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知道“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的含义。 3、能正确判断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周密思考的习惯,渗透数学推理。 2、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以致用的习惯。 2、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知道什么是关系吗?如我和你们是师生关系。 生:?? 师:人和人之间存在关系,数学中也有关系。 今天我们要研究数学中的一种特殊关系。 一、谜语导入 1、认识“同一平面” 师出示一个用纸折成的长方体纸筒。每个面上各写了一个字(无始无终)师:每个字在相同的面吗?然后展开长方体, 师:现在四个字在几个平面上? 生:同一平面上。 猜谜语 师:用“无始无终”打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直线。师:为什么是直线?生: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线延长。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与归纳 1、明确任务主动探究课件出示学习任务:把纸看着平面,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画两条直线;看看,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是怎样的? 2、学生动手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师提醒孩子:还有其他画法吗?画好的同学看看小组内同学画的,交流交流。 3、展示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师:画完了吗?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把你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个人展示,将画好的图拿上来交流)师:仔细观察,你画的跟他一样吗?有不一样的,可以上来补充。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可以先给这些作品编上号。出示7组直线,①②③④⑤⑥⑦师:你能根据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七组直线分类吗? 生1:①和④交叉了分为一类②③⑤⑥⑦没有交叉分为一类。 (1)认识相交师:刚才老师听到一个词“交叉”,两条直线“交叉”了,

10的认识教案

10的认识教案 10's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plan

10的认识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点子图、计数器、小红花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在这些数中,哪个数最大?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做“排队”游戏。“9”最大,当

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 真是太小啦!”“0”听了,圆圆的眼中流出了眼泪。这时,数字 娃娃1站了出来,很有礼貌地对“9”说:“队长,如果我和“0”站在一块儿,比你还要大呢!”“什么,比我还要大?”“9”非 常吃惊。 问:数字娃娃1说的话是不是对呢?(生答,电脑显示“10”)数字1和0站在一块,这个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10。(课题:10的认识)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演示,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 象引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数和认数。 1、课件出示主题图:和平广场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3)汇报数的结果。提问:你是怎么数的? (有10个人,其中9个小朋友,1位老师。还有10只鸽子。) 2、师出示点子图,引导观察,数一数图上有几个点子。 (生答,师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数10。)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平行与垂直 教材分析: 《平行与垂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以及以后学习几何学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载体。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直线与角的认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且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对其已有许多表象认识。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和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故而其对垂直与平行中所研究的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还未能建立表象,不能完全理解"同一平面"与"永不相交"的本质。为此,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评价设计: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后,通过分类,达成目标1、3。 2、完成“找一找”、“说一说”、“摆一摆”,达成目标2。 3、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达成目标3。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0的认识教案、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2、学会l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4、引导学生感受数l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l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猜一猜。①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②能与O做邻居的又是谁? ③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2、师: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l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lO”,10比9大。1、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探究学习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①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②出示主题图。数一数,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0”来表示?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总人数、气球个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③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l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 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④出示计数器。老师拨珠子,学生数数。问:9再添上1是几?10在几的后面?⑤10的位置与大小。出示尺子。学生观察。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⑥出示点子图。学生数数点子的个数,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10>()()<l0 2、10的写法。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3、lO的组成。 ①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分,然后将分得结果填在书上。)②想一想,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③汇报不同的分法。老师板书10的组成。④师: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组成,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⑤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练习1、师生互动游戏:10的组成打手势。2、生生互动游戏:10的组成对口令。3、课本60页做一做的。 四、课堂练习练习九的第1、2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