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华罗庚数学思维训练导引三年级

华罗庚数学思维训练导引三年级

华罗庚数学思维训练导引三年级
华罗庚数学思维训练导引三年级

《华罗庚学校思维训练导引》三年级

《华罗庚学校思维训练导引》三年级第一节

三年级上学期第01讲计算问题第01讲

加法与减法

【内容概述】

各种加法和减法的速算与巧算方法,如凑整,运算顺序的改变,数的组合与分解,利用基准数等。

【例题分析】

1.计算:1966+1976+1986+1996+2006

分析1: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前面一个数都比后面一个数大10,因此可以设一个基准数。

详解:我们不妨设1986为基准数。

1966+1976+1986+1996+2006

=(1986-20)+(1986-10)+1986+(1986+10)+(1986+20)

=1986*5

=9930

评注:通过仔细观察题目后,通常会发现一些规律。找到规律,就能轻而一举的解决问题。

分析2:等差数列的个数是奇数个时,中间数是它们的平均数

详解:1966+1976+1986+1996+2006

=1986×5

=9930

2.计算:123+234+345-456+567-678+789-890

答案:34

分析:这些数粗略一看好象是杂乱无章,其实不然。通过对各位数的观察,

详解:

先看个位:3+4+5-6+7-8+9-0=14

再看十位:2+3+4-5+6-7+8-9=2 但是注意个位的进位:2+1=3(1是个位进位来的)

最后看百位:1+2+3-4+5-6+7-8=0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34这个数

评注:做这种有技巧的计算时,要先通过观察,找到规律后再逐一化简。把它变成一道很容易且学过的题。就像这道题一样,本来是3位数加减法,而我们把它变成了一位数加减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忘了前一位的进位。

3.计算:6472-(4476-2480)+5319-(3323-1327)+9354-(7358-5362)+6839-(4843-2847)

答案:20000

分析:这个题目一眼看去没有办法简单运算,但如果把括号内得数算出,便发现

了一些规律。

详解:6472-(4476-2480)+5319-(3323-1327)+9354-(7358-5362)+6839-(4843-2847)

=6472-1996+5319-1996+9354-1996+6839-1996

=6472+5319+9354+6839-1996*4

=6472+5319+9354+6839-7984

=(6472+5319+6839)+(9200+154)-(7900+84)

=(6472+5319+6839)+(9200-7900)+(154-84)

=(6472+5319+6839)+1300+70

=18630+1370

=20000

评注:在一道简算的大题中,有可能有好几个地方可以简便运算,一些技巧性的题目,简算会在过程中体现出来,而不让你一眼看出,大家要在解题过程中找出简算步骤,这就需加强练习,方可得心应手。

4.(1)在加法算式中,如果一个加数增加50,另一个加数减少20,计算和的增加或减少量?

答案:增加30

分析:此题并非很难,只是初学者会认为缺少条件。其实这与两个加数与和的本身值是无关的。因为计算的只是“和的增加或减少量”。

详解:如果我们用“A”来代替一个加数,B代表另一个加数,(A+B)代表和(A+50)+(B-20)

=(A+B)+30

评注:某些题目的某些条件并不是我们所需知的,用字母或符号代表这些不需知的未知数是我们必须学会的技巧。

(2)在加法算式中,如果被减数增加50,差减少20,那么减数如何变化?

答案:增加70

分析:与上题一样。其实减数变化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本身值是无关的。

详解:我们用“A”来代表被减数,B代表减数,(A-B)代表差

减数=被减数-差

=(A+50)-[(A-B)-20]

=B+70

评注: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用在这里很合适。一些无需知的未知数在运算过程中就会抵消,这样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5.计算:

1+2+1

1+2+3+2+1

1+2+3+4+3+2+1

1+2+3+4+5+4+3+2+1

…………………

根据上面四式计算结果的规律,求:1+2+3+……+192+193+192+……+3+2+1的值。

分析: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所有数的和=中间数×中间数

详解:1+2+3+……+192+193+192+……+3+2+1

=193×193

=37249

评注:这个数列我们特别讲一个很复杂的方法,但很锻炼大家的思维的。

设 1式.............1+2+1

2式.............1+2+3+2+1

3式.............1+2+3+4+3+2+1

4式.............1+2+3+4+5+4+3+2+1

5式.............1+2+3+4+5+6+5+4+3+2+1

……

观察发现1式与2式差5,2式与3式差7,3式与4式差9,4式与5式差11……又通过观察发现每两式相差的数都相差2(例如:1式与2式差5,2式与3式差7,7-5=2;再例如:2式与3式差7,3式与4式差9,9-7=2)

再观察 1式与2式差5 5与2式中的3差2

2式与3式差7 7与3式中的4差3

3式与4式差9 9与4式中的5差4

4式与5式差11 11与5式中的6差5

观察上面这一步最后相差的都是式子中间的数减1

所以最后一个式子(1+2+3+......+191+192+193+192+191+.....+2+1)与它上面一个式子(1+2+3+......+190+191+192+191+190+.....+2+1)的差为:193+(193-1)=385

所以(1+2+3+......+191+192+193+192+191+.....+2+1)

=(1+2+1)+(5+7+9+11+13+15+17+ (385)

=4+390*[(385-5)/2+1]/2

=4+390*191/2

=4+37245

=37249

当然,这样的方法考试不可取,平常炼一下,多见识几种方法还是有好处的。

6.请从3、7、9、11、21、33、63、77、99、231、693、985这12个数中选出5个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995。

答案:9、77、231、693、985。

分析:首先,我们观察数的特征,要使得5个数的和恰好是1995,那么我们需要通过求出3到4个数的和,使它们接近1955,剩下的比较小的差异通过一两个数进行“微小调节”。

详解:通过我们观察数的特征,我们将几个较大的数相加,得到:

985+693+231=1909

1995-1909=86

这样比1995还相差86

所以我们只要在剩下的数里面寻找两个数的和是86即可

77+9=86

所以这五个数是:

9、77、231、693、985。

评注:一些题目往往不一定要按顺序思考,利用从相反方向出发的原则也是可以解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题的。比如这个题目我们还可以用这12个数的和减去1995,用差来作为寻找的目标。

7.题目:从1999这个数里减去253以后,再加上244,然后再减去253,再加上244......,这样一直减下去,减到第多少次,得数恰好等于0?

答案:195次

分析:这道题目看似简单,因为一个循环减少9,有的同学认为只要求1999能被9整除多少次即可。其实还隐藏着一个问题:如果1999这个数在某一点也就是在减253加244过程中有可能运算完只剩253,而减去253后就等于0。我们来实验一下所述情况有没有可能发生

1999-253=1746

1746/(253-244)=194

194+1=195

恰好如我们所猜测的。

详解:1999-253=1746

1746/(253-244)=194次

但是最后一次减去也是一次运算:194+1=195次

评注:结果正如分析所述,194+1的这个1就代表前面所减的253的那次。为了需要,我们先减去了253,这样算起来会比后减253更方便。

《华罗庚学校思维训练导引》三年级第二节

1、有20人修筑一条公路,计划15天完成,动工3天后抽出5人植树,留下的人继续修路。如果每人工作效率不变,那么修完这段公路实际用多少天?

答案:19天

分析:此题因中途抽出5人植树,修路的总人数发生变化。但前3天并未变化。我们并不需知道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不妨把它设为“1”,那么这条路的工作总量就是20×15=300,3天后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是20×3=60,还剩下300-60=240的工作量由剩下的15人完成

详解:根据分析可以得到:我们假设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为1,那么这条路的工作总量就是15×20=300;

3天后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是20×3=60,3天后还剩下的工作量为300-60=240;

接下来时间里每天的工作人数为15人,所以还需要240÷15=16天

16+3=19天

评注:解此种类型的题目时,要抓住工作的总量的变化关系,找准需要设的单位1。需要提醒的是:此题不要忘了加上前3天。

2、2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6个排球,6个足球的价钱可以买3个篮球。买排球、足球、网球各1个的价钱可以买1个篮球。那么,买一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多少个网球?

答案:6个

分析:此种题目只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可以拿字母或符号来代表各种不同类型的球的价钱。但在这里我们只介绍“口算法”,题目条件给得比较?嗦,口算要求对其中的关系必须非常清楚,那么,我们就要从表示方式上简化。

∵2篮=6排 3篮=6足

∴ 1排+1足+1网=1篮==〉 6排+6足+6网=6篮

带入6排=2篮 6足= 3篮

∴2篮+3篮+6网=6篮

==〉1篮=6网

∴买1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6个网球

详解:根据分析可以得到(略)。

评注: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通常采用简单的式子来表示复杂的关系。这样容易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简化、节约时间的目的。

3、三年级一斑选举班长,每人投票从甲、乙、丙三个候选人中选一人。已知全班共有52人,并且在计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甲得到17票,乙得到16票,丙得到11票。如果得票比其他两人都多的候选人将成为班长,甲最少再得多少张票就能够保证当选?

答案:4张

分析:此题隐含的一个条件是:“每人只能投一张票”知道这个条件后,这道题就能轻易破解了。先求出目前已投的票数(17+16+11=44张),再求出还剩的票数(52-44=8张),甲想当班长,考虑最坏的情况:剩下的8张票全落在甲、乙手中,甲必须得到多少才比乙多呢?甲只要比乙多一票即可,目前17>16,所以剩下的8票,甲至少要得到4票才能保证比乙多。17+4>16+4

如果甲得到3票,就有可能和乙竞选成平手(17+3=16+5)。

所以当甲再获得4张选票时,将能够保证当选班长。

详解:剩下票数=52-17-16-11=8票,所以甲乙最多共得票=17+16+8=41

所以甲至少要得到(41+1)/2=21张票,而甲已经有17张票,

那么甲最少再得21-17=4张票就能够保证当选。

4.甲乙两队共同挖一条长8250米得水渠,乙队每天比甲队多挖150米。已知先由甲队挖4天后,余下的由两队共同挖了7天,便完成了任务。那么甲队每天挖多少米?

答案:400

详解1:设甲队每天挖X米,乙队每天挖(X+150)米;根据水渠全长8250米得

4X+7X+7(X+150)=8250

18X=7200

X=400

∴甲队每天挖400米

详解2:

分析:“已知先有甲对挖4天后,余下的由两对共挖7天”的意思就是:甲做11天+乙独做7天。而这句话又可以换一种理解:总的工作量的=甲做11天+(甲做7天+150*7)(8250-150*7)/(11+7)

=7200/18

=400(米)

评注:理解一句话的方式不同,很有可能会带来几种不同的效果.

5、某单位举行迎春茶话会,买来4箱同样重的苹果,从每箱取出24千克后,结果各箱所剩的苹果重量的和,恰好等于原来一箱的重量。那么原来每箱苹果重多少千克?

答案:32千克

分析:4箱同样重的苹果,从每箱取出24千克后,一共取走24*4=96(千克);

结果各箱所剩的苹果重量的和,恰好等于原来一箱的重量说明取走的96千克相当于原来

4-1=3箱,故原来每箱96/3=32千克。

详解:24×4÷3

=32(千克)

6、甲有桌子若干张,乙有椅子若干把。如果乙用全部椅子换回数量同样多的桌子,则需补给甲320元;如果乙不补钱,就要少换回5张桌子,已知3张桌子比5把椅子的价钱少48元,那么乙原有椅子多少把?

答案:20把

分析:通过:“则需补给甲320元;如果乙不补钱,就要少换回5张桌子”说明5张桌子价值320元,可以求出每张桌子的价钱。再通过这句话:“已知3张桌子比5把椅子的价钱少48元”可以求出椅子的价钱。同时320元还是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多的钱数乘以乙原有椅子的把数的积。所以,只需用320除以桌子的钱数减椅子钱数的差就能求出乙原有椅子多少把了。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每张桌子的价钱:320/5=64(元)故每张桌子64元

(64×3+48)÷5=48(元)故每把椅子48元

320/(64-48)=20(把)乙原有椅子20把

评注:此题之关键在于320这个数,320包含了两个不同的含义,正是这两个不同的含义,使我们找到了解此题的。这也正是巧妙之处。

7、实验室里有一只特别的钟,一圈共有20格,每过7分钟,指针跳一次,每跳一次就要跳过9个格。今天早上8时的时候,指针恰好从0跳到9,问昨天晚上8时整的时候指针指着几?

答案:2

分析:大家不要被题目所迷糊,此题并非很难,只是叙述复杂,难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一个钟有20个格,每过7分钟,跳9个格。在第6分59秒前,并不跳。所以,只要求出一共12小时跳多少格,再除以这个钟的格数(20)就可以了。

详解:从昨晚8时到今天早上8时,共12个小时60×12=720(分)

720÷7=102(次)……6(分)

102×7=714(分)

所以在714分钟前(即昨晚8:06)一共跳了102次

减去今天早上8时那一次,即101次

又因为指针每跳20次就回到原处

所以101/20=5(次)……1(次)

所以在昨晚8:06时,指针跳到11处

所以昨天晚上8时整的时候指针还没有跳,指针指着11-9=2。

《华罗庚学校思维训练导引》三年级第三节三年级上学期第03讲,应用题第2讲和差倍问题之一(偶数题)

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分析:要点:先把一,二小组看成一个整体!把第三小组看成一个整体,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化三为二”即把三个问题转换成二个问题,先求出第一,二小组的人数,再求出第一小组的人数。这也是一个和差问题。

解:(180+20)÷2=100(人)――第一,二小组的人数

(100-2)÷2=49(人)――第一小组的人数

综合:[(180+20)÷2-2]÷2=49(人)――第一小组的人数

答:第一小组的人数是49人。

4.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

分析:这是一个和倍问题。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被减数就是差的4倍,所以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就是差的8倍,应该等于120,所以差=120÷8=15。

解:120÷(1+3+1+2)=

15 答:差等于15。

6.有50名学生参加联欢会,第一个到会的女同学同全部男生握过手,第二个到会的女生只差一个男生没握过手,第三个到会的女生只差2个男生没握过手,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到会的女生同7个男生握过手。问这些学生中有多少名男生?

分析:这是和差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这个班再多6个女生的话,最后一个女生就应该只与1个男生握手,这时,男生和女生一样多了,所以原来男生比女生多(7-1)6个人!男生人数就是:

解:(50+6)÷2=28(人)。答:男生人数是2 8人。

注:还有一种解法,7+6+5+4+3+2+1=28(人)

我的分析方法还不能说得很清楚。请大家指正。

8.甲、乙、丙共有100本课外书。甲的本数除以乙的本数,丙的本数除以甲的本数,商都是5,余数也都是1。那么乙有多少本书?

分析:这是和倍问题。看懂题后可以这样理解,“甲、乙、丙3个数是100,甲是乙的5倍多1,丙是甲的5倍多1,求甲、乙、丙各是几?”。即:乙是1倍;甲是乙的5倍多1;丙是乙的(5×5)倍多(1×5+1)6。那么100减去(1+6)的差对应(1+5+5×5)倍,这样可求出乙是多少。

解:[100-1-(1×5+1)]÷(1+1×5+1×5×5)=91÷31=3(本)答:乙有3本书。

10.有货物108件,分成四堆存放在仓库时,第一堆件数的2倍等于第二堆件数的一半,比第三堆的件数少2,比第四堆的件数多2.问每堆各存放多少件?

分析:如果我们把第一堆看成1倍,那么可以算出第二堆就是(2×2)4倍,第三堆是2倍多2件,第四堆是2倍少2件,那么一共就刚好是1+4+2+2=9倍(第三堆和第四堆刚好一个多2件一个少2件正好抵消),那么1倍就是108÷9=12件,第二堆就是12×4=48件,第三堆就是12×2+2=26件,第四堆就是12×2-2=22件。

解:(108+2-2)÷(1+2×2+2+2)=108÷9=12(件)――第一堆12×2×2=48(件)――第二堆;12×2+2=26(件)――第三堆;12×2-2=22(件)――第四堆;

答:每堆各有12件、48件、26件、22件。

12.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如果:车÷马=2,炮÷车=4,炮-马=56,那么“车+马+炮”等于多少?

分析:这是一个差倍问题。依题有,马是1倍,车是马的2倍,炮是车的4倍,所以炮与马的倍数差是(2×4-1)7倍,而炮与马的两数差是56,根据差倍问题的公式就可分别求出车、马、炮的值。

解:56÷(8-1)=8――马;

8×2=16――车

16×4=64――炮

8+16+64=88――车+马+炮答:车、马、炮的和是88

14.甲、乙两位学生原计划每天自学的时间相同,若甲每天增加自学时间半小时,乙每天减少自学时间半小时,则乙自学6天的时间仅相等于甲自学一天的时间。问:甲、乙原计划每天自学多少分钟?

分析:差倍问题。原来时间相同,现甲多半小时,乙少半小时,现在的两数差是(30+30)60分钟,现在的差数差是(6-1)5倍,这样可求出现乙每天自学的时间,加上30分钟,可得原计划每天自学时间。

解:(30+30)÷(6-1)+30=12+30=42(分钟)答:原计划每天自学42分钟。

《华罗庚学校思维训练导引》三年级第四节三年级上学期第4讲,应用题第3讲盈亏问题

【教学内容】

盈亏类型以及用两种相似的条件限制同一对象的应用题.解题的基本步骤为先恰当设定单位,然后通过比较而求出一个单位对应的具体数值。

【典型问题】

2.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

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分析:关键在于条件的转换,把“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 转换成“每人挖6个树坑,还差2×(6-4)个树坑。”则本题成为“一盈一亏”的盈亏问题;对比两个条件,因为每人多挖(6-5)一个;所以就要多挖[3+2×(6-4)]个,这样就可求出人数,继而求出树坑数。

在这里我们把两个条件中每人挖的差(6-5)叫分差,因两个条件中每人挖的数量不同而产生的差叫总差。

本题中:总差÷分差=人数;

推广可得:两次分配的差叫分差,

总差分3种:一盈一亏中:盈+亏=总差;在双盈或双亏中:大数-小数=总差;

总差÷分差=份数份数在不同的题目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解:[3+2×(6-4)]÷(6-5)=7(人)

7×5+3=38(个)--树坑数答:共挖了38个树坑。

4.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

分析:关键在于条件的转换,要么都转换成钢笔,要么都转换成圆珠笔,

解1:都转换成钢笔;买5支钢笔差15角,买8支钢笔差(12×8-6)90角,这是双亏:分差是(8-5)3支,总差是(90-15)75角,就是说多买3支,就多差75角;这样就可求出1支钢笔多少钱;继而求出小明带了多少钱。

[(12×8-6)-15]÷(8-5)=75÷3=25(角)--钢笔的价钱

25×5-15=125-15=110(角)=11(元)--小明带得钱数

解2:都转换成圆珠笔;买5支圆珠笔多(12×5-15)4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

[(12×5-15)-6]÷(8-5)=39÷3=13(角)--圆珠笔的价钱

13×8+6=104+6==110(角)=11(元)--小明带得钱数

6.某校到了一批新生,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

10个,问这批学生可能有多少人?

解答:关键在于条件的理解,

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因没说盈或亏,

我们只能认为至少有:(33-1)×8+1=257(人);至多有:33×8=264(人);

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也没说盈或亏,

我们也只能认为至少有:(33+10-1)×(8-2)+1=253(人);至多有:(33+10)×(8-2)=258(人);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得到人数在257与258之间。(至少取大数,至多取小数,)

8.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解答:因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

说明第一组的人数不到48÷4=12人,多于(48÷5=9…3)9个人,即10到11人;

同理,第二组不到48÷3=16人,又多与48÷4=12人,即13到15人,

因15-10=5(人);由此可知:第一组是10人,第二组是15人。

10.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井外余2米,把绳四折,还差1米不到井口,那么井深多少米?绳长多少米?

分析:绳三折,井外余2米,说明绳子比井深的3倍多(3×2)6米;绳四折,还差1米不到井口,说明绳子比

井深的4倍少(4×1)4米,总差:(因多1折,就差);(3×2)+(4×1);分差:(4-3);这样可求出井深。

解:[(3×2)+(4×1)]÷(4-3)=10÷1=10(米)--井深

10×3+2×3=36(米)--绳长

12.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1条船,正好每条

船坐9个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分析:条件可以这样理解,每条船坐6人,多6人;每条船坐9人,差9人。

解:(9+6)÷(9-6)=5(条);5×6+6=36(人)

14.“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

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

了多少个球?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知盒内的球的数量一定是2、3、5的倍数,假设1份球数是30个;原来各买一份要:

30÷2+30÷3=15+10=25(元);现在要(30+30)÷5×2=24(元);即小明每买30+30=60个球,就可以少花1元钱,那么小明一共就买了4×60=240个球。

解:假设1份球数是30个;4÷[(30÷2+30÷3)-(30+30)÷5×2]=4(份)(30+30)×4=240(个)答:小明共买了240个球。

华数思维训练导引――数列规律

华数思维训练导引三年级上学期第05讲数列与数表问题第01讲数列规律

1、下面是两个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数列,请你按规律补填出空缺的项:

(1)1,5,11,19,29,________,55; (2)1,2,6,16,44,________,328。

解答:(1)观察发现,后项减前项的差为:6、8、10、......所以,应填41(=29+12),41+14=55符合。

(2)观察发现,6=2*(2+1),16=2*(2+6),44=2*(16+6),所以,应填120=2*(44+16),2*(120+44)=328符合。

2、有一列由三个数组成的数组,它们依次是(1,5,10);(2,10,20);(3,15,30);……。问第99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解答:观察每一组中对应位置上的数字,每组第一个是1、2、3、......的自然数列,第二个是5、10、15、......,分别是它们各组中第一个数的5倍,第三个10、20、30、......,分别是它们各组中第一个数的10倍;所以,第99组中的数应该是:99、99*5、99*10,三个数的和=99+99*5+99*10=1584。

3、0,1,2,3,6,7,14,15,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这个数列是小明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下来的,他第一次先写出0,1,然后第二次写出2,3,第三次接着写6,7,第四次又接着写14,15,依次类推。那么这列数的最后3项的和应是多少?

解答:观察发现,在0、1后写2、3,2=1*2;在2、3后面写6、7,6=3*2;在6、7后面写14、15,14=7*2;在14、15后面写30,30=15*2;所以,后三项应填31、62(=31*2)、63,和为31+62+63=156。

4、仔细观察下面的数表,找出规律,然后补填出空缺的数字。

解答:观察发现,(1)第二行的数字比第一行对应位的数字都大21,所以应该填58+21=79;(2)第一列的数字是同行中后两列的数之和,所以应该填28-9=19。

5、图5-3中各个数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请按照这一关系求出数a和b。

解答:图中5个圆、10个数字,其中5个数字是只属于某一个圆本身的,5个数字是每两个圆相重叠的公共区域的,观察发现,两圆重叠部分的公共区域的数字2倍,正好等于两圆独有数字之和,15*2=10+20,30*2=20+40;所以,a=2*17-10=24,b=(16+40)/2=28。验算:20*2-16=24,符合。

6、将8个数从左到右排成一行,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恰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之和。如果第7个数和第8个数分别是81,131,那么第一个数是多少?

解答:根据数列规律倒推,第6个数=131-81=50,第5个数=81-50=31,第4个数=50-31=19,第三个数=31-19=12,第2个数=19-12=7,第个数=12-7=5。

7、1,2,3,2,3,4,3,4,5,4,5,6,…。上面是一串按某种规律排列的自然数,问其中第101个数至第110个数之和是多少?

解答:观察发现,数列的规律为三个一组、三个一组,每一组的第一个数为从1开始的自然数列,每一组中的三个数为连续自然数;101/3=33......2,说明第101个是第

33+1=34组中的第二个数,那么应该是34+1=35;从101到110共有110-101+1=10个数,那么这10个数分别是:35、36,35、36、37,36、37、38,37、38;所以,他们的和为

35+36+35+36+37+36+37+38+37+38=3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