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08-05T16:20:23.4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钟卫

[导读] 摘要:市政工程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非常重要,对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身份证号码:44018419850315XXXX 广东阳江 529500

摘要:市政工程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非常重要,对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有重要的影响。鉴于此,论文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完善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施工

引言

市政工程主要是指在城市区规划范围从而建设符合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属于国家的一种基础建设工程,其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绿化、路灯、园林建设、污水、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现阶段,我国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工程事故,导致经常反复施工,不能保证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建设,不利于我国建设文明城市。因此,现阶段我国政府中对于施工项目质量尤为关注,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问题相关部门提出工程项目管理解决措施,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成绩,但依旧存在一定问题,对我国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产生不良影响。

1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1.1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近年来,市政工程项目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建设单位施工人员自身素质相对较低,无法进行施工管理工作,以往来说政府往往受到高度重视。因此,许多施工单位往往只注重上级检查,过分注重施工监理,盲目加快施工,由于技术原因,许多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前没有对道路和给排水工程的结构进行安全分析。因此,项目的完成往往是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这导致了资源和成本的严重浪费。

1.2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

由于大多数的市政工程都是通过承包这一形式进行的,因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都偏低,忽略了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也只是凭借以往的经验,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施工的难以进行[2]。有的单位为了减少施工的成本,招聘一些农民工进行工作,农民工由于受到生长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技术水平远远跟不上市政工程的施工要求,这也使得施工的管理人员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指导。

1.3工程管理缺乏规范性

许多建筑公司抓住了缺乏监督的有利时机,并没有遵循程序和规范。即使程序和文件不完整,也会开始施工,导致项目管理缺乏有效性。同时,对于一些市政项目,也可能与政府的政治利益有关,因此政府将给予更多干预。这将导致缺乏可行性研究,以追求形象和所谓的政治成就。在盲目施工的情况下,追求施工进度,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以备日后使用。

1.4施工现场问题

市政工程涉及地下和地上地区的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很多,地上空间比较复杂。一些市政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原有建筑物或设备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能损坏原有管道,而且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例如,当一个城市进行高空建筑工作时,有必要在建筑区域建造大量的建筑设备。这些施工设备将对人们和周围环境的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施工设备的管理不易引发安全事故。它不仅破坏周围环境,还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2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策

2.1完善建设单位的施工管理体系

在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一直存在一个误区,一味只注重工程的进度,对于工程质量不够重视,认为工程质量应由政府委托的监理来负责,导致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能力较为薄弱。建设单位在这些方面需要加强管理认识,不断提升安全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监管列如到人员考核机制中,不断完善施工管理体系,提升现场管理人员对于工程质量的重视,在针对日常施工进度的过程中,有计划性的对于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充分调动起对于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另外建设单位对于分包的施工队伍也要加强管理,由于工程施工工序的不同,工作场所的开放性,施工人员复杂多样性,这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无法统一管理,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就加大了,这就要求建设单位需要成立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小组,将市政工程各方面的质量管理细化到人,责任到人,做到一人负责一种工序的质量监管,定时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并做相应记录,再统一开会做沟通,将工程实施过程中各个工序交叉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做沟通,及时作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市政工程顺利开展。

2.2加强工作人员技术能力

在施工的过程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己所处岗位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很多队伍都由临时的农民工组成,这些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低,而项目管理人员也大多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因此相关的施工团队应当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力度,通过强化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施工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工作人员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例如我们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分批次的培训,在培训结束之后也可以运用考核这一方式来检验工作人员的学习成果,在考核的过程当中对于表现较为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这样一来,也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召集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技术交流,通过沟通也能够为施工管理人员拓宽管理思路。除了针对工作人员技术方面的培训,我们也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安全知识讲座,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市政工程施工能够有条不紊的安全进行。

2.3严格控制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是施工质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为了将项目质量转移到已有的控制,施工过程中不能等到事故发生才进行管理,要提前预防,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十分重要。依据规范进行工艺的操作是保证工艺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该严格执行。第二个是控制过程操作条件的前提。主要活动是建筑操作人员,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有效地控制它们,我们才能确保每个过程的质量正常和稳定。三是及时检查过程活动的效果。过程活动的效果是判断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因此,有必要加强

新形势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路径解析

新形势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路径解析 发表时间:2019-04-30T16:10:51.5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王晓东 [导读] 摘要:一直以来,为满足基层群众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各地方政府工作人员长期保持着人民公仆的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地执行着中央下发的各项建设任务。 身份证号码:3705221988****1716 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 摘要:一直以来,为满足基层群众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各地方政府工作人员长期保持着人民公仆的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地执行着中央下发的各项建设任务。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执行,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安康的首要条件,不仅仅能够促使我国地方公共服务系统逐年建成完善,更是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灵魂的主要承载载体。进入党的执政新时期以来,我国各项基本政策的拟定和实施都发生了相关变动,为了能在新形势下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工作状态,弥补当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路径的不足,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逐年稳步提高,相关工作者应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策略展开思路探讨,保证在日后的建设工作中能够保持协调发展的迈进方向。 关键词:新形势;市政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路径;解析 在中国融入世界贸易市场以来,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是增幅较大的,受到国民经济加快增长的影响,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运作。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之过往有了质的提高,思想文化水平也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人们纷纷以更高质量的居民环境要求以及更丰富的思想文化需求对国家建设工作提出了各项建设意见。要满足国民更高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地方政府必须从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上做足功夫,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材料需求(如水电,用地,原油等),并积极开展地方市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1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以微观角度来解读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国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基本包括有城市供水系统、居民环境管理、能量能源供给、邮电通信工程、出行交通服务、防震救灾准备等。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被包含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主要开展领域就在于城市管道、土建工程、水热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基础建设项目上,通过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基本建设格局能够得到稳固定型,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于居民的社会生活需求,能够为城市居民进一步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意义就在于服务满足居民最基础的生存生活需求,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通过利用国家所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实现自身的利益需求,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以更高价值的国民福利待遇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增强对国家、地方政府的执政、行政认可程度,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高价值也在于此,通过向国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项目,提高居民对于生活水平的满足程度,从而达到平稳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使健全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成为我国稳定社会秩序的实体支柱,成为我国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 我国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展开围绕着城市的多功能载体定位,展现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潜力。完善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很好服务于城市经济的提高,但是,我国城市市政建设的总体建设情况仍然存在着许多建设问题,比如城市规模小与城市规划用地的冲突,居民总量多而城市水管网络建设格局改进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困扰着我国城市市政建设统一性、协调性的发展增强。 2 我国城市市政基础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2.1 城市市政建设步伐不同步 多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基层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国民经济的增长程度显而易见,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足以证明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的高效率。但是,在我国高速建设国民经济的道路上,出现的经济建设问题是不可小觑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市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的贫富差距等,这些建设问题的存在,同时威胁着我国城市市政建设步伐的迈进,低收入城市居民的生存生活环境与中高收入的城市居民生存生活环境是有着明显的对比差异的,通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划分而来的建设资金远远不足以实现城市贫困居民区的基础设建设完善,贫困城市人口仍然无法满足基本的生存生活需求,低收入城市居民聚集区的居民居住环境仍然得不到改善提高,这就进一步拉大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进度差距。 2.2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性质不明确 许多地方政府在进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性质规划难题,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基本明确为通过完善的政府建设工程项目的提供,为居民带来更高水平的生活条件,更加富有生活品质城市生活环境,更有利于高质量生存的城市生活空间。许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人员以及城市居民对此建设宗旨就产生了许多建设疑虑,既然国家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了建设意义是服务居民,那么,国民在使用过程中,是不是应该无偿利用呢?纠结于此,又受制于城市居民的使用意见反馈,许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展开往往在规划初期就面对着许多建设项目利用性质的选择难题,市政建设规划人员纠结于项目公益性质定性,从而导致下一步的建设工作难以更进开展。 2.3 城乡差距大的消极影响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是全国性的,不仅仅在城市地方开展,同时也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开展。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重点发展对象,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受到历史因素影响,一直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村长期为城市发展提供各项生产生活资料,农村地区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直影响着农村更好发挥自身价值,影响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 新形势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3.1 加大贫困地区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拨款划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发展较好,建设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域或者是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城市区域,市政规划人员应当适当调整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拨款划分,重点拨款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达程度较低的老工业园区或者是贫困居民聚集地等地区,以完善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打造城市发达区域和经济落后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平衡支点,摒弃一直以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融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探索 1.基础设施的概念 基础设施通常是指为城市社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在《中国经济大词典》中解释为“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主要是指为了生产、流通等各部门提供服务的一些设施和众多部门之和。“基础设施”不仅包括机场、铁路、各级公路、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socialinfrastructure)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一般认为,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活和城市物质生产的需要,并向其他单位以及城市居民提供基本服务的公共物质设施,同时也是属于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在整个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延伸。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发展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至80年代初,这段时间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起步阶段,经历了多方面的探索。1949年建国后,经济恢复时期的绝大多数基本建设项目都采用了建设单位自营方式,建设、施工合二为一。1952年初,国家出台《基本建设工作暂行办法》,规定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脱钩,实行甲乙方合同制,这种合同制主要通过行政计划安排,不是严格的经济合同关系。195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改进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的几项规定》,提出了投资包干责任制。但到60年代初期,工程指挥部方式取代了投资包干制,并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主导模式,主要依靠行政权力、运用行政手段实施工程建设管理[2]。 第二阶段是整个80年代。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此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个80年代成为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从行政管理向经济管理转变的重要时期。1984年,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工程承包公司暂行办法》,相继推行了建设工程招标承包制、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和工程承包公司制。这一时期,城市基础设施行业普遍成立了各类市政工程专业承包公司,并按建设单位的隶属关系实行建设、交通、环保等分工协作的行业行政管理。在这一系列有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法规和政策,强调了公用设施建设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从工商业利润中提取城市建设维护税,新建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部分用于城市建设等等。以桥梁道路征收通过费为开端,施行“贷款建设、收费还贷”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开辟了城市综合开发的道路。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推行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加入WTO后,为使我国的经济早日纳入为提高基本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国家计委于1992年下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对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的范围、组织形式、相关职责等做了原则规定。1996年,国家计委出台《关于实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管网的形式 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主要有树枝状网和环状管网两种。 树枝状管网以水厂泵站或水塔到用户的管线布置成树枝状,管径随所供给用户的减少而逐渐变小。树枝状网构造简单和投资省的优点,但供水稳定性差,管网末梢因流量小易产生死水区,此外,输水能耗也相对较高。适用于狭长地带和用户分散地区,如从城市水厂到农村居民点,应采用树枝状管网。 环状管网的给水纵横相互接连,形成闭合的环状管网。其优缺点正好与树枝状管网相反,还有减小水锤的作用。 在城市给水工程管网布置中,常是由环状网和树枝状网相结合的。一般城市中心地区采用环状管网。而郊区、农村居民点或狭长地带等,则采用树枝状管网。城市建设中,通常近期采用树枝状网,远期随用水量和用水程度提高,再逐步增设管线构成环状网。在规划中,应以环状网为主,同时考虑分期建设。 给水工程系统组成和类型 组成: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互相联系的一系列构筑物所组成,包括从水源取水,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将水输送到给水区,并向用户配水。以地面水为水源的给水工程系统,通常可分为取水工程、水处理(净化)工程和输配水工程。见图2—1。

A.城市取水工程设施 城市取水工程设施包括城市水源(含地表水、地下水)、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设施,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为蓄、引城市水源所筑的水闸、堤坝等设施。取水工程设施的功能是将原水取、送到城市净水工程,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水源。 城市规划中,一般根据水源条件确定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和形式。 B.2、净水工程设施 净水工程设施即为自来水厂,包括处理单元、清水池和二级泵站等设施。净水工程设施的功能是将原水净化处理成符合城市用水水质标准的净水,并通过二级泵站加压输入城市供水管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是什么呢,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有益于促进地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九江县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就如何更好更快地扩大城市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做出如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九江县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现有经济及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优势,把城市建设与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按照“全面推进,提升品位”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的有益方式。截至2008年底,城区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9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4%,绿地覆盖率达25%,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有效地推动了九江县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把握县城发展定位 九江县是六十年代市县分家后从市区搬迁到沙河来的,是在新城镇这样一个小规模集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这一历史原因,给

城市发展留下了先天性不足,随意性大的病根。过去城市建设谈不上有什么完善的规划体系。近几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托、服务、融入九江市中心城区的思路,结合近城优势和交通方便、人口较多购买力较强的实际,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现场勘察论证,对县城的功能定位、区划布局、道路景观、重点工程等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编制了《九江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到2020年之前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初步的规划。规划方案把城区划分为老城区、新城区、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四大部分,规划面积达22.53平方公里,规划骨干道路框架,以路为线,以交叉口为面,立体发展城区,把老城区定位于商贸居住、新城区定位于综合服务、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定位于工业制造,并按照功能分区,逐区落实控制性详规。同时,九江县还编制了消防设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城镇管网、物流仓储、集贸市场等若干专业性规划。打下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区域中心城市的框架。 (二)加大投入、着力“还账”,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由于建城的历史原因,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九江县城市建设较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地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能够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能够使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快速。 标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基础。随着城市规模大增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本文将重点探讨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一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巨大的财政资金压力 在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由国家负责的,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资金额数量大,一般的社会企业不会加入,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长,很难在短时间内运营,所以资金的回笼比较晚,资金的效益成本不容易分摊,这些都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2、艰难的日常维护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发展中充当的是生命线的角色,如果基础设施发生瘫痪,必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基础设施建成之后,必须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日常围护和管理中也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进行修补和完善,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是少之又少,根本不能满足资金的支出要求,所以导致许多地方基础设施不修不补,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3、缺乏深度的项目前期准备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首先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提出项目的建议书,编制可行的研究报告,进行设计,编制项目的概算,向有关单位申请审批等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的投资项目往往没有做深入的前期准备,导致有时工程已经竣工了,项目的前期准备还没有完成,项目的资金概算已经失去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实际意义,所以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盲目上马,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此外,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投资计划超过财政负担、没有建立良性的资金“借用管还”机制、征地和拆迁行为不规范、“代建制”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存在很多不足、对代建项目的各方主体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政府有必要加强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 二加强我国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措施 1、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资金难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加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来。其次,可以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各相关单位的力量。还可以结合土地的收储和代建项目,做大强融资平台。 2、解决拆迁制约因素

新时代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策略与路径

新时代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策略与路径 我们国家城市市政建设在漫长的发展之中已经将其建设模式转变为专业的分工、具体的部门管理等,但是却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在进行规划的时候能力不足,另外其产业性也相对比较缺乏。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从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上进行剖析,并且根据相应的城市规划规范在系统整合的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路径,最终提出市政基础设施未来的建设策略。 标签: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策略和路径;新时代 在城市之中其市政基础设施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保证,它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促进城市安全运转,目前市政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城市道路、照明、排水、绿化等。 一、基本特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其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整个城市市政建设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居住环境、安全、服务和城市未来的经济、生态、人口等都有着紧密的关系[1]。因为目前在进行建设的时候是使用分部门管理,所以就导致某一个专业或者是单项的设施建设被重点推进,由此就出现了一定的系统不平衡。 另外规划能力不强,从城市中的水系统来说,其规划主要还是进行分部门管理、专业分工等,所以就出现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特点,彼此之间缺乏一定的衔接度,另外在规划上存在一定的矛盾以及重复的现象。还有就是规划的主体不同,所以导致其权威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以及效率都受到了影响。 最后就是其缺乏一定的产业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不重视产业的集成,只重视施工,却忽视了产品。因为很多的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设备设施陈旧、技术缺乏一定的先进性以及机构之间矛盾重重等,所以其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部门之中腐败严重。由于其产品率比较低,所以很多设施基本上都是进行现场制作,不光导致其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还使得其设施的质量无法受到应用的保证。 (二)特征 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以及超前性。这是因为它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能够给城市的运转带来一定的条件,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提升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次它还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以及层次性。从组织方式上进行分析,其设施之

关于对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调研

关于对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调研 市住建委 今年,市委在六届七次全会提出创建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市,为全面深化创建工作,住建委对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五城同创”之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创建、“十二五”中期(即2013年6月30日止,下同)规划完成情况、我市城镇化进程、基础设施应急谋远的需求、资金保障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廉政要求,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规模、时序、资金及管理问题,为创建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市提供参考。 一、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分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 设(本文仅研究主城区工程性基础设施)。工程性基础设施, 一般指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工程设施。住建委组织建设的工程性基础设施主要有排水(污水处理)、城市交通、环境、防灾等系统,包括城市道路、桥梁、隧涵、人行道、排水(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燃气等内容。 目前,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尚无明确的定量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将各类城市创建标准作为参考,评价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建设规模。在这些城市创建标准中,主要是以城镇人口基础设施人均占有量和与建成区的比值即设施的密度来衡量。如人均道路面积和城市道路的每百平方公里密度是考察一个地区城市道路建设水平。 下面,按照这一方法,来确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为估算未来的建设规模提供依据。 1、人均道路面积标准。人均道路面积是指按城镇人口计算平均每

人拥有的道路面积。道路面积是城市(县城)路面面积和与道路相通的广场、桥梁、隧道、人行道面积,人行道面积按道路两侧面积相加计算,包括步行街和广场,不含人车混行的道路。参照国际上现代化城市人均12平方米标准,后来该项指标被确定为全面小康的目标值。 2、园林绿化建设标准。当前,我市正在开展“五城同创” 其中“国家生态园林城”标准是“五城”之中与基础设施建设最密切、考该范围最广、标准最高的城市创建标准,生态园林 城申报必须以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命名,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3年以上为前提。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参考这一套标准,具有权威性,既可以为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度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向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这一目标而努力。(见附表 一) 3、排水及污水处理标准。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根据这一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水(污水处理)规划。 4、燃气设施建设标准。国家目前对燃气设施建设无定 量标准,同时各类城市创建中也未涉及此标准。按照“十二五” 规划,到2015年末,新建铺设天燃气管道87公里,天燃气年用气量11.2亿立方米,增加天燃气用户14万户,逐渐减少液化石油气用户,燃气普及率达95%,管道气化率达60%。 二、关于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通常,城市基础设施规模要建多大是由城镇人口的规模决定的,能建多大则是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要确定我市城市基础建设规模,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管网组成,形式: 组成: 给水管网的作用就是将输水管线送来的水,配送给城市用户。根据管网中管线的作用和管径的大小,将管线分为干管,配水管和接户管三种,干管的主要作用是输水和为沿线用户供水,管径一般在200mm以上。配水管主要把干管输送来的水,配给接户管的管径不小于100mm,同时供给消防用水的配水管管径应大于150mm。接户管是从分配管接到用户去的管线,其管径视用户用水的多少而定,但不小于20mm。 形式: 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主要有树枝状网和环状管网两种。 树枝状管网以水厂泵站或水塔到用户的管线布置成树枝状,管径随所供给用户的减少而逐渐变小。树枝状网构造简单和投资省的优点,但供水稳定性差,管网末梢因流量小易产生死水区,此外,输水能耗也相对较高。适用于狭长地带和用户分散地区,如从城市水厂到农村居民点,应采用树枝状管网。 环状管网的给水纵横相互接连,形成闭合的环状管网。其优缺点正好与树枝状管网相反,还有减小水锤的作用。 在城市给水工程管网布置中,常是由环状网和树枝状网相结合的。一般城市中心地区采用环状管网。而郊区、农村居民点或狭长地带等,则采用树枝状管网。城市建设中,通常近期采用树枝状网,远期随用水量和用水程度提高,再逐步增设管线构成环状网。在规划中,应以环状网为主,同时考虑分期建设。 给水系统组成,类型: 组成: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互相联系的一系列构筑物所组成,包括从水源取水,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将水输送到给水区,并向用户配水。以地面水为水源的给水工程系统,通常可分为取水工程、水处理(净化)工程和输配水工程。

1、城市取水工程设施 城市取水工程设施包括城市水源(含地表水、地下水)、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设施,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为蓄、引城市水源所筑的水闸、堤坝等设施。取水工程设施的功能是将原水取、送到城市净水工程,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水源。 城市规划中,一般根据水源条件确定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和形式。 2、净水工程设施 净水工程设施即为自来水厂,包括处理单元、清水池和二级泵站等设施。净水工程设施的功能是将原水净化处理成符合城市用水水质标准的净水,并通过二级泵站加压输入城市供水管网。净水工程中主要处理流程为: 原水——混凝池——(沉砂池)——沉淀池——过滤池——(加氯)清水池——二泵站 3、输配水工程设施 输配水工程设施包括从净水工程输入城市供配水管网的输水管道、供配水管网以及调节水量、水压的高压水池、水塔、清水增压泵站等设施。输配水工程设施的功能是将净水保质、保量、稳压地输送至用户。 另外,输配水工程也分别指输水工程和配水工程: 输水工程是指从水源泵房或水源集水井至水厂的管道(或渠道),或仅起输水作用的从水厂至城市管网和直接送水到用户的管道,包括其各项附属构筑物、中途加压泵站等。 配水工程又分为配水厂和配水管网两部分,配水厂是起调节加压作用的设施,包括泵房、清水池、消毒设备和附属建筑物;配水管网包括各种口径的管道及附属构筑物、高地水池和水塔。 类型: 1、统一供水系统: 整个供水区域,利用共同的构筑物、净水厂和输配水设备(水质和水压相同),统一供应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绿化和道路等市政用水。图1就是统一供水系统。 2、非统一供水系统: 非统一供水系统包括分压供水系统和分质供水系统。由于地形高差大或分为大河阻隔、或建筑高度差别大、或供水水质要求差别大,则采用分区供水系统。 (1)分区供水系统: 图为当城市被大水系或山丘或者沼泽或大型基础设施等分隔时,应采用分区独立的供水系统。

-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问题和建议3

*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问题 和建议 *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问题和建议20XX年8月以来,区政协根据国家、省、市“把社区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及时研究解决城市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的要求,按照民政部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验收确认工作意见中关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内容要求,对全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整个调研过程历时1个多月,采取实地调研的形式,调查内容涉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建设资金和结构、建设安排、规划以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办法、建议等。 一、我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一)整合社区,打好基础。城镇社区一般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黄陂区相继完成撤县建区、撤镇设街、撤村设居工作,我区大部分社区始建于最近几年,有5个社区是新建的,有11个社区是村改居。近几年来,我区根据中办发[20XX年9月份,全区居委会改社区的整合工作,在依据历史习惯、文化风俗、自然界限、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结合小区、单位、板块等因素,已全部整合到位,新型的社区居委会架构和管理体制基本确立。全区现有社区居委会43个,总户数55684户,总人口178968人。

(20XX年底,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我区先后进行了社区划分、组织重构、建章建制等方面的工作。乡镇规模调整后,为了加强社区对撤并乡镇所在地集镇的管理和建设,对社区的管辖范围、服务对象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又重新设立了党总支;利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由乡镇体制改革分流干部中充实一部分干部到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增选了社区居委会成员,选准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建立了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负责协调联络驻社区站所、企事业单位参与集镇管理和建设。同时,明确了社区发展经济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区领办经济实体,发展社区经济。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城镇社区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探索出了一条撤并乡镇集镇新型管理模式;不仅使被撤乡镇国有集体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而且继续保持了集镇的繁荣与稳定。 (三)狠抓创建达标,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硬件和物质平台,是居委会改社区工作的切入点。我区社区居委会的基础设施,办公、服务、活动用房等建设,在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区位及社区居民、单位结构等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拓展社会各界的投融资合作、捐助,在新建、扩建社区基础设施的同时,主要利用原街道居委会办公、活动、服务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维护情况: 市政管理处自97年以来,累计完成水泥砼路面工程8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暗渠4800米,铺设人行道板10000平方米,修建绿化带3300平方米,修建贯入式沥青路面3200平方米。 目前,市政管理处承担着全县15.5公里沥青路面、19.3公里水泥路面、5.6万㎡人行道、7.3公里排水、429盏路灯、263座雨水井、350座检查井的维护工作。 二、存在问题 1、我县镇内有沥青路面15.5公里,主要街路为XX大街、西大街、河南街、一道街和二道街。经实际测量,一道街、二道街、西大街北路的破损坑槽为1754平方米(不含河南街、国防路、西大街南路) 主要原因是路面老化。 2、我县镇内有水泥砼路面19.3公里,主要街路为次干路和巷路,目前有22条街路破损严重, 经实际测量,破损面积为8342平方米。 主要原因:一是路面老化,二是排水不畅造成(如广益路),三是工程施工造成(如联合路)。

3、我县镇内有主次干路排水7.3公里, 雨水井263座、检查井350座,目前经实际调查,除XX大街东部的部份新建管网外,其余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全部濒临阻塞。 主要原因:一是部份管网建设期早,规格小,不能满足需求,二是虽然定期对雨水井、检查井清掏维护,但由于资金匮乏,不能对主干渠破路清掏及改造。 4、我县镇内有串灯40盏,高压钠灯163盏,高压汞灯105盏,礼花灯11盏,景观灯110盏,目前部份照明设施陈旧、老化。 主要原因:资金匮乏,维护经费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将市政人员及维护资金列入财政补贴范围内,极积参与市场竞争,加大市政维护投资力度,确保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稳步发展。 四、今后发展思路 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改革,促进市政行业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促进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管理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的血管·排水设施【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快了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城市更美好、更快捷方便的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随着中小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看到城市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与现阶段对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仍然还存在着差距,城市基础设施还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城市内涝”“城中看海”的现象,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发展。回顾最近几年,暴雨似乎频频光临北京:2004年“7·10”城区暴雨,2011年“6·23”城区特大暴雨,2011年“7·24”密云、平谷山区特大暴雨……每一次都造成巨大损失。为什么会频繁出现这种严重危害人身安全财产损失的事件呢?为什么大量雨水会囤积在市区排不出去?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字】基础设施城市发展城市内涝排水设施 一.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不仅北京,近年来,长沙、武汉、杭州、西安等国内许多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对暴雨我们已能提前预报、提前准备,为何还会给城市带来巨大损失?城市内涝是否成了大城市的通病?我们知道随着全球气候 变暖,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造成了异常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复杂局面,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频次、强度有增多、增强的趋势。城市自身也具有“放大”气象灾害的作用。研究显示,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人类活动密集,城市下垫面(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和地貌的改变,会使城市局地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使城市气象灾害打上人类活动的印迹。城市干岛、湿岛、热岛效应的存在,都与此有密切关联。暴雨洪涝是城市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城市高层建筑集中区,热岛环流有利于城市上空的热对流发展,容易引发暴雨。此外,城市上空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有利于凝结核的形成,可能使城区降水量比郊区更多一些。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使现在道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好,原来的土路都变成了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水泥路面,每当遇到暴雨,,整个城市的渗透性也就变差了,雨水无法渗透下去,雨水大量在道路聚集,形成局部内涝。加上城市绿地的面积被住宅用地占据而越来越少,导致绿地所具备的滞水作用也减弱了,所以城市内涝变得更加严重。 城市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量人口的聚集肯定会带来大量的生活垃圾,城市又是工业聚集区,同时也会带来大量工业垃圾,不管是生活垃圾还是工业垃圾如果管理不善,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造成垃圾乱丢,遇到下雨,随水流动,飘到雨水出水口堵塞,造成排水不畅。有时雨水排泄口被当作为垃圾口,有的居民将垃圾杂物倒入雨水排泄口,因为管理不善,雨水口内的杂物得不到及时清理,遇到雨势较大的天气,雨水不能正常泄入排水管沟,由此造成地面局部积水,慢慢发展成全城内涝。所以在城市发展中,不能仅仅只把经济发展作为唯一指标,还要努力去教育提高普通百姓的文化精神素质,是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身边的环境,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会成为发展最快、经济增长最迅速、最美丽的家园。 二城市内涝造成的严重后果 7月21日,北京发生的特大暴雨,降雨总量之多、强降雨历时之长、局部雨势之强大

市政基础设施

漳州市建设局关于建立市政基础设施 管理巡查制度的通知 漳建城[2005]25号 市区各公用设施管理单位: 随着我市城市的不断拓展,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不断配套建设,社会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防范人为破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结合漳州市市区城市管理特点,制定以下城市市政设施管理巡查制度: 一、基础数据资料收集 摸实查清市政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逐步建立基础档案。对于设施的总量、分布、完好程度设法能够做到了如指掌,便于指导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工作。 具体掌握数据: 1、市政道路长度、道路面积、路灯数量及完好程度、人行道完好程度; 2、排水设施基本情况,特别是特殊路段、片区的排水状况,井盖分布及完好程度; 3、市区二次供水设施数量及清洗消毒情况; 4、市区三个供水企业供水总量、水质情况和供水压力情况; 5、市区公交站点、站牌数量和分布情况。 二、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或巡查 1、定期检查城市道路路面破损情况(主要检查是否存在坑洞)、过街管槽情况(盖板高差是否大于2CM、板边是否破损无修补、有无发生结构性破损或盖板断裂)、路灯情况(亮灯情况、路灯设施完好情况)、人行道情况(是否存在坑洞沉陷、错台拱起、路缘石缺失、缺损或倾倒、面砖破损或松动,正在施工的是否按要求铺设无障碍设施)。 2、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为:污水是否外溢(支管通畅)、检查井、雨水井淤积是否大于5CM、井盖有无缺失、破损或坍塌现象。 3、对市区供水水质进行不定点、不定期抽查,抽取水样送有资质水质化验单位进行化验。 4、对市区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巡查,主要巡查内容为:二次供水设施是否按规定要求加盖、加锁、定期清洗消毒、是否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等。 5、定期对公交站点、站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人为破坏的,尽量收集证据。 6、不定期对公交车运营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城市公共汽电车管理办法》规定事项,发现未按要求进行运营的必须收集证据。 三、检查巡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处理 1、检查巡查人员对于以上检查、巡查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市建设局城建科。 2、市建设局对于检查、巡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及时按规定进行查处,情节恶劣或严重的,在电视、报纸、建设信息网等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 3、给排水检查井井盖缺失或破损由所辖单位负责,接到通知当天及时修复或更换。 4、受到破坏的人行道、未能正常使用的道路路灯由市政管理处负责,自接到通知起7天内修复或更换。 5、破损的道路、存在问题的过路管槽由市政管理处负责,自接到通知起15天内进行改造或修复。 6、污水外溢、雨水淤积问题由净化水管理处、市政管理处负责解决。对于新建但尚未移交的,由城建科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及有关建设、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市政工程规划》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市政工程规划》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代码:14140702××,开课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第7学期开课课程总学时48学时,3学分。课程总学时包括课堂讲授44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习题课2学时。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从市政工程的特征入手,使本专业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供电工程规划、城市通讯工程规划、城市燃气工程规划、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规划、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管线工程综合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及城市防洪工程规划、城市抗震防灾工程规划、城市消防规划以及人防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市政工程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培养今后在城市市政规划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1.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需先修《城市规划概论》、《规划制图》、《高等数学》等课程。 2.与相关课程的分工 该课程与《城市规划概论》、《规划制图》关系密切,课程中的市政有关要素规划的基本理念应在《城市规划概论》课程中详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2学时) 1.基本内容 市政工程概述,市政工程规划内容。 2.基本要求 了解市政工程的概念与分类;熟悉市政工程的特征,了解市政工程的内容及任务;掌握市政工程规划的程序。 (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12学时) 1.基本内容

城市总用水量的估算;水源选择和水源保护;净水工程规划;给水管网布置;管段流量与管径确定;管道水力计算;给水管网水力计算。 2.基本要求 掌握城市总用水量的估算方法;了解城市水源及保护方法;掌握给水管网布置原则;掌握管段流量与管径计算;掌握给水管网水力计算。 (三)城市排水工程规划(8学时) 1.基本内容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城市排水系统组成及布置;城市污水工程规划;城市雨水工程系统规划;城市合流制排水规划;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水厂。 2.基本要求 了解城市排水体制、城市排水系统组成及每种布置方式适应条件;掌握城市污水、雨水排除规划。 (四)城市电力工程规划(1学时) 1.基本内容 电力负荷预测;城市电源规划;城市供电网络规划;城市电力线路规划。 2.基本要求 掌握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掌握城市电源、电网规划基本原则。 (五)城市通信工程规划(1学时) 1.基本内容 邮政通信规划;电信工程规划;广播规划;电视工程规划。 2.基本要求 了解邮政通信、电信、广播、电视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 (六)城市燃气工程规划(2学时) 1.基本内容 供气原则与范围;供气负荷计算;燃气气源规划;输配系统规划;管网水力计算等。 2.基本要求 掌握城市燃气的供气原则;掌握燃气负荷计算;掌握管网水力计算;了解输配系统规划原则。 (七)城市供热工程规划(1学时) 1.基本内容 供热负荷计算;供热热源规划;供热管网规划及布置;调配设施布置。 2.基本要求 掌握供热负荷计算;了解供热热源规划;了解供热管网规划。 (八)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4学时)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程序,不断提高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住建局管理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本办法所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指新建、改扩建道路、桥梁、路灯、广场、停车场、绿化、河道驳岸工程及其附属的管线和环境工程,10万元以上大中修市政养护工程(以下简称市政工程)以及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工程(以下简称公用工程)。 第三条宿松县住建局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局工程股、计财股、公用办按各自职责负责工程建设的管理、监督和协调工作,局监察室负责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的监察工作。 宿松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县质监站)受局委托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宿松县住建局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局档案办)、宿松县住建局工程管理股(以下简称局工程股)、宿松县住建局安全监察股(以下简称局安监股)、宿松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县质监站)等单位,应共同做好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 第四条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确保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投资控制,安全和文明施工。 第五条建设单位在与确定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相应合同后,报局工程股备案。

第六条凡列入审计机关审计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接受项目的审计。 第二章前期准备 第七条局工程股组织对工程储备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提出下一年度推荐项目清单及其设计方案,经局研究筛选后,报县政府最终确定。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按建设目标要求,认真编制前期工作计划并加强计划的落实。建设单位前期工作计划应报局工程股、公用办(公用工程)。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对设计单位编制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组织预审,设计单位根据预审意见修改后,由建设单位按基本建设程序上报审批。 第十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由建设单位向局提出申请,相关材料应报送局工程股、公用办(公用工程),由工程股组织相关股室审核会签认可后,将转报或批复文件报局领导签发。 工程实施过程中如发生重大内容调整或设计变更,使投资增减累计超过批复的5%时,建设单位应及时报县发改委、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并经局办公会研究后重新调整。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应持项目批准文件,按规定及时申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证书并办理项目建设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市政工程的征地拆迁,供电、电信等杆管线和绿化的迁移等工作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其中燃气、给水、排水、路灯等专业管线的迁移由各专业管线单位负责,费用按县有关标准补偿,建设单位协调。交通组织等其他前期工作由建设单位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报局工程股和分管局长批准后实施。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就首先提出了社会间接资本的概念,强调“在一般的产业投资之前,一个社会应具备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 。当时,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工业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劳动生产率低下和收入水平低下等问题。罗森斯坦?罗丹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全面地、大规模地在各个工业部门(尤其是基础设施部门)投入资本,通过这种投资的“大推进”来冲破经济停滞和贫困落后的困境与束缚,“推进”整个工业部门全面迅猛地发展。后来,罗森斯坦?罗丹又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思想。他 (1966)认为,社会 间接资本包括电力、运输和通信等在内的所有基础产业,它的服务具有间接的生产性,其最重要的产品是在其他产业中被创造出来的投资机会,“它们构成国民经济基础结构以及作为国民经济整体的分摊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为了分析和论证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提出了“部门分析方法” 。罗斯托为了强调他对基础设施的理解,使用了“社会先行资本” 的概念。他指出: “各国在起飞前和起飞年代中,社会先行资本(主要是交通)所需的投资水平不同。”他还认为,“社会基础资本的先行建设……是起飞的一个必要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在起飞可能出现之前,从最广泛的意义上

说……必须要有最低限度的先行社会基础资本建设。这种先行的、最低限度的建设规模因各国经济状况不同而不同,取决于以前的历史、地理和自然资源等情况。历史(1914 年以前的俄国)和当代的情况(1958 年后的中国)都表明:在没有相应的前提性资本准备的情况下开始起飞的国家,它们在结构上的缺陷会导致起飞年代中的严重问题。”“社会先行资本的建立,在时间上具有确定无疑的优先性。”不过,罗斯托的“社会先行资本”概念有时又包括农业、教育等部门,显得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随意性。 Mschauer D. 于1989 年对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他的研究结果表明: 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和能源供应,对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20世纪70 年代早期至80年代末美国经济生活中生产率的下降,能从同时期公共资本量的恶化状况中得到解释。而Munnell A. 在1990 年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证实了这些结论。Hiehl D. 于1986 年在给欧共体的一份报告中表明: 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还有学者对墨西哥、日本、西班牙等的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作过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总之,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一条共同的结论,那便是: 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经济学家南亮进也研究了基础设施问题,他认为基础设施可以称为社会间接资本,一般以运输和通信为代表,它们是经济增长所不可缺少的初期条件。 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在《1994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以“为 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为题,考察了基础设施与发展的联系,探讨了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