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关于教学策略,指的是达到比较大的目标的总的步骤。因此,教学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对教材、教学方式的总的组织。另一方面教学手段则是关于各个特定情节的处理。把两者结合起来,就决定了教学策略的成功,也就是说,决定了我们是否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很可能像预先计划的那样地自然,但是当然必须同教学策略协调。教学手段往往被称为运用方法,是用来实现教学策略目标的程序。

因此,如果人们决定通过利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来发展某种概念,那么教材,教学程序的总的方法,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策略了。所问的具体问题,用来诱导回答的技巧,处理和追问特定回答的方式,都是实现教学策略的教学手段。其中一些教学手段是预先设计的,但许多教学手段还是在情况发展时随时制定的。除了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外,还有关于整个课程的总策略。

在任何一种教学情况下,首要的和最重要的考虑是决定目的或目标。我们教育年轻人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想给他们带来什么变化?这些考虑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安排课堂教学和单元教学时,教师应选择非常适合他所要达到的这一类目标的步骤和教学活动(即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然后直接将这些步骤和教学活动用于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实现理想目标而进行有效的讲授。随后,方法的基本问题是选择。教师首先必须选择目标,确定方向。其次,必须选择他能够达到这些目标的教学策略。作为教学策略的一部分,他必须选择内容和总的步骤。再次,他必须选择所使用的材料和教学工具,并且随着教学的进行,选择处理某些偶然情况的教学手段,以便实施和实现上述教学策略。最后,他必须选择适当的手段和方法来评价和检查所做的工作。

教学策略的四大特征及其确立方法

黑龙江省教科所温桓福老师认为:教学策略是一系列引导师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行动方针。它具有指导性、技巧性、实效性和系统性四个基本特性。

1.教学策略的指导性

指导性是指教学策略能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它告诉人们的是怎样使用和在什么时候使用某种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本身。比如,民主教学的策略告诉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创造一种民主的气氛,但具体地怎样来创造这种气氛,使用什么方法,就因时因人而异了。

教学策略的指导性与教学原则的指导性相比显得更具体、更实在。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宏观上的指导,究竟怎样实施还不够清楚。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适用于一切教学领域,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来实现这一“结合”,就需要进一步制定出教学策略。

另外,教学策略的指导性还要求师生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具体的条件创造出新的教学法。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活动,师生只有灵活机动地利用现实条件,因地因时制宜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服务时更是如此。如,以培养人的创造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就应借鉴创造学中揭示出来的规律创造出一些新的教学法。

2.教学策略的技巧性

教学策略的技巧性是指教学策略是对教学规律的巧妙应用,而不是对教学原

则的简单服从,更不是什么其它原理的机械运用。

首先,教学策略一般是为某一特定的目标服务的,在制定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应注意“为目标服务”与“遵循教学规律”的辩证统一问题,不可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需要尊重学生,经常地鼓励学生,但为此就不敢给学生打分,要求取消分数,就是一种极端化现象。又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想象,但并不能因此就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问渠何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没有知识作为原材料,没有基本原理作为想象的翅膀,创造想象又何以产生?我们不仅应知道“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还应牢记“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

3.教学策略的实效性

教学策略的实效性是指每一策略都有其明显的教学效果,确实能使师生更经济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策略由于它具有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服务的特点,其实效性比教学原则更直接、更明显。例如,“全面训练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确实能改变过去那种只重逻辑思维,不重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只重辐合思维忽视发散思维的不良现象,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教学策略越具体,其实效性就越明显。

4.教学策略的系统性

教学策略的系统性是指教学策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为实现目标服务。

教学目标分为最具体的目标,更具体的目标,比较具体的目标和一般目标等,相应地,为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也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上的不同策略构成一个整体,而这个小整体又作为上一级层次的元素而存在,从而各层次的教学策略以及同一层次的不同策略就构成了一个紧密相联的系统,通过逐层达标,最后实现总目的。

根据B·S·布鲁姆的三分法又可分为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策略。虽然每个领域内的教学策略都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而存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紧密地统一起来,共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

根据教学的实施情况,还可以制定出各科的教学策略,每一堂课的教学策略等,但在总体上看,各层次间的策略都是有联系的,上层策略对下层策略有指导作用,但不能代替下层策略,下层策略的执行情况是上层策略得以贯彻执行的基础,只有逐层都达标了,总目标才能实现。

正确地理解教学策略的指导性、技巧性、实效性和系统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教学策略的实质,并分清教学策略与“教学理论的实施”、“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概念的界限。也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策略在教学理论中的地位。

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四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教学原则指导着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制定必须遵循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策略的程序化就构成了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中,基本教学策略指导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策略就基本上规定了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每一教学方法的使用必须有助于师生向课堂教学策略所指出的方向迈进。

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教学方法

一堂课或是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好不好,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教学方法,是落实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大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1.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利与弊。

巴班斯基认为:“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身来讲都是相对辩证的。它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些目的,也都会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这就是说,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求有一定的适应条件,条件改变了就有可能失去它的效用。例如讲解法,它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而不利于训练技能、技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也不适用于低年级学生。

2.教学系统复杂,教法多样多变。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教学活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来看,它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教材、教师、学生)构成的一个三维型“立体”结构,如下图:

教学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

从图可以看出:教学系统的运行过程,实质上就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向,教材内容为载体,教学方法为媒介,通过师生两个能动体的交互作用,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素质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多因素的制约,决定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也带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首先,从教材维看,由于教材的知识类型、性质、特点,教学要求的多元性,教学过程的目的任务,发展学生素质要素的多标性,必定带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多样性。

其次,从学生维看,由于学生个体客观上存在知识基础、认识水平、感知方式、思维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气质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照顾到有差异的学生,就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因材施教”,这又带来教学方法的多变性。比如教学同一内容,有的班级可用讨论法,有的班级则要用讲解法。正如美国教学法专家富兰克尔所说的:“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

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对于教学方法,应认识和掌握“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一重要特点,正确

处理好“有法”与“无定法”的矛盾关系。

“教学方法”是指任何一种教学,都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无定法”,是指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总用一个固定不移的教学方法模式,对教学方法不能公式化和模式化,要善于艺术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方法的科学要求,又要灵活地处理好教学。

根据什么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呢?这是由教学方法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这一双重特性所决定的。

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

这是说,任何教学方法的确定和选择,都不是随意的,都是有其科学根据的。要根据教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遵循教学规律,确定和使用教学方法。正因为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主体,有内在联系,因而教学方法的确定与选择,要掌握方法与这些方面的本质联系,从而找到适应教学需要,完成教学任务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具有艺术性。

是说教学方法的确定和选择尽管要有科学依据,不是任意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不是像机械转动一样,按照一个固定的程序进行运转,而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善于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地艺术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是因为,教学方法具有多因素制约,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多变性特点。教学因素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也应具有多样性。教育学的教材根据多种学科较普遍适应的需要,归纳概括出了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然而实际教学中所使用的,却复杂得多。就一节语文课来谈,就不是只用一两种教学方法,常常是讲授法、谈话法、复习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此外,还有依据学科和教材特点所决定的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方法,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讲读法、讲练结合法、拼音识字法、看图识字法、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等方法,而就“读”的方法来讲,就有朗读、诵读、默读、背诵等所特有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的对象是人,它有主观能动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学生心理活动和学习表现也是时有新的发展变化,教学方法就要适应这种多变性。当学生对所学的课题不重视时,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教学课题的重视;当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时,就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疲惫时,就要善于变化教学方式方法,激发情趣,减轻学生的疲劳。教学中这些种种复杂多变的因素,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总是依靠一种认为良好的教学方法模式,天天用,处处用,而要善于依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对教学方法要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灵活地应用于教学实际。

在教学方法问题上,运用的巧妙,能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都能正确的掌握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点,善于处理“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矛盾。对教学方法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处理,其实质是要求教师对待教学方法既要遵循教学规律,掌握教学原理,又要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创造性,不拘一格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我国著名艺术家、国画大师齐白石对绘画问题,曾有过这样两句名言“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绘画,就要善于巧妙地处理“似与不似”的矛盾,使美术作品能恰当的处于“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所画的水中虾,它像虾,但都比实际存在的活虾更显得活跃可爱,大有一触即纵之势。对待教学方法也是这样。对教学方法的确定和运用,既要遵循教学规律,按着教学原理、

教学原则来选用特定的教学法,但在实际运用时,却又不能像书本上写的那样,完全一模一样地搬到课堂中套用,还要从实际出发,进行艺术性的再加工,再创造,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际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辛勤劳动,巧妙处理好“有法”与“无法”的矛盾,才能使“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精神体现在教学实际之中。

教学方法选择的四条依据

教学方法的理论,既要研究教学方法的本质和结构,也要研究它的分类,还要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换句话说,要帮助教师在思想上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以及怎样进行选择。

过去,教学论上都讲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一般都提到三个方面的根据,或者说建议教师根据这样三个方面去选择教学方法:

(1)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是传授和学习新知识,还是形成某种技能技巧,等等;

(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是事实性的知识,还是理论性的知识,是多是少,是科学性强的还是艺术性强的,等等;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如何,等等。

今天看来,这些原则当然还是正确的,但也反映出笼统、一般化的缺点。因为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以外,还有其它许多因素未考虑进去,即使是以上三个方面的任何一方面,教师究竟怎样据以具体地进行选择呢?

1.依据教学目的任务。

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学目的任务出发,考虑是传授知识,还是巩固知识,或是训练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培养个性心理品质。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任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是传授知识一般可用直观法,启发性讲解法或谈话法;如是技能训练可用操作法、练习法、实验法,以及技能训练性游戏法;如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用比较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如是培养学生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可用引导发现法,探究法。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

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的直接性对象。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特点,知识的类型(概念、计算、应用题或几何知识),性质(理论性知识还是事实性的具体知识,是新引入的知识还是旧知识的引伸、扩展或综合),内容的多少、难易,前后的联系性等等。如果是逻辑联系不很紧,分散的数学概念、定义、法则,可用讲解法或自学辅导法;一般的定律、性质、公式,可用引导发现法或探究法之类;对于理论性较强,且难度较大的内容,应用启发性讲解法或是问题讨论法;新旧联系紧密,且难度又不大的,可用自学法或尝试教学法。

3.依据学生实际情况。

学生是教学方法的实质性对象。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出发,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不扎实,认识理解能力强不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以及心理状态等。选择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是:

①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多,语言能力差,兴趣易发而多变,注意不持久,思维以感性直观形象为主,且逻辑连贯性差,一般应选用直观操作法、知识性游戏法等,并要注意方法多变换,以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②中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语言能力有所提高,认识能力也有

较大的发展,注意力也大大增强,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学、自理能力。这一阶段,应把直观方法和语言方法有机结合使用,适当可用一些逻辑推理和有自学性、探索性的方法,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③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心理要求有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性,可选用学生主体认识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引导探索法、引导发现法以及尝试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等,以发展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进取的精神,自我评价的能力。

此外,还应根据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对教学同样的知识内容,进行恰当的提高或降低教学方法要求处理,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班级学生水平的要求。

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

教学方法的选用,只有适应教师的素养条件,能为教师所掌握,才能发挥作用。有的方法虽好,但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条件,自己驾驭不了,仍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效果。例如,运用启发式或谈话法,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必须是有一定的深度,能随着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机动、灵活地用不同的语言表述对问题的理解,能针对学生问题的矛盾焦点,几句话就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豁然开朗。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很肤浅,不能融会贯通,透彻掌握,只是教条地记住、背熟,那么,利用启发谈话,遇到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则教师就不会随机应变地抓住要害,用不同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弄清理论。为了说明一个理论问题,有的教师形象思维水平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问题的事实和现象描绘得生动具体,然后从所讲的实事出发,由浅入深地讲清道理。有的教师不善于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但善于运用直观教具,在直观教具演示配合下能很快地讲清理论。前一种教师可以运用讲述法进行教学,后一种教师则可以采取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素养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个人的优势,采取与自己条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当然,教师的素养条件不是先天的,缺乏某些素养,经过一番学习和努力,可以具备,对某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是需要的,就应努力学习掌握它。

教学方法的六条优选标准

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算是好的教学方法?那种认为要挑选某种万能的方法或几种有限的方法的观念,已经过时了。现在着眼的是一种教学方法的体系或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每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短,都有自己的特点——独特的性能、适用范围和条件,换句话说,没有什么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一切范围和条件。好的教学方法的标准,只讲适合当前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还是不够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实际上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这是过去忽略的,而且,关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由于传统教育观的束缚和时代局限,也理解得简单狭隘。由于各种缘故,过去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的标准,论述得不全面,不具体,实际上并不明确,因而不能切实地指导教师们作好选择。从今天的认识来说,选择教学方法,要全面地、具体地、综合地考虑各种有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例如,在教学任务方面,过去对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培养个性,提高学生的认识由复现性不断向准研究性以至研究性发展等等,严重估计不足,今天就应该把它们列入选择的重要标准。又例如,教师的某些特长(善于绘画、讲故事)或某些

弱点(不善于口头表达),有时也应成为选用某种方法而舍弃某种方法的根据。又例如,问题探索法、归纳法等,较之复现法、演绎法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当受到教学时间限制时,教师就不得不放弃某些好的方法,因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也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标准。又例如,在现代技术设备较好的条件下,教师就有可能使用较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果只有黑板和粉笔,那就只能经常地采取教师讲授或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对于较好的教学方法的提倡也呈现了周期性。但是和数学教材比较起来,不是那样频繁。在60年代,“新数”运动的提倡者,也积极推行“发现法”和“探究法”。但是到了70年代,却提倡一些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如计算机管理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等等,有人认为这些方法可以取代教师。但是也受到一些人的抨击,他们认为这些教学法剥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成书呆子。对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独立发现能力极为不利。

较好的教学方法,应根据课程设置目的和培养目标来确定。如果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与数学过程的关系,那么,较好的教学方法就不应该是强迫的、机械的和注入式的。相反,如果只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运算技能和扩大知识储存,那么,发现法就不合适了。较好的数学教材必须是平衡的数学,较好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是平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较好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课程的内容,必须适合培养目标,必须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对学生满腔热忱。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根据教学最优化的理论,综合了主要教育家的意见,提出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取决于以下六个方面的优选标准。

1.教学方法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的标准

巴班斯基指出,过去一些教育著作常常只在有关教学原则的一章中提到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而在谈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时就没有明确地提到这一点,这种前后不一致的叙述,为教师的活动制造了人为的困难,使他看不到教学论各基本范畴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逻辑上的相互制约性。事实上,只有在教学规律和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才能自觉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

2.教学方法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标准

巴班斯基强调,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了解各种教学方法在解决一定任务时的可能性,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可以防止教学片面地夸大某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避免讲授法的程式化。从而真正做到结合具体条件选择最佳方法。

3.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的标准

由于教学任务必须通过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实现,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尽可能考虑教材的特点,以及为掌握该内容所必需的学生智力动作的性质。如前所述,方法被定义为内容的运动形式。由此出发,这一标准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教材内容具有不同的内在逻辑和特征,有些内容以采用归纳法为好,有些内容则最好使用演绎法;有些内容适用探索法,有些内容则不适用,因此应注意揭示各类方法所适用的内容范围,以供教师在选择时参考。

4.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可能性的标准

该标准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预先了解学生对探索法、演绎法、独立性的实际操作法的准备水平,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自我检查的水平和工作能力,并据此将组织刺激和检查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同时,教师还应努力扩大能发展学生独立性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在研究单个学生的基础

上,掌握整个班级的可能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教师有的放失地选择符合班级特点的教学方法。

5.考虑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的可能性的标准

按着这条标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在绘画,讲故事等方面具有的才能,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6.考虑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所具备的时间的标准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考虑时间因素,以保证按时完成教学进度。例如,问题性探索法和归纳法一般较复现法、演绎法需要更多时间,因此,在受到时间限制时,教师不得不放弃最初选择的一整套方法,以便不超过规定的时间。

巴班斯基指出,上述标准是一个整体,在选择时应综合利用上述一套标准,忽略其中任何一条标准,都会破坏选择程序的完整性,从而影响选择效果。为了帮助教师根据上述一整套标准选择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形式,巴班斯基提供了教学方法的优选练习。

教学方法选择的程序

过去,教学论的教学方法理论,对此几乎没有提及。近年来,苏联巴班斯基从教学过程最优化这个总的指导思想出发,论述了教学法的最优化,也论述了对教学方法进行优选的程序,我们认为是一个贡献,值得我们借鉴。按其基本精神,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大概包括以下几个大的步骤。

首先是明确选择的标准。

关于标准的内容及其理论根据,就是上面讲的那些。不过,巴班斯基特别强调的是:标准要具体化,反对抽象的标准。最重要的是当前具体化了的教学任务和规定的教学时间,再就是此时此地教师使用的实际可能性,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等等。

第二步,尽可能广泛地提供有关的教学方法,便于教师考虑和选择。

不仅包括各种教学方法,而且包括每种教学方法中的方式或细节。例如,按照他对教学方法的分类,第二类为“刺激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下列第一小类“刺激学习兴趣的方法”,第二小类“刺激学习责任感的方法”。在第一小类“刺激学习兴趣的方法”下,又列出:“认识性游戏”、“学习讨论”、“设置道德情感体验的情景”、“设置引人入胜的情景”、“设置统觉情景(依靠生活经验)”、“设置认识新颖性情景”等。教师搜集、了解到的教学方法愈多,就愈有利于教师进行最优的选择。人们要求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创造和论证更多的教学方法,与其说供直接使用,毋宁说是不断扩大教师的选择范围。

第三步,对各种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各种比较。

(1)比较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可能性。以具体的教学方法为纵坐标,以其对“形成”、“发展”、“教学速度”的功能为横坐标(又分三级),进行比较。例如,“问题性探索法”,对于“形成理论知识”,其成功性高于所有供选择的方法,用“+!”表示(第一等),对于“形成实际知识”则为“+”(第二等,基本有效),对于“形成实际操作和劳动技能”就是“-”(第三等,成功性低)。以下各项:“发展语言逻辑思维”为“+!”,“发展直观形象思维”为“-”,……对于“教学速度”为“-”。其它如“口述法”、“直观法”、“认识游戏”、“学习讨论”等等,依理类推。

(2)比较各种供选择的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例如,分别比较口述

法、直观法、实际操作法、复现法、探索法、归纳法、演绎法、独立工作的方法,比较它们各自“最适宜于解决的任务”、“最适宜解决的教材内容”、“相应的学生特点”、“教师应具备的可能性”、“是否有时间应用”,等等。

最后,在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师生特点、教学时间等条件下,对各种方法进行筛选,作出最后决定。

怎样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怎样才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呢?首要的是,在选择教法之前,要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特点。因为即使在同一学科中,各部分的教材内容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往往有难有易,有深有浅,这就必须选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来选择。一般来说,年级越低,在一节课中越需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长时间地运用一种方法,就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退,降低学习效果。同时,在选择教法时还要考虑到各个班级的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班级特点不同,学生个性不同,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就要有所不同。

其三,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教师自己的特点。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并不排斥教师的创造性,而是以教师的创造性为先决条件的。教师应凭借自己的长处,更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会使枪的使枪,会使棒的使棒,可不拘一格。总之,教法的选择,要因文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师而异,不能搞千篇一律,一刀切。如果离开了这一点,那整个教学活动就成了一潭死水,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了。

最后,还需指出的是,在教学中任何一种方法,实际上都不能认为是最佳的。因为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有几种教学方法同时交替使用,只不过以其中一、二个方法为主罢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艺术的高低,正是表现在对这些方法综合运用时所具有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上。因此,我们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各种教法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以各种记忆方式和思维方式去理解教材,提高学习质量。当然,多样化应当遵守一定的分寸,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正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的那样,“不要使教学变成活动种类变幻多端的万花筒”。

附: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

当教学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时,应选择讲述法、讲解法等;当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时,应选择练习法等;当教学任务是复习、巩固时,应选择谈话法等。一般说来,一节课要完成几个任务,应选择几种教学方法,但要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有机配合运用其它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如教学几何形体的知识时,常用演示法。

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好奇心强,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形象化的语

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接受能力。

一年级新生知识经验缺乏,即使最简单的式题教学,也宜采用直观演示法(即通过直观教具演示或图表配合讲解),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和经验,对式题的教学就不必再用此法而选择其它教学方法了。

附: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五个依据

依据之一——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依据,而且必须是首先的依据。这是因为,教学方法必须为教学目的的实现而服务。最优的教学方法保证最佳地实现教学目的,而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会严重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甚至会使教学目的完全落空。大而言之,语文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及非智力因素诸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收获和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语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是有利于知识传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有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小而言之,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和每个单篇课文,都有各自的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单元、单篇课文的教学目的结合起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以保证通过单元、单篇课文教学目的的实现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教学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目的落了空,教学效果不佳,无论如何,不能说教学是成功的。因此,不能抛开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如果抛开了教学目的谈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就会犯唯技巧、只图形式的错误,教学必然不会成功。

依据之二——学生的素质和特点

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这个主体上,并通过这个主体表现出来。所以,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还必须为学生这个主体服务,必须最佳程度地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能抛开学生,而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素质和特点。众多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意志、技巧、身体、学习心理等素质方面是不同的,但又各具特点。学生的素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有一定的层级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等生“吃饱”,让差生“吃了”,才能取得教学质量上的全面性提高。如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搞“一刀切”,或者只考虑一部分学生的素质,势必严重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依据之三——教材内容

教无定法,但必定有法。同一个教材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而同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用于不同教材内容的教学。从教学的流程上看,教材内容是第一位的,教学方法是第二位的,内容决定方法;如果没有了教材内容,也就无所谓教学方法可言了。从大的方面来说,不同体裁的教材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法;从小的角度讲,就相同体裁、编排在同一单元里的课文,在教法上也是不相同的。仅以记叙文为例,有的以写人为主,有的以叙事为主;有的是顺叙,有的是倒叙,有的是插叙,有的是补叙;有的描写突出,有的议论深刻,有的抒情见长;有的牵扯到的知识面广,有的思想性强,有的写法富有特色;……侧重点不同,特点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教师所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就必须不同。因此,在选择教法之前,教师首先应认真地钻研教材,然后再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之四——教师的素质和特点

选择教学方法必须同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特点结合起来。每个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特点绝不是完全相同的,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选择教学方法,应扬长避短,使教师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教学艺术。教师要善于凭借自己的长处,如教育工作的素养、知识水平、经历、气质、特长等,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有的教师擅长于语言描述,丰富而生动;有的教师擅长于板书图示,维妙维肖;有的教师热情活泼,平易近人,极易同学生打成一片,等等。这些特点无不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其效果。以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特点为依据来选择教学方法,就会使教师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如果教师机械地套用或一成不变地运用某种教学方法,那就会影响甚至扼杀教师自身优势的发挥。

依据之——教学条件

广义的教学条件,是指时间、空间、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的总和。狭义的教学条件,一般是专指校园内的教学设备设施。目前的语文教学,在教学条件的运用上已远远超出了狭义教学条件的范畴,广义上的教学条件已被教师广泛地运用着。广义的教学条件的运用,使语文教学超越了教室的空间限制和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限制。如教学有关描写时令(春、夏、秋、冬)的课文,有的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郊外,走向田野,让学生临场体验;教学有关描写风景(山、水、建筑物等)的课文,有的教师带领学生去现场参观,观察体验;教学有关记述历史英雄(领袖人物、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科学家、艺术家、优秀人物等)的课文,有的教师带领学生去看有关纪念馆、纪念碑或塑像等,让学生现场感受。这里面就有个条件问题,因为所有这些,并不是每个地域、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能具备的。现场观察和体验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但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所需条件是否具备,否则,就会浪费时间,消耗精力,得不偿失。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因利就便。选择教学方法,还应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情况,诸如挂图、小黑极、模型、电教设备等。尤其是电教设备,诸如录音、电视、幻灯等,只要有,只要能用,就要选择电化教学的方法,运用电教手段。这些条件,只要通过教师努力能具备的(如向人借、自己制作等),就要争取运用。总之,某种条件具备了,教师就应该积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利用条件,发挥条件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附:依据文章的脉络和特点确定教法

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章脉络有六种,教法也应因此而异。

1.以事情发展为线索

教这类课文一般应先启发学生找出事情发展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几步,然后再找一找每步具体是怎样写的。如:第八册《钻石》一文,作者先写姑娘捡到了一块钻石,再写小山村沸腾,人们都来看钻石,使姑娘深夜难眠,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回忆起了老奶奶和一个难忘的团日,终于拿定了主意,把钻石献给国家。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找出姑娘交钻石的经过和课文的层次段落,使学生认识到姑娘把钻石上交国家的高尚品质。

2.以人物的性格特点为线索

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的,而人物性格则是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的。因此教这类文章,应先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词语、句子,然后想想这些词语、句子表现了人

物什么品质。如:第十一册《少年闰土》一文中的少年闰土,作者先以“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勾画出了一个农村孩子的外貌;继之通过闰土会捉鸟雀,能认识稻鸡、角鸡、鹁鹕、蓝背……到海边捡贝壳,看潮汛来时跳鱼,随父看西瓜、刺猹等几件事,生动地表现出了这个农村孩子的聪明能干和活泼可爱。

3.以推理过程为线索

教这类课文,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弄清文中运用的推理种类、思维结构及其语言特点,然后通过有关章节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逻辑训练。例如:第九册《太阳》,课文第一段先讲太阳的光和热,接着从太阳的“光”、“热”与人类的关系把一、二两段联系起来的说明:有了太阳,地球上才有草、木、鸟、兽,才能使我们有吃、穿、用的;有了太阳才会有风、云、雨、雷;有了太阳才会使我们减少疾病。最后,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的结论:“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4.以总、分程序为线索

教这类课文应首先让学生弄清课文一开始总的讲了什么,然后,再看各段各层分别讲了什么。通过分段、分层的讲述,突出总论。如第七册《李时珍》,课文一开始就总说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接着讲李时珍从小留心向父亲学习;后写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注意积累经验,亲自到各地去采药并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最后写他整整花了27年时间,终于编写了一部医药巨著——《本草纲目》,书中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这样,通过分段分层叙述,证明总说——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5.以景物的特点为线索

教这类课文,应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写的哪些景物,再概括出借景抒情的深刻内涵。如:第十一册《草原》一文,开始讲作者到了草原,看到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羊群象白色的大花;又讲作者在去牧业公社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所看到的景色,阐明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最后讲“迎客”、“相见”、“款待”和“联欢”盛况,说明了“蒙汉情深”这一中心。

6.以对比手法为线索

教这类课文应先启发学生找出事物的对立面以及各自的特点。如:第五册《你们想错了》一文,方志敏被反动派的两个士兵发现后,敌人满以为方志敏是红军部队的领导人,从他身上定能搜出大洋来,而方志敏的身上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钢笔外,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敌人气急败坏,像疯狗似的手握手榴弹,威吓地吼道:“赶快把银元拿出来,不然就炸死你!”方志敏理直气壮地说:“我们不像你们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以敌人凶恶、残暴的面貌反衬方志敏坚强不屈、英勇斗敌的精神。通过鲜明对比,革命者坚强不屈,敌人凶恶残暴,都表现得非常明显。

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人们谈起教学方法时,往往认为教学方法有优劣之分,认为所谓的优化教学方法,就是挑选出某种万能的或几种有限的好的方法,剔除那些不好的方法,或者认为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抛弃传统教学方法而代之以现代教学方法。显而易见,这些观点已经过时了。实质上,如同人的个性没有优劣之分一样,教学方法

本身也无优劣、好坏之别。人们日常所说的“好方法”、“不好的方法”等,并不是从绝对意义上说的。其中应该是省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某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的优劣是相对于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言的。如果某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够激发学生认识的积极性,那么,这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相对于该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来说就是优的、好的。反之,就是“劣的”、“不好的”。可见,教学方法的优劣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一种教学方法,由于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不同、自身的能力、个性以及所教学生的差异等,往往产生效果上的差别。那种认为优化教学方法就是用现代教学方法取代传统教学方法的观点,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与不好的教学方法之间、现代教学方法与好的教学方法之间划等号,因而把事情简单化了。事实上,传统教学方法也是相对而言的。所谓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指讲授、谈话、实验等,它们是长期教学实践的结晶,是由许多传递信息、培养能力的基本方法组成的,分别侧重于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各种信息传递渠道。所谓现代教学方法是指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创造的一系列综合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各成体系的广义上的教学方法,它们是以传统的基本方法为因素而组成的。可见,现代教学方法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简单否定,传统教学方法教学与过时的教学方法并非同一概念,“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有益成分,将在未来教育科学之光的映照下放出新的光彩。”因此,传统教学方法与不好的教学方法之间,现代教学方法与好的教学方法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无论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教学方法,都具有二重性,即优越性和局限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教学方法的优化或变革就不能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优化教学方法就是发挥每一种方法的优势,克服劣势,寻找其最佳模式和在可能条件下建立的方法体系,使方法结构合理、协调,各种方法相互补充,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这样看来,对什么是“最优的”教学方法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因为教学方法本身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别,对于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法、既不能以为其一无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也不能说其完美无缺而机械套用,因此,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最好、最优的标准,只能到方法之外寻找,即从制约教学方法的因素中去寻找根据。要说明的是,以前我们论及衡量教学方法的标准,只讲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特点,这些因素当然是不错的,但由于传统教育观的束缚和时代局限,对这些因素的内容的理解就显得简单狭隘。因此,今天应该更全面、更具体地来论述这些制约因素,以切实地指导教师作出最优选择。除了做这些必要的工作之外,要能真正达成教学方法的最优化,还应该强调以下几点:(1)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即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发挥教的为学服务功能。

(2)以启发式作指导,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注意学生的情绪生活,促使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

(5)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之长,综合构建教学方法体系。

具体从一节课来讲,任何一节课的教学都是多种基本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综合,一般有两种组合方式:无常模性(即随机性)组合和有常模性组合。

不论是随机组合,还是模式组合,都不能随意地组合,都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以现代教学论思想作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三论”基本原理作基础,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用科学的方法找出各种基本教学方法,按教学进程的客观规律,加以合理的排列组合。如“分数的意义”的教学,根据分数定

义的结构和认识要素,遵循学生获得概念的认识过程,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具体化的能力,一般选用直观演示法、观察法、分析法、抽象和概括法、演绎法等主体方法、辅之以谈话法、讲解法,按教学进程进行安排组合。其整体构思如下图:

若是模式性组合,除了上述组合思想和方法外,还要提出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的具体措施、方法和过程,同时要经过一定范围的实验,不断地分析、研究、尽量排除不利因素,总结出优点和局限性、适用范围和实施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附:一法为主多法相助法

陈朴同志认为: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均应学习和支持。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一法为主,多法相助,有时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正确处理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

1.对于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均应学习和支持

伟大的改革潮流,促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的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学导式”教学法、“茶馆式”教学法、系列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三算结合”教学法、引探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集中识字”教学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法,等等。对于各种教学法的改革与实验、都应该采取学习和支持的正确态度,尽力帮助各种不同的改革实验持续下去。实验要积极,推广要慎重。积极和慎重的具体含义应该是:参加实验的教师要自愿,克服过去那种奉命改革的现象,让教师自觉自愿地进行改革,实验面在开始时不要铺得过大,发展得不要过快,尽量避免一轰而起,要稳步前进;加强理论指导,改革实验的目的任务要明确具体,在理论上要逐步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以及得力的措施;领导班子、具体分工、实验经费、物质条件等都要落实,有可靠的保证。

2.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合力作用

前面所述,是指纵向方面的学习和支持,至于横向方面,各个教学法的相互之间,也应该是相互学习和支持,而不应该是相互贬斥和拆台。因为每个改革和实验的新教学法,均有其新意和特色,各有其长,也各有其局限性。

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由于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合力作用

而产生的优良效果。不是,也不能是单靠某一种方法,包治百病,大功告成。所以,不能把某种教学法的地位抬得过高,作用说得过大。而应该实事求是,留有余地。任何教学方法的威力,都不是无穷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不能把所取得的教学成绩都归功于一法之得,千功万功都归功于一种教学方法,功劳让一法独占,千过万过都推出去。

从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原则等方面,来观察和评价各个教学法,就会很自然地发现,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既并列,有明显的区别;又密切联系,有部分重合。各个教学法的不同名称之间,也是既并列,又重合。A中有B,B 中有A。它们的关系,不是绝对的相互排他性的,即:甲不是乙,乙也不是甲;张三不是李四,李四也不是张三。相反,各种教学法之间,倒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像两个既并列、又重合的概念一样。例如:“青年”与“妇女”这两个概念,“青年”中有“妇女”,而“妇女”中也有“青年”。许多教学法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有同样的或类似的情况与性质。

任何教学法的内涵与外延,都具有某些不确定性,不固定性,很难将它们划出一个明显的范围和界线,说这里是属于甲种教学法的范围,而那里则是属于乙种教学法的范围,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教学法中的绝大多数,不是某一学科专用之法,不一定是学科特有的。而是这一学科可以采用,那一学科也可以采用。既可以为语文教学服务,又可以为数学教学服务。甚至有的教学法,可以被多种学科所采用,为许多学科的教学服务。这样说,也并不否认在某些学科中,还有该学科的专用教学法。如数学中的“三算结合”教学法,语文中的“集中识字”教学法,等等。

既然,不同的教学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排他性的,多数教学法也不是某种学科专用性的;那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自然而然地是相互联系、部分重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既然,某种教学法可以为多种学科服务;那么,各个学科为什么不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该学科的教学任务,提高质量呢?答案是明确而肯定的,这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无定法。要以实定法,以人定法,以学科定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培养人才的需要出发,因材施教,因学科施教。综合以上所述,任何学科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不能满足于一法之用,归功于一法之得。教学的实践常常是:一法为主,多法相助。有时,甚至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效率。

附:巴班斯基论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

巴班基认为,教学方法是旨在达到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养和发展目的师生之间互相联系的活动途径和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可分为三大类:①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②刺激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③检查学习认识活动的效果的方法。

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可分为口述法(叙述、讲课和谈话)、直观法(演示、图解)和实践法(练习、实验室实验和劳动操作等)三种。所有上述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又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这就是指按照何种逻辑来揭示教材——从个别到一般或从一般到个别。

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探索问题法和复现法,这是指学生是怎样掌握新教材的——通过独立思考需要解决问题的情景(探索法),或者积极地识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复现法)。

根据教师管理的程度和学生的独立性程度,又可分为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和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如果这些方法使用得当,就可以指导和刺激学生,使学生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在教学实践中还使用一些旨在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责任感的方法。例如,为刺激学生的学习,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有认识性游戏法、学习讨论法、创造取得学习成绩的情境法、提出学习要求法、表扬法等,在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中有口头检查、书面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个别检查和全体检查、课题检查和课时检查等。上述各种教学方法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企图把丰富而多样的方法归结为有限的几条,这本身就是脱离实际的,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合理结合的可能性理解得愈深刻,他为一个单元的几节课和每一节课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就会越成功、愈生动和有效。形象地说,用多种色彩调色,才会使教学过程的这幅图画显得更加美丽。

教学方法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不断完善。教育学的研究,使归纳教学法和演绎教学法结合起来,用新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结构,为低年级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探讨了更广泛地使用探索教学法的途径。在课堂上设置和解决问题情景方面,研究了在程序教学体系中怎样更加有效地控制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把程序教学与其他类型的教学结合起来的可能。制定了刺激学习和形成学习的动机,培养对知识的需要和学习责任感的各种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补充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独立工作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教学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突出某种教学方法,并不排斥其他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对待教学方法的选择,并把这些方法最有效地结合起来。为了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最重要的是使教师和学生的相互联系的活动得到最充分的多方面的体现,反映出现代教学论所积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丰富成果,并且开辟推广新的方法的前景。

应当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不同水平的教师来进行的。其中的一部分教师,从旧的工作格式出发,认为某一组方法最好,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喜欢变换多样的方法。教师只有依靠科学的才法指南,现有的先进经验和对自己已往经验的分析,并且经过慎重的思考以后,才能选出适宜的、有理论根据的方法。教学往往要求采用不是一个,而是一系列的相互关联的、有一定综合性的方法。关于教学方法的最优综合的概念总是具体的。就是说,它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显得成功、有效,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对另一个题目、另一种教学形式来说,则可能是完全不适用的。因此,教师必须很好地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必须记住每一种方法的辩证的矛盾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较而言,有解决某一些任务方面的优越性。例如,上述方法可以在最短期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材料,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它们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但是,单纯使用上述方法会使材料的掌握产生困难,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直观形象记忆和运动记忆的学生,以及属于直观形象思维类型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口述方法对促进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发展也是欠缺的。

直观方法也是如此,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适用于那些比较明显地表现了用直观形象思维来感知教材的学生。但是,过分地使用这种方法,会阻碍学生抽象思维、想象力、思考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阻碍他们连贯地、有逻辑地表达思想。

实践教学方法的良好作用是无可争辩的,尤其是在形成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巩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方面,它的作用更加巨大。但同时,这些方法也不能解决

所有的教学任务,因为它不能保证系统地、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发展逻辑语言和抽象思维等。复现教学法和探索问题教学法也有自己最适宜的使用范围。当教材的内容主要是资料性的,也就是说,当必须传授一些事实的知识,而后使学生直接记忆和直接地再现时,复现教学法就显得特别有效。复现教学法也存在许多弱点。它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活动的能力。过分地使用这种方法,会导致形式上的掌握知识、有时会导致单纯地死背教材,不利于培养学生具备主动精神、创造精神和独立性。所有这些,都要求除了复现法以外,同时采用一些保证学生积极的探索活动的方法。

探索问题法的采用,主要是为了发展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学习认识活动的能力,这种活动可以导致更加深刻、牢固和可靠地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当教材内容旨在形成某一科学领域的概念、规律和理论时,当需要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联系时,以及进行分析和概括时,探索教学法就显得特别有效。当教师培养学生从事解决问题情景的活动时,也可以使用探索教学法。探索教学法也有许多弱点,与复现法比较起来,探索教学法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多样化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保证具有各种记忆和思维活动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感知教材。多样化的方法,由于它的新颖效果而使受教育者的认识活动积极化。激起和发展了学生的认识兴趣,防止了在单调地使用某一种方法时这种兴趣的降低。但是,不应当单纯地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要使教学变成活动种类变幻多端的万花筒,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生成“最优的”教学方法的五条策略

1.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发挥教的为学服务功能

教学方法的改革绝不是单纯的“方法”变化,很重要的是教学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对教与学及其关系的看法。通俗地说,就是教是为学,教是为了学生学会学,最后达到不需要教。一句话,教服务于学。多种教学方法正是从这里引发出来的。

就教学方法本义来说,理应理解为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两方面,不能单纯看作是指学生的方法或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而应看作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的方式。前苏联教育家休金娜指出:“教学方法始终包括指导者和被指导者双方的活动,这正是教学方法的特点。”但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教法,不重视学法,只重视教法与教材的逻辑联系,不重视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协调,教学方法成了“独脚将军”,这实际是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在教学方法上的反映。

实际情况却是,任何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都是在人的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在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器和信息的储存仓库,教师不可能机械地把人类积累的认识成果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不可能用自己的头脑使学生聪明起来。无论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或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都要经历一个“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要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要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前提,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既要有教法的要求,也要有学法的要求,把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只主要起着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

路人”。

2.以启发式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多种教学方法,按其总的指导思想的不同,可以分为启发式和注入式两种。所谓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无视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其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知识信息的简单接受器,教师主观地决定着教学进程,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结论,并强迫学生呆读死记,教师只管灌,不管学生如何学,学生只管听、记,不动脑筋思考。“填鸭式”是对注入式教学特征的形象描述。启发式与注入式相反,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以造成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矛盾,并以此为推动力达到教学目的,激其思而后开其意,导其悟而后达其辞,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

从培养目标来看,我们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创造型人才,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注入式教学是行不通的。早在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对欧洲中世纪教会学校推行的一种可怕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批评,认为这种方法是使学校变成“智慧的屠宰场”,并强调:“凡是没有被悟性彻底领会的事项,都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学习。”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认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也就是说,看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要看其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其思而后悟,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衡,达到“心愤”和“口悱”之境,进而实现知识与智能的迁移。通俗地说,就是看教师的教学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师生密切配合,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积极思考问题,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具有启发的因素,其启发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教师应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显然,具有启发性应该成为一个良好教学方法的特征,这只有在启发式指导下才能表现出来。

3.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无疑,教学方法的改进会对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带来积极影响。但是,很重要的,而又往往被忽视的是,改进教学方法不应停留在提高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上,而应有助于学生学后阶段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总量与日俱增,面对浩瀚如海的知识和信息,即使是世界上最聪明、记忆力最好的天才的头脑也容纳不下,即使容纳得下,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如此之多的内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此,学校教学只能传授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信息,很多东西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去获得。另一方面,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许多知识是学生在校期间尚不存在的,正如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指出的:“鉴于可以预见到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今天人们认为‘正确的’东西,明天将变成‘错误的’东西……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学校教学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

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

相应地,我们选择的教学方法,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尚未成熟的、处在成长发展中的学生身上,这是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对象的规定。如果只着眼于灌输一大堆死的知识,结果必然导致死记硬背,思维僵化。因此,教学方法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在发展上下功夫,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一切由教师越俎代疱、把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的做法,而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探究问题,发掘知识的因果关系,找出结论。第斯多惠有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

4.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使理性与非理性、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促成学生整体协调发展

回顾过去,以往的唯理性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理性与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视了非理性、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过分强调了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忽视了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过分强调了教学的科学性,忽视了教学的艺术性。这样把学生的人格和智力看作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东西,导致了智力与人格的脱离和完整人格的解体,致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严重不足。而今,这种唯理性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显示出很大的缺陷。

事实上,学习过程是理性与非理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统一发展的过程。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中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应十分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一动因和内驱力,从知、情、意等多维度来建立多功能的教学方法,克服理性与非理性、智力与非智力的分离,实现理性与非理性,智力和非智力,认知与情感、意志的结合,以实施知、情、意等全面发展的整体性教育,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5.协调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元性决定了教学方法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各个具体的教学方法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包罗万象,一统全局。各种教学方法之间也不是毫不相干的,这不是一种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对此,巴班斯基从教学过程最优化这个总的指导思想出发作过论述,他认为,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由于活动方式和性质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想建立经常使用的,数目有限的几种教学方法是不现实的。同时,他还特别指出:“实践证明,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必要的。”而且,“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顾全到教材各部分的特点,使受教育者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力和才干,并为自己找出最合理地掌握知识的途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创造了条件。”

可以得出结论,即综合地选择教学方法,从整体性、关联性和结构功能性来考察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发展目标为综合地构建方法体系确定最优目标,达到总体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

职能,发现和揭示其优化条件,为正确地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最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

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有两条共同特征:

(1)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考虑了教师的教,也考虑了学生的学;既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既注重教学的结论,也注重教学的过程;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制定教学目标,是设计最优化教学方法的主要前提。教虽无定法,但从根本上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教学目标的制约。过去,一般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三个方法:①教学目标和任务;②教材结构和教材特点;③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能力。这些指导原则一般是对的,但显得笼统和一般化,不够精确,无法具体操作,也不能体现方法选择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那么,选择最优化教学方法的一般原则是什么呢?具体介绍两种观点:

1.系统分析说

制约教学过程的主要变量有三个:

①教学目标因素:目标要求是主体操作能力的形成,是系统知识的掌握,还是个人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前两者是低级教学目标,后者则是高级教学目标。

②教材因素:是知识性教材(理论教材)、表述教材(描述性教材),还是操作性的技术教材。

③学习者的发展阶段因素:是处于行为把握阶段、图象把握阶段,还是符号把握阶段。前两者通过动作、活动和实物、绘图等图象为线索来理解和把握事物,处于较低和低级发展阶段;后者是发挥抽象思维作用,用语言为符号的抽象概念和原理来理解和把握事物,处于高级发展阶段。

如果是低级教学目标,知性教材,学生已把握符号水平,则可选用主体性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教学环节是:在具体情境中抓住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具体应用。如果是较低级教学目标,表述教材,学生处于图象把握阶段,则主要选择接受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其主要教学环节是:获得信息——幅合思维——巩固和应用。如果是低级教学目标,技术教材,学生处于行为把握阶段,则主要选用接受性的操作式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教学环节是:摆弄实物——亲身感受——出色操作,甚至需教师手把手地教。

2.板块组合说

有的专家认为,发展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十大基本构成因素:

①自学(阅法、预习、准备);

②问题(提问、启发质疑);

③实验(观察、调查、直观教具);

④讨论、问卷、辩论;

⑤归纳(小结、系统、结构);

⑥讲述(讲解、辅导);

⑦练习(训练、操演);

⑧发现(探索、研究);

⑨设计(创新、创造);

(完整版)改进思政课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改进思政课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教师教学的主要舞台是课堂,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思政课教学中,要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交替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唤起学生有意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教学犹如拍戏。教师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只有让学生“活”起来,才是我们采用多种教法的目的之所在。因此,根据教学要求,搞活教学、优选教法,提高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一下浅谈我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 搞活教学的必要性及要求 1. 1. 搞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变革迅猛异常,队中学生来说,这既是一个历史机遇,也是一个严峻挑战,中学生仅靠在学校学到的一点知识根本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未来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 2. 搞活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多变、多彩的世界。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激增,要求培养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思想政治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品质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3. 搞活教学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在教育中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尽量多些。”可见,教育过程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即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社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搞活教学。 1. 1. 思想碰撞,唤起探索欲望。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主题的积极情绪体验。即主体所产生的内心所需要的强烈欲望。人们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当自己不能解释遇到的新现象时,就越要去探究,去认识。若是两个人在大街上打架,马上就会出现一群围观者,如果不得已而离开,时候还要向知情人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如何?”这实质上是人们自然具有的好奇心理。思政课教学也是探索欲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制造“矛盾”设置悬念,从而拨动其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的热情,唤醒智力开发的内在动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课时,不必忙于讲课,可以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90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有位小伙子在家门口焦虑的徘徊,原来他准备结婚,女方却要他拿出10000元彩礼钱,否则一切免谈,而他仅有6000元,此时社会撒谎那个正掀起炒股热。他考虑再三,决定把6000元全部买了股票,以其搏回那4000元。这青年的结果怎样?什么是股票?股票能改变他的命运吗?这一连这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睁大双眼,聚精会神得跟随老师一起一伏的提问,一步步的探索、思考,学生的探索欲望被唤起,可以预料这堂课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1. 2. 巧设疑,促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要上好一节课,教师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当学生找到了“又一村”后,得到的不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郝慧敏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而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呢? 教学方法应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与学的互动及其调节等的问题。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原理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由此可见,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最适当的教学方法首先来源于全面、具体地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三个方面的根据:1、根据目前的学习任务,是传授学习知识,还是形成某种技能技巧;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是事实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是多是少,是科学强的还是艺术性强的,等等;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如何。当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学校与地方可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物质设备等;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年龄特征等。 教学方法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时代的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进行权衡,加以取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激增的今天,尤其是新课改当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

用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总体功能,力求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教学实践证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其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或孤立存在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正如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说都是相对辩证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着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在全面、具体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和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把握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相系,相互渗透和转换的辩证关系,对各种教学法进行比较。加以即选、组合,以便发挥其整体功能。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参照考下表对每一种教学方法进分析。 一种教学方法只能服务于一定的具体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目的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多种教学方法进分析、比较,使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注重学生的内容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同学的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选择和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倡导学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熟练掌握教材体系。 教师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教材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办法。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数学教师都应该加强对教材的通读,加强对教材的理解。自己先去认真地学一遍教材,然后才决定要采取哪种方法去教学。语文教师,要几乎会背所有的课文,知道每篇课文的生字词,每篇课文的重难点、写作方法,等等;数学老师应该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教材的连贯性等。 二、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尤其是备课的质量。 我们要求学生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学习用品,有些还需要预习,或者开展一些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学好;同样道理,教师在课前也应该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体力上的准备,还有内容与方法的准备等等。我们可以对每堂课分别对号入座式地自我检查。 三,要投入地上好课。 有了充分地准备,我们才能投入地上课。一堂好课,需要教师首先投入,教师置身于课堂之外,淡乎乎地讲课,学生就会木乎乎地听课,最后大家傻乎乎地下课。我们一定要知道,课堂不仅是你的课堂,更是孩子们的课堂,由于教师的不投入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好,教

师是要负首要责任的,如果你要批评学生学得不好,首先要骂自己教得不好。不然就没有资格批评学生。 投入到课堂中去,我们才有可能把学生带入课堂,才能让孩子们愉快地学习,投入到课堂中去,我们才能感受到教育真正的含义,体会到课堂教学给我们带来的成就感。 四、当堂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好辅优补差的工作。 课堂里的东西,要当堂检查掌握的情况,有些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有些是需要通过作业的形式反应出来的,那么,如果我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多一份用心,多一些纠正的时间,在他们做作业时一个个地当面批改,及时地订正,就不会需要那么多的课堂以外的时间去帮助孩子们解决课堂中的问题,真有的话,那也是个别的问题,而不是需要整班整班地去补课,去重讲或重做。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四十分钟里能解决的问题决不放到课外。教学质量好与不好,就体现在每堂课中,抓住了课堂,你就抓住了一切,只有量的累积,才会有质的体现。 此外,教师应及时地检查教学质量。自我检查效果最好,有时可以在上课时进行,课后及时记录教学的情况,从学生的作业中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听取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意见,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办法。

教学方法及建议 (3)

教学方法及建议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以下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1.案例教学法 在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不仅能使法律条文更加生动具体,而且现实中发生的案件又可能对法律条文提出挑战,引发争议,进而导致国家修订法律条文的可能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出示具体案例来组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矛盾,参加讨论,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看,案例教学有助于“活化”教材,改革传统概念教学;能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提出和阅读案例。它要求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精选案例,有些案例还可能需要作相应的改造,要求最好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还要尽可能体现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同时教师针对案例所设计的问题,一定是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相应的阅读材料。案例材料的选择,除教材提供的案例外,教师还可以选取

其他资料。 (2)案例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在讨论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展开交锋。教师要保留对问题的看法,在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在适当时机可作适当的引导。教师应注意听取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思考的路线,辨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3)归纳总结。讨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应针对案例及时进行分析讲解,梳理思维过程,最后给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法院处理结果。 (4)案例演练。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再次展示新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演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准备合适的案例,使之符合教学目的,并且这些案例在表达、清晰度和智力要求方面要有很高的质量,这实质是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尽量多地占有资料。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必须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案例教学法与课堂讲授法不可相互替代。 2.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一般是指使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实验制作”、“实践亲历”等等。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12年嘉定区学前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方案 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前教研室 为引导和鼓励广大中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保教质量。结合市教研室通知的精神,2012年将举办“嘉定区学前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具体计划如下: 一、评选内容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 二、组织工作 教师自愿参加,经学校初评,并由学校向区教研室推荐参加区级评选活动的教师。(各园推荐1名,15个班(含15个班)以上推荐2名) 1. 校级初评办法由各学校自定。 2. 学校向区教研室推荐教师表格见附件。(请于2012年4月6日前上传学前教研室ftp“教学评优”文件夹) 3、区级评选由区学前教研室负责实施。本次评选活动将设单项奖和综合奖。 三、参加区级评选的条件 推荐参加区级评选活动的教师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年龄在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196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教师。 2.教龄须满3年。

3.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热爱孩子,有较好的师德修养。 4.教学认真,治学态度严谨,勤于钻研。 5.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 四、评选要求与方法 符合上述基本条件的教师将参加由区教研室组织的“初赛——复赛——决赛”。 1、初赛主要以写一份活动方案为主。参赛教师根据现场命题要求,独立设计(主要依据新教材,但必须是原创)。由评委组对活动方案进行初评与打分。(第十一周(4月16日—4月20日) 2、复赛主要以现场教学为主。参赛教师按设计的活动方案在本园组织实施,拍录成光盘(主要拍摄活动重点部分,时间不超出20分),由评委组进行复评与打分,综合初赛与复赛成绩,优胜者推选参加决赛。(第十二周((4月23日——4月27日) 3、决赛主要以反思与答辩为主。参赛教师根据抽取的题目进行答辩(主要依据参赛教师的活动设计和现场教学进行提问)。评委对参评教师进行教学综合打分,最终决出获奖等第。(第十三周4月30日——5月4日) 4、评优标准参照市教研室学前教育使用的评价要点。(附件二) 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前教研室 2012年3月23日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依然是启发式或独白式教学,提问主要是是非性提问和陈述性提问,而推理性提问较少,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和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间互动较少,学生对教师的讲授缺乏足够的反馈,从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就无法提高。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含义 关于教学方法的定义有多种,如把教学方法看成是教师与学生的操作和活动程序,把教学方法看成是师生互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或是把教学方法看成是教学活动的考虑和实施等,总之,以上定义都强调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借鉴以上的一些解释,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程序和实施途径。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提倡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本主义的学者倡导促进个体发展的教学方法,如教师效能感训练、吸引学业成功、价值澄清、道德和性格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而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则更注重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精确教学和应用行为分析。 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分类有很多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按教学过程将教学方法分为基本的三大类:一是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有口述法、直观法和实践法;二是刺激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三是对学习者学习认识活动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类,有三种程度的方法:第一种是能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方法;第二种是能使学生具有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的方法;第三种是能使学生善于探究创造性活动的方法。第一、二种程度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如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 郝慧敏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而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呢? 教学方法应该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就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就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与学的互动及其调节等的问题。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原理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由此可见,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最适当的教学方法首先来源于全面、具体地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就是三个方面的根据:1、根据目前的学习任务,就是传授学习知识,还就是形成某种技能技巧;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就是事实性知识,还就是理论性知识,就是多就是少,就是科学强的还就是艺术性强的,等等;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就是高年级还就是低年级,知识基础与心理准备如何。当然还要考虑其她因素,如学校与地方可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物质设备等;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年龄特征等。 教学方法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时代的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进行权衡,加以取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激增的今天,尤其就是新课改当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应

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总体功能,力求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教学实践证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其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就是万能的或孤立存在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正如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说都就是相对辩证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着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在全面、具体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与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把握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相系,相互渗透与转换的辩证关系,对各种教学法进行比较。加以即选、组合,以便发挥其整体功能。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参照考下表对每一种教学方法进分析。 一种教学方法只能服务于一定的具体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教学内容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多种教学方法进分析、比较,使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注重学生的内容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同学的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选择与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小学语文教学改进方法及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改进方法及措施 一、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教学要因材施教,作为老师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多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俗话说“十指不会一般长”,一个班级总免不了有那么几个让教师犯难和头痛的学生,面对现实, 因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 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不知是哪个教育名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想 想也是,我发现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从来不会放弃一个学生。课堂优先发言的是他们, 作业优先批改的是他们……。不懈的努力你将惊奇的发现,他们并非不可救药。课堂教 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才是最大进步。因而,我认为培辅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 一定要落到实处。 二、语文教学要和社会生活广泛联系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如《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是很有魅力的一篇美文。触题就能引发人们一窥蝴蝶谷迷人景象的强 烈愿望。课文由台湾的自然环境引出蝴蝶,由蝴蝶引出蝴蝶谷,再通过蝴蝶谷写蝴蝶, 写游人。呈现出蝴蝶谷瑰丽,壮观的奇异景色。 全文充满情趣,极尽体现出一个“美”字:最突出的是文中作者浓墨重彩描绘的蝴 蝶斑斓的色彩美和蝴蝶舞姿的动态美,另外还有文章的词句美、蝴蝶谷的环境美、人与 自然的和谐美等等。整篇文章文美、景美、意境美,不愧为一篇适合学生朗读、背诵、 积累的美文。所以确定该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美读传情,内化积累,仿中有创。教学本 课的第三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段,描绘了蝴蝶谷里“非常迷人”的景象。其中介绍了一 种黄颜色的蝴蝶,虽然色彩单调一些,但在阳光的照耀下却“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浅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黄巧沉 【摘要】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板、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关键词】教学方法职中生质量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较少,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靠“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负担重,学习效果差,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把学生从死板、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改进教学方法要有三方面的基础:一是教育思想正确,二是业务能力充实,三是对学生要有深入了解。 1.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正确,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的任务。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有健康身体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职业学校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为高等学府输送合格毕业生。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对自己有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力争“上好每一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要使绝大多数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升入高等学校或参加工作,都能有继续学习的基础和能力,有专业技术特长。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学思想,明确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改革中才会主动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 2.充实的业务能力 一方面在本专业知识上要学得深入,另一方面知识要广,要博览群书,同时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掌握教材重点,抓住关键,才能深入浅出,课堂上才能灵活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 3.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除通过平时作业、座谈了解学生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应注意了解学生。要研究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上述三个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具体地说,改进教学方法应体现以下两个原则。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不只是启发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知识。要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活跃思想,主动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思考、分析、综合、推理、讨论等,激发学生为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教师就很自然地培养了他们的思考方法,提高其思考能力,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 (2)讲课“少而精” 教师要做到讲课少而精,首先应博览群书,掌握丰富充实的知识。防止对较简单的问题大做文章,既要考虑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又要考虑教材、教法、教学手段的全面配合。 所谓“少”,一是指讲课内容要少而精,二是指讲课的时间,课堂45分钟不能都由教师讲解占用,从上课到下课一直“满堂灌”。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在开始上课到接近下课时都不太集中,真正集中的只有中间的一段时间。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把主要内容讲完。教师做到讲课少而精,就可以使学生有时间多练,让他们有阅读地练,有做题地练,有实验地练,由浅入深地练,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觉地练。这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讲授要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技巧;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 (3)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4)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 (3)严格要求。 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材料,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2)重视语言指导及教师示范的作用; (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 (4)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规定写出实验报告。 教师应如何备课?(8.1)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 (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 (5)写出课时计划(教案)。 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方法,向课堂要效率 ——五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及改进计划. 双基堡小学毛建怀 现状分析: 五年级班内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班内虽然女孩子多,但是他们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的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给自己的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极大的束缚了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 改进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向课堂要效率。 3、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具体措施: 一、加大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力度,探讨出适合学生的最优教学方法,课前准备充分,向课堂有效的时间要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备好每一堂课 其实我们都知道好的成绩,好的教学效果总是跟教师的精心备课是分不开的,我是个年轻的教师,对于高年级来说,我更是一个生手,对于很多的知识点甚至有点茫然。但我注意抓住认真备课这个提高课堂效率的主渠道,把功夫实实在在地花在课前。做到超前备课,单元

备课。就把全学期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每个单元作为一个小整体,分解难点、重点,提前架设桥梁,为以后教学扫清障碍。在具体的教学中细扣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课前基本上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参看上2、3遍,然后在进行具体的操作。 上好每一堂课 课堂的45分钟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尽量要求自己做好如下几方面: 1、要处理好与教材的关系,以教材为框架,但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根据实际去取舍或增减教学内容。 2、在执教时必须拥有平衡、健康的心态,切忌将个人情感因素迁移至课堂,破坏课堂气氛。课堂上尽量不批评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注意力,保持师生以正常的心态来上好每堂课。 3、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的听懂、学会。 二、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曾经发现学生即使在校的作业、习题总有糊弄的现象,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俗语“债多了不压人”,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特别是数学,较多的学习时间固然是好的,但是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太多,习题总也做不完,没有盼头,那学生就会以消极的心态对待学习,而这对于学习来说又是非常可怕的,我要求学生在有时间内规定一定的习题内容,做完了绝对不增加,这样优生在提前完成的情况下可以多次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发表时间:2013-07-05T11:08:25.87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6月上供稿作者:张瑞芳[导读] 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交往迅速扩大,对外语和外语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张瑞芳 有人可能会问,作为国务院副总理为什么对外语教学方法还要过问?其实,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已经有好多年了,大家都知道,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交往和沟通,首要的就是靠共通的语言文字。欧美地区国与国的交流容易,得益于语言的相近和通用语言(英语、法语)的普及。汉语虽历史悠久,有许多优点,使用的人数达十几亿,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要刻苦地学好她,掌握她,运用她,也只有学好我们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才有助于学好外语、用好外语,但汉语对外国人来说毕竟学起来比较难,使用的国家也比较少。 为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便于交流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扩大国际的交往和合作,学习和掌握英语等外语对中国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交往迅速扩大,对外语和外语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相比之下,亚洲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甚至孟加拉、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由于英语比较普及,对外交往就比较容易,而且成了它们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和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我国由于英语等外语普及不够,影响了对外交往的规模和效率,也吃了不少亏,对我国许多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对外交流合作也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后进的地区甚至制约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须研究改进,我国在各阶段的教育(基储高教)对外语教学一直是重视的,开课很早,课时不少,从中学(有的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很多学生经过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外语知识,提高外语水平。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教学方法问题。我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找到一种适合于中国人更有效的学习外语的方法就好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有个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并用了一个星期天的时间从头到尾看了他在北京介绍他的教学方法的录像,看后感到很高兴。张思中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的一位特级外语教师。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效的,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提供了一项可贵的经验。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法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利用青少年记忆力好的优势,集中一段时间,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大量常用词汇,熟背经典课文,然后再通过反复阅读、翻译,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掌握文法,强调按照记忆的规律,通过反复和循环,加深记忆;注意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趣味性,还有一条就是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自信心。我们中国人在学习外语方面有不少优势,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将近四十年时间)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在几十年的探索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方面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并作出了不少贡献,甚至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所以说,这种教学法也是许多老师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晶。这种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际情况,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学外语,我看对成人学习外语也是有效的;既适用于英语,又适用于其它某些外语,具有一定的普__ 遍适用性;现在提高外语教学水平还有一个难题是教师队伍问题,而张思中教学法恰恰对教师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经过一段培训,一般外语教师都可掌握,解决了我们师资问题上一个人的难题。它比较符合中国国情。见效快,容易推广。正确的理论对指导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但正如毛主席《实践论》中讲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断理论是否正确,“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我们不论搞现代化建设,还是搞教学改革,都要提倡实践、实验。凡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实际效果的经验、方法,就应该加以肯定,进行总结、提高和推广普及,使之在更大的范围产生更多更好的效果。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一种好的经验、作法并不排斥其他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意见。但不要因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和争论影响了对基本上是好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的推广。 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张思中老师的外语教学法,扩大推广面,要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编制计算机教学软件(在制作外语教学的音像制品及计算机教学软件时,要注意尽可能采用母语国的教师的录音,以便外语的发音更加准确),加快师资培训,提高外语教师的业务能力,还要研究教材和教学体系问题。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园丁学校中学部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三种: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 关于这三种教学策略教科书上已有很多介绍,这里就不再详谈,我只说点自己的理解。 所谓支架式教学策略俗称“搭脚手架”,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框架、线索、路径、信息和资源,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引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支架”不一定需要一次性提供,而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依次提供,就像建房子时搭脚手架一样,要根据房屋建筑的高度来逐渐升高。 所谓抛锚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应该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或案例,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个问题或案例开展自学、协作与探究。这个问题或案例就如同一个“锚”,起到固定学习活动(船)的中心和范围的作用,让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围绕着这个“锚”来逐渐展开。支架式教学策略和抛锚式教学策略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可以先利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启动一项学习活动,再通过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习活动深入开展。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是指要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或以不同方式“随机”地进入同一个学习主题,从而加深对学习主题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理解。 上述三种教学策略只是提供了一种粗略的指导学习的思路,具体如何开展需要结合学习内容由教师创造性地发挥。开展教师指导的自主学

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探究)性学习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要复杂得多,条件要求要高得多,效果也较难确定。当然,如果开展得好,学生的收获也较听课要大得多。所以我说这种活动式教学法是教学法中的“尖端技术”,只宜用于一些合适的课程、合适的内容。如果普遍推广,不仅成本极高,效果也未见得佳。 何克抗教授针对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学策略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这一思想是很好的。但在教学中到底如何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拿捏起来比较困难。根据何教授提出的过程模式,我的理解是:双主模式实际上是在确定教学主题与教学目标、并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后,加了一个选择的“枢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师应该决定下面的教学是选择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有些情况下应该选择以教为主,有些情况下应该选择以学为主。这个思路我也是比较赞成的。 一般来说,在大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教学内容属于结构严谨的学科、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条件不太充足、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不强、评价体系以考试等传统方式为主等情况下,宜选择以教为主;反之,在小班教学、目标比较灵活时间比较充裕、教学内容属于结构松散开放的学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条件优良、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较强、评价以作品和论文等多元评价方式为主等情况下,宜选择以学为主。 至于有些人还提出一种启发式教学策略,我以为无论是以教为主,还

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数控专业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新课改强调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根据学生、教师、学校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通过评价激发调动其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以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过程,夯实学科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我专业的学生评价体系,现将讨论结果呈现如下。 关键词:新课改,评价体系,评价方法,改进策略 一、教育教学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评价内容上,重学生的评价,轻教师的评价;重结果的评价,轻过程的评价;重知识技能等认知领域的评价,轻情感、个性等非认知领域的评价。 2.在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上,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标准还是考试和分数,且绝大多数重视的是终结性评价,缺乏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价的权力还是由教师牢牢控制,很少有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和过程。 3.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与所谓的“应试教育”时期相比,各个学校已经逐步认识到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性,各类激励措施已如雨后春笋,但对评价的选拔功能却“时刻准备着”。 4. 在评价的对象上,“重硬件,轻软件”、“重结果,轻基础”、“重数据,轻潜能”已成为学校评价的“瓶颈”。

5.在评价的主体上,学生、教师只是“带手铐的旅客”,还不善于作为主体积极参与评价;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不善于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修正。 二、教育教学评价方法的改进策略: 教育教学评价对新课改的实施起着导向和监控作用。面对目前的实际,怎样按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去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这涉及到课改目标的落实,关系到课改任务的成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管理者行为的变化和切身利益。所以,应当重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1、评价内容多元化。 学业成绩、考试分数是学生评价的一个指标,而不是全部指标。学生的道德品行、学习态度、方法、策略、能力、品质、心理、身体素质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不能单纯以分数成绩论高低、评优劣,而要通过各方面指标的综合性评价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这符合人才教育成长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规律。 2、评价方法多元化。 常用的评价方法除笔试外,还有口试、辩论、答辩、制作活动报告、研究论文、调查报告、问题情境检测、成长记录袋、学习档案等。采用多种方法评价,有利于准确、清晰、客观公平地描述评价对象的发展情况。

教学方法的五个依据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作用,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所以运用教学方法应作认真的选择。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教学的目标、任务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选择与之相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如要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常用讲授法、谈话法;为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常用演示法、参观法,等等。二、教材内容教材的学科性质与教学方法的关系十分密切。如语文、外语学科常常采用讲授法,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常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音乐、美术学科多用练习法,等等。在教学进程中的某一阶段,随着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语文教学,在教诗歌时,朗读的训练较多,教小说题材的文章时,较多地应用谈话法;理科讲公式、定理时多用讲解法,讲科学家传记和发明创造时多用讲述法。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理解力不高,教学方法宜多样化且具有新颖性;高年级可适当采用谈话法或讨论法。如果学生缺乏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可采用演示法;已有相应的感性认识时就不必再使用演示法。四、教师的素养条件使用某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素养。有些方法虽好,但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驾驭不了,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扬长避短。五、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学时间不少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如演示教学法需要一定的直观教具,实验教学法需要一定的仪器、材料,程序教学法需要有程序教材和教学机器,等等。学校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教师可因陋就简,尽量创造条件加以运用,但不宜过分强调。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性,因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既要根据教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又要善于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灵活地加以利用。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方案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英语教研组胡红 回顾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我给自己制定了本学期的改进目标与措施。 一、改进目标: 1、多多钻研牛津版的英语教材,以便正确把握好教材,能在教学上很好地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合理有序地进行教学。 2、在课堂上注重初一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以游戏贯穿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玩中学。 3、在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生命教育与英语教学完美地整合,让多媒体人文关怀为英语教学锦上添花。 二、改进措施: 1、熟悉教材,细读教学参考上的指导要点、其他教学建议,做到对教材的全面了解,明确整个教学的流程,对重点的,学生难以理解的,能有的放矢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在教学时,做个有心人,对当天的教学及时地做好教学反馈,并在blog上发表自己的反思,大家共同探究,积累教学经验,促进进步。 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让学生对每堂课充满好奇与新鲜感,从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展示出“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一种主体性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自己多听课,多观摩,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得精益求精。 3、积极的、有机地与信息技术整合。自己做一个有心人,利用课余时间,对教材中需要用到的媒体进行系统收集,建立自己的资源网,以需而用。自己也可尝试制作或对一些现成课件的修改,为自己教学需要而服务。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语文教研组封林华 改进目标: 1、从学生的成长来看,他们将成为21世纪的主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化社会,要学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具体包括:(1)具有自发学习的愿望。(2)能够独立自学、自习。(3)学会倾听。(4)学会自我表达。(5)学会独立思考与质疑问难。(6)学会自我反思与评估。(7)学会合作学习。 2、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时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拓宽学生的时空观,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学习过程,使教与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任务,促进教与学的优化,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改进措施: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1)精心设计导语。(2)设置悬念。(3)创设情境。(4)精心备课。(5)运用多媒体。 2、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2)教会学生读书方法。(3)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步骤。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