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word教案(2)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word教案(2)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word教案(2)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word教案(2)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朝的暴政,并掌握其与农民起义之间关系。

(2)了解秦朝被推翻后,楚汉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史料,从具体史实出发了解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训练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

(3)通过刘邦和项羽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史实的比较、分析能力以及得出结论的概括、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秦朝暴政不仅对当时的人民有影响,同时也对汉朝产生的深刻的影响。通过对秦朝暴政和项羽的认识,了解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秦的暴政及影响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到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后世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长生了深远的影响。向学生提问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简单复习前课。虽然这促使秦统一六国、促进国家融合,但是在这些制度下的一些政策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使得秦朝的统治只维持了短短的15年。引出新课,了解秦朝的灭亡的原因。

秦朝灭亡的原因:

1.秦朝的暴政

(1)滥用民力。秦朝在统一后,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通过ppt图表展示秦朝人口在服徭役(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骊山墓)、兵役的比例和具体人数。使学生对秦朝男性劳动力的分布情况有直接、清楚地了解。让学生阅读一段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勾心斗角……。”和对其的介绍“阿房宫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坐1万人,下可建5丈旗,阿房宫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坐1万人,下可建5丈旗,其规模可谓宏大。”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2)严刑峻法。

材料1:

“或盗采桑叶,臧(赃)不盈一钱,可(何)论?赀徭三月。”

——《法律答问》

材料2:

“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汉书·刑法志》

问学生可以从材料中看出当时什么?并联系教科书p27页内容可以知道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秦朝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加上有族诛、连坐,造成罪犯数量非常多,使许多无辜的人们受到牵连,人民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

展示图片“铁桎”、“束颈的铁钳”

铁桎是古代用来拘系罪人双脚的刑具,即铁镣;铁钳也是古代的一种刑具,以铁圈束颈惩罚罪人。它是当年拘系加工石料、修筑陵墓的“刑徒”们用的。这两件文物活生生地反映了秦时修筑骊山陵墓刑徒的悲惨境遇。

2.秦朝内部斗争

嬴政巡游沙丘,死前赐玺书给正在上郡(延安)监军的长子扶苏,令其回咸阳主持葬礼。但玺书被玩弄阴谋的中车府令赵高扣压。赵控制始皇幼子胡亥,威胁利诱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又矫诏捏造罪名赐死扶苏。胡亥生性残暴昏庸,强令许多宫人殉死,又把许多工匠闭死于墓道之中。

胡亥即位,任用赵高为郎中令,诛杀蒙毅等大臣及秦宗室公子公主。恐自已为天下所轻,也东出巡游,立碑刻石。为增强都城军备,征材士(强弩射手)5万人屯咸阳,又加供他游猎用的狗马禽兽,咸阳因而粮草不足,下令调各地粮食,转输服役者自带干粮,咸阳周围300里以内田地所产粮谷不得擅自食用。以至“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赋税增加到超过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戍徭无已,用法也更为苛深,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无法承受,最终秦二世的昏庸腐朽促使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在他在位期间爆发。

3.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起义军迅速攻下蕲县(今安徽宿州南)。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起义坚持了6个月,陈胜、吴广相继牺牲,起义最终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六国贵族后裔

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业。武臣自立为赵王、田儋为齐王、楚国贵族景驹为楚王、魏公子咎为魏王。

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县)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

(3)刘邦

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后,刘邦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杀掉县令沛县,百姓推举刘邦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

4.秦朝的灭亡

(1)项羽率兵大败秦军主力—巨鹿之战公元前208年

“破釜沉舟”和“以一当十”这两个成语都是来自于这场战争。以故事形式讲述,吸引学生。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封项羽为上将军,率军五万以解巨鹿之困。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漳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打破做饭的锅,凿沉渡河的船,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

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此时,齐、燕等各路援军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2)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

问学生秦朝为什么而亡?阅读书P26页贾谊《过秦论》,总结秦朝灭亡原因。

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楚汉战争

(1)西楚霸王分封天下: 六国后裔或诸侯旧将共分为18诸侯,大者辖地数郡,小者仅得数县。

其中封刘邦为汉王。

(2)垓下之围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70万人与10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楚军久战疲劳后军迎战不利,汉军将楚后军与项羽前军骑士分割两半,韩信再指挥全军反击,楚军大败,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后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只有率800人突围至乌江 (今安徽省和县境),这时项羽身边只剩下26骑了,一亭长愿带项羽逃至江东重振霸业,遭项羽拒绝。项羽带着26骑大战汉军,最后全军覆没,项羽不愿被俘受辱,于是在乌江自刭而死。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帝位,建西汉

约法三章:

刘邦占领咸阳后,他一不杀,二不抢,废秦苛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约法三章是保护地主阶级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政治宣言,但它也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因此赢得了人心,这是刘邦集团取得胜利的关键。

小结:

秦因何而亡:

1.役民逾力,苛刑厉法,暴虐无道,没有审时度势、因时行政

2.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3.社会对新确立的大一统政权尚未适应,旧有六国传统势力保有号召力与生命力 思考题

1.有人说,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2.秦王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进行的战争在性质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秦亡以前,项刘领导的都是农民起义军 秦亡以后,性质变成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3.秦朝灭亡和项羽的失败有什么相似点吗?(开放性) 板书

一、秦朝的暴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滥用民力

2.严刑峻法

二、秦朝内部斗争加速秦朝灭亡

三、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2.六国贵族

3.刘邦

四、秦朝的灭亡

1.巨鹿之战—项羽率兵大败秦军主力

2.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进逼咸阳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楚汉战争

1.西楚霸王分封天下

2.垓下之围

3.

六、教学反思

1.内容较多,可能有些枯燥

2.古文有些深度,需要教师帮助理解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课标: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⒈北京人的发现:1929年12月2日(20世纪20年代),一批中外学者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掘出一个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关材料表明:70万年-20万年前,这种原始人类被定名为北京直 北京人的发现是20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人类起源研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这一发现,证明几十万年前华夏大地上有人类生活,中国是人类早期生活和繁衍的地区之一;为我们破解人类起源之谜、研究人类演进过程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标: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⑴早期人类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男子的任务主要是渔猎,采集一般由妇女承担。 。一万多年前,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一些原始居民已经分别种植水稻和粟。一些居民开始饲养狗、猪、鸡等家禽家畜。原始种植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表明原始农业兴起。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人类获取食,标志着我国历史开始迈入农耕文明时代。

课标: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⒈炎帝与黄帝的发明: ⑴传说炎帝姓姜,生活在黄河流域姜水一带。他发明耒耜[lěi sì],教民耕种〖被尊称为炎帝神农〗;发明陶器和医药[“神农尝百草”]。 ⑵传说黄帝姓姬,生活于黄河流域姬水一带,名叫轩辕。他发明了车船、弓箭、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创制历法。 炎帝和黄帝被后世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⑴形成: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黄帝在斗争中取得胜利,炎帝接受黄帝的领导,形成黄炎联盟。黄炎联盟在战胜蚩尤部落后进一步壮大。 ⑵发展:黄炎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与邻近的部落交往、交流和交融,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4课国家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 课标: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⒈夏朝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⑴王位世袭制的开始:禹死后,启继位称王,从此,父子或兄弟相传,“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开始[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约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它的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⑴建立:约公元前16世纪,成汤在鸣条大败夏桀,夏朝灭亡,成汤灭夏后建立商朝。 ⑵迁都: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也称为殷或殷商。 ⑶盘庚迁殷的意义:①;②③ 的强盛打下了基础。 ⒊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在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了周朝,周朝前期以镐京为都城,历史上称为西周。 ⒋分封制的实质〗 ⑴分封的背景和目的:西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和巩固周的统治。 ⑵分封的对象:周王的子弟、亲属、功臣和臣服的旧邦首领。 ⑷主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 ⑸分封制的积极作用:①分封制有利于捍卫周王朝的安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扩大周的统治区域;②有利于开发所辖地区;③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至此结束。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3.感受生活中的历史。 4.深刻理解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三、教学难点: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区别 四、新课讲授: (一)导课 用实物展示中国象棋棋盘,棋盘上“”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楚汉战争有关,项羽的楚方和刘邦的汉方对峙,以此借鉴,全班分为两大阵营黑方和白方,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一次知识的大比拼(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目录 本课将从水深火热、揭竿而起、楚汉之争三个方面开始本课。(教学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 过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秦朝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却非常困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以为继。秦朝有一名小女子名叫孟阿妹,让我们走进她的生活。 (四)秦的暴政 1.情景设计: 阿妹日记一:(插入音频) 小女子,名叫孟阿妹,秦朝人。我有三个哥哥,大哥被抓去筑长城,二哥被掳去修阿房宫、骊山墓,就连刚满17 岁的三哥也被抓走了。这都过去三年了,他们仍毫无音信,生死未知。家中只剩下年过六旬的老父老母,还有嫂嫂怀中吃奶的婴儿。 今天的夜,格外的冷,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而猛烈的敲门声,老父弯着身躯前去开门,只见几位凶神恶煞的官爷闯了进来,他们咆哮着、怒吼着:皇上有令,每家出壮丁,去服徭役!

徭役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二:(插入音频) 看着破败的房屋,纸糊的窗户,我们期待着收获季节的到来,但同时感到深深的寒意。我们朝的赋税太重了,有田租、口赋、杂赋,还有好多我不知名的。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我们收获物的三分之二。辛勤一年的我们,已所剩无几,老天啊,我们该如何活下去…… 赋税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三:(插入音频) 我们村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为抢手货。因为秦律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只要在一钱以上,就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哪怕随地吐痰,砍伐了街道上的一棵树就要被砍掉鼻子。 秦律猛于虎啊…… (教学意图:三篇日记分别插入音频,能把学生代入到秦朝那种环境中,更深刻的感受到秦朝保证下人民生活的凄惨。) 过渡:秦的暴政不仅仅在于政治上的专制独裁,经济上的横征暴敛,刑法上的残酷,更让人痛心的是思想上的焚书坑儒 2、焚书坑儒 看图学史,让学生阅读教材48 页,焚书坑儒部分,找出“焚书”“坑儒”的概念,理解其危害(教学意图:高怀举老师讲过,历史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讲清历史概念,通过和百家争鸣对比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焚书坑儒的危害) 过渡:以上是秦始皇在位暴政的表现,秦始皇死后,人民本以为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继位的秦二世的统治确更加残暴。 3、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材料分析 始皇既殁mò(病逝),胡亥hài(秦二世)极愚,骊山未毕,复作阿房。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在言乎!虽居兴便之国,犹不得存。 ——司马迁《史记》 (教学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更加深刻的理解秦二世的昏庸) 过渡:学会总结是学习历史的一种能力,总结秦暴政的表现。 4、我会总结: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朝的农民最终忍无可忍,揭竿而起,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五)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 2、理解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意义,及项羽、刘邦在灭秦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链接旧知识 朗读指导丛书第9课的知识建构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孔夫子是有些好处……但秦始皇比孔子还要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一些人骂了几千年。”——毛泽东【课前热身】 秦(1)焚书①____;(2)徭役、②繁重; 末根本原因:(秦的暴政)(3)赋税沉重;(4)刑法残酷; (5)秦二世的昏庸残暴。 农爆发:公元前③_____年,④和⑤领导900农民在 ⑥发动起义。 民大泽乡起义建立的政权:⑦政权。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⑧年;领导人:⑨ 义秦朝灭亡特点:⑩;意义:歼灭秦军主力。 公元前207年,○11_ ________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新课解读】 (一)秦的暴政 阅读教材55—57页的内容回答 (1)列举秦朝暴政的表现。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 材料二《史记》记载侯生、卢生非议始皇,始皇知道后大怒道:“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是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遂下令拷问咸阳400多名书生,欲寻侯生、卢生。事后,将相关460名书生全部坑杀①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②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 (二)秦末农民起义 观察右图,并结合教材55—58页内容回答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1、秦朝的统一 时间:公元前221年 背景原因:主观原因:由于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 的国家;应用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统治者的个人作用; 客观原因:战乱中的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了民心;春秋以来的兼并战争,加快了统一 步伐。 过程:采取连横战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 掉韩、赵、魏、楚、燕、齐东方六国,实现统一。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巩固措施: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度,自称皇帝,中央置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设郡县;经济:统一货币为秦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逐渐流行起来。 2、秦暴政的不表现: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繁重的役、兵役、残酷的刑罚、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3、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从此开始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后来刘邦率军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经过几十年的修养生息,汉武 帝刘彻在位时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 ②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目的:解决王国势力; ③经济:统一铸币为五铢钱,盐铁官营影响:加强了国家队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 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④军事上:北击匈奴,开发边疆,巩固国防。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管辖从进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辽阔地区;在滇控制区,汉武帝赐予滇王“滇王之印子”。 5、西域:狭义的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也指今天的新疆天山南 北地区。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邵逸夫中学沈秋燕 ◇课程标准 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列举出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理解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其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楚汉之争的经过,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说说你认识的秦始皇,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掌握文景之治的背景、具体措施和结果。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flash《揭竿而起》的成语故事,由此导入新课陈胜吴广起义。 新课教授: 一、秦末农民起义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陈胜吴广起义相关内容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经过、结果、并分析其意义。指导学生读图,利用《陈胜吴广起义图》了解起义经过。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二、秦朝的残暴统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徭役兵役沉重是秦朝残暴统治的表现之一,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法律严酷是秦朝残暴统治的又一表现。 三、汉朝的建立

教师讲述正是秦朝暴政秦末爆发了农民起义,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但又有新的人物继续领导起义他们就是刘邦和项羽,并最终取得胜利,秦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指导学生阅读“楚汉之争”分析刘邦取胜的原因。最终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四、汉初的统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活动:趣味连接比较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从而掌握“文景之治”的措施和结果。 课堂小结: 一、秦朝的残暴统治 1、徭役兵役沉重 2、法律严酷 二、秦末农民起义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失败) 后期:刘邦项羽领导起义 三、汉朝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四、汉初的统治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课堂延伸: 找一找: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故事。 练一练:说说你认识的秦始皇。 作业布置 作业本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一、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秦末农民起义 三、汉朝的建立 四、汉初的统治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及楚汉之争;理解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展示要及时给予奖励,以取得良好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 【导入新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内容探究】 一、秦的暴政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47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1)赋税重。“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税”是按田地征收的税。秦始皇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人民只能“衣牛马衣,食犬之食”。(2)徭役和兵役繁重。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士卒,修长城征派40万人,数量庞大。(3)刑罚残酷。多媒体出示“铁钳、铁镣”刑具,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起来,就是两个人一起偷偷的小声说话,也会被抓起来。每年秦政府判刑的达到100万人。秦朝时罪犯穿赫色囚服,由于被判罪的人多,以至于出现“赫衣塞路”的现象。) 2.教师讲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是秦二世。请结合课本第48页秦的暴政的内容,归纳总结秦二世推行的暴政。(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师过渡] 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有人不满意就会有反抗,我们来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8-49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中的内容,请同学们找出该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如起义时间、地点、直接原因、结果等。) 2.教师待学生找出上述相关知识后,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简要讲解战争的经过。并资料展示陈胜建立的“张楚”政权,以及陈胜、吴广兵败的经过。 3.待上述问题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3)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何意义?其所具有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1)会,因为秦朝政府推行残暴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2)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势力。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学习难点】 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

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秦始皇残酷统治的表现? 2)、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直接原因? 3)、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4)、是谁消灭了秦的主力?是谁推翻了秦朝统治? 5)、秦朝的起止时间? 6)、西汉的建立者、建立时间?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1.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如何评价认识秦始皇这个人。 功绩: 1)、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后的各代所效仿。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4)、筑长城,修灵渠。加强了对边疆的开发 过错: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实行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3.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五、〔课堂小结〕:(2') 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 川教版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 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地点、距今时间、生产工具、农耕作物、建造房屋、原始的饲养业、手工业各是怎样的? 一.自学目标 1.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以他们为例说出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认识到他们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通过对河姆渡、半坡远古居民的了解,认识到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意识。 3.知道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自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新石器”的含义。 难点: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学与谈话 学法: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 四.自学指导: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的遗址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4分钟)。 【出示目标】:学生阅读或教师提示。 导学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一目后回答。 讨论: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2016年秋季版)《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了解楚汉战争,知道汉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汉初出现“文景之治”的原因。通过对“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和“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相关史实。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末农民战争显示了农民革命力量的巨大威力。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汉朝是怎样建立的以及汉初的“文景之治”。通过对“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西汉初期的政策为经济恢复和发展,为统一国家的巩固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教学难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楚汉战争,刘邦和项羽在灭秦时是反秦起义的领袖,到楚汉战争时又为争夺政权而厮杀,这一蜕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这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从农民战争推翻秦王朝与争夺皇位战争的不同性质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出现“文景之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秦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一、陈胜吴广起义 秦始皇兴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所动用的人力和物力足以说明其繁重的徭役对人民造成的沉重负担。联系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的悲惨景象,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秦的残暴统治。秦二世的暴政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指鹿为马”完全证实当时宫廷的黑暗,强调秦末农民起义就发生在秦二世即位不久。 请同学讲“揭竿而起”的成语典故。(学生提前查好资料)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前去戍边,误期即处死的法律规定。这与前面所讲的严刑苛法前后呼应,从而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联系起来。陈胜、吴广起义的特点是“揭竿而起”,突出了反对残暴统治的首创精神。用讲读法,使学生掌握起义的口号、政权、结果及意义。陈胜、吴广自大泽乡起义到失败前后不到半年,引导学生分析其失败原因,结合“伙涉为王”材料,指出骄傲忘本是一个重要原因。

秦末农民大起义参考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参考教 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愿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秦的暴政 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 学生:赋税沉重 学生:徭役繁重 学生:刑法残酷 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 1.繁重的徭役 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万人。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可是,来到长城边上却得到丈夫已经死去的消息。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溅到长城上,城墙立刻倒塌了一大段,形成了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缺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么多劳民伤财工程的控诉。 教师: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 多媒体展示图片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上课。好,请坐。 师:讲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首先,看这副图,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张图讲的是什么?举手回答。你可以根据他们的穿着、动作猜一猜他们在干什么。 师:看他们的穿着,黄色的很华丽整齐的服装,在看这些美女手中,都抱着花篮,她们肯定在举行某种盛大的仪式。除了她们,还有人在举行这项仪式,我们再看这两幅图,第一幅图上,横幅写着台湾各界黄帝陵谒组团,这个字读作ye,是祭拜的意思,其实这是讲,2005年5月6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祭祀黄帝陵和炎帝陵。 师:我们知道,现在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台湾亲民党主席来大陆的第一件事就是祭祀黄帝和炎帝,其实不止海峡两岸得人,在世界各地,很多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都会定期祭祀黄帝和炎帝,那黄帝和炎帝是距离我们现在约4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纪念他们呢?他们对历史有怎样的贡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生表演《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 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 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模块一秦的暴政: 1、播放影片《秦始皇》中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筑长城有关片断。 2、组织学生思考,在影片中秦朝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学生回答) 3、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得出“徭役繁重”这一暴政表现) 播放影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 赋税沉重: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增恨秦始皇。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 基本历史知识;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教学基本过程: 导入新课: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业。秦朝的力量强大啊!我们知道,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500多年,周朝(从西周到战国)存在了800年左右。按理说,秦朝存在的时间应该更长。秦始皇也希望他的皇位能传之万代。可事实上秦朝只存在15年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会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感知理解: 一、秦的暴政 1.提问:现在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来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考老师之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 2.引导:那农民为什么要发动起义呢? 秦朝推行暴政,迫使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 3.引导:很好。那么秦的暴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为了修宫殿、陵墓、长城和驰道等,秦朝每年服役的不下300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初中历史教案 七年级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 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4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江安县汉安中学马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并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分析探讨,动脑思考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史料论证的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讲述讲述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历史地图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成语故事的运用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川教版七上历史教学案 10、秦末农民起义

第十课秦末农民起义 课型:新授主备:李为侠 班级:姓名:授课时间:年月 教学目标 1、识记: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运用: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 秦始皇暴政、秦二世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性质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并结合下列材料: 秦朝农民每年都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动粮食。 秦朝的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来有“族诛”和“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置。 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在什么地方? 2、“大泽乡起义”: 阅读课文并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图,了解大泽乡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1)、时间:(2)、地点:(3)、领导人:(4)、建立农民政权(5)、结果: (6)、历史意义: 3、秦朝的灭亡 朗读教材,并阅读小字段 (1)、项羽刘邦起义起义地点: (2)、巨鹿之战:①时间:②交战双方:③结果: (3)、秦朝灭亡:①时间:②经过: 4、思考讨论 (1)秦末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秦朝统治有多少年? (2)秦朝为什么会在迅速走向灭亡呢? 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就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的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请回答:(1)这次起义的名称是什么?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起义的两个中心人物是谁?其中哪一位后来自立为王。 (3)这次起义最终的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4)请试着分析出这次起义有何意义?

最新《秦末农民起义》教案.doc

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 [教学目标] 1.知道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的表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原因、口号、过程、结果;秦朝的灭亡;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初步学会整合历史知识,梳理史实间的因果关系。 2.通过对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会区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差异;初步了解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的史料价值。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初步学会以考古资料印证历史文献的“二重证据法”;感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体验小切口、大视野的史学观察方法。 3.通过学习,逐步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反思历史,懂得以史为鉴、以往知来、以见知隐。[重点与难点] 重点:秦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秦朝仅仅因暴政而亡吗? 说明: 秦朝因为暴政而亡是大家都认同也是学生都熟知的观点。然而,透过暴政因素,秦朝的灭亡还有其他原因。诸如:历经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人们心态上的变化;秦朝建立后,在统治不稳的情况下,建设的急功近利以及新制度推行中的刚性有余;秦朝建立后,新的统治秩序并不一定为人民所接受;秦始皇死后,二世统治的残暴与腐朽等等。对这些原因的探讨与研究,既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又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第二单元有一个总结性的认识,并能够理解第三单元所讲的基本内容。故

将此作为教学重点。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无论如何都是主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利用好史料。有关秦暴政的史料简直汗牛充栋,如果我们从中只是看到暴政,而不能加以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话,历史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历史课的功能更是无从谈起。而如何利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研究历史,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史料中提取和利用信息是关键。故将秦朝仅仅因为暴政而亡吗?确定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问题探究 探究一:秦是怎样灭亡的?(板书) 提出问题:从上述历史的叙述中,你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话锋一转,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农民起义,就会发现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短时期内星星之火就成燎原之势并非偶然所能解释。 提出问题:依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是否能够说出为何并非偶然呢?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实验中学石国红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 二.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

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 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二世更残暴 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要求:看课本48~49页第二目“陈胜吴广起义”,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 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学生回答略) 探究一: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 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学生活动略) 能力拓展: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学案1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相关史实 3、通过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来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二、【重难点】 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47-49,用笔划出关键词) 1、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哪些?如何评价秦始皇(功、过)? 2、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建立的政权、结果和历史意义 3、概括刘邦在楚汉之争胜利的原因,分析楚汉之争的前后性质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2、秦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有何变化?

五、【当堂训练】 1、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2、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后人起来推翻残暴的统治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西汉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5、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朝暴政的哪个方面?() A、繁重的徭役 B、繁重的兵役 C、沉重的赋税 D、残酷的刑法 6、历史课上,同学们愤怒地控诉秦的暴政,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刑法严酷 B、赋税沉重 C、兵役徭役繁重 D、灭掉六国 7、“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谁讲的?()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 8、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兵救援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秦军有30万人,项羽的楚军只有数万人。楚军过了漳河,背河扎营。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