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详案省优质课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详案省优质课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详案

省优质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详案)

濮阳市第五中学王红玉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学生“朗读”为主线,以老师的示范朗读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层完成感知、理解、领悟的梯度学习目标,在老师适时的引领朗诵及解读中完成认知文本的升华。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全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语汇。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态度,理解人物形象。

3.理解并学习愚公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课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春贺词中因金句不断而倍受好评,在这诸多金句中以“撸起袖子加油干”最广为流传,成为2017年的流行语,这句话之所以受人追捧的原因是,它既接地气又形象地诠释了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这是一种什么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呢?或许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神话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二、读文释疑

1.师: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大意。时间是5分钟。

(出示幻灯片2)

(学生按照要求,根据自学指导自主阅读)

师:大家关注到这些字音了吗谁来试着读一下

(出示幻灯片3)

读准字音

汝(r)

迂(yū)厝(cuò)魁(kuí)父箕畚(jīb?n)始龀(chèn)穷匮(kuì)

荷(hè)担者亡(wú)以应

师:让我们齐读两遍。

2.师:请四名同学依次读课文的一、二、三、四段,其它同学认真听,把读错的字音和节奏不准确的地方画出来。对这四位同学的要求就是尽量读出文言味儿。

(出示幻灯片4)

(学生读,师评价)

师评价预设:

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很流畅。

这位同学读得声音洪亮,值得表扬。

这位同学吐字清晰,听起来很舒服。

这位同学如果声音再大一点儿,就很棒了。

这位同学如果不紧张,一定能读得更好。

同学们不仅字音读得准确,而且读出了节奏,真了不起!

(如果哪个段落读得错字多,可以再找一个同学读一读或是写到黑板上。)

三、话山说移

师:同学们对文章的大意读懂了吗?请用原文来回答。

(出示幻灯片5)

师:太行、王屋二山如何?

生:方七百里,高万仞。

师:但是这两座山,对愚公而言,怎样?生: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师:能否解释一下蓝色字?

生: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师:如果移山,会如何?

生: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师:众人(包括神)对移山是什么态度呢?(出示幻灯片6)

师:家人——

生:杂然相许

师:解释“许”

生:赞同。

师:孀妻、遗男——

生:跳往助之。

师:其妻——

生:献疑。

师:解释“献疑”。

生:提出疑问。

师:智叟——

生:笑而止之

师:操蛇之神——

生:惧其不已也

师:解释“已”

生:停止。

师:天帝——

生:感其诚。

四、读言品人

1.精读愚公妻和智叟语言,比较两人态度

师:在这其中,愚公之妻和智叟用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们的态度如何呢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到他们的话

学生读出愚公之妻和智叟的话。

(出示课件7)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师:请同学们比较他们语言的异同。可以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交流,老师巡视了解讨论情况

师:好,有发现吗?

生:妻子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

生:妻子是关心愚公,而智叟仅仅是嘲笑。

生:愚公之妻只是提出疑问,而智叟是讽刺。

生:愚公之妻说的是“以君之力”,称愚公为“君”,这是对愚公的尊重。而智叟说的是“以残年余力”,这是对愚公的讽刺。

生:愚公之妻说的是“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是尊重事实的,而智叟说的是“曾不能损山之一毛”,这是夸张,表现他对愚公的嘲笑。

生:智叟说“甚矣,汝之不惠!”直接表明他对愚公这种移山行为的否定。但愚公之妻没有说。

生:愚公之妻说“且焉置土石”是考虑到移山的实际困难,而智叟只是嘲笑愚公老。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深入,有理有据,妻子的献疑是从实际出发的,让我们看到了愚公面临的困难之巨大,而智叟的讽刺,则让我们看到愚公移山所面临的精神压力和打击。

师:两人的话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

生:疑问语气和讽刺语气。

师:怎样读出疑问语气?

学生读。

师:疑问语气一般用升调来读,如:你去哪儿啦怎么啦为什么在这里,表示疑问的句子是“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何?”谁来试试。

(请两位同学读)

师:智叟的讽刺语气应该怎么读呢?

学生读。

师:讽刺语气一般用曲调,老师读一下。

师读。

师:这样读是不是更好一点儿?同学们试试。

(请两位同学读)

师:请两位同学分别读愚公之妻和智叟的话。

(两位学生读)

2.品读愚公语言,分析愚公形象

从妻子和智叟的话中,我们应该能感受到愚公在移山这件事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精神压力,但是愚公又是怎样说的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愚公的话,谁能读一下?

学生找出,并读出。

(出示课件8)

“我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师:第一句话是在什么时候说的?

生:聚室而谋的时候。

师: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预设一:

生如果说疑问语气,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愚公只一句话,就让家人杂然相许,可见愚公的话很有号召力,如何让语言有号召力呢?生如果说不出来,师就示范读出疑问语气和坚定语气让学生比较,由此得出结论:坚定的语气才有号召力,坚定的语气是通过重音和平调来表现。

生如果说坚定的语气,师引导学生读,如果学生读不出坚定,师引导学生通过重音来达到读出坚定语气的目的。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有号召力的人。

师:将近九十岁的老人要决心竭尽全力带子孙移山,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勇于挑战,迎难而上、信念坚定的精神。

师:第二句是在什么时候说的?

生:在反驳智叟的时候说的。

师:这一段应该如何读?

生:读出坚定语气。

师:刚才我们讲到用重音和语调可以达到读出感情的效果,同学们想一想,哪些字应该重读?

生读

师:在说到子孙绵延无绝期的时候,语速上应该有所变化,越来越快,在“穷匮”达到顶峰,当人的力量无限大时,再高的山也变得渺小,所以,“而山不加增”就读得轻,“何苦而不平”要读出铿锵有力。

生根据指导读。

预设二:

生:从“汝心之固……”可以看出愚公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师:面对打击,不畏缩。请读一下。

生:“虽我之死……子子孙孙无穷匮”,可以看出愚公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师: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为了正义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愚公选择了一项事业,至死不渝,死而未已。请读一下,语速要越来越快,到“无穷匮也”达到顶锋。

生:从“何苦而不平”,可以看出愚公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

师:反问句,表示肯定,加强语气,读一下。(生读)

生:从他对智叟的反驳中,可以看出愚公是一个聪明的人。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聪明。

生:智叟说他年纪大了,移不了上,他反驳即使他死了还有后世子孙,一定能挖平,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

师:他是在智叟讽刺他的时候,他才想到用这句话来反驳他,还是在挖山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生:早就有了这种心理准备。

师:那么从这一点说,愚公的反驳,不仅仅表现了他言辞反应上的机敏,更体现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有深谋远虑的眼光。

(随着学生的分析,师板书)

五、论事悟理

师:愚公那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们似乎看到他穿越历史的风烟站在我们面前。

(出示课件11)同学们,愚公移山的故事始记载于战国前期思想家列子编撰的《列子》。这是一个神话寓言故事,也许在真实的生活中,未必真有愚公其人,但是千百年来,愚公移山的故事被不同的艺术形式引用、改编再创造:

1940年,徐悲鸿画国画《愚公移山图》。

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引用愚公移山

的故事,发表《愚公移山》为题的闭幕词。

1999年,由韩永久作词,卞留念作曲,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唱响大江南北。

2015年,由黄伟文作词,冯颖琪作曲,周笔畅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获奖无数。

2009年,大型神话电视连续剧《愚公移山》播出。

……

(师随图文展示旁白:

他被定格在徐悲鸿的画里,

他被引用在毛泽东主席的发言里,

他被传唱在不同歌手的音乐里,

他被演绎在电视荧屏上,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就在于,愚公精神的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我们的中华民族一直在传承这种精神,所以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岁月,迎来了国家的日新月异。民族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历程一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相信大家也会遇到像王屋、太行这样的大山,学了今天的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启示呢?

(出示课件17)

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会启示?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

师: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愚公那铿锵有力的话语,感受他的精神力量!

学生齐读。

六、结语:

同学们,生活只会眷顾自强不息,奋勇拼搏者,而不会等待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者。让我们共立愚公志,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好,下课!

七、作业:

推荐阅读林清玄的《玄奘:万里取经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