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洛克哲学思想

洛克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浅析

一、白板说V.S 天赋观念论

?1、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背景

?洛克时代,天赋观念很十分流行。这一理论把人的知识起源于后天视为错误,把宗教和道德的基本原则神圣化,坚持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是一种阻碍科学发展、维护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理论。这一理论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日益不相适应。开展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成为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思想家洛克的首要任务。

①批判普遍同意论

?

?洛克说道:“人们虽然应用普遍的同意作为论证证明天赋的原则,可是在我看来,这个论证似乎还正可以解证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天赋的原则,因为一切人类并没有公共承认的原则。”(洛克,人类解释论,1959:7)?当时天赋观念论的宣传者们往往以一些数学公理和逻辑规律为众人“普遍同意”这一事实,作为它们具有天赋性的主要证明和标志。而洛克却不以为然,

他以当时由航海商业的实践所积累下的大量不同民族及尚停留在原始状态的一些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的材料,和实际生活中的大量事例为依据,从不同方面对此予以驳斥。

?a 没有天赋的思辨原则。

?

?他认为像“凡存在者存在”、“一物同时不能存在而又不存在”和“全体大于部分”等这类自明的逻辑规律和数学公理,新生婴儿、白痴患者以及未受过相当教育的人是根本不知道的。这说明不存在所谓普遍同意的观念、原则,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天赋的思辨原则。

?b 没有天赋的实践原则。

?他指出,在不同的个人、民族或宗教信仰者那里,实践原则也一样不能得到普遍的认可。他举了大量例子,如若一切人都倡导“公道”原则,社会上就不会有图财害命的现象了;“为父母的要保育儿女”,也并非人们一致同意的原则,有的民族就有母亲因生育而死,父亲将新生的婴儿陪葬的习俗等等。他甚至说,即使对于一些原理和原则存在着“普遍同意”的现象,那也不能证明有什么天赋的东西,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意的那些东西所以能发出了普遍的共许,还有别的途径”。(洛克,人类理解论,1959:7)

②批判天赋潜在观

?洛克将天赋潜在观视为一种“狡辩”,该观点认为,天赋原则并非是“现成地”被赋予人的理智的,儿童虽不知道这些天赋原则,这些原则仍然存在于他们心中,即天赋原则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们是潜在的;当他们能运用理性时,就会把这些潜在的原则揭示、发现出来。

?a . 洛克说道,心灵具有某些观念,不过是说这些观念为心灵所理解,因为心灵的本质就在于理解。因此,说心灵潜有某些观念而又不理解它们,就等于是说一个观念“在理解中”而又“不被理解”。这与说一个事物存在于某地而又不在某地一样,不能自圆其说。

?b . 洛克责问道,即使运用理性发现了这些原则,也不能推断出那些原则“是自然原始在人心本质中所印入的”。儿童在知道“一物不能存在而又不存在”之前就已能运用理性了。

? c. 洛克还揭示了天赋观念论的危害。如果承认了天赋

观念,“懒惰者便省了探求之劳,怀疑者便停下了搜索之苦”,人们便不能运用自己的思想去努力追求真理了;老练的统治者和自命为“教师和宗匠”的人,就可以把他们的原则当作天赋的,迫使人们“盲目信仰”,“更易于受他们的支配,更易于受他们的利用。

?总之,在洛克看来,思辨理性没有天赋的观念或原则,实践理性没有天赋的观念或原则,因而人心作为理性没有天赋的观念或原则;而“观念本身如果不是天赋的,则由观念所发生的知识、同意以及心理的或口头的命题,都不是天赋的。”(洛克,人类理解论,1959:47)

二、白板说

?作为天赋论的对立,洛克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我们可以假定人心如白纸似的,没有一切标记,没有一切观念”。(洛克,人类理解论,1959:68)在他看来,心灵本身或儿童心理的原始状态本来并无任何内容,它只是一个空无所有的能力的抽象;后来在它上面逐渐有的东西,只是纯由外力写上去或铭刻上去的。换言之,是经验后天地在上面写在知识。

?在西方哲学史上,洛克并非首次提出这一学说的哲学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曾主张过“蜡块说”。他把人心比作蜡块,或比作一块具有纹路能够雕成石像的大理石,认为它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虚,在上面什么都没有,而是某种作为能产生观念的可能性,能转变为现实的潜能而存在的东西;它在认识中不是纯粹被动的承受物,而是本身就蕴涵着某种能动性的东西。

?白板说与天赋观念说,你赞成哪个,为什么?

两种经验:感觉和反省

?洛克说,“我们对于外界可感物的观察,或者对于我们自己知觉到、反省到的我们心灵的内部活动的观察,就是供给我们的理智以全部思维材料的东西。这两者乃是知识的源泉,从其中涌出我们所具有的或者能够自然地具有的全部观念。”他认为经验给我们提供观念的两个来源——感觉和反省。

?①感觉:是人的心灵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的作用的感受,又叫“外部经验”;感觉的对象是外界的物质的东西,感官就把对于事物的知觉传达到心灵里面,使我们获得诸如“我们对于黄、白、热、冷、软、硬、苦、甜和一切我们称之为可感性质者的观念,感觉是“我们所拥有的大部分观念的最大的来源。”

?②反省是:“指心灵对于它自己的各种活动以及活动方式的那种注意”,是人的心灵对于自己内心作用的感受,又叫“内部经验”;反省的对象是我们自身内部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思维、怀疑、信仰、推理、认识、意愿以及我们自己的心灵的各种活动。

?一切观念都建立在这两种经验之上,即“人心的印象或则是由外物经过感官印入人心的,或则是在反省那些印象时它所发生的各种作用给它印入的”。洛克还把人的理智比作“黑暗之室”,把感觉和反省比作暗室中的“窗子”,认为只有它们能“把光明透进来”,能“从外面把外界事物的可见的肖像或观念传达进来”。

关于两种观念的学说

?洛克在对两种经验,尤其对感觉经验的源泉和本性作了具体的论述后,就来直接说明知识、观念如何起源于经验的问题。这就是他的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关于两种观念的学说。

?观念:洛克认为,所有能成为我们直觉、思维的直接对象的对象,如感性的印象,表象、想象的印象和概念等都可视为观念,他们的心灵活动,是心灵构造人类全部知识的基本材料。

两类观念;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简单观念:简单观念构成知识由已形成的那些原材料为主要来源。这些材料通过我们的感官而由心灵被动的获得。“这简单的观念,不是人心所能造的,也不是人心所能毁的”简单的观念只含有纯一的现象,不可再分。

?a、感觉的观念;是直接起源于外感官的简单观念。当外物及其属性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我们就获得了感官观念,如冷热酸甜苦辣等等,各个观念是依次进入我们的心灵的,甚至当一个对象拥有各种混杂不同的性质也是如此。

?b、反省的观念;是直接起源于内省的简单观念,心灵在获得上述观念后对自己在观察这些观念是对内心活动进行直接的反省,就获得了反省的观念,

?

?简单的观念仅源于上述感觉和反省的途径,在形成简单观念过程中,心里所具有的不能够多于她所接受的,也不能够异于他所接受的,理智就像一面镜子,除了在其中反映出对象外,不能够创造出任何的一个映像。

?复杂的观念;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心灵能动地将简单的观念结合\组合、比较和抽象的结果。

?a、借助“组合”的作用,把若干简单的观念构成复杂的观念,统称为“样态观念和实体观念”,如我们把黄色、重量、硬度和可溶解性等简单观念同实体观念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黄金”的观念。

?b、借助“比较”作用而造成的复杂观念,统称为“关系观念”简言之关系就是人心在思考一个事物时,如果把它同别的事物在一起思考,并且在两物之间做来回的考察。也就是吧两个简单观念并列起来同时观察,又不把他们合二为一而形成的复杂观念,如父与子、大和小、原因和结果等等。

?c、借助”抽象”作用造成的复杂概念“概括的观念”对同一类事物的复杂观念进行抽象,舍弃他们中的特殊成分和保留他们中的共同成分,或把同一具体事物的观念从其时间、空间的特殊情节分离,得到概括的观念。?

?总之,洛克的两种观念的学说,主旨在于说明一切复杂观念都是由简单观念构成的,而简单观念又直接来自感觉和反省着两种经验,所以等于说明一切观念都来源于经验。此外洛克认为就是对观念之间的契合和相违关系的观察、认识,所以归根结底论证了一切知识都起源于经验。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 绪论:哲学与哲学史 一、哲学的界定——什么是哲学 对哲学的成见:哲学是科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讲道理的学问等等; 对哲学的三种界定 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即是爱智,人物合一。 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时期(传统哲学):把存在当做人以外的概念来加 以追求的学问。 后黑格尔时期(现代哲学):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之学。何谓哲学?——哲学家的尴尬处境 ?哲学——Philosophy-Philosophie:爱智 “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 ),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的意思——词源学上的哲学概念。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不愿糊里糊涂地活着,要活得明白。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就是这个意思。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 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赫拉克里利特 ?哲学家对哲学的分歧理解: ?(1)、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 ?(2)、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 ?(3)、维特根斯坦:“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就是治疗语言疾病”。 ?(4)、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意思是哲学是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 ?(5)、黑格尔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 ?(6)、哲学,……就是自愿地生活于冰雪和高山之间。——尼采 ?哲学家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断地体验、看、听、怀疑、希望、梦想那超乎寻常的事物。——尼采 ?(7)、哲学活动就是对超乎寻常的东西做超乎寻常的追问。——海德格尔 ?哲学是关于存在(Sein)的科学(Martin Heidegger);哲学是思乡之痛苦(Novalis); 哲学是语言分析(石里克)等等。 中国出版的《辞海》是这样定义哲学的:“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应包括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49页)这个定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就是说,哲学是一种体系,但它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关于世界之不同领域诸如人生、自然界、社会、精神等的根本性观念所组成的体系。 ?哲学做什么 有一个笑话,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三个人,分别是搞经济,搞政治,搞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一)论体育 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在他看来,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绅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快乐和生活幸福的保证,因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其次,健康的身体是绅士千事业的保证。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但是,洛克所论述的体育主要是身体的保健,也包括一些体育活动"游泳不仅可获得一技之能以应付急需,而且对于健康也有许多好处。此外,他还认为,儿童需要经常到户外去游戏,稍大一些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 (二)论德育 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一个人有了德行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获得成就。他说:"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德行对于绅士如此重要,德育也就自然成为绅士教育的核心了。 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理性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它是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仪礼是指处世做事要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洛克认为"在多数的情形之下,作事态度的影响较之所作的事还要大。"礼仪对于绅士来说十分重要,"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希望年轻的绅士能够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务使他的一切言谈、容颜、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坚忍是其他德行的保障与支柱。"真正的坚忍是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的时候,他都能够镇静自处,尽责不辍。"在洛克看来,坚忍需要勇气,一个人没有勇气是很难尽责的,很难具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节制是德行的一种基本原则,没有节制能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洛克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 鉴于德育的重要意义,洛克建议应当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他说:"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至于德育的方法,洛克提出了如下建议,教育方法应适合儿童的"心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一是要用"说理"的方法。洛克认为,说理要符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说理的时候,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二是利用榜样的力量。洛克认为:"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三是多练习,少讲规则。洛克认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导师和父母应当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他们养成习惯。但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可太多,否则花样太多,把他们弄得头昏眼花,反而一种习惯都培养不成。四是奖励与惩罚适当。洛克认为,在儿童的德育中奖励和惩罚是应该采用的,但方法应得当。如果妄用奖励与惩罚的办法,那简直是牺牲了他们的德行,颠倒了他们的教育。洛克明确反对体罚,认为体罚是种奴隶式的管教,因为它"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教鞭威迫着的时候,儿童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看见,知道不会受到处罚的时候,他便愈会放任他的本来的倾向" (三)论智育 在智力发展和知识教学关系问题方面,洛克主张智育应以智力发展为重;在他看来,智慧和德行是同等重要的;在智育中,"一切的重大责任是德行与智慧"。洛克将有德行的和有智慧的人并列,认为他们"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但他又说:"读书、写字和学问,我也认为是必需的,不过不是主要的工作而已。…¨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于是,洛克要求教师记住: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

swagelok SNOOP安全技术说明书

SNOOP? 2006年1月1. 产品确认 SNOOP?: 检漏液仅用于外部表面。最佳使用温度在-3℃和 93℃(27℉和 200℉) 之间。 制造商: 紧急联系人: 世伟洛克公司Chemtrec (800) 424-9300 29495 F.A. Lennon Dr. Solon, Ohio 44139 电话: (440) 349-5600 2. 成分 成分CAS # WT% PEL 水7732-18-5 >95 无适用数据表面活性剂无适用数据<5 无适用数据 3. 危害健康信息 ?欧共体危险小组..............................................无. ?对人或环境所造成的特殊危险......................无 ?LC50/LD50 ........................................................无适用数据 侵入途径 皮肤接触皮肤吸收眼睛接触吸入食入否否是否是 4. 急救措施 ?如果吸入 (过度): 不可能被吸入。 ?与皮肤接触之后 (过度): 用肥皂和水进行彻底清洗。如果产生了强烈的刺激, 请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 ?误入眼睛之后: 用水彻底清洗15分钟,请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 不要用手揉眼睛。 ?如果吞入: 不可能引起疾病,如果有必要请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医学资料: 未知。

SNOOP? 2006年1月5. 防火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不适用。. ?不合适的灭火剂: 尚无。 ?由材质或准备工作自身, 尚无。 由产品燃烧或所形成的气体 引起的特殊危险 无。 ?其它信息: 自燃UEL LEL 敏感性无适用数据无适用数据无适用数据无适用数据 6. 意外事故预防措施 ?人员保护措施: 在必要时对眼睛和手进行保护可以将过度曝露的危险降到最低。?环境保护措施: 不需要。 ?清洁措施: 使用具有良好吸附性的材料清洁溅出的液体。 ?其它信息: 无。 7. 处理和储存 ?安全信息: 无。 ?防火防爆方面的保护信息: 无。 ?其它信息: 储存在一个冷却且干燥的环境中以便使产品的性能达到最优化。8. 曝露控制和人员保护 ?保护人员的预防措施: 不需要。 ?呼吸保护: 不需要。 ?手部保护: 建议使用橡胶手套以便将曝露程度降到最低。 ?眼睛保护: 由于SNOOP? 检漏液可能会溅入眼睛,建议戴眼镜。 ?皮肤保护: 使用后请洗手。 9. 物理和化学特性 外观气味pH 密度蒸汽压力无色液体无味 6.75 +/- 0.75 1.0 gm/cm3无适用数据沸点溶点闪点可燃性爆炸性212°F/100°C 无适用数据无适用数据无适用数据无适用数据

洛克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题目:洛克教育思想 学生姓名:郭雨婷郭蕊付虹娟 学生学号:11141009 11141008 11141007 学院名称: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洛克的教育思想 Locke's education thought 摘要:洛克的教育思想无一不代表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对英国社会甚至欧洲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英国人风度和气质得益于洛克《教育漫话》的广泛传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洛克教育理论中所倡导的绅士教育目标,塑造了传统英国人的全部性格。用其思想来省视当今中国人的教育,我们仍然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关键词:洛克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启示 引言: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在哲学上洛克继承并发展了培根以来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否定了天赋道德原则。他在《教育漫话》中这样写道:“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洛克对教育的重视。 一、洛克的生平简介: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

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二、洛克的哲学思想: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完全贯彻这种哲学思想。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省(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省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洛克还主张感官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主性质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的那些性质,而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等其他各种性质。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性质只在知觉者中。在这问题上洛克是追随笛卡尔的二元论学说,同意有些性质是可以用人的理智来了解的。 洛克的哲学思想虽然并没有一贯性(20世纪另外一名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经批评洛克以“零碎的方式处理哲学问题”),且有很多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 绪论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 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 2.阿那克西曼德 3.阿那克西美尼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赫拉克利特 四、爱利亚学派 1.克塞诺芬尼 2.巴门尼德 3.芝诺 4.麦里梭 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一、智者派 1.普罗泰戈拉 2.高尔吉亚 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1.恩培多克勒 2.阿那克萨戈拉 3.留基波 4.德谟克利特 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3.柏拉图 四、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 一、伊壁鸠鲁学派 二、斯多葛学派 1.早期斯多葛学派 2.晚期斯多葛学派 三、怀疑主义 1.早期怀疑主义 2.晚期怀疑主义 四、新柏拉图主义 1.斐洛 2.普罗提诺 3.波菲利 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教父哲学 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2.超理性的信仰 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 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 1.“共相”问题的由来 2.安瑟尔谟 3,最初的唯名论者 4.阿伯拉尔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 1.罗吉尔·培根 2.约翰·邓斯·司各脱 3.威廉·奥卡姆 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二、宗教改革 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 一、弗兰西斯·培根 二、霍布斯 三、洛克 四、英国自然神论 第四节唯理论哲学 一、笛卡尔 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 1.伽桑狄 2.马勒伯朗士 三、斯宾诺莎 四、莱布尼茨 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 一、贝克莱 二、休谟 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 一、伏尔泰 二、孟德斯鸠 三、卢梭 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 一、狄德罗 二、拉美特利 三、爱尔维修 四、霍尔巴赫 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康德 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及批判哲学的 形成 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 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 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 1.感性 2.知性 3.理性 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 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 1.道德问题的提出 2.道德律 3.自由 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 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 判》 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及调和的努力 2.审美判断力批判 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 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 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 3.理论知识的基础 4.实践知识的基础 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 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 出 2.自然哲学 3.先验哲学 4.艺术哲学 第四节黑格尔 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 二、逻辑学 1.存在论 2.本质论 3.概念论 三、应用逻辑学 1.自然哲学 2.精神哲学 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 渡 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 物主义哲学 一、“实体”和“主体”之争 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的唯物主 义 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 一、马克思的感性学 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的辩证法 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 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 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 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 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 二、穆勒的归纳逻辑及其运用 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后记

对洛克教育思想的评论

对洛克教育思想的评论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再是人们眼中的磁悬浮列车,而是高空飞行的火箭。伴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必然带来教育理论的大变革,并涌现出一批先进的或有成就的教育家。这些教育理论家使人们的教育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洛克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绅士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他认为人必须具有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他坚决主张绅士教育的任务只有在家庭进行,青年们在学校就会被“传染粗野和邪恶”而失去“纯洁”。他主张作为绅士要学习一门手艺。 对于洛克思想的评论,人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既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教育的本质,有带着传统贵族教育的特征,他的思想不仅从理论上扩展了教育科学的内容,在实践上也给当时的英国教育和后世的英国教育双轨制的特点一定的影响。 洛克的教育思想被后世借鉴,对于他所主张的人必须有四项特质,值得中国教育借鉴。现代中国的教育被传统的封建思想所禁锢,那些所谓的中国教育,一昧的追求智慧和学问,忽视了最重要的德行和礼仪。现代人的思想,只看重高学历,却忽视了人的高素质,许多大学生拥有高文化,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马加爵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谁会想到这样的高材生会是杀人凶手。这难道就是中国教育所追求的智慧和学问吗?一个人再有智慧,没有好的德行,不被人接受,也是蠢材一个;一个人再有学问,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不被人尊重,也只是废物一个。与其培养多个蠢材和废物,何不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中国教育缺乏的就是这种思想,它们认为当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不在于质量而在于数量,这样只会让中国的教育更加落后于西方教育。 每一种教育的改革必然适合一个国家的教育,而洛克所主张的绅士教育只有在家庭进行特别适合中国教育。因为中国是家庭观念特别强的国家,父母把孩子看作奋斗的目标。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我认为父母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走向成功与失败的十字路口。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的起点。在绅士教育的熏陶下,才可以培养出有智慧有学问的人;在父母的督促下,才可以培养出有德行有礼仪的人。所以绅士教育只有在家庭

洛克与斯宾塞的课程思想比较

洛克与斯宾塞的课程思想比较 摘要:洛克和斯宾塞都是西方教育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两位教育家,他们生活得年代虽然相差近两个世纪,但是在他们的思想当中却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本文从课程的角度出发,从四个方面分别对两位教育家的课程思想进行了比较。 关键字:洛克斯宾塞课程思想 一、两种课程思想的主要内容 洛克和斯宾塞都是英国近代教育史上两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们的课程思想分别体现在他们的“绅士教育思想”和“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思想当中。 (一)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生活的年代,英国发生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正式在英国得到确立。 洛克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体强壮、品德及智力良好、具有处理实际事务的绅士、实干家,他认为一国之中绅士教育是最应该的注意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很快就都上正轨了。绅士要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学问”等品质,其实质是要求把儿童训练成具有清晰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掌握经营工商业的知识和技能,仪态高雅、举止适度,通晓世故人情,善于处理公私事务、勤奋勇敢的实业家和事业的开拓者,他们的能力既能满足个人幸福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洛克的绅士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在课程内容方面,即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 洛克认为,要成为绅士应该学习的文化知识应该包括阅读、写字、作文、修辞、图画、速记、法语、拉丁语、地理、算术、天文、几何、历史法律和自然哲学等;在技能技巧的学习中,洛克认为城市和乡村的绅士的学习内容应该是不同的。乡下的绅士应该学习农艺、木工、熏香、油饰、雕刻及某几种铁工、铜工和银工等,而对于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度过的绅士则应该学习刻板、琢磨、安配宝石、或者琢磨光学玻璃等。但是所有的绅士则都应该学习商业算学和旅行。 2、实用和娱乐相统一的课程目的观 洛克认为,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的目的是不同的,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在于这些知识对绅士是有用的,而学习技能技巧则是由于这些技能技巧是一种有益的娱乐活动。所以,关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他主张学习那些对绅士来说是有用的知识,并且也不必学的过于深入,只要够用就可以,因为绅士教育不在于培养一个专门的作家或者演说家。比如,他在论述外语学习时强调,成为绅士应该学习的是实用的法语,而不应该学习拉丁语,同时更要能够熟练应用母语。在关于技能技巧的学习地位的论述中,洛克反复强调要把选择的技能技巧作为一种娱乐。在洛克看来,学习一定的技艺不仅可以帮助绅士掌握一定的技艺,而且通过练习的过程对于健康也是有益的,从而能够实现健康和进步合二为一。而这种目的的实现只有绅士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来对待时才可以实现的,因为如果是别人强迫的话,学习者就会产生憎恶的心理,“从而得不到多少利益,更得不到娱乐。” 本文是2010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面向有效课程建构的教学改革研究”的相

五分钟读懂西方哲学史

《五分钟读懂西方哲学史》 五分钟读懂西方哲学史 前希腊时期: 泰勒斯说,世界是原子构成的,世界具有同一的物质基础。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世界是由数演化而来的,事物有内在的一致性。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世界是流变的和矛盾的,所以世界的本质是不一致的。 2.古希腊时期: 苏格拉底干掉了赫拉克利特而选择了毕达哥拉斯,这避免了西方文明走向"阴阳流变"的观念。他说,世界不是流变的,流变是感官经验的假象,世界的真相是永恒的和一致的。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继承了他老师的思想,他说,在现象世界之上存在一个永恒的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说:世界的本质是完整和一致性,任何事物一旦达到了完整和一致就会呈现出完美和和谐,就展现了世界的本质。"完整和一致"不只是哲学和科学的标准,也是艺术和审美的标准! 亚里士多德达到了古典哲学的顶峰,在他的领域至今没有人超越他,任何人如果持古典主义的哲学和美学观,都不得不遵循他提示的原则。其后的哲学家,都不再重新思考亚里士多德已经思考过的问题,而是另辟蹊径。 3,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被文艺复兴之后进入现代的西方人评价为“黑暗的中世纪”,但这个黑暗的评价是西方人以现代的政治文明以参照物的,并不适合中国人引用,因为如果以中国文化做参照物,中世纪绝对是一个光明和理性的时代。西方中世纪学者达到的水平,现在北大清华的教授可能还摸不到边,至少那个穿超短裙的于丹博导是达不到的。 中世纪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及神学家,叫阿奎那托马斯,他提问:为什么世界的本质是"完整和一致"?他的答案是:这是上帝创造的!他的理论叫三位一体,即上帝提供了理性世

军国民体育思想

摘要:当西方体育逐渐完善并在学校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仍然处在落后的封建科举制度之下。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中国人被迫学习西方人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体育就此诞生。在强烈的功利主义面前,学校体育的发展完全束缚于统治者,因而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体育思想。但是,认清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脉络,了解学校体育的价值和意义,对当今学校体育的发展仍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近代中国;体育思想;学校体育 一、中国近代学校体育诞生的背景 1.西方国家近代学校体育逐步发展并趋于完善。 从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欧洲人就开始痛斥天主教的禁欲主义,主张人的自然存在,提倡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后来对古希腊体育文化遗产的发掘,为近代体育的诞生提供了借鉴。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们强调人体健壮的重要性,认为“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主张把体操定为学校教育的固定课程。经过维多里诺等人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最终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使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英国教育家洛克,倡导英国实行“绅士体育思想”,并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使得英国的业余体育活动逐渐开展起来。1774年,德国教育家巴赛多在德绍创办了第一所博爱学校,最早把体育列为学校教育的正式课程。之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实现课程化和体系化,体育师资得到迅速的发展,学校体育得以确立。当时著名的体育课程主要有德式体操、瑞典体操和英国的户外运动。西欧和北美的学校体育不断发展,体育思想也逐步建立起来,不但使他们的教育更加完善,也锻造了他们强健的体魄。 2.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教育背景。 早在商朝时期,我国便有了学校教育,到西周发展迅速,但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由于当时奴隶主的统治需要,奴隶主贵族学校进行的六艺教育中,射、御和乐中的舞蹈都具有体育的性质,当时的学校教育还是比较重视身体的练习和锻炼。但是自西汉以后,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学校教育一般只重视德育和智育,而忽视体育。特别是西汉时期,封建统治者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用儒家思想教化国民,这一主张也直接改变了传统的中国学校教育。孔子认为应该用仁义礼乐致力天下,反对武力;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孟子也提倡以王道和仁政治理天下,反对战争军事准备。因此,在之后的历朝历代中,身体运动一直受到禁锢,不被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唐朝时期虽然设立了武举考试,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牛津求学 约翰·洛克于1632年8月29日出生在英国灵顿的一清教徒家庭。父亲拥有少量土地,当过自由派律师。洛克10岁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爆发,父亲弃家从军,加入克伦威尔军队,同王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也使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小洛克和母亲相依为命,共渡难关,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洛克深受父母影响,从小性格温和,意志坚强,善于吃苦,敢于主持正义,坚信人格独立和政治自由,立志为民主平等而斗争。这些都对他一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46年,洛克由父亲所在部队军官介绍,入理查德主办的威斯敏斯特学校求学。该校以教学严格著称于英国,且膳食条件良好。洛克在校学习刻苦,学业优异,为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52年,洛克考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教会学院,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和知识渊博而留校任教,开授希腊语、修辞学和哲学等课程。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在牛津成立后,他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 在牛津学习和工作期间,洛克对开设的课程极为不满,对经院哲学深恶痛绝,认为经院哲学迂腐无用和夸夸其谈;而对当时涌入大学的各种新科学、新哲学书籍颇感兴趣。他广泛阅读了培根、霍布斯、笛卡尔、伽桑狄等人的著作,潜心研究了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尤其对医学有很深的研究,造诣甚高;曾在讲课之余在别人开设的诊所里行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广结良友

西方哲学史全脉络

西方哲学史全脉络 以上,古希腊罗马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哲学三个阶段,为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上学打下了传统根基。 它提出了逻辑、存在、实体等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共相性质的争论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关于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以上,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成为西欧不可侵犯的绝对意识形态,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被基督教信仰的浓重阴影所笼罩。从教父哲学(柏拉图-奥古斯丁体系)到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体系)的过渡反应了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复苏,而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对立为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以上,近代早期西欧哲学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演化出欧陆唯理论同不列颠经验论的对立,其核心是理性反思和对经验(外在或内在)的重视。唯理论演变成莱布尼茨

-沃尔夫体系中的独断论,而经验论则在休谟那里成为彻底的怀疑主义,这为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以上,18世纪法国哲学包括法国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两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上则表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法国自然神论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的基础,而激进的卢梭则引导了后世批判哲学(马克思和尼采)的出现。法国唯物主义者否定自由意志,但推崇人的理性,使理性主义成为法国哲学鲜明的特点。

以上,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古典哲学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西方哲学的最高成就。它将考察重点转向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现了西方哲学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后的第二次飞跃。康德通过对自在之物和现象的严格区分,发展出认识论的先验自我意识统摄机能和道德实践领域的纯粹理性,以及沟通两者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通过辩证法三段论将整个世界容纳在绝对精神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最终达成绝对理性自我意识的宏大历史过程。因此,黑格尔成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大体系,并引发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其的反思。 以下,19世纪中后期,形而上学和理性主义的传统西方哲学走向终结,导致了向现代西哲的过渡时期。马克思把哲学从天上拽回了人间,对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的确认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形而上学的终结者(海德格尔语);以尼采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则着重于人生命意志的实现。 两者的思想都没有构成完整的体系,但对后世的现代西哲,现象学运动、结构主义、西马、精神分析学乃至后现代哲学,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启发。

西方哲学史梳理一

西方哲学史梳理一 本体论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原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 本原论的基本特点是: 1、认为万事万物,或者说整个世界,都来自于一种本原的造就。本原是世界的终极所在,它以自身为世界的一元绝对,规定和规范,它支配一切事物的生成、发展和消亡,它既是世界的起点,又是世界的归宿。世界的存在就是本原的运行、本原的绽出、本原的建构、本原的显现和本原的回归。 2、认为本原是一种先于一切的自我绝对。它只是“我是我所是”,它创造世界和万物,但没有自身的创造和由来,也没有自身的因果关系。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一切,万事万物都可以从上帝那里找到自己的身世和由来,而上帝则没有自己的身世和由来。 3、认为本原在一切事物之中。本原没有它的与殊相的关系,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本原是永恒的和不变的,事物是暂时的和变易的。在黑格尔自身直观的存在方式,而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造就和支配来显现自己。本原与事物的关系是共相那里,永恒是本原的逻辑,变易是事物的逻辑。 本体论指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学说,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 本原论 指研究宇宙本性的学说,着重说明万物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一、米利都派: 泰利斯——水 泰利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理由:1、经验证据表明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 2、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3、他接受了古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宇宙图式,以水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大地上下均为水所环绕,所以推想世界的原初状态是水。

洛克的德育教育思想

洛克的德育教育思想 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一个人有了德行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获得成就。他说:"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德行对于绅士如此重要,德育也就自然成为绅士教育的核心了。 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理性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它是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仪礼是指处世做事要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洛克认为"在多数的情形之下,作事态度的影响较之所作的事还要大。"礼仪对于绅士来说十分重要,"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

得一切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希望年轻的绅士能够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务使他的一切言谈、容颜、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坚忍是其他德行的保障与支柱。"真正的坚忍是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的时候,他都能够镇静自处,尽责不辍。"在洛克看来,坚忍需要勇气,一个人没有勇气是很难尽责的,很难具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节制是德行的一种基本原则,没有节制能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洛克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 鉴于德育的重要意义,洛克建议应当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他说:"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至于德育的方法,洛克提出了如下建议,教育方法应适合儿童的"心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一是要用"说理"的方法。洛克认为,说理要符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说理的时候,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二是利用榜样的力量。洛克认为:"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或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培根“四假相说” 1.提出的原因:从根本的理论上尤其是认识论根源上来彻底地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 2.具体内容 (1)假相的含义 :假相(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培根根据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相当于“坐井观天”。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3.“四假相说”的意义 (1)双重性;不仅在于批判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而且更在于提出自身的哲学主张和思想。 (2)普遍性;不仅揭露了经院哲学产生错误的各种根源,也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3)启发性;启发人们消除错误的根源并获得正确的知识。 (4)局限性;没有揭示错误的社会历史上的认识根源。(如阶级根源等) 二、笛卡尔 一、天赋观念——唯理论的起点 天赋观念: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真观念,如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帝的观念等。 (1)原因:感觉经验不可靠,因为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成为哲学和其他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基础。 (2)区分三类观念:①外来的:依赖感觉;②自我制造的(虚构的观念):凭借想象; ③天赋的:出于纯粹的理智。 (3)含义:是人在出世之前由上帝引入人心中的,由理性直觉获得的不证自明的观念。 (4)特点: ①首先,它决不能来自感官或想像,而是存在于理智中的,仅凭我们的理解得来的; ②其次,它必须是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一切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天赋观念;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哲学上,他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重要代表。在教育上,他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竭力主张培养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或贵族化的资产阶级。他撰写的《教育漫话》一书从理论上为英国的绅士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生平简介 1632年,洛克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幼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1652年毕业于威斯敏斯特公学,随即入牛津大学研究哲学、物理、化学、医学,1658年获硕士学位。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在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制度。洛克深受革命胜利的鼓舞,在几年里连续发表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89)、《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为新政权提供理沦依据。1692年出版的《教育漫话》,系统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要求,成为从西欧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发展到近代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世俗教育的中间环节。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1690年)中阐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他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他继承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详细论证了基于感觉经验基础上的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任你在上面写上什么或把它塑造成什么。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就像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经验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对心理活动的“反省”。人的观念大部分来源于感官,同时人的认识应由特殊上升到一般。洛克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重要性,但他把对心理活动的反省看成知识的一个独立源泉,反映出他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论,就是要通过体育、德育和智育等世俗教育,把资产阶级子弟培养成为与世俗贵族没有多大区别的新贵族——绅士。他认为绅士既要有贵族气派,又要有资产阶级的创造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他重视培养能力,注意训练的意义,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世伟洛克M200焊机推出全新功能和附件

世伟洛克M200焊机推出全新功能和附件 世伟洛克公司旗下产品世伟洛克® 焊机M200 推出全新软件系统,其将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在升级的图形界面下提高产品性能。M200 焊机易于 使用,便于携带,轨道焊接时电流可达200 安培,整机重量不到50 磅(23 公斤)。M200 焊机配有一个高清晰的12.1 英寸(30.7 厘米) 彩色工业触摸屏,让用户可以简单直观地进入焊接程序。 升级后的软件系统将包括一个改进后的焊头画面,这表示焊接流程更加 细化,有助于操作人员更好地评估焊接过程。此画面显示出焊接进程、性能等 级并实时显示每一焊接等级的停止/启动。如果焊接与所选的焊接进程有偏差, 在画面上会有指示标志将那些点标示出来,这样操作人员就可以在焊接完成后 对其进行评估。 在开发2.01 版本软件时,我们将精力主要放在让焊接人员在实时评估焊 接流程时更容易这一点上,世伟洛克公司产品经理John Glessman 说道。另外,通过加强M200 焊机的数据记录功能,有助于焊接人员进行更有效地调整,最 终减少停工时间。 该软件也包括一个全新的定位方法以确保在开始全焊之前将焊接件精确 的对准。此新方法在定位到旋转分离的过程间起到稳定焊接件的作用。此定位 的位置可以在焊头画面中看到。 除了2.01 版本的软件,世伟洛克同时引入了三种M200 焊机上用的附件:端口盖,线控键盘,手握条形码扫描器。端口盖的设计是为了保护M200 侧板 上的端口免受工作现场的污染。线控键盘加强了焊机的基本操作功能。手握条 形码扫描器可以即时进行数据输入,加强了数据的整体性,节省追踪焊接项目 的传输时间。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本原说。 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一方面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 气有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 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有两方面:(1)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他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2)内在的本源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 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本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是根相互争斗的“恨”。他用四根说来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 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理念:理念是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统一性和实在性的观念,是普遍的概念,共享和形式。柏拉图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它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悬搁判断:“悬隔”即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论意义是为了避免怀疑的悖论。 飞矢不动: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是静止不动的。 二分法悖论:运动着的事物在达到目的地之前,要先完成全程的1/2,在到达1/2前又要完成它的1/2,如此无穷的分割,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 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极端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温和唯名论认为共相是对个别事物的抽象概括,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唯实论: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极端唯实论认为共相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独立实在;温和唯实论认为共相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 智者:来自“智慧”一词,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直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才专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