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7、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后期英雄史诗形成于封建国家逐渐形成的中世纪中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斑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国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8、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代表作有法国的《列那孤的故事》,通过动物间的斗争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

9、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10、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1、彼特拉克: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歌集》歌颂诗人的爱情,表达作者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观。《歌集》创造性地运用了意大利民歌的十四行诗体,使之成为欧洲诗歌中的一种新诗体,考试大祝你成功。

12、《十日谈》: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现世理想,反对禁欲主义,用冷嘲热讽的手法揭露腐败的罗马教廷。作者运用框形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

13、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它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深远影响。代表作为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

14、《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一部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青年男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争取自由幸福,不惜以生命殉情,最终使家族世仇得到和解,这是一曲爱情的赞歌,考试大祝你牛年大吉。

15、福斯塔夫: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人物,他是王子放浪形骸的酒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既无道德荣誉观念又无坏心,是一个成功的喜剧形象。作品通过描写他的生活背景,写出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是为有名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6、巴洛克:语出意大利,原是畸形、矫饰的意思,曾用其标志16-18世纪的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的一种艺术风格,后借用到文学上。巴洛克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彷徨、悲观、颓丧的特点,艺术上则刻意雕琢,追求怪谲,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成为欧洲盛行一时的一种艺术风格。

17、《失乐园》:弥尔顿的代表作。长诗取材于《圣经》,叙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复娃受魔鬼诱惑触犯戒规,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诗中塑造了反叛上帝、果敢坚毅的撒旦形象,诗人在这个形象身上寄托了自己的革命激情。

18、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其特征为1政治上拥护中央主权,主张国家统一,宣扬公民义务,歌颂贤明君主。2思想崇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荣誉、责任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19、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在一时间内在一个地点发生一件事,是谓三个整一。

20、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味。

21、感伤主义: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英国。当时候英国产业革命之后,出现很多社会弊病,人们对资产阶级政权感到失望,但又无可奈何,便将许多不满与无奈投诸于艺术,由此产生一股新的文学潮流,由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感伤主义文学在形式上注重心理感觉,因此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22、哲理小说: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描绘社会现实,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等。

23、狂飙运动:18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崇高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他们的理论旗手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24、浪漫主义文学:是出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股文学思潮。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一方面刺激了人的精神个性觉醒,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对现实产生失望,在这个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思想界出现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哲学家康德、费希特等对自我的关注。在这个大背景上,出现一大批作家、诗人,他们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歌颂大自然,喜欢异国情调,在诗歌、小说、戏剧各领域均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代表作家有雨果、拜论、普希金等。

25、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

26、世纪病:出现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气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有名的有版复多布里昂笔下的勒内,缪塞笔下的阿克达夫等。

27、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28、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

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29、自然派——19世纪俄国文学的一个派别,该派别领袖是果戈理。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自然即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关注妇女的命运。在题材上多以小官员、职员、农奴等小人物为主人公。体裁以小说为主。

30、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实证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欧洲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文学上,浪漫主义逐渐衰退,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社会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细节真实性,塑造典型性格,逐渐成为作家们的主要倾向。20年代,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创作上各国出现一系列大作家,大作品,在19世纪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

31、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32、宪章派文学: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其间产生战斗性的诗歌,作者有工人活动家,也有普通群众,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反映工人的苦难生活,表达争取自由的愿望,抨击资本家的罪恶。大多采用歌谣体,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林顿等人。

33、奥勃洛摩夫性格:奥勃洛摩夫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代表作《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禀赋聪慧,也有上进的要求,但贵族子弟那种长期的寄生生活方式,已使他丧失了实际生活能力,逐渐精神萎靡,思想麻木,整日睡在床上,成了一具活尸。这是俄国多余人形象的一种,人称奥勃洛摩夫性格。

34、自然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该派的代表作家是左拉。

35、唯美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这些艺术家反对浪漫主义的情绪外露诗风,也不满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倾向,明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等人。

36、象征主义: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37、忤悔贵族: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地就会做下一恶事,伤害了别人。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变立场,批判本阶级的罪恶本质。

38、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39、解冻文学——一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在真之前,斯大林时代的文坛大都是歌颂文学,宣扬无冲突论,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粉饰生活、回避矛盾的状况,并且粗暴批判一些触及现实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解冻》一书结尾有你看,到解冻的时节了的句子,因此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

40、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海明威为代表的一群作家、记者流落巴黎,他们在战争中断饱受创作,

失去了理想和生活目标,找江到生命的意义,精神抑郁,心灵空虚,消极苦闷,常常在醉生梦死中消磨日子。法国作家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是迷惘的一代,于是这个名称流传于文坛。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扉页上引斯泰因之语作为题辞,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

41、揭发黑幕运动: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一种专门揭露社会黑暗,尤其是揭发名人丑事的新闻报道和小说的文学运动,称为揭发黑幕者。他们对国家政府、地方机构以及大工业集团存在的营私舞弊现象进行了揭露,并且通过宣传的影响力,迫使有关部门对存在的弊端加以改进。代表作品为辛克莱的《屠场》。

42、硬汉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43、后期象征主义:出现于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其创作手法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中。它的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

44、表现主义:出现于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流派,它涉及绘画、音乐、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各个领域。该流派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注重抽象化,变形,在戏剧中运用面具,注重的真幻错杂,使用象征和荒诞的手法。代表作有卡夫卡奥尼尔等。

45、意识流小说:于20世纪初兴起于四方影响及世界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一般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福克纳等。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其写作技巧已渗透进后来的各种创作中。

46、超现实主义:一次大战后兴起于法国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它由一批年轻人组成,进行超现实试验,反对逻辑理性的思维活动,推崇潜意识和梦幻,探索纯粹的无意识的精神活动。1924年,代表诗人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系统阐述其宗旨和理论观点,宣布超现实主义运动正式诞生。

47、未来主义:20世纪初叶出现在欧洲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它兴起于意大利。波及欧洲各国。其宗旨是同旧的文化传统决裂,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彻底的革新。力求表现未来的世界和人,把文学变成现代生活的动力学,描写运动中的物和人,如旋转的机器、奔驰的汽车、翱翔的飞机、赛跑的运动员,赞美运动感、力感,显示一种立体风格。在形式上喜欢运用自由不羁的字句,打破规范,还经常搞文字游戏和图案拼贴、组合等。代表诗人有马里内蒂、马雅可夫斯基等。

48、意象派: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以英国的庞德为代表。意象派诗歌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一切通过意象来暗示。与象征主义的区别在于:象征主义重飘忽的音乐性,意象派则近坚实的雕塑性;象征主义常用隐晦的象征或神秘的梦幻暗示某种心理状态,意象派则用鲜明、质感、凝炼的意象来与诗人的情思融为一体。意象派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日本俳句的影响。

49、存在主义文学:20世纪30年代风行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深受存在主义的荒谬与痛苦、人的被异化,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技巧,体裁是小说与戏剧。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等人。

50、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51、新小说: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新小说派的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虚无的和不真实的,那种虚构情节、编造故事、塑造人物的传统小说是对读者的愚弄与欺骗,小说以描写人物性格和感情为主的时代已经过去,传统小说无法表达现代人复杂多变的内心生活。他们主张作家毅然决然地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里的存在,不赋予它任何意义和感情色彩。他们在小说中拼贴的碎片,以物代人,创立纯粹的写物风格。代表作家有罗布——格里耶、西蒙等人。

52、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就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世界,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黑色在英语中常常有阴暗、神秘、死亡的色彩,在幽默上加进黑色,就成为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黑色幽默小说中出现

的是反英雄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上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有海勒、冯尼格特、品钦等人。

53、魔幻现实主义:20世纪中期风行于拉丁美洲的一种小说流派。它主要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相混合、主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以此表达拉丁美洲独特的历史现实。小说融进了许多该大陆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习俗,极富民族特色,成为拉丁美洲的一道文学风景。代表作家为马尔克斯、鲁尔福等人。

54、境遇剧: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其剧作不按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强调人物在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剧实际上是在演绎萨特自己的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自由选择等存在主义哲学观点。这些剧曾在上演时造成轰动效应。

55、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及其作品《嚎叫》。

56、《伪经》:是借用《借约》中的人名、篇名所写的模拟之作。其中收录了写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但未收人《旧约》和《次经》的著作。

57、《次经》:共15卷,收进了许多希伯来人亡国后的小说、哲理诗集和宗教诗文,这些作品从未由入正典《旧约》。

58、《死海古卷》:是希伯来人留下的最后一批经典,于1947年在死海西北岸的山洞里被发现。内容除《以斯贴记》外,包括了全部的《旧约》和《次经》《伪经》的部分篇章的古朴本,还有犹太教社团的法规、讲道材料和各种文抄等。大约编写于前2世纪中叶到公元1世纪。

59、悬诗: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阿拉伯人每年要到麦加朝觐天房,朝觐前,在麦加附进进行集中活动,并举行赛诗会,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获胜的诗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挂到古庙的墙上,宛如一串明珠挂在脖子上,人们称之为悬诗。

60、俳句: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最短小的诗歌体裁。由5、7、5的3句式共17个音组成。俳句一般表现人对事物的瞬间印象,含蓄、凝炼,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俳句的代表作家是松尾巴蕉,有俳圣之称。

61、柔巴依:意为四行诗,波斯传统诗体,第一二行押韵,类似中国的四言绝句。主要探讨自然、人生、社会、宗教等问题,抨击了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谴责权贵和上层宗教人士。

62、白桦派: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一个创作流派,由同人刊物《白桦》而得名。这些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在创作技巧上有许多革新。主要作家有志贺直哉等。

63、自然主义:20世纪初日本文学中一个重要流派。在艺术上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目的和理想,如实地表现自我,描写自然,冷静、客观地描写事物,要求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代表作家有田山花袋、岛崎藤村等。

64、旅美派:又称叙美派,产生于20世纪初的阿拉伯地区的文学流派,由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组成。代表作家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65、埃及现代派:第一世界大战后在埃及形成的文学流派,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家,该派流的代表作家为著名的塔哈﹒侯赛因。

66、战后派:在日本,相对于老作家,战后登上文坛的第一批新作家被称作战后派,该派以1964年创刊的《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主张作家不受政治党派和理论束缚。有名作家有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等。

67、第三新人:日本50年代后,经济开始复苏,文学发生新的转变,出现第三新人流派。他们以纤细的感觉和小市民的意识取代了战后派雄心勃勃的风格,嫌恶政治性的意识形态,重视日常感觉,与私小说一脉相承。

68、新感觉派:该派深受西方代主义影响,属于日本的现代派文学。他们怀疑和否定传统文学,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他们主要依靠直观、直觉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文体和辞藻,刺激人们的感官。大多作品中渗透一种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想。代表作家为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下]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它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长篇小说为最。代表人物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2、象征主义: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派别。前期象征主义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代表作品为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后期象征主义兴起于本世纪20年代,?代表有艾略特的《荒原》、比利时梅特林克的《青鸟》等。?象征主义这一称谓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于1886年提出来的。?它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微妙的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用物象表现作者抽象的意念和思想感情,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代表人物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5、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因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辑印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而得名,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就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长于用夸张、反讽的手法揭示社会和人生荒诞乖谬的本质,故意用轻松调侃的态度面对悲剧性的事件,因它在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趣类同于荒诞戏剧。黑色幽默小说中出现的是反英雄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上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有:冯内古特、海勒、巴思和品钦等。代表作品有《第二十二条军规》,其规定,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难逃···“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是一种“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令人莫测高深”。它的本质就在于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让人陷入悖论式的进退维谷的局面。 二、简答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1]

奥尔加农是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公元9世纪,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音乐家开始在格里高 利圣咏的单线条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这种“复音”形式就是“奥尔加农”。后来,世俗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宗教音乐的发展,奥尔加农这种“复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在圣咏旋律的上方加八度、四度、五度音程。到12、13世纪,经巴黎圣母院的作曲家的发展,“奥尔加农”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增强了各个声部的独立性。由于声部的独立性加强,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已不再是音乐的主线条了。随着旋律也变得复杂起来,声部之间的对位逐渐严格。于是,复调音乐就正式产生了。“奥尔加农”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 游吟诗人中世纪后期除拉丁文学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等方言文学日渐普遍。12世纪以前方言文学都是以英雄史诗形式出现,《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和《熙德》,这些史诗的主题是英雄主义,荣誉和忠诚。骑士的最高理想是为封建领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12、13世纪由于文化的进步及撒拉逊文明的影响,骑士文学出现了新的思想、行为准则。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吟诗人( troubadour ) 的歌曲是这时期骑士文学和音乐的代表。游吟诗人的艺术是封建贵族阶级的一种世俗艺术,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者,有的还自己演唱。游吟诗人的歌曲除了战争内容、日常生活内容以外大多是爱情歌曲。一度被僧侣和教会著作家视为罪恶化身的妇女成为骑士制度颂扬的对象。游吟诗人对于封建宫廷中的爱情带有崇高、神秘感,以至成为一种崇拜。法国南部留存下的2600首游吟诗和260首游吟诗人歌曲。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称为tronvere,留下2130首诗和1420游吟诗人歌曲。 标题音乐: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起渊源可上溯至16世纪以前..19世纪上半叶因欧洲浪漫音乐家的提倡而大胜..名称由此产生..重要的标题音乐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 .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本国语言进行对白 清唱剧(oratorio)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康塔塔与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 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其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音乐会序曲:19世纪浪漫乐派器乐曲体裁之一,序曲原为戏剧作品的前奏,门德尔松将其改变为独立的单声乐章标题性的管弦乐曲,题材一般采用古典名著,历史传奇,游历所惑《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底》 交响音诗: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具有描写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质的标题音乐。常取材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民间风俗或自然景物等。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三段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所作十九首交响诗,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解答题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解答题 名词解释: 1、骑士抒情诗:即普罗旺斯抒情诗,因其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有此名。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2、骑士传奇:采用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形式,赞美忠于国王,锄强扶弱,为捍卫宗教、荣誉或爱情而献身的骑士精神。按照题材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古代希腊罗马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三类,其中以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传说最为典型。艺术上,骑士传奇既有荒诞不经、神秘色彩浓厚、歪曲现实的缺陷,也有想像丰富,情节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画等优点,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和《特里斯丹和绮瑟》是骑士传奇中的名篇。 3、城市文学: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在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聪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在艺术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因受教会文学的影响也采用

隐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在欧洲国家中,法国的城市最为发达,其城市文学的成就也最高。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彼特拉克体”:是由彼特拉克创立的一种十四行诗体形式。它把每首诗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有两节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节三行诗组成,押韵的格式是abba abba cdc cdc 。诗句每行1个音节,通常是抑扬格。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创作。 6、“七星诗社”:是16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法国的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团体,由龙沙等7人组成,龙沙被称为法国第一位近代诗人。七星诗人肯定生活、热爱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但他们一味模仿古人,轻视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并强调 作家必须“出身高贵”,带有明显的贵族偏见。7、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17、18世纪流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汇总

长河小说 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时期产生的,通过一两个人的一生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的多卷本小说。优点是描写集中,容量较大。 2.罗兰认为,生活就像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地流动,小说也应反映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地发展的状态。 3.这种“长河小说”,气势雄浑,具有史诗的规模。同时,发展脉络清楚,一气呵成,从结构上来说显得更为完整。 愤怒的青年 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文学派别。这个派别的作家塑造了一种新的任务类型:他们是出身工人家庭或中下层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所受的教育高于所出身的阶层,可是他们并不想成为绅士;他们对掌权者的特殊享受津津乐道,但又把权力看成可笑而又不道德的游戏。这是一种反英雄人物。 2.代表作品有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 迷惘的一代 1.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文学流派,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中引用斯泰恩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该流派因此而得名。 2.特点是痛恨帝国主义战争,关心战后青年一代的命运,反映当时美国青年普遍的迷惘情绪,以此为出发点,表现帝国主义精神危机。 3.代表作家海明威和菲次杰拉德,代表作品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 冰山原则 A.1932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B.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丰富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且隐而不晦,让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C.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冰山原则的四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D.代表作品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硬汉形象 1.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2.代表人物有《打不败的人》中的斗牛士曼努尔,《丧钟为谁而鸣》的乔丹,《老人与海》的老渔夫桑地亚哥。 解冻文学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范文

名词解释共33个,作业写到“追溯法”,第15周周五上交老师批改。 1.荷马史诗 又称“英雄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前者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战争,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中心;后者描写奥德修斯辗转十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史诗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讴歌了乐观主义精神。语言质朴,比喻奇特,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巧妙,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2.三联剧 又称三部曲,是古希腊悲剧中最早的固定格式。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它们既有各自的剧名,能单独成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由情节和人物的连续发展构成内在的联系,合成一组悲剧,冠以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流传下来的完整的三联剧是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特斯》,他也是第一个使用这种形式的悲剧诗人。后来三部曲就成为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3.文艺复兴 14世纪至17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以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其实质是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体系——人文主义,强调个性自由与解放,把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了个人主义的思想本质。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学上的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4.流浪汉小说 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独特模式,最早出现在16世纪中期的西班牙,代表作无名氏的《小癞子》。主人公大多是无业游民,往往采取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用幽默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人的生活风貌。它较为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但主人公性格通常没有发展。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它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5.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是对活跃于16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剧坛的一批青年剧作家的合称。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被称之为“大学才子派”。主要有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大,他是莎士比亚之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大学才子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英国戏剧提高到伟大艺术的高度,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做了准备。莎士比亚正是在大学才子派所取得的戏剧成就的基础上,把英国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推向了高峰,成为欧洲人文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 6.福斯塔夫式背景 由恩格斯于1895年5月18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名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跌落为平民。他沉溺于酒色,道德败坏,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

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

西方音乐史 1.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2.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12.巴洛克: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文,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首先被用于建筑。巴洛克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又非常注重装饰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从1690到1750年是最后一个阶段,也可称为巴洛克盛期。这时,歌剧诞生,器乐崛起,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13.古老风格:以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风格为代表的16世纪的作曲规则,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也称“严谨风格”。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万隆会议:199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东方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 2、日本战后派:日本当代文学流派,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登上文坛的一批作家。他们以《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主要代表是野间宏、梅崎春生、三岛由纪夫。 3、第三新人:日本50年代文学流派,他们主张以纤细的感觉和小市民的意识取代战后派的雄心勃勃的风格,厌恶政治性意识形态,以日常生活感觉构筑作品世界,其代表有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阿川弘之等。 4、新感觉派:日本现代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人。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提倡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以新奇的文体和辞藻,去刺激人们的感觉。 5、新倾向派:朝鲜20世纪20年代初的无产阶级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是崔曙海、李相和、赵明熙等人。他们反对资产阶级文学追求唯美情调,坚持把文学与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6、述美派:又称旅美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旅 居美洲的叙利亚、黎巴嫩诗人、作家组成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纪伯伦、努埃曼等人,他们都以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丰富和发展了阿拉伯文学。 7、埃及现代派:阿拉伯现代文学流派,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后扩展到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代表人物是海卡尔、侯赛因、台木尔等人。 他们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一批不同于阿拉伯传统文学的现代小说。 8、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日本现代文学的一种思潮,以 1916年前后的“工人文学”为基础,20年代十分活跃,代表人物是叶山嘉树,黑岛传治等人,先后创办《播种人》、《文艺战线》、《战旗》等刊物。1934年随着“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的解散而失去实力。9、日本唯美主义:日本近代文学流派,以永井荷风、 谷崎润一郎为代表,其特点是:描写人的表态心理和表态情欲,在官能享受中寻求精神的满足。 10、白桦派:日本近代文学派,代表作家是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志贺直哉等,因他们创办《白桦》而得名,特点是: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11、“破理显实”: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之一。就是主张作家排除一切理想,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去描写“真实”,为日本白色主义理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2014年10月最新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自考资料和试题上的名词解释汇编: 1、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公元前9世纪到8世纪,小亚细亚一带的民间歌人、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巧制精编,创作了《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这两部长篇叙事佳作。到了公元前6世纪中叶,雅典的执政者组织一批学者将其删改完善,《荷马史诗》正式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到公元前3至前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又进一步审校、定本,这便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 2、新喜剧: 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新喜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食客、艺妓和家奴等。新喜剧剧情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3、教会文学: 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所写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文学题材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4、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盛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以法国的成就最高。其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5、英雄史诗: 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作品形成的世界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后期英雄史诗的主题是爱国主义。6、城市文学: 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它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应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7、七星诗社: 指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它由7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七星诗社的代表诗人是龙沙,他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 8、流浪汉小说: 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其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9、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0、巴洛克文学: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之前

1. 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 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1. 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1.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 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1.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 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1.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 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1.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 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1.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 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2.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 亚及各种变体。 1.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 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 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 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

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即《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相传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史诗形成时间很长,诗中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成分,在行吟诗人被迎入宫后,又有符合贵族利益的倾向。公元前6世纪,两部史诗正式形成文字,到公元前3至2世纪,又由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每部分各为24卷。 金苹果:即特洛伊战争的起因。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在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都想得到这个苹果,相持不下。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各自贿赂帕里斯,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许他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判定阿弗洛狄忒是最美的。之后便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木马计:特洛伊战争久战不决,后来,奥德修斯设计把一只内藏兵将的木马遗弃在城外,假装撤退。木马被特洛伊人拖进城中。入夜,希腊人里应外合,终于攻特洛伊。战后希腊人各自携带财宝奴隶还乡。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初期封建文学的代表,是为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是宣传宗教教义,宣扬神权思想,艺术上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性,成就不大。但由于教会的神权统治垄断了中古文化教育故而一切文化艺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骑士文学:是世俗的封建主义文学,它是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它虽然宣扬封建道德,但其中所表现的锄强扶弱、保护妇女、尊敬老人的思想有一定的人民性。而肯定世俗爱情,更有客观上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城市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表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城市文化:是与基督教文化对立的世俗文化,城市文学是随城市的出现而形成,为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应运而生的。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 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 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外国文学史考试(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7、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后期英雄史诗形成于封建国家逐渐形成的中世纪中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斑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国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8、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英文全集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 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Opera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他是将音乐、戏剧、文学、美术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Opera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以及中世纪的礼仪剧和神秘剧、奇迹剧。 清唱剧(Oratorio) Oratorio是一种类似Opera的大型声乐体裁,常用宗教或者寓意题材,使用数个合唱队,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抒情调分别明显,幕间上演喜剧的插段。 康塔塔(Cantata) Cantata是一种声乐套曲,规格比Oratorio短小,情节较简单,内容多侧重于抒情,有管弦乐队伴奏。 交响曲(Symphony)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一: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音乐家们以真实主义文学为鉴,向现实生活索取题材,以下层小人物作为歌剧的主人公,以他们生活作为舞台表现的中心,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是意大利人对瓦格纳乐剧的一种反抗。真实主义歌剧具有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它反对歌剧采用虚幻的神话题材,也反对篇幅无限制地扩展以及音乐的重蚀繁杂的夸张,主张取材与现实生活,特别是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力求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起强烈的戏剧场面。真实主义歌剧也具有局限性,它侧重对现实生活作直观的反映,没有触及社会矛盾的本质,与真实主义文学相比还缺乏思想深度。真实主义歌剧的出现,以它的真实和朴质,动人的的特点以及浓厚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抵抗了瓦格纳的影响,使意大利歌剧重新走上了传统之路。(代表人物:普契尼,马斯卡尼)。 二:无终旋律,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一种音乐手法。在以这种音乐手法所写成的戏剧中,音乐没有咏叹调、宣叙调的之分,自始至终不停向前发展。声乐富有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三: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交响曲的前身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 四: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 850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五:强力集团:19世纪下半叶,俄国出现了著名的强力集团,又名五人团。这是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思潮活跃背景下音乐节出现的新气象。他们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现实主义原则,共同追求创立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目标,同时通过撰写文章和评论阐述他们的观点,并积极搜集,整理,改编和研究俄罗斯民间音乐。其成员都是自学成才从事其他工作的业余音乐爱好者,包括居伊,鲍罗丁,巴拉基列夫(只有他是专业音乐人),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六: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 七:奏鸣曲(Sonata):在巴洛克时代所有的体裁名称中,再也没有比奏鸣曲更加含混不清的了,在整个巴洛克音乐发展进程中,奏鸣曲的风格,曲式结构和媒介无一不在变化之中,以至难以将它归类。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纪,作曲家依然创作著给乐器演奏的奏鸣曲,但相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20世纪的奏鸣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称“奏鸣曲套曲”。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奥林匹斯神系” 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而得名。该神系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大家庭,以家长为中心,大家同吃同住同议事,共同决定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进程。主要有主神宙斯、神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等。这些神的特点是与人同形同性,奥林匹斯神系反映的则是父系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情况。 2、城市文学 又叫市民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市民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内容上往往通过现实题材表现反封建、反教会主题,抨击封建阶级和僧侣阶层的贪婪、暴虐和愚蠢,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艺术上采用讽刺手法;代表作有《列那狐传奇》等。 3、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其思想核心是:以人性反对神性。以此为核心,其基本内容是:一.以人性反对神性;二.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认为人有追求财富、荣誉和爱情、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权利;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4、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莎士比亚之前活跃在英国剧坛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富有才华,并锐意创新,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最大,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等。大学才子派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派别,但为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5、流浪汉小说 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流行的一种独特小说形式。它以描写中下层人民生活为中心,主人公多是无业游民,并往往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6、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