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

《xx》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赋xx月韵,化千千心结

xxxx教学研究室xx

师:古代一位鉴赏家提到苏轼《前赤壁赋》时,曾说“以风月立骨”。请大家找找苏轼在这篇文章中几次提到月呢?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

生:第一段,“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第三、四段中有四处。

师:第二段中有没有提到“月”呢?仔细找找。

生:有,“击空明兮溯流光”,意思是说,桨划破月光下的轻波,船在月光

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师:这样算来,全文共有7处有关“月”之意象的描写。看看这些月象是由

哪些类型组成的?比方说,有来自诗词歌赋的“月”,如“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击空明兮溯流光”等句子。

章”“

生:也有当晚的月亮,如“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句子。

师:这就是现实之月了。

生:想象之中的“月”,如“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生:谈话中的,如“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师:这就是哲理思辩中的“月”了。

师:赤壁之下,歌月,赏月,忆月,辨月,真是无边风月一片情啊!这些

苏氏之月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别致有味,能否选择一处,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

受吗?

生:“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写出了泛舟赤壁明月未升之前,苏轼歌

吟《诗经?陈风?月出》一章的情景,显示了苏轼的文人雅趣。

师:说得好,未见“月出”之形,先闻“月出”之歌,“月”早已在苏轼的心中升

起来了。这是一轮怎样的心中之“月”呢?

出示《诗经?陈风?月出》一章PPT和译文: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xx兮,劳心悄兮。

译文:月色皎洁,月下美人身姿修长婀娜,抒情主人公爱慕不已,但也有

一种思慕不得的惆怅与纠结啊!

生:这应该是借诗经中的月亮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看起来是说渴望被月下

的美人属意自己,实际的意思是被贬到了这荒僻地方,啥时候才能得到“美人”的“月光”眷顾呢?

师:领悟得很到位,苏轼受了大打击,但他依然在痴痴等待人生仕途的另

一次“月出”啊!

生:老师,苏轼扣舷而歌中的“击空明兮溯流光”,照应了上文的“水光接天”一句,月映水波,波光粼粼,荡漾着一种情怀!

师:什么样的情怀?

生:一个“溯”字,告白了自己行为追求,不愿随波逐流。

师:仅仅如此?联系下两句诗“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说说。

生:一个“望”字,说出了一种期盼,一丝幽怨。

师:好,这和下文听箫的感受“如怨如慕”挂上钩了,或许这就是苏轼扣舷

而歌的深层用意吧!

生:老师,“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人生与月一样长存。

师:“挟”是用胳膊夹着的意思,这里可理解为紧紧拉着的样子,那“抱”是啥意思?生:“抱”,用手臂紧紧搂住,怕掉在地上。我明白了,客是多么希望永

久地和皎洁如水的月光相拥相伴啊!

生:一个“抱”字,点出一种伴随着永恒失望的憧憬啊!

师:说得好!这可都是月亮下的情怀!除了对来自诗词歌赋和想象之中的“月”的感悟外,对“月”之盈虚的思辩,也是苏轼对于人生的一种崭新的认识。能

说说吗?

生:我感觉苏轼要抛开世俗得失之念,要与明月清风为伴。

师:是的,拥有超然自得的心灵,一切都释然了!

生:应该是苏轼借月来阐释自己的人生主张吧,人生失意,寄情明月清

风,用风月疗“伤”的法子吧!

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当人生与自然万物融合在一起

时,就会达到一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澄澈的境界。

师:对,大家的意思,是说苏轼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借助对水月的思

辩,成功实现了贬谪之中的自我精神的救赎吧!

……

师:人生低谷中,对月的品悟、对月的感喟、对月的思辩,帮助苏轼完成

了价值观念的重构,正像余秋雨所说,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也使得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这,正是以风月立骨。

客——“神”一样的存在

xxxx第五高级中学xx

师:很多古文游记散文对于同游者都会有交代,如《小石潭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而《赤壁赋》一文,与苏子同游之“客”,却无名无

姓无籍贯。作者为什么忽略对同游者“客”之身份名姓的交代?据你推断文中“客”可能为什么人?

学生调动以往的阅读及生活的经验,纷纷发表自己的猜想。

生1:黄州偏僻,客身份卑微,有无姓名不重要。

生2:大概是个隐士,xx不便提其姓名。

生3:也许是这人悲观消极,不成熟,不大气,提其姓名反而有损其形象。

生4:苏轼被贬黄州,带罪之身,不想连累客,所以隐其姓名

……

学生议论纷纷,各说各有理。

师:大家讨论得很热闹!大家只是一种假想推断而已。那么,我们不妨再

大胆推断一下,苏子同游之“客”或许原本就不存在,只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对话者”而已,所以没有也不能交代其姓名籍贯等,大家想想有没有这可能?

……

生:老师,文中客形象很丰满,不像是虚构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形象很丰满?

生:“倚歌而和”,“喜而笑”,又与苏子“相与枕籍乎舟中”。描写很细腻。

师:找得好,艺术允许虚构,也正是这些细节的存在,显示出“客”角色的

真实感。如果说“客”真是虚构的,“客”的存在有何价值?

生:丰富了文章内容,行文有了波折,情感有了起伏变化。师:能联系文

本内容具体阐释吗?

生:文章虚构“客”角色,先记与客同游的快乐,再由客吹洞箫乐而转悲,

苏子与客问答引发人生感慨的抒发,最后结尾“客喜而笑”,情怀由悲转乐。

师:嗯,你对课文内容理解很完整。虚构“客”角色,主客对话,全文内容

与情感表达曲折有致,韵味深长。散文是抒情言志的文体,大家可以再深入

点,“客”角色的虚构使文章在抒情达意上有何特点?

生:客与苏子形成对照,对苏子有衬托作用。

师:我们读读相关文句再联系文本内容具体说说。

生:客的触景生情,吊古伤怀,消沉悲观,衬托了苏子的乐观旷达。

生:客的“喜而笑”,也是对对苏子寄情山水“吾与子之所共适”的人生态度的认同。

师:嗯,说的很好。课文是古代文赋常见的“主客问答体”文章,基本特征正是:主客问答,以客衬主。本文借“主客问答”形式,抑客扬主,以客衬主:

客的落寞感伤,反衬出苏子身遭贬谪、身处逆境而不消沉、不颓丧的人生智

慧;客的悲观消极,反衬出苏子乐观、旷达、洒脱的积极情怀。

板书:主客问答,以客衬主

师:“主客问答”为古代文赋常见的作文结构形式,《赤壁赋》中“客”非实写而是虚构人物,这也是人们阅读《赤壁赋》通常的看法。但也有人说,文章

“客”不是虚构而是苏子自己,文章“主客一体”,大家怎么看?。

学生议论再起,既惊又喜。

师:“主客一体”,“客”亦苏子。那么怎样来看待文本“客”流露的消极情绪,这消极情绪的表达是否有损苏子“乐观旷达”的积极情怀?试讨论分析。

讨论,交流。

生: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内心难免消沉失落。“客”面对赤壁胜景,吊古伤怀,慨叹人生无常,“托遗响于悲风”,这样的情怀正是苏轼自我内心的

流露,很真实。

生:苏轼借“客”身份吐露自己的失望与落寞感伤,又以江水明月设喻自我

劝慰,最后借“客喜而笑”完成了自我人生情怀与生命认识的华丽转身。

师:好一个“xx转身”,还有吗?

生:不要让苏轼高高在上,写出点失望苦痛,这样的苏子更血肉丰满,更

可亲近。

……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客,“神”一样的存在!无论其真实同游,还是虚构

存在,“客”角色让文本更生动,情感更充沛。而“主客一体”的体认,更让我们感受了苏子的自然,真实和可亲近。黄州赤壁因苏轼而名扬天下,赤壁黄州也成

就了苏轼的大我人生,在无人对话的黄州,苏轼和自然山水对话,和自己对

话,从此,社会世俗生活中他减了文人的傲气,自然山水渚崖间多了一个徜徉

的歌者。

“变”与“不变”之辨

xxxxxx中学xx

《赤壁赋》的教学进入关键环节:理解“变”与“不变”的哲理,领悟作品主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的教学思路是“合作探究三步走”,即“变”与“不变”的具体内容、哲理含义以及作品主旨。

反复诵读文本,品味关键语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师:这两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变”与“不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这里“变”与“不变”在本文中的具体内容。请细读全文,然后结合课文解读。

学生一番默读思考后回答。

生:应该是面对自然发出的感慨,比如说江水。

师:你能结合文章相关句子说说吗?

生:江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日夜不停地流逝,这是“变”的一面;但又“未尝往也”,千百年来,江水依旧流淌,这又是“不变”的一面。

生:老师,还有月亮。

师:月亮的“变”与“不变”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天上的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但

又“卒莫消长也”,千百年来,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师:很好!所以这个“其”我们首先可以理解为水月等自然界中的“物”,那如果“由物及人”,这里“变”与“不变”在文中的具体内容又可以是什么呢?

……

生:应该是那些英雄人物,无论际遇如何,都留下了一世美名。

生:曹操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那真是英雄豪杰;但是赤壁一把火,英雄又变成了败军

之将。

师:你不仅扣住了课文,还联想到三国故事,解说了曹操之“变”。生:文中还说“而今安在哉”?“英雄”也罢,“败将”也罢,如今又在哪里呢?已经变得无影无踪了。

师:“无影无踪了”吗?那为什么泛舟赤壁的苏东坡又看到了曹孟德“横槊赋诗”的英雄形象呢?

生:那是因为赤壁还在。

师:对。世易时移而江山依旧。这正如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所唱的青山依旧在——

生:几度夕阳红。

师:历史不会忘记,无限江山留下了曹孟德的身影。岁月啊,你带不走---

生: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全班同学一起再读这一句“变”与“不变”。

师:我突然想问你们---假如今天你站在赤壁,还会想到谁?

生:xx!

师:对!想到他的《赤壁赋》,还会想到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生: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如此说来,赤壁不仅留下了曹孟德的身影,也记住了苏东坡的豪迈与

豁达。这也是苏东坡“不变”的一面。但是,想当年,苏东坡有“变”的一面吗?

生:有!当年他考中进士,在京城做大官,但因为反对新法被贬,变成了

地方官。

生:后来又因“乌台诗案”坐了大牢,变成了囚犯。

生:后来又走出监狱,变为xx团练副使。

师:对,这样一“变”,才有了《赤壁赋》,才有了“大江东去”,才有了不朽的苏东坡。所以文中说,“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师:那么,从上述“变”与“不变”的解读中,你们可以领悟到作者想要阐明的哲理吗?

生:看似在变,其实并没有变;看似没有变,其实又在变。

生:从眼前看在变,从长远看又没有变。

师:你们说得都对。我把你们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变”与“不变”是相

对的,“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变”是局部的,微观的;“不变”呢---生:是整体的,宏观的。师:对,如此哲思睿智,使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

苏东坡呢?

生:一个非常理智的苏东坡,处变不惊,以平静、理性的心态看待人生。

生:一个乐观旷达的苏东坡,身处逆境,寄情于山间明月,忘怀于江上清

风。

生:一个洒脱豪放的苏东坡,人生在世,何不潇洒走一回。

师:我想把你们的意思说得更简洁一些---那是一个哲人苏东坡,一个诗人

苏东坡!(掌声响起来。)

师:还有一句---那是一个超人xx!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里说悲乐

xx清华附中许姗姗

师:“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是什么意思?谁来给大家翻译一下?

生:使幽壑中沉潜的蛟龙起舞,让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师:翻译得不错,注意到了“舞”和“泣”的使动用法。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在这儿要提及这样两句话,苏轼想表达什么?

生:为了形容客人洞箫声的艺术感染力。

此时,另外一个学生的问题让课堂激起波澜。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主”本来是“乐甚”,“饮酒而歌之”,为什么这个“客”却“和”起了这么哀怨的洞箫声呢?都让孤舟上的寡妇哭泣了。这个“客”把“主”拐跑调了吧!(众生笑)

生:对啊,“主”本来很高兴,为什么在“客”的洞箫声中就“愀然”了?他的情感变化也太快了!

这个问题很突然,想象觉得学生问得也很在理。

师: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好好想想,苏轼的情感到底经历了什么变化。大

家小组讨论一下,讨论中注意紧扣文本,也可以联系苏轼此时的背景经历。

……

生:我觉得苏轼心里本来就有伤心事,他是被贬到黄州的,这时听到“客”的洞箫声如泣如诉,谁都会难过啊,所以“愀然”很正常。

师:用了知人论世的方法,其他同学在文章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

生:“主”的歌词也可以看出他不是单纯的欢快,“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好像有一种和美人天各一方得不到美人的感情。师:很好的发现!那苏

轼唱这样的歌是为了抒发自己追求美人,追不到的感情吗?苏轼失恋?(众生

笑)

生:美人比喻君主吧,《离骚》中好像有。

生:“渺渺兮予怀”里的“兮”也很像《离骚》的感觉,应该是比喻君臣。

师:非常好!和《离骚》中一样,这里“美人”指的也是君臣遇合之道。所以,“望美人兮天一方”,是以此来比喻君主、政治理想和抱负与自己相距太

远,无法实现。

生:老师,第一自然段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课下注释的解释也是这个意思吧。

师:对了,“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出自《诗经》,原诗有几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也是在歌美人,歌理想。

生:所以,其实“客”并没有把“主”带跑调,“主”一开始心里就不是真正的快乐。

师:那大家通过讨论,基本有共识了,我们都觉得,苏轼一直很纠结,并

不是由乐到悲的变化。那文章前两段除了写苏轼的情感,还有很多景色和画

面,这些“景”和刚才我们讨论的“情”有什么关系?

生:我觉得第一自然段的景其实也可以体现苏轼的情感。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具体找找,苏轼写了什么景,体现了什么情?

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我觉得,这里的景色绝对不是乐景。

师:很好,你能不能给我们还原一下这幅画面?

生:浩渺的江面上有一叶xx。

师:这幅画面让我想到杜甫《旅夜书怀》中的一句“危樯独夜舟”,什么样的感觉?生:孤寂吧。

生:而且“羽化而登仙”好像也不是很快乐。

生:有《小石潭记》里“其境过清”的感觉。

师:我也想到一幅类似的画面,《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样说来,这幅画面倒是很凄寒。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

就照应了我们刚才讨论的苏轼一直以来内心的郁结,而他之后的“愀然”也就很自然了。

生:我觉得“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不仅仅是为了写艺术感染力,更是一种隐喻,把苏轼心里埋藏的“潜意识”给唤醒了。

师: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就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苏轼“饮酒乐甚”的情感下其实隐藏着很深的负面情绪,这种悲哀就像幽壑中的潜蛟一样藏得很深,也像嫠妇心中的凄凉一样

无处不在。而这些情绪被客人“如泣如诉”的洞箫之音唤醒和放大了,也才会引

起“主”和“客”的一场讨论。

师:非常好的解释!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发现,苏轼的情感在前两段

中,其实不是“由乐至悲”的突变,而是在“饮酒乐甚”前就暗藏着悲,应该是“未醉先悲”了。

xx惟留楚客悲

xxxxxx中学xx

《赤壁赋》似乎是超脱的,或许是更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种常人的哀乐悲喜情绪,往往使人易于亲近。

师:同学们,你们能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苏轼的“悲”呢?

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悲风,这就是悲。

师:哇,你这么快就走到悲的深层里了,看看在此之前有没有其他的悲。

生:客人用洞箫“倚歌而和之”,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我体会到了一种深沉而广泛的忧伤。

师:讲得好!箫声诉悲,这种“悲”其实是主客共有的,苏轼被贬黄州出任

闲职,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大家还能从哪里读出“悲”呢?

生:清风明月,其实这淡淡的景物描写句子里多少也有一点凄凉和孤寂。

我带着同学们一起朗读了第一段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句子,感受着这期间的淡淡忧伤。

生:老师,我从客人的话里找到了“悲”。曹操横槊赋诗、建功立业,而“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感觉不对劲。

生:这该是一种对比,写自己在江湖上漂泊,悲的。

师:是啊!蹉跎岁月,壮志难酬,这的确是一种悲哀。文中还有哪里表现

了“悲”呢?生:还是我刚才说的那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师:那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悲呢?

生: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悲哀吧。

师:对!作者由宇宙的博大、无穷与人生的渺小、须臾对比而产生了悲。

这些“悲”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学生经过讨论,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重新燃起。

生:箫声之“悲”像是一种流露在外面的悲,浪迹江湖之“悲”是与英雄功业对比后产生的悲,人生渺小短暂之“悲”是人与自然对比的悲,好像层次更高。

师:不错!人生渺小短暂之“悲”消解了浪迹江湖之“悲”:建功立业又如何?个人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到头来都免不了灰飞烟灭。很明显的递进关系。那

么,苏轼又是如何化解这重重的悲哀的呢?

学生带问题研读文本,后参与小组交流,并推选代表发言。我提醒同学们

关注文章的最后部分。

生:在水月中找到安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师:这是自然给作者的启迪。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老师,我觉得在“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这句中能感受到苏轼的乐观。

师:学会知足,苏轼提出了一个看待生死问题的达观态度,也就是“物我皆无尽”的道理,用自然与“我”的统一来化解生死的困惑。

生:“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一句,我们可以读出在自

然的馈赠里,苏轼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感到充实而快乐,开始享受自然美景

了。

生:“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是一种知足,一种悟透得失,融

入自然的满足,正是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化解了重重悲哀。

……

师:你们的理解很有质量!此刻,我想起了唐朝诗人刘长卿的诗句:“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这首诗虽然是凭吊贾谊的,但用来形容被贬楚

地的苏轼彼时的心境也很贴切。表面上看,苏轼在文中化解了悲哀,体现出放

旷超越的心态。其实,这不过是他心里郁结着的痛苦的转移,是一种暂时性的

逍遥之乐,而其意识深处,仍然是无奈和苦涩。

PPT出示苏轼《与钦之书》: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

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畏难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

出也。

高一语文必修三课文背诵

高一语文必修三课文背诵默写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一夫当关,。所守或匪亲,。 3、青泥何盘盘,。,。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枯松倒挂倚绝壁。, 。 5、,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 6、其险也如此,! 7、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寒衣处处催刀尺,。 8、 ,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画图省 识春风面, 。 , 9、风急天高猿啸哀,。,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 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 10、千呼万唤始出来,。转轴拨弦三两声,。 11、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弹,。 12、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3、,老大嫁作商人妇。 14、座中泣下谁最多? 。 15、同是天涯沦落人,! 16、浔阳江头夜送客,。 17、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此日六 军同驻马,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8、别有幽愁暗恨生,。 1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或百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0、,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2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2、木直中绳,,其曲中规;,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3、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24、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 德,,。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能十步;,功在不舍,,朽木不折;,。 2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躁也。 2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伏尸百万,;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27、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 ,威振四海。 28、于是废先王之道,,;,杀豪杰;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9、据亿丈之城,,以为固。,。 30、蹑足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 兵,,,。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3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 殽函为官;,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33、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34、,,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35、孔子曰:“三人行,。”是故,,闻道 有先后,,如是而已。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1:第3课 老人与海

第3课老人与海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一项是() A.鲭.鲨(jīnɡ) 下颚.(è) 脊鳍.(qí) 嗜.杀(shì) B.吞噬.(shì) 桅杆.(ɡǎn) 攥.住(zuàn) 攮.(rǎnɡ) C.黏.液(nián) 蹂躏 ..(róu lìn) 戳.进去(chuō) 舵.把(duò) D.残骸.(hài) 拽.掉(zhuài) 祷.告(dǎo) 撬.开(qiào) [答案] C [解析]A项“鲭”读qīnɡ。B项“杆”读ɡān,“攮”读nǎnɡ。D项“骸”读há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海水给它的尾巴扑打得白浪涛天,绳一拉紧,它的身子四分之三都脱出了水面,那绳不住地抖动,然后突然断了。 B.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于是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戮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C.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涌而上。D.另一条鲨鱼用它裂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 [答案] D [解析]A项涛—滔。B项戮—戳。C项涌—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鲭鲨又钻进水里去,嗅出了________,开始顺着船和鱼所走的航线游来。 (2)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的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________,战斗的武器那么好,________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3)短棍落下的当儿,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________的橡皮,同时他也感觉到打在铁硬的骨头 上。 A.踪迹强劲以至坚忍 B.踪影强劲以致坚韧 C.踪影强健以致坚忍 D.踪迹强健以至坚韧 [答案] D [解析](1)句,“踪迹”和“踪影”,都有“行踪”的意思,但“踪影”一般指视觉,前有“嗅”字,应用“踪迹”。(2)句,“强劲”和“强健”都有“刚强”的意思,“强劲”强调的是力量有力,“强健”一般与身体相搭配,前面有“身子”,应用“强健”。“以至”与“以致”都有导致某种结果的意思,“以至”,指达到某种程度,“以致”指达到某种不好的结果,文中应用“以至”。(3)句,“坚忍”和“坚韧”,都有“坚强”的意思,“坚忍”强调的是“能忍耐”,“坚韧”强调的是“有韧性”,应用“坚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观众对在惊悚片《绣花鞋》中扮演“鬼妈妈”的林心如是普遍叫好:“表演极具突破、入木 三分,让人不寒而栗 ....,而其中温情的部分又让人大为感动。” B.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上,固然有着我们监管不力等因素,但这不代表着那些洋企业就可以 获得超国民待遇,为所欲为 ....。 C.人们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再加上其他许许多多的因素,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遍体鳞 ...伤.,甚至奄奄一息。 D.澳大利亚一名男子3月9日下午遭到4米长鳄鱼袭击,经过15分钟噩梦般赤手空拳 ....的搏斗后,终于得到附近居民的援助而幸运脱险。 [答案] B [解析]A项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B项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不能用来形容企业。C项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D项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人桑地亚哥正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写照。 B.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一场激战后的勇士。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第三单元练习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2010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1-12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2每小题2分,13-22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钠跟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C.钠的硬度小D.有强还原性 2.某无色溶液中放人铝片后有氢气产生,则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肯定可以大量存在的是() A.Na+ B.Mg2+C.OH- D.HCO3- 3.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中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Na+B.一定含Na+,也可能含K + C.既有Na+ 又有K+D.可能含Na+,也可能含K + 4.在空气中能生成致密氧化膜的金属是() A.Al B.Cu C.Fe D.Na 5.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最好的方法是() A.加热B.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D.两者分别加入NaOH溶液或石灰水 6.下列钠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是() A.氧化物B.硫酸盐C.氯化物D.碳酸盐 7.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A.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水中 C.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D.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8.决定金属性强弱的是() A.1个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多少B.1 mol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 C.1 mol金属失去电子的多少D.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硬铝B.钢铁C.青铜D.金箔 10.把一小块钠投入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浮在烧杯中的液面上B.钠沉在烧杯的底部 C.钠会在水和煤油的交界面上下浮动,直到反应结束 D.煤油会燃烧起来,产生很浓的黑烟 11.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把前者逐滴滴入后者与把后者逐滴滴入前者,所产生的现象不相同的是() A.AlCl3和NaOH B.Na2CO3和HCl C.NaHCO3和HCl D.NaCl和AgNO3 12.世界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应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明矾净水⑤明矾与苏打制食品膨松剂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片⑦银色漆颜料⑧易拉罐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③⑤⑧⑨B.①②⑥⑧⑨ C.③⑤⑨D.③④⑤⑥⑧⑨ 13.将适量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2+和Fe3+溶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 :3 B.3 :2 C.1 :2 D.1 :1 14.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 B.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C.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D.金属元素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15.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A.Al(OH)3 →Al2O3B.Al2O3 →Al(OH)3 C.Al →AlO2-D.Al3+ →Al(OH)3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高中必修三语文课件汇编

高中必修三语文课件 高中必修三语文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教案全集 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执笔人:唐明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

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 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3单元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氧化物 Na2O Na2O2Al2O3Fe2O3 性质碱性氧化物非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白色固体赤红色固体 与水反应Na 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 +O2↑ -------------------------------- 与酸溶液 Na2O+2HCl=2NaCl +H2O(溶液无色) 2Na2O2+4HCl=4NaCl+2H2O+O 2 ↑ Al2O3+6HCl=2AlCl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溶液黄色) 与碱溶液--------------------------------Al2O3+2NaOH= 2NaAlO2+H2O ---------------- 其他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2、氢氧化物 3、盐 FeCl 2 FeCl 3 颜色浅绿色 黄色 与碱溶液FeCl 2+2NaOH = Fe(OH)2↓+2NaCl FeCl 3+3NaOH= Fe(OH)3↓+3NaCl 相互转化2FeCl 2+Cl 2 = 2FeCl 3 2FeBr 2+Br 2 = 2FeBr 3主要表现: 性(还原性)2FeCl 3+Fe = 3FeCl 2 2FeBr 3+Fe = 3FeBr 2表现: 性(氧化性) 检验遇KSCN 不显血红色,加入氯水后显红色 遇KSCN 显血红色用途 净水剂等 印刷线路板等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说课标说教材文稿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 三单元。 一、说课标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说新课程理念; (二)说课程总目标; (三)说新课标对必修文言文阅读鉴赏的要求。 (一)新课程理念本次课改,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二)课程总目标: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分别是: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积累与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 力。 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它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它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新课程总目标中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且形成了层级递进的趋势。其中,“积累·整合”是一个基础,“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是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在一个厚实的基础上撑起了“发现?创新”这一片天地。 (三)说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必修课文言文的阅读鉴赏,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疏通文意、积累整合的基本要求。 2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直不百步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輮以为轮。虽有槁暴。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合从缔交。威振四海。陈利兵而谁何。 始皇既没。而倔起阡陌之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赢粮而景从。或师焉,或不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弃甲曳兵而走。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流血漂橹。 以为桂林、象郡。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学而大遗。弟子不必不如师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数罟不入洿池(密)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百发百中(发射)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兵:非我也,兵也(兵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穷兵黩武(军事力量)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兵士) 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以为绝妙(到了极点)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乃自强步,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单元金属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高2015届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B.18K金常用来制作饰品,其熔点比纯金高 C.黄铜的硬度比铜大D.钢是纯铁的俗称 2.金属利用的历史先是青铜器时代,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此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 ④ A. 3 A C 4 ①Na A 5 A B C D 6 A C 7 ① 23 为黄色;④密度为1.1g·cm-3与密度为1.2g·cm-3的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NaCl溶液的密度介于1.1g·cm-3与1.2g·cm-3之间,Na-K合金的熔点应介于Na和K熔点之间。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8.某无色溶液能溶解Al(OH) 3 ,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Fe2+、Cl-、Na+、NO 3-B.K+、Na+、NO 3 -、HCO 3 - C.Na+、Ba2+、Cl-、NO 3-D.Na+、K+、AlO 2 -、SO 4 2- 9.将等物质的量的Na、Na 2O、Na 2 O 2 、NaOH分别投入等质量的足量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最小 的是()

A .Na B .Na 2O C .Na 2O 2 D .NaOH 10.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 B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 2O 3和H 2 C .除去FeCl 2溶液中的FeCl 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 D .Fe 3+与KSCN 产生红色沉淀 11.Ba(OH)2溶液滴入KAl(SO 4)2溶液,使SO 42-全部转化成BaSO 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 .Al 3+ B .Al(OH)3 C .AlO 2- D .Al 3+和Al(OH)3 1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温度或者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 13141516A .铝粉投入到NaOH 溶液中:2Al+2OH -=2AlO 2- +H 2↑ B .AlCl 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 3++3OH -=Al(OH)3↓ 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 3++Fe=2Fe 2+ D .FeCl 2溶液跟Cl 2反应:2Fe 2++Cl 2=2Fe 3++2Cl - 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铜片加入三氯化铁溶液中:Cu +2Fe 3+===2Fe 2++Cu 2+ B .盐酸中加入碳酸钙:CO +2H +===H 2O +CO 2↑ C .偏铝酸钠溶液中加过量盐酸:AlO 2- +4H + ===Al 3+ +2H 2O D .NaHCO 3溶液中加入盐酸:CO +2H +===H 2O +CO 2↑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踱.步(dù)袅.娜(niǎo )峭楞楞 ..(léng)蓊蓊 ..郁郁(wěng) B.颤.动(zhàn)落蕊.(ruǐ)潭柘.寺(zhè)脉脉 ..含情(mò) C.涸辙.(hé)蕈菌.(sùn)廿.四桥(niàn)揠.苗助长(yàn) D..漪.澜(yī)深邃.(suì)黑.(xū)混混沌沌 ..(d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寂寞幽辟弥望缕缕清香 B.缈茫宛然歧韵平平仄仄 C.嘻游瞥见镶嵌急不暇择 D.嫩绿攀缘峻峭恍然大悟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D.“行啊,”小王停了一会儿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4.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 B.幽僻品尝柔弱 C.幽僻赏玩柔弱 D.幽静赏玩软弱 5.对下列词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许多人都曾经被譬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 在作者看来,瓦尔登湖是纯洁、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类社会中,许多人

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三所有课字词总结

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三所有课字词总结

————————————————————————————————作者:————————————————————————————————日期:

高中语文必修三所有课字词总结(注音) (2014-12-20 17:20:12) 转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所有课字词总结(注音) 必修3字词总结 第一单元·小说 《林黛玉进贾府》 阜(fù)盛敕(chì)造紫檀雕梁画栋台矶(jī) 鬓发如银贾赦(shè)(赦免,赦罪)丫鬟簇拥姊(zǐ)妹削(xuē)肩(剥削,削减,削弱,瘦削)厮认斟(zh ēn)茶 呜咽(yè) 怯(qiè)弱(胆怯,羞怯)疯癫不经之谈敛声屏(bǐng)气攒(cuán)珠髻绾(wǎn)着盘螭(chī) 璎(yīng)珞(lu ò) 宫绦(tāo) 玫瑰(guī)(瑰丽,瑰怪)风骚王熙凤嫡(dí)亲拭泪外甥女便(biàn)宜(yí) 翠幄(w ò)(运筹帷幄)驯(xùn)骡(驯服)厢庑(w

ǔ) 小巧别致轩峻壮丽姬妾笨拙(zhuō) 甬路 宸翰金蜼(wěi)彝(yí) 玻璃(hǎi) 錾(zàn)银黼(fǔ)黻(fú) 洋罽(jì) 匙(chí)箸(zhù) 酒觚(gū) 茗碗斋戒顽劣(liè) 溺(nì)爱伺(cì)候漱(shù)盂咳嗽(sòu) 脾(pí)胃(脾气)盥(guàn)手(盥洗)懵(měng)懂倭(wō)锻(倭寇)瞋(chēn)视敷(fū)粉(敷衍,敷药)潦倒偏僻乖张诽谤辜负韶(sháo)光纨袴(kù) 膏粱作(zuō)揖(开门揖盗)蹙(cù)眉 颦(pín)眉罥(juàn)烟两靥(y è) 和睦杜撰(zhuàn)(撰写)忖(c ǔn)度(duó) 孽障殉(xùn)葬(殉职,殉情)妥当(dàng) 遂(suì)心(未遂)钗钏(cuàn) 《祝福》 送灶(zào)监生(jiàn) 寒暄(xuān)臂膊(bó)银镯(zhuó)子烟霭(ǎi)(雾霭云霭)朱拓(tà)(拓写拓蓝纸)陈

人教版高中 语文必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一、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翁仲(wēng)蓊郁(wěng)酒瓮(wèng) 踱步(duó)媛女(yuàn)婵媛(yuán) 脉脉(mò)脉络(mài)乘凉(chéng) 煤屑(xiè)独处(chǔ)乍看(zhà) 颤动(chàn)颤栗(zhàn)战栗(zhàn) 翁仲:指墓前的石人。婵媛:婵娟;(姿态)美好。 嬉戏(xī)桂棹(zào)水藻(zǎo) 衣裳(shang)霓裳(cháng)旋律(xuán) 旋风(xuàn)宁静(níng)宁愿(nìng) 鹢首(yì)梵婀玲(fàn.ē)纤腰(xiān) 翩跹(xiān)迁延(qiān)阡陌(qiān) 束素(shù)速度(sù)似乎(sì) 似的(shì)暂时(zàn)崭新(zhǎn) 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袅娜(niǎo.nuó)凫水(fú) 倩影(qiàn)靓女(liàng) 霎时(shà)刹那(chà) 倾泻(xiè)泄露(xiè)

宛然(wǎn )婉约(wǎn ) 酣眠(mián)岷山(Mín) 敛裾(jū)拮据(jié.jū) 虎踞(jù)倨傲(jù) 点缀(zhuì)辍学(chuò) 啜泣(chuò)参差(cēn.cī) 惦记(diàn)掂量(diān) 拈花(niān)黏稠(nián) 斑驳(bān)弥望(mí) 消弭(mǐ)麋鹿(mí) 2、《故都的秋》郁达夫 一、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45年在苏门达腊被日寇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21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厦门(xià)大厦(shà)蟋蟀(xī.shuài) 平仄(zè)混沌(hùn.dùn)馄饨(hún.tun) 露脸(lòu)露马脚(lòu)夹袄(jiá) 夹被(jiá)夹克(jiā)夹肢窝(gā) 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赏玩(shǎng)品尝(cháng)偿还(cháng) 拓展(tuò)碑拓(tà)潭柘寺(zhè) 芦花(lú)庐山(lú)槐树(huái) 傀儡(kuǐ)魁首(kuí)魅惑(mèi)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课程纲要修改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必修3 ◆授课课时:40课时 ◆设计:郑州市第106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通过语文必修三的学生,你将能: 1,通过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说出情节和人物性格,从而初步学会阅读小说。2,通过反复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列举诗歌的意象,说出诗歌的思想内容,并交流诗人表达的感情;关注唐代不同时期诗歌的创作风格及诗人风貌。3,通过诵读,借助注释、词典等工具积累识记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欣赏议论文比喻论证的形象性、排比论证的有力性及事实论证的雄辩性。 4,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分享科普文准确和简明的语言特点,掌握科普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树立科学精神。 5,议论文写作,通过分析习作,初步概述议论文的三要素,并能区分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及实践写作,学习各种论证方法,以达到能全面、辩证处理问题的方式。 6,通过本阶段阅读与写作的体验,丰富情感体验,树立科学思维,发展为头脑更灵活,心灵体质更健康的中学生。 课程内容与安排 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1课时) 第一单元 ◆内容标准: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初步概述文本内容;能抓住文本中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并学会通过这些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性格、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列举时代背景,进而能归纳人物背后的内涵和小说的主题;借助小说中写人的精彩段落,让学生动手仿写,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第二单元 ◆内容标准:学会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说出诗歌的意境,归纳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抓住具体诗句,从修辞、写作角度、描写手法等入手,学会具体赏析诗句;反复诵读作品,借助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 ◆内容标准:借助工具书、注释,能初步完成对文本的内容的阅读,并用勾圈点划法,积累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认真诵读,通过诵读体会议论性散文的语言妙处,重视朗读和背诵指导,列举作者及时代背景,分享作者思想的内涵,关注作者创作的风格。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 (1)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6、如何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苏教版-高中复习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铝的制取 ①溶解:Al2O3+2NaOH === 2NaAlO2+H2O ②过滤:除去杂质 ③酸化:NaAlO2+CO2+2H2O === Al(OH)3↓+NaHCO3 ④过滤:保留氢氧化铝 ⑤灼烧:2Al(OH)3 ======= 4Al+3O2↑ 铝合金特点:1、密度小2、强度高3、塑性好4、制造工艺简单5、成本低6、抗腐蚀力强铝的化学性质 (1)与酸的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与碱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第一步:2Al+6H2O= 2Al(OH)3+3H2↑ 第二步:Al(OH)3+NaOH=NaAlO2+2H2O ★总方程式: 2Al+2NaOH+6H2O=2NaAlO2+ 4H2O +3H2↑ (3)钝化:在常温下,铝与浓硝酸、浓硫酸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不与浓硝酸、浓硫酸进一步发生反应。 (4)铝热反应: 2Al + Fe2O3 === 2Fe + Al2O3 铝热剂: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Fe2O3、FeO、Fe3O4、V2O5、Cr2O3、MnO2)组成的混合物。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 氧化铝的用途 高硬度、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通电 高温

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 (1)与酸的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与碱的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氯化铝的制取: 氯化铝与氨水反应AlCl3+3NH3H2O=Al(OH)3↓+NH4Cl3 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 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 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常见的铁矿石和铜矿石 铁的冶炼方法 (1)制取CO:C+O2 === CO2,CO2+C ===CO (2)还原(炼铁原理):Fe2O3 + 3CO === 2Fe + 3CO2 (3)除SiO2:CaCO3===CaO+CO2↑,CaO+SiO2===CaSiO3 铜的冶炼方法 1.高温冶炼黄铜矿→电解精制; 2.湿法炼铜:Fe + CuSO4 = FeSO4 + Cu; 3.生物炼铜 铁、铜的化学性质 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或中等活泼金属)表现为还原性。 铁铜 (1)与非金属反应①铁生锈(铁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生成Fe2O3) ②2Fe+3Cl2 === 2FeCl3 ③2Fe+3Br2 === 2FeBr3 还原性:Fe2+>Br ④3Fe+2O2 === Fe3O4(2价Fe占 3 1 ,2价Fe占2/3) Cu +O2 === 2CuO Cu + Cl2=== CuCl2 2Cu + S === Cu2S (2)与酸反应①非强氧性的酸:Fe + 2H+ == Fe2+ + H2↑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 a.常温下钝化(浓H2SO4、浓HNO3用铁制容器盛装) b.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Fe(Ⅲ) ①非强氧性的酸: 不反应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在一定 条件下生成Cu(Ⅱ) 高温 高温 △ △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第一单元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知识梳理】 1、基础盘点 (1)字音: 踱步duó弥望mí颤动chàn 宛然wǎn霎时shà梵婀玲fàn 渺茫miǎo煤屑xiè落蕊ruǐ 夹袄jiá平仄zè颓废tuí 歧韵qí房檩lǐn驯鸽xùn 譬如pì细腻nì瞥见piē… 涸辙hé茎叶jīng婆娑suō 猗郁yī移徙xǐ囚系xì 圆弧hú尘垢gòu黝黑yǒu 栅栏zhà俯瞰kàn水涡wō 短暂zàn虚掷zhì徜徉cháng 缪斯miù澄清chéng曲折qūzhé 袅娜niǎonuó颤栗zhànlì混沌hùndùn 葱茏cōnglóng漪澜yīlán黑魆魆xūxū 潭柘寺zhè蓊蓊郁郁wěng脉脉含情mòmò 一椽破屋chuá削皮xiāo剥削xūe

纤腰xiān纤夫qiàn隽永juàn 隽秀jùn幽禁jìn禁不住jīn 安宁níng宁愿nìng创伤chuāng 创chuàng建露水lù露相lòu 厚薄báo刻薄bó薄荷bò 参差cēn参与cān人参shēn 疏落luò落枕lào大大落落luō 落在后面là折腾zhē折叠zhé 折耗shé差别chā参差cī 差劲chà出差chāi穿着zhuó 着急zháo走着zhe着数zhāo 独处chǔ妙处chù (2)字形: 点缀啜泣辍学拾掇没精打采 斑驳倩影喝彩敛裾了截爽直 萧索落寞严厉学历再接再厉 喇叭咳嗽攀援玷污掂量 惦记漂浮深邃吞噬常春藤 船舶停泊嬉戏闲暇瑕不掩瑜 名闻遐迩娇嫩矫情娇生惯养 骄兵必败鞭挞黯淡轻歌曼舞 漫不经心枝蔓 (3)词义: 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翁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要来临了。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猗郁:茂盛的样子。 急不暇择: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第二单元 《诗经》二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 【知识梳理】 1.基础盘点 (1)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通“非”)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必背课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背课文理解性默写 必修三 《蜀道难》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2、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 3、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4、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秋兴八首(其一)》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 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 ,。 《咏怀古迹(其三)》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 ,。 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 ,。 4、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 ,。 《登高》 1、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2、本首诗歌的主旨句,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