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3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乡发展目标和战略 (3)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人口与城镇化 (5)

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与组织规划 (6)

第三节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 (7)

第四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8)

第五节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9)

第六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0)

第七节县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1)

第八节生态文明建设 (16)

第四章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 (17)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统筹发展规划 (19)

第六章城区总体规划 (21)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21)

第二节总体布局规划 (21)

第三节居住用地与住房保障规划 (21)

第四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22)

第五节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24)

第六节工业用地及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25)

第七节综合交通规划 (26)

第八节景观系统规划 (28)

第九节绿地系统与广场规划 (29)

第十节环境保护规划 (30)

第十一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32)

第十二节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33)

第十三节燃气工程规划 (35)

第十四节环卫工程规划 (35)

第十五节综合防灾规划 (36)

第十六节建设用地控制 (39)

第十七节智慧城市建设 (41)

第十八节分期建设规划 (42)

第七章实施策略与措施 (43)

第八章附则 (43)

附表1 沿河县城乡发展指标体系汇总表 (44)

附表2 沿河县城市规划区城乡用地现状汇总表(2012年) (45)

附表3 沿河县城市规划区城乡用地规划汇总表 (45)

附表4 沿河县城区现状建设用地统计表(2012年) (45)

附表5 沿河县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30年) (46)

附表6 沿河县城区道路规划一览表 (47)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编制目的

为适应沿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实党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指示,落实铜仁市发展战略目标,正确处理沿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整合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力推进沿河跨越地理空间束缚,积极推进跳跃发展,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铜仁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特组织编制《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实施,充分发挥资源和文化优势,立足于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借助区域城镇群的带动和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沿河县建成贵州省东北部、黔渝交界地域的山、水、城、绿交融共生的特色城市。

第3条规划原则

1、贯彻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原则。

2、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

3、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原则。

4、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塑造城市特色的原则。

5、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8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

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8、《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年)

9、《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

10、《贵州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

11、《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12、《贵州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

13、《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规划》

14、《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8年)

15、《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16、《铜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3-2030)

17、《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8、《沿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9、《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

20、《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

21、《沿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

22、《沿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3、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规范、政策

第5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共19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4年;

中期为为2016—2020年,5年;

远期为2021—2030年,10年。

第6条规划层次及其范围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为整个县域行政辖区范围,面积2468.8平方公里。确定县域内城镇的分工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的配置,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等。

2、城区总体规划范围

东至牛金山、双树坪,西至青岗园、枫香坨,北面至黑獭,南面至淇滩、峡门口,面积为104.9平方公里。第7条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和平镇、淇滩镇、沙子镇、中界乡、黑水乡、黑獭乡、官舟镇七个乡镇的行政区划范围,未包括沿河乌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界限范围,面积为560.5平方公里。

第8条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

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城乡发展目标和战略

第9条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1、近期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8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GDP达到170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7.9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0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收入6500元,年均增长14%;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中期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40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GDP达到200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20亿

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收入11000元,年均增长12%;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

2、远期203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310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GDP达到41333元;地方财政收入达60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31000元,年均增长11%;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

2、城市建设目标

增强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建设具有较高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拥有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形成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保持优秀的城市生态环境。203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39m2,人均道路面积达16m2,人均绿化面积达到13m2。通过20年时间的努力,将沿河建设成为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功能健全、保障有力、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3、社会人文发展目标

形成拥有良好精神文明的社会风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现代文明与传统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挖掘和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主要社会人文指标达到并超过国内城市平均水平。教育、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建立均衡化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完备,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量提升,社会和谐、繁荣、稳定、文明。

4、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森林植被、自然地貌、水源地、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合理保护,形成功能合理、科学布局的生态绿地网络。工矿企业得到全面整治,污水、废弃物、烟尘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居民生活环境安全,全县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5、资源保护和利用目标

土地、水、矿产和能源等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集约使用。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国内中上水平,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节水技术得到全面推广,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得到全社会的倡导和有效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环境达到和谐共融。

城乡发展目标体系表

指标类别指标名称

近期

(2015年)

中期

(2020年)

远期

(2030年)

经济指标生产总值指标

生产总值(亿元)80 140 310 人均生产总值(万元/人) 1.7 2.0 4.1

社会指标人口与城镇化全县总人口规模(万人)68 70 75 城镇人口(万人)25.8 33.6 46 城镇化水平(%)38 48 61

资源指标水资源指标万元GDP耗水量(m3/万元)27 24 21 能源指标

单位GDP能耗水平(tec/万元GDP)0.95 0.75 0.65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10 15 20

环境指标生态指标森林覆盖率(%)45 47 50 污水指标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70 80 90

资源化利用率(%)0 0 10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80 90 100 垃圾指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 90 100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60 80 90

工业固体废物回收率(%)50 70 80

大气指标

大气环境质量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80 90 100 城镇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80 90 95

第10条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城乡空间整体发展。树立城乡空间规划和建设上的整体发展观,合理配置资源,按照生态优先、整合最优、机会均等的原则,加强城乡空间整合,促进城乡空间协调、持续、稳定发展。

2、城乡产业紧密关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工业、旅游业、现代农林业、生态协调发展,提高城乡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3、促进城镇“梯度化”发展,培育有工业支撑的城镇规模化发展,适度控制乡集镇发展规模,引导人口和建设用地指标向工业和城镇集聚,做大做强城市,带动县域全面发展。

4、城乡公共服务机会均等。建立城乡服务机会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安排城乡社会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公共资源,形成层级清晰、体系完整、运转高效、集约利用的公共服务系统,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5、城乡社会制度公平。城乡财税统筹,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公共财政体制,公平税赋;建立以工补农、城乡就业统筹的劳动力市场,推行统一用工和劳动保障制度;推行城乡管理一体化,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撤并”工作和户籍制度改革。

第11条空间优化发展战略

1、促进空间中心极化。充分保障城市的资源优先配置,积极推进中心极化进程,为城区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满足城市扩张需求。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积极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开发格局。

3、实施文化旅游提升战略。深化挖掘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保护人文遗存及其自然山水环境,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城市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人口与城镇化

第12条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全县人口为68万人,城镇人口为25.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8%;

中期(2020年):全县人口为70万人,城镇人口为33.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8%;

近期(2030年):全县人口为75万人,城镇人口为4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1%;

第13条城镇化策略

1、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

2、加快城市职能优化与调整,增强辐射和吸附能力,提高城镇化。

3、适度超前建设城市,扩大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4、以推动“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乡村城镇化进程。

5、适时调整行政区划,积极推进撤镇建办、撤乡建镇、撤村建社区,提高城镇化率。

6、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速度。

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与组织规划

第14条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在沿河县域范围内形成“一心一区两轴”的城镇空间框架。

“一心”:即沿河中心城区,是沿河县城镇空间的极核,也是贵州省东北部重要的门户。沿河中心城区由和平、沙子、中界、淇滩和黑獭组成。

“一区”:即城镇发展发展互动区,是沿河县城乡统筹示范区,包括和平、沙子、中界、淇滩、黑獭、黑水和官舟。

“两轴”:指沿G326、酉阳-沿河-德江高速公路形成的城镇空间发展轴线;乌江城镇发展轴线,依托乌江、县道以及今后联系沿河县和周边区域的快速干道形成城镇发展轴。

第15条城镇体系等级与规模结构

县域城镇体系划分为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三级结构。

一级:中心城区(和平、沙子、中界、淇滩、黑獭)

二级:中心镇(官舟、洪渡、塘坝)

三级:一般镇(谯家、夹石、土地坳、思渠、客田、黑水、甘溪、晓景、板场、泉坝、中寨、黄土、新景、后坪)

3-1 沿河县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2030年)

规模等级城镇名称及组成

规模

(万人)

数量

(个)

一中心城区23 1 二官舟、洪渡、塘坝3-8 3

三谯家、夹石、土地坳、思渠、客田、黑水、甘溪、晓景、板场、泉

坝、中寨、黄土、新景、后坪

<2 14

第16条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中心城区:黔渝交界处乌江门户大港,武陵山区重要旅游目的地,沿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物流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具有土家族风情的沿江特色风貌生态宜居城市。

官舟:以发展轻工、商贸为主的县域中部中心镇。

洪渡:以发展食品加工、旅游服务为主的县域北部中心镇。

塘坝:以发展矿产品加工、生态农业为主的工矿型城镇。

谯家: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服务为主。

夹石:以发展林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淇滩:以发展旅游服务业和物流业为主。

土地坳:以发展种养殖业和商贸为主。

思渠:以发展旅游服务、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客田:种养殖业和林业为主的小城镇。

黑獭:以旅游为主的城郊型乡镇。

黑水:以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为主的城郊型乡镇。

甘溪:以发展种养殖业、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

晓景:以发展种植、养殖业、林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边贸城镇。

板场:以发展种养殖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

泉坝:以发展种养殖业、林业为主。

中寨:以发展种养殖业为主。

黄土:以发展种养殖业、旅游服务业为主的旅游乡镇。

新景:以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为主。

后坪:以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为主。

第17条村庄建设分类指导

1、扩建型村庄:妥善处理旧区及新区的改建、保护和开发建设关系,延续原有村庄的空间格局,统筹安排新、旧区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新区建设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与旧区有机协调,尽量形成组团状紧凑布局。

2、新建型村庄: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浓郁乡风民情特色和时代特征;集约、节约用地;合理配套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制定新村环境建设要求和实施措施。

3、保护型村庄:努力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保护地方特色的延续;在保护好传统风格的前提下,可对历史民居进行必要的改水、改厨、改厕工作,适应现代生活要求;在村庄保护的视野影响范围内,严禁新建影响保护风格的建设项目,同时制定保护、利用的步骤和措施。

4、控制型村庄:对现状居民点以整治为主,严格控制新建居民点;村民新建住宅必须向新规划的居民点集中。

5、撤迁型村庄:除危房加固维修外,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活动(包括危房改造);其建设活动应纳入村庄新址规划建设,确保该类村庄逐步拆迁。

第18条村庄建设规模与标准

提高乡村地区建设密度,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应控制在120m2以内。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按每千人1000-2000m2建筑面积设置,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应予以财政支持保障。

第三节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19条产业选择

1、第一产业

以沿河现有的特色农产品为基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生态畜牧水产养殖业。依托沿河山羊和空心李农产品品牌,加速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水产、茶叶、果蔬主导产业。

2、第二产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抓住承接东部产业的机遇,以沿河县的电力、煤炭和矿产品资源为基础,发展建材、矿产品加工、新材料、轻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矿产资源和生物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与农业和第三产业进行协作,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条。

3、第三产业

沿河县要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吸引来自于各地的各种资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态、土家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服务业;充分利用水陆交通优势,开通沿河至重庆的水上运

输,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

第20条产业发展重点

1、第一产业

重点发展生态畜牧水产养殖业。其中乌江流域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带,县域西部区域(官舟、土地坳、泉坝、中寨)和北部区域(淇滩、垢坪、新景、客田)发展山羊养殖基地。县域西部区域(官舟、土地坳、泉坝、中寨)发展茶叶种植。县域东部以沙子为重点建设空心李基地。

2、第二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企业集群,促进工业区之间的错位竞争,实现工业发展。控制城区工业发展,中心城内工业逐步向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

重点发展沿河经济开发区、官舟轻工业区、洪渡食品工业区、塘坝矿产品加工工业区。

3、第三产业

以城区为依托,以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为重点,采取散点式的布局。城区重点发展旅游服务、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等;中心镇发展旅游服务、商贸、餐饮、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等;一般镇重点发展商贸、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等。

第21条产业空间布局

县域产业形成“一心两带四区”布局展开。

一心:(中心城区):重点布局发展商贸流通、旅游服务、物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发展以商贸流通、房地产、餐饮服务、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娱乐、大中型专业批发贸易市场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挥民族、地域、文化和水库发展旅游服务,结合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发展物流,工业主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两带:其中陆路产业带(县域东西方向产业带)指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依托高速公路、326国道等城市对外交通干道,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特色农产品加工。水路产业带(县域南北方向产业带)指依托乌江发展生态畜牧水产业,同时大力开发以特色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休闲避暑度假及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品。

四区:北部产业区以塘坝、淇滩为重点发展特色食品加工和物流业;中北部产业区以思渠、黄土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西部产业区以官舟、土地坳为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业;南部产业区以谯家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红色文化旅游业。

第四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22条旅游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协调发展”为主线,在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河流区域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乌江峡谷游”为开发理念,充分挖掘“土家风情文化”内涵,发挥山、水、情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以“休闲沿河”为主题,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会务、疗养和综合水上运动等旅游产品为一体,将风景名胜区打造为铜仁市规模最大的乌江峡谷生态观光、大型休闲度假胜地和高档会务基地为核心内涵的旅游目的地。

第23条旅游形象定位

沿河县旅游形象定位为:“乌江百里画廊、土家山歌之城”。

第24条旅游空间布局

采用“一带一心二点五区”结构模式。

一带:指以乌江水体为纽带。

一心:指以县城为主的服务中心。

二点:指洪渡和思渠两个旅游村。

五区:指土坨峡景区、黎芝峡景区、夹石峡景区、麻阳河黑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

第25条旅游产业开发

从城市、江河、文化、生态、节会、乡村旅游六个方面调整沿河县旅游产品结构。加大城市旅游、风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产品培育力度,不断丰富充实产品体系。培育“旅游地产、旅游商贸会展、旅游文娱餐饮、旅游林业特色养殖、旅游工业”五大旅游产业集群,实现旅游业与五大旅游产业集群的深度互动,全面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26条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1、交通设施建设:

通过重点项目解决沿河县域交通问题,特别是陆路交通,如高速公路、铁路、国道、县乡道、旅游公路、通村公路修建等,重点建设乌江水上航线和低空航线,加强重点区域游客集散中心建设。

2、市政基础设施:

加强城区、主要旅游景点及周边地区的供水、供电、环卫、通信、电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3、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以城市和景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建设游览、星级宾馆、购物、娱乐、餐饮等上档次的设施。

4、环境整治:

加强沿河县生态环境建设和旅游环境整治,在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实施专项治理,特别是卫生环境、景观风貌环境等硬环境,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建立完善旅游环境管理系统。

5、民族村寨保护:

加强对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历史建筑和村寨的发掘、整理和申报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保持村寨原始风貌,并相应进行景观整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

第五节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27条空间管制分区

本规划将县域空间划分为保护区、城镇建设区、生态协调区以及区域交通走廊防护带等四种类型。其中保护区由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构成。

第28条空间管制要求

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据《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强化管理,严

格履行申请、审批制度和农田占有许可证制度。整治耕地,改善灌溉条件,防止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

水源保护区: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的要求,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设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志,遵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201号)、《生

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卫监发2001-161号文)等规范要求加强对乌江、峡门口水库、官舟水

库等水源地的保护。

风景名胜区: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乌江山峡风景名胜

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有效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禁止开山、采石、开矿、开荒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以及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

设施。

自然保护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第167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管理,重点保护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生自然景观与环境资源,确保关键生境、生态物种、地形地貌等

不受影响和破坏,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区内禁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

建设活动,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区域,有计划地进行生态修复。

历史文化保护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

设部令第119号)、《贵州省划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保护县域内的国家级、省级

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等历史遗存。对不合理利用文物古迹或不利于文物安全的邻

近单位和建筑,都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文物部门要求进行保护。

城镇建设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土地管理法》和国家产

业政策进行建设,将生态环境的保护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全过程。采取积极的生态城镇发展策略,留足自然开

放空间和生物迁徙、栖息的生态空间;加快乡镇园林绿化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努力降低城镇化

对原生态环境和生态网络的负面影响。

生态协调区: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及贵州省、铜仁市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以生态保育建设为重点,

积极保留、修复山林、农田、河流等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引导,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型、无污染产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交通走廊防护带:本规划在高速公路、铁路两侧预留不少于30米的生态防护绿带。防护带是重要的

生态廊道,其内应加强绿化种植,严格管理。

第六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29条发展战略

沿河县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定位为:打通通道,加强对外联系,贯通城乡,服务武陵山区,形成渝、黔二省(市)结合部和武陵山区的交通节点。

第30条发展目标

着力构建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一批对全县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性和全局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结构、布局合理、运输能力满足未来客货运量要求的、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

第31条铁路

在规划期内做好贵阳至郑州铁路、昭通至黔江铁路的建设工作。

第32条高速公路

在规划期内做好酉阳经沿河至德江高速公路、务川经沿河至秀山高速公路、沿河经印江至铜仁高速公路

的建设工作。酉阳经沿河至德江高速公路在沿河城区西部、沙子北部、官舟、土地坳设置高速公路匝道口;

务川经沿河至秀山高速公路在官舟设置高高转换立交,在淇滩设置高速公路匝道口;沿河经印江至铜仁高速

公路在谯家设置高高转换立交。

第33条公路网

县域公路网:以城区为中心,形成三纵五横一联线的道路网。

三纵:重庆—塘坝—洪渡—新景—黄土—思渠—官舟—板场—谯家—德江

丁市—黑獭—县城—淇滩—印江

铜西—沙子—中界—晓景—印江

五横:务川(茅天)--塘坝—洪渡

务川(大坪)--思渠

德江--土地坳—官舟—黑水—县城—秀山(326国道)

德江—板场—淇滩—中界

夹石—甘溪—晓景

一联线:黄土--中寨—泉坝—土地坳—板场

提级改造326国道,达到二级路标准;改建官舟—重庆的北部干线公路,规划为二级路;沿乌江建设观光旅游路;规划为二级路;建设酉阳--县城—印江的县域东部干线公路,规划为二级路。打通县域北部垢坪至务川茅天、中北部思渠—务川大坪、西部中寨—泉坝—土地坳—板场—夹石—谯家三级公路。通村公路均按四级标准建设。

第34条航运

全力打造务川-酉阳-塘坝-道真乌江黄金水道。加快乌江沿线及库区港口码头建设,实施乌江航道整治,扩建县城东风码头,规划新建淇滩、崔家村、洪渡港,年吞吐能力达到500万吨/港;新建思渠港、夹石港,年吞吐能力200万吨/港,完善彭水电站沿河库区、沙陀电站沿河库区、官舟水库库区、峡门口水库库区及乌江直流等码头建设。

第35条站场规划

规划各乡镇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优质、信息灵敏的公路客运站场系统,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达到便民目的。规划在中心城区建设二级客站三处;在中心镇官舟、洪渡和塘坝设三级客站各一处,其它乡镇设置四级客站各一处。在城区新建两处货运站,同时加快物流中心、专用货场、停车场建设,以增强城镇的综合运输能力。

第七节县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第36条社会服务设施

1、科技事业发展规划

(1)产业科技:提高工农业科技含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工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2)社会科技:充分应用科技成果促进城建、环保、人口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3)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城市建成服务全县的科技中心,重点镇建成二级科技开发推广咨询机构,一般镇建成三级科技服务咨询机构。

(4)加强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重视科技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信息化建设规划

(1)目标

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2)原则

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

(3)建设任务

建设一个中心:全县网络管理服务中心;

实施四大工程:即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网络经济工程。

3、教育设施规划

(1)教育普及

全县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近期不低于85%,2020年达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20年达90%以上。203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

(2)布局标准

按0.5万人口设置1所幼儿园,规模为6班;按1万人口设置一所小学,规模为24班;按2万人口设置1所初中,规模为36班;新建高中达到0.3万人以上。

(3)设施配置与布局

全县配置小学70所左右,合计1680班左右;配置初中35所左右,合计1260班左右;中学(完中)6所,合计216班左右;职业教育学校一所。

4、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1)城区按7床/千人标准配置医疗设施,加强改造和完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医院建设。

(2)城镇设卫生院,按4床/千人标准配置,加强中心卫生院的规范化建设。

(3)加强中心村卫生室建设,自然村、基层村建设医疗点。

(4)抓好创建卫生城镇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5)规划期末医疗设施总规模为:城区1610床,其余城镇1880床,总计3490床。

5、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1)城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

(2)乡镇建设文化站,镇乡图书馆(室),各镇建新华书店1处,中心镇文化站逐步建成县文化馆分馆;

(3)中心村建文化站、图书室;

6、体育场馆及设施规划

(1)中心城区建成体育活动中心,配建综合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

(2)乡镇建设体育健身工程,设置综合性篮球场,配备健身设施,体育场地建设可与学校体育和文化设施结合设置。

(3)中心村结合文化站建设体育活动室和篮球场。

7、社会福利设施与保障规划

(1)扩大城镇就业,保障社会稳定。

(2)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奔小康进程。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

(4)加快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积极建设城镇社会福利设施,形成城市——乡镇(街道办)——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中心城区建成社会福利院、救助站及200张床位左右的综合性养老机构;中心镇建成80张床以上的敬老院;城市社区和一般镇加强社区康体中心建设。各乡镇建设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6)在城郊和中心镇周边区域配置公益性公墓。积极推进殡葬改革。

8、城镇住房建设

(1)2015年,全县城镇住房供给水平有较大提高,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力争达到25m2。到2020年,城镇人均住宅居住面积达到30m2。到2030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m2,城镇住房成套率达90%以上。

(2)保障性住房所占比例在30%以上。2015年解决人均居住面积10m2以下城镇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2030年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保障面积达到20m2。

(3)不断完善城镇住房规划的编制,引导城镇住房开发的集中化、规模化、开发行为规范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第37条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标准

用水量标准乡镇最高日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含公建)标准180L/cap.d,工业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20%计,其它用水量及不可预见水量占总用水量的30%。

2、水源选择

(1)各乡镇采取集中供水,供水水源就近取用境内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的选择应考虑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并与其它市政设施协调建设,避免与城镇发展方向相冲突。

(2)建立区域性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制,强化区域水资源管理,依法治水。城市和各乡镇在加强蓄引水工程建设和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前提下,因地制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解决供水问题。

3、水源保护

按国家水源保护的有关要求划定水源的保护区,执行水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水源。

第38条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县城和中心镇采用分流制;一般集镇近期采用合流制,远期采用分流制;农村地区采用合流制,有特色、有条件的新农村采用分流制。

2、排水设施规划

建设城镇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因地制宜采用氧化塘或自然沉淀及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等方式处理城镇污水。集镇和中心村,大力提倡生态污水处理,采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的稳定塘、人工湿地等处理工艺。污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或农灌。

第39条电力工程规划

1、负荷与用电量预测

近期全县负荷152.23MW,用电量5.36亿kWh。远期负荷363.74MW,用电量16.0亿kWh。

2、电源规划

220kV电网:扩建220kV青山变电站,最终主变容量为540MVA,方可满足沿河县远期发展负荷需求。

110kV电网:2010-2030年间,沿河县共新建110kV变电站8座,规模按二台主变设置,单台容量从20MVA、31.5MVA、40MVA、50MVA进行选择,变电站用地约8000平方米/座。

35kV电网:完成35kV垢坪变、泉坝变、板场变、夹石变、铝厂变等变电站建设,35kV变电站规模按二台主变设置,单台容量从2.5MVA、3.15MVA、4MVA、5MVA进行选择,变电站用地约3000平方米/座。近期35KV官舟变、淇滩变、谯家变升压为110kV变电站。远期逐步将输电距离较远和负荷增长较快的乡镇35kV变电站升压为110kV变电站。

3、网架规划

以220kV青山变为网架支撑点,充分利用地方水电站供电能力,以110kV变电站为中心向各35kV变电站单回辐射、双回辐射、单回链式供电,构成中部电网、南部电网、西部电网、西北部电网等4个供电片区。

4、高压走廊及线路安全距离

进入城区或在城区附近架设的35kV以上电力高压线路,应充分考虑高压走廊建设的经济性。电力线路与建、构筑物应保证预留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在城区通过的35kV以上的高压线路其杆塔等安全系数≥4.5。高压走廊下不宜建建(筑)物,不宜种植高大树木。

35kV以上的线路进入规划区或在规划区附近架设的高压线路,应满足线路对地的距离要求,同时预留高压走廊,其高压走廊宽度如下:

500kV 60米~75米

220kV 30米~40米

110kV 15米~25米

35kV 12米~20米

电力线路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水平距离(米)垂直距离(米)10kV距离建、构筑物 2 4

35kV距离建、构筑物 3 4

110kV距离建、构筑物 4 5 注:需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

5、水电能源规划

进一步提高沿河电网的水电装机容量,网内水电作为电网的重要补充,有利于沿河电网抗灾能力的提高。

6、核电能源规划

于沿河县板场乡大坝村拟建沿河县核电站,此项目占地3000亩,拟建4台容量125万千瓦改进型水堆核电机组,所发电量主要用于“西电东送”。

第40条通信设施规划

1、根据沿河县城镇体系规划以及电信部门的有关行业规划,预测近期全县电话普及率为25.2部/百人,电话实装数约16万门,其中农话普及率为24部/百人,电话实装数约11.6万门。远期全县电话普及率为32.4部/百人,电话实装数24.3万门;其中,农话普及率为31部/百人,电话实装数约12.09万门。全县近期移动电话普及率约为40部/百人,远期移动电话普及率约为55部/百人。

2、加快通信网路的建设,增强综合通信能力,发展以IP为主导的新一代数据通信业务,构建融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通信网,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城区、各镇政府驻地大力发展FTTH(光纤到户)/FTTB(光纤到楼)接入技术,逐步建设覆盖全县的数据通信网。

3、移动通信规划:适时扩容移动交换机,增设移动基站,以GSM/CDMA和3G/4G构成不同层次的网络,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发展移动数据业务,移动通信网逐渐发展为无线智能网、无线因特网。

4、积极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泛在网、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础平台,建设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等应用系统。

第41条邮政设施规划

1、在规划期内,邮政普遍服务、快递服务能力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高,邮政普遍服务水平高于《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实现邮政服务网点覆盖所有乡镇;接收邮件场所基本齐备;信报箱基本覆盖城镇居民住宅,邮筒(箱)、报刊亭基本满足群众需要。

2、调整邮政网络结构,组成一个高效的邮政服务网。各邮政局所建成电子化局所。建设用户信息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实现邮政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第42条能源结构规划

1、能源结构

县城及各乡镇居民生活能源结构为:燃气、电能、型煤;规划县城建设管道燃气工程,气源为天然气(包括液化、压缩天然气LNG、CNG),液化石油气为补充气源;乡镇燃气气源为液化石油气,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供气。预测2015年县域城镇液化气用量29.2吨/日,2030年为59.2吨/日。

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各地应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和推广不同模式的沼气综合利用途径,发挥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逐步形成“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体系,推广省柴节煤灶,形成以沼气、型煤为主,电能、液化气为辅的生活能源结构。

2、设施建设

在沿河县城新建供气规模9.02万N m3/d的天然气储配站2座,县域乡镇合理设置瓶装液化气充装站、型煤加工厂和瓶装液化气经营点。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沼气用户每户建8立方米沼气池。

第43条环境保护规划

1、县域环境保护目标

(1)空气环境质量目标

规划期内县域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城区及城镇居住区、城郊农村地区和一般工业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二、三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三级标准。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质量目标

防治水质污染,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域和饮用水源的保护,规划期内确保乌江、峡门口水库、当坝水库、龙门丫水库、马蝗沟水库、甘溪甘水库、岩门口水库等一级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水质不低于Ⅲ类标准。

(3)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目标

规划期县域内主要水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标准。

(4)声环境质量目标

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08)控制县域内各功能区的噪音污染,近期声功能区达标覆盖率达到80%,远期声功能区达标覆盖率达到90%。

(5)生态环境质量目标

近期城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8%,镇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远期城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0%,镇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

2、环卫工程规划

规划期内各乡镇逐渐建成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成一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使得全县乡镇能够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均需统一收运集中处理;粪便经化粪池降解沉淀后,用吸粪车收集化粪池沉淀物,运至垃圾场处理。

规划在城郊黑水乡麻竹溪村飚水岩设置垃圾填埋场,规模为日处理100吨,总容量61万立方米。一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本期使用年限满后,扩建沿河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二期工程,处理工艺采用卫生填埋,建设规模为230 立方米/日,所需库容为115.5万立方米,填埋场的设计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及相关标准规范中的规定。

近期2015年日人均垃圾产量为1.2千克/人?日,则县域日垃圾产量为816吨;远期2030年日人均垃圾产量为1.1千克/人?日,则县域日垃圾产量为825吨。

第44条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防洪规划

城区防洪按50年一遇标准设防,中心镇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其余乡镇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

2、消防规划

(1)建立消防指挥中心和培训基地;城区设置一级消防站4座;官舟、洪渡、谯家设置二级普通消防站各1座,其它镇乡按实际需要设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

(2)配合城镇道路建设布置消火栓,消防用水由市政管道统一供给,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对定时供应自来水的村庄应建相应规模的消防水池。

(3)完善各级道路系统,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4)建立水上救援体系。

(5)危险品仓库布置在城市边缘,主导风向下风向。

3、地质灾害防治

新区及城镇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新办矿山等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率达100%。

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实行地质灾害部门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多发地段灾害检查,对高切建、深开挖工程进行严格监管。项目选址、定点过程中,应充分论证地质灾害及潜在地质灾害的影响。

第八节生态文明建设

第45条建设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46条途径方式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47条战略任务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第48条建设措施

1、积极推进退耕还林、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生态茶产业、生态翠竹业。

2、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

3、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强生态文明观念,建立宜居宜游适业沿河。

4、加强水域和饮用水源的保护,确保饮用水源一级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水质不低于Ⅲ类标准。

5、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噪声污染、废气排放控制。

6、建设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加强养殖小区管理,建设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7、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和城镇绿化建设。重点对十二盘森林公园和谯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利用。

8、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积极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第四章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

第49条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要求,严格执行《沿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2、加强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优化非农建设用地结构和空间分布,保障城市、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有序供应。

3、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加强土地动态监测,实现土地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第50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建立健全明确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产权管理,对水资源使用部门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完善水资源的价格机制。调整缺水地区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节约用水的制度。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

用水浪费。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第51条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1、实行文物信息资源共享,制定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规划,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大文物和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

2、加强地域内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社会生产、生活习俗、节日庆典、信仰祭祀、游艺活动、土家山歌和民俗仪式的文献、典籍、契约、手稿、谱牒、器皿、用具、服饰等具有代表性的可移动文物的抢救、保护和利用。

3、在国家、省、县文物保护相关管理规定的指导下依法对国家、省、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管理和保护。制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保护措施应当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规划、修缮、安全、利用、保护设施、环境整治等内容。

第52条文物保护单位

沿河县现有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七处。其中:

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一处(含四个点):包括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红军干部培训所旧址、淇滩第四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即苏联空军金角洛夫墓、乌江洪峰标记石刻。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四处:即红军渡纪念碑、龚渭清烈士纪念碑、岵瞻亭、文昌阁、土家族清代民居建筑崔家四合院、民族历史文化村淇滩村、民族历史文化村思渠村、民族风情村鲤鱼池、席正铭烈士纪念碑、十二盘瓷碑、四方石汉墓、张云腾墓、谯家铺清代古墓群、云盘山遗址、天缘寺、蛮王洞摩崖石刻、无上金刚大曼茶罗摩崖石刻、惊涛拍岸摩崖石刻、唐山遇震光荣牺牲同志纪念碑、红三军驻地旧址、三孔桥。

对于各级文保单位,必须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贵州省文物保护条例》执行,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文物保护单位应当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根据《文物保护法》,本次规划对沿河县域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划定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应按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环境进行保护,禁止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旧”,并严格按审核程序进行。对影响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依法拆除。

禁止在保护范围内进行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筑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严禁修建风格、高度、体量、色调等与文物及其环境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53条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利用

(1)坚决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通过适度开发利用保护区生态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在保护好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形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2)保护独特的自然地理形态。

(3)完善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体系。

(4)保护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保护县域风景资源。及时编制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等,增强与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的协调,严格依

据规划实施建设管理,保护自然景观、文化古迹和生态环境,积极稳妥地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打造旅游精品。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统筹发展规划

第54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和平镇、淇滩镇、沙子镇、中界乡、黑水乡、黑獭乡、官舟镇七个乡镇的行政区划范围,未包括沿河乌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界限范围,面积为560.5平方公里。

第55条城市规划区统筹发展战略

1、以资源底限为前提,确定城镇发展的极限容量,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

2、打破原有的行政分治界限,统筹规划区内城市各功能片区的职能、规模、空间结构和主要用地布局。

3、统筹规划区内重大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布线、布点。

4、统筹各乡镇和村庄的发展,依据各自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第56条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

建成区:加快旧城改造,调整改造与城市整体发展不相协调的地区。加大新农村整治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禁止建设区:要包括地址灾害点、水体、泄洪区、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心保护区、生态保护区、重大对外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的周边区域等等。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禁止任何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行为。划定绿线、紫线、黄线及蓝线,依据相关法规实施管制。禁建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活动,具体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州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禁建区外围需要实施控制的区域。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市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控制建设的规模、强度和空间形态。保护县级以上森林公园、城市生态公园、植被茂密的林区,因特殊原因确须建设,则应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建设,防止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破坏与影响,合理进行旅游、休闲、观光等设施的建设,严禁在重要景区修建旅游设施,严格防止各类污染破坏生态,禁止开山炸石、取土制砖、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等各种破坏景观资源的行为。限制建设区内若有中、低易发地质灾害,规划建设时一定要慎重,必须严格做好地质灾害评估,事先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适建区:包括新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及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是城市、小城镇、村庄建设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须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满足各类管制分区的标准要求。

第57条城市规划区空间结构规划

城市规划区空间结构为“一主一副、双城联动,协调发展”。

1、“一主一副”:指沿河中心城区与官舟镇区。沿河中心城区作为沿河县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主中心;官舟镇区作为沿河县产业发展主要拓展空间。沿河县中心城区位于乌江沿岸,生态环境敏感及用地条件十分有限,不适宜进行大规模工业产业用地布局,规划将部分工业产业功能布局至官舟镇区,作为沿河中心城区产业空间不足的补充与发展。

2、“双城联动”:指沿河中心城区在发展同时,官舟镇区作为沿河县产业发展空间补充拓展区域,与沿河中心城区共同发展。

3、“协调发展”:一是要统筹联接,互补互动发展;二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位于规划区内的乡镇、可依托城区的辐射带动快速发展。

第58条乡镇统筹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区内各乡镇与城区的空间关系,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指引。即撤镇设社区型、城市边缘区乡镇和外围乡镇。

沿河规划区乡镇指引分类表

类型乡镇名

撤镇设社区型沙子、中界

城市边缘区型淇滩、黑獭

外围型黑水、官舟

第59条交通系统协调规划

1、公路系统的协调

依托现有G326的基础上,配合德江—沿河--酉阳高速公路的建设,新建快捷路,以加强规划区内各组团之间的联系。

2、交通运输的协调

结合仓储物流业的发展,考虑乌江片区、沙中片区功能定位,协调客、货运输的途径和路线,,避免相互干扰。规划326国道和德江—沿河—酉阳高速公路作为主要的对外交通联系,另规划两条快捷路加强乌江片区与沙中片区交通联系。

3、公共交通

完善公交网络结构,形成三级格局。在城区内重点结合规划的对外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布局设置换乘枢纽,在合理位置预留停车、保养等场站用地;各组团预留公交换乘站和停车场;保证首末站用地。新建城区及镇区主干道沿线应建港湾式停靠站,对于改建道路,视道路两侧用地具体形式,尽量采用港湾式停靠站。

依托城市快速公路、326国道加强乌江片区—沙中片区之间的公共交通联系。增设专线公交线路,加强公路系统与城镇出入口的衔接,完善静态交通系统。通过公共交通系统的接驳,提供环保、便捷、快速的交通服务体系。

第60条规划区村庄统筹策略

1、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将中心城区东部的沙子和中界、北部的黑獭、南部的淇滩作为近郊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区,城中村、园区村、城边村、近郊村等按城市社区标准规划建设, 其他的农村居民点建设走集中、集约的发展道路,整合零星分散的村组,提高村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点整合,引导农村居民点向交通、生产条件较好,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村庄整合,整合后的农村居民点(或新型农村社区)规模在 300~1000人。达到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化”、景观“乡村化”要求。

涉及整合的村庄有官舟镇的马脑村、水库村、妙坝村、永和村、三角村、大桥村、泥马村、野溪坑村、曾家沟、青山村、联坝村、白马村、黄龙村、吴家山村、集中村、新岩村、桂花村、清泉村、灯塔村、燎炬村、石家山村、桃子村、院子村、中华村、炉泉村、枣树村、红星村、鹿溪村、中心村、木梓岭村、杨柳村、农庄村、艾心村、新场村、水爬岩村、肖家坝村、瓦厂坝村;黑水乡的大山村、氽塘村、建权村、新典村、杨寨村、斜岩村、桂家山村、爱群村、侯家村、尖山村、麻竹溪村、朝阳村、龙塘村、凉村村、新群村。

江西彭泽县城总体规划彭泽文本5.23

江西彭泽县城总体规划彭泽文本5.23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4)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7) 第五章城市用地总体布局 (7) 第六章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8) 第七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9) 第八章城市景观风貌系统规划 (10) 第九章市政工程规划 (11) 第十章环保环卫工程规划 (13)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14) 第十二章旧城改造规划 (15)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15) 第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18) 第十五章郊区规划 (18)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18) 第十七章附则 (19) 附表1: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 (19) 附表2:近期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20) 附表3:远期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21) (注:规划文本中有下划线的条款为强制性规划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为适应彭泽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江西省彭泽县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为本规划)。本规划为上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 第2条本轮规划重点 1、确立城市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 2、完善县域城镇体系格局; 3、调整县城的城市性质、规模、城市规划区范围及用地布局、规划年限; 4、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调整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5、保护和利用景观资源,突出城市特色; 第3条本规划是彭泽县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在彭泽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一切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1991年)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 7、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 8、《彭泽县总体规划》(1995——2015年) 9、《关于彭泽县二00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0、《2005年在彭泽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新丰县总体规划文本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性质 (1) 第三章城市发展目标 (1) 第四章城市规模 (2) 第五章县域城镇体系 (2) 第六章城区土地利用 (3) 第七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与调整改造 (3) 第八章历史文物保护与城区风貌 (4) 第九章对外交通 (4) 第十章城区交通 (5) 第十一章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地 (5)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 (5) 第十三章城市水源与给水 (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 (6) 第十五章远景规划设想 (8) 第十六章实施措施 (8) 第十七章附则 (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加强,广东省北部山区经济开始快速增长,为适应大环境的变化,满足新丰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管理的合理有序,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以及实施细则》 《中心镇规划指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韶关市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韶关市新丰县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 第三条韶关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为2015.2 平方公里,而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在城区,即县城中心区丰城镇,规划范围面积为15.01平方公里。规划主要内容是土地利用规划。中心城区以旧城区及新城区为核心,其中新区是城区总体规划的重点规划范围。 第四条总体规划期限为2008年~2023年,重大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近期建设规划期限到2013年。 第五条本规划所涉及的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城区用地实际情况、规划意图,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及其适度弹性而制定的。 第二章城市性质 第六条丰城是新丰县县城区所在地,是新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韶关南部经济中心城市。 第七条丰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城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突出城区的中心功能,保证县域管理职能实施的需要,建成全市领先的现代化城市。新丰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是融山、河、城为一体的山水城市。新丰城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山水城市的基本特色。丰城是县级城市,是韶关南部对外开放的枢纽城市,是起跨市区作用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丰城城区的规划与建设要为其发展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远景目标奠定基础。 第三章城市发展目标 第八条城市发展总目标:2O23年把丰城城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山水特色突出,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第九条经济目标:新丰县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山区贫困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65086万元(可比价),三大产业结构为36.89 : 32.71 : 30.40,人均国内生产总

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真题 试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 A、教材 B、因特网 C、实验室 D、师生关系 【答案】D 【解析】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故选D。 2、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具有多种形态,是()的统一。 A、课内与课外 B、班级与小组 C、集体与个别化 D、共性与多样性 【答案】D 【解析】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故选D。 3、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或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融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D 【解析】核心课程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系统。故选D。 4、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常常要去寻找原因,能够激发动机的归因是()。

A、任务难度太大 B、努力不够 C、运气不好 D、能力不够 【答案】B 【解析】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其中,努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内部归因,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付出巨大的努力,会增加自豪感,但并不一定期望以后还会成功,一旦放弃努力,可能面临失败;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会增加羞愧感,并期望以后通过付出更多的努力获得成功。故选B。 5、“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这是贯彻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 A、连贯性 B、疏导性 C、一致性 D、导向性 【答案】D 【解析】贯彻德育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故选D。 6、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 A、勇于创新 B、勇于实践 C、严谨治学 D、更新观念 【答案】C 【解析】严谨治学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故选C。 7、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教育要()。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抓关键期 D、扬长避短 【答案】C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所以教育应要抓住最适宜进行教育的那个时期,即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故选

甘肃庄浪概况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全县辖18个乡镇、293个村、1521个社。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万人。全县共有耕地92万亩,人均2.3亩。县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均降雨量468毫米,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42天。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贫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庄浪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探明储量2亿多吨的优质石灰石和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可开采利用,年产优质亚麻原茎2万吨,年产商品洋芋30万吨,是陇东胡麻、荞麦、蚕豆、白云豆、胡椒的主要产区之一,大黄、柴胡、党参、甘草、冬花、杜仲等40多种名贵药材进入全国大部分药村市场;有天然和人工沙棘林带12万亩,以蕨菜为主的山野菜深受消费者喜爱。洛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光热充足,是种植苹果、桃、梨等优质瓜果蔬菜的适生区,素有“瓜果之乡”之美称。 荣誉 庄浪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早期发祥地之一。境内已发县古文化遗址400多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庄浪县干部群众经过34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庄浪县人民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磨砺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加快发展,使全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方面的工作还在全省或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先后获得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全省社会治安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庄浪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传说中伏羲氏、女娲氏的活动区域之一。相传夏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庄浪在夏商时属“雍州之域”;西周是西戎的游牧之地,划在“候服”的范围;春秋战国时,仍为西戎所占据。春秋中期,归秦国版图。秦始皇灭六国,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关中五郡之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县)所辖。 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庄浪地区为凉州刺史部(州治陇城,今年秦安县陇城镇)下的天水郡所辖。县域分属天水郡之略阳道(治所今甘肃秦安县。)、街泉县(治所今甘肃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成纪县(治所今甘肃静宁县治平乡)。县城东北属安定郡的泾阳县(治所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辖。王莽篡汉改天水郡为“填戎郡”,还曾设阿阳郡,庄浪地区又分属上述两郡。东汉明帝永平17年(74),改凉州刺史部的天水郡为汉阳郡(今甘肃甘谷县),废街泉县,并入略阳县,庄浪又分属略阳县及阿阳两县。汉献帝初平四年(139),从汉阳郡中又分置永阳郡,改略阳县为街亭县,庄浪地区又分属永阳郡的阿阳、街亭县(县治在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 三国时期,庄浪县域属曹魏雍州管辖。献帝建安19 年(214),更永阳郡为广魏郡(郡治临渭,今年内甘肃清水县西南),又改街亭县为略阳县,庄浪在那时属广魏郡略阳县。西晋泰始年间(265——274),又恢复广魏郡为略阳郡。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氐、羌、鲜卑、羯等“五胡”相继内迁,战乱频繁,民族政权林立。庄浪县域全部处于民族政权之下。从公元317年到589年的二百年间,大体上先后统治我县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前赵、前秦、后秦、北魏、西魏、北周等国。其中,前赵时庄浪属略阳郡。前秦永兴二年(385),皇帝苻竖置“平凉郡于高平镇。”意欲平定凉国,此时庄浪县北部之一小部分属泾州平凉郡辖,北部的大部分及南部仍由秦州略阳郡辖。东晋安帝七年、乞伏乾归更始三年(411),西秦乞伏乾归攻后秦南安太守王璟于水洛城,这是庄浪现存地名见于史册的最早记载。“水洛”之名在历史潮

沿河文化详细介绍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 沿河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132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峡段,峡长89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观。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古镇洪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史谜团;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沿河乌江山峡不仅是千里乌江自然风光的精妙之笔,更是研究古代乌江文明的巨大宝藏,沿河也因此被誉为“乌江缩影古思州”。“乌江缩影古思州”是沿河最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它可以与“武陵正源梵净山”、“天然盆景张家界”形成完美的互补优势和强强联合。 沿河文物古迹还有唐永佛寺、明天缘寺、西汉陶窑、汉砖、汉砖窑、汉墓群和清代乌江洪峰石刻、“蛮王洞”等。近年来,引起考古学界关注的还有沿河新石器晚期至商周遗址群、海洋古生物化石等。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有76群730多只黑叶猴,占全球黑叶猴总量的三分之一,2004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沿河是革命老区,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1934年贺龙、夏曦、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云贵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为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牵制敌人,立下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沿河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民族风情十分浓郁。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歌舞、民族习俗别具一格。至今仍保留着土家民歌、摆手舞、肉莲花、打镏子、薅草锣鼓、傩堂戏、花灯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其中肉莲花曾三次获得全国金奖。2010 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传统“沿河四宝” 历史上的“沿河四宝”形成于明清时期,内容是“油桐、乌桕、蜂蜜、山羊”四大农特产品。清代和民国时期,“沿河四宝”以其量大质优闻名省内外,其地位与“沿河盐运经济”同样重要,是沿河当时经济的主要支撑。解放初期至七十年代,沿河四宝在全县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

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一、规划范围 东源县县域面积407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西至东源县与河源市区交界处,东至义合镇苏家围风景区,南至梧桐山山脉,北至桂山山脉,总面积15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 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全县综合实力进入山区县前列,成为环珠三角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形成完善的特色产业体系,建成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宜居、宜业、宜商、宜休闲”的滨江园林城市。 四、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依托粤赣高速、长深高速(梅河高速)、汕湛高速和205国道,形成“两主两副”的城镇发展轴。 1.两条发展主轴:沿粤赣高速和梅河高速,形成两条城镇发展主轴。引导县域人口和产业向两条城镇发展轴集聚。优先在两条主轴沿线安排城市用地和产业用地。 2.两条发展副轴:沿205国道和汕湛高速,形成两条城镇发展副轴。支持沿线城镇在条件成熟时,争取安排重大项目落户。 五、发展定位

1.环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承接地 2.粤东北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 3.河源市中心城区副中心 4.客家山区滨水园林城市 六、发展规模 到2030年,县域面积4070平方公里,县域人口约66万人。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4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8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七、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格局 遵循集约集聚、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引导城市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优化集聚,对部分已建成地区进行功能置换,形成“三片”、“十区”、“六组团”的发展格局。 1.形成三大发展片。 (1)东部生态旅游发展片。梅河高速和东环高速路以东片区,拥有热水温泉、东江源度假村、东江国家级湿地公园等生态和旅游资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功能,禁止新增工业开发,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 (2)中部特色产业发展片。以仙银大道为界,向东延续至梅河高速,引导工业项目集中布局,重点发展制药、食品、高端定制等特色工业和园区原有传统产业。引导与工业区相配套的居住、公服、商务等功能向蝴蝶岭产业园区二期集聚。片区内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片区与片区之间尽可能设立绿化隔离带。 (3)西部城市服务发展片。以仙银大道为界,向西延伸至东源县界,重点发展行政办公、教育服务、旅游服务、商务服务、商贸批发等城市服务功能。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高考地理试卷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高考地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8题;共32分) 1. (2分)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西电东送是指西部地区的水电和火电输往东部,图中有火电站分布的是() A . ③④ B . ④⑤ C . ②③ D . ①⑤ 2. (6分)读北美洲西部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降水年变率最大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M地有北美洲西岸的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 B . 远离河流入海口,饵料丰富 C . 盛行离岸风,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D . 光照充足,水温较高,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多 (3)根据观察,①地的雪松、矮松等植被发育不良或变形,主要原因是() A . 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B . 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 C . 海拔较高,气候寒冷 D . 冬季经常受来自北方风力强劲的干冷空气吹袭 3. (4分) (2017高一下·红桥期末) 多肉植物观赏性强,近年来深受市场青睐,它们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交替的地方,纳马夸兰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多肉植物分布区,该地区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近年来,纳马夸兰多肉植物为人们所熟知,市场范围迅速扩大,这主要得益于()

A . 种植规模扩大 B . 种植技术进步 C . 机械化水平提高 D . 互联网普及 (2)纳马夸兰地区可能位于图中()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4. (4分) (2019高三上·双鸭山月考) 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大约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谷地迄今尚未发现地热活动。干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称为“血瀑布”。如下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远高于0℃,比较温暖,其主要原因是()

庄浪县城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目录A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3) 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6) 第四章城市性质及规模 (9)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 (10) 第六章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12) 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13) 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16) 第九章四线管制规划 (18)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19) 第十一章附则 (2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国家实施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政策措施,为庄浪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的趋势,为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庄浪县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与目前庄浪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已不相适应。为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的统筹、协调与引导作用,促进区域城镇合理、健康发展,特进行庄浪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7.《城市绿化专项规划编制办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9.《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0.《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 11.《平凉市城乡规划技术规程》 12.《庄浪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年)》 13.《庄浪县志》 14.《庄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5.《庄浪县综合年鉴1991-2000》 16.《庄浪年鉴2005》 17.其它相关资料 第3条规划原则 1. 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原则 城市-区域是一个完整的城乡系统,应协调发展,不可偏废。党中央、国务院提

霍山县城总体规划调整文本

霍山县城总体规划(调整) (2006-2020) 文本

规划项目名称:霍山县城总体规划(调整) 项目委托单位:霍山县人民政府 规划编制单位: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设计证书等级:乙级 设计证书编号:(皖)城规编字022008 霍山县城总体规划项目参加人员 霍山县人民政府 王光祥霍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彭瑞友霍山县建设局局长 任鸿霍山县建设局规划局局长注册规划师 尹蓉霍山县建设局规划局工程师 尹新月霍山县建设局规划局助理工程师 彭浩霍山县建设局规划局助理工程师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储金龙博士、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规划编制人员:程堂明硕士、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凌琦副教授、环境工程师 杨伟伟硕士、讲师、设备工程师 刘朝晖规划师、硕士 鹿东涛助理规划师 陈善兵助理规划师 张雨雷助理规划师 刘周助理规划师 卢凯助理规划师 张坤助理规划师 左俊助理规划师 王同林助理规划师

安徽省霍山县城总体规划 (2006-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战略 (1)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 (4) 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 (5) 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5) 第八章居住用地规划 (6) 第九章公共设施系统规划 (7) 第十章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8) 第十一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9)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9)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10) 第十四章环保环卫规划 (11) 第十五章郊区规划 (13)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14)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对策 (15) 第十八章附则 (16)

县域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一、区(市)县域总体规划成果内容 (一)文本 (二)图纸 (三)说明书 二、区(市)县域总体规划文本要求 (一)文本基本要求 规划文本应准确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内容提出规定性的要求,文字表达应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强制性内容 1、分区管制 包括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明确以上各分区的范围与界线,以及开发控制要求。 2、五线控制 包括红线、蓝线、绿线、黄线与紫线,明确以上各线的位置、宽度,以及控制要求。 3、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 包括道路交通、市政设施与管线、引水、水利、防洪、滞洪等工程、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场等设施,明确位置、容量与标准。 (三)文本格式 文本书写章节参照格式: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性质与规模 第三章体系与布局规划 第四章空间管制规划 第五章交通体系规划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八章发展与资源协调保护规划 第九章附则 三、区(市)县域总体规划图纸要求 (一)图纸构成 1、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 2、区(市)县域相关规划综合分析图 3、区(市)县域体系用地布局规划图 4、区(市)县域空间管制及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图 5、区(市)县域交通体系规划图 (二)图纸基本要求 1、图纸主要用图像表达相关现状、规划与分析内容,应与文本一致。 2、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1:10000地形图上。 3、图纸上应标明图名、比例、比例尺、图例、风玫瑰、规划期、绘制时间、 单位名称等。 4、图纸除图像部分外,还应以表格的形式反映相关内容,必要的说明以文字 的形式反映。 (三)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内容要求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 沿河特定的地理位臵、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132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峡段,峡长89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观。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古镇洪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史谜团;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沿河乌江山峡不仅是千里乌江自然风光的精妙之笔,更是研究古代乌江文明的巨大宝藏,沿河也因此被誉为“乌江缩影古思州”。“乌江缩影古思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THE URD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ADMINISTRATIVE OF HONGYA 说明书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 DESIGN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5)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和重点 (10) 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第五章县域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 (15)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 (39) 第七章用地选择、城市远景发展及规划区范围 (42) 第八章县城总体布局规划 (47) 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4) 第十章城市风貌景观规划 (59)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4) 第十二章城市管线工程规划 (67) 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 (76) 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78) 第十五章旧区改建规划 (81) 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区综合规划 (82) 第十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83) 第十八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85) 第十九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规划 (86) 第二十章规划管理措施及实施建议 (87)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县域概况 (一)历史沿革 洪雅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青衣江畔,从事简单的劳动,从夏商到北周初洪雅县分属不同的相邻县份。至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始置洪雅县,治地在丹棱县城厢镇,置洪川镇为洪雅镇,属嘉州所辖之县。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洪雅县治所为丹棱县,洪雅镇置洪雅县,属眉山郡辖。以后随历代变革,南宋庆元十三年(公元1283年)洪雅并入夹江县,治所在夹江县城关,所属未变。明城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夹洪分置,复设洪雅县,至今治所不变。解放后洪雅县原为四川省乐山市辖县,1997年7月29日划属眉山地区现为眉山市辖县,辖11镇15乡265个村。总人口34.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 (二)地理概况 1. 位置和面积 洪雅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理位置跨东经102°49′—103°32′,北纬29°24′—30°00′。东北与夹江县、丹棱县接壤,东南与峨眉山市、金口河区毗邻,西南与荥经县、汉源县交界,西北与雅安市、名山县相连。南北相距64公里,北宽43公里,南宽46公里。中狭仅15公里,形如哑铃,斜置于峨眉山、大相岭和总岗山之间。 全县幅员面积1930.54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资源详查数据),折合为292.3万亩,其中耕地23987ha, 林地133117.27ha,牧草地182.27ha。 2. 经济地理区位 洪雅县地处四川省中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成都平原经济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和专任教师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和专任教师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前言 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和专任教师数量数据解读报告围绕核心要素普通高中学校数量,普通高中招生数量,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和专任教师数量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和专任教师数量解读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和专任教师数量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和专任教师数量真实状况,趋势、规律,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和专任教师数量数据解读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和专任教师数量现状 (1) 第二节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学校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学校数量占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学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学校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学校数量同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普通高中招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数量占全省普通高中招生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铜仁市沿河县普通高中招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制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省铜仁市辖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乌江下游,地处贵州高原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和武陵山脉交错地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期,光温同步;县域面积2468.8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17个镇、2个乡;2018年户籍人口69.08万人。沿河土家文化、红色文化、乌江文化辉映。乌江流经沿河境内132千米,被称为“乌江百里画廊”,是国家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麻阳河黑叶猴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的栖息地和多种珍稀动植物宝库,是世界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以沿河为中心的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是云贵高原上第一个红色政权,其旧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8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46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42亿元,同比下降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30亿元,同比增长14.7%。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1877.6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309.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79%;流动资金1568.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21%。

达产年营业收入12413.00万元,总成本费用9686.90万元,税金及附加216.89万元,利润总额2726.10万元,利税总额3319.00万元,税后净利润2044.5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274.4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2.95%,投资利税率27.94%,投资回报率17.21%,全部投资回收期7.31年,提供就业职位186个。 充分依托项目承办单位现有的资源或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节约用水。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的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 ...... 报告主要内容:概述、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市场调研、建设规划、项目建设地方案、工程设计说明、工艺可行性、环境保护说明、安全规范管理、项目风险评估分析、项目节能分析、项目计划安排、投资计划方案、经济效益、项目综合评估等。 一次性注射器采用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其结构为芯杆、活塞、外套三件及注射针组成。针头注射器是经环氧乙烷进行灭菌,无菌、无热源,是最常用的医疗器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对一次性活塞注射器的需求十分巨大。

关岭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727

前言 关岭县县城自1996年以来,城市发展较快,96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较好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和规划发展。由于关岭县城人口基数较小,城市人口的集聚强度不大,因此,城市的拓展一直比较慢,而96版规划所确定的近期建设范围受投资疲软及消费水平较低影响,落实得不太理想。随着西部大开发、贵州省公路骨干网建设等区域性条件的变化,96版规划的规划实效性和调控能力在逐渐减弱。同时,关兴公路、GZ65、水黄公路、光照电站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深刻刺激着县城和县域城镇的发展。合理组织城镇体系发展、加快县城与区域交通项目建设协调、提升县城地位,成为政府部门在新时期、新机遇下的工作重点。借西部大开发等外部条件引导县域经济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走向小康,既为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政府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 为了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经济布局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和交通网建设、安顺市撤地设市带来的巨大机遇,合理利用城镇资源,搭建与外合作交流的平台,调整和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和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大力加强小城镇发展将成为关岭县政府、城建部门的当务之急。 受关岭县人民政府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接了《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002年6月份,省规划院关岭总规修编工作组到现场开展了踏勘和资料收集工作,并着手进行了规划修编工作。GZ65是全国重要公路干线之一,初设方案将穿过县城,由于GZ65线型具体方案未定,针对干线对县城发展的影响重大,在2002年11月份,工作组提交了初步方案,其中涉及到GZ65的线型定线工作和城市总体布局等内容,并提请与交通专业设计部门协调。当时,GZ65的定线经过县城主要发展方向上,因此必须强调城市规划与交通项目设计的衔接。在建设厅的组织下,由关岭县人民政府、建设局会同省规划院,将城市规划初步方案与正着手GZ65选线工作的省交通勘察设计院协商,由于定线仍然存在较大困难,方案在县城的摆动较大,严重影响到城市布局和规划结构的确定,因此,城市规划修编工作暂时搁下。 2003年10月,由关岭县建设局向规划修编工作提供了GZ65线过县城方案,规划修编工作重新启动。基于GZ65的线型并未最终确定,规划以与GZ65、关兴公路的衔接作为契入点,以及作为影响交通设计部门对GZ65定线的考虑,着手组织县城总体布局的研究和规划,同时,也以此方案作为与交通设计单位协调的资料,以影响和敦促交通项目的及早确定。 2004年5月上旬,关岭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向省规划院提供了GZ65过县城的定线方案,至此,规划条件较成熟,规划院在以前重复工作的基础上,着手组织供关岭县、安顺市及省规划审查委员会审查资料。6月上旬,规划方案在向关岭县政府有关领导汇报后,继续深化、调整、完善,形成了本次供审查的材料。

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银行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建设银行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诗句的出处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C、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卢照邻《长安古意》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甫《蜀相》 【答案】D 【解析】D项出自杜牧的《赤壁》,全诗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其他三项均正确。 2、属性与本质的关系是()。 A、外在表现与内在联系的关系 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C、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 D、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属性是事物质的表现,一定的质的事物常表现出多种属性。它们的关系为外在表现与内在联系的关系。故选A。 3、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与8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B、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D、与1月份零度等温线一致 【答案】ACD 【解析】秦岭一淮河一线是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和半湿润区、1月份零度等温线的界线。故选ACD。 4、公文标题要求能够显示文件的()。 A、性质和特点 B、内容和形式 C、目的和要求 D、特色和风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文的标题。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要素组成。“事由”前面一般加“关于”二字,表示涉及的范围或事务。标题的文字应当高度浓缩,准确表达公文的内容,同时公文标题的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者亦构成了一个基本的标题形式,所以公文标题要求能够显示文件的内容和形式。故本题选择B选项。 5、XX市XX区公安局向其辖区内的XX驻XX省办事处发送关于安全相关事项使用的文种是 ()。 A、请示 B、报告 C、函 D、决定 【答案】C 【解析】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余杭区公安局与上海驻浙江办事处为不相隶属机关。故选C。 6、公文的正文逻辑结构可分三部分,()是正文的中心部分。 A、分析问题 B、解决问题 C、提出问题 D、介绍经过 【答案】A 【解析】公文的内在结构有一条基本规律,这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中分析问题是公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公文的重点。故选A。 7、人民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 A、创造经济规律 B、消灭经济规律 C、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D、利用经济规律能动的改造世界 【答案】D 【解析】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认识规律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因此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故选D。 8、要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就必须要正确处理好()。

昌黎县旅游景点简介(全)

【国际滑沙活动中心】国际滑沙活动中心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我国北方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黄金海岸中部,距北区8公里,距夏都北戴河海滨西南23公里,交通便利。中心南北长1650米,东西宽800米,占地大约2000亩。这里海水洁净,沙砾匀细,远离城市,没有任何污染,是著名的一类海水浴场。由于海潮和季风的作用,在中心内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大沙山,高30——40米,坡长150—200米。这些金黄色的沙山呈新月型,陡缓交错,起伏有序,形成了碧海、蓝天、黄沙、绿林交相辉映的沙漠风光,是国内外罕见的自然景观。1986年,昌黎县旅游局组织实验,成功的研制出了滑沙板,可以说滑沙板在国内是昌黎的首创。 滑沙活动一经问世,就深受海内外游人的喜爱。全国各大新闻媒介、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几十家新闻单位以及香港、台湾等地报刊也大量报道了这项被人们称为“有惊无险”的探奇活动。 目前,中心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基本能满足需求。旅游项目中以滑沙为龙头,相继推出了载人索道、高空速降、卡丁赛车、沙山滑道、海上快艇、拖曳伞、沙滩越野车、跑马场等多种游乐项目。 【翡翠岛生态游乐园】翡翠岛为国家AA级景区,位于昌黎县黄金海岸旅游区南部沿海。东北西三面由渤海和七里海环绕,是一座由黄色细沙和绿色植被相间的构成的半岛。岛上沙山连绵起伏,陡缓交错,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最高达44米,方圆7平方公里,素有“京东

大沙漠”之称。由于这里封闭性好,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海洋大漠风光。连绵起伏的巨大沙山与碧海、蓝天、绿林共同构成一幅“大漠”与碧海融合在一起的沙漠海洋景观。 景区附近还是鸟类的王国。几乎全国1/3以上的鸟类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的踪影,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就有68种之多,是世界珍禽黑嘴鸥的主要栖息繁殖地之一。被动物分类学家誉为“活化石”的文昌鱼是本区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在浅海15米等深线附近密度达到1035尾/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文昌鱼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翡翠岛地区是黄金海岸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里的沙丘、沙堤、泻湖、林带和海洋生物、沙质海岸构成的自然景观和沿岸海洋生态系统,是研究海洋动力过程和海陆变化的典型岸段,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翡翠岛景区自开业以来,以其独特的海洋大漠风光和极具科考价值的生态旅游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 【华夏长城庄园】 华夏长城庄园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位于秦皇岛市昌黎县城北,著名的长城牌系列葡萄酒生产企业--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就座落在这里,产品畅销华南、华东、西南、西北、华北等国内市场和欧美、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酒窖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地下酒窖,建筑在地下10多米深处,由数十万块花岗岩石砌成,面积达10999平方米,气势宏伟,四季恒温,酒窖内存有1万余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