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原因和影响

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原因和影响

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原因和影响 

李淑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霸权主义;国际关系;新保守主义

[摘 要]美国在取得攻占巴格达并推翻萨达姆政权的胜利后,陷入了伊拉克战争困境。这主要

是美国在对外政策中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所致。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将对国际关系的

发展和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4)07-0037-04

2003年3月,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军仅用三个星期就攻占了巴格达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此后,美国却长期陷入了伊拉克战争的困境。分析这一困境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可以加深我们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发展的认识。

一、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困境

美国在伊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阿拉伯世界特别是伊拉克人对美敌意增加

美国曾设想,当他们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美军会受到伊拉克人民的夹道欢迎。然而事实是,伊拉克战争造成反美情绪的更加高涨。2003年10月,白宫公共外交专家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惊呼:阿拉伯世界中的“反美敌意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据新近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88%的伊拉克人视美国人为占领者,而仅有7%的人视他们为解放者(参见《美国在伊拉克的信誉“悬于一线”》,《参考消息》2004年5月25日)。

2.美军伤亡人数持续上升

进入今年4月份后,伊拉克反美武装与美英联军冲突加剧,美军在巴格达周边的费卢杰和纳杰夫等城市遇到强烈的抵抗,导致美军死亡人数持续攀升。据五角大楼公布的数据,美军2004年四五两个月的死亡人数超过200人(参见美联社华盛顿5月30日电,《参考消息》2004年6月1日)。美国过去14个月来在伊拉克的死亡人数已逾800人,受伤人数逾4 600人。就伤亡总数而言,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蒙受的损失已超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参见《伊拉克战争在美国战争史上位于何处?》,《参考消息》2004年6月2日)。

3.“虐囚”丑闻使美国处境雪上加霜

今年5月上半月,美国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在国际上引起震撼。美国媒体不断公布的大量材料表明,“虐囚”是根据美国国防部批准的审讯逼供条例进行的,而不是偶然和孤立的现象,是美国军方出于获得情报的需要而纵容的行为。而且有资料证实,虐待战俘的行为在关塔那摩基地和伊拉克普遍存在。一年多之前,美国是打着“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旗号去“解放”伊拉克的,而如今美国自己却陷入了“虐囚”丑闻之中。这使布什政府的政治压力骤然加大,并使美国颜面扫地。

4.联盟内部出现裂痕

在美国领导的伊拉克重建工作急需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其他国家的资金、兵力支援的时候,支持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向伊派兵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军事占领的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所在政党,在2004年3月的大选中落选,新首相萨帕特罗下令尽快从伊拉克撤军。受此影响,盟国中有的国家宣布将尽快撤军,有的推迟了向伊拉克派兵的计划。

为了改变美国在伊拉克的处境,布什政府不得不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其在伊拉克的行动。今年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6月30日在伊拉克成立“主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权过渡政府”的新决议。这一决议经过4次修改,美国作出了诸多的妥协。决议规定以美国为首的军队在6月30日结束对伊拉克的占领,改为在伊拉克维和。决议还授权伊拉克过渡政府可以随时要求美军撤出,并明确规定以美国为首的军队在伊拉克的驻扎时间到2006年1月为止。尽管通过了新决议,美国仍然不能摆脱它在伊拉克的困境。这是因为,成立伊拉克过渡政府不可能立即为伊拉克带来稳定,就在新决议通过后的几天,伊拉克就连续发生了严重的袭击和爆炸事件。另外,在向伊拉克增兵的问题上,美国未能得到北约的支持。据新华社萨凡纳(美国)6月10日电,新决议通过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布什在八国首脑会议上再次提出希望北约在伊拉克发挥更大作用时,希拉克总统重申了法国反对北约向伊拉克派兵的立场。他认为,北约在这个地区任何形式的干预都会导致“极大的风险”,例如导致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他说:“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们不会接受北约承担这种形式的使命。”

二、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原因

美军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主要是美国在对外政策中推行极端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所致。

1.美国对伊开战的理由缺乏正当性和合理性

布什政府在伊战前反复强调的对伊拉克开战的理由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旦这些武器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就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另一个是萨达姆同“基地”组织和本?拉登有染。关于第一个理由,根据中央情报局的情报,美国政府于2003年2月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出示了萨达姆政权有制造生物武器设备的证据,以寻求各国对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支持。然而美军在攻打伊拉克3个月后至今未能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所谓的“制造生物武器的设备”也被证实与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无关。今年6月以来,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布什政府有关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失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这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是虚构的。关于第二个理由,美国也一直没有找到证据。美国“9?11”独立调查委员会于今年6月16日公布的最新报告披露,“基地”恐怖组织首脑本?拉登曾主动要求与伊拉克前萨达姆政权合作袭击美国,但遭到后者拒绝。该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承认,没有发现“基地”与萨达姆政权建立联系的可靠证据,据称两名本?拉登的高级助手均否认双方存在任何联系。美国政府这种滥用情报和不负责任的做法,遭到国内外强烈的反对。当初支持美国开战的盟国发生动摇;当初支持战争的美国民众感觉受到政府的愚弄,抗议政府使百姓错误地支持了战争。民众对伊拉克战争态度的改变,也使布什的支持率大大下降,由“9?11”后的近90%下降到今年5月份的44%。

2.美对伊开战是打着反恐的旗号,谋全球霸权

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表面上是为了反恐,深层的原因是为其独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进行布局。近来,美国国内在批评伊战上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布什政府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不仅不利于反恐,反而给了“基地”恐怖分子以喘息的机会,伊战使美国的反恐误入歧途。这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反恐不过是美国发动伊战的一个借口而已。

萨达姆政权虽然构不成对美国的现实威胁,但对美国称霸中东和世界却是一个现实的挑战。通过征服伊拉克,美国可以整治整个中东地区,震慑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等所谓“邪恶势力”,对以巴双方进行诱压,启动中东的和平进程和“民主化”中东,从而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主导权;通过控制海湾石油,形成其他国家对美国的能源依赖,并牵制世界经济;挤压欧盟和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扩大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纵深。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伊动武,试图实现其战略目的,必然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

3.美国实行“先发制人”战略对伊拉克进行武力攻击,违反了国际法

“9?11”事件后,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战略作出调整。2002年9月,布什政府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布什宣称:为反对恐怖主义,“如果有必要,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单独采取行动”。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就是这一战略的实施。它严重违反了国际法,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禁止威胁使用或使用武力一直是国际法的核心内容。只有两种情况属合法使用武力,一种是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一种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行使自卫权。而伊拉克战争既未得到联合国的授权,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也未受到实际发生的武力攻击,因而也谈不上使用武力自卫的问题。针对伊拉克战争,国际舆论一致强调,联合国应继续保有裁定使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用武力的权力;并不存在为防止威胁而预先采取自卫的法理,否则,会导致全球混乱,任何国家都可能仅仅因为被某国指责为具有威胁而遭受袭击。

4.大力推行单边主义,对联合国合则用,不合则弃

凭借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布什政府对外大力推行单边主义。这种把美国的利益放在国际共同利益之上,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来解决国际问题的单边主义,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准则是背离的。

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美国就在推行单边主义,如单方面退出世界各国花了10年的时间达成的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单方面撕毁1972年同苏联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该条约被认为是保持国际战略稳定的一个基石),等等。这次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伊开战,使其单边主义的推行达到了极致。伊战之前,美国一直依靠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2002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441号决议明确规定,只有安理会有权决定对伊拉克采取进一步的对策和措施。2003年初,美国在想尽办法仍不能取得对伊开战所必须的安理会9票赞成的情况下,公然绕开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美国又不顾国际社会提出的由联合国主导伊拉克战后重建的普遍要求,阵线分明地提出禁止反战国家的公司参与伊拉克重建项目合同的竞标。最近,为了改变美国在伊拉克的处境,布什政府又不得不寻求联合国的帮助。

美国这种我行我素、大搞单边主义的做法,以及对联合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不满和反对。

5.打着“人权”的旗号,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

美国一直以“人权卫士”、“人权法官”自诩,但是长期以来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实行的双重标准,不断证明了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虚伪性。1995年,卢旺达、布隆迪部族间冲突,几十万人死亡,美国淡然处之,主要是因为美国在那里没有重要的战略利益。而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却以处理人道主义危机为名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实施空中打击,其目的就是将西方势力扩展到整个巴尔干半岛,进一步加强美国在欧洲这一重要战略地区的主导地位。同样,中东也是世界重要的战略地区,美国以反恐和解放伊拉克人民为名,对伊发动战争,并侈谈在战后的伊拉克推行人权与民主。然而驻伊美军的“虐囚”行径违反国际公约,充分暴露了美国并不是真的要解放伊拉克人民,给伊拉克人以“人权”,而是为加强它对中东地区的控制、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服务。随着美国推行人权与民主的虚假的道义形象日益败露,不能不进一步激发伊拉克人和阿拉伯国家的反美情绪。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在得不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的情况下攻打伊拉克继而陷入困境,是毫不奇怪的。

三、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影响

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就世界格局的发展看,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困境,预示着在今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中,美国仍无力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美国将冷战的结束看作是建立其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的重要战略机遇,并在冷战结束后明确提出了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显示出美国的对外政策具有较强的对外扩张性和浓厚的霸权主义色彩。冷战结束后,美国由于新经济的出现带来的长达10年的繁荣为其建立单极格局奠定了经济基础;美国追求绝对的军事安全,使其军事力量快速增长,这为美国建立单极格局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后盾。但是,由于美国在对外政策中长期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布什政府大搞单边主义,激发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反美情绪,其盟国和合作者与美国的关系也有不同程度的疏远。伊拉克战争暴露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美国政治信誉度大为降低。其政治声望不升反降,同美国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形成了鲜明对照。目前,美国在政治上和道义上相当孤立。另一个是依靠军事控制的局限性。美国可以轻而易举地赢得对伊军事行动的胜利,但它在维持伊拉克的安全和重建问题上却举步维艰。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尽管并不意味着多极化格局能够顺利建立,但是,它确实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伊拉克战争后,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仍将面临美国的挑战。今日的联合国是世界上惟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最具权威的国际机构,对维护世界和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伊开战,是其试图建立单极格局的表现。美国只要不改变这一全球战略和放弃单边主义,就会继续挑战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围绕着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主张单极化的美国和主张多极化的广大国家还会继续较量。

就美国的对外政策看,美国新保守主义将受到重挫。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存在已久,但它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力只是在“9?11”事件后才达至顶峰。新保守主义同里根时期起重要作用的传统保守主义一样,主张在对外政策中实行强硬的立场和进行军事干预,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新保守主义主张向外输出美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9?11”事件后新保守主义认为,恐怖主义、“无赖国家”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结合,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为了消除这个威胁,应发动单边的“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布什政府发动的对伊战争,就是美国新保守势力发挥主导作用的结果。但是,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困境,使新保守主义遭受到严重的挫折。在一段时间内,伊拉克不可能成为一个稳定的、民主的市场经济的国家,这使新保守主义向伊拉克输出美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梦想严重受挫。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美国不得不对其外交政策作出调整。最近,布什作出诸多妥协,促使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伊新决议,就是这一调整的表现。

就世界总体形势看,尽管发生了伊拉克战争,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围绕伊拉克战争,多数国家和世界人民掀起的反战高潮,说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流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责任编辑:刘桂珍 

北京大学举行“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和世界” 

国际学术研讨会 

6月25—26日,北京大学隆重举行“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冷溶、李忠杰、石仲泉、侯树栋、杨春贵、赵曜、徐崇温、庄福龄、吴树青、黄楠森、厉以宁、沙健孙、梁柱、赵存生、肖蔚云、吴志攀、郝平、许志功等以及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学者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萧榕,北京市教育工委副书记张建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等出席了研讨会并致辞。

与会代表围绕“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和世界”这一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际战略等不同方面深入研讨了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深切缅怀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会议指出,邓小平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而且是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伟人。他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也为世界人民的和平与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精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精神财富。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揭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人类进步事业的总趋势。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具有强大的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光明的前景。

与会的外籍专家结合邓小平的生平、思想和实践,从邓小平理论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行性以及邓小平对发展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吉关系等不同角度,高度评价了他对中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部分与会代表指出,邓小平的名字与北京大学紧紧相连。他生前非常关心北京大学的建设,关心和重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这与他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的趋势,思考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是分不开的。专家们认为,我们对邓小平的最好纪念,就是继承邓小平的思想,学习邓小平的风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奋斗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供稿)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