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6 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6 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6 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6 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五年级科学备课组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6 照相机和眼睛

教材简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照相机有浓厚的兴趣,照相机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能照像,这些都是学生的疑问。眼睛是我们很重要的感觉器官,它又是怎么工作的,与照相机有什么关系,在认识了凸透镜的基础上,这些问题都是这节课要解决的。

课型:

科学活动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认识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知道保护眼睛的意义以及怎样保护眼睛的方法,培养科学卫生的用眼习惯;

3.通过学生制作简易照相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照相机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镜的科学原理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建议照相机的学习材料、课前搜集关于人、不同动物眼睛的图片、资料、眼球成像模型。

学生准备:制作建议照相机的学习材料、课前搜集关于人、不同动物眼睛的资料、照片和其相应的底片。

课时安排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参考教案五年级科学备课组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教学材料 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 成小片。 7、出示刀。 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探索和调查 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 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 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 械和复杂机械。 1、首先眼降低大家 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 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 的不断进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示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切分萝卜、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推测: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的萝卜、橡皮,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1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 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 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 开吗? 5、出示起子。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3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探索和调查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 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 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 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 1、首先眼降低大 家对机械的神秘 感,不要觉得机械 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4

五年级科学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第一课时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的: 1、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2、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 运动得越快。 3、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 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 2、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 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 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 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 二、探究过程 1、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2、安装一个小缆车。 (1)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2)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

(3)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4)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 3、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 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 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 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5)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 三、小结: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1-2怎样抬高讲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教案全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导学案设计本 学校云南省十八连山镇雨汪小学 ——————————————————班级五年级 ——————————————————学科科学 ——————————————————教师卢智权 ——————————————————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科 学 教 案 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

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 3、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4、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5、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6、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沉 木块浮 塑料块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教学后记: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与什么有关呢?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了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于物体的沉和浮有关。同时知道了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

科学教案五年级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存在于生活、生产中的简单机械。自己设计实验,研究简单机械。2.能够选择一定的方式来表达研究某种简单机械的过程和结果,并能进行交流和评价。 3.会描述几种典型的简单机械,知道其特点和功用,识别简单装置的机械部件。4.知道如何运用简单机械来传递力,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5.意识到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解释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留心关注身边的科学,并感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简单机械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单元教学课时:6~7课时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改变材料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初步学会改变材料结构,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 2.能够运用语言完整表达观察结果、制作过程及对成品全面表达的能力。

3.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4.体验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分享交流的重要性。 5.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学会设计制作几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 2.认识改变形状,有助于结构的坚固和稳定。知道结构特征不同,牢固程度也不同。 单元教学课时:6~7课时 1.什么叫机械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2.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3.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区别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三.教学过程: (一)调用对机械的生活感悟。 学生畅谈对机械的认识。 (二)机械的含义 1.出示一些常见的生产用具,讨论: A 他们是不是机械,他们哪些部位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主要是哪些部位 在工作。 B 揭示机械的概念,让学生工具的哪些部位降低了工作难度;哪些部位 可以省力。 (三)机械的作用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这些机械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 (四)机械的产生 1.机械发挥了哪些作用? 2.教师介绍古代的用具,说明他们的形状、特点和使用方法。 四.教后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2、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3、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一些机械工具,教学碟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各种机械)提问:在老师的讲台上有一些东西认识吗?(笤帚、叉子、筷子、起子、锤子、镊子……) 知道他们的用途吗? 2、讨论:人类为什么要制造这些工具?(引导学生明确:降低工作难度、省力)

你们能具体说说在生活中怎么给人类带来好处的? 3、讲述: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所以他们被统称为——机械。(板书) 今天我们就是来研究机械的。(板书完整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1)提问:以前听过机械这个词吗?在你的脑海中认识的机械有哪些?为什么筷子、笤帚……这些小东西也被称为机械?(再次明确机械的概念)(2)讲述:工厂的那些制造物品的大机器是我们所认识的机械,因为他们为人类制造物品提供了方便,省力、降低了工作难度。但是他们的内部构造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被称为复杂机械。而像筷子、镊子等这些比较小巧、简单的工具由于也为人类提供了方便、省力等益处,所以也是机械类,由于简单所以被称为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其实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 (3)阅读P2概念 (4)观看教学碟片 (5)填写习作对应作业 2、揭示机械的作用 (1)教师出示一块木板上面有钉子,请同学帮忙用手将钉子拔出来。询问拔钉子同学的感受。 (2)提问:有什么好方法解决? (3)教师请刚才的同学用起钉锤将钉子拔出,再说说感受。(对比感受让学生再次明确机械的益处) (4)讨论:在生活中你们使用过哪些机械?为你带来了什么帮助?(分组讨论并进行记录) (5)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记录 (6)假想:如果没有这些机械帮助人类,会出现什么情况?(由此让学生想到木工室里的那些机床为大家做木工活带来的方便)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17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大全 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 工作部分 带来的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