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车工技能》课程体系的剖析

对《车工技能》课程体系的剖析

对《车工技能》课程体系的剖析
对《车工技能》课程体系的剖析

对《车工技能》课程体系的剖析

摘要:根据现行中职教材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车工技能课程基本结构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课程体系,它包含了整个课程的基本体系。为同行提供参考,以便深入了解课程整体脉络,对每个局部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适当的选择组合,形成学习材料最佳组织方式,或加以教学改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车工技能课程体系剖析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技能主要课程。通过本项实习训练 使学生具备独立操作普通车床的能力,胜任一个车床操作工的工作。并能正确的使用各种量具。本实践课程是在学习车工工艺课的基础上进行的。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和工件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会粗,精车外圆及端面

3.2会用转动小滑板法车内,外圆锥

3.3会用麻花钻钻孔,内孔车刀扩孔

3.4会车削外螺纹

3.5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通过中级车工考核

3.6会用各种工量具检测工件

4.设计思路

4.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金属切削加工与检测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

4.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还根据”圆锥配合套件车削”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4.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4.5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5.内容纲要

5.1项目一岗前培训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生产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2).能按照8S管理的要求规范日常工作。

3).熟悉机床结构

工作任务

1).接受安全生产培训

2).熟悉机床结构

5.1.1模块一安全生产参考学时1

学习目标

1).能叙述生产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及常规的安全操作规范,具有安全生产的意识

2).准备工作服和防护眼镜。

工作任务

1).接受安全生产培训

5.1.2模块二基本知识培训参考学时3

学习目标

1).复习机床型号辨识及切削用量的选择

2).熟悉CA6140型车床各部分结构

3).掌握机床的一级保养

工作任务

1).熟悉车床各个部分

2).掌握车床各手柄的操纵方法

3).了解切削用量选择

4).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编制办法(国标) 5).熟悉CA6140型车床技术参数

6).了解CA6140型车床的主要部件,传动系统7).相关实践知识

8).操纵机床切削工件

9).简单测量

10).相关理论知识

5.2项目二阶台轴车削参考学时学时16

学习目标

1).会刃磨90度外圆车刀

2).会车削外圆,端面,阶台

工作任务

1).刃磨90度外圆车刀

2).用三爪卡盘装夹工件

3).按零件图车外圆,端面,阶台

4).工件检测

5.2.1模块一刃磨外圆车刀参考学时4

学习目标

1).学会刃磨90度外圆车刀

工作任务

1).车刀相关理论知识

2).砂轮机使用

3).刃磨外圆车刀

5.2.2模块二装夹工件参考学时2 学习目标

1).学会各种装夹方式

工作任务

1).三爪卡盘装夹

2).两顶尖装夹

3).相关实践知识

4).操纵机床装夹工件

5).相关理论知识

6).工件的装夹方式

5.2.3模块三车削阶台轴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1).车削阶台轴

2).工作任务

3).按零件图车外圆

4).车端面

5).车阶台

6).相关实践知识

7).外圆刀具的刃磨

8).拓展知识

5.2.4模块四工件检测参考学时4

学习目标

1).会用工量具检测工件

2).工作任务

3).拓展知识

5.3项目三切槽与切断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1).学会切断刀的刃磨与安装

2).根据切削用量的选择,学会机床的调整和使用3).学会车槽的工艺方法

4).学会切断的工艺方法

5).掌握和学会轴类零件的综合车削加工方法

5.4项目四车削外圆锥参考学时10

学习目标

1).车削外圆锥

2).工作任务

3).转动小滑板车削外圆锥

4).相关实践知识

5).圆锥的基本参数

6).车削圆锥的方法

7).拓展知识

5.5项目五车削三角螺纹参考学时21学时

学习目标

1).会刃磨外三角螺纹车刀

2).会车削外三角螺纹

工作任务

1).用三爪卡盘装夹工件

2).按零件图车外圆,端面,退刀槽,切断3).车削三角螺纹

4).工件检测

5.5.1模块一辨识螺纹参考学时2

学习目标

1).会辨识各种螺纹

2).工作任务

3).辨识各种螺纹

4).相关实践知识

5).螺纹的牙型判断

5.5.2模块二车削三角螺纹参考学时15 学习目标

1).会车削外三角螺纹

2).工作任务

3).车削三角螺纹

4).相关实践知识

5).刃磨三角螺纹车刀

6).低速车削三角螺纹

7).高速车削三角螺纹

8).相关理论知识

9).三角螺纹的尺寸计算

10).拓展知识

5.5.3模块三三角螺纹检测参考学时4

学习目标

1).会测量中径

工作任务

1).用螺纹千分尺测量中径

2).用螺纹量规综合测量

3).相关实践知识

4).顶径测量,螺距测量,测量中径,螺纹量规综合测量5).相关理论知识

6).中径,螺纹量规

7).拓展知识

8).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

5.6项目六车削内台阶参考学时10

学习目标

1).麻花钻的刃磨和修磨

2).钻孔方法

3).内孔车刀的刃磨

4).车刀的安装

5).车孔方法

6).工件的测量、检验

5.7项目七车削阶台孔轴参考学时10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图纸车削孔轴配合件

2).车削轴套类零件的质量分析及预防措施3).配合件相关理论知识

5.8项目八考核参考学时5

学习目标

1).普车安全操作规程

2).外圆车刀、切断刀、内孔刀刃磨与安装3).能够根据图纸要求车削孔轴配合件

5.9项目九车削梯形螺纹参考学时24

学习目标

1).会刃磨外梯形螺纹车刀

2).会车削外梯形螺纹

3).会检测梯形螺纹

工作任务

1).用三爪卡盘装夹工件

2).按零件图车外圆,端面,退刀槽

3).左右偏刀法车削梯形螺纹

4).工件检测

5.9.1模块一车削梯形螺纹参考学时20

学习目标

1).会车削外梯形螺纹(左右偏刀法)

2).工作任务

3).车削梯形螺纹

4).相关实践知识

5).刃磨梯形螺纹车刀

6).低速车削梯形螺纹

7).相关理论知识

8).梯形螺纹的尺寸计算

9).拓展知识

5.9.2模块二梯形螺纹检测参考学时4

学习目标

1).会三针测量法测量中径

工作任务

1).用三针测量中径

2).相关实践知识

5.10项目十轴类综合零件的加工参考学时27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特征选择、刃磨切削刀具2).学会切削用量的选择及机床的调整

3).能合理选择工件的定位、夹紧

4).掌握常用工、夹、量具的使用

5).具有初步的车削加工工艺知识

6).综合应用单项训练的基本技能,加工出合格的,具有中等难度的零件。

7).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全部通过经市,县劳动部门考核颁发的中级车工资格证书。

(二)课时安排汇总表

6.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

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

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

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7.考核与评价

7.1考核方式

7.1.1学期技能考核

以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侧重于过程性评价,考核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个人修养与品德、职业安全与规范等项目在内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学生评价。以此做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7.1.2职业技能鉴定

对接职业技能鉴定,按中级车工的职业技能标准,按专业工种应知应会,分理论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经市级劳动部门统一考核,考教分离。考核颁发的中级车工资格证书。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学生,可以免除学期课程考核。

7.2学习评价的方法

7.2.1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在以往评价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

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因此,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在课程改革体系中,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这也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也能充

分反映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新课程的评价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这就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作一个较完整的评。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发展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以岗位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以“共建共管、互利双赢”为原则,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专业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破解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形成以“1个中心、4个模块、4个阶段”为特点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瞄准职业岗位,按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组织实施教学,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岗位教育有机结合,学生与行业、岗位、社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一)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存在的“宽而不精、学而不专”的问题,我们瞄准人才市场的发展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检验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兼顾医疗卫生大行业就业岗 位迁移,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以校企双赢为基础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确定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医学检验专业是面向医疗卫生技术行业的通用型、宽口径专业,具有专业涉及面广、毕业生就业面广的特点,但普适性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存在学习内容全面但不深入、学生学无专长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 性,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专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临床检验为核心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样本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 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她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 (1)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 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 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结构 1. 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浅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浅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以及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申报、管理、检查评估与验收方法。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为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建立课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手段,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以现代人才观和课程观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审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目标,通过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探索创新等方式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从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原则。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要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能清晰地体现出就业方向和工作必需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与就业目标有益而无关的课程,可开可不开的不开,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少讲。使得课程设置精减实用,目标明确。 2、以专业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本位的原则。专业培养目标应以人才规格分析为前提,课程设置应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人才规格分析形成的能力模块,是课程设置模块的重要依据,在课程模块对应能力模块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尽量减少和弱化与能力无关的课目,大力强化能力培养。 3、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尺度的原则。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建立有利于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有别于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实践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是国家制定的行业职业标准。因此,实践课程体系应与国家(乃至国际)行业标准紧密接轨。各专业应以职业标准中包括的素养、知识、技能要求为依据,制定出培训项目明确详尽,培养过程严格有序的实践课程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之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类型。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速度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会成为国家教育的奇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职业专门人才,是中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一些弊端,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忽视课程本身创新价值,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现实,不注重教师的课程开发核心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更不注重学生作为课程主人的地位和课程开发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树立能力本位、岗位目标的课程观、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构

建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推动与发展,大批量的境外企业进入国内,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机加工产业的传统的加工方式,已经逐步被数控技术应用的加工方式所取而代之,从大批量生产模式到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数控加工均已被广泛投入使用。为了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有深入良好的了解学习,为此进行课程调研。 二、调研目的 初步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行业技能的工行要求以及实现不同专业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实现可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使学校的学生既有专业群知识、技能的共性,又有不同专业的个性发展。解决的问题如下: 1.数控行业现如今的发展趋势? 2.数控技术应用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哪些? 3.就业的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13T09:36:10.157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作者:姜涛孙慧敏敖冰峰[导读]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已经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与本科院校相比较,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许多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指导课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姜涛孙慧敏敖冰峰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已经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与本科院校相比较,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许多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指导课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新课程体系 我国作为教育大国和拥有毕业生最多的国家,就业压力的问题已经成为每年大家热议的话题。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解读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预示着中国职业教育的一场"大变革"即将到来。扩招不仅是教学制度的改革,还要大力改革办学体制,更要大力改革职业院校的体制机制,这也包括继续教育的改革创新。最关键的是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水平。 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显示:从2001年开始,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上升,在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114万,到2016年的15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51万。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用十年走过了其他国家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越来越多的高文化高素质人才诞生。1999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只有100万左右。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500万。仅仅十年间,中国大学毕业人数就翻了5倍之多。速度之快,实在是令世人惊叹! 在我国综合国力日趋强盛的今天,大学生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在重视高等教育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同时,也逐渐开始认识到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予以支持。比如为以创业带动就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可享受三年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其中,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的,可向所在高校申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离校后创业的,可凭毕业证书直接向创业地县以上人社部门申请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作为享受政策的凭证。体系的建设。并且设立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体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但如果需要彻底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首先应当从高校中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做到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使国家综合实力快速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创业教育现状 在我国现有的教学和认知中,很多情况下还保有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习惯。大多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和撰写还围绕着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来培养,采取知识灌输的授课形式。从长远角度看来是不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更不用说自主创业的能力了。甚至有的学生学习了三或四年的课程也不知道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课堂不是解决问题的,而是发现问题的"。笔者走访过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学府。在他们的课程体系中,除培养学生知识的掌握外,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空间想象力的开发。在很多通识课程中加入"创造"元素,鼓励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已团队的模式去协作创新和创业。而相比之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则还相对落后,甚至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也存在误区,缺乏重视。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就业指导课是"鸡肋",可有可无,就更谈不上对创业知识摄取的可望和兴趣了。 再者,高校的创业指导老师本身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没有发挥课程应达到的层次和效果。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创业指导的老师本身没有从事创业相关的经历,也没有系统受过专业的指导。在授课过程中只能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给与正确的解答,任课的指导教师纯粹为了讲课而讲课。还有一方面,创业指导教师的组成结构多都是在校的非专业老师兼任,或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在准备课程和设计课程的时候并没有去精心思考,也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

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

课程体系改革总结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在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等共同参与下,以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为前提,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更新了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课程体系,为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依据。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建立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重构的基础,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第二,强化基本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 第三,解决职业教育课程中长期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第四,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二、项目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

1.以项目结构的课程模式为主导。新的课程体系是以项目课程模式为主导,广泛吸取现有多种课程观之所长,考虑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价值取向。项目课程模式主要体现在:①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努力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的束缚,按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要来精减课程内容。②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农业生产项目为载体重组课程内容,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2.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在改革旧课程体系、开发新课程体系时,我们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克服旧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容太多、程度偏深、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的弊病。课程内容紧扣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对应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定位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覆盖的就业岗位,如果树生产工、蔬菜生产工、花卉生产工、植物保护员、农资营销员、物业绿化管理员等岗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能结合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各门项目课程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能力训练的范围比以往有所拓宽。 3.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同步推进。把项目课程体系改革与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进行,项目课程以一个个真实的农业生产项目整合工作过程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工作任务完成的全过程,把以应用技术为主体的理论教学同以实践能力培

国际学校与国际班的区别

国际学校与国际班的区别 条目 国际学校 高中国际班 学校性质 国际学校(英语:international school)是独立于中国教育 体制的学校,不教授中国的课程,也不参加中国的考试,如中 考和高考。 由于国际班是依附于中国一所完全高中学校的一种班级,所以它的性质由它所附属的学校决定,例如公办或者民办。 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中国教育和国外教育的结合,以考试为导向。 授课语言 全英语,某些学校采用其它国家语言,例如法国人学校采用法 语。 以中文授课为主,某些课程采用英语授课。 班级人数 小班制,通常在20人或以下。 30人左右 课程体系 在中国,大部分的国际学校采用IB课程体系(更多关于IB 的信 息,请浏览IBO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9d7247671.html,),某些国际学校采用 某一国家的课程体系,如法国人学校,日本人学校。 现时在中国的国际班多采用AP或加拿大的课程体系。首先学生必须修读中国的高中课程,以取得中国的高中 毕业证,再修读例如AP或加拿大某个省份的课程。 师资队伍 基本上是外籍老师。以IB学校为例,IB的老师每年都要定期 中国老师和外籍老师相结合。

条目 国际学校高中国际班参加全球的培训。 教学设施 有独立的校园,图书馆、IT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均需经过 认证,且课室的设置还需符合小班教学的要求。 无独立办学地点,多依附在高中学校的教学区,独立开 设几个班级进行办学,共享教育资源。 学生构成 大部分的国际学校只招收外国学生,如广州美国人学校;现在 一些新的国际学校开始既招生外国学生,也接受中国学生,如 广州亚加达国际预科。 中国学生 培养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学术知识,还包括培养他们的 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恩、关 心他人、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共演讲技巧。 以考试为导向,升读国外大学 学费 因国际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要求都比较高,学费在每年 14-18万之间。 8-10万 国际认可度 以IB学校为例,由于IB教育的全面性和悠久的历史,国际上相对来说比较局限,例如加拿大高中通常只能申请加拿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精神,为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地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省份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资源体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构建河北特色课程体系。结合河北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落实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开阔国际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高课程行政管理能力。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下,构建我省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四)努力实现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课堂教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一是课程体系的陈 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 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 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 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 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以至于造成学生 “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 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 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 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 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 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 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 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 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 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 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 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 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 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意义: 职业教育学和工业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工作经验是一线生产、服务 人员最重要的知识。他们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通过工作实践获得。这些实践包括操作与维护设备、熟悉生产工艺和业 务程序、为顾客服务和与同行交流等。研究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的课程要 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就业环境,要根据学生个体学习心理规律和职 业活动原则来组织,为此我们着力探索构建适合地方经济的人才规格要求 的新型课程体系非常有现实指导意义。 总体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岗 位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研究课 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开发和构建新 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具体目标: 1.以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题一套

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一定是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培训体系,教育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A、政治知识的教育 B、金融知识的教育 C、法律知识的教育 D、道德层面的教育 2.信用评级的方法具体来说有( )。 A 、自评与同他人互评相结合 B 、组织考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C 、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D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3.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的伟大民族精神。 A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4.西方国家十分重视政府自身的诚信机制建设 , 这主要表现哪几个方面? A 、政府行为的诚信约束机制方面 B 、政府公务员的个人诚信约束机制方面 C 、对政府诚信监督机制的完善 D 、侧重完善和加强体制部和社会舆论两方面的监督

5.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宗法制度 , 这种制度重视个人对( )的道德责任 , 强调个体利益服从家庭、人不得有独立的利益和人格 , 只能无条件地为宗族和国家利益服务。 A 、家庭 B 、宗族 C 、国家 D 、社会 三、多项选择题(五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我国信用体系的构建策略包括()。 A、整合个人信息资源 B、科学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C、建立个人信用法制体系 D、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体系 E、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 2.我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储存的个人信用记录包括()。 A、银行信贷交易信息 B、个人的基本信息 C、消费信息 D、社会公共信息 E、以上选项都正确 3.下列诚信特点的描述中, 决定了诚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是? A 稳定性

课程体系构建调研论证报告

课程体系构建调研 论证报告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1、强调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以理论知识够用为构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就业落脚点,为形成突出实践应用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涉及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的整合、重组,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其目的是与市场人才规格需求零接轨,与就业相结合。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理论课程以实际应用为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把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导入课程体系,融进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选择。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的细化目标,并不断优化每门课程的结构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将绝大多数专业的课程调整为五大模块式课程体系,即:公共课与基础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综合课、职业能力专项训练和选修课。实践课程所占比例也大大提高。职业技术及能力模块课程实现有机衔接,逻辑关联,使课程间具有连贯性和递进关系。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综合课和职业能力专项训练课程分段设置,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按先基础后提高的原则进行安排。

3、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采用系列化、层次化模式。设有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验、培养某种技能的实训、专业的或社会性的实践,形成专业系统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训练模式。 4、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认证相一致的策略。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建立与岗位或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认证服务的课程,体现专业技能与证书的一致性,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1、编制新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贯彻落实课程方案和过程的纲领文件,体现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对课程内容界定和对课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没有教学大纲规范的教学是盲目的,很难做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体现。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制定与贯彻执行,纠正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重视课程教学执行情况的反馈分析,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教学文件逐年进行滚动修订。 2、按新专业方向要求重构课程。 我院主要面向纺织、轻工、建材、化工等行业开设专业,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在认真进行专业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改造和整合了部分专业,一些专业还派生出了很多新的方向。

上海国际学校课程内容

家长在帮助学生选择国际学校的时候除了学校的师资力量、配套设施以外,国际课程上的选择也是重中之重。而这也是很多家长较为头疼的问题,而系统的了解主流国际课程的配置额特性是可以帮助家长更好的按照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IB课程 1、ib课程的阶段 IB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目前分成4个阶段 PYP:幼小课程,3-12岁的孩子可读; MYP:中学课程,11-16岁的孩子可读; DP:高中课程,16-19岁的孩子可读; CP:职业课程,16-19岁的孩子可读。 同学可以选择从小就开始接受完整的IB体系的教育,也可以选

择在高中直接念DP。 那么什么类型的学生适合学IB? 各个学科表现均衡、基础扎实、英语功底好且有条件,有能力的家庭可以让孩子选择IB就读。 首先,要知道的是如果让孩子选择IB就读了,那就意味着他不仅要学习文科、还要学理科,甚至艺术等课程。除此之外,还要去完成各种论文,各类活动,这些都是非常占用孩子的时间的。所以,学习IB除了上述提到的能力之外,还要求学生要有比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 其次,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学习IB有2个地方需要着重突破:思维方式; IB课程适合那些发散性思维不想被束缚而孩子准备的,而它的课程是根据孩子以自己的特长、喜好逐步的完善自己,慢慢提升的。 所以,条件符合的话,可以让孩子尽早地接触IB,未来孩子升入更高一个阶段的学习会适应得更好,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二、A-Level课程 Alevel和IB的课程不同,它比较偏向于国内的高考模式也是应试教育。而它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导向性,而英国很多大学面试就是需要学生的这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 Alevel是非常适合以后让孩子要选择英国或者英联邦国家家长的选择。因为它是英联盟国家认可的一个课程体系,而学习A-Level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订,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相衔接,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中。本课程计划体现国家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编订各科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本课程计划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本课程计划按照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各地学校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既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强调: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民主和法制精神,学习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具有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2.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具有健康体魄和身心保健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4.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5.具有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一定的择业能力,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发展做出恰当的选择。二、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必修课设有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日语等语种)、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和保健、艺术以及综合

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论文发表,专业论文指导,核心期刊,评职称发表论文教育论文 一、“底线+兴趣”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原则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应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的指导原则、法律、法规指导下,从现代教育观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依据人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本着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适合的培养模式,来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新知识的获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嫁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一个新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范式,服务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总目标。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应突出职业能力本位,同时也要强调作为一个“人”的发展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和文化基础,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二、课程开发的总体设计 职业院校要健康发展,必须做到:招得进、留得住、送得出。留得住,就必须保证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真正能学到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中,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按照“底线+兴趣”的基本思路,根据学情校情,局部突破,形成特色。先有一个整体的全校性的全面规划框架,即顶层设计。阐明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工作过程及预期主要成果。这里,一方面要防止照搬学科式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防止走极端,将高等职业教育降低为技能培训。我们抓住两个层次,四个阶段来逐步实施。1.两个层次即宏观上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微观上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宏观上我们从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体系开发,主要成果体现为人才培养方案,即教学计划。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及其序化,教学内容、主干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等。第二个层次,就是如何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出合格人才,即把培养目标细化,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当中。各专业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依据专业特点,编写项目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等不同特色的课程设计和相应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和教学实习大纲。把每门课程要完成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落实到一个个的具体项目当中,并确定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要求,并确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案。2.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设计的制定上。为此,我们首先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包括对和培养对象的岗位群相关的行业企业的调查,收集网上的有关资料和企业的培训教材,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体系,由此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和社会经济的需求。然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其能力要求,论证完成这些能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类型。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速度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会成为国家教育的奇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职业专门人才,是中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一些弊端,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忽视课程本身创新价值,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现实,不注重教师的课程开发核心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更不注重学生作为课程主人的地位和课程开发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树立能力本位、岗位目标的课程观、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构建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推动与发展,大批量的境外企业进入国内,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机加工产业的传统的加工方式,已经逐步被数控技术应用的加工方式所取而代之,从大批量生产模式到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数控加工均已被广泛投入使用。为了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有深入良好的了解学习,为此进行课程调研。 二、调研目的 初步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行业技能的工行要求以及实现不同专业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实现可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使学校的学生既有专业群知识、技能的共性,又有不同专业的个性发展。解决的问题如下: 1.数控行业现如今的发展趋势? 2.数控技术应用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哪些? 3.就业的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哪些要求? 4.数控应用专业的专业课设应如何设计? 三、调研方式 1.深入数控现场与企业经理、一线工人以及技术总监座谈; 2.深入数控现场与顶岗就业的学生进行座谈; 3.通过问卷调查对毕业以及顶岗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 1)数控岗位就业需求调研 用访谈形式对企业老板、人力资源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进行调研,这部分调研主要针对中职学生可以就业的数控岗位调研。 主要岗位是数控操作工,主要从事上下工件,放正,换刀以及开启程序等工作。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的定位主要是知识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一线员工。对一线员工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操作维修设备的基本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调研 用企业专家座谈的形式进行,对中职学生就业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得出表一结果。 表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国际学校如何分类

国际学校如何分类 国际学校如何分类 一、外籍子女学校 首先介绍一下外籍子女国际学校,其实中国最早、最传统的国际学校是由各类合法外籍机构与合法居留外国个人开办,是为了给外 籍人员在中国境内接受教育提供方便而成立的`学校。而我们现在所 说的国际学校往往是泛指开设了国际课程的中国学校。 根据中国法规,外籍子女学校只能招收非中国国籍学生,例如德威英国学校,惠灵顿国际学校,耀中国际学校等,协和国际学校和 哈罗国际学校等。 外籍子女国际学校入学条件: 目前上海大部分外籍子女国际学校都严格执行上海市教委的规定,只招收持有外国护照,通过合法渠道来沪工作并取得上海市《外国 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的外籍人员随行子女。 但是以下两种情况的中国公民也可以上外籍子女国际学校: (1)中国公民在境外出生的子女,持有海外合法身份的子女。 (2)还在在国外求学两年以上,全家已获得就读国家的永居身份,可以向上海市教委申请外籍子女学校的入学资格。 需要注意的是,双重国籍身份是无法办理《外国人居留证》的,所以对于部分已经取得了他国护照的家长而言,如果选择不放弃中 国居民身份,则无法正常就读这些学校。 二、公办学校国际班

公办学校国际班是国内公办学校引入国际课程教学的国际教育项目,例如复旦附中、交大附中、格致中学等。目前这些国际班以高中为主,课程以IB课程和AP课程为主。 公办学校国际班入学条件: 报考公办高中国际班需要获得上海市中招报名资格且参加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的初中毕业生,分数要达到市统一划定的高中“提前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方可被正式录取。此外学校还会按统一组织英语能力测试和面试,根据学生的综合素养表现进行筛选与评定,在全市范围择优选拔。 三、民办国际学校 目前很多民办双语学校在初高中阶段也都引入了国际课程,部分或者全部采用国际课程体系、教材和考试进行教学,学校课程以英文教学为主,例如包玉刚实验学校、协和双语学校、平和双语学校等,主要的课程包括IGCSE课程、A-level课程、IB课程、AP课程等。 民办国际学校入学条件: 民办国际学校的招生分为上海生源和非上海生源。上海生源预录取学生参加本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其考试成绩达到市统一划定的高中“提前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部分学校要求非上海生源也参加户籍所在地中考,并达到当地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但都还需要参加该学校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设计

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精神,为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地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省份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资源体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结合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落实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开阔国际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高课程行政管理能力。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下,构建我省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四)努力实现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课堂教

面向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6, 4(2), 32-42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9d7247671.html,/journal/ces https://www.sodocs.net/doc/9d7247671.html,/10.12677/ces.2016.42007 文章引用: 高翠香, 肖贵平, 晋林蔚, 时芝平. 面向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J]. 创新教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Railway Front-Line Workers in Talents Cultivat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Cuixiang Gao, Guiping Xiao, Linwei Jin, Zhiping Shi School of Distance Lear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Apr. 22nd , 2016; accepted: May. 6th , 2016; published: May. 16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9d7247671.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ailway, demand of personnel training for the railway frontline workers has changed,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l transplanting cultivation plans from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which focus on subject integrity, and develop an application-oriented curriculum that not only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railway industry but also fits for the in-service adult learne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the maj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in top-up degree program as an example, concerns the experi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designs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professional task development model, and reflects the curriculum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n railway talent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op-up program under new normal. Keywords Curriculum, Railway Personnel Train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ask 面向铁路一线职工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 课程体系设计 高翠香,肖贵平,晋林蔚,时芝平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