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7-12-12T16:31:07.92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0期(上)作者:蒋学林

[导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蒋学林

(广安市前锋区光辉乡小学校广安 6380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在教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合作者。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允许学生想错、说错,教师要适时点拨,要学生敢说、敢想,形成一种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会激起学生创新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二、夯实学生“双基”,提供创新思维源泉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小学熄灭的创新意识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思维如同“海市蜃楼”,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让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通过有的放矢地训练,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达到“应用自如”的境界,为培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基础知识是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每种能力都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培养出来的,只有牢固地掌握它,思维才能活跃,创新的灵感才能得以激发,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为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对课标、教材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要彻底弄懂,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三、培养学习兴趣,点燃创新思维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动力,同时也能使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捷而丰富,而没有兴趣的强迫学习只能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扑灭创新思维的火花。可见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首先,课题新颖,引发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的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提出问题:“方程3X2-X-4=0的一个根为x1=-1,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x2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感到困难,教师马上给出答案:“由于c/a=-4/3,所以x2=-4/3÷(-1)=4/3,请同学们验算。当学生确信答案是正确时,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之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不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进取状态。学生都急于想弄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教师接着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我是据此求出x2的,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短短几句话,就引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运用多样教法启发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学生的基础又是参差不齐,要启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就必须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的概念课可以采用谈话法或者讨论法来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理解并掌握概念:而公式、定理和法则课可以采用发现法或者探索法来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找出规律掌握知识;而制作课、实验课可以采用活动试的教法;调查课则采用开放式的上课方式,目的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数学、理解数学。第三,精心设疑,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恰当的设疑,将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挥。比如在摩解物理课中的相对运动时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二战期间,盟军的一个飞行员在执行飞行忏务中发现飞机外有一只小虫子,觉得很奇怪,于是伸出手抓它。等他松开手一看,大吃一惊,原来这不是一只小虫子而是一颗子弹。同学们想想为什么飞行员能抓着高速飞行的子弹呢?问题一出,同学们兴趣马上来了,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很多同学的回答具有创意,这说明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了。第四,学以致用,发展兴趣。学好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教学中和适当设置一些具有实践、富有时代气息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感受生活,学生在体验解题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兴趣也就发展起来了。

四、着力思维素养,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人在以已有的知识是为中介,对客观现象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上发展起来的富有创见的思维,并与创造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培养发散思维及收敛思维能力。因此,培养思维的品质以及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是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一是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首创性和独立性,创新思维要求新颖、首创和独特。学生要达到这要求必须独立思考问题,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不盲目跟从,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把握问题的关键、切中要害,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着眼于新理论高度,带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见解。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流畅性。学生的思维敏捷而流畅就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来考虑问题,而不是被某种固定意识所牵制,举一反三、思路畅通,并能在短时间内全方位多角度处理问题。二是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是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探索问题:正面反面结合、顺向逆向交替、现象抽象互动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思维就要给学生发散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选择发散点,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比如:数学中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变式异解、几题同解”题目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素材,当然在选择上要避免“深、偏、难”的题目。教师平时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试题,让学生勤加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智慧。收敛思维建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是在通过发散思维得到观点、设想和方法后对难题进行重组和总结,取得最终结果的一种思维过程。收敛思维对人们正确判断决策,取得结果的一种思维过程。收敛思维对人们正确判断决策,取得结果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中应与发散思维同等重视。例如:要判断一些复杂题目中的两条线段是否平行,首先要让学生启用发散思维,找出与平行线相关数学知识(平行线的判定,平行四边行、梯形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