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摘要】阐述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即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等因素相关,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辨证施治应注重寒热虚

实之分,并与辨病相结合。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本虚标实

Abstract: With TCM basic theory, it reiterates the attack mechanism of osteoarthritis, which is related with deficient live and kidney, malnutrition of physique, wind cold and wetness attack and sputum and stasis block,etc.,i. e. the sign of deficient root with overdo superficial. The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 shall pay attention to cold, hot, deficiency and overdo, and be combined with differentiating diseases.

Key words: osteoarthritis;causa morbi and mechanism;deficient root with overdo superficial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骨质增生

的慢性关节疾病,常伴随关节软骨的修复重塑、软骨下骨硬化以及软骨下骨囊肿

和边缘骨赘形成。

1发病基础

《内经》曰:“病在阳曰风,病在阴曰痹。故痹也,风寒湿杂至,犯其经

络之阴,合而为痹。痹者闭也,三气杂至,雍闭经络,血气不行,故名为痹。”

痹之形成,多由正虚j?内,阳虚丁?外,营卫虚于经络,风借寒之肃杀之力,寒

借风之疏泄之能,湿得风寒之助,参揉其中,得以侵犯机体。初犯经络,继入

筋骨,波及血脉,流注关节。经气不畅,络血不行,阳气不达,则邪气肆虐,

而生疼痛。

痹证初期多为风寒湿之邪乘虚入侵人体,气血为病邪闭阻,以邪实为主;

如反复发作,或渐进发展,脉络瘀阻,痰瘀互结,则多为正虚邪实;病邪入深,

气血亏耗,肝肾虚损,筋骨失养,遂为正虚邪恋之证,以正虚为主。若患者先

天不足,素体亏虚,阴精暗耗,则不仅发病为正虚,且缠绵日久,不易治愈,

且容易感染。

痹证之病变部位在筋骨关节,筋骨有赖于肝肾中精血的充养,又赖于督肾

中阳气之温煦,肾虚则先天之本不固,百病滋生。肾中元阳乃人身诸阳之本,

风寒湿痹多表现为疼痛、酸楚、重着,得阳气之振奋时能化解。肾中元阴为人

身诸阴之本,风湿热痹多化热伤阴,得阴精滋润、濡养始能缓解。故本病与肝

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等因素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

2病因病机

2.1正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2.1.1肝肾亏虚痹痛虽为筋骨间病,但与肝肾关系密切。华佗在《中藏

经》中说:“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阐明了骨痹与肾脏受损有关。《内经》有云:“肝主筋、肾主骨。”又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 筋将惫矣。”因此,人到中年以后,肾阴虚较为明显。肾虚不能主骨充髓,而腰

为肾之府,故肾虚则腰痛。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肾气虚则肝气亦虚,肝虚

则无以养筋以束骨利机关[2]。肝主筋,膝者筋之府,肝气虚则膝痛,且以夜间

为着。又肾为寒水之经,寒湿之邪与之同气相感,深袭入骨,痹阻经络使气血

不行,关节闭塞,筋骨失养,渐至筋挛,关节变形,不得屈伸;甚至出现筋缩肉

卷,肘膝不得伸,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的症状。肝肾精亏,肾督阳虚,不能充

养温煦筋骨,使筋挛骨弱而留邪不去,痰浊瘀血逐渐形成,必然造成痹证迁延

不愈,最后关节变形,活动受限。

2.1.2营卫失调,气血亏虚《素问?痹论》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丁?六府,乃能入丁?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瘭疾滑利,不能入丁?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子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可见人体气血不足,筋脉骨骼失于濡养,容易导致痹证的发生。因营卫亏虚,腠理不密,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涩,筋脉痹闭而成。痹证日久,内舍脏腑,往往伤及真阴,阴伤亦可致血脉涩滞不利,筋脉日益痹闭,邪气日益痼结。

另一方面素体阴血不足,经络蓄热,则是风湿热邪入侵发病及病邪从化的

内在原因。

2.1.3脾虚脾居中焦,主运化、升清和统血,主四肢肌肉。脾为后天之

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虚运化作用减弱后,不

仅会影响肾精肝血之补充,使筋骨血脉失于调养,还会造成水湿不化,湿浊内

聚,痰饮内生,流于四肢关节,引起关节疼痛、重着,晨僵,关节肿胀等病症。

而脾虚亦导致肌肉瘘软无力,直接影响肢体关节活动,导致0A的发生。

2.2外邪侵袭是发病的诱因

2.2.1风寒湿邪侵袭《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湿性重浊而黏腻,所谓“湿胜则肿”,其发为痹,沉着麻木,痹而不仁。蕴而化热,则发为湿热,其病处红肿热痛。更与风寒结党,游走周身,涩滞经脉,疼痛难忍。《素问?痹论》说:“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时”指五脏气旺的季节。肾气旺于冬季,寒为冬季主气,冬季感受三邪,肾先应之,故寒气伤肾入骨,使骨重不举,酸削疼痛,久而关节变形,活动受限,形成骨痹。

2.2.2瘀血痰浊痹阻经络痰瘀均为有形之阴邪。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

血行不畅而产生的病理产物。《类证治裁?痹证》说:“痹久必有瘀血”。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也有“瘀血致痹”说。故瘀血既是0A的病理产物,

也是其病因。

痰浊是由水液输布障碍,水湿停滞,聚湿而成,其既是0A的病理产物,又

是0A的致病因素。在0A中痰浊的形成亦有多种因素,脾喜燥而恶湿,脾为湿困,则气血生化无源,肾精肝血无以补充,致使肝肾亏虚严重。痰湿阻滞经脉,

气血运行受抑,会加重瘀血。所以痰浊又是0A的致病因素[5]。

2.2.3劳损及外伤致病《素问?宣明五气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说明长期劳损及外伤可形成本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伤痛,形伤肿。”说明损伤气血可导致作

肿作痛。由T膝关节的扭、闪、挫伤致膝关节内外组织损伤,脉络受损,血溢于外,阻塞经络,致气滞血瘀,经络受阻,膝关节及周围组织失养,致使伤部发生疼痛。

故往往因病致虚,多由闪挫跌仆,气滞血瘀,久则肝肾亏损,脉络失和,渐成

痹证。

3结语

综上,0A的临证表现复杂,但无外是以肝肾气血亏虚为发病基础合并风寒

湿邪入侵所致的痹瘘兼证,发病与转归结合了脾虚、瘀血、痰浊等重要环节。

故辨证施治,应提纲挈领,犀烛洞幽,根据三因制宜原则,谨慎调理。

【参考文献】

[1]高仰贤,江蓉星.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国内研究进展[J].中医

正骨,2005,4(17) :55.

[2]王章.中药治疗老年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3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药,2005,5(26) :26.

[3]汪悦.治痹琐谈[J].江苏中医药,2003, 12(24) : 1 3.

[4]郭建刚,李洛宜.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基础和施治原则[J].新中医,2003,4(35) :3.

[5]冯兴华.痹证的概念与病机[J].首都医药,2001, 8 (9):53.

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好的效果。为 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锡武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治水三法”,方能奏效。李介鸣认为心衰若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当以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为主方。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多以温补肺肾为主,方以右归饮加减。心衰若以水肿为主症,治疗宜用抑阴扶阳、温阳化气利水法,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其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也具有经验。(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键。最常用的利尿中 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泽泻等。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己椒苈黄汤治疗。(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

英、珍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本。(6)口干渴: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而损伤阴液,常表现为口干渴,可用生地黄、石斛、元参、沙参等养阴生津的药物。顾景琰认为心衰乃五脏同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补虚为本,祛除实邪为辅。补虚主在培补心肺肾脾,调和气血阴阳;祛邪主在和血通络,温化水湿。治疗常以参附汤与生脉散为基本方药。颜德馨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心血瘀阻,提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瘀血乃一身之大敌”的观点。在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即可基本把握心衰的辨治规律。心气阳虚为主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法则。心血瘀阻为主者,行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精)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YYXH/T50-135— 2008》由于年老肾亏,气血不足,或复因寒湿之邪侵袭,使气血凝滞,络脉不通,筋骨失养,导致“骨痹”“骨痿”的发生。基本病机是由于本虚, 病位在骨,证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弱,尤以肾虚为本,寒湿血瘀为标。初起时以多见实证或虚证多见,发病日久则多虚实夹杂之证。 1.1. 腰背酸痛初期时出现腰背痛,此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 有时可伴有四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 1. 2. 驼背身材缩短坐高与身高的比例缩小,是骨质疏松的特点之 1.3. 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后果 (二证候诊断 1、阳虚湿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加重,遇寒冷及阴雨天疼痛加剧,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 气滞血瘀证:骨节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筋肉挛缩,骨折,多有久病或外伤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3、脾气虚弱证:腰背酸痛,肢体倦怠无力,消瘦,少气懒言,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4. 肝肾阴虚证:腰膝酸痛,膝软无力,驼背弯腰,患部痿软微热,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数。

5. 肾阳虚衰证:腰背冷痛,酸软无力,甚则驼背弯腰,活动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为甚,小便频多,或大便久泻不止,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弦。 6. 肾精不足证: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软无力,动作迟缓,早衰,发脱齿摇耳鸣健忘,男子精少,女子经闭,舌淡红,脉细弱。 7、气血两虚证:腰脊酸痛,肢体麻木软弱,患部肿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 辩证选择汤药或中成药 1、阳虚湿阻证 治法:散寒祛湿,温通经络 方药:肾着汤加减 干姜 6甘草 6茯苓 12牛膝 15苍术 12仙灵脾 15加减偏寒加附子 6, 偏湿加薏米 12,防己 9 中成药:健步壮骨丸,口服,一次 9克,日 2次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疼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秦艽 9羌活 12香附 9川芎 15桃仁 9没药 9牛膝 12地龙 6甘草 6 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

(完整word版)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骨关节炎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炎分类标准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由于发病部位、症状、体征的不同,骨关节炎的分类标准分为: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1)骨关节炎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Kellgren和Lawrence法分5级)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显,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2)骨关节炎功能分级 Ⅰ级:可作各种活动。 Ⅱ级:中度受限,虽有1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活动受限,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 Ⅲ级:明显受限,只能生活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Ⅳ级:卧床或坐卧,生活不能自理。 二、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 关节肿痛较甚时,根据《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可酌情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发病诱因。 运动康复 参考《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康复治疗应个体化,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变部位及程度选择慢走、水疗、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抬腿训练股四头肌、静蹲训练等合适的康复方法。 中医医疗技术

1.中药离子导入: 以制川乌、制草乌、透骨草、伸筋草等药物为处方,用50°左右白酒浸泡45天制成中药药液,将药液均匀涂抹于纱布衬垫,然后将纱布衬垫置于病变关节,经直流电感应电疗机离子导入治疗患处,1次/日,14天一疗程。 2.针法:根据病情选取最舒适的体位,辨证循经取穴或局部取血海、犊鼻、肾俞等10~20穴,随证施法,留针30分钟,1次/日,14天一疗程。 3.灸法:根据病情选取合适的体位,选取血海、犊鼻、肾俞、足三里等穴位随证加减,可使用艾灸盒,每次约5~15分钟,每日一次,14天一疗程。 4.药罐: 用3~5个火罐拔患处,每次留罐10~15min,1次/日,14天一疗程。 5.中药穴位贴敷: 以白芥子、延胡索等药物为处方,粉碎研末后加姜汁调匀做在专用贴敷膜上;根据病情选取双肾俞、关元、中脘等5~6个穴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药贴于相应穴位,1~2h后取下,1次/日,14天一疗程。 6.针刀治疗:选取病变关节周围压痛点为治疗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择长短、大小相适应的针刀快速进入皮下,先做纵行剥离,再做横向摆动,术毕取刀后,用纱布压迫止血后输液贴覆盖术口48小时。5~7天一次,2次为一疗程。 7.推拿治疗:选择合适体位,先采用轻柔的?、按、拿、一指禅推等手法治疗以舒经通络;然后使用旋转复位扳法、斜扳法、拔伸松动等手法理筋整复;再局部选穴使用一指禅推、按、揉等手法治疗;最后根据病变部位使用拿法或拍法或擦法等不同的结束手法。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8.膏方治疗:骨关节炎常在气候变化或劳累后易复发加重,对活动期病情控制后进入缓解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可采用补益肝肾、益气温阳的膏方作为后续治疗,增强患者体质,控制病情复发。 9.穴位注射治疗:以当归注射液或鹿瓜多肽注射液等药物,根据病情选取双肾俞、双足三里等2个穴位进行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994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关节炎相关疗效判定标准,结合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拟定。 (一)评价标准 西医疗效评估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着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着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着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着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着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着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骨质疏松

浅论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失重性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治疗比较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失重骨质疏松;中医疗法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一名,而根据骨与骨质疏松症相互关系、病理变化和症状描述等,将其归入“骨痿”范畴。笔者选择了绝经后骨质疏松和失重引起骨质疏松两种骨质疏松症,总结前人工作成果,进行中医药辨证与干预措施的比较。 1 病机辨析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辨析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 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多发于绝经2年以上、70岁以下的妇女。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骨痿”、“腰痛”、“骨痹”、“骨折”、“绝经前后诸症”、“虚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肾虚为该病形成之根本。肾乃先天之本,《医学精义》中提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足则骨强”。而“女子七七,天癸竭”,即绝经后,肾气日衰,元气虚少,导致各个脏器功能失调,经气不利,水谷精微得不到充分吸允,恶性循坏,进一步加重肾精的流失,人体加速进入衰老阶段,直至骨痛齿脱,筋骨失养而枯。正如《内经·素问》中所提到的“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动不正,而无子”。通过临床观察,也佐证了肾、骨间的紧密联系。如魏氏等[1]通过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与年龄、产次、

绝经年龄年限等的相关性,比较非肾虚证组与肾虚证组PMOP发病率,证明了肾虚证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肾虚与机体的衰老包括骨衰老的发生关系密切,认为肾虚衰老的实质可能是机体以大脑-下丘脑-垂体-靶腺为轴心的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以至细胞分子水平的特异功能减退状态。 脾虚为该病形成之诱因。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骨之生长发育必然受到脾脏影响。脾胃虚弱则化源不振,四肢百骸无以充养。《灵枢·本神》有云:“脾气虚则四肢不用。”若饮食失调,久病卧床,四肢少动,经脉失和而脾气受损,运化无力,气血乏源无以化精生髓,则会发为骨痿或其他并发症。绝经后妇女脾胃运化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素体脾胃虚弱,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脾主肌肉,脾气不足无以运化,则肢体失养,形体消瘦,肌肉痿弱不用,肉痿而髓空,骨失充养致骨痿。同时,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说。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方不断成熟和充盈。脾虚日久,气血阴阳俱虚而易致肾虚,肾气虚则脾气不升,肾阳虚衰而难以温煦脾阳,必致运化失常。两者一为先天之本,一为后天之本,若二者不能相济,则易脾肾两虚。 肝失疏泄为该病形成之关键。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可贮藏血液,调节血流,肝失疏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有“女子以肝为先天” 之说,从排卵、月经、妊娠到哺乳都与肝主疏泄紧密相关。肝失疏泄,不仅影响情志和脾胃,还会引起月经紊乱甚至闭经或绝经期提前。而肝肾同源,肝肾阴阳之间关系密切,息息相通,相互制约。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即“水不涵木”;若肝阴不足,可致肾阴亏虚,而肝火太盛也可下劫肾阴,造成肾阴不足的病理变化。因此,肝失条达引起肾精亏虚,骨髓失养,骨质脆弱,易发骨折。很多研究也表明,肝郁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养血调肝对该病的治疗有帮助。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病因病机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之病因病机学说中医中药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查内容,本文带着大家梳理相关知识。 病因,就是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古代中医病因学将致病因素分为三种:即外因(如六淫、疠气等),内因(如七情)和不内外因(包括饮食不节、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等)。痰饮和瘀血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发生多种病证,故又属致病因素。其实,中医的所谓“不内外因”,有的即是外因,如外伤等;有的则是内因为主,但常结合外因而致病的,如饮食不节、劳逸损伤等皆属此类。没有一种致病因素既不属于内因,又不属于外因的,充其量是某一致病因素,可能由内因与外因的协同作用形成,因而严格说来,中医所认识的病因是内因与外因两大类。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病因有非常全面、深入的论述。《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到:“夫百病之所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这也许是目前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天文、气候对人体影响的最早记录,大致意思是说环境中的干燥、潮湿、大寒、大暑、刮风、下雨、阴阳不调、过喜、过怒、饮食、居住环境都可以导致人体发病。也就是说,《内经》所论述的病因内容主要有天气因素(风、寒、暑、湿、燥、火)、情志因素(怒、喜、忧、思、悲、恐、惊)和饮食起居(饮食、劳逸、房事、起居等)三大方面。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以阴阳五行、

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即病机学说。 具体内容: 1.从整体上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 2.从脏腑、经络等某一系统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 3.探讨某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六经传变病机、卫气营血传变病机和三焦传变病机等。 4.研究某一种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感冒的病机、哮喘的病机、痰饮的病机、疟疾的病机等等。 5.研究某一种症状的发生、发展的病机。如疼痛的机理、恶寒发热的机理、失眠的机理等等。 6.研究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如内生“五邪”。 来源:中公卫生人才网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衰病诊疗方案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衰病诊疗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 一、概述 心衰病是以心悸、怔忡、气喘、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诸脏,是本虚标实之证。本病属于现代医学“慢性心力衰竭”范畴。中医病名:心衰病;西医病名:慢性心力衰竭。 二、诊断 【西医诊断】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 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诊断。诊断必须尽可能明确病因、并对功能状态、容量状态以及患者预后作出评估。 【中医辨证分型】 1.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阳气亏虚、血瘀水停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3.心肺气虚、痰瘀饮停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 症状: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肢肿,或夜高卧。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三、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坐位,必要时吸氧,心电、血压和指端血氧饱和度监测。 (2)针对病因和诱因的治疗。 (3)纠正心衰的药物治疗。 (4)心衰的非药物治疗。 (5)其他伴随疾病和合并症的治疗,如心律失常、肾病、呼吸系统疾病、贫血、睡眠呼吸障碍、甲状腺疾病等。 2.中医中药辨证诊治 (1)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党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25g、黄精15g、玉竹15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0g、当归10g、川芎15g、赤芍15g、车前子15g、冬瓜皮20g。加减法:气虚甚者加人参、白术;阴虚重者加太子参、生地、天门冬;瘀血重加丹参、益母草;兼痰热内阻加枳实、竹茹、瓜蒌;便秘者加郁李仁、大黄。失眠甚加酸枣仁、夜交藤、龙骨。 (2)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药:参附汤合丹参饮、苓桂术甘汤加味:人参10g、制附子10g、茯苓15g、白术15g、

中医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9-01T14:29:30.3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作者:邓要伟 [导读] 中医综合治疗力案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 4634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中医治疗老午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优势。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某院中医骨科收治9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观察组各45例,其中中医治疗组应用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包括推拿、针灸、力剂药浴、康复锻炼等;西医观察组患者应用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力案治疗两组患者均以30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西医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中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观察组(P <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力案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医;老年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随年龄增长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老年慢性疾病,目前我国老年人已占发病人数的一半,其主要表现为关节变形、疼痛及活动受限等,大大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院中医骨科采用方剂药浴、推拿、康复锻炼等综合方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并且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能够让患者可以尽早的恢复健康,从而提高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了中医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做出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做出如下的报告: 1.研究的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主要是选取了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我院中医骨科收治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其中男性患者主要是为54例,女性患者则是为36例;患者的年龄45-75岁,平均(61.5士5.5)岁。所有患者均经相关辅助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诊断,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且均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等其他相似疾病。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结合骨科康复等多种治疗方法。药浴主方为:三棱20 g、生川乌20 g、伸筋草30 g、红花15g,白芷20 g、威灵仙20 g、川牛膝30 g、透骨草20 g、防风15g,根据疾病类型辨证加减。加水煮沸,趁热熏洗,5次/d,20-40min/次。康复锻炼包括伸屈膝活动、关节肌肉锻炼等;推拿主要是活动关节、松弛肌肉。西医观察组患者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国药准字H19983137)1粒/次,早晚各1次,疼痛剧烈者给予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1次/周。两组患者均以30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治疗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分为:一是显效:临床症状、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二是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基本恢复关节功能或较前有较大改善,但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三是无效:临床症状、关节功能无改变。与此同时对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进行评价(JOA法与VAS法)。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并且两组患者差异也是较为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JOA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JOA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治疗组JOA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西医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讨论 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常见的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骨性关节炎发病原因众多,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关节软骨异常代谢、长期关节负重、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以及机体机能衰退等多因素有关,其好发于膝关节和髓关节。中医学者认为骨性关节炎是由于长期受冷、寒、湿的影响,造成血气癖滞,继而伤脾伤肾,最终导致了病变的发生。目前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能对症治疗缓解症状。西医常用的药物治疗基本是对症治疗,不能解除病根,适合短期用药,长期服用易成瘾,且消化道症状重,不易耐受。透明质酸是新兴的药物,局部注射起到封闭关节腔的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同时预防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但对中晚期骨性关节炎效果差。中医骨科采用综合方案治疗骨性关节炎,持续治疗不仅可以解除患者痛苦,而且部分患者有治愈的可能。药浴可以疏通经络、活血祛癖以及除肿镇痛;而推拿可以有效促进病变部位的修复,缓解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在治疗后配合康复锻炼可增强肌肉力量,避免

心衰病

中医古籍中未见有“心力衰竭”一词,历代中医文献尚无统一的称谓,这与中医学术的师承相传,各家学术各承师说些许有一定的关联。从字面上使用“心衰”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脾脏脉论第一》中:“心衰则伏”。之后又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清代程杏轩《医参》中记载“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等各略有不同。心衰的相关症状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有很多论述与心衰的临床表现相似,“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因此不难发现“心胀”和“心痹”就其表现而言可归入心衰。《金匮要略》曰“: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了心水症的一般症状,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心衰。《诸病源候论》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是也”颇似心衰咳血的论述。又如金代刘完素 在《河间六书》说:“其肿,有短气,不得卧,为心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进一步指出:“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泻,食不消化也”。《伤寒名理论》曰:“其心气虚者,由阳气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为悸也”。1997年10月实施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指出了“心衰”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并肯定了“心衰”的病名.

慢性心衰的中医病因病机引起慢性心衰的原因甚多,诸如:先天缺陷,心气虚弱,心血瘀阻,心脉失养;风湿热邪痹阻经络,久则由脉舍心,致使心血耗伤,心气虚弱,心脉失运;六淫、病毒之邪直接侵袭心脏,引起血运失常;经年咳嗽,肺肾气虚,影响血运,累及于心等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指出脉诊 提示心衰以气虚、瘀血为病因。《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 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素问·逆调论篇》:“若心 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夫不得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 也”。指出了阳气虚衰,水气射肺的征象。《金匮要略·痰饮咳 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 微者短气”,指出心衰病因是气虚痰饮。 对于心力衰竭的相关治疗,《内经》中确立了一些治疗原则,这些原则成为后世治疗心力衰竭的指导。《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曰: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温则消而去之。”《灵枢·五味第五十六》曰: “心病宜食薤。”这是文献中最早用薤白治疗心病的记载,薤为辛温之品,为后世创立有关方药奠定了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曰: “血实宜决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 “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用行气活血之法疏导气血的运行。《内经》提出治水三法“开鬼门,洁净腑,去苑陈”,《金匾要略》: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为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主要治法,即活血、利水。《伤寒杂病论》对疾病的治疗特色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对于心力衰竭的辨证治疗,则散见于《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痰饮

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其中医药治疗的前景探讨

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其 中医药治疗的前景探讨 * 郭鱼波1,王丽丽1,马如风1,赵丹丹2,张东伟2**,陈家旭1,牛建昭1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 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 摘 要: 骨质疏松是一种渐进性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肝脾肾的亏虚和血瘀均可诱发骨质疏松。其最主要病因是肾虚累及肝脾导致气血不足而血瘀,加上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致使筋脉失养骨枯髓减而致骨痿。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中医对骨质疏松病因病机的认识,探索了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药的药食同源性和骨质疏松病程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科学研究中医药,合理评价其安全性,是中医药发挥其临床治疗优势的关键。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痿 脾虚 肾虚 肝虚 血瘀doi :10.11842/wst.2015.04.003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2014-05-19 修回日期: 2014-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81273995):基于中药选择性Cathepsin K 活性的抑制剂对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研究,负责人:张东伟;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81274041):基于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的调节作用的姜黄素抗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负责人:高思华;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项目(B07007),负责人:牛建昭;北京中医药大学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11CXTD-07),负责人:陈家旭。 ** 通讯作者:张东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和作用机理研究。***Http://www. Iofbonehealth. Org Category-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密度下降为特征代谢性骨疾病,这种进行性的骨疾病容易导致骨脆性的增加和骨折风险的增高[1],尤其在人体的髋骨、脊椎骨、腕骨和肩胛骨等部位。因为骨量减少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骨质疏松也被 认为是“无影小偷”[2] 。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资 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每3 s 就有1例骨质疏松诱发的骨折发生***。而在中国,成年人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大约在7%。其中,50岁以上的男性中发病率为22.5%,50岁以上成年女性中发病率则高达50.1%。2006年,中国人在治疗髋骨骨折方面花费就达到了15亿美元,估计到2020年,中国在这方面的开支将达到125亿美元。发病率的上升和医疗负担的加重迫使政府和研究者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研究骨质疏松的病机和治疗药物。 目前,尽管很多药物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部分药物容易诱发一些副作用,尤其是双磷酸盐类和雌激素替代疗法类药物[3]。而具有药食同源特点的中药决定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时的低毒性和广泛性。临床实践也表明一些中药复方或者单体对于骨质疏松有较为显著治疗作用[4,5]。中药的合理应用是基于对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病因病机的正确理解和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的。因此,有必要全面回顾历代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从而正确地分析骨质疏松的病因和病机,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奠定理论基础,并能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认识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的治疗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 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病机的分析 根据骨质疏松在临床的症状,中医可将其归属于“骨痿”、“骨痹”等范畴。根据中医对痹证的描述“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の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の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の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

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の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の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四)鉴别诊断

心衰病 辩证分型、症状、方选、方义

心衰病 1.心肺气虚,心血瘀阻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补益心肺、活血化瘀 方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人参10g、黄芪25g、茯苓15g、白术15g、桂枝3g、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葶苈子15g、甘草6g、大枣5枚。全方以人参、黄芪补气,桂枝温阳散寒,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兼以利水,桃仁、红花、川芎、赤芍行气活血化瘀,当归养血,葶苈子泻肺利水平喘,甘草培补中气,大枣补气养血。 诊断依据:综合脉证,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心衰病”范畴,证属“心肺气虚,心血瘀阻”。患者老年?性,久病心肺两虚,心肺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留而为淤,血行受阻,而出现喘憋、胸闷、神疲乏力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俱为佐证。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合血符逐瘀汤加减: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2g、

黄芪30g、黄精15g、玉竹10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5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车前子15g、冬瓜皮20g。全方以人参、黄芪补气,麦冬、五味子养阴,共为君药,玉竹、黄精以养阴,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以活血化瘀,当归活血养血,柴胡以理气,车前子、冬瓜皮以利水消肿。 诊断依据:综合脉证,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心衰病”范畴,证属“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患者老年?性,患者年事已高,阴气自半,加之久病,气阴化源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留而为淤,而出现喘憋、胸闷等症,舌红少苔,脉细俱为佐证。 3.心阳亏虚,心血瘀阻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咳嗽、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降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药:参附汤合丹参饮、苓桂术甘汤加减:红参10g、制附子10g、茯苓15g、白术10g、桂枝9g、丹参30g、檀香6g、赤芍16g、益母草30g、炒葶苈子15g、砂仁10g、大腹皮15g、大枣12g、车前子15g、泽泻12g、猪苓12g。全方红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附子、桂枝温补心肾。丹参、檀香、赤芍、益母草活血化瘀利水,葶苈子泻肺平喘,大腹皮、车前子、泽泻、猪苓利水渗湿,砂仁行气和中。 诊断依据:综合脉证,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心衰病”范畴,证属“心阳亏虚,心血瘀阻”患者老年?性,久病心阳亏虚,不能温通血脉,导致心血瘀阻,心失所养,出现胸闷气喘,心悸,畏寒,尿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一、A1 1、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寒邪无关 A、痛经 B、月经后期 C、带下病 D月经先期 E、不孕症 2、外湿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子肿 B、闭经 C、子满 D阴痒 E、经行泄泻 3、下列各项,不属于外热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过多 B、产后发热 C、恶阻 D阴疮 E、子淋4、抑郁忿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B、月经先期 C、经期延长 D经间期出血 E、月经过多 5、惊恐伤肾,恐则气下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后期 B、经间期出血 C、月经过少 D月经先期 E、月经过多 6、产后过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产后血晕 B、产后发热 C、恶露不绝 D产后腹痛 E、产后抑郁 7、肾阴虚,冲任、胞宫胞脉失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后期 B、月经过少 C、闭经 D痛经

8、肝经湿热,蕴结胞中,阻滞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过少 B、癥瘕 C、闭经 D月经后期 E、痛经 9、肾阳虚,命门火衰,胞宫虚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妊娠腹痛 B、带下过多 C、月经过少 D月经后期 E、闭经 10、肝郁化热,火热之邪下扰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经行吐衄 B、妊娠恶阻 C、月经先期 D经行乳房胀痛 E、经间期出血 11、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先期

B、胎漏 C、滑胎 D胎萎不长 E、产后血晕 12、脾失统摄,冲任不固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经间期出血 B、带下过多 C、经行吐衄 D滑胎 E、经期延长 13、督脉虚损,阴阳平衡失调可导致的疾病是 A、经行发热 B、崩漏 C、经行身痛 D痛经 E、产后发热 14、下列各项,不属于带脉失约导致的疾病是 A、滑胎 B、带下病 C、胎动不安 D子宫脱垂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 详细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楚向东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严重危害病人生活质量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根据60岁以上的成人中总计有10%~15%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此病与心血管疾病、创伤并列前3位,每年需手术治疗者达几十万人。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随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结合实际,在祖国医学中积极探讨、寻找有效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很有意义。目前该病的中医药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针对本病,在病因病机、治疗方面,我院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并由此浅谈一点中医治疗本病的策略。 一、病因病机认识 1.肝肾亏虚为本 祖国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骨痹”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但是我们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痹症,严格意义上讲应跳出“痹症”的范畴,因为膝骨性关节炎是因“虚”致病,导致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肝肾亏虚,而并非风寒湿侵袭。这和一般痹症有着本质的区别。膝骨性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发病率非常高。这是因为人进入中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逐渐退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一方面,肝肾亏虚,气血不能化精生髓而充骨养骨,致使骨本身发生退变;另一方面,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易于侵入,留滞经络关节而致气血瘀滞,痰湿夹杂,经脉闭阻,闭阻不通,从而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或关节积液,久则骨质畸形。所以我们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亏损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 2.瘀血痹阻为标 我们认为瘀血痹阻是是导致膝骨性关节炎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贯穿始终的特征性病机。那么瘀血是怎么来的呢,瘀血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肝肾亏虚,气血生化无源,精亏血少,筋脉空虚,同时肾阳虚衰失去温煦推动作用,经脉滞涩,血气运行不畅形成瘀血。2、风寒湿侵袭,寒性凝滞,主收引,寒邪入经,则经脉滞涩,气血不通。

骨质疏松题库1-2-10

骨质疏松题库1-2-10

问题: [单选]除以下哪项外均为骨质疏松的病因() A.老年人 B.绝经后妇女 C.骨关节退行性变 D.营养不良 E.内分泌障碍 骨关节退变为生理性改变而非骨质疏松的病因。

问题: [单选]下列对骨质疏松描述错误的是() A.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类 B.雌激素可抑制骨吸收,雌激素水平不足是病因之一 C.多数患者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D.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升高 E.骨折是本病最为严重的后果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特发性三类,其中,原发性占绝大多数。雌激素缺乏可导致骨吸收增强,引起骨丢失。因此绝经后患病率升高。本病最大的危害是骨折发生,常发生的部位有脊椎、髋部和前臂等,以髋部骨折后果最为严重,可导致各种并发症、致残或死亡。

问题: [单选]老年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是() A.佝偻病 B.骨软化症 C.痛风性关节炎 D.骨质疏松症 E.性腺功能减退 (射击游戏 https://www.sodocs.net/doc/9618180305.html,/)

问题: [单选]可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除外() A.泼尼松 B.左甲状腺素 C.碳酸锂 D.低分子肝素 E.阿司匹林

问题: [单选]WHO针对女性骨质疏松症骨量测定的诊断标准() A.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在1个标准差以上 B.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在1个标准差以内 C.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在1至2.5个标准差之间 D.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超过了2.5个标准差 E.骨密度低于正常年轻妇女骨量峰值均值超过了2.5个标准差,并伴有1处或多处骨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