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常见错误成因及对策讲课讲稿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常见错误成因及对策讲课讲稿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常见错误成因及对策讲课讲稿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常见错误成因及对策讲课讲稿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常见错误成因及对策

盐亭县文同小学 何晓成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历来是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研究的热点,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教学中常常出现种种错误、原因以及对策,我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与研究,与广大同仁交流分享。

一、单位“1”的辨认错误

找单位“1”是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环节。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不找”、“乱找”、“错找”的现象屡屡发生,而导致解题错误。

成因:教学常常发生单位“1”的量的错误,教师对单位“1”的量教学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学生方法与策略缺失。

对策:

(1)、加强单位“1”的意义的教学。通过丰富多样,大量直观的现实生活材料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抽象概括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体会到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看成单位“1”。

(2)紧抓关键语句去辨认单位“1”。谁同谁比,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适时归纳主要类型。在小学数学中主要有这样两种类型:一个量的部分同整体比,一个量同另一个量比。

(4)、掌握找单位“1”的常见方法。通过像语文中“扩一扩”的方法,更完整、更具体、更清晰、更准确地找出单位“1”。如一桶油,用去了41。让学生补充完整就是“用去的是一桶油的41”;又如一件衣服,降价了41,补充完整就是“现价比原价降低了4

1。再如,超额完成计划51,补充完整就是“实际比计划多51。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扩一扩、找一找、划一划、说一说”等形式训练,学生就不会出现单位“1”“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现象。

二、运算方法的判断错误。

如,有一种药,每次吃半片,每天吃三次。这盒药共12片,可

以吃几天? 有的学生列出算式:21×3×12

成因:教师在教学中对运算意义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策略不当;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深,判断不明,运用不当的造成。

对策:强化现实情境和计算过程中进行运算意义的教学。

由于运算意义既是建立计算法则的基础,又是判断在什么场合运用这种运算的依据,所以,明确运算的意义就成了教学的首要环节。新课标教材淡化了“专题式”、“结语式”的分数乘除法运算意义的教学,但并没有弱化运算意义的教学,反而强化在现实情境和计算过程中进行运算意义的教学。

在学习分数乘除法时,我补充设计了相关练习,如用“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等形式表示诸如54×32;54÷2这类算式的意义。

实践证明,在现实具体情景中、直观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体验中,正反比较异同中,感悟内化模型中。学生感知充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应用灵活。

二、数量关系的分析错误。

例如:一条水渠已经修了全长的5

3,还剩240米。学生列出方程:53x=240;又如:一捆铁丝长120米,第一次用去4

1,第二次用去52,还剩多少米?有的学生列出算式:120×(41+52)。 成因: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过早的直接的出示、传授所谓的“窍门”和“结语”,学生死记结语,机械套用,重复训练。解决问题变成了“搞鉴别、贴标签、记结语、套类型”的操作式、流程式、机械式的过程,失去解决问题为载体的培养学生“四基”“四能”的价值和作用,违背了教材编排的初衷。忽略学生的亲身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理解感悟、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认为省时省力,挤出大量的时间去做大量的练习,殊不知学生反复的做,

反复的错,教师反复的讲,反复的改。事与愿违,效果不佳。学生叫

苦连天,教师苦不堪言。正因为有了教学中所经历的千辛万苦,才有在很多场合学习交流时的千呼万唤“有什么捷径和绝招能又好又快地教会学生解决分数乘除知识问题呢?”

对策:

1、重视简单问题在分析数量关系中的基础性、“牵引式”作用。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是由若干个简单问题组成,可以说没有简单就无所谓的复杂。简单的乘除法问题结构组成、解题思路、内在联系是相同、相通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分析,基本策略的形成,基本经验的积累对稍复杂的分数乘除问题的正向迁移不可低估的。我在教学中做到了提前渗透,分散难点,夯实基础,逐步提升。增设了适量的专项练习,如“一找、二画、三写、四列”。即找出数量关系语——找准单位“1”——画出线段图——写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文、图、式三位一体,用图形语言,直观手段,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抽象逻辑思维支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到数形结合的优势。

2、凸显线段图在分析数量关系中的直观性、“支撑式”作用。在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问题时,尤其注重画线段图——变“析”数量关系为“画”数量关系。通过学生看画、师生同画、学生自画。让学生看线段图,找数量关系,说数量关系。实现抽象到形象,间接到直接等相互转化,相互融合。通过系列化、操作化、过程化、常态化的活动,我班的95%学生的学生都学会画线段图。通过全面系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扎实有效的训练,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轻松自如时感到老师的苦心和所花的苦功没有白费。

3、注重设计开放性题组练习在分析数量中的多变性、“助推式”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理解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

学校在十月份举行开展“读书月”活动,小明看一本科技书,第

一周看了全书的61,第二周看了全书的41,———这本书共多少页?

(1)两周共看了75页; (2)第一周比第二周少看了15页;

(3)还剩105页没看。

4、突出方程解在分析数量关系中的同一性、便捷式作用。方程在解决稍复杂数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时与算术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是相同的;不同是在前者中单位“1”是未知的,在后者是已知的。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只要顺着题意就能很容易思考,降低了思考和操作的难度,而且充分渗透了数形结合、对应、方程等数学思想,也顺利实现了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有机、有效衔接,充分体验了方程解稍复杂问题的优势。

四、数量的对应分率错误。

例如,大齿轮每分钟转80周,比小齿轮每分钟少54。小齿轮每分钟转多少周?有的学生列出的算式:80÷54=80×54=100。

又如,一件衣服便宜了15%后是340元,原价多少元?有的学生列出算式:15%x=340, 340÷15%。

成因:学生对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概念本身的抽象程度,再加之学生对于问题情景本身的熟悉程度,对关键信息的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了错误。

对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增进理解;可以设计专项练习,强化认知,熟练掌握。 如,运来梨的千克数比苹果多51,你联想到了什么?

五、分率与数量混淆错误。 例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全程的53,距离乙地还有12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有的学生列出方程:x-5

3=120; 又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52

小时行了24千米,刚好行

到全程的中点,甲乙两地相距多远?有的学生列出算式:24÷52×2

成因:在教学中,学生发生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屡错屡犯。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分率与具体数量相互混用。或者没有注意,没有弄懂,没有分清分率与具体数量的异同。

对策: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对比练习。加强对比,注意区分,避免混淆,正确应用。

六、计算粗心导致错误。

成因:个别学生书写不工整,格式不规范,常常把“6”看成、写成“0”或“9”,0看成、写成“6”或“9”等类似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掌握不熟练,不牢固,有些计算不仔细,不检查造成的。

对策: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做到算前留心读题、抄题做到一字不漏,每抄必校;算时用心计算,一丝不苟,步步为“赢”;算后一道不落,细心检查,养成认真、仔细、严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整数知识的负迁移导致错误。

例如,一台收音机68元,比原价降低了

203,原价多少元?有的学生列出算式:68×(1+20

3)。 成因:其实学生之所以会列出“68×(1+

203)”这个算式,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准单位”1”的量,其实学生出错最根本的原因是整数解决问题某些知识的负迁移产生的混淆。学生知道,现在比原来少15元,就是原来比现在多15元,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现在比原来少了203,就是原来比现在多了20

3。这虽是个别学生反映的问题,但具有普遍性、典型性、价值型。它对于学生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影响是显而易见。

对策:教学中,要巧妙利用、理性对待、充分关注,加以修正。

八、多余信息的干扰导致错误。

一杯250ml 的鲜牛奶大约含有

103g 钙质,占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钙质的8

3

。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多少钙质?有的学生这样解答:

250×103÷83

成因:新教材解决问题一改以前文字叙述呆板,选取内容枯燥、呈现形式单一的面孔。有情景式,对话式、图画式,图文式、表格式等内容新颖,形式灵活富有现实意义、生活情趣的题目。有的图文混杂,有的信息多元,有的条件分离,有的变式较大等开放性问题。部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审题能力的欠缺。

对策:引导学生对教材提供的信息作出简单分析,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教师注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多引领学生指读、精读、细读、重读题目,边读边思考:题目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哪两个条件有关系,可以求出什么?问题和条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与哪些条件真正有关?与哪些条件无关?逐字逐句,不仅要读文字,也要读图画,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

九、条件重复运用错误。

如,某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生产电视机48万台,是下半年产量的54。这个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的产量是多少万台? 全班大约81的人列出这样的算式:48÷54=60(万台)

成因:由于学生受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思维定势的作用,误认为前一步骤的答案大多是后一步骤条件,忽略了同一条件的与多个相关数量之间关系和重复运用而发生错误。其实这些学生只要稍加审题,稍作分析,稍有方法,就会减少,甚至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

对策: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在面对不同家庭环境不同,认知水平各异的学生,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有层次,有策略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有意识的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图示法……。

正如一句话所说:“正确的只有一个相同的理由,错误的却有千万个不同的理由”。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错误,不同的原因,正是我们教学中要努力研究的问题,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反思,就会不断取得成功。

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典型易错题 1. 芍药的花期是32天,玫瑰的花期是芍药的58 ,水仙花的花期是玫瑰的34 。水仙花的花期是多少天? 【答案】 32×58×34 =20×34 =15(天) 答:水仙花的花期是15天。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的应用,用芍药的花期天数×58 =玫瑰的花期天数,然后用玫瑰的花期天数×3 4 =水仙花的花期天数,据此列式解答。 2. .根据下面的信息,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计算出白花有多少朵。 红花有60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 4。 白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 3 。 【答案】解:如图: 60× 34 × 23 =45×23 =30(朵) 答:白花有30朵。 【解析】【分析】先用一条线段表示红花的朵数,然后把红花平均分成4份,黄花的朵数与其中的3份同样多;然后把黄花的朵数平均分成3份,白花的朵数与其中的2份同样多。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即可。

3.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速度最快的是乌贼,它的最高速度每分约是9 10 km,海豚的速度是乌 贼的5 6 ,海豚每分约能游多远? 【答案】解:9 10×5 6 = 3 4 (km) 答:海豚每分约能游千米3 4 km。 【解析】【分析】海豚的速度=乌贼的速度×海豚的速度是乌贼的几分之几,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作为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作为分母,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 4. 看图列算式. . 【答案】解:35×3 5 =21(管) 【解析】【分析】梨的筐数=苹果的筐数×梨的筐数是苹果的几分之几,据此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资源链接 看图列式并解答 (1) (2) 2.只列式不计算

《分数乘分数》本节说课稿六年级上册

《分数乘分数》本节说课稿六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分数的乘法》是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法的基础。但在学习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结合这样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针对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并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2、针对教学难点,本课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3、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本课在学法上主要讲究既要重操作,又要重学习。 【虽然教无定法,但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得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法和让学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的学法进行本节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口算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小编寄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

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选择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分数应用题 1、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 10 1,当冰融成水后,体积要减少几分之几? 2、有一杯水溶有40橘子粉,搅匀后喝去53;加入20克橘子粉,加满水搅匀,再喝去53;再加入20克橘子粉,再加满水搅匀仍喝去53。问此时杯中所剩橘汁水中有橘子粉多少克? 3、甲、乙、丙、丁四人凑钱合买24000元的游艇,甲支付的钱是其余三人所支付现金总数的41,乙支付的是其余三人所支付现金总数的51,丁支付的比其他三人所支付的总数少50%,问丙支付多少元? 4、 某厂对一批电器试制品抽样检验,抽取的样品有300多件,检 查结果根据质量情况按 百分制打分,情况如下:其中 191的产品在70分以下,51的产品不到80分,41 的产品达到95分,问得分在8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产品有 多少件? 5、四、五年级参加航模小组共56人。从四年级来的学生中,男生占2/3.从五年级来的学生中,男生占75%。四、五年级来的女生一样

多。四、五年级各有多少人参加航模小组? 6、学校阅览室里有36名学生在看书,其中女生占4/9,后来又有几名女生来看书,这时女生人数占所有看书人数的9/19,问后来又有几名女生来看书? 7、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152人,选出男同学的1/11和5个女同学参加科技小组,剩下的男女同学人数刚好相等,求这个年级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3,装了3筐8、一块西红柿地,今年获得丰收。第一天收下全部的 8 还余12千克,第二天把剩下的全部收完,正好装了6筐。这块地共收了多少千克? 9、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种棋子。第一堆里的黑子数与第二堆里的白子数一样多,第三堆里的黑子为全部黑 2。把三堆棋子集中在一起,白子为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 子的 5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3.2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北师大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分数的乘除法,掌握了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在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时可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类比学习。在前面学习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能力基础: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类比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任务分析 具体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是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方运算法则;会进行分式的乘除、乘方运算. 2.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 3.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 4.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9 7259275,,53425432??=???=?Λ 2 79529759275,,435245325432??=?=÷??=?=÷Λ

猜一猜:=?c d a b ;=÷c d a b 你能总结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吗?与同伴交流。 c b d a c d b a ??=?, d b c a d c b a c d b a ??=?=÷ 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运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教学效果: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这样很顺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第二环节知识运用 活动内容 [例1]计算: (1) y x 34·32x y ; (2)22-+a a ·a a 212+.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强调运算结果如不是最简分式 时,一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为最简分式. [例2]计算: (1)3xy 2 ÷x y 26;(2)4412+--a a a ÷4122--a a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说课稿doc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说课稿 1. 说教材 1.1 教材内容 本节课介绍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2 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本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反意义的量、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能结合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对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化”的过程和提高数形结合、数学表示、语言表达、抽象与概括、类比等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在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学会有理数乘法的同时,感受类比和 化归思想。 1.3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难点: 有理数乘法中异号两数相乘以及负数与负数相乘的法则.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学力的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通过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数与形的联系,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明确知识的本质。 (3)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提高抽象和数学表示能力,体验数学源于现实又作用于现实;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 说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纲要,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本的教 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在“数学化”过程中,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2 能力目标 (1)通过“举一反三”,提高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技能; (2)通过沟通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之间的联系,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感受特殊到一般和一般到特 殊的思想;

初中数学八年级分式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方程》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学情分析:《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主体作用 我们这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学习方法: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2、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互助下进行学习。

华师版《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生:26米. 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完成算式的写法. 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设计意图:通过对法则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乘法法则的理解.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 . 2020-2021秋季(上学期)《数学》 b.-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 .

学档 2020-2021秋季(上学期)《数学》 c.2×(-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2×(-3)= .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2)×(-3)= .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同号得 ;(-)×(+)=( ),异号得 ;(+)×(-)=( ),异号得 ;(-)×(-)=( ),同号得 ; b.积的绝对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4)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依据. 练习:教材课后练习第1、2题. 学生完成后,集中反馈,学生自主纠错. 三、讨论小结,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有助于学 生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 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加法 同号 得正 取相同的符号 绝对值相乘 (-2)×(-3)=6 把绝对值相加 (-2)+(-3)=-5 异号 得负 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符号 绝对值相乘 (-2)×3=-6 (-2)+3=1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 绝对值 任何数 得零 得任何数

初中说课稿范文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范文_0950

2020 初中说课稿范文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范文_0950 EDUCATION WORD

初中说课稿范文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说课 稿范文_0950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学情 1.学生已经学习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类比,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2.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1 人教版〔优秀篇〕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完整)六年级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分类练习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对比练习 一、分数应用题主要讨论的是以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1、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几分之几通常称为分率。 2、标准量: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把题目中作为单位“1”的那个数,称为标准量。(也叫单位“1”的数量或总量) 3、比较量: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把题目中同标准量比较的那个数,称为比较量。(也叫分率对应的数量或部分量) 二、分数应用题的分类。(三类)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这类应用题用乘法) 这类问题特点是已知一个看作单位“1”的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它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题,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解这类应用题用除法) 这类问题特点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求单位“1”的量。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分率对应的量÷分率=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这类问题特点是已知两个数量,比较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解这类应用题用除法。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比较量 ÷ 标准量 = 分率。 三、相关训练。 1、量、率对应关系训练。 基础题: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总数的15 ,第二次运走总数的14 ,还剩下143吨。 (1)把 单位“1” 。 (2)第一次运走的占总重量的: (3)第二次运走的占总重量的: (4)两次共运走的占总重量的: (5)第一次比第二次少运走的占总重量的: (6)第一次运走后剩下的占总重量的: (7)第二次运走后剩下的占总重量的: (8)剩下143吨(数量)占总重量的: 2、转化分率训练。 在解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常需要将间接分率转化为直接运用于解题的分率。 (1)已修总长的58 ,则未修是总长的: (2)今年比去年增产15 ,则今年产量是去年: (3)第一次运走总数的14 ,第二次运走剩下的15 ,则第二次运走的是总数的 : 3、写出数量关系式。 由“女生有20人,男生比女生少14 ,”, 可列数量关系式: (1) (2)

15.2.1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15.2.1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做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2)、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案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能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重点) 3.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1.小学我们学过了数的乘法的意义,比如说2×3,6×23,……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2.计算下列各题: (1)5×6; (2)3×16; (3)32×13 ; (4)2×234; (5)2×0; (6)0×27 . 引入负数之后呢,有理数的乘法应该怎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计算: (1)5×(-9); (2)(-5)×(-9); (3)(-6)×(-9); (4)(-6)×0; (5)(-13)×14 . 解析:(1)(5)小题是异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2)(3)小题是同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4)小题是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解:(1)5×(-9)=-(5×9)=-45;

(2)(-5)×(-9)=5×9=45; (3)(-6)×(-9)=6×9=54; (4)(-6)×0=0; (5)(-13)×14=-(13×14)=-112. 方法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两个乘数的符号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乘以0,结果为0. 探究点二:倒数 【类型一】 直接求某一个数的倒数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34;(2)223 ;(3)-1.25;(4)5. 解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依次解答. 解:(1)-34的倒数是-43 ; (2)223=83,故223的倒数是38 ; (3)-1.25=-54,故-1.25的倒数是-45 ; (4)5的倒数是15 . 方法总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在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要统一,具体是统一成分数还是小数,要看哪一种计算简便. 【类型二】 与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有关的求值问题 已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6,求a +b m -cd +|m |的值. 解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和倒数概念,可得a 、b ;c 、d 的等量关系,再由m 的绝对值为6,可求m 的值,把所得的等量关系整体代入可求出代数式的值. 解:由题意得a +b =0,cd =1,|m |=6,m =±6;∴①当m =6时,原式=06 -1+6=5;②当m =-6时,原式=0-6-1+6=5.故a +b m -cd +|m |的值为5.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得出a +b =0,cd =1及m =±6,再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 探究点三:有理数乘法的新定义问题 若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规定a *b =ab -3a .求3*(-4)的值. 解析:解答此类新定义问题时要根据题设先确定运算顺序,再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对比练习带问题详解

国庆节假期作业一 : 家长签字: 解题技巧:一看,二找,三定,四列式 1、看清分率;(含几分之几的句子) 2、找准单位“1”的量;(“的”前,“比”、“相当于”、“占”后的量) 3、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更正:(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方程或除法) 4、单位“1”的量 分率=分率对应量 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 找单位“1”练习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做单位“1”。 (1)甲数是乙数的15 。( 乙数 ) (2)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5 。 ( 女生人数 ) (3)相当于乙。 ( 甲 ) (4)与甲相等。 ( 乙 ) (5)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少16 。 ( 女工人数 ) 2.一个数是56,它的47 是( 32 ); 120的23 的45 是( 64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3.甲数是720,乙数是甲数的16 ,丙数是乙数的43 倍,丙数是( 160 )。 4.学校买来新书240本,其中的23 分给五年级。这里是把( 新书 本书 )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级分到多少本?列式是( 240 × 23 =160 )。 5.五年级一班参加课外小组的有40人,五年级二班参加的人数是五年级一班的45 。这里是把( 五年级一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 )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二班参加多少人列式是(

40× 45 =32 )。 6.小红有36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56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43 。如果求小新的邮票有多少,是把( 小红邮票数 )看作单位“1”,列式是( 36 × 56 =30 )。如果求小明有多少是把( 小新邮票数 )看作单位“1”,列式是( 30 × 43 =40 )。 7.买30千克大米,( 2915 )千克;买30千克大米,吃了( 24 )千克。 30—45 =2915 30×45 =24 8.填空 (1)60吨的32是( 40 )吨 (2)( 90)吨的32是60吨 (3)60吨是( 90 )吨的3 2 60×32 =40 32X=60 60=32X (4)50千克的21是( 25 )千克 (5)( 100)千克的2 1是50千克 50×21=25 2 1X=50 (6)50千克是( 100 )千克的21 50=2 1X 国庆节假期作业二 : 家长签字: 1、列式填空 (1)94的32是( 278 ) (2)94是32的( 32 ) (3)( 23 )的94是3 2 94×32=278 94÷32= 32 94X=3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4)(32)的32是94 (5)94是( 32)的3 2 32X =94 94=3 2X 解决问题 1、一包茶叶重600克,用去 5 3,用去多少克?单位“1”已知用乘法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分式的乘除法(说课稿) 下午好!(自我介绍略)我说课的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约3分钟) 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 复习: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抽一学生口答) 猜一猜: ; (a、b、c、d表示整数且在第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

《分式的乘除》的说课稿

《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 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 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 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 识水平,我制定了如下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 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 题。 2.技能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 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

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 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 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在例题的引导分析时,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本课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让学生在练习题中巩固难点,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赛课)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小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奠定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是因为: (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学好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对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除法以及其他的运算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与小学算术数的乘法比较,学生对含有负数特别是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思维角度变化较大,思维强度也增大。 二、教法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展开教学. 三、学法分析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对比练习整理

六年级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练习题(一) 一、细心填写: 1、“一桶油的43重15千克”,把( )看作单位“1”,( )×4 3=( ) 2、“男生占全班人数的95”,把( )看作单位“1”,( )×9 5=( ) 3、“已行的72等于未行的” 把( )看作单位“1”,( )×7 2=( ) 4、42是( )的67 , 58 吨是( )吨的12 , ( )是9 10 公顷的 5 6 。 二、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进行解答。 1、故事书有120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1 2 ,科技书有多少本? 数量关系式:( )×1 2 =( ) 解答: 2、故事书有12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1 2 ,科技书有多少本? 数量关系式:( )×1 2 =( ) 解答: 3、 女生480人 全校?人 数量关系式:( )×4 9 =( ) 解答: 4、 女生?人 全校1080人

数量关系式:()×4 9 =()解答:5、“1” 36个

足球 数量关系式:( )×5 4 =( ) ?个 排球 5 4 解答: 6、 “1”?个 足球 数量关系式:( )×5 4 =( ) 45个 排球 5 4 解答: 六年级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练习题(二) 解决问题。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式,只列式解答。 1、(1)某校美术班有男生20人,是女生的5 4,该校美术班女生有多少人? (2)某校美术班有男生20人,女生是男生的5 4 ,该校美术班女生有多少人? 2、(1)有一甲铁块重65 吨,相当于乙铁块的12 5 。乙铁块重多少吨? (2)有一甲铁块重65吨,乙铁块相当于甲铁快的12 5 。乙铁块重多少吨?

分式乘除法说课稿

尊敬的的各位领导,老师: 我叫杨永范,是鹤岗市第八中学的数学教师,今年50岁,我今天要说课内容是《分式的乘除法》这节课出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三册,第九章,第三节,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处理 本章分式是在整式的概念和运算基础上安排教学的,是把整式和整式方程扩展到有理式和有理方程,既是对前面学过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是前面这些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应用,其中本章第三节《分式的乘除法》使学生在已有的分数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对刚刚学过的因式分解的巩固应用,又是为后面学习分式四则运算打基础做准备工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把分数约分于分式约分比较教学,可向学生渗透类比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要求 根据大纲要求:使学生了解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对分式进行约分,并结合教材的特点,把教学目标分为: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式约分的步骤和应用,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并会化最简分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分式的乘除法》一节是在《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之后进行的知识,直接是以分式的基本性质为解题依据,继续训练学生熟练地因式分解的能力,因此,对于一个分式能熟练的进行约分定为重点,当分式的分子、分母均为多项式时的约分定为教学难点,正确对分子与分母因式分解定为教学关键。 4,说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 二,说教法: 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就对分数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分式与分数无论在形式还是在性质上都有许多类似之处,所以采用对比、比较以旧引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旧知识的回忆中,寻求学习新知识的的途径,运用类推的方法得出结论,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起引路作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导航,再通过各种类型题辨析解析,使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掌握新知识。 三,说学法: 首先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做好充分的预习,进而由解决旧知识,思维切入过渡到新知识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即可找到解题规律,即达到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先给出分数等式,学生判断对错,如果正确,说明等式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如果不正确,说明理由,由此让学生明确对一个分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将分数约分化为最简分数或整数,并知道约分的关键是确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索、小组合作、效果反馈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加实际问题的直观性,我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关于学法: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