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恶意代码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恶意代码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恶意代码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恶意代码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论文

题目:恶意代码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分数:

年月日

恶意代码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开放性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加快了恶意代码的传播,随着网

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意代码的种类、传播速度、感染数量和影响范围都在逐渐增强,特别是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站获得恶意代码源码或通过网络交流代码。本文将从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方面、蜜罐系统以及Android平台三个方面介绍恶意代码检测技术。

关键字:恶意代码;蜜罐系统;Android平台;检测技术。

1.恶意代码概述

1.1定义

恶意代码也可以称为Malware,目前已经有许多定义。例如Ed Skoudis将Malware定义为运行在计算机上,使系统按照攻击者的意愿执行任务的一组指令。微软“计算机病毒防护指南”中奖术语“恶意软件”用作一个集合名词,指代故意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恶意任务的病毒、蠕虫和特洛伊木马。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意代码的传播速度也已超出人们想象,特别是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站获得恶意代码源码或通过网络交流代码。很多编程爱好者把自己编写的恶意代码放在网上公开讨论,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恶意代码编写技术发展。所以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恶意代码及其变种层出不穷,攻击特点多样化。

1.2类型

按照恶意代码的运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类:需要宿主的程序和独立运行的程序。前者实际上是程序片段,他们不能脱离某些特定的应用程序或系统环境而独立存在;而独立程序是完整的程序,操作系统能够调度和运行他们;按照恶意代码的传播特点,还可以把恶意程序分成不能自我复制和能够自我复制的两类。不能自我复制的是程序片段,当调用主程序完成特定功能时,就会激活它们;能够自我复制的可能是程序片段(如病毒),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如蠕虫)。

2.分析与检测的方法

恶意代码与其检测是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单从检测的角度来说。反恶意代码的脚步总是落后于恶意代码的发展,是被动的.目前基于主机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主要有反恶意代码软件、完整性校验法以及手动检测,基于网络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基于神经网络”、基于模糊识别“等方法,本文主要讨论基于主机的检测。

2.1 恶意代码分析方法

2.1.1 静态分析方法

是指在不执行二进制程序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如反汇编分析,源代码分析,二进制统计分析,反编译等,属于逆向工程分析方法。

(1)静态反汇编分析,是指分析人员借助调试器来对而已代码样本进行反汇编出来的程序清单上根据汇编指令码和提示信息着手分析。

(2)静态源代码分析,在拥有二进制程序的源代码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源代码来理解程序的功能、流程、逻辑判定以及程序的企图等。

(3)反编译分析,是指经过优化的机器代码恢复到源代码形式,再对源代码进行程序执行流程的分析。

2.1.2 动态分析方法

是指恶意代码执行的情况下利用程序调试工具对恶意代码实施跟踪和观察,确定恶意代码的工作过程对静态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1)系统调用行为分析方法

正常行为分析常被应用于异常检测之中,是指对程序的正常行为轮廓进行分析和表示,为程序建立一个安全行为库,当被监测程序的实际行为与其安全行为库中的正常行为不一致或存在一定差异时,即认为该程序中有一个异常行为,存在潜在的恶意性。

恶意行为分析则常被误用检测所采用,是通过对恶意程序的危害行为或攻击行为进行分析,从中抽取程序的恶意行为特征,以此来表示程序的恶意性。

(2)启发式扫描技术

启发式扫描技术是为了弥补被广泛应用的特征码扫面技术的局限性而提出来的.其中启发式是指“自我发现能力或运用某种方式或方法去判定事物的知识和技能”。

2.2 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2.2.1 基于主机的恶意代码检测

目前基于主机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仍然被许多的反病毒软件、恶意代码查杀软件所采用。

(1)启发法

这种方法的思想是为病毒的特征设定一个阈值,扫描器分析文件时,当文件的总权值超出了设定值,就将其看作是恶意代码.这种方法主要的技术是要准确的定义类似病毒的特征,这依靠准确的模拟处理器。评定基于宏病毒的影响更是一个挑战,他们的结构和可能的执行流程比已经编译过的可执行文件更难预测。

(2)行为法

利用病毒的特有行为特征来监测病毒的方法,称为行为监测法.通过对病毒多年的观察、研究,有一些行为是恶意代码的共同行为,而且比较特殊.当程序运行时,监视其行为,如果发现了病毒行为,立即报警.缺点是误报率比较高、不能识别病毒名称及类型、实现时有一定难度。

(3)完整性控制

计算保留特征码,在遇到可以操作时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作出判断。

(4)权限控制

通过权限控制来防御恶意代码的技术比较典型的有:沙箱技术和安全操作系统。

(5)虚拟机检测

虚拟机检测是一种新的恶意代码检测手段,主要针对使用代码变形技术的恶意代码,现在己经在商用反恶意软件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2 基于网络的恶意代码检测

采用数据挖掘和异常检测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求精和关联分析以检测恶意代码是否具有恶意行为。

(1)异常检测

通过异常检查可发现网络内主机可能感染恶意代码以及感染恶意代码的严重程序,然后

采取控制措施。

(2)误用检测

也称基于特征的检测基于特征的检测首先要建立特征规则库,对一个数据包或数据流里德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与验证特征库中的特征码来校验。

2.2.3现有检测方法分析与评价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完全的检测方案能够检测所有的恶意代码,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说,应用系统级恶意代码的检测相对容易,内核级的就要复杂和困难的多。杀毒软件仍然是必要的最快的检测方法,因为木马的运行需要网络的支持,所以在检测时需要本地系统与网络状态同对进行检测。目前,多数的检测工具都是在应用层上工作的,对于检测工作在内核级的恶意代码显得力不从心。

2.3分析与检测常用工具

(1)Tcp View

网络活动状态监视工具是运行于微软Windows系统下的一款小巧的TCP UDP、状态观察工具。

(2)Olly Dbg

动态调试工具是一款用户级调试器,具有优秀的图形界面,和内核级调试器。

(3)IDA Pro

反汇编工具是一个非常好的反汇编工具,可以更好的反汇编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4)InstallSpy

系统监视工具能够监视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上安装或运行其他程序时对本机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注册表的影响。

3.实现系统方面(以蜜罐系统为例)

3.2利用客户端蜜罐技术对恶意网页进行检测

3.2.1客户端蜜罐与服务端蜜罐

传统的蜜罐技术是基于服务器形式的,不能检测客户端攻击.例如低交互蜜罐Honeyd或高交互的蜜网,担当的是一种服务,故意暴漏出一些服务的弱点并被动的等待被攻击。然而,检测客户端攻击,系统需要积极地域服务器交互或处理恶意数据。因此就需要一种新型的蜜罐系统:客户端蜜罐.客户端蜜罐的思想是由蜜罐创始人Lance Spitzner 于2004年6月提出的.客户端蜜罐在网络中和众多服务器交互,根据其而已行为的特性将它们分类。

客户端蜜罐和传统蜜罐的不同之处主要由以下几点:

(1)客户端蜜罐是模拟客户端软件并不是建立有漏洞的服务以等待被攻击。

(2)它并不能引诱攻击,相反它是主动与远程服务器交互,主动让对方攻击自己。

(3)传统蜜罐将所有的出入数据流量都视为是恶意有危险的.而客户端蜜罐则要视其服务是恶性或良性与否来判断。

和传统蜜罐类似,客户端蜜罐也分为两种类型:低交互和高交互客户端蜜罐。

低交互客户端蜜罐主要是用模拟一个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和服务端程序交互,然后根据已建立的“恶意”行为库将服务端程序进行分类.通常是通过静态的分析和签名匹配来实现的。低交互的客户端蜜罐有点在于检测速度非常快,单毕竟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客户端,从而有程序方面的局限性,所以容易产生误报和漏报.低交互的客户端蜜罐也不能模拟客户端程序的所有漏洞和弱点。另一种高交互的客户端蜜罐则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对恶意的行为进行分类,它使用真是操作系统,在上面运行真是的未打补丁或有漏洞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和有潜在威胁的服务程序进行交互。每次交互以后,检测操作系统是有有未授权的状态修改,如果检测到有状态的修改,则此服务器被认定为有恶意行为.因为不使用签名匹配的方法,高交互的客户端蜜罐可以用来检测位置类型的攻击。

3.2.2低交互客户端蜜罐检测

低交互客户端蜜罐使用迷你的客户端代替真实系统和服务器交互,随后采用基于静态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服务器响应结构(如签名匹配、启发式方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增强蜜罐的检测性能,能检测出高交互客户端蜜罐通常检测不到恶意响应,如时间炸弹。由于低交互客户端蜜罐采用模拟客户端和静态分析,很有可能会错过一些位置类型的攻击。

低交互客户端蜜罐一般有三个任务要完成:“发送请走给服务器,接受和处理响应。其中客户端蜜罐需要建立一个队列存放访问服务器的诸多请求,访问工具再从此队列中取出请求执行去访问不同的服务器。可以采用一些算法构建服务器请求队列,如网络爬虫爬取的定的页面从中搜集连接。服务器返回结果后,蜜罐需要对系统或服务器的响应信息进行分析,比对是否有违反系统安全策略的响应。

3.2.3 高交互客户端蜜罐检测

高交互客户端蜜罐系统从多方面监控系统:

(1)window系统的注册表的监控,例如是否有key的改动或新key的建立;

(2)文件系统更改的监控,如文件的创建或删除;

(3)进程结构中进程创建或销毁的监控。

高交互的客户端蜜罐的科研型产品有Honeyclient、Honey-monkey、UW.Honeyclient通过监视一系列的文件、目录和系统配置文件的状态来判断是否受到攻击,当Honeyclient和服务器交互后,其监视的内容状态如果发生改变,则认为收到攻击。Honey-monkey也是通过监视一系列的可执行文件盒注册表条目的状态变化来确定是否首受到入侵的,不过Honey-monkey更进一步,它在指令系统中加入监视子进程来检测客户端攻击。UW clinet蜜罐利用文件活动、进程创建、注册表活动事件的triger一级浏览器的crasher来确定客户端攻击。

3.2.4 高交互客户端蜜罐Capture-HPC

目前高交互客户端蜜罐最具前沿性和代表性的产品为Capture-HPC.其主要使用于检测driver-by-downloads类型的恶意网站服务器,即该类型的网站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改变客户端系统转改,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控制客户端机器并安装恶意软件、木马等。对于检测如钓鱼网站等获取用户铭感信息的恶意网站Capture-HPC则不太适合。

客户端铭感运行在VMware虚拟机上.如果有未授权状态的改变,即受到恶意网页攻击时,其攻击事件会被记录下来,在与下一个王志艳服务器交互之前虚拟机会将铭感的状态重置到原始状态。

(1)结构体系

高交互客户端铭感架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Capture服务器和Capture客户端,Capture服务器的作用主要是控制众多Capture客户端,其能安装于多种VMware服务环境和多种客户环境.Capture服务器可启动和停止客户端,命令客户端和Web服务器交互得到特定的URL。它还可以讲与Capture客户端监护的Web 服务器信息分类并汇总.完成实际工作的则是Capture客户端。它们接受服务端的指令开始或停止,选择一种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作为一个与Web服务器交互的Capture客户端,它要监视来授权状态的改变并将信息发回到Capture服务器.一旦怀疑是恶意的,在客户端访问下一个服务器前,Capture服务器就会将其客户端的系统状态充值到原始状态。

(2)关键技术

Capture服务器采用简单TCP/IP协议作为服务听信协议来管理Capture客户端,VMware服务器则长官运行在Capture客户端上的客户操作系统。Capture 服务器将其接收到的URL以循环的方式分配给有效的客户端,然后Capture服务器在某个特定的端口(如7070)上监听连接到Server上的客户端。

Capture客户端由两部分组成:Capture内核驱动和Capture用户空间进程.内核驱动部分在内核空间运行却是用基于事件探测的机制来监视系统状态的改变,而用户控件进程则接受来自Capture服务器的访问请求,驱动客户端与Web 服务器进行交互并将客户端系统状态的改变情况由简单TCP/IP协议传回给Capture服务器.用户空间进程从内核驱动补货状态的改变时间同时将在排除列表中对事件进行过滤掉。

4.结束语

当今恶意代码的编写正逐渐向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针对检测程序的反检测技术在不断的完善,恶意代码的隐藏技术越来越高,恶意代码的编制者一直都试图编制出可以避开检测程序的代码,从而延长恶意代码的生命周期,扩大传播范围。

同时,对恶意代码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和完善,恶意代码的生存期正在缩短,一个恶意代码程序从发现开始到最后加入到代码库去,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包含更多新的隐藏技术的恶意代码将不断涌现,这对恶意代码的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挖掘更为底层的检测技术与之对抗,从而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5.参考文献

[1] Ed Skoudis Lenny Zelter.Malwaxe:fighting malicious code[M].陈贵

敏,侯晓慧.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10.

[2] McGraw G,Morisett G.Attacking malicious code[M].A report船to the

InfoSec Research Council,IEEE SoRware,2000(s):33-41.

[3] 韩筱卿,王建锋,钟伟,等.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大全[M].北京:电子工

业出版社.2006:115-116

[4] 郭晨,梁家荣,梁美莲.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毒检测方法[J].计算机工

程.2005.31(1):152-154.

[5] 王松涛,吴灏,Linux下基于可执行路径分析的内核rootkit检测技术研究

[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11):121-123.

恶意代码技术和检测方法

恶意代码及其检测技术 1.恶意代码概述 1.1定义 恶意代码也可以称为Malware,目前已经有许多定义。例如Ed Skoudis将Malware定义为运行在计算机上,使系统按照攻击者的意愿执行任务的一组指令。微软“计算机病毒防护指南”中奖术语“恶意软件”用作一个集合名词,指代故意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恶意任务的病毒、蠕虫和特洛伊木马。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意代码的传播速度也已超出人们想象,特别是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站获得恶意代码源码或通过网络交流代码。很多编程爱好者把自己编写的恶意代码放在网上公开讨论,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恶意代码编写技术发展。所以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恶意代码及其变种层出不穷,攻击特点多样化。 1.2类型 按照恶意代码的运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类:需要宿主的程序和独立运行的程序。前者实际上是程序片段,他们不能脱离某些特定的应用程序或系统环境而独立存在;而独立程序是完整的程序,操作系统能够调度和运行他们;按照恶意代码的传播特点,还可以把恶意程序分成不能自我复制和能够自我复制的两类。不能自我复制的是程序片段,当调用主程序完成特定功能时,就会激活它们;能够自我复制的可能是程序片段(如病毒),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如蠕虫)。

2.分析与检测的方法 恶意代码与其检测是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单从检测的角度来说。反恶意代码的脚步总是落后于恶意代码的发展,是被动的.目前基于主机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主要有反恶意代码软件、完整性校验法以及手动检测,基于网络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基于神经网络”、基于模糊识别“等方法,本文主要讨论基于主机的检测。 2.1 恶意代码分析方法 2.1.1 静态分析方法 是指在不执行二进制程序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如反汇编分析,源代码分析,二进制统计分析,反编译等,属于逆向工程分析方法。 (1)静态反汇编分析,是指分析人员借助调试器来对而已代码样本进行反汇编出来的程序清单上根据汇编指令码和提示信息着手分析。 (2)静态源代码分析,在拥有二进制程序的源代码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源代码来理解程序的功能、流程、逻辑判定以及程序的企图等。 (3)反编译分析,是指经过优化的机器代码恢复到源代码形式,再对源代码进行程序执行流程的分析。 2.1.2 动态分析方法 是指恶意代码执行的情况下利用程序调试工具对恶意代码实施跟踪和观察,确定恶意代码的工作过程对静态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彭国军 任课教师(团队成员):彭国军、傅建明 课程中文名称: 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 课程英文名称:Analysis and Detection of Malicious Code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2 授课对象: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课程性质 《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是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详细讲授了恶意代码结构、攻击方法、感染传播机理相关知识,同时对传统及最新的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技术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课程实例的讲授,使硕士研究生能够掌握恶意代码的各类分析与检测方法,并且对恶意代码分析检测平台进行设计,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硕士研究生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的作用,为国内网络空间安全特别是系统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五大部分组成: (一)恶意代码基础知识 (6学时) 1.恶意代码的定义与分类 2.恶意代码分析框架与目标 3.可执行文件格式及结构分析 4.恶意代码的传播机理

5.恶意代码的攻击机理 (二)恶意代码静态分析技术与进展(6学时) 1.恶意代码的静态特征 2.恶意代码的静态分析技术 3.恶意代码的静态分析实践 4. 恶意代码静态分析对抗技术 5.恶意代码静态分析的研究进展 (三)恶意代码动态分析技术与进展(6学时) 1.恶意代码的动态特征 2.恶意代码动态分析技术 3.恶意代码的动态分析实践 4. 恶意代码动态分析对抗技术 5.恶意代码动态分析的研究进展 (四)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与进展(6学时) 1.传统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与技术 2.恶意代码恶意性判定研究及进展 3.恶意代码同源性检测研究及进展 (五)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平台实践与研究(8学时) 1.恶意代码分析平台及框架 2.恶意代码分析关键技术 3.典型开源分析平台实践 4.恶意代码分析平台技术改进实践 四.

恶意代码检测与分析

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 主讲人:葛宝玉

主要内容 背景及现状 1 分析与检测的方法 2 分析与检测常用工具 3 分析与检测发展方向 4

背景及现状 互联网的开放性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加快了恶意代码的传播,特别是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站获得恶意代码源码或通过网络交流代码。很多编程爱好者把自己编写的恶意代码放在网上公开讨论,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恶意代码编写技术发展。所以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恶意代码及其变种层出不穷,攻击特点多样化。

分析与检测方法 恶意代码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方法 是指在不执行二进制动态分析方法 是指恶意代码执行的情况下利用程序调程序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如反汇编分析,源代码分析,二进制统计分析,反编译等,情况下,利用程序调试工具对恶意代码实施跟踪和观察,确定恶意代码的工作过程对静态分析结果进属于逆向工程分析方法。 ,对静态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静态分析方法 静态反汇编静态源代码反编译分析分析 分析 在拥有二进制程是指分析人员借是指经过优化的序的源代码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源代码来理解程序的功能、流程、助调试器来对恶意代码样本进行反汇编,从反汇编出来的程序机器代码恢复到源代码形式,再对源代码进行程序执行流程的分析逻辑判定以及程序的企图等。 清单上根据汇编指令码和提示信息着手分析。 流程的分析。

动态分析方法 系统调用行为分析方法 常被应用于异常检测之中,是指对程序的正常行为分析常被应用于异常检测之中是指对程序的 正常行为轮廓进行分析和表示,为程序建立一个安全行 为库,当被监测程序的实际行为与其安全行为库中的正 常行为不一致或存在一定差异时,即认为该程序中有一 个异常行为,存在潜在的恶意性。 恶意行为分析则常被误用检测所采用,是通过对恶意程 则常被误用检测所采用是通过对恶意程 序的危害行为或攻击行为进行分析,从中抽取程序的恶 意行为特征,以此来表示程序的恶意性。

智慧政务网络恶意代码攻击检测报告

X区智慧政务网络恶意代码攻击检测报告

目录 1概述 (2) 2检测结果汇总 (3) 3感染威胁详情 (4) 3.1木马感染情况 (4) 3.1.1木马主要危害 (4) 3.1.2木马感染详情 (4) 3.1.3木马描述及解决方案 (6) 3.2僵尸网络感染情况 (8) 3.2.1僵尸网络主要危害 (8) 3.2.2僵尸网络感染详情 (9) 3.2.3僵尸程序描述及解决方案 (10)

1 概述 当前木马和僵尸网络攻击已经成为互联网安全安的主要威胁,由于其涉及很多经济、政治等因素,致使这些恶意威胁发展变化非常迅速,传统的安全防御手段难以及时检测、定位、清除这类恶意威胁。上海市X区非常重视内部网X全,采用多种安全防范设备或措施提升整体信息安全水平,为检测内部木马等恶意攻击行为威胁,在网络中部署了一套僵尸木马网络攻击行为预警系统。 上海X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网络恶意攻击行为研究的高新企业,在恶意代码检测领域正在开展专业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在上海市X区智慧政务网络中部署有一台网络恶意代码攻击检测系统,通过旁路镜像的方式接入上海市X区智慧政务网络中,当前系统旁路挂载在机房外网交换机上,流量在300 Mb/s。当前部署的网络恶意代码攻击检测系统能够7*24监测网络中的流量并记录X区智慧政务网络内的业务服务器所感染的网站后门、木马或僵尸网络等恶意代码的情况。

2 检测结果汇总 自2013年7月8日到2013年8月8日,这一段时间内,共检测到僵尸程序攻击9352次,木马攻击3666次,网站后门攻击174次。 目前X 区智慧政务网络威胁以僵尸网络程序攻击、木马攻击为主,并且检测到9352次僵尸网络攻击行为,需要尽快对这些木马、僵尸程序进行处理,以防止机密数据失窃密。如下为所有内网络内部攻击行为分布图,通过图可以直观看出,僵尸程序、木马攻击行最为严重。 政务网络恶意代码攻击趋势图 1000 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僵尸程序攻击 木马攻击 网站后门攻击 9352 3666 174

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报告模板

编号: 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报告 数据中心 测评单位: 报告日期:

目录 第1章系统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评测方法和工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工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符合性评测评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险评估评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测试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内容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扫描和渗透测试接入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符合性评测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机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间件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域边界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中运维安全管控系统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灾难备份及恢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方服务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风险评估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存在的安全隐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机恶意代码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要点

主机恶意代码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主机恶意代码检测系统是运行在主机上,检测该计算机中是否存在恶意代码的智能系统,是维护计算机安全极为重要的安全软件。随着国家、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日益增长,计算机安全问题就显得日益严峻起来。传统的恶意代码检测如反病毒厂商的杀毒产品,主要是基于特征码扫描的检测技术。特征码扫描检测技术需要预先从已知的恶意代码中提取出特征字节序列存入病毒库,之后再利用匹配算法进行检测。这种方法的明显缺点在于需要预建特征库,而特征库更新显然是滞后于恶意代码的,因此它对未知恶意代码的检测能力极弱,对加壳变形后的恶意代码处理能力也十分有限。本文致力于从恶意代码的行为上去识别检测,这是由于恶意代码定义的关键点就在于其行为目的的恶意性和结果的破坏性,因此检测的要点也就是如何识别行为的恶意性。本文主要的工作和贡献可归纳为:1、对恶意代码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各类恶意代码使用的核心技术,研究探寻目前恶意代码反检测的主要手段,包括应用层面和内核层面恶意代码的反检测技术实现,以及BIOS固件和CPU微代码植入技术的可行性。2、针对恶意代码的行为特点,从多处入手研究采用多种方法捕获检测恶意代码行为的方法。为恶意代码信息捕获模块设计实现了如下有效的技术方法:(1)利用用户态和核心态的多种钩挂方法截取程序行为,包括新的系统调用拦截方案、驱动间通讯拦截方案等;利用痕迹扫描技术发现恶意代码留下的包括钩挂代码、隐藏数据在内的多种行为痕迹。(2)设计实现在CPU硬件支持(单步执行功能支持和最后分支记录功能支持)的辅助下,动态记录程序控制流路径的方法。(3)针对恶意代码修改破坏内存中的操作系统组件来反检测、反清除的手段,创新性的提出利用虚拟化技术在操作系统中创造一个虚拟的、干净的系统环境,使易受恶意代码破坏的系统组件在另一个环境安全工作。该方案工作效果明显。(4)为了捕获一些难以截取或常受恶意代码干扰的行为,本文分析CPU硬件虚拟化支持的原理,并提出了基于CPU硬件虚拟化支持(AMD的SVM与Intel的VMX)的行为收集方案。3、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操作系统环境模型,利用多种手段截获收集的行为数据作为模型观测值来计算被植入rootkit的可疑值,经实验表明对rootkit类恶意代码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同时对收集到的动态控制流路径数据,提出了首先建立调用层次树,再利用计算编辑距离判断相似度的方式检测隐藏性恶意代码,实验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4、主持设计了基于专家系统的恶意代码检测模块,与项目组同学们共同实现了原型系统,模块充分利用了恶意代码信息捕获模块的数据输出。5、利用恶意代码信息捕获模块、异常检测算法模块、基于专家系统的恶意代码检测模块以及辅助的特征码扫描模块完整实现了一套主机恶意代码检测系统。 同主题文章 [1]. 积极防御新一代主动式恶意代码' [J]. 数据通信. 2002.(04) [2]. 赵洪彪. 恶意代码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J]. 计算机安全. 2003.(01) [3]. 苏克

渗透测试报告模板V1.1

密级:商密 文档编号: 项目代号: YYYY 渗透测试报告 % LOGO Xxxx(公司名称) 20XX年X月X日

/ 保密申明 这份文件包含了来自XXXX公司(以下简称“XXXX”)的可靠、权威的信息,这些信息作为YYYY正在实施的安全服务项目实施专用,接受这份计划书表示同意对其内容保密并且未经XXXX书面请求和书面认可,不得复制、泄露或散布这份文件。如果你不是有意接受者,请注意:对这份项目实施计划书内容的任何形式的泄露、复制或散布都是被禁止的。

文档信息表

摘要 本文件是X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受YYYY委托所撰写的《YYYY渗透测试报告》的报告书。这里对本次渗透测试结果所得出的整体安全情况作概括描述,文件正文为全面的分析。 本次渗透测试主要采用专家人工测试的方法,采用了部分工具作为辅助。在渗透测试中我们发现:系统应用层存在明显的安全问题,多处存在高危漏洞,高危漏洞类型主要为失效的访问控制、存储型xss。缺乏对输入输出进行的防护和过滤。 结论:整体而言,YYYY在本次渗透测试实施期间的安全风险状况为“严重状态”。 (系统安全风险状况等级的含义及说明详见附录A) 结果统计简要汇总,如下图 0-1、表0-1。 图0-1 系统整体验证测试整改前跟踪统计图 表0-1 测试对象整改后结果统计表

一、项目信息 委托单位: 检测单位: 二、项目概述 1.测试目的 为了解YYYY公司网络系统的安全现状,在许可及可控的范围内,对XXXX应用系统开展渗透测试工作,从攻击者的角度检测和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并针对发现的漏洞提供加固建议。 2.测试范围 渗透测试的范围仅限于经过YYYY公司以书面形式进行授权的服务器、网络设置被和应用系统。XXXX承诺不会对授权范围之外的网络和主机设备以及数据进行测试、模拟攻击。

网站渗透测试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XXX网站外部渗透测试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概述 (4) 1.1.测试目的 (4) 1.2.测试范围 (4) 1.3.数据来源 (4) 第2章详细测试结果 (5) 2.1.测试工具 (5) 2.2.测试步骤 (5) 2.2.1.预扫描 (5) 2.2.2.工具扫描 (6) 2.2.3.人工检测 (6) 2.2.4.其他 (6) 2.3.测试结果 (6) 2.3.1.跨站脚本漏洞 (7) 2.3.2.SQL盲注 (9) 2.3.2.管理后台 (11) 2.4.整改建议 (12)

第1章概述 1.1.测试目的 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渗透测试,发现XXXX网站系统的安全漏洞,保障XXX 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1.2.测试范围 根据事先交流,本次测试的范围详细如下: 1.3.数据来源 通过漏洞扫描和手动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第2章详细测试结果 2.1.测试工具 根据测试的范围,本次渗透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关工具列表如下: 2.2.测试步骤 2.2.1.预扫描 通过端口扫描或主机查看,确定主机所开放的服务。来检查是否有非正常的

服务程序在运行。 2.2.2.工具扫描 主要通过Nessus进行主机扫描,通过WVS进行WEB扫描。通过Nmap 进行端口扫描,得出扫描结果。三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2. 3.人工检测 对以上扫描结果进行手动验证,判断扫描结果中的问题是否真实存在。2.2.4.其他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通过双方确认后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 2.3.测试结果 本次渗透测试共发现2个类型的高风险漏洞,1个类型的低风险漏洞。这些漏洞可以直接登陆web管理后台管理员权限,同时可能引起内网渗透。获取到的权限如下图所示: 可以获取web管理后台管理员权限,如下步骤所示: 通过SQL盲注漏洞获取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hash值,并通过暴力破解工具破解得到root用户的密码“mylove1993.”

恶意代码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论文 题目:恶意代码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分数: 年月日

恶意代码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开放性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加快了恶意代码的传播,随着网 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意代码的种类、传播速度、感染数量和影响范围都在逐渐增强,特别是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站获得恶意代码源码或通过网络交流代码。本文将从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方面、蜜罐系统以及Android平台三个方面介绍恶意代码检测技术。 关键字:恶意代码;蜜罐系统;Android平台;检测技术。 1.恶意代码概述 1.1定义 恶意代码也可以称为Malware,目前已经有许多定义。例如Ed Skoudis将Malware定义为运行在计算机上,使系统按照攻击者的意愿执行任务的一组指令。微软“计算机病毒防护指南”中奖术语“恶意软件”用作一个集合名词,指代故意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恶意任务的病毒、蠕虫和特洛伊木马。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意代码的传播速度也已超出人们想象,特别是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站获得恶意代码源码或通过网络交流代码。很多编程爱好者把自己编写的恶意代码放在网上公开讨论,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恶意代码编写技术发展。所以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恶意代码及其变种层出不穷,攻击特点多样化。 1.2类型 按照恶意代码的运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类:需要宿主的程序和独立运行的程序。前者实际上是程序片段,他们不能脱离某些特定的应用程序或系统环境而独立存在;而独立程序是完整的程序,操作系统能够调度和运行他们;按照恶意代码的传播特点,还可以把恶意程序分成不能自我复制和能够自我复制的两类。不能自我复制的是程序片段,当调用主程序完成特定功能时,就会激活它们;能够自我复制的可能是程序片段(如病毒),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如蠕虫)。 2.分析与检测的方法 恶意代码与其检测是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单从检测的角度来说。反恶意代码的脚步总是落后于恶意代码的发展,是被动的.目前基于主机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主要有反恶意代码软件、完整性校验法以及手动检测,基于网络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基于神经网络”、基于模糊识别“等方法,本文主要讨论基于主机的检测。 2.1 恶意代码分析方法 2.1.1 静态分析方法 是指在不执行二进制程序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如反汇编分析,源代码分析,二进制统计分析,反编译等,属于逆向工程分析方法。 (1)静态反汇编分析,是指分析人员借助调试器来对而已代码样本进行反汇编出来的程序清单上根据汇编指令码和提示信息着手分析。 (2)静态源代码分析,在拥有二进制程序的源代码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源代码来理解程序的功能、流程、逻辑判定以及程序的企图等。

系统安全测试报告模版V1.0

国信嘉宁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XXX系统 安全测试报告 创建人:xxx 创建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确认时间: 当前版本:V1.0

文档变更记录 *修订类型分为:A-ADDED,M-MODIFIED,D-DELETED。

目录 1.简介 (4) 1.1.编写目的 (4) 1.2.项目背景 (4) 1.3.系统简介 (4) 1.4.术语定义和缩写词 (4) 1.5.参考资料 (4) 2.测试概要 (5) 2.1.测试范围 (5) 2.2.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 (5)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8) 3.测试组织 (8) 3.1.测试人员 (8) 3.2.测试时间细分及投入人力 (8) 4.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9) 4.1.测试执行情况统计分析 (9) 4.2.遗留缺陷列表 (9) 5.测试结论 (9) 6.测试建议 (10)

1.简介 1.1.编写目的 描述编写本测试报告需要说明的内容。 如:本报告为XX项目的安全测试报告,目的在考察系统安全性、测试结论以及测试建议。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背景进行简要说明,可从需求文档或测试方案中获取。 1.3.系统简介 对所测试项目进行简要的介绍,如果有设计说明书可以参考设计说明书,最好添加上架构图和拓扑图。 1.4.术语定义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如: 漏洞扫描: SQL注入: 1.5.参考资料 请列出编写测试报告时所参考的资料、文档。 需求、设计、测试案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资料。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完整版)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v1.0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厦门安达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V1.0

版本变更记录

1 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规范公司恶意代码防范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公司设备恶意代码的防护,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防病毒和防恶意代码管理工作。 3 职责 由信息中心负责公司恶意代码防范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计算机系统使用人负责本机防病毒工作。 4 恶意代码防范日常管理 4.1 恶意代码防范检查 4.1.1 信息中心负责定期对公司防恶意代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4.1.2 公司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必须统一安装联网杀毒软件。杀毒软件安装完毕应进行正确的配置,开启实时防护功能,开启自动升级软件和病毒库的功能。 4.1.3 不能联网的计算机应由安全管理员负责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对病毒库进行升级。 4.2 恶意代码防范系统使用 4.2.1 信息中心定期对公司的恶意代码防范工作进行检查,由安全管理员定期进行恶意代码查杀,并填写《恶意代码检测记录表》。4.2.2 安全管理员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各种产品恶意代码库的升级

情况并填写《恶意代码防范软件升级记录表》,对恶意代码防范产品截获的恶意代码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形成书面的分析报告。 4.2.3 信息中心定期对恶意代码防范产品进行测试,保证恶意代码防范产品的有效性。 4.2.4 终端用户要学会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不能自行停用或卸载杀毒软件,不能随意修改杀毒软件的配置信息,并及时安装系统升级补丁。 4.2.5 公司员工从网上下载文件和接收文件时,应确保杀毒软件的实时防护功能已开启。 4.2.6 公司员工在使用计算机读取移动存储设备时,应先进行恶意代码检查。 4.2.7 因业务需要使用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时,需先进行恶意代码检查。移动存储设备需接入杀毒专用计算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确定设备无毒后才能接入公司网络。 4.2.8 公司员工应提高恶意代码防范意识,应从正规渠道下载和安装软件,不下载和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收到来历不明的邮件时,不要随意打开邮件中的链接或附件。 4.2.9 部门新增计算机在安装恶意代码防范软件时,需经过信息中心的授权后才能安装和使用。 4.2.10 各部门安装的外购软件和自行开发的软件都必须由信息中心测试其安全性,经确认后方可安装。 4.3 恶意代码防范培训 4.3.1 信息中心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恶意代码防范工作培训,提高公司员工的恶意代码防范意识和安全技能。

基于恶意代码的检测技术

2012.4 9 基于恶意代码的检测技术研究 沈承东1 宋波敏2 1海军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841 2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湖北 430074 摘要:恶意代码检测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从传统的特征码匹配到启发式检测,甚至基于神经网络的代码检测,整个检测手段在向着更加智能化更加具有自动适应能力的方向发展,检测系统也越来越具有自动分析与自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代码检测;特征码识别;启发式检测;专家系统;神经网络 0 前言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常见的检测方法,并通过分析其原理,来判断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因为各种新型恶意代码的出现,在识别能力和处理量上,对于检测程序都有了新的要求。伴随着这些变化,一些更加智能化的检测手段相继出现。这些手段改进的一个主要目标,就在于将静态的比对方法,通过知识库中各个点间的相互联系,甚至自动的获取知识分析,来达到检测的目的。这些方法的出现,一方面是应对新型恶意代码的需要出现的,另一方面也是在各种资源成本与检测效益间的平衡中发展起来的。 1 特征码识别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检测方法,它用恶意代码中特有的特征代码检测,这些字节序列是不太可能出现在正常文件中,通过查询比对即可以检测出一批恶意代码。比如依据如下原 则:抽取的代码比较特殊,所以不大可能与普通正常程序代 码吻合。抽取的代码要有适当长度,一方面保证特征代码的 惟一性,另一方面又不要保证有太大的空间。 例如KMP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 m+n ), 如果待检测的特征代码个数为k ,而特征代码平均长度为M ,待检测代码长度为N ,则可以设系统资源消耗为Pay 。 data[] //特征库,字符串数组 for( code ;data[];data++) { If( Kmp( code,data )) //通过KMP 算法检查data[]的每一项 { Do sth; //满足条件,报警 } } 其最终的时间复杂度为 O( K ?(M+N) ), Pay=k(m+n)?α(α是一个稳定的系数,它与具体系统有关)。 可以看到,Pay(系统资源消耗)其随着特征代码量k 的增加呈线性变化,其随着k 的增长线性增长。这种检测方法它有一个弱点就是:现今随着恶意代码量呈指数级增长之势,如果要保证安全性,那么配套就需要庞大的特征库,这样就造成检测代码的工作量,伴随着特征库的增大随之放大。与此同时一些新型代码采用了加壳,变形,多态等各种新技术来躲避查杀,这样就更加加重了特征码检测的难度,因此单纯依靠特征码比对,已不足以应对新型代码。并且在恶意代码检测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就 可以减少损失,但这种检测方法属于事后补救方式。同时整个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强烈依赖于特征库的完整性,如果特征库并没有随时更新,其面对新代码也就无能为力。所以,这种方法伴随着时代发展,已经不再很适合应对各种新情况了。 2 启发式检测技术 启发式扫描技术检测程序,实际上就是以特定方式实现对代码行为的检测,通过对代码行为的观测来推测代码动机。从工作原理上可以分为静态启发以及动态启发两种。 启发式实现检测程序可以实现能够分析自动文件代码的逻辑结构,并判断是否含有恶意程序特征,或者通过在一个虚拟

恶意代码检测报告

xxxxxxx管理平台恶意代码检测报告 xxxxxxx中心 2021年1月

?文档信息 ?分发控制 ?版本控制

目录 第一章总体描述 (1) 第二章测试的目标 (1) 第三章测试的范围 (2) 第四章测试的时间和方式 (2) 第五章测试的实施步骤 (3) 5.1主要步骤 (3) 第六章测试的结果 (3) 6.1 恶意代码检测测试结果 (3) 第七章后续工作建议 (3)

第一章总体描述 恶意代码是以某种方式对用户,计算机或网络造成破坏的软件,包括木马,计算机病毒,蠕虫,内核套间,勒索软件,间谍软件等。 恶意代码分析主要有两种:静态分析(不运行程序)和动态分析(运行程序)。通过恶意代码检测,对目标系统的安全性做深入的探测,发现系统最脆弱的环节,从而为组织单位提供真实可信的安全风险描述。 恶意代码检测测试一方面可以从攻击者的角度,检验业务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有效,各项安全策略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可以将潜在的安全风险以真实事件的方式凸现出来,从而有助于提高相关人员对信息安全事件的认识水平。 第二章测试的目标 本次恶意代码测试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充分了解信息系统的当前安全状况(安全隐患),对其进行恶意代码测试,采用可控制、非破坏性质的方法和手段发现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测试发现的安全问题,从而有效地防止真实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三章测试的范围 恶意代码检测测试的范围限制于经过信息化办公室授权的信息系统:xxxxxxx管理平台,使用的手段也经过信息化办公室及对应分管领导同意。测试人员承诺不会对授权范围之外的网络主机设备和数据进行测试、模拟攻击。 经信息化办公室授权确认,单位内部工程师对以下信息系统进行恶意代码测试,如表3.1-1所示: 表3.1-1 第四章测试的时间和方式 表4.1-1

恶意代码实验报告

恶意代码实验报告 班级:10网工三班学生姓名:谢昊天学号:1215134046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恶意代码的实现机理; 2、了解常见恶意代码的编写原理; 3、掌握常见恶意代码运行机制; 实验内容与分析设计: 1.通过Java Script、Applet、ActiveX(三者选一)编辑的脚本程序修改IE浏览器: (1)默认主页被修改; (2)IE标题栏被添加非法信息; 2、编写一个脚本病毒,扫描是否存在U盘,如果存在,将自己写到U盘上,同时写一个调用自己的AutoRun.inf文件到U盘。 实验步骤与调试过程: 1.U盘病毒: (1)U盘病毒是借助windows自动播放的特性,让用户双击盘符时就可以立即激活制定的病毒。病毒首先将u盘写入病毒程序,然后更改病毒文件。如果病毒文件指向了病毒程序,那么windows就会运行这个程序引发病毒。一般病毒还会检测插入的u盘,并对其实行上述操作。编写一个脚本病毒,扫描是否存在U盘,如果存在,将自己写到U盘上,同时写一个调用自己的AutoRun.inf文件到U盘。 (2)编写好的程序,如果发现U盘就复制自己,如果U盘上呗激活了,就把自己复制到系统文件夹。 (3)编写代码实现如下功能:①.得到盘符类型;②.判断是否是可移动存储设备;③.得到自身文件路径;④.比较是否和U盘的盘符相同;⑤.如果相同说明在U盘上执行,复制到系统中去;⑥.得到系统目录;⑦.把自身文件复制到系统目录;⑧.如果不是则U盘上执行,则感染U盘;⑨.还原U盘上的文件属性;⑩.删除原有文件;○11.写AutoRun.inf到U盘;○12.拷贝自身文件到U盘;○13.把这两个文件设置成系统,隐藏属性;○14.休眠60秒,60检测一次。 2.浏览器恶意代码: (1).在运行中输入regedit,可以进入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 Explorer中有相关配置。要重新设置浏览器的默认页在Main下的Default_Page_URL中修改即可。进入注册表,因为IE浏览器大部分配置信息都存储在注册表中;所以针对浏览器的攻击大多是通过修改注册表来实现的。(2).进入浏览器部分配置在HKEY_CURRENT_USER\ Software\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下,比如浏览器右键的菜单在键值“MenuExt”下;(另外,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检查报告课件.doc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检查报告 一、部门基本情况 部门名称 分管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①姓名: (本部门副职领导)②职务: ①名称: 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②负责人:职务: (如办公室) ③联系人:电话: 信息安全专职工作处室①名称: (如信息安全处)②负责人:电话: 二、信息系统基本情况 ①信息系统总数:个 ②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数:个 信息系统情况③委托社会第三方进行日常运维管理的信息系统数:个, 其中签订运维外包服务合同的信息系统数:个 ④本年度经过安全测评(含风险评估、等级评测)系统数:个 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数:个,其中 第一级:个第二级:个第三级:个系统定级情况 第四级:个第五级:个未定级:个 定级变动信息系统数:个(上次检查至今) 互联网接入口总数:个 其中:□联通接入口数量:个接入带宽:兆互联网接入情况 □电信接入口数量:个接入带宽:兆 □其他接入口数量:个接入带宽:兆系统安全测评情况最近2年开展安全测评(包括风险评估、登记测评)系统数个

三、日常信息安全管理情况 安全自查信息系统安全状况自查制度:□已建立□未建立 ①入职人员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已建立□未建立 ②在职人员信息安全和保密协议: □全部签订□部分签订□均未签订 人员管理 ③人员离岗离职安全管理规定: □已制定□未制定 ④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是□否 ⑤信息安全技术人员持证上岗: □是□否 ⑥外部人员访问机房等重要区域管理制度: □已建立□未建立 ①资产管理制度:□已建立□未建立②信息 安全设备运维管理: □已明确专人负责□未明确 □定期进行配置检查、日志审计等□未进行资产管理 ③设备维修维护和报废销毁管理: □已建立管理制度,且维修维护和报废销毁记录完整 □已建立管理制度,但维修维护和报废销毁记录不完整 □尚未建立管理制度 四、信息安全防护管理情况 ①网络区域划分是否合理:□合理□不合理 ②网络访问控制:□有访问控制措施□无访问控制措施 网络边界防护管理 ③网络访问日志:□留存日志□未留存日志 ④安全防护设备策略:□使用默认配置□根据应用自主配置 ①服务器安全防护: □已关闭不必要的应用、服务、端口□未关闭 □账户口令满足8 位,包含数字、字母或符号□不满足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定期更新账户口令□未定期更新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病毒木马检测□未进行 ②网络设备防护: □安全策略配置有效□无效

数据挖掘和恶意软件检测综述

数据挖掘和恶意软件检测 黄宗文,16721539 2016-11-20 摘要: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以及恶意程序编码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恶意程序检测技术的不足已经越来越明显,很难满足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基于行为的恶意程序检测技术是利用恶意程序的特有行为特征来检测程序恶意性的方法,它能很好地检测未知恶意程序。这种恶意程序检测技术可以很好地适应恶意程序逐渐呈现的新特点,无疑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应该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代表着恶意程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基于静态分析的恶意软件检测,和基于动态行为分析的恶意软件检测,并各自介绍了它们的优劣。 关键字:数据挖掘;恶意软件检测;特征提取;静态分析;动态行为分析;分类 Data mining and malware detectio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improvement of malware programming, traditional malware detection methods seem obviously inadequate, failing to satisfy the need of peopl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The malware detection based on behavior is a method which achieves detection through making use of the peculiar behavior features of malware. It does well in detecting the unknown malware. This malware detection technique could be adjusted to the emerging new features of malware, which has great superiority and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undoubtedly. Consequently, it could be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malware detection in a long tim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malware detection based of static analysis ,and malware detection based on dynamic behavior analysis ,and describes their pros and cons. Key words:Data mining;Malware detection ; Feature extraction ;Static analysis ;Dynamic behavior analysis ;Classification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国防、教育、金融等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然而频繁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给人们敲了安全警钟。计算机与网络安全问题正成为人类信息化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直接威胁着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而目前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隐患之一就是恶意程序。近年来,随着编程技术的普及,恶意程序制作的门槛逐步降低,恶意程序的制作呈现机械化、模块化和专业化特征。在恶意程序灰色产业链带来的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恶意程序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发展。恶意程序的爆炸式增长,在使企业及用户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恶意程序分析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传统的恶意程序分析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的安全需求。一方面,基于特征码的恶意程序分析技术,需要对每一个恶意程序的特征码进行提取,对于目前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恶意程序产生的情况,提取特征码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且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用户端需要定期的升级最新的病毒库,随着新恶意程序的爆炸式增长,病毒特征库的容量也要大幅增长,长此以往会拖累检测分析系统的速度。因此如何对新的恶意程序样本快速地进行检测和分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专业计算机安全厂商所关注的焦点。 1恶意软件和检测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编程技术的普及,恶意程序制作的门槛逐步降低,恶意程序的制作呈现机械化、模块化和专业化特征。在恶意程序灰色产业链带来的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恶意程序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发展。从2008 年开始恶意程序大规模爆发,每年新增木马病毒等恶意程序数量级从数十万级跃升至千万级。

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报告

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报告 数据中心 测试单位: 报告日期:

目录 第1章系统槪况 (4) 1.1网络结构 (4) 1.2管理制度 (4) 第2章:评测方法和工具 (6) 2.1测试方式 (6) 2.2测试工具 (6) 2.3评分方法 (6) 2.3.1符合性评测评分方法 (6) 2.3.2风险评估评分方法 (7) 第3章测试内容 (9) 3.1测试内容概述 (9) 3.2扫描和渗透测试接入点 (10) 3.3 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审核 (10) 第四章符合性评测结果 (11) 4.1业务安全 (11) 4.2网络安全 (11) 4.3主机安全 (11) 4.4中间件安全 (12) 4.5安全域边界安全 (12) 4.6集中运维安全管系统安全 (13) 4.7灾难备份及恢复 (13)

4.8管理安全 (13) 4.9 第三方服务安全 (14) 第5章风险评估结果 (15) 5.1存在的安全隐患 (15) 第6章综合评分 (15) 6.1符合性得分 (15) 6.2风险评估 (15) 6.3综合得分 (16) 所依据的标准和规范有: >《YD/T 2584-2013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安全防护要求》 《YD/T 2585-2013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T 2669-2013第三方安全服务能力评定准则》 《网络和系统安全防护检查评分方法》 ?2Q14年度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符合性评测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还参考标准 YD/T 1754-2QQ8〈<电信和互联网物理环境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YD/T 1755-2QQ8〈<电信和互联网物理环境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YD/T 1756-2QQ8《电信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GB/T 20274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 >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