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导学案 课后题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导学案 课后题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导学案 课后题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导学案 课后题

导学案

《课时练》第九课第二框p71-73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手段、

目标。

2、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证

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培养学生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引起学生对物价上涨的共鸣,进而导入新课;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的时政分析和能力培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宏观调控

【教学难点】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及调控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和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早上你吃了吗?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价在不断的上涨)

教师活动:在我们的谈话过程中,其实多次提到一个字,那就是涨。而由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新词: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苹什么、棉花掌等。这些都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调侃。调侃归调侃,抱怨归抱怨,生活就是这样,抱怨之后还要继续生活,于是在这股涨价潮之下又催生了一群悭钱族。

多媒体出示:三幅图片(分别反映海豚族、团购族、扣扣族)

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2)你觉得政府能否抑制物价?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并回答(略)

教师点评:其实物价上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当然也有不正常的因素,如囤积、哄抬物价、炒作等行为。物价上涨关系到千家万户,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国家就百姓最关注的十件事进行调查,发现排在榜首的就是物价。物价上涨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是一个人人关注的民生问题。当然政府并没有置之不顾,而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调解经济,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之所以对政府又信心,之所以相信政府能抑制物价,从根本上来说,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下来我们就一同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板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哪些特征呢?我先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并思考两个问题。

自学指导(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首先让学生回顾市场经济的含义,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属于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仍然起基础性作用,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但是它们又与自己的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探究活动一】:2010年中国十大空调品牌排行榜

1格力(中国名牌,空调十大品牌)企业性质:国有控股企业

2美的(中国名牌, ,空调十大品牌)企业性质:民营企业

3.海尔(世界名牌,空调十大品牌)企业性质:集体企业

4.志高(中国名牌,空调十大品牌)企业性质:国有企业

5.海信=科龙(中国名牌,空调十大品牌)企业性质:国有企业

探究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什么样的经济制度?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展示观点)

教师归纳总结:当今普通百姓买空调,已不是新鲜事,这得益于我国空调行业的快速发展,空调行业既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也有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市场上各显神通。销量位居前列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都属于公有制经济,由此可见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探究活动二】p82探究

探究问题:该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教师点评:近几年来,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产品价格保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政府予以财政补贴等措施。这些措施的采用说明我国的市场经济不会任由贫富差距拉大,而是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探究活动三】

在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国政府都采用了各种手段来“救市”。现如今两年过去了,各国的情况如何呢?

如今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10.0% ,缓解了广大民众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两年后的今天,美国的就业形势仍未见好转,约有1500万名失业者在苦苦地寻找工作。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率仅为1.6%,经济复苏乏力。

进入2010年以来,从迪拜到希腊,从英国到美国,欧美核心发达经济体国家的巨额政府赤字,就像慢性发展的恶性“肿瘤”,侵蚀着尚未全面复苏的全球经济,使经济复苏更是雪上加霜,而且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思考:通过对比在金融危机中中国和其他国家政府救市的不同效果,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点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说明我国能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宏观调控,所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效。

(过渡)那么什么是宏观调控呢?

【自学指导】宏观调控是什么、为什么、调什么、怎么调?

二、加强宏观调控

1、是什么、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为什么(1)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坚持公有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3、调什么----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多媒体出示习题: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说一说:宏观调控的目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如何体现的?

4、怎么调

(1)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2)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A.经济立法+B.经济司法)

(3)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巩固习题】判断下列政策属于何种手段?

1、央行决定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2、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2010年11月29国家修改价格违法处罚, 哄抬物价最高罚500万。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4、国16条规定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实行免费通行。

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扩大对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给予13%财政补贴的范围。【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宏观调控,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需要加强宏观调控。用一句话形象的总结就是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

课后作业

《学考评价作业》p35 5、7、8 P36 1、2、4、5

《考试指南报》第13期第3版基础卷6、10、11、12

第2版真题在线1、2

教学设计:三角形的三线与三心导学案

三角形的三线与三心 河北省丰宁南满族自治县土城中学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重心、外心与内心。 2.会利用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重心、外心与内心进行证明与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知识的来源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作知识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重心、外心与内心。 难点:知识的探究. 三、教法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二. 角平分线的作法(尺规作图) ①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D两点; ②分别以C、D为圆心,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③过点P作射线OP,射线OP即为所求.

2.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做法(尺规作图) 提示: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只要作出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两点即可. 已知:线段AB[如图(1)]. 求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如图(2) (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 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 和D 两点; (2)作直线CD . 直线CD 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二)合作探究 一、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心) 如图所示,已知△ABC 的角平分线BM ,CN 相交于点P ,那么AP 能否平分∠BAC ?请说明理由.由此题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分析:由题中条件可知,本题可以采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来解答,因此要作出点P 到三边的垂线段. 解:AP 平分∠BAC .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3、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4、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同步学案:第11章 三角形

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引入课」三角形的引入 视频助学 学习视频【三角形的引入】 「概念课」三角形的分类 学习目标 ? 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 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视频助学 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 【三角形的分类】,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 引导问题1 三角形如何按角进行分类?(00:00-00:26) 1.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和c :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2 三角形如何按边进行分类?(00:26-03:07) 2. 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________,另外一条边叫做______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______.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 AB AC =,B ∠和C ∠是____角,且B ∠____C ∠. 3. 等边三角形:____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________三角形.如图中,等边三角形ABC 中, ______AB ==,且______60A ===?∠. 4.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________________. 线上练习 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 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学习目标 ? 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 掌握三角形的构成条件 视频助学 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 引导问题1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00:00-04:00) 1. 三角形两边之和________第三边. 证明:根据两点之间________最短 ∴有___AB BC +> ___AB AC +> ___BC AC +> 2. 我们可以快速验证任意三条线段是否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要比较相对 ________(短/长)的两条边的长度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如果________第三边,则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3. 根据上述方法,请你算一算三条分别长为4cm ,6cm 和10cm 的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引导问题2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04:00-04:46) 4. 三角形两边之差________第三边. 证明: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 ______AB BC AB BC +>??→>- ______AB AC AC AB +>??→>- ______BC AC BC AC +>??→>-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2011-11-25 22:24 一江春水正人生|分类:学习帮助|浏览6022次 分享到: 2011-11-28 16:12 网友采纳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案是为教师设计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导学案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求得能力。一般,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标点击 包括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其中,我们在写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时候,不要直接把教参上的直接搬过来,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这些词语,要把这些语言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例如:了解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所运用的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二、科学探究(文本解读) 把本课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比如讲《压强》这节,我可以把 本节分为三部分:压力、压强、改变压强的方法,然后依据这三部分内容依次展开。 如果说展示的内容里边包括演示实验,可以分成1、大胆猜想2、设计并进行试验3、观察并记录现象4、归纳总结5、反思交流6、学以致用这几个环节。比如说:燃烧条件的探究,1、大胆猜想,燃烧具备什么样的条件?2、设计并进行实验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红磷,说明水中的白磷说明。这些内容可以以天空的形式来填。4、归纳总结: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5、反思交流:水火不相容,那为什么白磷可以在水里燃烧?6、学以致用: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忽遇暴风雪,将火柴丢了,如何生火做饭?在这里咱们还可以有个温馨提示:利用透镜聚光。这样学生针对学案进行观察,总结,这是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 若为文本性的知识,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解读文本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提问、解答、应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比如说讲解压力,咱们可以这样来写:你想过这些事么:你站在水平地面上,你对地面有力的作用么?当禅把口器插入树皮时,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教案 导学案 导读单

课题:11.1全等三角形(1)月日班级:姓名: 一、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2. 能指出什么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会找出对应顶点、对应 边、对应角,会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难点:找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1—4页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P2页中彩图中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与同学交流) 2.回答本页中的“小云朵”和“思考”问题(答案写在教材空白处) 3.说明全等形与全等三角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本节课中“思考2”问题,给我们带来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3页中的“小纸鉴”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明“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图11.1—1 △ABC和△______全等,记做: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顶点有:A和__,B和__,C和__等对应. 对应边有:AB和____,BC和____,AC和____等对应. 对应角有: ∠A和____, ∠B和____, ∠C和____等对应. 图11.1—2 △ABC和△______全等,记做: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顶点有:A和__,B和__,C和__等对应. 对应边有:AB和____,BC和____,AC和____等对应. 对应角有: ∠A和____, ∠ABC和______, ∠ACB和________等对应. 图11.1—3 △ABC和△______全等,记做: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顶点有:A和__,B和__,C和__等对应. 对应边有:AB和____,BC和____,AC和____等对应. 对应角有: ∠BAC和____, ∠B和____, ∠C和____等对应. 7. 回答“思考3”问题,并说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 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

教案与导案之区别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3、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4、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复习导学案教案

《全等三角形》复习(1) 【要点梳理】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叫做全等三角形. 2.对应点、对应角及书写注意点: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重合的边叫做.重合的角叫做.“全等”符号:,读作“”,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的字母写在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2).4.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还有. 5.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6.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基础训练】 1.如图1,点A、C、F在同一直线,点B在EC上,EC⊥AF,△ABC≌△EFC,CB、CF是对应边,且CF=4cm,BE=3cm,∠F=58°.则∠A=,BC=,AC=. 图1 图2 图3 图4 2.如图2,AD=AE,BE=CD,∠1=∠2=100°,∠BAE=60°,则∠CAE=. 3.如图3,除公共边AB外,根据下列括号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横线上添加适当的条件,使△ABC≌△ABD全等. (1),.(SSS)(2),.(ASA). (3)∠1=∠2 ,.(SAS)(4),∠3=∠4.(AAS). 4.如图4,AE⊥BD于C,CB=CD,AC=EC,则AB与ED的关系是.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点A、C、D、B在同一直线上,AE=BF,AC=BD,AE∥BF.求证:FD∥EC. 例2如图,已知△ABC中,AB=A C. (1)作图:在AC上有一点D,延长BD,并在BD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AE=AB,连AE,作∠EAC的平分线AF,AF交DE于点F(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连接CF,求证:∠AEF=∠ACF.例3如图,AD∥BC,AB⊥BC,AD=AB,E为BC上一点,DF⊥AE于F.在AE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BP与△DAF全等?若存在,请找出满足条件的点P,并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BF⊥AC于F,CE⊥AB于E,BF与CE交于点D,BF=CE. 求证:D在∠BAC的平分线上. 例5已知CD是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不重合),且∠BEC=∠CFA=∠α. (1)若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解决下面问题: ①若∠BCA=90°,∠a=90°,在图1中补全图形,则BE CF,EF|BE-AF|;(填>、<或=) ②如图2,若0°<∠BCA<180°,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关系的条件,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两个结论成立; (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a=∠BCA,请写出EF、BE、AF三条线段数量关系(不要求证明).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扎实的导学案使教师能有效的组织教学,实现优势互补,让教师的课堂变成和谐的课堂,紧张的课堂,优质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导学案作为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它会极大地促进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对广大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导学案导学”不应当定位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当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最大的价值或者说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在课堂中需要寻找一个抓手,那便是“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成为了“导学案导学”研究和实施的关键。希望今天关于导学案使用的共同学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明确概念 1、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

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导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二、利用导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 1、课前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导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导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

三角形的内角导学案(先学后教教案) 人教版数学

三角形的内角导学案(先学后教教案) 人教版数学 【学习目的】 1.了解并会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会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处置求角有关的实践效果。【学习进程】 一、板书课题,提醒目的 (一)讲述:同窗们,我们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2.1三角形的内角。(师板书) 二、出示目的 (一)过渡语:学习目的是什么呢?请看投影: (二)屏幕显示 学习目的 1.了解并会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会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处置求角有关的实践效果。 三、指点自学 (一)过渡语:请大家依照指点(出示自学指点)停止自学竞赛。比谁学得紧张、效果好!竞赛末尾! (二)出示自学指点 自学指点 仔细看课本(P72-74练习前) ○1结合探求从两种不同的拼法中,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证明。

○2留意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立刻讨教同窗或举手问教员。 7分钟后,要求会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做出检测题。四、先学 (一)先生看书,教员巡视,催促每一位先生仔细、紧张的自学,鼓舞先生质疑争辩。 (二)检测 1.过渡语:看完的请举手,能口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进程的请举手 2、检测题:P74: 1、2 3.先生练习,教员巡视。(搜集错误停止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过渡语:请看黑板,找一找哪里做错了?能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鼓舞尽量多的先生参与更正) (二)讨论: 评方法1:三位同窗板演的内容一同评 ABC求得对吗?估量效果不大。为什么要求ABC?(引导生说出假设求出ABC那么在三角形ABC中就有两个角是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180就可以求出第三个角了。)师强调在哪个三角形中运用了三角形的定理。 评方法2:找先生说出解题思绪。

“导学案”实施细则

“导学案”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1、关注学习方式改善。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关注校本研修实效。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和管理,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实施细则: (一)“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周六备课 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5、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6、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编写“导学案”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3、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具体要求: 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 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

第17讲 三角形的五心(习题导学案教案)(奥数实战演练习题)

第17讲 三角形的五心 三角形中有许多重要的特殊点,特别是三角形的“五心”,在解题时有很多应用,在本节中将分别给予介绍. 三角形的“五心”指的是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垂心和旁心. 1、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圆心).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都等于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中点;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内切圆圆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r 的计算: 设三角形面积为S ,并记p =12(a +b +c ),则r =S p . 特别的,在直角三角形中,有 r =12 (a +b -c ). 3、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上面的证明中,我们也得到了以下结论:三角形的重心到边的中点与到相应顶点的距离之比为 1∶ 2. 4、三角形的垂心 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斜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垂心这四个点中,任何三个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就是第四个点.所以把这样的四个点称为一个“垂心组”. 5、三角形的旁心 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另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称为三角形的旁心(旁切圆圆心).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旁切圆. A 类例题 例1 证明重心定理。 证法1 如图,D 、E 、F 为三边中点,设BE 、CF 交于G ,连接EF ,显然EF ∥=12 BC ,由三角形相似可得GB =2GE ,GC =2GF .

二十四节气导学案和教案

二十四节气导学案 课题:二十四节气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 2.熟记二十四节气歌; 3.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并能运用于农业生产。德育目标:培养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十四节气教案 教学课题:二十四节气 知识目标: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 2.熟记二十四节气歌; 3.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并能运用于农业生产。 情感目标:培养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农业意义。 教学难点: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自主学习法、交流展示法、评价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环节和内容: 一、创设情境,教师导入课题: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了无以数计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四大发明,万里长城,都江堰,京剧,书法,水墨画等等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二十四节气”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但是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由于2000年来,中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所以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学生自主研习 1.二十四节气是怎样划分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0度,时间约365天,将地球公转一周均分为24份,每一份间隔15度定一位置,并给一节气名称,全年共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为15度,时间约为15天。 2.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分别对应的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三、合作探究

教案、导学案、说课区别

学案 学案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首先有教案。老师首先知道教什么,怎样教。然后, 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而编制的更加切合实际的学习方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的方案。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学案特点 ?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 ?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 ?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 ?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 编写学案的指导思想 ?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应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 ?在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中集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的编写原则及要求 ?课时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 ?参与化原则 ?方法化原则 ?层次化原则 学案的操作步骤 ?确定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主动学习 ?合作讨论、互相交流 ?反馈提炼、启发点拨 ?达标检测、巩固练习 ?适当拓展、延伸提高 ?课后反思 学案的形式 学案是综合性的,可以有多种形式来体现,目的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设空式学案 ?图表式学案 ?设问式学案 ?达标练习式学案 ?知识归纳式学案 ?综合检测式学案

说课 说课 说课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后讲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然后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讲授内容所处的知识地位、思想地位,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分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策略、文化目标) ?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运用;学习方法、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分析(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检测训练、总结巩固) ?板书设计(体现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教学效果预测 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处理好说课和备课的区别(说课指教师在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说出在教学 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采用这些步骤的理论依据。) ?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上课有具体的教学对象,是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说 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特殊形式,侧重于理论阐述,回答多个“为什么” 。) ?说课详略得当(重点难点、教学步骤及理论依据等一定要详讲。)

全等三角形学案教案

全等三角形 一、 知识提要 1、判断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_。就是没有SSA.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二、讲练结合 例1.如图,AC=BD ,AB=DC ,求证:∠B=∠C. 变式练习:如图AB=AC ,BD=CD ,求证:∠B=∠C. 例2.如图,AB=AD ,CD=CB ,∠A+∠C=180°,试探索CB 与AB 的位置关系. E C B D A D A C B D C B A

O D C B A 变式练习:如图,AC=AB ,BD=CD ,AD 与BC 相交于O ,求证:AC ⊥BD. 例3.在△ABC 中,BE 、CF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在BE 的延长线上取BM=AC ,在CF 的延长线上取CN=AB ,求证:AM=AN. 变式练习:在△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边在△ABC 的外面作正△ABE 和正△ACF ,求证:BF=CE. O M N F E C B A F E C B A

F E D C B A 例4.如图,CE ⊥AB 于E ,BD ⊥AC 于D ,BD 、CF 交于点D ,且OD=OE ,求证:AB=AC. 变式练习:如图,AB=AE ,∠B=∠E ,∠BAC=∠EAD ,∠CAF=∠DAF ,求证:AF ⊥CD. 例5.已知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求证:AC+CD=AB. D C B A E O D C B A

导学案怎么写

如何写导学案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叫导学案?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必须实现一个转变,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思想: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 编写导学案一般应遵循如下要求: 编写导学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明确课标要求,知道考试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把握好学习的重难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导学案的预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导学案以集体编写为主,个人加以修改完善 周六教研时,教师拿出自己编写的下周一,二的导学案草稿,和同头教师进行研讨,经过研讨达成一致意见形成通案,交教研组长审核签字把关再付印,教师拿到集体敲定的导学案后,再结合本班教学实际进行补充、完善进行二次备课。在周一或周二选择适当的时间同头再进行教研,按照上述程序编形成周三、四、五的导学案。 导学案预习部分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完成,学案部分让学生合作完成导学案除学习目标、重难点之外,预案部分要设计成形式多样、切合学习内容与要求、且数量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教材不懂的地方做标记,并提出一至两个问题或能写出点滴体会。学案部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 导学案的作用: 1、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有效途径;2,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3,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4,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笔记本;5,自我反思的文本材料;6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导学案是为学生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更多限度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还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和原则: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知识链接或梳理、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包括设置问题、课堂小结、课堂达标检测、课后巩固练习、学习反思,共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案与教案的区别联系

学案与教案的区别联系 (一) 从教案到学案是“扬弃” 学案与教案都是为了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设计的教学方案,都是一种在课堂中沟通“教”与“学”的媒介。建国以来的几十年中,教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由于科技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到来,科学技术领迅猛发展,更新越来越快,从而要求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合作精神、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教育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教育改革导致了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作为教学媒介的“教案”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课堂的教学需要,从而能适应现代课堂的教育需要的教学媒介“学案”便应运而生。当然,在学案设计中,并不是把原来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完全否定,其中优良的思想和方法得以保留并更加发扬光大。不适应的方法与思想被否定,并融进了很多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方法,也就是说,从“教案”到“学案”,是“扬弃”.例如,在现代教学的“学案”设计中强调发现式学习,但并不排除原来的教案设计中的接受式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的概念、法则、结论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式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则可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反,如果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所以在学案设计中,要注意恰当运用原来教案设计中的接受学习,注意对传统教案设计的继续和发展。 (二)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1、观念不同 教案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师如何教而设计,重在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案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围绕引导学生如何学而设计。设计重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知识并进行知识构建,积累自主学习经验,学会学习与创新。 2、目的不同 目标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设计目标不同。教案是为教师上好课作准备,是教师上台表演的台词和程序,教案就是上课的剧本。学案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如何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调控。 第二,追求目标不同。教案的追求目标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理论升华、学科思想的形成主要由教师提炼后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案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培养创新能力。知识体系的形成与理论升华都主要由学生自己提炼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