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认识

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认识

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认识
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认识

摘要:2010年2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建城[2010]13号),2010年5月16日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建城[2010]80号),这两份文件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回顾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城市交通规划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对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

Abstract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released "Procedures of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2010]file #13)and "Guidelines for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2010]file #80)respectively on February 2and May 16,2010.The two docu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By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analyzing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dures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 China,this paper stresses the urgency and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rocedures of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and discusses the key contents of the two documents.

关键词:交通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编制办法;城乡规划;交

通政策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procedures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urban and rural planning;transportation policy

中图分类号:TU984.191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各种交通矛盾日益尖锐,城市交通对城市布局和土地使用的引导作用也日益凸现。统筹规划城市各种交通系统,科学配置交通资源,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构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对加快实现集约型城市和节约型社会的总目标极为重要。为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2月2日下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1](以下简称《办法》)。为配合《办法》的实施,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2](以下简称《导则》),并于2010年5月16日下发。本文结合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实践以及作者参加研究《办法》和《导则》的体会,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和如何理解《办法》及《导则》内容,谈几点认识。

1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实践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交通规划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城市道路规划基础上引入交通工程学分析方法,以交通起讫点(OD)调查为标志开始从源

收稿日期:2010-08-20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功能整合与规划设计关键技术”(课题编号:2006BAJ18B01)

作者简介:马林(1961—),男,山东菏泽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规划、交通工程。E-mail:malin@https://www.sodocs.net/doc/9c8178077.html,

马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北京100037)

MA Lin

(Urban Transportation Center of MOHURD,Beijing 100037,China)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Procedures of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认识

城市交通第8卷第5期2010年9月

头上研究出行规律,规划的分析方法和视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在3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进程中,城市交通规划经历了研究起步、技术提升、快速拓展三个阶段。

1)研究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随着交通起讫点调查方法的引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出行规律与出行个体、城市土地使用具有内在的密切关系。通过分析交通起讫点调查的结果,可以从城市层面更好地把握交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因此,一些大城市先后组织了大规模的交通起讫点调查和分析研究,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该阶段的研究实践,奠定了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定量分析工作的基础[3],初步形成了由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组成的“四阶段分析”模型架构。但这一阶段对交通规划的认识还有失偏颇,通常把“四阶段分析”看作交通规划,过分看重交通分析结果,而对分析过程和规划方案研究不足。

2)技术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

特大城市开始建立自身的交通规划模型体系;国外咨询公司开始参与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和规划编制,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技术手段,推动了国内城市交通规划在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的研究。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在模型研究、交通战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1995年,原建设部与世行合作开展了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形成了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长远影响的“北京宣言”。同年,颁布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从技术层面确定了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和相关技术要求。这一阶段,交通需求分析与城市土地使用及政策的结合成为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

3)快速拓展阶段(2000年以后)。

城市交通规划内容快速扩展,不仅涉及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交通发展战略、交通设施布局规划,而且逐渐涵盖停车规划、公共交通线网规划、交通管理规划、交通信息规划、交叉口优化设计等与交通系统运行管理紧密结合的专业性规划及设计内容。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大幅增长和交通矛盾的激化,各地政府期望用一项城市交通规划实现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从总体布局到运营管理的一揽子规划设想,使得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日趋庞杂。初步形成了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交通专项规划、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四大类型构成的规划研究和编制体系雏形。

2城市交通规划编制面临的问题

虽然中国城市普遍开展了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但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问题却十分突出。一是如何支撑城市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安排,即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衔接的问题。二是如何统筹城市交通各系统的资源配置与优化,即不同层次交通规划的分工与承接关系。

现行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定位模糊,内在关系不清晰,编制层次混乱,战略性规划和实施性规划交叉重叠,与城市规划体系缺少有机衔接,规划内容难以准确地反映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同时,城市交通规划规范性管理缺失,没有统一的规划编制要求,编制内容随意,规划范围、期限和内容深度差异很大,专项规划编制比较随意,交通体系整体功能互相错位和混乱。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城市交通规划的研究属性大于规划属性,规划的指导性和实施性不强。

3城市交通规划发展趋势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城市交通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自2003年以来,国家明确了多项城市交通规划的编制要求,包括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4-6]。这些规划具有内在的联系,需要在城市交通总体发展层面统筹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必须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在编制体系、编制内容和编制管理等方面进行变革,逐步形成规范性编制要求,才能更

2

马林: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认识

加有效地指导城市交通建设。

1)调整规划的着眼点和思路,加强基础分析研究。从城市土地使用层面,加强交通源分析,把握交通趋势及其问题;从资源高效利用角度,研究政策导向,解决交通结构优化问题;从城市空间和功能规划方面,强化交通容量分析,统筹交通设施总量和布局问题。

2)完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妥善处理不同层次城市交通规划间的关系。包括战略性宏观规划与实施性中微观规划的关系、上位规划与下位规划的关系、刚性设施布局规划与柔性运行组织规划的关系、长远规划和短期建设规划的关系。

3)建立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及融合的编制机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是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包含的内容,在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中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规划定位;部分城市交通专项规划将转变为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指导下的中期或近期实施规划,以及城市为解决特定问题的交通设计、交通整治计划和行动计划;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仍需要较长时期的磨合,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系将在实践中协调完善[3]。

4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滞后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发挥规划引领和指导作用,加强和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通过战略性、方向性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科学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和战略,统筹交通发展和土地使用的关系,强化对城市交通发展中各个交通子系统的协调,处理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对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核心是突出区域协调、交通发展模式、综合交通体系组织等政策导向和策略层面的规划内容;重点解决科学配置资源、优化土地使用与交通模式的方向性问题,引导和支撑城市空间拓展及功能布局;确定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各交通子系统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指标;重点安排影响城市发展总目标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以及支撑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交通网络。5《办法》设立的主要制度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2006年起开始研究制定《办法》,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各城市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正式发布的文件。《办法》分为十六条,分别从规划定位、规划要求、编制管理及技术审查等方面做了规定。

1)规划定位。

《办法》从三个方面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交通发展、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2)规划要求。

《办法》规定了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明确了组织编制规划的阶段,即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在规划地域范围和规划期限方面,要求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同时,对规划的主要编制内容及成果提出了具体要求。

3)编制管理。

《办法》明确了国家、省、市三个层面的规划管理主体: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4)技术审查。

《办法》规定了技术审查制度。要求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和相关部门意见,之后组织技术审查。同时,明确了技术审查的主体,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专家委员会进行直辖市规划成果的技术审查,其他城市规划成果技术审查由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后的成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按规定程序审批。

3

城市交通第8卷第5期2010年9月

6《导则》的主要内容

《导则》对《办法》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工作程序、规划内容、技术要点和成果要求。在《导则》形成过程中,为增强《导则》的操作性,按照交通体系构成对规划内容进行了完善。《导则》由序言、总则、工作阶段与要求、规划内容、技术要点、成果要求六部分组成。

6.1总则

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总体要求,系统阐述了规划的目的、作用、编制原则、规划范围与期限,提出了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要求。

6.2工作阶段与要求

按照规划流程,《导则》提出了四阶段工作要求:

1)现状调研阶段。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分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

2)专题研究阶段。在现状调研基础上,对影响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一般应包括发展趋势、发展战略与政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等。

3)纲要成果阶段。重点评价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证发展需求和交通资源配置策略,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总体发展目标、布局原则等。

4)规划成果阶段。确定交通发展战略、政策和保障措施,交通设施布局方案、控制性规划指标和强制性内容,对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指导性技术要求等。

6.3规划内容

《导则》规定规划应包括12项内容,可以归纳为整体规划、分系统规划、规划实施三个方面。

1)整体规划。

整体规划是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总体性安排,包括交通发展战略和综合交通体系组织两部分内容。

①交通发展战略。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目标,优化选择交通发展模式,确定交通发展与市域城镇布局、城市土地使用的关系,制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分区发展目标、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政策和策略。

②综合交通体系组织。依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和交通资源配置策略,统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功能组织,提出各子系统规划布局原则和要求。

2)分系统规划。

分系统规划是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各子系统的规划布局和设施规划指标,包括对外交通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客运枢纽、城市停车系统、货运系统、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八部分内容。

①对外交通系统。依据城市具体情况,统筹协调对外交通系统网络和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处理好与相关专业规划的关系。

②城市道路系统。按照与道路交通需求基本适应、与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相互协调、有利公共交通发展、内外交通系统有机衔接的要求,合理规划道路功能、等级与布局。明确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干路架构以及详细规划层面的支路网控制性指标。

③公共交通系统。依据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和客运系统总体布局框架,统筹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设施安排和网络布局。重点处理好支撑公共交通运营的设施安排。

④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按照安全、方便、通畅的原则,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体现分区指导、差别化设施安排的主导思想。

⑤客运枢纽。按照人性化、一体化、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布局客运枢纽,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规划的核心是枢纽布局、用地控制和配套设施安排。

⑥城市停车系统。遵循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综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确定各类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基本要求。

⑦货运系统。依据城市功能布局,确定城市货运枢纽、场站的规划布局、规模和用地控制指

4

马林: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认识

标,确定城市货运道路网络和管理对策。

⑧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按照人性化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合理确定交通管理和交通信息化发展对策及设施规划原则,核心是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和交通信息共享机制。

3)规划实施。

规划实施是落实规划的具体方案和保障措施,包括近期规划、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两部分内容。

①近期规划。依据城市近期发展目标和城市财政能力,制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近期交通基础设施安排和实施措施。近期规划应具有针对性、迫切性和可行性。

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遵循有利于促进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原则,提出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措施。保障措施应具有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6.4技术要点

《导则》结合规划编制的技术特点,从七个方面提出了规划的技术要点。

1)现状调研。给出了资料收集和有效性的要求,明确了资料调研的主要内容。

2)交通调查。给出了常用的交通调查类型以及各项调查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应结合规划编制要求和城市基础资料状况确定交通调查类型;列出了常用的交通调查方式和推荐的样本规模;给出了交通小区划分的原则。

3)现状分析。要求以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为基础,切实反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12项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

4)需求分析。综合运用交通调查数据、统计数据、相关规划定量指标,建立交通分析模型,形成科学的交通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是规划的基础,应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给出了需求分析常用的基础数据、分析内容及模型形式、规划方案测试分析主要内容。

5)方案制订。提出了规划方案的制定原则、要求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6)方案评价。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交通运行效果等方

面评价规划方案,给出了方案评价的主要要素。

7)强制性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的城市干路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②指导各交通子系统规划的控制性指标;③可以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增加对外交通设施和交通场站规划为强制性内容。

6.5成果要求

为了规范管理规划成果,统一内容、深度、格式,《导则》从以下五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

1)成果形式。规定了规划成果的组成、载体、纸质文档的样式和电子文档的格式。

2)规划文本。规定了文本的结构和内容,要求以条文方式表述规划结论,强制性规划内容采用与其他规划内容有明显区别的字体或格式进行表述。

3)规划说明书。规定了说明书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正文应当与规划文本的条文相对应,对规划文本条文做出详细说明。给出了附录包含的主要内容。

4)规划图纸。规定了主要现状图、规划图的内容以及通常采用的图纸比例。

5)基础资料汇编。规划中所涉及的文件、基础资料、参考资料应纳入基础资料汇编,并按文件、基础资料、参考资料的顺序进行编排。

7结语

《办法》和《导则》的出台,强化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规范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成果组成,增强了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与融合,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重大的调整,需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随着《办法》和《导则》的实施,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编制内容和重点也会随之改变,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组成体系和规划层次的变革,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5

(下转第10页)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桂阳县“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专项规划

桂阳县“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专项规划 目录 一、交通发展现状 (2) (一)发展基础 (2) (二)发展环境 (5) 二、交通专项规划的目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7) (一)目的 (7) (二)指导思想 (7) (三)基本原则 (8) (四)发展目标 (8) 三、布局规划与发展重点 (10) (一)布局规划…………………………………………… 10 (二)发展重点…………………………………………… 12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5) 五、结束语 (16) 六、附件 (一)“十一五”交通建设完成情况表………………17-47 (二)“十二五”交通建设规划方案表………………21-128 1、桂阳县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十二五”规划表…………………………21-23 2、桂阳县“十二五”站场建设项目…………………………………………24-32 3、桂阳县“十二五”农村公路桥梁改造实施项目表………………………33-35 4、桂阳县内河水运“十二五”建设项目工作计划表………………………36-38 5、桂阳县“十二五”公路建设规划方案县际联网公路……………………39-40 6、郴州市“十二五”路网结构改造(安保工程)项目库(省养公路) (41)

7、郴州市“十二五”路网结构改造(安保工程)项目库(地方公路) (42) 8、桂阳县“十二五”农村通组公路项目表………………………………43-111 9、桂阳县“十二五”公路建设规划方案乡际联网公路…………………112-114 10、桂阳县“十一五”漏编“十二五”规划建设通畅工程………………115-128 一、交通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桂阳县毗邻粤港澳与永州、衡阳、郴州三市的9个县(市、区)接壤,是新田、宁远、道县、江华、江永、嘉禾、蓝山、临武往郴州的必经之道,素有“三湘之屏藩、两广之管钥”之誉。 目前,我县公路养护总里程共达4091.085公里,其中省道4条187.317公里,县道5条331.219公里,乡道424.545公里,村道3148.004公里,还有未养护的通组公路2368公里。 “十一五”期间是建国以来桂阳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时期。在此期间桂阳县认真贯彻“统筹规划,保证重点,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惠顾民生”的方针,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交通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桂阳县交通运输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奋力进取,加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建设与改造,以农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步伐。到2010年底,桂阳县形成了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文本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 0 1 5 . 1 1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2) 第四章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第五章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7) 第六章道路网规划.............................................................................................................................................................. 第七章公共交通规划 ............................................................................................................................................................第八章客运枢纽与公共交通场站布局规划......................................................................................................... 1 3 第九章旅游交通规划 ............................................................................................................................................................ 第十章停车设施规划 ............................................................................................................................................................ 第十一章慢行交通规划 ............................................................................................................................................................ 第十二章物流系统规划 ............................................................................................................................................................ 第十三章交通管理与信息化规划 ...................................................................................................................................... 1 7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1 9第十六章附则........................................................................................................................................................................ 附表........................................................................................................................................................................................ 附录........................................................................................................................................................................................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

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 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 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 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等级、用地规 模和配套设施;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建设指标、布局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物流设施用地、布局和规模。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目标 (2)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 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 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 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11) 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 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 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第十二章附则 (31)

图01 城市区位图 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 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 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 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 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 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 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 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 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 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 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 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 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 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 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 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 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 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 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 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 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 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 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 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 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 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 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 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图件目录

黎城县综合交通规划

第一章城市概况 一、城市历史特点、地理位置、行政规划 1.历史特点 黎城,春秋为黎侯国。汉、三国迄两晋,为潞县也。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废潞县,置刈陵县,县冶设于今李庄乡古县村,为黎城境内建县之始。隋开皇十八年(958),更名黎城县,此为以 黎城县风光 黎城名县之始,从此与潞城各自为县。唐初,先属韩州,后属潞州,隶属河东道;天二年(905)改为黎亭县。五代唐复为黎城县。宋属河东路潞州,天圣三年(1025)迁县城于原县治东南4公里的白马驿,即今县城;熙宁五年(1072)并入潞城县;元右元年

(1086)复置黎城县,自此县名历代不改。金属河东南路潞州,贞三年(1215)升涉县为崇州,黎城属之;贞右四年(1216)崇州复为县,黎城仍归潞州。元属晋宁路潞州。明代中前期属冀南道潞州,嘉靖八年(1529)升潞州为潞安府,黎城属之。清属冀宁道潞安府。 1912年(民国元年)废府,以道承省统县,黎城属冀宁道。1930年(民国19年)废道,直隶于山西省政府。1937年(民国26年)山西确立专署,署黎城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0年(民国29年)将三区偏城、宇庄等54村划出,设立偏城县。1941年(民国30年)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太行行署四专署。1943年(民国32年)10月31日,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需要,为黎城为黎城,黎北两县;1945年(民国34年)11月5日复合为黎城县。1948年(民国37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属太行三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山西省建制,黎城属长治专区。1959年

1月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1979年改为晋东南地区行政区署,黎城仍为其属县。1985年4月30日,国务院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黎城划归长治市管辖。 2.地理位置 黎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东北部,太行山腹心地段,晋冀豫三省交界段。地理和、坐标为东经113 °11′——113 °35′,北纬36 °23′——36 °53′之间。海拔在800米——1000米。东临河北涉县,南接平顺、潞城,西连襄垣、武乡,北界晋中左权,与河南林州为邻,是山西的“东大门”,素有“三省能衢”之称。县境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1公里,总面积1101平方公里。2008年有行政村250个,年末总人口163490人(公安局全面统计数据所得),耕地总面积200平方公里。309国道、207国道,长邯铁路、长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县城位于县境南部,距长治市区51km,距省会太在278km,距河北省邯郸市142km 3、行政规划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XXXX_2020年)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威海市规划局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七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交通发展趋势 (3)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4) 第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5) 第一节机场发展规划 (5) 第二节港口发展规划 (5) 第三节铁路发展规划 (6) 第四节公路发展规划 (6) 第五章道路系统规划 (7) 第六章客运系统规划 (10) 第一节轨道交通概念规划 (10) 第二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11) 第三节出租车系统规划 (13) 第七章内外衔接系统规划 (14) 第一节对外公路客运站布局 (14) 第二节枢纽内外衔接规划 (14) 第八章货物物流系统规划 (16) 第九章停车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旅游交通规划 (18) 第十一章交通管理系统规划 (19) 第一节交通需求管理(TDM) (19) 第二节交通系统管理(TSM) (20) 第三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ITS) (20)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1) 第一节近期道路改善计划 (21) 第二节近期公交改善计划 (22) 第三节近期对外交通改善计划 (23) 第四节近期停车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人行过街设施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交通发展政策 (25) 第十三章附则 (26) 第十四章附表 (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需要规划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引导和支撑的城市发展。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威海市城市布局将形成“一线、多核、多组团”的带型城市结构。这些都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加以引导和支撑。 需要规划内外一体的交通系统融入区域一体化。威海处于胶东半岛青烟威一体化区域,需要对于现有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加以规划整合。 需要规划集约化、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应对私人机动化挑战:威海市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私家车在家庭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家庭,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有交通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建设计划来指导城市的交通近期建设。 第二条规划原则: 发展原则—交通规划要有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超前的意识。交通发展不但要与威海的社会、经济相适应,而且要引导和支撑威海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发展等战略实现,拉动威海经济发展。 优先原则—即公众利益优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优先和社会环境优先的原则,交通发展应坚持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理念,建立有足够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威海的开发建设。 公平原则—交通规划应兼顾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在公共交通优先的前提下,建立多层次和多种选择的交通系统,满足不同方式的出行需求。 协调原则—对外交通与对内交通相衔接、道路功能与道路等级相协调、干道与支路相协调、路段与交叉口相协调,公交网络与道路网络,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相协调,使其与威海用地开发、交通需求相协调。 第三条规划目标: 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扩展和土地优化使用;面向政府交通决策。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的具体目标 ①运输能力—到2020年,群域公、铁、水、管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不足现象基本消除,到2030年群域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适应并且适度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②运输结构—群域综合交通运输结构明显改善,城市轨道、铁路、水运等两型交通方式比重日趋合理,其中铁路客运比重力争超过20%,长株潭核心区轨

道、公交等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力争不低于35%,城市群核心区—外围区城际走廊铁路客运比重力争不低于50%。 ③运输网路—群域县域和重要乡镇至少有2条二级以上公路连接,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10-50万人口城市通高速公路。重要城市通铁路:50-100万人口大城市通高速公路和铁路。重要城市通高速客运铁路: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通高速公路、高速客运铁路。 长株潭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定位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枢纽。长株潭核心区拥有城市群面向国际、连接全国的各类交通系统。作为2条全国性综合运输通道的交汇点,长株潭核心区沿京广、沪昆2条主通道布设的国家铁路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湘江等高等级内河航道、油气管道国家干线,拥有国家组合型公铁陆运主枢纽、长沙黄花机场区域国际航空枢纽。 湘潭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成果 (1)公路网布局规划 规划由“4纵2横2支”共8条线路组成高速公路网,总规模为361公里。 一般干线公路网分为二个层次:主线和支线。主线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以上,支线技术标准为三级公路以上。一般干线公路网总规模为1613公里。主线由“九纵十横”19条线路组成,总规模为907公里;支线由39条路线组成,总规模为706公里。其它未纳入一般干线公路范围的县乡公路,总规模2700km,规划改造成四级以上公路。通村公路近期全部硬化。通组公路近期硬化60%,中期硬化40%。 (2)港口规划 湘潭境内湘江段将按Ⅱ(3)级航道建设,设计水深2.6~3.0m,直线段航宽90m(双线),弯曲半径550m,净空要求10m。

勐腊县综合交通情况

勐腊县综合交通情况 一、交通现状 勐腊县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东南部,东南、西南部与老挝接壤,西部澜沧江界河与缅甸一水相连,西南部与景洪市连接,北部与江城县毗邻,国境线长达740.8公里。其中,中老段677.8公里,中缅段63公里。现有5条公路直抵老挝、缅甸边境口岸,其中有3条公路直通老挝北部乌多姆赛、丰沙里、南塔三省省会;沿澜沧江顺流向下可达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诸国,进而可出太平洋到达南亚各国,就是云南省实施“中路突破,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沿,也就是中国通向中南半岛的走廊,具有沿边与沿江开放的双重地缘优势。 境内山峦起伏,江河纵横,给道路交通建设造成极大的困难,千百年来,交通运输一直靠人背马驮,运输困难,行路难,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各族人民在党与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与国家关于“民工建勤,民办公助”、“以工代赈”与“群众投工,多方筹资”以及“人民公路人民修,修好公路为人民”等公路交通建设方针,从零起步,艰苦创业,以1958年12月建成通车的小勐养至勐腊(县府)公路为标志,揭开了勐腊现代交通公路建设的篇章。1978年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勐腊从崎岖艰险的“茶马驿道、人背马驮”的远古传统运输步入公路机动车辆运输的新时代;2010年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建设目标;特别就是“十五”以来,

紧紧抓住党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昆曼大通道建设的历史机遇与云南省实施通县油路、县际油路、通乡油路、兴边富民、通达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契机,及时调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与重点,从“突破瓶颈”转向“提高路面等级、提高通达通畅能力”。坚持社会经济交通与谐发展的指导方针,正确处理交通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营造与谐有序的交通发展环境。在处理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群众可承受程度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坚持顾全大局,为民务实,在交通发展普遍惠及社会的同时,切实解决好与老百姓有关的具体问题;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与长远规划,推进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尤其就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战略机遇,不仅加速了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步伐,而且发挥勐腊地缘优势争取到了边境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建设公路改造项目与一批农村公路建设新项目。大力建设公路主骨架,延伸通乡公路。使勐腊的交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经济干线、沿边口岸干线路面等级逐步提高、县乡公路油路化步伐在加快、村寨通达能力逐渐改善、县域客货运流量大幅度增长。截止2016年全县可通车里程达3519.6公里。其中,国道159.9公里、省道210公里、高速公路165.9公里、县道398.4公里、乡道1234.6公里、村(场)便道1337.3公里、专用道13.6公里。县域内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达49.7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主干道,县乡道为主体,乡村道为基础,纵横贯穿南北东西,连接昆曼国际通道的交通网络。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4年9月

目录 前言............................................................... I I 1 总则 (1) 2 术语和定义 (7) 3 居民出行调查 (11) 4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 (21) 5 出入境交通调查 (28) 6 公交调查 (35) 7 商用车辆调查 (42) 8 交通生成源调查 (48) 9 停车调查 (52) 10 流动人口出行调查 (57)

前言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分析城市交通现状与问题的必要途径,为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预测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的供需平衡以及交通供需关系的发展趋势等提供基础数据。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的基本前提和极其重要的环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建城[2010]80号)中明确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主要调查内容及调查信息。 为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升交通调查数据的质量与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交通调查数据在规划设计、政府决策、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工作。导则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调查经验,参照既有标准和规范,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提出了主要交通调查项目的调查方案设计原则、调查组织实施方法、调查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调查成果要求,对进行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专项交通调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与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居民出行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交调查、商用车辆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停车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十个章节。城市综合交通调查除应符合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参加编写工作的主要单位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一、项目概述 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 (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交通总体目标 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录 序言 (1) 1. 总则 (1) 1.1. 目的 (1) 1.2. 作用 (1) 1.3. 编制原则 (1)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2. 工作阶段与要求 (2) 2.1. 工作阶段 (2) 2.2. 工作要求 (2) 3. 规划内容 (3) 3.1. 交通发展战略 (3) 3.2.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 3.3. 对外交通系统 (4) 3.4. 城市道路系统 (4) 3.5. 公共交通系统 (5) 3.6.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5) 3.7. 客运枢纽 (5) 3.8. 城市停车系统 (6) 3.9. 货运系统 (6) 3.10.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6) 3.11. 近期规划 (6) 3.12.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 4. 技术要点 (7) 4.1. 现状调研 (7) 4.2. 交通调查 (8) 4.3. 现状分析 (10) 4.4. 需求分析 (11) 4.5. 方案制定 (13) 4.6. 方案评价 (13) 4.7. 强制性内容 (13) 5. 成果要求 (14) 5.1. 成果形式 (14) 5.2. 规划文本 (14) 5.3. 规划说明书 (15) 5.4. 规划图纸 (16) 5.5. 基础资料汇编 (1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总则 1.1.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1.2.作用 1.2.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 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1.2.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 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1.3.编制原则 1.3.1.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1.3. 2.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 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整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 一、主要成就 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市公交线路里程增长了1.1倍,达3136公里;加大了公交场站的建设力度,解决了公交占路扰民问题;公交车辆总量增长了1.24倍,达5030标准台;公交客流总运量由1998年的4.2亿人次/年增长到2007年的7.6亿人次/年;公交出行比重由2002年的19.6%提高到2007年的21.5%。 5、交通管理手段趋向合理,智能化规模逐步扩大。随着道路网的逐步完善,对单向行驶的道路进行了优化调整,目前实施单向交通的道路约130条,总长度约为95.4公里;为加强对货车和摩托车的管理,规范行驶路线,防止扰民,对部分道路实施了禁止摩托车和货车通行;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水平产生质的飞跃,由过去的单点定时控制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停车诱导系统得到了初步应用。 第二部分交通发展战略 一、需求预测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规划过程 (1) 1.3 规划内容 (1) 1.4 技术路线 (2) 1.5 规划范围及年限 (2) 1.5.1 规划范围 (2) 1.5.2 规划年限 (3) 1.6 规划依据 (3) 2 现状概况 (3) 2.1 湘潭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 2.2 道路交通现状 (3) 2.2.1 对外交通设施 (3) 2.2.2 城市路网 (3) 2.2.3 公共交通 (4) 2.2.4 停车设施 (4) 2.2.5 机动车保有量 (4) 2.2.6 交通管理现状 (4) 2.3 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4) 2.3.1 对外交通设施 (4) 2.3.2 道路网络设施 (4) 2.3.3 公共交通 (4) 2.3.4 停车设施 (5) 2.3.5 交通管理 (5) 2.3.6 交通发展政策 (5) 3 湘潭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5) 3.1 战略定位 (5) 3.2 发展战略 (5) 3.3 发展策略与措施 (6) 3.4 近期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6) 4 湘潭市交通需求预测 (7) 4.1 社会经济、人口及机动车发展预测 (7) 4.2 对外交通客货运量预测 (7) 4.3 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 (8) 5 湘潭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研究 (8) 5.1 区域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整合 (8) 5.1.1 一体化的轨道客运系统 (8) 5.1.2 区域公路系统与城市对外通道 (9) 5.1.3 区域水运规划 (10) 5.1.4 机场远景规划 (10)

5.2 城市骨干道路骨架 (10) 5.2.1 城市路网骨架 (10) 5.2.2 城市路网功能 (11) 5.3 城市工业与物流空间布局及货运通道布局 (11) 5.3.1 湘潭市五大产业发展片区 (11) 5.3.2 湘潭市物流园区布局 (11) 5.3.3 湘潭市物流对外交通节点布局 (11) 5.3.4 湘潭市货运通道的架构 (11) 6 湘潭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 (12) 6.1 规划目标 (12) 6.2 公路枢纽 (12) 6.3 铁路枢纽 (12) 6.4 水运枢纽 (12) 6.5 航空枢纽 (13) 6.6 一体化交通枢纽体系 (13) 6.6.1 客运枢纽 (13) 6.6.2 货运枢纽 (14) 6.6.3 枢纽设施管理 (14) 7 湘潭市道路网络规划 (14) 7.1 规划目标 (14) 7.2 道路网络功能及等级规划 (14) 7.3 路网指标 (15) 7.4 通道规划 (15) 7.5 自行车系统规划 (15) 7.6 步行系统规划 (16) 7.7 道路设施规划 (16) 8 湘潭市公共交通规划 (17) 8.1 规划目标 (17) 8.2 市域公共交通规划 (17) 8.2.1 市域轨道通道+干线公交通道规划 (17) 8.2.2 市域公交干线 (17) 8.3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 (18) 8.3.1 都市区轨道 (18) 8.3.2 常规公交 (18) 8.3.3 公交站场设施 (18) 8.4 公交一体化枢纽规划 (19) 9 湘潭市停车设施规划 (19) 9.1 规划目标 (19) 9.2 停车需求预测 (19) 9.2.1停车需求预测 (19) 9.2.2 停车场供应结构比例 (19) 9.3 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19) 9.3.1 停车面积需求 (20) 9.3.2 公共停车场 (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