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调适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调适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调适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调适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调适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45%。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心理调适

在新课改实践中,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训过程中往往强调的是新的教育理念的灌输以及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对教师的心理适应性却未能予以足够的关注。来自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心理适应性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以及教学潜能的发挥,并最终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师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从一些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并已经成为导致学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12月底,我们曾对全市37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做了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教师59%感到工作有压力。其中,认为所承受压力较轻的占7%;认为所承受压力中等的占42%;认为所承受压力较重的占44%;认为所承受压力极重的占7%。在有压力的教师中还存在着下列差异。其中,男性教师心理压力比女性教师心理压力更大;40岁以上的老教师的心理压力最小,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心理压力最大;专科毕业教师的心理压力比本科毕业教师的心理压力大,而中师毕业的教师心理压力最大。

对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做了具体的分析,总的来说,教师的心理问题多源于工作上的压力:

1.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社会、家庭乃至于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从而造成教师沉重的精神压力。

(2)升学及对学生评估方面。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对教师的评估多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住房分配等直接受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制约,因此,加重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本来应该是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被竞争关系所取代了。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 心理健康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职业更是如此。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本身就是“心理学化了的知识”。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学校教育工作;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当前部分教师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而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便是进行自我调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其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着的、有个性特征的青少年。教师不仅以自己掌握的知识传给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去影响学生,以全部的心血去浇灌年青一代的心田。按照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点,教师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处于性格塑造期的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除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妙的教学艺术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其次,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是教师生活、教学和工作的基础。我国著名的心理卫生专家陈学诗教授指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心理不健康者。”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的和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这一切劳动不以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作支点,必然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最终影响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1、首先便是压力过大。教师的职业压力也来自多方面。首先我国在新时代推行了深化教育改革,这对教师的素质以及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智力资源开发者,从权威转变为平等,甚至否定了一些教师的旧的观念和他们已经熟练运用的方法,这就对一些教师带来了挑战和压力。 2、同时,我们的家长普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有的甚至把那些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这些高期望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也为教师们带来了不小的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心得体会 篇一:《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学习心得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学习心得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离开健康,成功与财富都无从谈起。 教师是社会的人,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也会不时的面临挫折。许多教师在面临挫折的时候能够很好地调适,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但也有部分教师不能良好地适应,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对自身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和保障。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教师心理健康与否及其重要。这种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1.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教育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同时,健康的心理还能增强教育的应变能力,维持心理平衡,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既要开启学生的心智,又要培养他们的心

灵。所以,教师只有具备了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素质,才能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用自己对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因素 教师心理健康,能使其在于学生的交往中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特别是教师的和蔼、热情、宽容和耐心,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谦让、机智、沉着、自信、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反之,教师表现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负作用,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他们表现出害怕、说谎、冷漠、傲慢、偏激、暴躁等消极心理。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成熟迟于生理成熟,而学生的内心世界又极为丰富,心理发展水平不一,急需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要担负起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减少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干扰,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调适自己呢,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下面几点是我的体会。 一、愉快接受教师身份,热爱教师工作 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按教师的标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试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学习心得体会 当今的社会里,压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今天的教师的压力与比过去相比要大得多。如:课程改革、教学行为、人际关系、角色转换、专业发展?? 通过《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的学习,我明确了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现状及职业压力带给教师的影响;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从何而来;掌握了教师职业压力的有关理论。并从中受益,并在我的工作生活中深有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要淡薄名利,随遇而安,不要斤斤计较,愤愤不平。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二,关注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进人性化管理等,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教师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如学校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领导要善于鼓励教师。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也一样,一切的辛勤工作同样希望得到校领导的肯定、鼓励。 三,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第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并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师由于自我认知偏差,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带来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个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第二,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现代心理学心身研究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具有核心作用。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不仅对健康有减力作用,而且导致人的心理障碍。而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当教师心怀不良情绪时,可试一试情绪调节法,以保持心理平衡。第三,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师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方法及学校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的建议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方法及学校 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的建议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素质、推进教师继续教育也日益提上了进程。然而,有个问题却在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角落悄然滋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那么,怎样对个人心理问题进行恰当的调适,确保教师心理健康呢?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如果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这是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当我们勃然大怒时,很多错事或失态的事,都会做出来,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我记得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就指导过我们,如果学生犯了错误使你非常生气的话,你可以暂时走开,过几分钟等自己冷静了再回去处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自己因不理智而做出错误举措。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受用,缓冲一下确实可以让自己冷静许多。 4、偶尔亦要屈服 一个做大事的人,处事要从大处看。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处,有时亦不必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5、暂时逃避 在生活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眠或看电视等,待到心情平静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因为不恰当的坚持反而会让自己产生异常烦躁的情绪。 6、找人倾诉烦恼 把所有的忧郁埋藏在心底里,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己朋友同事或领导,心情会顿感舒畅。 7、为别人做些事 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可使自己忘却烦恼,并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我们做教师的完全可以帮学生和家长做一些份外但又完全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自己快乐的同时也可以赢得更多的喜爱和尊敬。 8、在一个时间内最好只做一件事 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尽量不要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自我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自我调适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化,各级各类教育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师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下,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身心疾病、人际关系和职业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足够的关爱,但教师心理问题调适最根本的还是教师自身,可以通过端正认识、情绪调控、改变行为,达到自我调适。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学业成就、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也是21世纪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师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下,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而 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这一结果充分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身心疾病、人际关系和职业行为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首先身心疾病躯体化明显。具体表现为性情急躁、情绪不稳、精神不振、冷漠、自卑,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严重者表现出抑郁或焦虑,出现烦躁不安、悲观厌世等状况。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往往伴有入睡困难或易醒、食欲不振、腰部酸痛、心跳加速、呼吸异常、头痛、恶心等身体上的症状。其次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突出。如与他人交流困难,或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冲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口伤人等;不愿与他人交往、接触,对学生、同事缺少热情,没有交流等。最后职业行为问题严重。具体表现为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开始疏远学生,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对教育教学工作感到厌烦。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教育对象——学生,教师的不健康心理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心理困惑,因为这时候的教师不能很好地调节控制自己,往往把各种不满情绪带到课堂上,不能做到真正关爱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此时已不能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带给学生的只有伤害。调查发现,有30%的教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心得体会 最近阅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一书很有感触。该书从什么是健康和心理健康、教师的健康状况分析、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四个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目前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调适方法。阅读之后,我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更清楚地认识。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能者、圣者、权威,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这要求教师除了认真上好课之外,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场。所以课程改革为内容,转变教师观念为重点,培养教学科研能力使每个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表现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是大家得到共同发展,获得最起码的职业心理满足。教师自身要学会自我调适:合理思维,多进行正向思维与客观思维,积极面对矛盾和困难;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做到与他人之间坦诚、信赖、友好、尊重、同情与理解,这样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减轻来自同事之间的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与矛盾,减少消极情绪;主动和社会的其他领域交流;鼓励教师多参与群体与社会活动,扩大心理交往空间;学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 2006-11-17 10:29:00 | By: 刘翠平 ]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刘翠萍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者通力合作。在社会体制上,需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对教师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友好、合作地对待教师,了解教师各自的能力与工作情况,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应及时、适当地给教师的工作以鼓励的肯定,不断提高教师的角色认知水平;应关心和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冲突、心理矛盾,帮助分析冲突原因,消除心理阴影;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学校的组织管理要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感受。 然而,社会和学校仅仅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而教师的个人因素则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内部因素。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应从教师的个人因素入手,通过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来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就心理问题而言,“除了你自己,没人能救你!”。 一、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教师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随时关注自己

的心理状况与情绪变化,这是教师维护与调适自身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前提。 二、职业态度的自我调节 在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中,职业心理问题是最多、最严重的。而职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其不良的职业心态。2004年笔者在教师培训中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74%的教师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多数是良心型、情绪型、无奈型和动摇型的,只有少数教师是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事业来做的。在这种心态之下,很多教师就会出现职业适应不良、职业行为问题,甚至会出现职业倦怠症。作为教师,要预防或调适这一心理问题,就是要调整自己的职业态度。 首先,要增加职业自豪感:经常用一些赞美教师的语言来进行自我暗示,如“我们是站在人才的摇篮边。”、“打击学生就是打击未来,打击我们的民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来增加自己的职业自豪感。 其次,要培养、改善自己对职业的态度:经常用的方法有(1)回顾与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体验教学中、与学生相处中、工作中的成功与快乐,让自己逐渐地喜欢教师这一职业。(2)找一个你最羡慕的职业,具体写出教师与这个职业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在对比中使自己更加热爱这一职业;(3)改变想法:既来之,则安之,能力体现在工作中,如果连教师都做不好,其它的事也不一定能做好,应先做好教师职业: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 调适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调适 主题语: [心理困境]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灵魂大厦日迫一日告急,这大都来自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紧迫,那么什么原因导致教师心理健康失调、失衡的呢? 有人认为,这是教师素养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教师自身价值观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教师经济条件、家庭生活和谐与否,以及个性品质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来自学校内部竞争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来自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与否的问题。诸如此类等等,那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否有衡量的尺度、标准,如在教学生活中出现以上问题将如何调适教师自我心理状态呢?我们以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学习掌握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二是学习掌握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不适的调适方法。 [心理视觉]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有人可能要问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没有心理疾病,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怎样的标准呢?其实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和具体衡量指标,它不是人的体温、血压可以通过物理器具来确定其健康与否,就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国内心理学专家、教育学专家通过研究论证指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心理状态。基于这一理论的认识,我们以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1、教师角色的认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正确意识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愉快接受教师这一职业。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接纳它、爱上它,而

后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示范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效仿者、心理的辅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这样才不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2、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 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以教师内心活动为前提的。教师的心理是否稳定、是否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抗焦虑情绪 教师在个人家庭生活中、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自觉地调适、控制自我情感并在教学中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仍然保持镇静、乐观的心情,能够忍受外界的压力和来自生活的屈辱,经得起艰难困苦的磨难。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4、良好的人际交往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作为心理健康的教师要善于处理、融洽、协调这四种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互助合作精神,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 5、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的教师还体现在是否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同时是否能接受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改变不良的教育教学环境。 6、教育教学的创新性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独立的进行一定的创新活动,例如:在综合实践中组织学生活动,提出一些有创意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学习,开发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心理探视] 二、教师心理不适的调适方法 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使教师的内心受到一定的冲击,加剧了教师的心理矛盾冲突,这对大部分教师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阳光心情 河间市曙光小学教师崔香梅 健康对于个人来说,乃是事业成功之本,幸福之源。在现代信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人们对健康概念及健康标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健康概念和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一个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曾几何时,我们一直以“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以“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从事教师工作的骄傲;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为赞美教师人格最经典的语言。然而在赞美教师的职业伟大和人格魅力的时候,我们更应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事业是教育人的事业,教育要培养具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教育者更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在提供全面素质的今天,我们教师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提高。 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合乎某种社会水准的行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个体必须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有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适,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教师,才能正常日常工作,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高素质的学生。目前,社会各界对教师期望是惯性的,认为教师就该比一般人心理适应能力调节能力要强,可是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长期的超负荷运作正在吞噬他们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场。所以课程改革为内容,转变教师观念为重点,培养教学科研能力使每个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表现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是大家得到共同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可是,多少年来,这些‘灵魂工程师’的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安顿和滋养。” 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教师心理不健康状态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焦虑、易怒、行为冲动、情感失控、不顾后果等众多负性心理反应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失眠、神经性头痛等不良生理反应,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不健康心理状态,易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校怀有不满情绪,在教学中表现出:情绪低落、丧失幽默感、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易产生发怒、处罚学生等行为,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并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主要的维护途径体现在学校、社会、教师三个方面。

一、学校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1、学校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实践的机会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而产生的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2、学校要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 学校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校本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等途径来帮助教师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维护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详解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同学们好!再过几天你们就是踏上教师岗位的真正的老师了,对于这个角色的转换,你在心理上准备好了吗?作为一名老师,你将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今天这堂课,将由我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如果进行心理调适》。 一、什么是健康和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到了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对健康给予了定义: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那么健康的具体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

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2、心理健康标准:实际上,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尺度,因为它受种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是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以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是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4)积极与他人进行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能做到: (1)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 (3)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离开健康,成功与财富都无从谈起。 教师是社会的人,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也会不时的面临挫折。许多教师在面临挫折的时候能够很好地调适,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但也有部分教师不能良好地适应,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对自身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和保障。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教师心理健康与否及其重要。这种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1.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教育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同时,健康的心理还能增强教育的应变能力,维持心理平衡,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既要开启学生的心智,又要培养他们的心灵。所以,教师只有具备了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素质,才能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用自己对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公正地对待学生,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因素 教师心理健康,能使其在于学生的交往中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特别是教师的和蔼、热情、宽容和耐心,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谦让、机智、沉着、自信、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反之,教师表现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负作用,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他们表现出害怕、说谎、冷漠、傲慢、偏激、暴躁等消极心理。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成熟迟于生理成熟,而学生的内心世界又极为丰富,心理发展水平不一,急需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要担负起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减少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干扰,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调适自己呢,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下面几点是我的体会。 一、愉快接受教师身份,热爱教师工作 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热爱教师工作,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教师更应该具备“爱满天下”的基本品德。要做到“我喜欢我选择”的心态,热爱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敬业奉献,教书育人”。 二、在工作中确立可行的短期目标 工作中,教师要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目标,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实现目标,把事做好。这样他的心情就会轻松自然,做事也会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工作更有成效。实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别是面对新时期学习及社会阅历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社会上已广为人知的一种科学观点,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正日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时代性。我校今年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中,从领导到教师都在日常的工作始终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观念发生变化: 以前,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很少听到过“心理健康”、“心理辅导”这样的词,随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进行,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特别是现在社会高速发展,由于学习、升学、家庭、以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使得教师提高了认识,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有一句古老的箴言这样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效果,是由心发出。”这是一句很富哲理的话。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师生心情舒畅,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 2、教师心理健康得到丰富: 通过近段时间的培训,使教师了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一起探讨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秀的学生,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培训中,教师们一起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常见到心理问题及其调试方法。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3、实际教学中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全校所有班级都不定期地开设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针对我校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入学就安排了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平时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安排了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中学生早恋等问题、完善性格、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学会学习等内容。所有这些班级的上课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穿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这种灵活机动的内容安排形式有利于及时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阶段性问题,有助于他们自己解决学习、生活及成长中的困惑,收到良好效果。此外,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实行了任课教师走近学生制,家访制,加强了班主任与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与老师建立的良好的信任关系,因而在课后师生间的咨询性质的交流得以实现,并把很多学

教师心理健康与调节

教师心理健康与调节 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可是,多少年来,这些‘灵魂工程师’的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安顿和滋养。”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教师心理不健康状态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焦虑、易怒、行为冲动、情感失控、不顾后果等众多负性心理反应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失眠、神经性头痛等不良生理反应,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不健康心理状态,易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校怀有不满情绪,在教学中表现出:情绪低落、丧失幽默感、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易产生发怒、处罚学生等行为,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并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主要的维护途径体现在学校、社会、教师三个方面。 一、学校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1、学校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实践的机会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而产生的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2、学校要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学校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校本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等途径来帮助教师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维护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重中之重。 1、自我积极暗示,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接受自己的教师身份,敬业乐教。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我调节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要有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利益观。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地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牢记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不要自卑、自怜、怨天尤人。只有在自觉、自爱、自尊的心理前提下,我们才能心情舒畅,敬业乐业,才能享受职业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理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为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 2、乐于交往、善于勾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消除孤独感,缓解人际矛盾和冲突,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和谐、融洽、彼此信任的工作氛围中,他的心理健康就有了基本保障,留心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引导,适时勾通、公证、信任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增进相互勾通和理解。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3、学会自我调适,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教师要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不做情绪的俘虏,当发现自己情绪消极时,可运用心境迁移的方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等等来进行调整,当心理失衡时,可以通过合理化幻想,合理情绪宣泄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说服自己、自我解脱,避免更大的心理伤害。以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 4、拓展兴趣爱好,保持乐观心态。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调适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调适 主题语:[心理困境]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灵魂大厦日迫一日告急,这大都来自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紧迫,那么什么原因导致教师心理健康失调、 失衡的呢? 有人认为,这是教师素养问题。有人认为,这是教师自身价值观问题。有人认为,这是教师经济条件、家庭生活和谐与否,以及个性品质问题。有人认为,这是来自学校内部竞争问题。有人认为,这是来自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与否的问题。诸如此类等等,那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否有衡量的尺度、标准,如在教学生活中出现以上问题将如何调适教师自我心理状态呢?我们以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学习掌握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二是学习掌握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不适的调适方法。 [心理视觉]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有人可能要问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没有心理疾病,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怎样的标准呢?其实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和具体衡量指标,它不是人的体温、血压可以通过物理器具来确定其健康与否,就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国内心理学专家、教育学专家通过研究论证指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心理状态。基于这一理论的认识,我们以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1、教师角色的认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正确意识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愉快接受教师这一职业。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接纳它、爱上它,而后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示范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效仿者、心理的辅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这样才不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2、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 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以教师内心活动为前提的。教师的心理是否稳定、是否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抗焦虑情绪 教师在个人家庭生活中、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自觉地调适、控制自我情感并在教学中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仍然保持镇静、乐观的心情,能够忍受外界的压力和来自生活的屈辱,经得起艰难困苦的磨难。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4、良好的人际交往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作为心理健康的教师要善于处理、融洽、协调这四种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互助合作精神,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5、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的教师还体现在是否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同时是否能接受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改变不良的教育教学环境。 6、教育教学的创新性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独立的进行一定的创新活动,例如:在综合实践中组织学生活动,提出一些有创意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学习,开发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心理探视] 二、教师心理不适的调适方法 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使教师的内心受到一定的冲击,加剧了教师的心理矛盾冲突,这对大部分教师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消积影响,但是为什么同在一种社会环境下,有的教师很快适应,有的却不能呢?为什么有的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的教师被学生气得直哭?为什么有的教师一遇挫折和不如意就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有的教师则心平气和,从容不迫地解决问题。为什么有的教师学生愿意找他说知心话;而有的教师学生惟恐躲避不及呢?

教师心理健康调试和维护技巧

凝聚正能量增强职业幸福感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心理健康对教师个人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里行为。增强职业幸福感,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改变认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合理的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变。 2、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感情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要求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如人意之处能泰然处之。 二、自我调试 1、尽量改善、改变不利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保持乐观心态。正

确理解身心关系,注意用脑卫生,避免过度疲劳,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建立信心,建立心理优势,争取成功教师要拓宽自己境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通过参加各种艺术和体育活动使情绪得到排遣,紧张呆板的生活得到调剂。 2、学会自我调适,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宣泄,易造成身心紧张,甚而至于疾病。因此,当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适当用心境迁移的办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去K 歌,去郊外散散心,或者找一个没人的角落大声吼叫一声等等,总之不要淤积过抑郁情绪。 3、乐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断补充心理营养。教师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要通过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在相互影响中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要认识到我们对别的关注、爱护、信任、鼓励、赞赏,同时也会得到解决别人的关注、爱护,从而使心理的健康发展获得足够的营养。 4、培养健康乐观的性格。教师的性格特征不仅会影响到他的职业适应水平,而且还决定他个人的长远发展和身心健康。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应具备如下良好的性格特征:善于交际、乐于助人、责任心强、情绪稳定、热情、健谈、诚实可信、敢于创新、善于接受新事物、宽容、自信、勤奋、意志坚强等。在教育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防止形成狭隘、嫉妒、无主见、无责任心、抑郁孤僻等不良性格,注意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校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