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语文:《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高三语文:《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高三语文:《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高三语文:《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三语文:《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三语文:《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参考

文本)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刘志

一、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

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

秋夜教案

《秋夜》教案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想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因此,教授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2、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加以区分,从而体会作者爱憎情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练习5张,巩固性讲义练习一份。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练习检测巩固课堂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 认真阅读《秋夜》,标出自然段落,分清结构层次,划出重点、关键词语,思考其深层含义。 2、导入: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板书课题) 3、简介《野草》(投影下列内容,并指名朗读)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 4、研读文前提示,出示教与学的目标(投影) a) 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b) 体会含蓄隽永的意境。 c) 感受作者的情感。 5、检查预习,思考: 文中作者写了秋夜中的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寄寓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哪些是作者所热爱的?哪些是憎恶的?(归纳板书) 枣树天空 热爱(光明)青虫憎恶(黑暗)月亮 红花恶鸟 6、以上都是些很常见的景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蕴含着悠远的艺术魅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板书),而这些景物到底象征了什么呢?(仔细研读课文) 课文第一节:作者为什么不说“有两株枣树”却用“一株……还有一株……”? (讨论明确):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 7、为什么说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微笑大有深意?从“繁霜洒在园里的野花草上”这一句,我们能否看出其深层含义?

高考语文:郁达夫《江南的冬景》知识点概述及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学习课时】两课时 一、学一学 写作背景:1933年4月25日,迫于白色恐怖重压,郁达夫举家从上海移居杭州,开始了一种近乎闲居的生活。在这个时期,他提倡创作“静”的文章,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江南的冬景》便是其中的一篇。 走进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他对文学创作的看法是“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失踪,终年四十九岁。因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医生著述颇多。有《达夫全集》《达夫自选集》《展痕处处》《达夫日记集》《达夫游记》等。还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银龙色的死》,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 二、记一记 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 煮茗.()涮.羊肉()蛰.居()摩.登()间.或()曝.背() 铭.刻()闽粤 ..()丰腴.()乌桕.()赭.()冬霖.() 槎桠 ..()远阜.()恣.意() 三、想一想 1.在《江南的冬景》中,作者心目中的冬天很美,阅读之后,你能够用哪些更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美”字?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 2. 江南的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画,那么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画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江南的冬景》典型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典型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第六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第一板块“大地的眼睛”中的第一篇。本专题共有“大地的眼睛”和“与造物者游”两个部分,从对自然的描绘到抒发人生感慨再到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很系统地展现了人的认识发展过程。这篇文章处在第一板块,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认为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味鉴赏美和学习表达美的能力,从而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 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的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非常善于将自然景物描写和民俗描写结合起来写,用简约的语言勾勒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情境。他并不贬低其他的参照物的美,来提升自己笔下的情境之美,而是着意用简单的语言将不同品质的美烘托出来,因而舒缓有致,柔和淡雅,引人入胜。 美本是个抽象的感觉,但对于文学作品中的美,我们却可以通过鉴赏来使之形象起来。本文中的相关景物描写都堪称经典,我们完全可以在鉴赏的过程中去学习这种“抓住景物的典型特点”的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是:学习写景状物的精髓——抓住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分析文本,如何将抽象的美用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是高一新生,B层班,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一般,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本文又是一篇经典之作,难度不小,所以本文的学习目标达成度预期不宜过高。 从课程进度来看,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了几篇散文,在散文解读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且经过了上个单元“月是故乡明”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文本研读的能力。从审美愉悦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处在花样的年华,他们特别喜欢浪漫美好的东西,而《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能带给学生性情的陶冶。所以,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情感层面,《江南的冬景》都是一篇很好的学习素材。 【学法设计】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并严格按照《诱思探究教学论》的要求,本课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走下讲台,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积极地讨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来。 依据张熊飞老师《诱思探究教学论》提出的学生认知的三个层次——“观察——思维——迁移”,本课也设置了三个具体的认知层次“发现美——鉴赏美——感悟美”。 1、通过“诵读”来整体感知文章,去在读书声中感知江南的冬景的美丽韵味。 2、通过“问题引导”来让学生进入“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并结合部分的“精读”和“反复朗读”来鉴赏文本,“以诱达思”去挖掘江南冬景的特点。 3、通过“归纳”“概括”“总结”,让学生探寻本文写景的思路——如何让抽象的美具体表现出来。

江南的冬景学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文章描绘的多幅图景,体会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学习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品味文章质朴清淡、明白晓畅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讨、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3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字,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21年完成其处女作短篇小说 ,1923年写小说 和,这是他创作发展的高峰。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文笔优美,自成一家。有《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等。 2、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煮茗涮羊肉蛰居间或曝背 铭刻闽粤丰腴乌桕赭 槎桠远阜恣意 3、思考题 1、所谓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即事物的独特之处。景物描写也应该写出对象的特征:晴天丽日、和风习习是一种特征;西风猎猎、风雨凄凄又是一种特征。那么,郁达夫描绘的江南冬季,其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绘出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作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把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江南的冬景,与内心的主观色彩——可爱、明朗、美丽、迷人,自然地融为一体,全文紧扣“可爱”二字,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天的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2、散文,讲求“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一般是指取材广泛,结构安排灵活;所谓“神不散”一般是指散文主题集中、写作思路确定。“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灵魂,好的散文应当是“形”与“神”的对立统一。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它又是如何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呢?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绘出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作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把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江南的冬景,与内心的主观色彩——可爱、明朗、美丽、迷人,自然地融为一体,全文紧扣“可爱”二字,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天的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二、导入 三、文本研习 (一)请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前四段,讨论其中蕴含的“信息点”。 1、作者要写“江南的冬天”,为什么先写“北国的冬天”?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学习对比修辞、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2.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投影学习目标(见上) 二、导入新课与作者介绍: 1.导入新课 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美?(学生答)作家郁达夫,他选择了大家难发现美 的季节——冬季,并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这 节课就让我们借用大师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2.投影作者 三、检查预习情况 (一)朗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煮茗 (míng)蛰居 (zh é)曝背 (p ù) 亘古 (g èn)赭色 (zh ě) 乌桕 (ji )ù 丰腴 (y ú)正月( zhēng)槎桠 (ch á y ā) 泊船 (b ó)中间 (jiān)搁下 (g ē) 湖泊 (p ō)间或 (ji n)à搁不住 (g é) 月晕 (y ùn)剥削 (b ō)文件夹 (ji ā) 晕头转向 (y ūn)剥花生 (b āo)夹衣 (ji )á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课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再给大家 3 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回答 1、作者写了江南冬天的哪几个场景? 2、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曝背谈天图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总结: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蓄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四、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学生对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一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 暖的阳光。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学案 4.1.1《江南的冬景》苏教版必修1

《江南的冬景》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品味文章质朴清淡、明白晓畅的语言 3、结合文章描绘的多幅图景,体会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4、通过诵读,体会作者于江南冬景中所寄寓的感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1、文学常识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字,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21年完成其处女作短篇小说 ,1923年写小说和,这是他创作发展的高峰。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文笔优美,自成一家。有《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等。 2、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煮茗煊羊肉蛰居间或曝背 铭刻闽粤丰腴乌桕赭 槎桠远阜恣意 3、识别下列形近字 蛰渲恣茗腴 蜇暄姿铭谀 螫煊咨 4、积累下列词语(释义) 静谧 聆听 万籁

煮茗 煊 蛰居 垂暮 恣意享受 闲步逍遥 狂放不羁 亘古如斯 青天碧落 莫名其妙 地滨大海 物阜民丰 5、辨析下列近义词 (1)袒露裸露 (2)粗犷旷达 (3)景况景遇 (4)悠闲安闲清闲 (5)蛰居谪居 三、文本导读 (一)自主探究 1、所谓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即事物的独特之处。景物描写也应该写出对象的特征:晴天丽日、和风习习是一种特征;西风猎猎、风雨凄凄又是一种特征。那么,郁达夫描绘的江南冬季,其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2、散文,讲求“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一般是指取材广泛,结构安排灵活;所谓“神不散”一般是指散文主题集中、写作思路确定。“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灵魂,好的散文应当是“形”与“神”的对立统一。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它又是如何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呢? (二)合作探究 1、在写景散文中加入民俗风情描写,是散文的传统写法,古人笔记大多如此。“民俗”体现着“民情”,他能很好地传达“情与景的交融”,浓化文章的人文气息。本文作了如下民俗描写:“凡在北国过过冬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这些民俗描写有何作用? 2、在散文写作中引用诗文,不是一种单纯的嵌入、点缀,它应当是一种“契合”,应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服务,同时也应当增强文章的文化质感。本文多处引用诗文,其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3、写文章讲究笔法,如《诗经》“六义”中的“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有时候用笔可以“言在此,而意在彼”,有时候则可以宕开一笔,再转入正题。但这些均非闲笔,是立意笔法所需。本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但作者开笔即写北国冬天,文中也一再提到北方的冬景,甚至写到日本人、德国人喜欢徒步旅行的情景,这些是不是闲笔? 4、宋人韩拙在其《山水纯全集·后序》中写到:“人为万物之最灵者也,故人之合于画,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即“人物”画入画中,可使“景物”尽乎其妙,画理如此,作文之道理亦然。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但却在好多处写到了江南冬日人物的活动,对此应如何理解?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面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学生版.doc

高一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导学案编制:何亚美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时间:2016年11月2日 注意:理解性默写要注意的是语义理解和语境上卜?文衔接;其次要注意标点,古文诗歌标点都很重要。《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布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了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二这句话与荀了《劝学》中的" "观点相同o 3.苟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而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旬了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荀了在《劝学》中连用了〃〃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的观点,同时也说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9.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这与韩愈的" 〃的思想一致。 10.〃〃,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 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a,,,,,o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

【2020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4.1《江南的冬景》学案苏教版必修1

《江南的冬景》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找出自己读不准和不会读的字词并查字典,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 幅画面命名,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 二、预习内容 1给标线的字注音: 煊羊肉()蛰居() 乌柏()赭色() 槎桠()给予()剥花生米()剥削() 拿出纱衫来着()用不着()夹衣()夹克() 泊船()湖泊()月晕()晕头转 — 向 () 搁笔()搁不住() 2、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3、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2.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激发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重点: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难点: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学习过程 品味语言,全心体验 1、快速阅读文本,然后独立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本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 2 、认真研读五至九自然段,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作者共描写了几幅画面?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3、谈一谈四幅画面给人的总体感受。 合作探究,感受真情 1、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四幅画面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 2、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文本中的这三幅画面,并首先推选代表用富含深情的语言 朗诵最喜欢的画面。 课件投影: ⑴写了哪些景物? ⑵景物有何特点? ⑶作者感受如何? ⑷运用何种手法? 3 、寒郊散步图赏析 ⑴所写之景: ⑵景物特点: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许小花 设计指导思想: “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专题中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 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 然之美。本文的课堂设计,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 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 情感。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 学特征: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 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章之美的 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感受能力和通过文本阅 读感知、发现、鉴赏美的能力。 2、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 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2、学习文章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

韵。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 1、字音: 涮羊肉(shuàn)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槎桠(cháyā) 给予(jǐyǔ)剥花生米(bāo)泊船(bó)月晕(yùn) 2、自读课文,思考: a、文本哪些段落直接写了江南的冬景? b、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尝试着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提示:可直接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为什么说青年画家一定要读郁达夫的散文呢?其散文和画画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散文,去领略其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高中语文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江南的冬景1 1.学习文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 3. 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1.扫清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字形。 煮茗( ) 蛰居( ) 曝背( ) 亘古( ) 涮羊肉( ) 赭色( ) 绿林豪客( ) 正月() 乌桕( ) 恣意( ) 谛听( ) 剥削( ) 槎桠( ) 丰腴( ) 剥花生( ) 夹层( ) 间或( ) 中间( ) 夹衣( ) 铭记在心() 月晕( ) 晕头转向( ) 搁下( ) 搁不住( ) 2.作家作品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

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 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1.理清《江南的冬景》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节)总写与的不同之处,突出的可爱。 第二部分(3-9节)具体描写。 第三部分:(10节)亲身感受。 2.思考讨论题: (1)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 (2)通过比较,作者写了江南冬天什么样的特征? (3)每个人对自己所经历的冬天总有独到的体验和喜爱,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冬天是什么样子。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煊(xuān)赫剥(bāo)花生疲惫(bèi)濒临绝境(bīn) B、曝(bào)晒赭(zhě)色包庇(bì) 瞠目结舌(chēng)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 (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 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 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蛰居(zhé)乌桕(iù)赭色(zhě)槎桠(cháā)给予(ǐǔ)剥花生米(bā)剥削(bō)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夹衣(iá)夹克(iā)泊船(bó)湖泊(pō)月晕(ùn)晕头转向(ūn)搁笔(gē)搁不住(gé) 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 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还画出了哪些句子一并可讨论一下,画得好不好,是否是主旨关键句。要多表扬鼓励。)

语文中心发言材料

第五周语文中心发言材料 高一语文组发言人:周仕敏毕锋 本周教学计划及安排: 1、评讲第四周周测试(1课时) 2、上新课,《故都的秋》(3课时) 3、《故都的秋》固学作业讲评(1课时) 4、第五周周测试(1课时) 《故都的秋》中心发言材料 【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高中必修1散文单元第二篇文章。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秋景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全文紧扣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描绘了“秋晨静观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果胜景图”等五幅画面,通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方法,将客观景物与作家的主观感情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实色彩,实际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作者内心的主观色彩的自然融合。五幅画面都染了冷色调,表现作者心中的悲凉,也体现了作者对整个人生和时代的感悟。 【考点链接】 (一)高考题型: 1、概括景物的特点。 2、分析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方法。 3、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4、赏析景物描写。 5、文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有什么作用。

(二)写景的手法及作用 1、细描与白描:细描细腻生动,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 2、衬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景衬人):以突出人、物和环境的特点。 3、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层次分明,符合逻辑顺序。 4、虚实、点面、声色等结合:更丰富、传神地表现事物。 5、各种修辞的灵活运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 (三)答题思路 1、指出描写了什么景物(人、物、景)。 2、指出景物具有的特征。 3、指出描写的角度:形、声、色等。 4、指出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白描与细描的结合、由远及近(由近及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5、指出景物对所描写对象产生的效果。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2、体味本文紧扣“清”“静”“悲凉”,以景驭情、以景显情的写法。 3、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和本文严谨的呼应结构。 4、品味本文清新质朴、典雅蕴藉的散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特点进行分析。 2、理解、运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3课时 【学法指导】 1、建议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完成《金太阳》自主学习引导1-4题 2、本材料分三课时进行,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特点进行分析。 3、注重以品读的学习方式,感受故都的秋的特点和本文的语言特点。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及答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审核:编制:胡雪平时间:2013.11.13 使用:高一()班第___组姓名__________ 课前预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2.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激发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重点: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难点: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基础知识梳理 1.给标线的字注音: 煊羊肉( ) 蛰居( ) 乌桕 ( ) 赭色( ) 槎桠( ) 给予( ) 剥花生米( ) 剥削( ) 拿出纱衫来着( ) 用不着( ) 夹衣( ) 夹克( ) 泊船( ) 湖泊( ) 月晕( ) 晕头转向( ) 搁笔( ) 搁不住( ) 2、多音字辨析 ①夹:夹.被()②晕:晕.倒()③搁:搁.笔() 夹.层()晕.车()搁.不住() 夹.肢窝 ④渐:渐.进() 渐.染() 3、字形辨认: ①喧()②晖()③宵() 暄()辉()霄() ④恣()⑤垫()⑥摩() 姿()蛰()磨() 蜇()摹() 4、词语集释: (1)丰腴:(身体)丰满。 (2)恩惠:给予或受到的好处。 (3)恣意:任意,任性。 (4)远阜:远方的土山。 (5)茗:原指某种茶叶,今泛指喝的茶。如“香茗”“品茗” (6)蛰居: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7)风和日暖:微风和畅,阳光温暖。 (8)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说出。 (9)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

4、名句积累 (1)晚来天欲雪,?(2)寒沙梅影路,。 (3)柴门闻犬吠,。(4)前村深雪里,。 (5),绿林豪客夜知闻。 课内探究学案 【品味语言,全心体验】 1、快速阅读文本,然后独立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本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 2、认真研读五至九自然段,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作者共描写了几幅画面?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合作探究,感受真情】 1、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四幅画面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 2、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文本中的这三幅画面,并首先推选代表用富含深 情的语言朗诵最喜欢的画面。 课件投影: ⑴写了哪些景物? ⑵景物有何特点? ⑶作者感受如何? ⑷运用何种手法? 3、 ⑴所写之景: ⑵景物特点: ⑶作者感受: ⑷所用手法:。 4、 ⑴所写景物: ⑵景物特点: ⑶作者感受: ⑷所用手法: 5、 这幅画,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 学生进行想象再造 ⑴所写景物: ⑵景物特点: ⑶作者感受: ⑷所用手法: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一) 教学目标: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4、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设想: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江南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春天的江南是如此的美丽多彩,冬天的江南也应该别有一番风味吧。让我们追随着郁达夫的美文一起来领略一下江南的冬景(板书)。 二、分析课文(整体阅读) 引:我们大家知道阅读一篇文章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它可以分为这样几步:(板书)

1、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2、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3、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步,请大家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中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运有了哪些写作方法?(板书) 明确:对比,正面描写,虚实结合,想象(板书) 2、文章中有几组对比,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板书) ①(1、2)北国与江南的冬天——晴暖温和,有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②(3)江南冬天与秋天明朗的情调 ③(3)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 ④(4)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温润 ⑤(6)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 小结: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优美、闲适、温暖、和煦等主要特征。 三、分析课文(精读) 1、正面描写江南冬景的有哪几小节?分别描写了什么? 明确:第5小节——江南的植被 第7小节——江南的冬雨 第8小节——江南的冬雪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思路:抓住“走进自然,欣赏自然”来分析本文既扣模块内涵又能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文章内容。课文(1~4)段有很多东西分析起来太占用时间或 容易被忽略,抓住第(10)段“走进自然”倒着分析就会轻松许多;课 文(5~9)段是重点赏析语段,学生能感受到“优美”以备和《西地 平线上》的“壮美”作对比,就算是成功吧。 教学目标:1通过研习<<江南的冬景>>一文,学生能够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热爱自然。 2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和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自留人。”大自然始终向人类敞开着爱与美的情怀。无论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还是,日出云霞,月涌江流,都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动中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那“杏花春雨江南”般的优美,“骏马西风冀北”的壮美,古往今来,让多少人陶醉。今天我们就随着郁达夫散步江南,谛听天籁,观赏冬景。 (教学设想:必修一的最后一个模块讲的是“人与自然”,第一板块的两篇文章分别展现了大自然的优美和壮美,故导语有暗示) 二.整体感知走进自然 1.《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同学们读后觉得写得怎么样? 很美,是吗。 2.可是作者是怎样说他的这篇文章的呢?齐读最后一段,第10段(“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 “一种无聊的杂文” 3.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不想写下去了? “空言不如实践”,还有比他的文章更优美的自然风景。所以作者忍不住放下笔,去欣赏湖上风景了。在这里所谓的“无聊”并不是说作者百无聊赖,而是窗外诱人的冬景使得一切脱离实地的欣赏活动都显得那样的无聊。文章也不是属于议论文体的“杂文”,而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杂”恰恰说明了散文的特点“形散”。] 4.那这篇散文 [的“神”是什么呢,换句话说,]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感情呢?

江南的冬景 导学案 参考答案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品味文章质朴清淡、明白晓畅的语言 3、结合文章描绘的多幅图景,体会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4、通过诵读,体会作者于江南冬景中所寄寓的感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资料链接 1作者(作品)简介 (见《随堂1+2》P81 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见《随堂1+2》P81 写作背景) 三阅读导航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煮茗煊羊肉蛰居间或曝背 铭刻闽粤丰腴乌桕赭 槎桠远阜恣意 2、积累下列词语(释义) 亘古如斯 青天碧落 莫名其妙 地滨大海 物阜民丰 2)、复读文本局部导读 (一)自主探究 1、所谓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即事物的独特之处。景物描写也应该写出对象的特征:晴天丽日、和风习习是一种特征;西风猎猎、风雨凄凄又是一种特征。那么,郁达夫描绘的江南冬季,其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2、散文,讲求“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一般是指取材广泛,结构安排灵活;所谓“神不散”一般是指散文主题集中、写作思路确定。“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灵魂,好的散文应当是“形”与“神”的对立统一。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它又是如何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呢? (二)合作探究 1、在写景散文中加入民俗风情描写,是散文的传统写法,古人笔记大多如此。“民俗”体现着“民情”,他能很好地传达“情与景的交融”,浓化文章的人文气息。本文作了如下民俗描写:“凡在北国过过冬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这些民俗描写有何作用?

2、在散文写作中引用诗文,不是一种单纯的嵌入、点缀,它应当是一种“契合”,应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服务,同时也应当增强文章的文化质感。本文多处引用诗文,其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3、写文章讲究笔法,如《诗经》“六义”中的“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有时候用笔可以“言在此,而意在彼”,有时候则可以宕开一笔,再转入正题。但这些均非闲笔,是立意笔法所需。本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但作者开笔即写北国冬天,文中也一再提到北方的冬景,甚至写到日本人、德国人喜欢徒步旅行的情景,这些是不是闲笔? 4、宋人韩拙在其《山水纯全集·后序》中写到:“人为万物之最灵者也,故人之合于画,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即“人物”画入画中,可使“景物”尽乎其妙,画理如此,作文之道理亦然。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但却在好多处写到了江南冬日人物的活动,对此应如何理解? 四质疑反思 1)1)质疑(提出阅读过程中的疑难) 2)2)反思

苏教版语文高一江南的冬景学案16

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 江南的冬景 编写:朱广霖审阅:卞建容 班级学号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品味郁达夫笔下江南冬景的情境特征; 2、领会作者亲近自然、积极明朗的生活情趣。 二、背景资料 1、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五四时著名的新文学社团——,并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对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8年,赴武汉参加抗日宣传工作。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暗中抗日,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2、郁达夫的散文往往表现出直抒胸臆的率真,语言清新优美,笔调洒脱自然,行文跌宕多姿,宛如行云流水,很有艺术魅力。其中游记最佳,主要收在、《达夫游记》中。著名画家刘海粟《漫论郁达夫》认为:“青年画家不精读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二省间的山水;不看钱塘、富春、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文汇月刊》1985.8) 三、预习练习 1、加点字注音: 屐.痕()乌桕.()赭.色()槎.桠()恣.意() 月晕.()晕.厥()晕.车()曝.背()曝.光() 湖沼.()昭.雪()诏.书()煮茗.()酩.酊() 2、词语释义: 蛰居: 碧落: 绿林豪客: 四、质疑讨论 (1)从全文看,郁达夫笔下江南的冬景具有哪些特征? (2)一般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涉笔皆成画境,那么课文中江南的冬景具体是由哪些画面构成的呢?另外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尝试从意象与技巧两个角度稍加分析。 五、迁移创新(需要时间:20分钟完成日期:2010年10月26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蛰.居(zhé) 闽粤.(yuè) 丰腴.(yú) 恣.意(zhì) B、乌桕.(jiù) 涮.羊肉(shuài) 槎桠.(yà) 暮.雨(mò)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导读: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概括能力和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3、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4、加强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 知晓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四、教法设计: 朗读、赏析、比较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郁达夫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鲜明,颇具才情的一位作家,

他的文学成就以小说和散文最为突出,游记散文更是别具特色。同期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曾深有感慨地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郁达夫先生游记散文的特点是“文中有画”。 今天,就让我们在郁达夫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江南的冬景图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的情致吧。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阅读文本,思考两个问题:(出示幻灯片) 1、在郁达夫的笔下,江南的冬景具有哪些特点?请用文中的语言加以概括。 “可爱”、“明朗”、“饱觉生气”、“悠闲”、“迷人”、“美丽”(板书) 2、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摹了江南冬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为这几幅图命名。 第二自然段:曝背谈天图、冬日晨景图 第五自然段:午后冬郊图、江南山野图、江南植物图 第七自然段:农村冬雨图、微雨寒村图 第八自然段:江南雪景图 第九自然段:旱冬散步图、晴日郊外散步图(这一图景可以忽略) (三)研读文本,吟咏赏析(出示幻灯片) 作者为我们描摹了各具妙处的江南冬景图,面对这几幅图画,不

高中语文 4.1.1《江南的冬景》1 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4.1.1《江南的冬景》1 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一、预习目标 找出自己读不准和不会读的字词并查字典,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 二、预习内容 1.给标线的字注音: 煊羊肉( ) 蛰居( ) 乌桕( ) 赭色( ) 槎桠( ) 给予( ) 剥花生米( ) 剥削( ) 拿出纱衫来着( ) 用不着( ) 夹衣( ) 夹克( ) 泊船( ) 湖泊( ) 月晕( ) 晕头转向( ) 搁笔( ) 搁不住( ) 2、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3、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2.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激发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重点: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难点: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学习过程 品味语言,全心体验 1、快速阅读文本,然后独立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本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 2、认真研读五至九自然段,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作者共描写了几幅画面?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3、谈一谈四幅画面给人的总体感受。 合作探究,感受真情 1、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四幅画面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 2、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文本中的这三幅画面,并首先推选代 表用富含深情的语言朗诵最喜欢的画面。 课件投影: ⑴写了哪些景物? ⑵景物有何特点? ⑶作者感受如何? ⑷运用何种手法? 3、寒郊散步图赏析 ⑴所写之景: ⑵景物特点: ⑶作者感受: ⑷所用手法:。 4、江南冬霖图赏析 ⑴所写景物: ⑵景物特点: ⑶作者感受: ⑷所用手法: 5、江南雪景图赏析 这幅画,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 学生进行想象再造 ⑴所写景物: ⑵景物特点: ⑶作者感受: ⑷所用手法: (三)反思总结 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又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构呢?作者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根据刚才归纳的几幅图画将本文的结构整理出来。 (四)当堂检测 根据赏析的心得与体会,进行拓展阅读并用自己的话对课件投影中的诗歌进行赏析:⑴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一诗。(课件投影) 学生赏析的佳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