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比例的基本性质(20200606000745)

比例的基本性质(20200606000745)

比例的基本性质(20200606000745)
比例的基本性质(20200606000745)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4页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比例的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

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

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

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获

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先让学生学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再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通过简炼的分层练习,深化比例的基本性质,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渗透假设、验证、优化

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思想。

【教学预设】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呈现:4:5和8:10

(1)认识吗?叫什么?

(2)正确吗?为什么?(4:5=0.8,8:10=0.8,所以4:5=8:10)

(3)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4:5=8:10 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5和8”叫做比例的內项。

3、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

(1)1.4:=:5 (2) =

【设计意图:简洁的情境,简单的问答,准确定位教学的起点,沟通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嫁接新知探究的支点。】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数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內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如1和24,2和12,……)

(2)追问:正确吗?为什么?(求比值判断)

(3)还有不同答案吗?

(4)你能举出项不是整数的例子吗?

(5)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2、猜想

仔细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3、验证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举例验证)

(2)你觉得应该怎样举例呢?

示范:①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②求出比值;③根据比值写出另一个比的一项,求出另

一项;④组成比例;⑤算出外项的积和內项的积。

(3)合作要求

1)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3)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4、归纳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3:5=4:6,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2)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

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5、完善

(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

什么?(ad=bc或bc=ad)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3=0:4,可以吗?3:0=4:0呢?

(3)比例中两个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6、如果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这怎么相乘?(交叉相乘)

【设计意图:不完整的比例激发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猜数的兴趣,教师举例示范,为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搭建支点,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数——猜想——验证——归纳——完善”的知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示范:6:3和8:5 (1)1.2:和:5

(2):和:(3)和

〖学法指导:假设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再肯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先让学生尝试判断,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断 1.2:和:5能否组成比例可以吗?

(3)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2、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如果知道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內项的

积,你会写比例吗?

六(3)班智聪同学根据“2×9=3×6”写出了比例,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写得?请在练

习本上写一写。

追问:你为什么写得那么块?有什么窍门吗?

补问:根据这个乘法等式,一共可以写多少个比例?

3、如果a×2=b×4,则a:b=():();

如果a:b=4:2,则a=4,b=2。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4、猜猜我是谁?

6:()=5: 4

延伸:如果把“()”改为“x”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解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对比例基本性质的掌握,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动静结合的练习过程中获得发展,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同时渗透假设、验证、有序思考的解题策略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

五、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1]

一、细心填写: 1、鸡有80只,鸭有100只,鸡和鸭只数的比是( ),比值是( )。 2、长方形长3分米,宽1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比值是( )。 3、小李5小时加工60个零件,加工个数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 4、一本书读了55页,45页没有读,已读与总数的比是( ),比值是( )。 5、甲数相当于乙数的 9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6、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8 1,三好学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7、白兔只数的 3 1与黑兔相等。白兔与黑兔的比是( ),白兔与黑兔的比是( ) 8、若A ÷B =5(A 、B 都不等于0)则A :B =( ):( ) 若A =B (A 、B 都不等于0) 则A :B =( ):( ) 二、求比值: 32:94 0.3:0.02 3321 : 11 3 0.21:6.3 48:36 0.5: 52 7:3.5 3: 116 1:0.125 90 72 三、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80千米,用了4 3小时,返回时只用了 8 5小时。 返回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商店售出2筐橙子,每筐24千克。售出的橙子占水果总数的11 6,售出的香蕉占 水果总数的4 1。售出香蕉多少千克?

一、细心填写: 1、填写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2、(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叫做比值。 3、 4 3=( ):( ) =( )÷( ) 4、在100克水中加入1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 )。 5、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 5 2,男、女工人数的比是( )。 6、甲数是乙数的4倍,甲、乙两数的比是( ),乙数与两数和的比是( )。 7、甲数比乙数多 4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比值是( )。 二、求比值: 12:8 0.4:0.12 5: 41 4.5:0.9 3 1:6 5 3 2: 910 0.75:4 1 4: 4 1 三、解决问题: 1、小明体重40千克,相当于小军的9 10,小华的体重是小军的 6 5。小华体重多少 千克? 2、计划生产1800个零件,第一天生产了计划的 4 1,第二天生产了计划的 6 1。还剩 下计划的几分之几没生产?还剩下多少个没生产?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 一、尝试准备 师:同学们,黄老师要开车去省城了(课件演示老师开车的情景)。我们的省城在哪儿? 生:(异口同声)南宁。 师:你们一定想知道老师开车的速度快不快。 请看:(出示课件)黄老师开车去南宁,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师:你们能根据题中所给的两个量写出一个比吗? 男生甲:老师第一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为80:2 女生甲:老师第二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为200:5 师:看样子我们的男生与女生在暗暗地展开比赛了。好!老师要看看男生和女生谁能根据这两个量再说出不同的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男生、女生积极讨论) 女生乙(抢):我还知道第一次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为2:80 男生乙(抢):我还知道第二次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为5:200。 师:看了这几个比,你们想做些什么吗?学数学就是要善于比较,如果把这几个比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会发现些什么? 生(齐答):比值相等。(学生欢呼,老师露出惊讶的神色。) 男生:我发现2︰80=5︰200。(学生再次欢呼,老师报以欣慰的目光。) 女生:还有其他的比相等吗?什么情况下两个比就相等呢? 男生:相等比有什么特点呢? 师:好,大家提的的问题很多,象这样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比例,你们想到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 师:我们班男生、女生都很棒!你们再比比看,谁能根据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和刚刚接触的新知识出题考大家吗? 女甲:我给男生出一道判断题,比就是比例,对吗? 男甲:不对(男生、女生紧张地出题,应答神态煞是可爱。)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准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水平。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准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能够写成: =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能够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讲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同学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断四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怎样求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看出来了吗?

问题:“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我们来看看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它们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问:求出了它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 教师说明:我们看到这两个的长宽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师:比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课件) 小结概念: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让学生多说几遍) 2.师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的比值求出来以后再看。 3练习:让学生说比值是2或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生说师板书) 4.练习: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们应用意义来做些练习。 二、比例的性质。 1.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 一、细心填写: 1、鸡有80只,鸭有100只,鸡和鸭只数的比是( ),比值是( )。 2、长方形长3分米,宽1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比值是( )。 3、小李5小时加工60个零件,加工个数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 4、一本书读了55页,45页没有读,已读与总数的比是( ),比值是( )。 5、甲数相当于乙数的9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6、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8 1,三好学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7、白兔只数的3 1与黑兔相等。白兔与黑兔的比是( ),白兔与黑兔的比是( ) 8、若A ÷B =5(A 、B 都不等于0)则A :B =( ):( ) 若A =B (A 、B 都不等于0) 则A :B =( ):( ) 9、 填写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比 比的前项 除法 除数 分数 --- 分数线 分数值 10、(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叫做比值。 11、4 3=( ):( ) =( )÷( ) 12、在100克水中加入1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 )。 13、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5 2,男、女工人数的比是( )。 14、甲数是乙数的4倍,甲、乙两数的比是( ),乙数与两数和的比是( )。 15、甲数比乙数多4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比值是( )。 16、( ),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17、16:20=32:( ) =( )÷10 =()4 =()80 =1.6( ) =( ):0.2 18、火车4小时行驶了600千米,路程和时间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9、甲数是乙数的3倍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比值是( )。 20、601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女生占全班的( ),男生占全班的( )。 21、甲数是乙数的3 2,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二、求比值: 12:8 0.4:0.12 5: 4 1 4.5:0.9 31:65 32:910 0.75:41 4: 4 1 35:45 360:450 0.3:0.15 18: 3 2 6:0.36 203:54 0.6:52 3 2:6 三、化简比: 35:45 360:450 0.3:0.15 18: 3 2 6:0.36 203:54 0.6:52 3 2:6 83:21 0.75: 43 24: 3 1 6.4:0.16 2.25:9 815:3 2 54:8 3 31:41 四、判断是否: 1、5 4可以读作“6比7”。……………………………………………………(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3、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是一致的。………………………………( ) 4、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5、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5 1。比值不变。………………………………( ) 6、男生比女生多5 2,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 7、5 9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一遍过作业及答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 1.填一填。 (1)在比例1.2∶3=6∶15中,内项是(),外项是()。 (2)如果a:b=5∶6,那么a×()=b×();如果3c=4d,那么c:d =()∶() (3)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4)用、、10和16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是()。 2.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不能与组成比例的是()。 A.18∶16 B.8∶9 C.9∶8 (2)x的等于y的,且x、y均不为0,则x:y=()。 A. B.6∶5 C.5∶6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组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如果可以,请写出比例。 (1)2∶6和6∶18 (2)和 (3)0.25∶和0.6∶ 4.乐乐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乐乐:如果我有14辆玩具汽车就可以换21本小人书了。 童童:4辆玩具汽车可以换6本小人书。

5.我国发射的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3周约需要5.7小时,运行20周约需38小时。请你写出此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数与所需时间的比,它们能组成比例吗?如果能,写出这个比例。 6.已知2.5×6=3×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写出比例吗?请写出来。

参考答案 1.(1)3和6 1.2和15 (2)6 5 4 3 (3) (4)=16∶10(答案不唯一) 2.(1)B (2)B 3.(1)可以组成比例。因为2×18=36,6×6=36,所以组成的比例是2∶6=6∶18。 (2)不可以组成比例。原因是。 (3)不可以组成比例。原因是。 4.答:乐乐说得对。原因是14∶21=4∶6。 5.答:比为3∶5.7和20∶38,它们能组成比例,因为3×38=114,5.7×20=114,所以它们组成的比例是3∶5.7=20∶38。 6.2.5∶3=5∶6 3∶2.5=6∶5 6∶3=5∶2.5 5∶2.5=6∶3 2.5∶5=3∶6 3∶6=2.5∶5 6∶5=3∶2.5 5∶6=2.5∶3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填一填。 (1)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2)请你根据3×8=4×6写出一个比例( )∶( )=( )∶( )。 (3)如果5a =9b ,那么( )∶( )=5∶9。 (4)如果m 7=n 8 ,那么m ∶n =( )∶( )。 2、把下面左、右两边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0.8∶3.2 10∶4 2.5∶4 4.5∶18 1∶2 5 2.7∶1.5 0.9∶0.5 2∶3.2 3、写出比值是5 8 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4、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14和6∶12 13∶14和16∶1 8 3.5∶7和1∶14 0.4∶1.6和3∶12 5、根据要求写出比例式。 (1) 它的各项都是整数,且两个比值是8。 (2) 它的内项相等,且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 3 。 (3) 它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 (4)它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0.8,其中一个内项是4 5 。 6、填一填。 (1)0.4∶1.2=0.6∶1.8可改写成( )×( )=( )×( )。 (2)把4×0.05=0.8×1 4 改写成比例是( )∶( )=( )∶( )。 (3)若A ∶B =3∶5,A =60,则B =( )。 (4)因为5a =4b ,所以b ∶a =( )∶( ). (5)a b =c d ,那么ad =( )。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比例也是方程。( ) (2)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 (3)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减去两个外项之积的差为0。( ) 8、解比例。 0.6∶4=2.4∶x 6∶x =15∶1 3 0.612=1.5x 34∶12=x ∶4 5 1112∶45=2536∶x x ∶114=0.7∶12 9、根据题意,先写出比例式,然后解比例。 (1)8与x 的比等于4与32的比。 (2)1 2与y 的比值就是0.25∶4的比值。 (3)用a,30,6和27组成比例。 10、若甲、乙两数相差0.8,且甲∶乙=4∶3,你能知道甲是多少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34。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让学生经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体会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的能力,在探究中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 2、原型: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3、探究的问题:(1)如果给出比例的两个外项,能否知道比例的两个内项?答案唯一吗? (2)观察写出的比例,有什么发现? (3)如果写成分数形式,该如何相乘?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课件出示4组比,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能组成比例的写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4:1.6=60:40) (二)探究与解决: 1、介绍比例各部分名称 (1)2.4:1.6=60:40 比的各部分都有名称,前项和后项,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鼓励。 教师介绍:在2.4:1.6=60:40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2.4、1.6、60、4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2.4、4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1.6、60”叫做比例的内项。 (2)让学生试着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课件出示两组比例,指名让生说一说。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出示比例:24:()=():4 猜一猜,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 学生猜想:12和8、6和16、2和48……(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还有不同答案吗?你能举出不是整数的例子吗?答案多不多?能不能说完? (3)观察这几组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出示CAI课件(一张微型照片)。你能看出这是杭州哪一个景点的照片?的确,照片太小了,那现在老师将这张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师将照片逐渐放大]。由此出现一张平湖秋月的风景照。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 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生汇报]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生说,师板书]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 8 : 6 = 4 : 3 内项 外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12 2 () =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方程知识等的基础上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是本单元的基础与核心,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学情分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节教材,不仅要使学生记住概念的描述,更重要的是理解概念,而理解概念,关键是要理解知识的本质和要素,“比列”的本质是一个等式,描述的是两个比值相等的比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材料,让学生判断、思考并表达思维过程,促进理解,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还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三幅场景图。 (1)图上描述的是什么情景?这几幅图都与什么有关?

(2)这三面国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3)你们有见过这样的国旗吗?或者这样的?我们的国旗,不论大小,之所以形状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制作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改变直接复习比的意义导入新课的方法,从生活实际切入,用直观图形形象地呈现比,在此基础上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意义,既复习了旧知,3 / 5 又使比与比例联系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列的特征和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加深学生对比列知识内涵的理解,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再就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明确意义 1、提问:你们知道每一幅图中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 2、谈话:在制作国旗的过程中存在着有趣的比。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自主学习卡,算一算这三幅国旗的长、宽之比,求出比值,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我们以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为例,2.4:1.6= ,60:40=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2.4:1.6=60:40,因为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还可以写成=。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5、在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6、深入探讨:(1)比例有几个比组成?(2)是不是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3)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设计意图:请大家根据图片的数据,写一写,算一算,看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比例?根据前面的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但要找到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组成比例;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组成比例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不同的学生会写出不相同的算式,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在思想的碰撞中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三、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学习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 ∶=∶

,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外项的积等于

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 = ,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第1课时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 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1、通过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并通过运用巩固。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判断比例成立的一般方法,并通过相应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3、通过实例拓展学生思维,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15:10 65:3 1 9: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15:10的比值和9: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15:10=9: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第32页的四副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第一副图的内容是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校园升国旗的仪式;第三幅图的内容是教室场景;第四幅图的内容是台式国旗。) (2).请同学们找一找四副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都有国旗) (3).请同学们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或6 .14.2; 60:40或4060; 15:10或1015; )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选取其中两个比: :和60:40,请你求出它们的比值。 生::=23 60:40=2 3 师: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师: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0:40,也可以写成 :。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多媒体课件显示)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所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 3.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 和18:30 ⑵0.4:0.2 和 1.8:0.9 ⑶5/8:1/4 和7.5:3 ⑷2:8 和9:27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

师: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设计意图: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课,老师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性良好,突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她关注数学的本质,凸显“数学味”,较好的体现了自主体验教学新理念。通过听武老师的课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值得我学习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武老师的微笑。在这节课中,武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属她迷人的微笑了。我想这也是这节课成功的原因之一吧。因为老师的微笑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给学生以自信,使课堂自始至终都处于和谐的气氛当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多方面的人才。从今往后,我一定要向武老师学习,面带微笑的走进课堂,面带微笑的帮孩子们解决难题,争取与微笑做朋友形影不离。 值得我学习的第二个地方,就是武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武老师的课堂用语简洁有力,不罗嗦,该强调的强调,重点突出,一语中的。一比较我的课堂语言,显得随意、不规范,苍白无力。在课堂上,我总是怕学生不会讲得很多,但是学生根本就抓不到重点,对知识的记忆很模糊。所以,在语言的表达上,我还要多多的下功夫。比如,在提问的时候该怎样正确引导?在对学生的回答,怎样去做评价?…… 值得我学习的第三个地方是透彻分析,层层深入。在解读教材上,武老师分析得很透彻,她不仅对例题做分析,还把课后的练习都解读了。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懂的题型,在课前老师做了处理。所以这节课武老师上得很是精彩。每次的备课,虽然我也有备例题,备练习题,但是都没有这样来分析,学生学习时候有没有吃力的地方,需不需要进行调整或者处理。所以,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就出现很多问题,学生不会把知识拿来运用,也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运用。因此,在解读教材上,还要下一点功夫,反复的斟酌,处理好知识间的衔接。 除了上面提到的,武老师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武老师的扎实的基本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同时从低段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同时也是要求我们老师的语言要更加的斟酌。结合新的教学要求来设计自己的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快乐中接受知识,运用知识。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郓城县唐庙乡中心校教师:王桂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40~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想一下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上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6:8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40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1小时行驶4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1 5 路程(千米) 4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 :0.2 和5:2 1/2:1/3和6 : 4 0.2: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 = 60:40 内项:1.6 6o 外项:2.4 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 :1.6 = 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0.6 :0.5=1.2: 1 两个外项的积是0.61 =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1.6 = 60/40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1/2:1/5 =1/4:1/10 (2)0.8:1.2=4:6 (3)45=210 4:()=():() 4、做一做。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引导学生总结说出两种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到此,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比值是否相等; 2.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内项之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新竹镇中心学校 吴奇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 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 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 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 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 3:5和18:30 ⑵ 0.4:0.2和1.8:0.9 ⑶ 85:4 1和7.5:3 ⑷ 2:8 和9:27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出示两个三角形) 1、根据图中的数据,请写出比例。 3:6=2:4 2:4=3:6 3:2=6:4 2:3=4:6 2、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3、学生尝试给3:6=2:4的各部分起名。 师介绍: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 6 = 2 : 4 4、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63=4 2 谈话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 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分组进行,自主观察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交流汇报,探究规律 3、提问:在其它的比例里,是不是也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样的规律呢?(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那么ad=bc 5、分数形式的比例 63=4 2,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板书: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

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

第4单元 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求比值。 姓名: 2米:10厘米 3.9:1.3 990:3 8:0.4 45:0.6 36 :45 20千克:0.2吨 99:11 0.05:0.005 500毫升:1升 360千克:0.45吨 9.6:45 25厘米:12 米 45分:23 时 2、表示( )叫比例。 3、把0. 4、 5、1.2和15这四个数写成一个比例是( )。 4、 () 4 =( )÷12 = 9:( )= 25%。 5、( ):5 = = 27÷( ) =( )% =( )成。 6、( ):6 = 3 4 = ( ):( ) = ()12 = ( )% 7、某班女生比男生多 1 4 ,那么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 ):( );女生人数与全 班人数的比是( ):( )。 8、用0.4、1.2、1.5和21 组成一个比例是:( ) 第4单元 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求比值。 姓名: 2米:10厘米 3.9:1.3 990:3 8:0.4 45:0.6 36 :45 20千克:0.2吨 99:11 0.05:0.005 500毫升:1升 360千克:0.45吨 9.6:45 25厘米:12 米 45分:23 时 2、表示( )叫比例。 3、把0. 4、 5、1.2和15这四个数写成一个比例是( )。 4、 () 4 =( )÷12 = 9:( )= 25%。 5、( ):5 = = 27÷( ) =( )% =( )成。 6、( ):6 = 3 4 = ( ):( ) = ()12 = ( )% 7、某班女生比男生多1 4 ,那么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 ):(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 8、用0.4、1.2、1.5和2 1 组成一个比例是:( ) 9 15 9 15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使学生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的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教学难点】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本课所根学习的内容。 2.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比例? 2.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二.新授课。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对比教材P4,引导认识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1)出示:2.4:1.6=60:40 (2)分析2.4与40为比例的外项,1.6与60是比例的内项。 (3)写成分数形式: 6.14.2= 40 60 2.4与40依然为比例的外 项,1.6与60依然是比例的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例1:计算下列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4:1.6=60:40 39 515 (2)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些比例有什么规律?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3×15=45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5×9=45 (3)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比例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再写出一些比例,验证一下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在这些比例中也同样存在。 (4)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这一规律。

相关主题